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水门事件

白水门事件

白水门事件

白水门事件又称“白水开发公司案”,该公司位于克林顿家乡阿肯色州小石城,是一家专营房地产的公司,克林顿拥有这家公司50%拥有权。该公司与阿肯色州一家储贷担保公司有过关系,而其老板与克林顿份属密友。担保公司后来因涉嫌“银行诈骗”破产,公司老板入狱。由于此事使美国一些纳税人损失惨重,于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进行调查,发现第一夫人希拉里曾经从该担保公司获得过一笔非法红利。这笔钱先存入白水开发公司名下,然后希拉莉再利用法律漏洞把该钱转出,用作克林顿竞逐连任阿肯色州州长的费用。

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自1994年起就负责调查白水门案。后来调查工作改由罗伯特·雷接替。克林顿在此案中被控“妨碍司法”、“作伪证”等罪行。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1975.12.15 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并与毛泽东主席及邓小平副总理会谈。 1979.1.1 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1982.12.2 在盐湖城,美国医生成功地为一患者进行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1984.4.26 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1989.12.20 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 1991.1-2 在中东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打败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

公共伦理学案例

公共伦理学案例分析及答案 (一)尼克松与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班子成员为刺探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被揭发,从而掀起弹劾尼克松总统的事件。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晚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在5人被捕后几天,前白宫助理小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和窃听罪。为不影响连任,当时的总统尼克松施加压力,下令掩盖事实。11月7日,尼克松在大选中获得了胜利从而连任。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7名被告,在7名被告中有5人认罪,另外2人由陪审团定罪。1973年3月23日宣判时赛里卡法官宣读了被告之一麦科德的来信。信中指控白宫至今仍在掩盖它与闯入水门的关系。麦科德还说白宫曾对7名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4月17日被迫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4月30日尼克松公开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并解除了其中一些人的职务,但同时他一口咬定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不知情。在《华盛顿邮报》两名记者以及相关司法调查人员的努力下,相关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总统与掩盖事实的活动有关。 尼克松总统被迫于1974年8月8日宣布辞职,1974年9月8日继任总统福特给予尼克松以无条件的赦免,使其不受进一步惩处。 1、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公共行政要解决的仅仅是技术和科学的问题,“水门事件”使得人们更为关注公职人员行为中的( C ) A.效率问题 B.技术问题 C.伦理与道德问题 D.科学问题 2、为了回应“水门事件”,乔治格雷姆于1974年发表《公共管理人员的伦理指导:游戏规则的考察》一文,指出行政人员可以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都具有特定的伦理根源,它根植于(B )。 A.个体的经济地位 B.官僚责任的本质特征 C.组织规模的大小 D.政府职能的延伸范围 3、沃尔多在1974年发表的《公共道德反思》一文中,用政治哲学和历史的观点分析“水门事件”,他认为,随着时间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之间( C )。 A.没有任何关系 B.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C.有着永恒的联系 D.是一回事 4、“水门事件”暴露出在现代公共行政活动中,那些控制组织的精英人物隐于幕后,不检验他们的价值观,不考虑行使权力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的借口往往就是所谓的( C )。 A.“公正正义” B.“自由博爱” C.“价值中立” D.“国家利益” 5、罗尔认为,“水门事件”为一个学科的成熟提供了契机,这门学科就是(B )。 A.行政决策学 B.行政伦理学 C.行政组织学 D.行政法学 (二)遏制官员“权力期权”打击变相腐败 公共行政人员在位时通过职权与人“方便”,但并不谋求即时回报,等到退休或者离职下海后再享受“储存”恩惠带来的报答——权力就好像期货交易,“权力期权”已是客观存在。“权力期权”腐败因其长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危害更大。 “权力期权”的特点就在于“期权”,没有即时回报,见不到赤裸裸的现金交易,也没有任何“把柄”捏在人家手里,其安全系数之高,让交易者大可放心,也无怪乎一些官员对此“趋之若鹜”:案例一:浙东南某县级市的房管办负责人在位时,通过各种关系精心策划将市区黄金地段大片地块出让给某民营企业,该企业借此开发的小商品市场建成后,日进斗金,成了“亿元户”。房管办负责人退休后,该企业老板把他聘为本公司干部,年薪三十万,高级住房一套,以及每年几万元的请客送礼签批权。 案例二:浙西某县级市城建局局长,在位时为某建筑企业在几次重大项目的“公开招投标”过程中施加权力影响,并亲自出面替该企业弄到了银行贷款,使原本实力不强的企业一年内窜升至当地建筑企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该局长退休后,企业将其派往江西“负责”业务,实则坐在家里收钱。 权力期权腐败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在某些地方,于官于商都已“深入人心”。“投桃在先,报李在后”,

浅谈水门事件

浅谈水门事件 一、水门事件的过程 水门事件,是19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起震惊世界的政治丑闻,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事件开始于1972年6月17日,当时美国民主党全国总部地下车库通往大厦的门锁两次被胶布贴住,当时所在地水门综合大厦的保安人员偶然发现这一情况,于是立刻报警。前来的两名特警出其不意地抓获了5个嫌疑人,他们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安装窃听器和拍照文件。之后联邦调查局找到了这些钱中有不少联号的百元大钞,由此追查发现这是这伙人的活动资金,究其来源竟是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政治费用。 随着案件的展开,种种证据的出现包括前白宫幕僚在联邦参议院水门委员会的证词,这些都开始指向白宫幕僚。而受到调查的白宫幕僚主动交代出总统上任后曾在整个白宫安装有由语音自动启发的录音系统,并录下了白宫中几乎所有的谈话,这些证词的提出是为了自保。而根据对这些录音磁带进行监听后发现,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水门窃听案发前后,都曾经明示或暗示过应该掩盖其上任后无论是由其本人还是下属所有过的一些并不完全合法的行动。经过一系列漫长的司法诉讼,联邦最高法院作出判决,要求总统必须交出录音带,尼克松总统最终服从了最高法院的判决。面对国会众议院几乎可以肯定会通过的弹劾总统的动议,并且也很可能会被参议院定罪。1974年8月7日晚,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休·斯科特,众议院约翰·雅各布·罗德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尼克松,告知尼克松已全部失去国会的支持。罗德告诉尼克松,条款一旦众议院被投票,弹劾势在必行。戈德华特和斯科特告诉总统,参议员不仅有足够的票数给他定罪,而且不超过15名参议员愿意投无罪票。意识到自己没能留在办公室,尼克松决定辞职。1974年8月8日晚,尼克松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当天早上,辞职正式生效。尼克松夫妇携家人在东厅与白宫人员告别。直升机把他们从白宫带到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尼克松后来回忆:“直升机转移到安德鲁斯时,我考虑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我现在还能怎么办?”在安德鲁斯,尼克松家登上空军一号,飞往加利福尼亚州海军陆战队员,随后抵达圣克拉门托的家。 尼克松主动辞职下台后,国会中止了弹劾案的进程,但他仍然有可能受到来自联邦或州的刑事起诉。继任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于1974年9月8日宣布给予尼克松全面且无条件的豁免权,让他不会再因为任何担任总统期间“犯下或可能犯下或是有部分责任”的罪行遭到起诉。 二、事件过程中的媒体监督 1972 年6 月17 日凌晨, 五个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的人被值勤警察逮捕。这便是水门事件的萌发, 常被称为“水门盗窃案”。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早晨,《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霍华德·西蒙斯派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艾尔雷德·刘易斯去采访。次日《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此事的报道, 并在报道中指出窃贼中有前联邦调查局人员。6 月20 日,该报又刊文直接指出夜贼与一位前中央情报局探员有直接联系,可能白宫有人员涉案。不久,两名政府官员因涉案被捕。此时,华盛顿邮报开始察觉到水门事件不是一个普通的入门盗窃案,很可能与白宫内部密切有关。1973 年1月,华盛顿邮报记者证实了水门闯入者与白宫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从而将水门事件的调查进一步深入。

从新闻角度对电影《水门事件》的分析

《水门事件》观后感 电影《水门事件》以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两位《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历经艰辛揭开政治黑幕的过程。作为新闻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该影片的几点感想。 首先从记者应具备的能力谈起。 记者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上瘾的职业。在事实和诱惑面前,如果我们能毫不犹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所得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将是无与伦比的。对正义的信仰,对真相的渴求,对证据的坚守,足以让我们对记者这个行业保持高涨的热情。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是权高位重的人,而是那些不断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并且有着对职业特殊的敏感度、较强的推理能力以及巧妙的采访技巧的一线工作者。 在影片中,两位主角鲍伯和卡尔,是就职于《华盛顿邮报》的最底层的小辈记者,他们拿着卑微的薪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正是由于他们对职业特殊的敏感度,让他们在一件看似普通的入室盗窃案中看出了门道,嗅出了不同寻常的气味。这种职业的敏感度是他们一切调查行动的开始。 当我们惊羡于这种敏感度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敏感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知识的沉淀,一种经验积累的质变。作为新闻人,我们要善于观察细微,从细节中获得信息,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其次是对记者精神和记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理解。 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两位记者面对困难时的坚强不屈和对事实真理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当事件最后直指政府核心成员时他们没有向政府屈服,没有向金钱或是危险低头,而是依然坚持着对事实的、对新闻真实性的还原,这样的精神不得不让人敬佩。 记者是一个诱惑与危险并存的职业。当我们的报道涉及到某些人的核心利益时,我们是坚守新闻的真实性还是屈服于诱惑与危险——如何做出选择是需要我们树立了对社会、对公众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守住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身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在多少高级的报纸杂志工作过,而是我们最初的那份对事实和真理的执着可以坚持多少年。民族的觉醒,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辛勤记录社会点滴、揭露社会真相的记者,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极为严格乃至苛刻的个人操守,需要我们对新闻真实的坚守和执着。 最后从影片中看新闻行业与政府的关系。 在电影中,当事情的全部真相即将被公布前,布莱徳利(总编)对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说了这样一段经典的话:“这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关系到宪法第一修正案,关系到新闻自由,也许还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兴衰荣辱”。这段话体现了电影要表达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任何权力组织都不得阻止言论和出版自由,新闻媒体是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绝不能沦为维护权力机构腐败统治的工具。 作为舆论监督的工具,政府的工作有必要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这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宣传,也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保护,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践行。在现行体制下,如何让新闻工作更加自由,我相信还是一件需要多方努力的长期任务。

法理学经典案例20

四川“见死不救案” 2004年12月8日凌晨,詹某与其称为师傅的柳某约定到崇州市南河大桥上游一家沙场附近的河堤钓鱼,不知何故,詹某跌进两米深的河沟,此时,站在河堤旁的柳某,眼看詹某在水中挣扎,却没有进行施救。闻声赶到的群众虽然跳入河中进行救助,但是詹某最终仍溺水死亡。詹某落水后,柳某虽然有不懂水性的客观情况,但在不施救的同时却也不呼救,事后又以去通知詹某家属为由离开现场,但因怕找麻烦也并未将此消息告知詹某的父亲。詹某父亲詹少林痛失儿子,遂于2005年3月14日以柳某没有对其儿子进行施救为由而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偿各种经济损失3万元,四川省崇州市法院经多次开庭审理后认为,因詹某是成年人,溺水身亡是自身不慎落水导致的,柳某没有法定或约定的救助义务,也不是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不存在过错,因此对詹某的死亡不承担赔偿责任。法庭驳回原告要求赔偿经济损失3万元的诉讼请求。但法院同时认为,“救人于危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柳某的淡漠之举和不作为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 《四川“见死不救案”宣判零赔偿》载《燕赵都市报》2005 09 02 杭州小保姆受百万遗赠案 杭州的叶老先生是裱画师,2000年去世后留下巨额遗产,包括一批珍贵字画,一套住房等,价值达百万元叶先生前后立有两份遗嘱,一份为自书遗嘱,将其全部财产包括一切动产与不动产一针一线全部给原家中的小保姆吴菊英,后一份公证遗嘱,将住房一套赠给吴菊英。叶先生的两个女儿对遗嘱有异议,在其父过世后,将其父留下的字画拿走。吴菊英索要不成,双方因此发生纠纷。吴菊英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叶先生的两份遗嘱有效,判决叶先生的全部遗产馈赠给自己,并有叶先生的两个女儿归还拿走的字画。再审法院皆判小保姆胜诉,老画师的遗嘱合法有效 参见《小保姆受百万遗赠案》 马加爵故意杀人案 马加爵,22岁,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04年2月上旬,马加爵在昆明市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在打牌过程中发生冲突,于是产生了杀害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龚搏四人的念头。2004年2月13至15日,被告人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4被害人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马加爵作案后与2004年2月15日晚乘坐昆明至广州的火车逃离昆明。3月15日晚,被告人马加爵被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抓获归案。4月24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6月17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马加爵的死刑复核裁定。经复核,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宣告结束后,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马德卖官案 马德受贿卖官案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牵涉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黑龙江原政协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整个黑龙江绥化市所辖的一区三市六县中,包括50多个单位的“一把手”共260多名干部涉案,现年55岁的马德历任黑龙江省海林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牡丹江市副市长,省电子工业局副局长,绥化行署专员,2000年2月任绥化市委书记,在马德那里,小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大的县委书记,县长,以及各市,县,区内居委办各部门的一二把手,没个位置都有“价格”。法院一审认定马德受贿17起,

美国丑闻

曾获1971年诺贝尔奖的勃兰特下台 1974年5月16日,西德财政部长海尔穆特-施密特被议会任命为总理,接替了 威利-勃兰特的职务。勃兰特因为被卷入一件大间谍丑闻,已于10天前辞职。他内 阁中的一名高级官员冈特-纪尧姆被逮捕,并被指控为东德充当间谍。德国当局说 负责党务的勃兰特的助手已经承认犯有间谍罪。勃兰特的一位朋友说他决定辞 职,而不是罢免一两个内阁成员。他的这位朋友说,勃兰特认为:“如果那样做 就太懦弱,太不诚实了。” 1.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期1933—1945年) 主要功绩:拯救美国摆脱经济大萧条;领导美经历了最大的一次对外战争。 最大错误:1937年企图改组和操纵最高法院。 历史学家的评语: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独一无二,无可比拟;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总统。 富·罗斯福的双重生活 如果说本世纪哪位美国总统最为深孚众望和受到爱戴,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是独一无二的了。但是,他以及他夫人埃莉诺的私生活却不是道德的典范。有历史学说,罗斯福曾有两个情妇,而且与其中的一个公开在白宫生活过。而第一夫人埃莉诺也曾与她的女友、美联社记者洛雷娜·希科克在白宫的总统住处同居过。在洛雷娜·希科克死后10年,这些信件于1978年被公开,明明白白地揭示了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同性恋关系 2.伍德罗·威尔逊(任期1913—1921年) 主要功绩:建立联邦储备制度;领导美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策划成立了国际联盟。

最大错误:未能取得国内对国际联盟的支持。 历史学家的评语:使美国取得重大进步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伟人。 威尔逊:薄幸忘情非君子 在妻子去世不到一年,威尔逊便与高尔特结为夫妇。3年后的9月份,总统登上最高荣誉的宝座,摇身一变,成了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美国人和协约国的“和平天使”。但是,从某一天起,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也没有人同他谈过话,他的内阁成员、参议员或众议员甚至副总统都是如此。 传闻越来越广:威尔逊疯了,得了性病,成了他妻子——一直统治国家到威尔逊任期结束的“高尔特总统夫人”的俘虏 3.哈里·杜鲁门(任期1945—1953年) 主要功绩:使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组建北约组织;在武装部队中废除了种族隔离。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期末复习案例

【案例】 美国“水门事件”诞生《反海外贿赂法》美国政商两界曾盛行贪污腐化之风。197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披露,400多家美国公司涉嫌行贿外国官员,行贿金额高达30亿美元。由于美国经济高度全球化,拥有“世界500强”公司数量长期高居各国之首,因此,海外商业贿赂,势必破坏其国内的市场竞争秩序。 同年发生的“水门事件”,成为了美国政府反腐的一个转折点,公众借此强烈要求加强对政府官员和大公司行为的监督。美国“水门事件”对非法政治捐献和洗钱活动进行调查,发现不少美国在财团企业为了获取有利于自己的待遇,几乎清一色地都是将这些拿不上台面的竞选费用,通过复杂的会计处理转移到海外的子公司去了。由此,美国传媒掀起持续十余年的揭露官商勾结运动,各种官方调查也随之展开,并促使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反海外贿赂法》,这也是目前规制美国企业海外行贿最主要的法律。这些事件不仅促进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对今天的世界经济及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案例】 美国9·11事件 “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该事件造成3000多人丧生。 当白宫办公厅的主任告诉布什,飞机连续两次撞了世贸中心之后,布什先生当时的表情显得非常吃惊。 “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使得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汇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更是难以用数字估量。 无论是对美国总统布什,还是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甚至连白宫、总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一.人际知觉专题 案例1:心理实验的启示 案例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二. 个体心理专题 案例3:个性差异和管理 案例 4 谁当经理更合适 三. 群体心理专题 案例5:群体一和群体二 案例6:FS有限公司的员工集体辞职 四. 组织激励专题 案例7:大明服装厂 案例8:青田乳胶制品厂 案例9:激励招术:让员工敲锣 案例10:白泰铭跳槽 案例11: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 案例12:日立公司内的“婚姻介绍所” 案例13:黄工程师为什么要走? 五. 领导管理专题 案例14:里根与卡特的领导风格 案例15:岂能“一条道走到黑”! 案例16:工厂经理李萧及其它人的工作 案例17: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 案例18:“强强联合”的领导班子 案例19:技术人才和劳模就适合当领导? 案例20:冷面硬汉变奶油小生 案例21:为葛多特当餐厅服务员 案例22:领导方式的确定 六. 管理沟通专题 案例23:撞机事件 案例24:沟通方式之一——暗示的运用 案例25:我失去了它 案例26:小道消息 案例27:聪明的船长 案例28:售票处的一场口角 案例29:摘掉总统的乌纱帽——水门事件的媒介关系 案例30:巧借“危机”为“契机”——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应对“福胶事件”案例31:失败的危机沟通 案例32:李克的策略 案例33:降低心中的分贝 七. 组织冲突专题 案例34:谁是赢家 案例35:病理实验室 八.组织变革专题 案例36:杨利平糯米美食厂 九.企业文化专题 案例37: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城 案例38:TCL的企业文化 十. 组织结构设计专题 案例39:XX公司组织结构设计 案例40:三九集团的案例

水门事件报道

水门事件报道 《华盛顿邮报》1972年10月10日 联邦调查局人员已经确认,水门闯入事件的背后,是一场旨在维护尼克松总统连任的大规模的政治间谍与颠覆活动。该行为是由白宫以及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官员指使的。 据来自联邦调查局以及司法部文件的信息称,自1971年起,这些活动选定了所有主要民主党候选人为目标,被视为总统连任努力的根本战略。 在水门事件调查中,联邦调查局人员发现,尼克松竞选捐赠金中有数千万美元预留了出来,专供开展广泛的地下竞选活动使用,即当成破坏民主党候选人个人名誉或扰乱民主党竞选的活动开支。 据说,竞选中开展“情报工作”是正常的,且两党都有所行动。但联邦调查员称,据他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此次尼克松共和党一方采取的行动无论是从范围还是密度上看,都是史无前例的。 后两段描述的是那些肮脏的交易: 尾随民主党候选人的家庭成员;搜集他们私生活中的各种书面材料;伪造信件并盗用带有候选人抬头的信纸进行散发;向媒体泄露错误或伪造的新闻;扰乱竞选活动安排;窃取竞选机密文件并调查多为竞选雇员的私生活。 此外,调查员称,活动还包括有组织地培植一些活动分子,混入到共和党和民主党代表大会的游行中去;对于潜在的尼克松竞选捐赠者的捐赠确定到位以前,对他们进行调查等。 水门闯入事件48小时后白宫录音(1972年6月23日,尼克松与白宫办公室主任海德曼) 海德曼正在谈论他们自己对闯入事件的调查:“我们又碰到麻烦了,联邦调查局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那个格雷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管理他们……他们的调查……开始涉及到一些我们不希望他们掺合的地方……迪安……现在也同意米切尔的提议,解决这一切的唯一方式……就是我们得让弗农·沃尔特(中情局的副局长)给格雷打电话,就跟他说:‘你们别插手这事了,啊,别插手这个案子。我们不希望你们太多介入其中……’总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停下来。” 尼克松:“好的,这样就好了……可你怎么把他找来呢?就是说你……好吧,我们来掩护赫尔姆斯好了……你把他们找来吧。” 海德曼:“没问题。” 尼克松:“要强硬些。他们既然使狠的,我们也要以奇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海德曼:“行,就这么办了。” 尼克松:“跟(赫尔姆斯和华特)说,‘看,这么做会把全部事情都暴露出去,就像整个猪湾事件一样,总统觉得’——啊,总之就不要谈什么太细节的东西。也别跟他们说我们没有参与,在这一点上不要太强调,就说‘这是个美丽的错误’之类的话,不要再在这上面查下去,‘总统认为那样将会又把猪湾事件之类的陈年旧事给翻出来’。嗯,‘这帮人是想从中再捞一笔’,他们应当把联邦调查局找来说我们是为了国家好,‘这个案子别再深挖下去了’。” 共和党主席鲍勃·道尔一次演讲中对《华盛顿邮报》的污蔑 本次竞选中最大的丑闻,莫过于《华盛顿邮报》成了麦戈文竞选的忠实仆人,无视法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拉链门”、“虐囚门”等。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1973年10月20日尼克松为了要罢免要求他交出证据的特别检察官,迫使拒绝解任特别检察官的司法部长辞职,司法次长继任司法部长後,又因为拒绝罢免这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最後第三任司法部长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尼克松更动员FBI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面对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招来国民严重指责。 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

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于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从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麦科德等5人闯入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开始,一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松总统辞职,《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报道,正是由于他们报道的内幕消息揭露了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最终促使了尼克松的辞职。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于1974年和1976年先后出版了两本关于水门事件内幕的书《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又译《惊天大阴谋》)和《最后的日子》(The Final Days),两位记者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采访、报道以及挖掘整个事件的全部过程。 影视作品1977年,根据《总统班底》一书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在第4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艺术指导等在内的共计四项大奖。向两位记者提供情报的人,代号为深喉,在2005年5月31日揭晓,是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W. Mark Felt)。 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也对水门事件进行了影射。 但最终,水门事件的卸任总统尼克松因继任总统富特对其无条件赦免而免受宪法制裁 拉链门 拉链门事件 拉链门事件,即莱文斯基丑闻,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连任成功后发生的一宗丑闻。这案是克林顿在任时最为人熟悉、最为人记着的一宗事件。 [编辑本段] 经过 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束后,克林顿的白宫处于选后的放松状态,碰巧当时共和党的国会为了预算问题而与白宫抗争,冻结了联邦开支,许多政府雇员都被指示暂时不要来上班,造成了包括白宫在内的许多政府机关空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克林顿和白宫实习生莫尼卡·莱文斯基邂逅、调情、并发展为情人关系。 克林顿和莱文斯基的亲密关系维持了5个月。虽然外界并不知情,但是在总统周遭的执勤人员之间却是公开的秘密。1997年4月,莱文斯基的上司担心她与总统过从太密,于是把她调职到国防部。 莱文斯基在国防部认识了琳达·崔普,两人成为闺中密友。莱文斯基开始向崔普透露与总统交往的内容。她不知道,关于这个滔天秘密的电话谈话被崔普秘密录音。 1998年1月,宝拉·琼斯性骚扰案的原告律师开始搜集总统拈花惹草的证据,试图藉以证明总统的好色性格。莱文斯基呈交了书面证词宣称自己没有和总统往来,

再次吐血奉献:《美国宪政历程25个经典案例》之外的影响美国宪政历程的案例全景描述

任东来先生编撰的《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案件》想必各位法学科班生耳熟能详,我是在2005年,这本书刚出版一年的时候接触阅读此书,深觉意犹未尽。对于美国的宪政的体系,我深感兴趣,特别是它的司法制度,25个司法案件远远不能表达完尽美国宪政之路的跌宕起伏。 呕心沥血的整理,摘抄,翻译相关英文案例,和大家一起研究除了那25个案例外,还有哪些美国的司法案例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因为它推进了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 我们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信仰,所以选择了法律。这句话 与大家共勉。 凡是蓝色的字是我自己的写的,其余黑色的字体都是从相关案例,文章中转载的,感谢原作者。 臭名昭著的“隔离但平等”原则 —————布莱西诉弗格森(Plessyv.Ferguson)我们都知道,联邦最高法院合并审理的布朗案,开明的沃伦大法官破除了以逻辑解释宪法,推测制宪者原意的解释方法,第一次以用现实环境来论述宪法必须着眼于当下不平等的制度。那么,造成美国南方种族隔离的政策究竟是怎样开始的呢?

在英国殖民时期,各殖民地相当于独立小国家,差别很大。例如南方的佐治亚,一开始是由英国总督规定不准蓄奴,在一系列政策失败后,反而在美国独立前开始大规模蓄奴。对蓄奴问题的认识差异和处理不同,形成美国独立后南北两方的政治紧张,并且在1860年导致南方各州准备脱离联邦。林肯最终决定,以战争拖住南方。1861 年至1865年,美国经历4年的南北战争,双方共计有60万人的战争死亡。战后,曾经富庶的南方一片焦土,经济被摧毁。 战争不仅带来南方民众对北方的长期敌对情绪,也由于在战争后期林肯宣布废奴,使得南方民众把战争带来的痛苦迁怒于黑人。经过一段北方人主导的重建时期,南方回归自治,并且通过了一系列地方法,实行黑白种族隔离。例如,根据路易斯安那州1890年通过的法律,火车必须为白人和有色种族提供平等但隔离的不同车厢(汽车电车不在此列)。这条法律引起一场司法挑战,这就是布莱西诉弗格森案(Plessyv.Ferguson)。1892年6月7日,具有八分之一黑人血统的荷马·布莱西(HomerA.Plessy)故意登上一节专为白人服务的车厢,根据上述州法律,布莱西被认定为“有色种族”,因违法被逮捕。他将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指其侵犯了自己根据美国宪法而享有的权利。法官弗格森裁决州政府有权在州境内执行该隔离法,布莱西被判罚金300美元。1896年,布莱西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次年5月18日,最高法院以7:1的多数裁决: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并不违宪,其原因是当时南方种族隔离法案都强调“隔离且平等”。这是美国《独立宣言》在要求和英国分离的时候强调的一条原则,而《独立宣言》

CNN案例分析

CNN案例分析: 一、大环境、大趋势分析 1、地理因素 CNN的地理因素是十分有利的。这是因为美国地域辽阔,无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地方就存在有线网。虽然亚特兰大不是美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是公司总部在纽约有新闻采集处,可以削弱这一缺陷。尤其是亚特兰大的运动历史悠久,有利于做有线台,进行体育活动的转播。此外,亚特兰大的基础设施中包括许多有线台和闲置的频道,有很好的资源。 2、政治因素 六、七十年代,越战失败后,美国人产生了一种情绪——美洲人的美洲,既只关心自己的国家,而不关心其他国家,因此美国人对本国新闻有一种非常认同的情结,逐渐兴起对国家新闻、国内新闻的关心,形成美国人喜欢看新闻的热潮。此外,美国人对政府的可信度也产生了一种怀疑,希望产生一个独立、客观的电视台。尤其是发生水门事件、尼克松总统下台后,人们对政府更加不信任,而且新闻从业人员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因此透纳备受欢迎。电视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广告媒介,比电台广告、报章广告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美国是一个言论比较开放的国家,新闻有比较大的自由;70年代,美国有线台建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也取消了跳蛙的决定(“跳蛙”的规定,是指限制有线电视系统挑选在本地市场以外地区开播的独立电视台。在这项规定之下,有线电视系统只能在附近城市选择两、三个非本地的独立电视台。这项规定的作用在于限制“超级”电视台的出现,“超级”电视台意指能将信号输送到全美各市场的电视台。)。FCC同时放宽了接收卫星信号的碟形天线的最小尺寸。 3、社会文化因素 (1)人口结构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婴儿潮,四、五十年代的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上升。这一代婴儿到了七、八十年代恰好是三十岁左右,正是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新闻传播的重点。这代人的受教育程度通常都比较高,有能力独立自主,可以根据工作地点进行迁移,很多人居住在大城市,有许多看电视的机会。他们工作繁忙,晚上迟归,希望随时看到定点播出的电视节目。尤其是每天早上,他们一边吃早餐,一边听CNN。2000年以后,这代人年龄为60岁左右,成为美国一个很重要的消费群,叫做银发族,即有钱的老年人,也是新闻事业的重要消费群。 (2)科学技术

水门事件中的舆论力量

“水门事件”中的新闻媒体 07022107 韦德旺 1972年6月18日,五个人因为潜入华盛顿特区美国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而被捕。美国联邦调查局怀疑此事件与总统尼克松有关。1973年,新闻界将总统尼克松的丑行公诸于众,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应;1973年初,参议院成立了调查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水门大厦事件;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同时通过了三项对尼克松的弹劾。尼克松迫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于8月8日宣布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这就是震惊美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的“水门盗窃案”,在美国这个当时的世界霸主引起轩然大波并反响巨大。1976年4月在美国拍制上映的同名历史剧情片《水门事件》再现了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影片采用半纪实的手法,以《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水门事件中惊心动魄的追踪报道为主线,讲述两位记者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分析出曲折的经过最终揭露了整个事件的内幕,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从一起毫不起眼的小案件,到引起美国上下乃至总统的关切,最后揭发了总统窃听丑闻事件始末,引发总统下台……《水门事件》用一个相对真实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上世纪最轰动的政治丑闻之一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事件中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真相的记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为真相为正义挺身而出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都让人肃然起敬。 毫无疑问,新闻媒体在“水门事件”中发挥了强大的功能。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通过他们的深入调查,历尽艰险,终于把潜入水门大厦是为了盗窃这一判断给打翻,抖出了总统尼克松有竞选丑行的事实。最终把总统尼克松赶下政台。假如我们不该过分的强调个人在历史中的强大作用,那么我们只能说,在整个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介入与参与对获得事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说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渗入调查的话,事件的真相将会被推迟,甚至会石沉大海。可以让新闻人引以为豪的是,从那以后,新闻业开始进入了政坛的视线,开始扩大了它的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 除了两位勇敢的记者和伟大的尼克松总统之外,水门事件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那就是“深喉”。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迅速全面的了解并揭露真相,“深喉”功不可没。用专业一点的新闻术语说,“深喉”即两位记者的新闻来源。在新闻调查报道中,新闻来源不可或缺,新闻来源的获取为新闻工作者减轻了许多的工作负担,更方便快速的完成新闻任务。在水门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深喉”这独特的新闻来源至关重要,他也是案件最后得以披露的关键之一。这不虞让我们清楚,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新闻来源的意义有多重大。 整个事件过程中,两位年轻记者步步深入抽丝剥茧的调查与他们专业的新闻素质和过硬的新闻能力分不开。在成名之前,或者说在成功报道水门事件之前,他们都只是华盛顿邮报的两位普通记者,但正是这两位普通记者的专业新闻嗅觉和新闻敏感,以及独特的新闻观察力,让他们开始注意到了这个原本别人都觉得平常的小事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对媒体,对两位记者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真相挑战着记者的勇气,也挑战了媒体的实力。不过最终,我们很高兴的看到了这个喜感的结局。记者们解开了真相,而新闻也向世人展示了它强大的力量。 “水门事件”,对于尼克松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更确切的说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事件。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我们却可以看到,“水门事件”对于美国人民和美国政治来说却是非

Watergate Sandal(水门事件)

Resignation Speech Good evening: This is the 37th time I have spoken to you from this office, where so many decisions have been made that shape the history of this nation. Each time I have done so to discuss with you some matter that I believe affected the national interest. In all the decisions I have made in my public life I have always tried to do what was best for the nation. Throughout the long and difficult period of Watergate, I have felt it was my duty to persevere -- to make every possible effort to complete the term of office to which you elected me. In the past few days, however, it has become evident to me that I no longer have a strong enough political base in the Congress to justify continuing that effort. As long as there was such a base, I felt strongly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see the constitutional process through to its conclusion; that to do otherwise would be unfaithful to the spirit of that deliberately difficult process, and a dangerously destabilizing precedent for the future. But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that base, I now believe that the constitutional purpose has been served. And there is no longer a need for the process to be prolonged. I would have preferred to carry through to the finish whatever the personal agony it would have involved, and my family unanimously urged me to do so. But the interests of the nation must always come

从水门事件看美国的政治制度

从水门事件看美国的政治制度 1972 年6 月17 日,以共和党“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安全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 人,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和偷拍有关文件时被捕,水门事件爆发。水门事件最终以尼克松总统因惧怕被弹劾而主动辞职告终。 水门事件发生时,尼克松总统并不知情,但他没有认真调查事情真相,反而竭力为水门事件遮掩,与国会对立,无视宪法和法律,滥用职权,熏用亲信,欺骗民众,欺骗舆论,很快失去人心,最终难逃被弹劾的命运。“三流盗窃未遂案”最终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宪政危机。这似乎有点骇人听闻,但结合美国独特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来看待水门事件,则结局就容易理解得多。如果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之后能够坦荡胸怀,开诚布公,欣然认错,行就自责,相信凭借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和他执政期间的功绩,人民是会原谅他的,也许历史就将改写。当然大错已铸成,回天乏力,但像尼克松这样聪明机敏的一个人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是在令人惋惜。 水门事件留给了美国民众无数教训,其中之一便是不能任由总统权力无限级膨胀,从而妨碍民主化进程。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宪法之上,总统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宪法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这种对宪法至上性的强调,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均源自于美国特殊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立宪之初,为了克服人性固有的弱点,防止专制独裁和腐败,美国的建国之父设计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个人手中,不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个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容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 美国宪法贯彻了彻底的三权分立,规定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国会,联邦法院和总统各司其职,乃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也十分明确。从国会来看,国会的权力并非仅仅是“掌管钱包的手”(管理钱财),国会首先是立法机构。其次才是财政权,还有对外宣战权以及其他项进行调查的广泛权力。联邦法院是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的一个重要砝码,除了行政方面功能和立法功能外,最重要的是监督性功能和司法性功能。总统是国家元首,一切重大仪式和代表国家的活动都要出席,总统的实际权力远远超过宪法中的简单条文。 美国宪法还规定了三权之间的制衡。(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犯,有行政裁判权。同时,法官一经任命可以终身任职,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等。此外,国会同法院的关系也是相互制衡的。 了解了美国三权分立、权力之间相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再来看这个由“三流盗窃案未遂”而引发的宪政危机。首先来看迪安对尼克松罪行的揭露:掩盖真相、销毁证据、向联邦调查局施压、妨碍司法,非法组建“管子工”并夜闯“五角大楼文件”泄密者埃尔斯伯格的心理医生办公室,拟定政敌“黑名单”,搭线窃听,非法利用联邦税务局的情报资料,同意继续支付100 万“封嘴钱”的“总统癌患”会议。迪安的证词使尼克松面临滥用总统职权和妨碍司法的指控。 由于迪安的证词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佐证,真伪难辨,水门事件的调查一时陷入困境。但不久当白宫安装的自动录音系统泄密后,迪安的指控有了实物佐证,水门事件调查案发生了根本转折。录音带成为尼克松妨碍司法等罪成立与否的直接证据,是水门事件能否真相大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