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九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完整)九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完整)九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完整)九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⑷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

方程的两个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

式中a,b,c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若b2-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式子b2-4ac叫做方程ax2+bx+c=0(a≠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2-4ac.

△>0,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0,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根的判别式

△<0,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21.2.3 因式分解法

知识点一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0,而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进而转化为求两个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因式分解法的详细步骤:

①移项,将所有的项都移到左边,右边化为0;

②把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可用的方法有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

和完全平方公式;

③ 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④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

知识点二 用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一元二次方程x 2+px+q=0的两个根为x 1,x 2,则有x 1+x 2=-p,x 1x 2=q.

若一元二次方程a 2x+bx+c=0(a ≠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则有x 1+x 2=,

a

b ,x 1x 2=a

c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

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 设:是指设元,也就是设出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含义,然后列代数式表示这个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

知识点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1)数字问题

三个连续整数:若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1,x+1。

三个连续偶数(奇数):若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2,x+2。三位数的表示方法:设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c,则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

(2)增长率问题

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平均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a(1x

)2=b。

(3)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式有:①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②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③利润=成本×利润率

(4)图形的面积问题

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相关典型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

次函数.

2.二次函数2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

(3)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形式为2ax y =)(0≠a .

3.二次函数 c bx ax y ++=2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y 轴的抛物线.

4.二次函数c bx ax y ++=2用配方法可化成:()k h x a y +-=2的形式,其中

a

b a

c k a b h 4422

-=-=,. 5.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2ax y =;②k ax y +=2;

③()2h x a y -=;④()k h x a y +-=2;⑤c bx ax y ++=2.

6.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口向下;

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 x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0=x .

7.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 相同,那

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

8.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1)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

2-+??

?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

式,得到顶点为(h ,k ),对称轴是直线h x =.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

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

交点是顶点.

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

一失.

9.抛物线c bx ax y ++=2中,c b a ,,的作用

(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

轴是直线

a b x 2-

=,故: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③0

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的位置.

当0=x 时,c y =,∴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

c ):

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0

交于负半轴.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

右侧,则 0

10.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c bx ax y ++=2.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

一般式.

(2)顶点式:()k h x a y +-=2.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

()()21x x x x a y --=.

12.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得交点为(0, c ).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h x =与抛物线c bx ax y ++=2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h ,c bh ah ++2).

(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

对应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

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

(4)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

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的两

个实数根.

(5)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像

G 的交点,由方程组 c bx ax y n

kx y ++=+=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

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

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6)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两交

点为()()0021,,,

x B x A ,由于1x 、2x 是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故 a

c x x a b x x =?-=+2121,()()a a ac b a c a b x x x x x x x x AB ?=-=-??? ??-=--=-=-=44422

2122122121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一 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

的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我们把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知识点二 旋转的性质

旋转的特征:(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

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理解以下几点:

(1)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知识点三利用旋转性质作图

旋转有两条重要性质:(1)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它是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的关键。步骤可分为:

①连:即连接图形中每一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②转:即把直线按要求绕旋转中心转过一定角度(作旋转角)

③截:即在角的另一边上截取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到各点的对应点;

④接:即连接到所连接的各点。

23.2 中心对称

知识点一中心对称的定义

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注意以下几点:

中心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只有一个对称中心;绕对称中心旋转180°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知识点二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的图形

要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的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关键是作出该图形上关键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最后将对称点按照原图形的形状连接起来,即可

得出成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三中心对称的性质

有以下几点: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是全等形;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知识点四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知识点五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点为(-x,-y)。

第二十四章圆

24.1 圆

24.1.1 圆

知识点一圆的定义

圆的定义:第一种: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固定的端点O叫作圆心,线段OA 叫作半径。第二种: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比较圆的两种定义可知:第一种定义是圆的形成进行描述的,第二种是运用集合的观点下的定义,但是都说明确定了定点与定长,也就确定了圆。

知识点二 圆的相关概念

(1)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2)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

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3) 等圆:等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4)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弦是线段,弧是曲线,判断等弧首要的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只有在同圆

或等圆中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而不是长度相等的弧。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知识点一 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二 垂径定理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

所示,直径为CD ,AB 是弦,且CD ⊥AB ,

AM=BM 垂足为M AC =BC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

的两条弧

如上图所示,直径CD 与非直径弦AB 相交于点M ,

CD ⊥AB

B D

AM=BM AC=BC

AD=BD

注意:因为圆的两条直径必须互相平分,所以垂径定理的推论中,被平分的弦必须不是直径,否则结论不成立。

24.1.3 弧、弦、圆心角

知识点弦、弧、圆心角的关系

(1)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也相等。

(3)注意不能忽略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丢掉这个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弦也不一定相等,比如两个同心圆中,两

个圆心角相同,但此时弧、弦不一定相等。

24.1.4 圆周角

知识点一圆周角定理

(1)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弦是直径。

(3)圆周角定理揭示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同弧或等弧”是不能改为“同弦或等弦”的,否则就不成立了,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类。

知识点二圆内接四边形及其性质

圆内接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三种。

(2)用数量关系表示:若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的距离OP=d,则有:

点P在圆外>r;点p在圆上;点p在圆内

d<r。

知识点二过已知点作圆

(1)经过一个点的圆(如点A)

以点A外的任意一点(如点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即可,如图,这样的圆可以作无数个。

·O1

A ·O2

·O3

(2)经过两点的圆(如点A、B)

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如点O)为圆心,以OA(或OB)为

半径作圆即可,如图,这样的圆可以作无数个。 A

B

(3) 经过三点的圆

经过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

②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即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

点可以作圆,且只能作一个圆。如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 、B 、

C 作圆,作法:连接AB 、BC (或AB 、AC 或BC 、AC )并作它们的垂直平分

线,两条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 ,以点O 为圆心,以OA (或OB 、OC )的

长为半径作圆即可,如图,这样的圆只能作一个。

知识点三 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1) 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2)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

的外心。

知识点四反证法

(1)反证法: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②从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推理,推出或与定义,或与公理,或与定理,或与

已知等相矛盾的结论;

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出原命题正确。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

若设⊙O的半径是r,直线l与圆心0的距离为d,则有:

直线l d < r;l和⊙O相切;直线l和⊙O相离 d > r。

知识点二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的其他性质: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必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知识点三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的定义:经过园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注意: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必须弄清楚切线是直线,是不能度量的;切线长是一条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在圆外一点,另一个是切点。

知识点四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

(1)三角形的内切圆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

圆。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3)注意: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当三角形的

内心已知时,过三角形的顶点和内心的射线,必平分三角形的内角。24.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

①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离,包括外离和内含两种;

②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两种;

③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

若设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为d,两圆的半径分别是r1 r2,且r1 <r2,则有

两圆外切1+r2-r1<d<

两圆外离>r

r 1+r 2 两圆内切 d=r 2-r 1 两圆内含 d <r 2-r 1

24.3 正多边形和圆

知识点一 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和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非常密切,把圆分成n (n 是大于2的自然数)等份,

顺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

多边形的外接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条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

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知识点二 正多边形的性质

(1) 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多边形分成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 所有的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每个正n 边形共有n 条对称轴,每

条对称轴都经过正n 边形的中心;当正n 边形的边数为偶数时,这个

正n 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正n 边形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

(3) 正n 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

n n ??-180)2(,中心角和外角相等,等于n

?360。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知识点一 弧长公式l=180R n π 在半径为R 的圆中,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是圆的周长C=2πR ,所以

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l=

360n ×2πR=180

R n π。 知识点二 扇形面积公式

在半径为R 的圆中,360°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就是圆的面积S=πR 2,

所以圆心角为n °的扇形的面积为S 扇形=360

2R n π。 比较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发现:

S 扇形=lR lR R R n R n s 2

1,21211803602==?=扇形所以ππ 知识点三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是曲面,沿着圆锥的一条母线将圆锥的侧面展开,容易得到圆

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圆的半径为r ,那

么这个扇形的半径为l ,扇形的弧长为2πr ,因此圆锥的侧面积

rl l r s ππ=??=22

1圆锥侧。圆锥的全面积为2r rl s s s ππ+=+=底圆锥侧圆锥全。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知识点一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相反地,

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

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是否会发生,是可以事先确定的,所以它们统称为

确定性事件。

知识点二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必然事件的可能性最大,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最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25.1.2 概率

知识点 概率

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m。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n

m≤1,因此 0≤P(A)由m和n的含义可知0≤m≤n,因此0≤

n

≤1.

当A为必然事件时,P(A)=1;当A为不可能事件时,P(A)=0.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知识点一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

m。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n

知识点二用列表发求概率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

列表法是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知识点三用树形图求概率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时,列方形表就不方便了,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树形图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1)树形图法同样适用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时求概率的方法。

(2)在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情况出现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4.1 旋转 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1 .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 重点 ) ; 2 .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 ( 难点 ) . 一、情境导入 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类型一】旋转的概念 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 ( ) A .小明向北走了 4 米 B .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 C .电梯从 1 楼上升到 12 楼 D .一物体从高空坠下 解析: A. 是平移运动; B. 是旋转运动; C. 是平移运动; D. 是平移运动.故选 B .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1 题 【类型二】旋转的性质 如图,△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80 °得到△ AEF ,若∠ B = 100 °,∠ F =50 °,则∠ α 的度数是 ( ) A . 40 ° B . 50 ° C . 60 ° D . 70 ° 解析:∵△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80 °得到△ AEF ,∴△ ABC ≌△ AEF ,∠ C =∠ F = 50 °,∠ BAE = 80 ° . 又∵∠ B = 100 °,∴∠ BAC = 30 °,∴∠ α =∠ BAE -∠ BAC = 50 ° . 故选 B. 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 定点——旋转中心;② 旋转方向;③ 旋转角度.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课堂达标训练” 第 4 题 【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 在图中,将大写字母 A 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同时作出字母 A 向左平移 5 个单位的图案. 解:

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6)改写后是x x y 31+=,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1-=kx y (k ≠0),后一种写法中x 的次数是-1,因此m 的取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m -2≠0且3-m 2=-1,特别注意不要遗漏k ≠0这一条件,也要防止出现3-m 2=1的错误。 解得m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培优体系讲义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归纳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例题讲解 【例】把方程(3x -2)(2x -3)=x 2-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1 10x x =++ B .2110x x =++ C .210xy -= D .22 0x xy y =-+ 2.方程()45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 A .2450x x =-+ B .2450x x =++ C .2450x x =-- D .2 450x x =+- 3.方程23740x x =-+中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A .3、7、4 B .3、7、﹣4 C .3、﹣7、4 D .3、﹣7、﹣4 4.(2014菏泽)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 A .1 B .-1 C .0 D .-2 5.(2014哈尔滨)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6.把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2化成一般形式是 . 7.下列数中-1,2,-3,-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的根是 . 8.若方程x 2-2x +m =0的一个根是-1,求m 的值. 9.(2013牡丹江)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求2013-a -b 的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总复习练习题打印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经典练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 一、境空题 1、31-的倒数是____;3 21的相反数是____. 2、比–3小9的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3、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2,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 5、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 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____. C 6、计算:.______)1()1(101100=-+- 7、平方得4 12的数是____;立方得–64的数是____. 8、+2与2-是一对相反数,请赋予它实际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 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 3 (a + b) 3-cd =__________。 11、若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12、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13、在数5-、 1、 3-、 5、 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_______,最小的积是____________。 14、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m-1+n │=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0-11a b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1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2)(a a -= B .33)(a a -=; C .|| 22a a -=- D .|| 33a a = 1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 ) A.0,0a b >> ;B.0,0a b << ;C.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和绝对值较小 18、下列代数式中,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 A .x 2 B.|-x+1| C.(-x)2+2 D.-x 2+1 19、算式(-34 3)×4可以化为() (A )-3×4-43×4 (B )-3×4+3 (C )-3×4+4 3×4 (D )-3×3-3 20、小明近期几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第一次85分,第二次比第一次高8分,第三次比第二次低12分,第四次又比第三次高10分.那么小明第四次测验的成绩是…………() A 、90分 B 、75分 C 、91分 D 、81分 21、一家商店一月份把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60%出售,到三月份再声称以8折(80%)大拍卖,那么该商品三月份的价格比进货价………………………………………()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上册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1.填空。 (1)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一千万是( )。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五位是( )位,第九位是( )位。 (3)万级的数位包括( )位,( )位,( )位,( )位。 (4)最大的六位数是( ),最小的七位数是( )。 (5)( )个千万是一亿,l0个十亿是( )。 (6)由3个亿,8个万,6个千,3个十组成的数是( ),这是( )位数。 (7)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5,百万位是8,个位是l,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 (8)写数的时候,从( )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 (9)三十六万四千零四十是由( )个十万,( )个万,( )个千和( )个十组成的,它写作( )。 (10)在首次使用计算器前一定要按( )键。 (11)用3,7,6,8,0,0,0可以组成一个最大的七位数是( )。最小的七位数是( )。 2.判断。 (1)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2)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 (3)164567800≈16亿() 3.选择题。 (1)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10次是()。

A、一千万 B、一亿 C、一亿万 D、一百万 (2)590000000约等于() A、5亿 B、59亿 C、6万 D、590万 (3)下面四个数中,读数时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是() A、49000700 B、4970000 C、49007000 D、40900700 (4)由8个亿,80个万和800个一组成的数是() A、880800 B、80800800 C、800800800 D、800808000 (5)123456789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A、百万 B、千万 C、亿 D、十亿 4.写出下面各数。 (1)地球的陆地面积为十五亿零九十万五千平方千米()(2)太阳的表面温度为六千度,太阳中心温度为一千万度。 ()() (3)2000年度我国总人口约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5.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数。 (1)57348000≈()万 (2)409269800≈()亿 (3)600300000≈()亿 (4)810000000≈( )亿 (5)1472005000≈()万≈( )亿 6.在○里填上“>”、“<”或“=”。 802004○804002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相似形及比例线段讲义 (含解析)

第16讲相似形及比例线段 知识定位 讲解用时:3分钟 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三,基础偏上 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三新课,本节课我们首先主要对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重点是理解相似形的相关概念和相似多边形性质的运用,通过对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奠定基础。其次主要讲解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重点在于理解不同概念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熟练比例线段之间的转换,并能结合具体图形,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进行解题。最后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为下面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梳理 讲解用时:30分钟 相似形的概念及性质 1、相似形的概念 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称为相似的图形,简称相似形。 2、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 的长度成比例;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它们对应边的长度的比 值为1。

比例线段相关概念及性质 1、比和比例 一般来说,两个数或两个同类的量a 与b 相除,叫做a 与b 的比,记作:a b (或表示为a b );如果::a b c d =(或a c b d = ),那么就说a 、b 、c 、d 成比例。 2、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如果a c b d =,那么ad bc =; 如果a c b d = ,那么b d a c =,a b c d =,c d a b =. (2)合比性质: 如果a c b d = ,那么a b c d b d ++=; 如果a c b d =,那么a b c d b d --=. (3)等比性质: 如果a c k b d ==,那么a c a c k b d b d +===+(如果是实数运算,要注意强 调0b d +≠)。 3、比例线段的概念 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a b c d =(或表示为a c b d = ),那么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4、黄金分割 如果点P 把线段AB 分割成AP 和PB (AP PB >)两段(如下图),其中AP 是AB 和PB 的比例中项,那么称这种分割为黄金分割,点P 称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 51 0.6182 AP AB -=≈,称为黄金分割数,简称黄金数。 A P B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32分) 1.若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2,-6),则k 值为( ) A .-12 B .12 C .-3 D .3 2.对于函数y =4 x ,下列说法错误是( ) A .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B .这个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C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3.在反比例函数y =k -3 x 图象的任一支曲线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3 B .k >0 C .k <3 D .k <0 4.位于第一象限的点E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点F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O 是坐标原点.若EO =EF ,△EOF 的面积等于2,则k 的值为( ) A .4 B .2 C .1 D .-2 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kx -k 与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象 大致是( )

6.某汽车行驶时的速度v(米/秒)与它所受的牵引力F(牛)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当它所受牵引力为1200牛时,汽车的速度为( ) A .180千米/时 B .144千米/时 C .50千米/时 D .40千米/时 7.反比例函数y 1=m x (x >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2=-x +b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其中A(1,2).当y 2>y 1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x <1或x >2 8.如图,函数y =-x 与函数y =-4 x 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过A ,B 两点分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经典精品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能力提高经典精品练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 一、境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1-的倒数是____;3 2 1的相反数是____. 2、比–3小9的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3、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2,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 5、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ο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____.οC 6、计算:.______)1()1(101100=-+- 7、平方得4 1 2的数是____;立方得–64的数是____. 8、+2与2-是一对相反数,请赋予它实际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 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 3 (a + b) 3-cd =__________。 11、若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12、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13、在数5-、 1、 3-、 5、 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_______,最小的积是____________。 14、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m-1+n │=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1 1 a b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1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2)(a a -= B .33)(a a -=; C .|| 22a a -=- D .|| 33a a = 1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 ) A.0,0a b >> ;B.0,0a b << ;C.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和绝对值较小 18、下列代数式中,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 A .x 2 B.|-x+1| C.(-x)2+2 D.-x 2+1 19、算式(-343 )×4可以化为() (A )-3×4-43×4 (B )-3×4+3 (C )-3×4+4 3 ×4 (D )-3×3-3 20、小明近期几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第一次85分,第二次比第一次高8分,第三次比第二次低12分,第四次又比第三次高10分.那么小明第四次测验的成绩是…………() A 、90分 B 、75分 C 、91分 D 、81分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四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一) 得分: 一、填空(23分) 1、一亿五千零三十万,写作(),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约是()亿。 2、一个九位数,最高位上是5,十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2,百位上是6,其 他数位上全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3、3080760000≈()亿, 543702≈()万。 4、数A除以数B的商是25,如果数A不变,数B乘以5,商应是()。 5、一道除法算式的商是206,余数是19,除数最小应当取()。当 除数取最小时,被除数应是()。 6、在○里填上“﹥”,“﹤”或“﹦”。 45090800000○4590800000 35×40○45×30 800000000○8亿 720÷30○640÷20 7、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58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8、9时整,挂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度;2时整,挂面钟面上 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 9、把我们学过的五种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10、一次最多能煎3条小黄鱼,鱼的两面都要煎,煎一面要2分钟,那煎6 条鱼最少要()分钟。 二、判断题(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5分) 1、用10倍放大镜看一个15度的角,发现角的两边变长了,角的大小也变成 150度了。() 2、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小的九位数少1。() 3、直线比射线长,射线比线段长。() 4、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5万,这个数最大是4999 () 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下面各数,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 ①908080 ②9080500 ③9008500 2、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条。 ①1 ②2 ③无数 3、300÷61,用5试商,商()。 ①偏小②偏大③合适 4、两个数相乘得37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为原来的10倍, 这时的积是() ①37 ②370 ③3700 5、如果直线A和直线B分别与直线C互相垂直,那么直线A和直线B() ①互相垂直②互相平行③无法确定 四、计算(2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30×7= 4800÷24= 560×0= 643÷81≈ 125×8= 900÷6= 7200÷90= 643÷81≈ 2、用竖式计算。(12分) ① 163×18=② 560×21=③ 625÷25= ④ 372÷32=⑤ 1800÷160=⑥ 208×36= 五、操作题(6分) 1、过O点,画下面直线的垂线。 2、画指定底上的高。 O· 六、希望小学各年级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统计如下图。(6分) 3 2 5 4 10 11 19 22 25 25 32 30 底

初三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26章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 (a≠0)。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3.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k)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h)2+ k,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 5.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6.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异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 b同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y轴。 (4)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 =0 <=> 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7.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

第27章 相似形 2.比例的基本性质: a:b=c:d d c b a = ad=b c ;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姓名: 电话: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一般地,这样的方程都整理成为形如 ax bx c a 200++=≠()的一般形式,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x bx c 2,,分别叫做 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 、b 分别是二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 如:24102 x x -+=满足一般形式ax bx c a 2 00++=≠(),2412 x x ,,-分别是二次项、一 次项和常数项,2,-4分别是二次项和一次项系数。 注:如果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在讨论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时,则需要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 ●夯实基础 例1 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272y y =- (2) ()()512152y y y +-=- (3)()m x n mx x 2 2 10++-=(是未知数) 例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a x a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求a 的取值范围. 例3 若一元二次方程222(2)3(15)40m x m x m -+++-=的常数项为零,则m 的值为_________. ●能力提升 例4若方程(m-1)x 2+ x=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1 B .m≥0 C .m≥0且m≠1 D .m 为任何实数 ●培优训练 例5 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 ((3)4m m 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框架

2019年春最新人教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 三、板书设计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形如y= k 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2.反比例函数的形式: (1)y= k x(k为常数,k≠0);(2)xy=k(k为常数,k≠0);(3)y=kx -1(k为常数,k≠0). 3.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4.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学习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现实背景.因为反比例函数这一部分内容与正比例函数相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交流后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会用描点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重点) 2.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已知某面粉厂加工出了4000吨面粉,厂方决定把这些面粉全部运往B市.则所需要的时间t(天)和每天运出的面粉总重量m(吨)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你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图形吗? 二、合作探究 三、板书设计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全班学生都能主动地观察与讨论,实现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在每个象限内”这句话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重点) 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 3.探索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几何图形以及图形面积的综合应用.(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总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经典练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 一、境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1-的倒数是____;3 21的相反数是____. 2、比–3小9的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3、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2,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 5、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 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____. C 6、计算:.______)1()1(101100=-+- 7、平方得4 12的数是____;立方得–64的数是____. 8、+2与2-是一对相反数,请赋予它实际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 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 3 (a + b) 3-cd =__________。 11、若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12、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13、在数5-、 1、 3-、 5、 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_______,最小的积是____________。 14、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m-1+n │=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0-11a b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1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2)(a a -= B .33)(a a -=; C .|| 22a a -=- D .|| 33a a = 1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 ) A.0,0a b >> ;B.0,0a b << ;C.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和绝对值较小 18、下列代数式中,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 A .x 2 B.|-x+1| C.(-x)2+2 D.-x 2+1 19、算式(-34 3)×4可以化为() (A )-3×4-43×4 (B )-3×4+3 (C )-3×4+4 3×4 (D )-3×3-3 20、小明近期几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第一次85分,第二次比第一次高8分,第三次比第二次低12分,第四次又比第三次高10分.那么小明第四次测验的成绩是…………() A 、90分 B 、75分 C 、91分 D 、81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

四年级上册应用题练习题 姓名成绩: 1、一只山雀5天大约能吃800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4、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5、育英小学的180名少先队员在“爱心日”帮助军属做好事。这些少先队员平均分成5队,每队分成4组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6、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7、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8、王叔叔从县城开车去王庄送化肥。去的时候每小时行40千米,用了6小时,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已知旅游车在平原每小时行50千米,山区每小时行30千米。这段路程有多长? 10、公路两边植树,每边每千米要植树25棵,这条路长120千米,一共植树多少棵?

1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练习本? 12、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13、洗发水每瓶15元,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买4瓶送1瓶。一次买4瓶,每瓶便宜多少元? 14、一只熊猫一天要吃15千克饲料,动物园准备24袋饲料,每袋20千克,这些饲料够一只熊猫吃30天吗? 1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送货,去时用了6小时,速度是32千米/小时,回来只用了4小时,回来的速度是多少?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 第27章 相似

第二十七章 相似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若AD =1,DB =2,则 BC DE 的值为( ) 第1题图 A . 32 B .41 C .3 1 D .21 2.如图所示,△ABC 中DE ∥BC ,若AD ∶DB =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 . 2 1 =BC DE B . 2 1 =??的周长的周长ABC ADE C . 的面积的面积ABC ADE ??3 1 = D . 的周长的周长ABC ADE ??3 1 = 3.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 =90°,D 是BC 中点,AE ⊥AD 交CB 延长线于E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 .△AED ∽△AC B B .△AEB ∽△ACD C .△BAE ∽△ACE D .△AEC ∽△DAC 4.如图所示,在△ABC 中D 为AC 边上一点,若∠DBC =∠A ,6= BC ,AC =3, 则CD 长为( )

第4题图 A .1 B . 23 C .2 D .2 5 5.若P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异于B ,C 的一点,过点P 作直线截△ABC ,截得的三角形与原△ABC 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如图所示,△ABC 中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 . BC DE DB AD = B .AD EF B C BF = C .FC BF EC AE = D .BC DE AB EF = 7.如图所示,⊙O 中,弦AB ,CD 相交于P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P A ·A B =P C ·PB B .P A ·PB =PC ·P D C .P A ·AB =PC ·CD D .P A ∶PB =PC ∶PD 8.如图所示,△ABC 中,AD ⊥BC 于D ,对于下列中的每一个条件 第8题图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 (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3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25章:概率统计 25.1.1随机事件(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问题情境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 (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 (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设计意图:首先,这几个事件都是学生能熟知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设计意图:概念也让学生来完成,把课堂尽量多地还给学生,以此来体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原理念。】

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地加点拔和引导。 【设计意图:“抽签”这个活动是学生容易理解或亲身经历过的,操作简单省时,又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最主要的是活动中含有丰富的随机事件,事件(3)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它的提出,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探究欲望】 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设计意图:随机事件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它不同于其他数学概念,因此要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由学生来描述随机事件的概念,进行活动2很有必要,便于学生透过随机事件的表象,概括出随机事件的本质特性,从而自主描述随机事件这一概念】提出问题,探索概念 (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 (2)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相互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建构随机事件的定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刘翔再次打破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3)打靶命中靶心; (4)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是3点; (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6)经过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遇见红灯; (7)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