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元国际角色的转变及其原因与前景

欧元国际角色的转变及其原因与前景

欧元国际角色的转变及其原因与前景
欧元国际角色的转变及其原因与前景

摘要:从货币理论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具有四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支付结算、投融资以及国际储备。欧元的诞生打破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重塑了全球金融架构。作为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在国际交易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官方储备和私人国际银行存款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受到显著冲击,国际地位大幅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角色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为流动性供给增长的重要来源,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欧元;国际角色;前景

一、欧元国际角色发生重大转变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强烈冲击,在全球支付交易、国际投融资以及外汇储备等各领域份额大幅萎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欧元国际地位削弱的大环境下,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角色出现了几点重要转变。

(一)欧元转向负债端,成为主要融资货币从国际债券市场来看,2016年以来,欧元计价融资规模及占比逆转回升,总体呈上升态势(见图1)。2019年前三季度,欧元计价国际债券发行规模为1.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较2017年同期增长10.4%。相较而言,美元和其他币种国际债券发行额分别为2.22万亿美元和0.90万亿美元,同比分别萎缩6.3%和2.9%。总体来看,美元计价使用率下降,欧元计价发行量相对上升。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国际债券发行总量中的占比为33.5%,较三年前低点(25.5%)回升了8个百分点。而美元占比为49.2%,较三年前同期萎缩了8.3个百分点。

从国际信贷市场来看,欧元贷款使用份额显著提升。2008—2014年,欧洲银行业采取多种措施,推行去杠杆化,减少外汇风险敞口,欧元国际信贷占比持续下降,由2008年年初的27.7%缩减至2014年年底的18.8%。然而,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信贷下行趋势出现转折,“欧升美降”格局开始显现。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使用比重上升至22.8%,较2016年年末增加了4个百分点。美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份额则下降3.4个百分点至74.1%(见图2)。

由此,欧元成为全球流动性供给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季度增速看,2011年以来,全球欧元流动性增速呈现上升趋势,并于2015年超过美元流动性增速。

2019年第三季度,欧元流动性增速为8.51%,较美元增速高3.41个百分点,较日元增速高7.29个百分点(见图3)。

(二)欧元撤出资产端,投资吸引力有所下降2015年以来,欧元区流入投资(直接投资、权益投资、债券投资)的增速开始呈下降趋势,尽管2019年略有回升,但仍处于低位(见图4)。其中,在欧元区投资组合中,欧元占比下降,美元相对上升。外国投资者从债务证券净买方转为净卖方,2017年以来欧元区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证券金额超过欧元计价的证券金额。根据欧洲央行的数据,外国投资者对欧元区股票的净购买量从2017年12月的近4900亿欧元的历史高位,降至2019年2月的约600亿欧元。总之,欧元资产的国际吸引力显著下降。

(三)欧元避险功能上升,国际储备地位触底回升欧元和美元是全球前两大国际货币,在全球支付交易中合计占比达74%(2019年12月数据)。通常,欧元与美元“相对立”,表现为“此进彼退”。随着2015年年末美联储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美元大幅走强并持续保持高位。受其外溢效应影响,全球各国货币均承压。尽管欧元的投资吸引力下降,但其更多地展现出了相对于美元的避险功能。随着许多国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欧元份额开始触底回升。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全球可识别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20.07%,较2015年年末增加了1个百分点。而美元占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见图5)。

二、欧元国际角色发生转变的原因(一)欧元区经济前景低迷是基础性原因自债务危机后,欧元区至今未能恢复元气。尽管2018年下半年复苏势头向好,但在全球经济疲弱、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以及英国脱欧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制造、贸易与投资均表现不佳。2019年第四季度,欧元区GDP环比折年率为0.1%,创六年来新低(见图6)。同时,欧元区各国也由增长分化转向同步放缓,德国一度陷入技术性衰退,法国则深陷养老金改革引发的罢工困境,意大利2019年第四季度经济萎缩。“三驾马

车”均增长乏力,短期内,欧元区前景黯淡。特别是英国脱欧引发观望与忧虑,以及欧洲民粹主义上升,导致疑欧情绪泛起,右翼势力趁机而动,多个主要国家政局不再“稳定有力”。这进一步降低了全球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欧元资产吸引力趋弱。

(二)持续推行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关键驱动力继长期再融资计划、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之后,欧洲央行于2014年又启动了负利率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市场流动性。特别是在美联储加息缩表期间,欧美货币政策分化,欧洲央行在非常规路上渐行渐远。2019年9月的议息会议,欧洲央行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存款便利利率降至创纪录的-0.5%,且未设置截止日期,从而进一步扩张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元利率、汇率的双降。2014年6月5日,欧洲央行推出负利率,欧元隔夜LIBOR于当年6月19日由正转负,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利率(EURIBOR)也随着货币政策的转向而落入负值,并持续波动下行。截至2019年年末,欧元隔夜LIBOR和EURIBOR分别降至-0.572%和-0.446%。三个月美国国债与欧元区公债收益率之差一度超过3%。同时,在欧元区经济低迷、量化宽

松货币政策以及英国脱欧背景下,欧元持续疲软,欧元兑美元汇率由2014年近1.4的高点降至当前1.1左右的水平(见图7)。

欧元利率、汇率双低,一方面,降低了欧元作为投资货币的收益;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欧元作为融资货币的成本。在追逐利率的国际金融市场上,欧元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借贷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发行人开始借入欧元债券或者将以往高息债券置换为欧元债券,以降低融资成本。此外,通过欧元借入美元等货币的融资成本大幅降低,甚至为负。不同期限的欧元对美元等货币的跨货币掉期(CCS)价格呈下降态势(见图8)。CCS基准为负值,意味着以欧元借入美元的成本溢价为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欧元融资规模的上升。

(三)“去美元化”间接推动欧元国际角色的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元系统性缺陷暴露得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去美元化行动。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负面外溢效应增大,美元汇率及流动性骤增骤减,诸多新兴经济体饱受冲击,导致其寻求投融资与外汇储备结构的多元化。数轮量化宽松政策下,美元作为国际债券市场最主要的融资工具份额不断上涨,新兴经济体发行人利用美元低利率高额举债。2008—2015年,新兴市场美元流动性(信贷+债券)增长超过6倍,但这一攀升趋势在2015年停止。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美元汇率走强。特别在全球增长疲弱的环境下,新兴经济体面临巨大的美元债务压力,不仅存在多元融资的需要,更无力继续举借美元债务,欧元成为首要的替代货币。在欧元区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新兴经济体对欧元流动性的兴趣大幅提高,导致新兴市场欧元流动性连续四年保持高增长。以亚太地区为例,2019年前三季度,美元流动性增速分别为-1.1%、-1.1%和0.3%,而欧元流动性增速则分别达23.2%、25.0%和9.9%(见图9)。这表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寻求多元化融资,以降低美元风险敞口。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致使一些国家降低了美元交易与持有,开始转向欧元。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政治、外交领域四面出击,与传统盟友嫌隙加深,并加大了对“恐怖国家”的制裁。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面临美国制裁风险,存在被禁止与美国企业交易、以美元结算的可能性,从而抑制了俄罗斯企业、金融机构的美元交易,大量企业机构将资产负债由美元转向欧元或其他货币。2018年年初,美国实施新一轮制裁后,俄罗斯出售了价值约1000亿美元的美元储备资产,并购买了价值近900亿美元的欧元资产。无论在资产端,还是负

债端,俄罗斯均在持续降低美元资产头寸。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俄罗斯美元计价资产和负债份额分别为57.4%和55.3%,相比2015年的高点分别减少了14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而与之对应的欧元计价资产和负债份额则分别上升了超过8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见图10)。

三、前景与风险(一)欧元短期内难以回升至危机前水平,转向国际融资与储备货币的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尽管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流动性保持了高速增长,但从绝对份额来看,仍较危机前的地位以及美元份额存在一定差距。除了欧洲以及加拿大地区,欧元在国际债券余额中使用比重低于16%。而美元在国际债券市场,特别是中东以及离岸金融中心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份额接近90%。这与美元作为大宗商品计价货币以及金融交易核心货币的地位相称。基于欧洲疲软的经济局势、分化的政局博弈,欧元在短期内难以回归到危机前与美元优势竞争的同等地位,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仍将是国际融资以及避险的重要选项。(二)欧元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随着欧元国际角色的变化,欧元汇率分析不能单纯依赖于欧元区经济形势、国际收支等基本面因素,而需要考虑更多变量。因此,对基于贸易往来、投资组合等传统分析的依赖度将有所降低,而对标的资产的套期保值比率、国际负债管理和国际资产的欧元融资、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分析,

则需要纳入汇率预测框架,动量交易行为与汇率预期将相互影响。然而,相关数据不完善或预测难度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欧元汇率波动以及对其的分析难度。

(三)警惕欧元流动性逆转的风险当前,欧元已成为全球流动性供给增长的重要来源,对于国际资本流动以及金融稳定均具有较大影响。然而,IMF等国际组织及市场机构往往将关注重心放在美元融资分析上,对欧元的关注度远低于美元。近期,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增加了市场的担忧。面对欧洲日趋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对欧洲央行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升温,国际融资人及套利交易者纷纷借入欧元,使欧洲投资者不得不通过新兴市场借款人发行的欧元计价债券或美元计价资产获得正向回报,导致欧元兑美元净空仓创8个月以来最高水平。一旦市场形势与投机情绪逆转,欧元汇率利率反转上升,清仓及偿债压力就会急速提高,并引发羊群效应和全球外溢影响。因此,随着欧元转向国际负债端,企业、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均需要提高警惕,对可能出现的汇率与流动性风险有所防范。(四)展望2020年,在欧洲政经局面难以回归强势的大背景下,四个因素可能引发欧元流动性调整,乃至阶段性逆转一是欧洲央行货币政策面临两难。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欧洲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0年第一季度GDP萎缩3.8%,2020年第二季度可能萎缩15%,欧洲央行需要继续维持非常规货币政策,甚至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市场预期和操作动机;另一方面,相较于美联储降息的传统货币刺激,欧洲央行深陷负利率,一直以来饱受多方质疑,甚至在政府与民间层面“触底”。未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演进,如果欧洲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不及预期,可能在议息会议敏感日期引发大规模做空交易清仓,致使欧元阶段性回升。二是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突出。2020年3月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国结束了历史上最长经济扩张周期。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为-4.8%,2020年5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降至43.1和45.4,失业率攀升至14.4%。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种族歧视抗议活动,致使美国前景更趋悲观。当前,美联储已降息150基点,“无限量”宽松操作释放流动性,未来,不排除国债收益率控制,乃至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性。这将对美元以及欧元价格与流动性供给产生影响。三是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20年6月15日上午10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89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3万例。其中,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累计确诊病例分别达24.3万例、23.7万例、19.4万例和18.8万例,欧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仅对欧洲产业链、服务业等经济领域产生负面冲击,也会对欧洲社会及政局造成重大影响。尽管当前欧洲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但并未完全平抑和扑灭。未来一段时期,欧洲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演进,可能引发欧元阶段性调整和全球金融震荡。四是英欧或将达成初步贸易协议。2020年1月31日,英国完成全部法律程序,正式退出欧盟,步入脱欧过渡期,并于2020年3月正式开启贸易谈判。但经历四轮谈判,英欧双方在贸易领域依旧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流程及批准程序复杂,双方难以一帆风顺在2020年年底完成全面而深入的经贸协议,更可能构建初步协议框架,在各自优势、劣势领域互相妥协、让渡利益,实现优于加拿大模式的贸易协议。英欧达成初步贸易协议,不仅将释放前期生产与投资需求,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支撑欧洲货币筑底回升。总之,上述因素将对欧元利率、汇率产生显著影响。而一旦多因素重叠,将进一步加大欧元流动性逆转的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年级:03111105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0311110512 姓名:叶鹏 2013年10月【摘要】对美国次贷危机及影响,石油价格波动及走势进行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全球经济减速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在美元有序调整与美国经济减速的环境下,外部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强大;发达国家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加强;高油价、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较大的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对资本市场的心理冲击加大;国际社会炒作中印充当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有可能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达国家对主权基金的投资限制有可能放松,为“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关键词】经济世界形势中国影响 一、世界经济形势 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 2008年世界经济面临次贷危机、油价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各研究机构纷纷调低了预期经济增长指标。经济所所长刘树成评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预测。200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从2007年7月时的5.2%下调到4.1%,下调了1.1个百分点;对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均下调至1.5%;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6%;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0%。世经政所副所长李向阳认为,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风险加大,但不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之间周期的非同步性决定了全球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 2.美国次贷危机及影响 数技经所研究员李雪松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9·11”以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实施低利率政策,导致不动产价格攀升,继而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从2004年6月开始,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基准利率,至2006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最终被提高到5.25%,导致房地产需求下降,价格回落。同时,因为债务已经超过了房屋的实际价格,拖延还贷的现象显著增加,首先被拖欠的贷款就是所谓的次级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作者】邹根宝/黎媛菲/江畅 【作者简介】邹根宝,男,1944年生,江苏泰州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现为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英国研究会副秘书长;黎媛菲,女,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江畅,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专业硕士。 【内容提要】随着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英国与欧盟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引起了众多关注,其中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问题更是成了舆论的焦点。英镑加入欧元是大势所趋,然而,出于经济政治和历史的种种考虑,英国国内各阶层对是否加入欧元区存在不同态度。如何看待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成为决定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的关键。本文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入手,综合分析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利与弊、迟迟不加入的原因,五项测试达标情况,并对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作出预测。 【摘要题】国别经济 【关键词】英镑/欧元区/全民公决/五项测试标准 中图分类号:F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3]10-030822-0785 一、关于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背景 (一)欧洲加快了一体化步伐 自2002年初欧元正式面市流通以来,欧盟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势头愈显迅猛:欧元区]2国家取消原币,真正实现单一货币和统一的经货联盟;欧盟东扩进入决定性最后阶段,2003年4月与10个申请国签署入盟条约,2004年欧盟将扩大到25国,经济和政治实力也将更强;一支6万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加快组建步伐,2003年欧盟独立防务正式形成,与此同时,有关2004年制宪大会也进行了实质性筹划,一部划时代的欧盟宪法即将诞生,政治联盟随之巩固。这一切表明一个实体性统一大欧洲已孕育成形,随着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的加速,欧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真正强有力的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在实现中。而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的英国,至今还游离在欧元区之外,其与欧盟的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意义重大。 (二)英国与欧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1.英国政府的对欧态度 从二战后初期的保持距离甚至对立,转变为申请加入欧共体却一直三心二意,难于合作,直到目前在欧盟中自我选择的孤立状态,英国政府的对欧政策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其

最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解析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了挑战,工业生产低速增长,个人消费持续低迷,通货膨胀仍居高位,就业形势未见明显改观,经济下行趋势继续延续。欧债危机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受挫,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汇率对抗加剧,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相互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加强,这些因素使得我国经济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加大。 一、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和下滑态势日渐明朗 (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幅度较大 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同程度放缓。据英国共识公司预计,第四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增长2.0%,比上季度放缓0.5个百分点;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1%,比三季度预测值放缓0.1个百分点;日本GDP环比增长0.6%,比三季度放缓0.9个百分点。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回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第四季度,俄罗斯GDP同比增长4.0%,比三季度预测值回落1.6个百分点;据共识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印度尼西 亚GDP同比增长6.2%,比三季 度回落0.3个百分点;马来西亚 GDP同比增长4.7%,比三季度 预测值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9月份美国制造业订单同比 增长9.8%,比上月大幅回落5.9 个百分点。美国私人部门的固定 投资连续7个季度扩张,主要是

受非住宅固定投资加速推动(今年前3个季度环比增速分别为0.5%,2.5%和3.8%。住宅固定投资仍缺乏显著改善。虽然在危机后住宅固定投资从低谷反弹,但并没有显著的增长。 (三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 缺乏动力 欧元区8月份制造业订单同 比增长6%,增幅比上月回落2.9 个百分点;欧洲经济的下行风险依然存在,主要来自于大选年政治上的不确定,以及欧元区形势恶化导致的商业信心下降,这都将成为企业投资的顾虑。消费者信心指数依然在下滑,居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对消费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日本机械订单同比下降3.3%。订单大幅减少,预示着

欧元国际角色的转变及其原因与前景

摘要:从货币理论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具有四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支付结算、投融资以及国际储备。欧元的诞生打破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重塑了全球金融架构。作为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在国际交易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官方储备和私人国际银行存款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受到显著冲击,国际地位大幅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角色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为流动性供给增长的重要来源,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欧元;国际角色;前景 一、欧元国际角色发生重大转变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强烈冲击,在全球支付交易、国际投融资以及外汇储备等各领域份额大幅萎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欧元国际地位削弱的大环境下,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角色出现了几点重要转变。 (一)欧元转向负债端,成为主要融资货币从国际债券市场来看,2016年以来,欧元计价融资规模及占比逆转回升,总体呈上升态势(见图1)。2019年前三季度,欧元计价国际债券发行规模为1.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较2017年同期增长10.4%。相较而言,美元和其他币种国际债券发行额分别为2.22万亿美元和0.90万亿美元,同比分别萎缩6.3%和2.9%。总体来看,美元计价使用率下降,欧元计价发行量相对上升。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国际债券发行总量中的占比为33.5%,较三年前低点(25.5%)回升了8个百分点。而美元占比为49.2%,较三年前同期萎缩了8.3个百分点。

从国际信贷市场来看,欧元贷款使用份额显著提升。2008—2014年,欧洲银行业采取多种措施,推行去杠杆化,减少外汇风险敞口,欧元国际信贷占比持续下降,由2008年年初的27.7%缩减至2014年年底的18.8%。然而,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信贷下行趋势出现转折,“欧升美降”格局开始显现。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使用比重上升至22.8%,较2016年年末增加了4个百分点。美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份额则下降3.4个百分点至74.1%(见图2)。 由此,欧元成为全球流动性供给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季度增速看,2011年以来,全球欧元流动性增速呈现上升趋势,并于2015年超过美元流动性增速。

(财务知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的前景

货币联盟是指使用一种具有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三大职能的货币的地理区域。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和欧元的诞生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独立国家放弃本国货币组成基于同一个货币当局领导下的使用同一货币的货币联盟,同时,各国在政治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除货币政策外的经济政策并通过磋商、谈判等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将给欧盟乃至世界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地变化。它不仅影响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市场体系,并改变欧盟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同时,欧元的启动也是国际金融领域自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面临诸多挑战,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能否重蹈历史上失败的货币联盟的覆辙,人们正拭目以待。 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的三大阶段 从1958年《罗马条约》确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到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从理想成为现实。 1、欧盟经济一体化建设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西欧各国认识到使用武力谋求国家利益和统一欧洲是行不通的,受到战争重创的欧洲国家也不可能依靠本国的力量恢复经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复兴和繁荣。 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成立了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在罗马签署成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原子弹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确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的目标,促进欧洲繁荣和欧洲人民的团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63年形成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7月实现关税同盟,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和关税,统一对外关税税率。1986年2月,签署《单一欧洲文件》,对《罗马条约》进行修改,明确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商品、服务、资本、人员四大自由流动。随着统一市场的建成,完善欧洲内部市场的最后一个重大障碍就是各国不同货币的存在,一体化的发展不得不进入货币领域。1989年4月《德罗尔报告》提出分三阶段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1992年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生效,提出建立欧洲联盟的三大内容,并称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即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建立司法和内务合作机制。 2、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 《马约》规定经济货币联盟分三阶段完成,1990年7月1日,进入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目标是取消成员国外汇管制,促进资本流通,缩小汇率浮动幅度,加强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国对欧洲货币单位

单一货币政策对欧元区国家的利弊分析

单一货币政策对欧元区国家的利弊分析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ingle monetary policy to euro zone countries xxx 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本文在浅层次探讨了单一货币政策执行以来对欧元国家的利与弊的分析.发现单一货币政策虽然打破了贸易壁垒并努力在全球市场上与美元相抗衡,但这么多年过去其弊端也逐渐变得不容小觑,如各个国家失去货币政策自主权和使危机传播的更快等等. 关键词: 单一货币政策欧元区国家利弊

1 引言 自从1991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在欧洲共同体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以来,欧盟国家就从未在一体化变得更加强大的路上停止前进.而200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发布执行的欧元政策更是努力将欧洲经济一体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到目前为止,仍有18个国家在使用欧元: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单一货币政策对欧元区国家的影响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也逐渐显露。 2 有利影响 第一,单一货币政策有助于打破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增加资本流通.试想,今天我作为一个欧洲的商人,与其他国家的商人进行交易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货币兑换的话,一是免去了货币兑换,整天担忧货币汇率的麻烦,二是免去了货币兑换过程中的这种税和那种税,省钱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单一货币政策有助于劳动力和资本在欧元区国家之间的相互流通,将资本由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的流向不发达地区,各个国家全面均衡发展,对整个欧元区实在是大大的利处. 第二,单一货币政策有助于提高欧元区国家的抗风险能力.举例说明,冰岛和希腊两个国家其实是很有类比性的,都以旅游业、航海业为主要经济体。虽然同属欧盟,但是希腊加入了欧元区而冰岛依然在使用自己的货币冰岛克朗.结果在美国08年引发的次贷危机进而波及到欧洲形成欧债危机的时候,虽然希腊濒临破产,政府负债累累,但是冰岛没有经得起风波,于09年成为全球第一个破产的国家.与此同时,加入欧元区让希腊暴露出自身经济的更多问题,逼迫其转型,让国家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发展,岂不美哉? 第三,单一货币政策有利于提高欧元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提升政治地位.众所周知,美元在全球市场上来势汹汹,企图独霸全球经济,成为全球霸主.然而欧元区国家的单一货币政策恰好提供了一个和美元抗衡的机会,让世界向着和平稳定多极化的方向发展,避免了美元将欧洲各个小国拆开单独击破的风险.因此,我们说单一货币政策不仅在经济方面对欧元国家利大于弊,政治方面的优势仍不可小觑。 3 不利因素 其一,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使得欧元国家失去制定货币的自主权。一方面,单一货币政策发挥预想效果的前提是各国经济形势趋同,若经济形势差别较大,这一政策就难以兼顾各国实际发展状况,反而会阻碍各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单一货币政策和各国分散的财政政策不搭配,会造成各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失控。单一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其目标在于欧元区整体发展,而各国财政政策由各国zh政府制定,其目标在于本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两大政策不协调,势必印发严重的危机。例如,在08年的经济动荡时期,欧元区各国由于采用统一的货币政策,无法通过货币贬值等手段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只能通过举债和扩大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引发了严重的欧债危机。 其二,单一货币政策会让整个欧元区承担极大的风险。在实行单一货币政策后,单一国家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因连锁反应扩大影响到其他国家、任何一个国家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论欧元的现实困境

论欧元的现实困境 欧元是欧盟中央银行发行的欧元区统一货币。一般来讲,货币是主权国家发行的境内支付的货币,是政府控制经济命脉的重要手段;或者是主权国家允许其特定区域发行的在区域内流通的货币,如中国香港发行的港币。欧元虽然从目前来看,使用国家的经济总量与美国相当,使用国家数量为28个,从国际贸易和投资角度讲,其是世界第二大货币,在国际结算中占比仅次于美元,但是欧元有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其作用发挥。尤其是英国2017年宣布退出欧盟,对欧元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虽然英国加入欧盟后,仍然没有使用欧元,而是保留了英镑,但是其退出欧盟的意义表明了跨区域的货币前景不乐观。 欧元面临着严重的现实困境,包括: 一、欧元不能行使主权国家货币的职能。 货币虽然本质上市交换工具和交换手段,用于解决经济交往中的利益交割。但是现代经济中,货币由于被主权国家控制,其成为法定货币,是交换工具和手段,但更是国家控制经济和调整经济的手段。由于欧盟不是一个主权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多国形成的一个组织,欧盟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和强制命令使得欧元形式主权货币职能。欧盟仅

成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但是欧盟下属国家的货币当局仍然存在,各国内部仍然有其货币政策利益考量,欧盟央行的政策不一定被彻底执行。 二、欧盟区内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货币政策失真。 欧盟由28个国家组成,各个国家发展水平不一。起初,欧盟只是几个西欧发达国家组建,后面逐渐延伸,东欧、中欧一些国家也加入。相比于西欧而言,东欧和中欧国家的经济水平要落后的多,如同一个国家内部一样,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央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个区域影响不一样,在资本逐利的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源会向最有效、最有利可图的区域流入,这进一步制约了土耳其、希腊等国家的发展平衡。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必须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这在欧元区域内短时间是无法解决的,也将长期存在下去。 三、欧盟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以中东一系列政治危机为导火索,欧盟也面临着许多政治不稳定因素。2016年开始,欧盟深受利比亚难民问题影响,利比亚难民问题对欧盟影响很大,大规模的难民涌入欧盟,加重了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人道主义救援负担,而且更使得各个国家之间在重大问题上的不统一、不协调,甚至是难以协调的矛盾爆发出来,这反映出欧盟这一

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2018年经济走势展望

2017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2018年经济走势展望 中商情报网讯:目前,国家商务部发布了《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复苏轨道,周期性因素和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复苏,支撑了主要经济体经济加快增长。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主要经济体增长提速,国际贸易恢复增长动力,金融市场信心稳定。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强势复苏轨道,周期性因素和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复苏,支撑了主要经济体经济加快增长。二季度,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产出同比增长3.6%,是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上半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追踪的45个国家中,有33个国家的增速快于一年前;同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普遍提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6%,高于2016年0.4个百分点,增速创3年来新高。其中,发达经济体预期增长2.2%,较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欧元区、日本和加拿大表现突出,预期增速较4月份预测有所加快;美国经济受累于税改法案进展的不确定,预期增速较4月份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但仍将达2.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总体加快,但走势分化,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稳健,能源资源出口国经济持续低迷,预计2017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4.6%,增速高于2016年0.3个百分点。 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主要经济体增长提速,国际贸易恢复增长动力,金融市场信心稳定。OECD最新的先行指标显示,未来半年至9个月,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除英国和俄罗斯预期经济

欧元前景之我见

欧元前景之我见

欧元前景之我见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1999年的临近,欧盟及其成员国纷纷采取积极措施,表示坚决执行《马约》的规定,按时启动欧洲货币联盟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这使得“欧元”呼之欲出。欧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六十年代欧共体就筹划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然而直到三十年后1992年2月欧盟成员国才正式签署《马约》。形式上由最初的“蛇形”浮动,演变到后来的欧洲货币体系,再发展到将要面市的欧元。探讨未来欧元的前景,笔者认为高度一体化的欧盟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决定了未来欧元一定会走强势;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货币联盟本身仍存在着众多的深层次的矛盾,动荡不定将成为未来欧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欧元走强势的重要保证 二次大战后,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相适应,美元成

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货币,建立起来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相反德国、日本经济崛起,政治影响力不断加强。这种形势导致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复存在,马克、日元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美元占主导地位,但不是绝对优势,马克、日元与美元三大货币割据的格局。以欧盟为依托的欧元是国际货币领域中的重要一极,它必然充分利用联盟的政治、经济实力,继续向以美国经济作后盾的美元的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笔者认为判断一种货币是否能够走强势,关键要看这种货币背后的经济集团是否拥有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而在这一点上欧盟已经显示了强大的实力。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比欧盟与美国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与货币地位关系较密切的)来说明这一点。 从战后到今天的发展情况来看,美国经济呈下降趋势,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不断减少,从战后初期的50%到现在的25%,对外贸易份额则从60%下降到近年的15%;相反,欧盟的经济却是迅速发展,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持续增长,从战后的10%上升到25%,对外贸易份额则从20%上升到40%。 (一)欧盟GDP的强劲增长推动欧元走强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特点 首先是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主要看三个国家和地区,第一个是美国。那么我们究竟面临怎样一个美国;第二个是欧元区。欧债危机从2009年开始困扰欧洲经济,2012年达到了顶峰,那么今天它的表现的情况如何;第三个是亚洲的日本。日本它在亚洲当中的地位是处在一个衰落期,但是日元它是处在一个强化期。我们在这个时候还有面临来自于日本的金融和定价权方面的一系列挑战。 美国经济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恢复到正增长状态,然后持续到我们现在,整个美国宏观经济的运行都在正增长的区间。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给大家一个结论,不是好的问题,而是非常好的问题,它已经进入到长增长周期的起步阶段。为什么这么说,有以下四个基本支撑。 (一)美国经济的四个“基本支撑” 1、新一轮的能源革命 第一个基本支撑,美国已经进入到新一轮的能源革命。这一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不是我们的太阳能革命,不是风能革命,而是页岩油和页岩气技术的革命。这个革命本质上仍然是我们的化石资源,但是它所带来的新的水平开采技术给美国应该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推动力,就是资源价格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下降。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页岩油和页岩气基本上可以完全替代原油和天然气,替代率高达98%左右。那么这种情况下,随着页岩油和页岩气技术的大规模地应用和开采,就导致了美国的能源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目前美国的整个消费的能源当中,33.7%是页岩油和页岩气,那么页岩油、页岩气的价格便宜到什么程度?我们“春晓油气田”的天然气运到上海,每立方米大约是3.68元,我们的美国的页岩油把它打包装船运到上海以后再落地,到了上海以后的CIF价格是1.68元。美国的页岩气的价格仅仅是我们中国天然气价格的40%左右,自然而然带来的整个使用页岩油、页岩气,以及其下游电力生产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2009年,美国美商网电量的价格是85美元,每千瓦时是8.5美分,跟我们中国的情况差不多,现在2012年年末的时候,美国每兆瓦时的电力的价格是40美元,下降了50%以上。另外,2012年的1月1号,奥巴马政府启动了美国国内的煤炭生产。原来封存的煤田现在全部启动。1年之内,美国向全球能源市场输出了1.65亿吨的煤炭,占全球整个煤炭贸易的18%左右。这个量也是非常非常大的。而且美国去年已经成为成品油的输出国,那么它的原油的进口量,从6.5亿吨左右下降到4.5亿吨左右,这4.5亿吨大约相当于美国1992年前后的进口量水平。也就是说美国的新能源革命已经发生了,已经发生以后的新能源革命将给美国的企业,在能源成本上出现一个大幅度的下降。学过经济学的同志都知道,会使它的总供给曲线有一个正向的供给冲击,而正向的供给冲击的变化,是长周期变化的非常重要的突出的标志。 2、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第二个基本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后,使得美国的物流成本占社会总成本的比重进一步下降,我们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我们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总成本的18%左右,美国现在来讲是11%,今年有望降到9%,再下降2

欧元前景之我见(1)

欧元前景之我见(1) 随着1999年的临近,欧盟及其成员国纷纷采取积极措施,表示坚决执行《马约》的规定,按时启动欧洲货币联盟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这使得“欧元”呼之欲出。欧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六十年代欧共体就筹划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然而直到三十年后1992年2月欧盟成员国才正式签署《马约》。形式上由最初的“蛇形”浮动,演变到后来的欧洲货币体系,再发展到将要面市的欧元。探讨未来欧元的前景,笔者认为高度一体化的欧盟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决定了未来欧元一定会走强势;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货币联盟本身仍存在着众多的深层 次的矛盾,动荡不定将成为未来欧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欧元走强势的重要保证 二次大战后,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

格局相适应,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货币,建立起来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相反德国、日本经济崛起,政治影响力不断加强。这种形势导致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复存在,马克、日元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美元占主导地位,但不是绝对优势,马克、日元与美元三大货币割据的格局。以欧盟为依托的欧元是国际货币领域中的重要一极,它必然充分利用联盟的政治、经济实力,继续向以美国经济作后盾的美元的主导地位提 出挑战。 笔者认为判断一种货币是否能够走强势,关键要看这种货币背后的经济集团是否拥有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而在这一点上欧盟已经显示了强大的实力。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比欧盟与美国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与货币地位关系较密切的)来说明这一点。 从战后到今天的发展情况来看,美国经

当前中国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欧债危机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从国内来看,2013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众多挑战,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总结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主要看三个国家和地区,第一个是美国。要看一下我们现在究竟面临怎样一个美国;第二个是欧元区。欧债危机从2009年开始困扰欧洲经济,2012年达到了顶峰,要看一下现在它的表现的情况如何;第三个是亚洲的日本。日本它在亚洲当中的地位是处在一个衰落期,但是日元它是处在一个强化期。我们在这个时候还有面临来自于日本的金融和定价权方面的一系列挑战。 当前世界很多地区仍处于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而欧洲债务危机使全球经济正走向二次探底,经济危机的持续即调节恢复期一般是3-5年而我们当前正处于危机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是消化库存,平复心态,等待产业升级或变革的时期。而要走出危机最主要的是需要产业变革或升级。当前2013年应该是危机末期,目前从各种经济数据来看国内商品库存依然严重,房地产悬而未跌,外贸出口正在减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以及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等现象。 再看国内经济形势,主要看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总体的经济形势,第二个是物价,第三个是消费,第四个是投资,第五个是进出口贸易和投资,第六个是城镇化,第七个是收入分配,第八个是房地产市场,第九个是金融市场。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 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外贸进出口形势的判断分析和对策建议

对当前经济、外贸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2012年9月 一、对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和判断 我国宏观经济在2010年成功实现“V型”反弹后,于2011年步入增速下行区间。201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不仅延续了2011年逐级回落的趋势,而且在多重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呈现出加速回落的态势。今年2季度,中国GDP增速再次破八,仅为7.6%,与2009年4季度的阶段性高点相差4.6个百分点。这说明2008年末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效果已逐渐减弱,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我国潜在GDP增速已出现“阶梯式”回落。 通过对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分析,我们发现,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趋缓态势明显,下行压力较大,主要体现在:(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出现小幅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2012年6月,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探至99.30,为年内首次跌破100点关口。(2)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增长乏力。房地产投资持续受到宏观调控影响,制造业投资受国内外需求制约,仅有基本建设投资显示出提速迹象。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60%的民间投资增速从2011年末的34.2%下滑至6月的25.8%,投资完成额持续降低。(3)出口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仅为9.2%,不仅远低于2001年我国加入WTO 以来出口的平均增速21.58%,也低于2009年发生金融危机

后3年中我国出口的平均增速12.33%。净出口自2011年1季度起已连续6个季度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值。世界经济增速整体回落,外需不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程度超出预期。 从三个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2012年上半年,我国第一、三产业增速略有提高。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夏粮喜获丰收,连续第9年实现增产。工业生产增速回落,较去年同期降低3.8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万亿元,同比下降2.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5000户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中国的企业景气指数自2010年4季度的71.36连续下滑至2012年2季度的63.70,国内订单指数继续下降。受销售放缓影响,企业产成品库存出现上升,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物价方面,2012年上半年,中国整体通胀压力明显下降。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回落。第二季度,CPI同比上涨2.9%,涨幅比1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8个百分点。上述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是基期因素和CPI环比下降引起新涨价因素回落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产者物价指数方面,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导致需求下降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于3月份和4月份转为同比下降。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幅在3月份由正转负,6月份已降至-2.08%。物价上涨压力大为缓解。市场开始由担心通胀转为

欧元区发展现状及展望

讲稿 我们组讲的是欧元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我们的重点是第三点和第四点。首先在开始我们的重点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欧元区。 一、欧元区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欧元区共有18个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人口超过3亿3千万。 这张图片划红色波浪线的就是欧元区成员国。注意一下这里是乌克兰,这里是白俄罗斯,这里是俄罗斯,相信这样讲过对大家了解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有所帮助。乌克兰局势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对欧元区甚至是世界都有影响。例如:波兰受到乌克兰局势的影响,正在重新考虑加入欧元区问题。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就不多讲了,第二点欧元危机的原因第三组已经详细的为我们分析了,这里我也就不讲了。我重点讲一下 三、欧元危机的化解策略 1、提高德国公共支出和预算赤字 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态度对债务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出口,因此,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就成为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2、扩大当前的7500亿欧元紧急救助基金规模

为救援希腊而筹集的75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保障爱尔兰,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暂时不出问题,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机,欧元前景堪忧,毕竟该国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只有有效扩大EFSF的总体规模,并提高其使用的弹性,才能在危机爆发时稳定市场信心。 3、欧洲央行应扩大债券购买规模。 尽管量化宽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的还债问题,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能够给西班牙等国家以喘息时间,并帮助西班牙等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实现财政的再平衡。欧债危机必须通过各国减少支出,进行结构性改革,放弃过去过度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得到解决,在此之前,量化宽松是欧洲央行唯一的选择 4、“PIIGS”减少财政支出。 根据巴克莱的研究报告,“PIIGS”(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中只有意大利可以在不进行主动削减支出的情况下,从2011年开始逐渐实现财政的小幅盈余,而其他四个国家若不进行痛苦改革,财政赤字将一直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根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的计算,要想继续留在欧元区,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需要将政府支出缩减10%。 经过了这些措施,现在欧元区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感受一下。 四、欧元危机后欧元区的现状及展望

欧元区的理论依据、形成过程及利弊分析、欧元前景、对亚元的借鉴

理论来源 最适度货币区的涵义 所谓“最适度货币区”是指一个区域内国家在货币完全一体化之后拥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或保持各国货币刚性的固定汇率制和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而对区域外汇率实行浮动。该理论最早由孟德尔提出,后经麦金农( R . I. Mckinnon) 、凯南( P. B. Kenen) 、英德拉姆( J. C. Ing ram) 、哈伯勒( G. Haberler) 以及弗莱明( J. M. Fleming ) 等人的发展而渐趋完善。“最适度”的核心是保护外部均衡并且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以及价格稳定的能力;“最适度货币”指的是以替代浮动汇率的固定汇率货币或统一货币;“最适度货币区”强调的是相对于整个动荡国际金融体系而在一定区域内构建的以努力实现内外均衡的相对稳定的货币区。 美国著名的国家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对于“最适度货币区”作了如下模型解释: 一国在因加入货币区而消除货币兑换费用而带来的货币效率收益大于因加入货币区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导致的经济稳定性损失时就会考虑加入“最适度货币区”。 说明: GG:货币效率收益,表示一个国家与货币区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其获得的收益就越大; LL:经济稳定性损失,表示一个国家与货币区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其付出的成本( 损失) 就越小。

θ:“最适度货币区”临界点。在阴影部分,这就是“最适度货币区”。 构成“最适度货币区”的主要条件 1. 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这里生产要素尤其强调的是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的高度自由流动对实现一国或一个区域的内外经济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就可以实现资本和劳动力从盈余区向赤字区流动,使得区域内各地区经济结构及时调整,经济周期趋于同步,这样可以促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内部经济均衡。如果市场力量调节不足以实现这一均衡,那么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促使内部均衡尽快实现。因此,现有的各个民族国家便是一个个“最适度货币区”。 由“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这一主要条件,可以派生另外两个构建“最适度货币区”的基本前提: 一是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这是实现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二是必须具有强而有力的超国家政府。这样可以在地区之间进行转移支付,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 经济开放度较高。以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进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或贸易商品生产对非贸易商品生产的比例)反映经济开放程度。在浮动汇率制下,若开放程度高,一国(或地区)国际收支的恶化促使汇率上升,从而提高贸易商品价格,这会导致需求向非贸易商品转移,如此则会提高非贸易商品价格。若开放程度低,汇率上升只对总产出中的一小部分产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由此引起的需求转移对非贸易品的价格不会发生明显作用。因此,经济开放程度越高内外经济均衡受浮动汇率的消极影响越大,因而对构建或加入“最适度货币区”也就越有利。 3. 产品生产多样化。多样化的产品生产对于“最适度货币区”的构建或加入,犹如多样化的投资组织对于降低投资风险、求得风险与收益平衡一样,具有重要意义。一国实施产品生产多样化,特别是贸易品生产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分散产品受外界市场冲击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产品为纽带,在区域内国与国之间编织相互依赖的经贸网,从而结成经济共同体。这样一方面更能承受实行固定汇率后对本国经济稳定性损害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与其他成员国一道积极追求实行“最适度货币区”之后带来的货币效率。 4. 通货膨胀的相似性。物价稳定本身就是“最适度货币区”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相似的通货膨胀也是实行共同货币政策(是扩张,是收缩,还是维持不变) 的前提。若货币区内各成员国通货膨胀率高低有别,则利益不一,高的国家要求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低的国家可能希望维持不变,而出现通货紧缩的国家会强烈要求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众口难调,会使建立在各个国家中央银行之上的超国家中央银行无所作为。因此,通货膨胀的相似性是构建“最适度货币区”的一个重要前提。 5. 政策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由于“货币区”遭受的各种内外冲击力不同,各个时期经济政策调整的重点不同,尤其是各成员国利益表现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货币区”正常运行。为使“货币区”能够正常运行,各成员国必须对其货币、财政以及其它经济乃至社会政策进行协调,寻求一致。为寻求一致且提高效能,各成员国必须对其主权实行部分让渡,而更多的主权让渡依赖于对“最适度货币区”更高的收益预期。

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的分析

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的分析 20XX—20XX年期间,在发达国家美、欧元区、日等经济持续攀升,发展中国家中、印等经济快速增长的共同推动下,世界经济延续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同时,世界经济近期也出现了走缓和地区徘徊趋向。本文根据近年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和影响,分析20XX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需采取的进一步措施和建议。 一、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1、20XX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将趋缓 20XX年以来,在发达国家经济持续攀升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共同推动下,世界经济增势良好。但20XX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由于房地产市场降温、私人消费增长转弱而明显放缓。欧洲经济增长虽可望持续,但增速也将有所减弱。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已处于一体化状态,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连动影响十分明显,进而还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根据野村证券的有关研究,美国经济增长率每减少1%,日本GDP要下降%,欧元区与其他地区经济也是如此。总体上看,世界经济仍有望进一步增长,但增长势头将难以保持20XX年水平。联合国预测报告认为,20XX 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比20XX年减少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经济体增长均适度放缓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扩张也将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增长的减缓,全球需求上升势头也会减弱,世界贸易增长也将相应放慢。据联合国预测,20XX年全球贸易增长%,比20XX年减少个百分点。 2、世界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增强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世界贸易额与全球GDP之比持续上升。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印和东亚等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的进出口额已占GDP 的70%。世界贸易从1988—1997年的%上升到20XX年的%,使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的迅猛扩张,以及世界贸易体制的完善,既给世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也给世界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受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使全球贸易自20XX年二季度开始走出衰退,并呈逐步加速增长趋势。20XX年全球贸易量增长达到%,是自20XX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伴随着世界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按照IMF的预测,20XX年和20XX年全球贸易量增长率将为%和%,分别比春季预测调高了和个百分点,增速

欧元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前景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17361092.html, 欧元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前景展望 作者:刘旭 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06期 2015年,欧元区经济继续保持复苏势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元区经 济2012-2013连续两年为负增长。从2014年起,欧元区经济形势有所好转,2015年复苏势头进一步加快。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加快,主要得益于低油价、弱势欧元以及欧洲央行采取的积极货币政策等因素。具体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复苏基本面扩大。2015年,在欧元区19个国家中,绝大多数经济均保持增长或稳定。例如,2015年全年西班牙经济增长3.2%,远高于上一年的1.4%,是2007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法国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1.1%,是法国四年来的最高水平。二是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20个月以来最快增长。2015年12月欧元区PMI从11月的52.8升至53.2,欧元区制造业已经连续30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三是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就业继续 温和增长,失业率继续下降,实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国家失业率降幅将更加明显。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欧元区失业人数为1675万,为2011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在全部19个成员国中,有15个国家的失业率开始下降。四是赤字率继续下降。由于经济活动强劲和利息支出降低,欧元区政府赤字率从2013年的2.9%下降到2014年的2.4%,2015年第三季度进一步降至1.8%。五是通货紧缩压力较大。2015年以来,在能源价格持续走低的推动下,欧元区消费者价格指数继续呈现下降走势。欧洲央行预计,2016年的通胀率将维持在1%左右,而2017年则为1.6%,无法实现2017年底之前达到2%的通胀目标。 2016年,欧元区经济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复苏进程,而现阶段欧元区经济面临的有利因 素主要有:首先,家庭消费支出继续增加。家庭消费在欧洲国家GDP的比重约为60%,是拉动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欧元区就业形势的缓慢改善,居民家庭收入总体将呈增长态势,加之通胀处于低位,实际收入提升有利于刺激私人消费的增加。特别是国际油价处于相对低位,在某种程度上或比央行货币刺激政策更有效。其次,货币政策更加宽松。为了抵消财政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央行采用了多种宽松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措施必然带来欧元贬值,从而给欧洲出口增添动力。2015年12月,欧洲央行表示将量化宽松延期至2017年3月,并扩大拟购买资产的范围。此外,2016年“容克投资计划”将进入具体项目实施阶段。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估算,这项投资计划将在2017 年底之前创造3300亿至4100亿欧元经济效益,增加100万至130万个就业岗位。 但同时欧元区经济持续复苏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需求不振,将给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阻力。贸易增长也趋于疲软,对欧元区出口造成了不小压力。二是物价水平远低于2%的通胀目标。若陷入通缩则将导致投资延后、债务负担加大,严重拖累经济复苏和增长。三是失业率偏高将导致多方面问题。特别是重债国青年人失业状况严重,技能流失快、再就业困难,易埋下社会不稳定隐患。四是银行业风险未得到完全消除。大量流动性滞留金融体系,未有效刺激经济复苏,且欧元区外围国家的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