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和解剂第三

3.和解剂第三

3.和解剂第三
3.和解剂第三

和解剂第三

小柴胡汤证的四个主症。少阳入里过程中里的程度如何。入里后:大柴胡汤半表半里证与热实互结情况,蒿芩清胆汤兼湿热痰浊情况,逍遥散:肝(或郁或旺)脾(虚,滞)病机状态。半夏泻心汤兼邪至胃肠兼证。

一.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甘草人参从;

再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为宗。

邪聚少阳,胆胃不和。应用的四个主症:邪下分争:往来寒热,气机阻滞: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胆热犯胃:心烦喜呕。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热入血室(冲脉),热扰心神,可引起精神类症状。

基本配伍:柴胡黄芩,解表清里;生姜半夏,和胃降逆,通调水道,柴胡枳实疏肝理气。

小柴胡汤加味:胆胃之热不甚: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肝脾不和:腹中痛,去黄芩加白芍。气滞痰郁,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水气凌心,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表邪仍在,口不渴,外有微热去参加桂枝。兼有肺寒留饮,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

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芩生姜与半夏;

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大柴胡汤用大黄,半夏枳实芍药从;

再加黄芩生姜枣,少阳阳明此为宗。

半表半里侧重于半里。排出病理产物。缓急止痛止痉。

小柴胡汤证本有胆胃不和,里热加重,少阳证加阳明腑实轻证,诸症加重。呕不止,胃气上逆重于小柴胡汤证。郁郁微烦,心烦亦重。心下满痛,胁热下利,大便不解。。

厚朴七物金匮方,草桂枳实姜枣黄;

腹满发热大便滞,速投此剂莫彷徨。

枳实配

枣,调和脾胃,调和气血。

大柴胡汤多用于胆道疾病,急腹证,偏于里热,热实为主。胆热,易化热犯胃;肝胆气郁,气机阻滞常见;胆阻:结石等,湿热泛滥。清疏通利

2.蒿芩清胆汤

主:少阳热盛,胆热犯胃,胆胃俱病,气化不行,痰湿中阻之证。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

温胆汤中二陈全,茹枳姜枣胆胃和;

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3.柴胡达原饮

痰湿由口鼻而入,阻于膜原,聚而为痰则表里不和,三焦气机不利,胸膈痞满,心烦懊恼,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湿郁热伏在里,故舌苔厚如积粉,扪之粗糙,脉弦而滑。

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芩草枳壳和;

达原饮用朴槟芩,白芍甘知草果并;

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清脾饮用柴夏芩,草果青皮术甘苓;

厚朴生姜同煎者,热多寒少温疟平。

二.调和肝脾。

1.四逆散-调和肝脾气郁,可影响五脏功能。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

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调肝基本结构:柴胡芍药调理肝之阴阳。调整疏泄的平衡。

常用调气的基本结构:柴胡配枳实一升一降。

常用组合:枳实配芍药(益阴养血,活血),可解决气滞腹痛。

甘草芍药组合:

2.逍遥散。

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逍遥散,主肝郁血虚,而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少阳见证。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草术苓加薄姜;

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良;

3.痛泻要方。

土虚木乘,脾受肝制,升降失常。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方用白术补土,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三.调和肠胃。肠胃不寒,调和寒热。

1.半夏泻心汤

寒热互结于肠胃,气不升降,所以上为干呕或呕吐,下为腹痛肠鸣而下利。用黄芩,黄连清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去其寒,参枣甘草补其虚。,

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枣草人参行;

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原方为误下后用药,现多用于寒热互结不一定误下伤阳生寒。也不一定是表邪入里化热。

现代:根据泄泻特点归结为胃有寒:胃气上逆为有热,而归为寒热互结,中焦气机受阻而痞满,呕吐,下利。少阳化热可产生苔黄而腻(偏寒热的依据,动态加减人参甘草用量或加味)。总的在脾胃系统寒热病邪互结。临床以寒与虚为本,热为标。必须寒热并用,寒热分消,同时消痞开结。

本病没有明显实邪,心下痞,按之濡。

由表而半表半里再入里,伤及中阳。不能因心下痞,满闷不舒而误为实邪而用泻法。干姜减量生姜配,水热互结消痞灵。

半夏泻心加重草,主治气痞腹中鸣。

黄连汤证上焦热,中寒腹痛欲呕哕;

半夏泻心加桂枝,减去黄芩散寒邪。

和胃。或薏苡仁,扁豆。伤食明显不适用。

第三章 和解剂 习题

第三章和解剂习题 一、填空题 1.和解剂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小柴胡汤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_______者禁用 3.大柴胡汤是由_______、与_______两方加减而成。 4._______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5.少阳湿热证,应选用_______治之。 6.蒿芩清胆汤具有_______、_______之功,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内阻者。 7.主治阳郁厥逆证的方剂是_______。 8.逍遥散为_______的代表方,又是_______的常用方。 9.痛泻要方的君药是_______,在方中的作用是_______。 10.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功用的方剂是_______。 11.半夏泻心汤主治_______之痞证。 12.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功用的方剂是_______。 二、选择题(一)A1型题 1.小柴胡汤出自() A.《伤寒论》 B.《千金方》 C.《和剂局方》 D.《医方集解》 E.《医学心悟》 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小柴胡汤的主治病证() A.伤寒少阳证 B.黄疽见少阳证 C.热入血室证 D.疟疾见少阳证 E.瘟疫邪伏膜原 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小柴胡汤的组成() A.柴胡、黄芩 B.半夏、生姜 C.人参、大枣 D.白芍 E.甘草 4.患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治当首选() A.蒿芩清胆汤 B.小柴胡汤 C.大柴胡汤 D.柴胡枳桔汤 E.逍遥散 5.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应以何方治之() A.四逆散 B.丹栀逍遥散

和解剂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用,以防其伤正。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证候分析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妇人经水适断,邪热乘虚传入血室,热与血结,少阳经气不利。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 使: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 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

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 +小承气汤去厚朴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枳实)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 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鉴别】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为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之方剂。 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要点三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包) 【用法】水煎服。 方歌: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 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组方原理】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一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各十分 【用法】水煎服。

3.和解剂第三

和解剂第三 小柴胡汤证的四个主症。少阳入里过程中里的程度如何。入里后:大柴胡汤半表半里证与热实互结情况,蒿芩清胆汤兼湿热痰浊情况,逍遥散:肝(或郁或旺)脾(虚,滞)病机状态。半夏泻心汤兼邪至胃肠兼证。 一.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甘草人参从; 再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为宗。 邪聚少阳,胆胃不和。应用的四个主症:邪下分争:往来寒热,气机阻滞: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胆热犯胃:心烦喜呕。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热入血室(冲脉),热扰心神,可引起精神类症状。 基本配伍:柴胡黄芩,解表清里;生姜半夏,和胃降逆,通调水道,柴胡枳实疏肝理气。 小柴胡汤加味:胆胃之热不甚: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肝脾不和:腹中痛,去黄芩加白芍。气滞痰郁,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水气凌心,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表邪仍在,口不渴,外有微热去参加桂枝。兼有肺寒留饮,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 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芩生姜与半夏; 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大柴胡汤用大黄,半夏枳实芍药从; 再加黄芩生姜枣,少阳阳明此为宗。 半表半里侧重于半里。排出病理产物。缓急止痛止痉。 小柴胡汤证本有胆胃不和,里热加重,少阳证加阳明腑实轻证,诸症加重。呕不止,胃气上逆重于小柴胡汤证。郁郁微烦,心烦亦重。心下满痛,胁热下利,大便不解。。 厚朴七物金匮方,草桂枳实姜枣黄; 腹满发热大便滞,速投此剂莫彷徨。 枳实配 枣,调和脾胃,调和气血。 大柴胡汤多用于胆道疾病,急腹证,偏于里热,热实为主。胆热,易化热犯胃;肝胆气郁,气机阻滞常见;胆阻:结石等,湿热泛滥。清疏通利 2.蒿芩清胆汤 主:少阳热盛,胆热犯胃,胆胃俱病,气化不行,痰湿中阻之证。

方剂学-和解剂练习

第四单元和解剂 一、A1 1、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B、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C、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E、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2、和解剂应用时需注意 A、和解剂仅用于肝脾不和病证 B、和解剂性质平和,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 C、和解剂既可用于纯虚证,也可用于纯实证 D、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可先以和解剂缓少阳之急 E、和解剂偏于扶正补中之功 3、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B、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大枣 C、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 D、柴胡、人参、黄芩、生姜、甘草 E、半夏、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4、半夏泻心汤适用于 A、胃虚有热,和降失常,症见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者 B、脾胃虚弱,水热互结,症见心下硬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 C、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吐下利者 D、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脘腹痞胀,恶食懒倦,大便不畅者 E、脾胃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苔腻脉滑者 5、《伤寒论》原著中,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是 A、桂枝汤证过汗 B、桂枝汤证误下 C、小承气汤误下 D、小柴胡汤证误下 E、大承气汤证应下失下 6、四逆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柴胡 B、陈皮 C、枳实 D、芍药

E、炙甘草 7、功用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方剂是 A、四逆散 B、逍遥散 C、达原饮 D、痛泻要方 E、大柴胡汤 8、逍遥散所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A、阴虚肝郁,横犯脾胃 B、肝血不足,疏泄失常 C、肝气郁滞,耗伤阴血 D、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E、营血虚滞,肝失疏泄 9、四逆散所主证候的病因病机是 A、实邪闭阻,抑遏阳气 B、气机不畅,阳气内郁 C、血虚受寒,寒客经脉 D、少阴阳虚,阴寒上逆 E、肾阳衰微,阴寒内盛 10、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 A、散结除痞 B、疏郁透邪 C、散肝舒脾 D、清利头目 E、疏肝散热 11、小柴胡汤的组成是 A、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 B、柴胡、黄连、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C、柴胡、黄芩、半夏、枳实、干姜、人参、炙甘草 D、柴胡、黄芩、黄芪、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E、柴胡、黄芩、干姜、人参、茯苓、炙甘草、大枣 12、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益血健脾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D、清热利湿,逐瘀退黄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13、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是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三章和解剂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和解剂不适用的病证是() A伤寒少阳证 B肝脾不和证 C肠胃不和证 D寒热互结证 E里热实证 2.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小柴胡汤 D大柴胡汤 E痛泻药方 3.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用量比例是() A 1:1 B 2:1 C3:2 D 4:3 E 8:3 4.可用小柴胡汤主治的病证是() A少阳湿热证 B热入血室证 C 肝脾不和证 D痛泄证 E上寒下热证5. 治疗妇人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宜选用() A 蒿芩清胆汤 B 小柴胡汤 C 四逆散 D 逍遥散 E 大柴胡汤6.和解剂中煎法要求“去渣,再煎”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四逆散 D小柴胡汤 E痛泻药方 7.小柴胡汤中和解少阳的药对是()A柴胡、黄芩 B柴胡、半夏 C黄芩、半夏 D柴胡、人参 E人参、半夏 8.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症状是() A发热头痛 B心烦自汗 C咳嗽胸痛 D胸胁苦满 E腹满便秘 9. 小柴胡汤组成的药物中无()A半夏 B人参 C黄芩 D 茯苓 E生姜 10. 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配伍作用 是() A调和营卫 B和解少阳 C疏肝 泄热 D理气疏肝 E解表燥湿 11. 柴胡枳桔汤的功效是() A 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B 疏肝解 郁,养血健脾 C 清胆利湿,和胃化 痰 D 和解透表,畅利胸膈 E 和解少 阳,解表利咽 12.由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而 成的方剂是() A复方大承气汤 B防风通圣散 C 调胃承气汤 D大柴胡汤 E黄龙汤 13.大柴胡汤的功效是() A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B 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 C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D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E 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14.大柴胡汤重用生姜,是由于症见 () A胸胁苦满 B往来寒热 C呕不止 D郁郁微烦 E心下痞硬 15.原方主治里有浊气实热并夹有表邪 者的方剂是() A 蒿芩清胆汤 B 小柴胡汤 C 厚朴七物汤 D 麻杏甘石汤 E 大柴胡汤 16.蒿芩清胆汤的功效是() A 和解少阳 B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C 解表清里 D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E清 胆利湿,和胃化痰 17.蒿芩清胆汤组成药物中无() A竹茹 B滑石 C青黛 D 枳壳 E人参 18.含有碧玉散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防风 通圣散 D半夏泻心汤 E甘草泻心 汤 19.组成中无白芍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 汤 D痛泻药方 E四逆散 20.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所共有的药 物是() A人参B黄芩C白芍 D青蒿 E枳壳 21.用于治疗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的 方剂为() A 普济消毒饮 B 仙方活命饮 C 达原饮 D 败毒散 E 柴胡达原饮 22.四逆散的组成为() A柴胡、枳实、杏仁、甘草 B 柴胡、枳实、白芍、甘草 C柴胡、枳壳、杏仁、甘草 D 柴胡、枳实、白芍、干姜 E柴胡、枳壳、芍药、干姜 23.四逆散中柴胡、枳实的配伍意义 () A疏肝理气 B下气散结 C舒畅气 机,升清降浊 D透邪解郁 E疏肝解郁 24.四逆散组成药物中无() A枳实 B柴胡 C白芍 D白术 E炙甘草 25.阳郁热厥证,治宜选用()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四逆 散 D大承气汤 E温脾汤 26.柴胡疏肝散的功用为() A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B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C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D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E 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 27.逍遥散的君药是() A 柴胡 B 白芍 C 当归 D 白术 E 茯苓 28. 柴胡在逍遥散中的作用是( ) A 疏肝解郁 B解肌退热 C和解少阳 D解表透热 E升举阳气 29.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作 用是() A疏肝健脾 B疏肝理气 C疏肝 养血 D柔肝止痛 E养血健脾 30.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功效的方剂 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小柴 胡汤 D银翘散 E蒿芩清胆汤 31.患者月经不调,经行头痛,两胁作痛, 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目眩,乳房胀痛, 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选用() A小柴胡汤 B归脾汤 C柴胡疏 肝汤 D四物汤 E逍遥散 32.逍遥散与四逆散所共有的药物是 () A柴胡、白芍 B白芍、当归 C白术、 茯苓 D柴胡、当归 E枳实、甘草 33.逍遥散与蒿芩清胆汤所共有的药物 是() A柴胡、白芍 B枳实、陈皮 C茯苓、 甘草 D黄芩、半夏 E白术、当归 34.逍遥散中养血柔肝的“药对”是 ()

方剂学 第四单元 和解剂练习题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练习题 一、A1 1、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B、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大枣 C、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 D、柴胡、人参、黄芩、生姜、甘草 E、半夏、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2、半夏泻心汤适用于 A、胃虚有热,和降失常,症见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者 B、脾胃虚弱,水热互结,症见心下硬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 C、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吐下利者 D、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脘腹痞胀,恶食懒倦,大便不畅者 E、脾胃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苔腻脉滑者 3、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 A、寒热并用 B、补泻兼施 C、辛开苦降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4、四逆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柴胡 B、陈皮 C、枳实 D、芍药 E、炙甘草 5、功用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方剂是 A、四逆散 B、逍遥散 C、小柴胡汤 D、痛泻要方 E、大柴胡汤 6、逍遥散主证的病机要点是 A、阴虚肝郁,横犯脾胃 B、肝血不足,疏泄失常 C、肝气郁滞,耗伤阴血 D、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E、营血虚滞,肝失疏泄 7、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 A、疏肝解郁 B、疏郁透邪

C、疏肝透热 D、清利头目 E、散肝舒脾 8、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用意是 A、升发清阳,温中止泻 B、祛风解痉,疏肝解郁 C、疏风散寒,燥湿止泻 D、疏风宽肠,燥湿止泻 E、散肝舒脾,燥湿止泻 9、下列关于和解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和解剂仅用于肝脾不和病证 B、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是逍遥散 C、和解剂既可用于纯虚证,也可用于纯实证 D、和解剂以祛邪为主 E、和解剂偏于扶正补中之功 10、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 A、伤寒少阳证 B、黄疸 C、热入血室证 D、肝脾不和证 E、疟疾 11、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益血健脾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D、清热利湿,逐瘀退黄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12、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是 A、四逆散 B、逍遥散 C、大柴胡汤 D、小柴胡汤 E、半夏泻心汤 13、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 A、往来寒热 B、心烦喜呕 C、胸胁苦满 D、泄利下重 E、口苦咽干目眩

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第三章和解剂 概述 一、定义: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属“八法”中的和法。 二、分类与适应证: 少阳经位于人体半表半里。邪入少阳,“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伤寒明理论》),当用外透内清之方以和解之。又前人有“疟不离少阳”,治疗疟疾也用和解。此外,足少阳属胆经,与肝脏相表里,而肝脾(胃)关系密切,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金匮要略》),肝旺易克脾土,胆热易犯胃腑,而胃肠同属阳明,肠胃不和则易为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引起。此类病证的治疗选用纯攻、纯补、纯清、纯温等法,均难收效,而肝脾同治、寒热并用、升降配合、正邪兼顾等法最为适宜。 本章方剂根据上述病证的病机和方剂功用特点,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三、组方用药特点: 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常常是祛邪与护正,透表与清里,疏肝与治脾,温里与清热等法兼施,全方无明显的寒热偏颇,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较全面,体现出和法的组方思路。张介宾曾解释:“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因此,本类方剂又具有适应证病机较为复杂和其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特点。 四、使用注意: 本类方剂虽然性质平和,但毕竟以祛邪为主,平调中也多有侧重。因此凡邪不在半表半里者,或虚实各有所急,均非本类方剂所宜。若误用和解剂后,轻者贻误病情,迁延难愈,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临证使用要辨清表里、上下、气血以及寒热虚实的多少而恰当配伍调配药物,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第一节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少阳证,证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弦等。治疗既要透解半表之邪,又要清泄半里之热,还要防邪深入。此类方剂常以柴胡或青蒿与黄芩配伍为主,辅佐以降逆止呕如半夏、竹茹等,或益气扶正之品如人

第三章方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9g) 半夏半升,洗(9g) 生姜三两,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胃气调和所致。正如《伤寒论》所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现象,属正胜邪却之征。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加减变化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炙(9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胃气调和所致。正如《伤寒论》所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现象,属正胜邪却之征。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加减变化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4.使用注意因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对阴虚血少者禁用。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组方]柴胡半斤(15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半升(9g),洗生姜五两(15g),切枳实四枚(9g),炙大枣十二枚(4枚),擘大黄二两(6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2次,去滓,再煎,分2次温服)。[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

方剂学——第四单元 和解剂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和解剂除和解少阳证外,还包括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等。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和解剂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用,以防其伤正。本类方剂又多兼顾正气,纯属实者亦不可选。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 君:柴胡—透泻少阳之邪。 臣:黄芩—清泻少阳之热。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 使:炙甘草—扶正,调和诸药。 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趣记:(小胡)生芹菜炒大虾仁 (小柴胡)生芩柴草大夏人 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 柴胡配黄芩—和解清泻,以除少阳之邪热; 大黄配枳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半夏配大量生姜—和胃降逆 大枣配生姜—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 方歌:大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鉴别】大、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之功,

第三章和解剂练习

(一)A1型题 1.小柴胡汤出自( ) A.《伤寒论》 B.《千金方》 C.《和剂局方》 D.《医方集解》 E.《医学心悟》 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小柴胡汤的主治病证( ) A.伤寒少阳证 B.黄疸见少阳证 C.热入血室证 D.疟疾见少阳证 E.瘟疫邪伏膜原 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小柴胡汤的组成( ) A.柴胡、黄芩 B.半夏、生姜 C.人参、大枣 D.白芍 E.甘草 4.患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治当首选( ) A.蒿芩清胆汤 B.小柴胡汤 C.大柴胡汤 D.柴胡枳桔汤 E.逍遥散 5.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应以何方治之( ) A.四逆散 B.逍遥散 C.小柴胡汤 D.大柴胡汤 E.蒿芩清胆汤 6.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小柴胡汤的配伍意义( ) A.柴胡透邪并疏畅气机 B.黄芩清少阳胆热 C.炙甘草助参、枣扶正,并能调和诸药 D.半夏配以生姜化痰以消痞 E.人参、大枣益胃气,扶正以助祛邪 7.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 A.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和解少阳 D.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E.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8.大柴胡汤的主治证候中有( ) A.呕不止 B.喜呕 C.干呕 D.呃逆 E.嗳气 9.大柴胡汤重用生姜,是由于症见( ) A.往来寒热 B.胸胁苦满 C.郁郁微烦 D.心下痞硬 E.呕不止 10.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煎法原方均为( ) A.水煎 B.水煎,去滓,再煎 C.酒煎 D.酒水各半煎 E.甘澜水煎 11.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 A.猪苓、枳实 B.青蒿、黄芩 C.竹茹、半夏 D.枳壳、赤茯苓 E.陈皮、碧玉散 12.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治疗应首选( )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逍遥散 D.蒿芩清胆汤 E.半夏泻心汤 13.四逆散的组成是( ) A.柴胡、赤芍、枳实、甘草 B.柴胡、芍药、枳壳、甘草 C.柴胡、干姜、芍药、甘草 D.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 E.附子、炙甘草、干姜 14.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 ( ) A.柴胡配芍药 B.柴胡配甘草 C.柴胡配枳实 D.芍药配甘草 E.枳实配芍药 15.四逆散的功用是( )

第四单元和解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 【考试要求】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蒿芩清胆汤、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证候 【要点详解】 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凡用调和的方法,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或治疗肝脾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包括和解少阳和调和肝脾及调和胃肠类方剂。《伤寒明理论》:“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矣”,《医学心悟》:“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适用范围:伤寒病少阳证;肝脾不和,肠胃不和。 和解少阳剂主治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所;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脾虚不运,土壅木郁等证;调和胃肠剂适用于邪犯肠胃,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诸证。 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 二、小柴胡汤(《伤寒论》)(和解少阳) 【组成药物】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①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主要配伍意义】本方为和解少阳之主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而胸胁苦满。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舌苔簿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之征,脉弦是少阳经气郁而不得疏泄之故。本方之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故为君药。黄芩苦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药,配合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药,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人参、甘草为佐,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伤寒论》)或治不如法,小柴胡汤证仍在者,服小柴胡汤后,“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要点提示】①柴胡配黄芩,为清透并用;②可用于外感或内伤之少阳证;③配人参、炙甘草,防邪气内陷。 三、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药物】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病兼阳明腑实。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

中药士题-和解剂

中药士题-和解剂 1、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用意是 A.散肝舒脾 B.燥湿止泻 C.祛风胜湿 D.补脾柔肝 E.疏风散寒 2、蒿芩清胆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淡竹茹,薄荷脑 B.赤茯苓,生枳壳 C.青蒿脑,淡竹叶 D.白茯苓,陈广皮 E.仙半夏,鸡苏散 3、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竹茹,黄芩 B.半夏,甘草 C.陈皮,大枣 D.黄芩,青黛 E.枳壳,滑石

4、下列方剂组成中含有生姜的方剂是 A.吴茱萸汤 B.生化汤 C.小青龙汤 D.逍遥散 E.温经汤 5、下列各项,不属于半夏泻心汤证临床表现的是 A.心下痞 B.按之痛 C.呕吐 D.肠鸣下利 E.苔腻微黄 6、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B.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C.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D.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E.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7、下列各项,不属于逍遥散证临床表现的是 A.头痛目眩 B.神疲食少 C.两胁作痛 D.月经不调 E.脉弦而数 8、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 A.疏肝理气 B.疏散风热 C.疏肝散热 D.清利头目 E.利咽透疹 9、下列各项,不属于蒿芩清胆汤证临床表现的是 A.寒轻热重 B.胸胁胀痛 C.寒热如疟 D.吐酸苦水 E.手足不温 10、蒿芩清胆汤的功能是

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D.疏肝解郁,益血健脾 E.清热利湿,逐瘀退黄 11、逍遥散所主证的病机是 A.土虚木乘 B.肝郁脾虚血虚 C.营血虚滞 D.肝脾不和 E.肝气上逆 12、方药配伍寓有”辛开苦降”之意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桂枝汤 C.黄连解毒汤 D.芍药汤 E.泻白散 13、能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方剂是 A.痛泻要方

方剂学_许文忠_和解剂

1.熟悉:和解剂的涵义、适应证及分类。 2.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3.熟悉:痛泻要方、防风通圣散。 4.了解:疏凿饮子。 【说明】 需掌握的方用“▲▲▲”标志,熟悉方用“▲▲”标志,了解方用“▲”标志,无标志的为参考方。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者,表里同病者,统称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的范畴。 【范畴】 和解剂原为治疗足少阳胆经病证而设。然而,胆附于肝,表里关系至为密切,无论肝胆受邪,或本身功能失调,常相互影响,并往往累及脾胃,故肝脾之间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而气机升降失常者,皆可用和解剂治疗。此外,前人以“疟不离少阳”,多将治疟方剂列入和解剂中。[说明 ┌和解少阳 │ │调和肝脾 本剂包括┤ │调和寒热 │ └表里双解 【分类、配伍规律及适应证】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注意事项】 1.凡外感疾病,表邪未解,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甚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2.凡由劳倦内伤,饮食停滞,气血不足而见寒热者,不宜使用。 3.七情内伤,肝脾不和,治宜配合思想开导方法。和解剂共选正方10首,按功用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四类。 1.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少阳的病证。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主治伤寒少阳病,而致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湿热之邪郁阻少阳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苔腻微黄等。 2.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气内郁而致手足不温,以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等症。逍遥散治证由肝郁血虚及脾弱所致,而以肝郁血虚为主,其功养血疏肝,兼以健脾,主治两胁作痛,头痛目眩,食少倦怠,月经不调等。痛泻要方补脾柔肝,而以治脾为主,主治脾虚肝实所致的痛泻。 3.调和寒热适用于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常的病证。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主治中气虚弱,寒热互结于中焦而致的痞、呕、下利。 4.表里双解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证。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痞鞕或满痛,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主症。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通里清热,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葛根芩连汤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主治热利而表邪未解者。疏凿饮子于泻下逐水之中兼能疏风发表,适用于阳水实证,水湿泛溢表里而遍身尽肿者。1.比较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组成意义及其主治证的异同点? 2.比较逍遥散与痛泻要方的组成意义及其主治证的异同点? 3.试分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证的病机? 4.试述表里双解的概念和应用时的注意点。 5.分别叙述大柴胡汤与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意义、功用和适应证。

第三章 和解剂 答案

第三章和解剂答案 一、填空题 1.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2.阴虚血少 3.小柴胡汤小承气汤 4.大柴胡汤 5.蒿芩清胆汤 6.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7.四逆散 8.疏肝健脾妇科调经 9.白术补脾燥湿 10.四逆散 11.寒热互结 12.逍遥散 二、选择题 (-)A1型题 1.A。答案分析: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2.E。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主治:①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②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③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故应排除“瘟疫邪伏膜原一项。 3.D。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4.B。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5.C。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用治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故应以小柴胡汤治疗。 6.D。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用半夏、生姜旨在和胃降逆止呕。 7.B。答案分析:大柴胡汤的功用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8.A。答案分析:大柴胡汤的主治证候中有“呕不止”一症。 9.E。答案分析:大柴胡汤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 10.B。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煎法均为“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11.A。答案分析:蒿芩清胆汤的组成是青蒿、黄芩、陈皮、枳壳、半夏、赤茯苓、碧玉散、竹茹。 12.D。答案分析: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舌红苔白腻,脉弦数。这是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13.D。答案分析:四逆散的组成是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 14.C。答案分析: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配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 15.A。答案分析:四逆散的功用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6.C。答案分析:四逆散所治手足不温,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 17.B。答案分析:逍遥散的组成是柴胡、当归、白芍、薄荷、煨姜、白术、茯苓、炙甘草。 18.D。答案分析:逍遥散的组成是柴胡、当归、白芍、薄荷、煨姜、白术、茯苓、炙甘

和解剂练习题

第九章和解剂 一、填空题 1.和解剂中,_______(方),具有疏肝,健脾,养血的功用。 2.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柴胡汤的佐药是________。 4.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______、_______;主治______证。 5.痛泻要方的病机是______,方中的君药和臣药分别是______、______。 6.四逆散主治______证和______证。 7.半夏泻心汤主治______之痞证。 8.防风通圣散出自《______》,该方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法于一方。 9.大柴胡汤是由______(方)和______(方)化裁而成。 10.葛根芩连汤的功用是______,主治______证。 二、单项选择题 1.属于小柴胡汤主治证的是() A.伤寒少阳证 B.疟疾而见热多寒少 C.黄疸而见大便秘结 D.少阳湿热证 E.寒热互结之痞证 2.属于表里双解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痛泻要方 C.逍遥散 D.四逆散 E.葛根黄芩黄连汤 3.伤寒少阳证,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胸中,用小柴胡汤去半

夏、人参加() A.瓜蒌 B.芍药 C.生地黄 D.滑石 E.茯苓 4.症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宜选用() 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小柴胡汤 E.黄连汤 5.半夏泻心汤中有() A.生姜、大枣 B.人参、白术 C.黄芩、柴胡 D.干姜、大枣 E.茯苓、甘草 6.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A.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C.疏肝补脾,胜湿止泻 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E.和解少阳 7.《内科摘要》中加味逍遥散即逍遥散加() A.生地、熟地 B.生地、黄芩 C.香附、随金 D.丹皮、山栀 E.苍术、木香 8.逍遥散中薄荷的作用是() A.襄助解表 B.条达肝气 C.清热解毒 D.清利头目 E.宣肺利咽 9.大柴胡汤重用生姜,是由于症见 A.往来寒热 B.胸胁苦满 C.郁郁微烦 D.心下痞鞕 E.呕不止

方剂学-和解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剂主要适应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病证。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设,因少阳属胆,位于表里之间,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当。然而,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若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又可导致肠胃不和。因此,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也是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临床依据病证不同,应分别选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的治法与方剂。 (2)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所以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然而,该法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证不宜使用,纯实证者亦不可选用,以免贻误病情。 (3)凡外邪在表,未入少阳者;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细目二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速记:生芹菜炒大虾仁。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伤寒邪入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少阳经气不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治疗当以和解之法。方中以苦平之柴胡为君,入肝胆经,透泄少阳半表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气机得以条畅。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升散,黄芩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诸症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全方配伍特点: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 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 方歌:蒿苓清胆碧玉需,陈夏赤苓枳竹茹,

《方剂学》讲课稿:和解剂

《方剂学》讲课稿:和解剂 和解剂体现八法中的和法的一类方剂。八法中和法它包含了和解和调和两类治法。这两类治法第一类和解少阳。 第一节和解少阳 我们这章方剂的分类分三部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从这个和法分类方剂,可以说是都没有统一过,所以现在这种分类三类,应该说是从分类角度是最狭义的和法,过去调和气血,调和营卫, 分消上下,很多都在和法里。如果看《医方集解》,这类就是清代的,作为教材用的古籍来看,它和解范围非常宽,表里同治像扩展到,包括像藿香正气散,这很多都是属于表里同治,都在和里面。它平其亢厉的话,包括像归脾汤,心脾同治,这类它都在和法里边。所以当时的和的概念,特别像《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这些各自的收载,不完全统一。当然很多都遵从了《医方集解》的基础,但是都有自己一个出入,我们这个半世纪来的教材,和法方面也有出入,可能编辑者在自己所看的角度方面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属于学术探讨的范围。 我们在讲到和法的时候,曾经讲到过,它一个本质,不管病位也好,病

性也好,脏腑关系也好,都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双方同病,同病,用戴天章的话来讲,寒热并用之谓和。对立寒热从属性来讲,表里同治之谓和,那就是从病位来讲。补泻合剂之谓和,从治法角度来讲。虚实互见,平其亢厉,泛指脏腑、气血,这些彼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治法上必须是双管齐下。而这类同病,对立病机的两个方面, 又难以找出一个主要矛盾,因为它彼此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这很重要一点就是说,没有一个集中的一个主要的矛盾方面。如果有,那就属于以表证为主兼里证,或者某脏为主兼它脏,所以和法和其它个章里面的,相应有单一主要矛盾的,就以此作为区分了。和解少阳,少阳指的是病位,是六经病机,和六经治法体系里面,用来作为定位涉及的名词,三阴三阳,那少阳的特征,是半表半里。少阳在人体的生理体系,涉及到手三阳三焦和足少阳胆。手三阳三焦系统,它是属于一个半表半里的一种概念。这三焦,我们要简单提一下,它这个脏器概念,在历史上为了三焦这个演变,对它认识的演变,经过了很长的时期,到现在经常在中医的教材里边,谈到三焦都是附三焦。没下定论。附在那里,那种说法。但是你看看《内经》,《内经》提到三焦清清楚楚的有它的部位。有它的结构的样子。它和其它脏器一样叙述,所不同者它谈到上焦、中焦、下焦。描述从哪里到哪,是个什么形状, 《内经》提了以后,《难经》,也是汉代的,汉代对三焦就提字到,一个有名而无形,从有名而无形概念一出来,使得人们对三焦的认识,逐渐趋向于部位认识。也就是说有名没有实质,形把它理解作形质,所以后来都认为上中下三焦,是三个部位所属脏器功能的概括,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都是这样看法。有三焦之名,无形,没有实在的形质。那就是部位概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