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摘要:书中从价值观的角度研究并提出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理论,本文系统的理解该理论,基于城市的动态化、多元化

特性,在价值观的意义及来源、城市形态理论的实践和价值标准理

论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受以启示。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价值观、标准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空间形态多种多样,大到整个城市,如格网城市、星形城

市等,小到单一的功能区,如社区商业中心、CBD、城市商业中心等,然而即使是同一种功能的城市空间也会呈现出不同形态,在诸如繁

星般的城市空间形态中,到底是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确无一定

论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林奇的《城市形态》(Good City Form)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

价值标准之间的关联的著作。书中对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

理论提出五项基础指标,分别是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和管理

和两项辅助指标,为效率与公平。

活力:即是生命力价值。指城市空间形态在人类、自然等生命、种族的延续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持作用,而其最重要的是符合什么样

标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这种支持作用是最为显著的。活力性能标准

所以应包含延续性、安全、和谐等子项,考虑生存条件、物质的供

应与弃置、居住密度与资源的相对比例、聚居位置、建筑布局、环

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维持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感受:每个居民对于所生活的城市的最为直接的认识,被问及

时都针对自己或熟悉或模糊的城市空间好与坏,方便与不方便等。

好的城市空间形态不仅仅是在空间能被感觉,在时间上也能被感觉,并且应该是易辨识的、心理感觉与实际功能是一致的,能够通过感

觉认知该地方的某种或某些特色。

适宜性:强调的是人的行为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联,一种相互的要求。既可以改变空间以适应人的行为,也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以适应空间。城市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城市多元化的发展,居民行为多样性的需求等,发挥空间在不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的功能转换,同时,城市空间的适宜性也必须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特征,不仅仅是满足于现在,也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保留城市空间的弹性,避免落败和大规模重建。

可及性:这里的可及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于城市空间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空间的布局、社会平等、区域经济等诸多方面,而且提高空间可及性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增强土地使用密度、功能复合、新技术新交通工具的使用等。

控制:城市是需要各种各样的规范加以限定才能正常运作的,城市空间和空间的行为也是一样。好的空间是能够给使用者可靠、负责任和和谐的感受的,有效的控制可以增强空间的利用效率,维持未来的活力、可操作性和适应力,加强使用者的安全感避免冲突等好处,同时也影响着其它指标项所涉及内容的好坏。因此,在城市空间的控制上应该满足协调性、和谐性和确定性的要求。

虽然该书是论述城市空间形态的评价的价值标准理论,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我们不是用来评价已建成的城市空间形态,而是规划设计之初以及城市形态理论运用,因此,除对书中价值标准理论内容和思想的理解外,对价值观、城市形态模式实践和方法论三个方面,亦无不有所启发。

启迪之一是对评价城市形态的价值观的理解。城市的建设就是要被居民来使用的,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行业的居民都拥有着对自己生活所在的城市空间有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评价自身所处的城市空间的好坏就是基于自身价值观而得出来的。因此,作为职业城市规划师,有时可以在规划设计之前或寻找城市问题解决途径之前,跳出职业城市规划师的角色,以一个普通人、以一个使用者的价值观,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也许会有新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法。城市空间的形成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和某

种主流价值观需求的,就像作者在书中研究的历史上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形成一样,各种各样的城市形态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的,符合当时主流价值观的,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背后都一定的秩序和原则。因此,我们在评价当今城市整体形态或者城市中局部空间形态的标准价值观的选择应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立足于区域乃至国际的发展条件,立足于居民(使用者)的生活细节和习俗。

同时,城市是动态的、多样的、复杂的,也是矛盾的,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体,评价城市形态好坏的价值观不可避免也含有这些方面的因素。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宇宙观(仪典性)、机器观、有机观三种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观就是在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并且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呈动态变化和复杂,也并存着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呈多样化。就像作者在书中用异议的方式来描述城市形态与价值观之间的关联以及价值观在城市空间形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人既能在乐园岛中悲惨度日,又能在贫民窟中其乐融融”。基于此,有了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时候做出更加客观、更加准确的判断,在规划设计时提出更加合理、更加务实的方案和方法。

启迪之二对现有的城市形态模式的思考及实践的反思。各种各样的城市形态模式都有其设计的动机和特定的背景、可取之处,但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而且分类也是很随意的。每个城市及其内部空间都有自己的特性,人的行业模式以及文化背景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每个城市空间形态都应该是独特的,不可生搬硬套,但现实中往往很多规划师就是直接搬过来,形成千城一面、城市缺少特征、剪断本地文化的延承、城市活力缺失等问题,就像社区商业的空间模式一样,内街的形式放在北方就比较合适,而沿街的形式则在南方就比较普遍。所以我们在应用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的时候,因地制宜,有所发展,就像书中所提的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一样,紧扣城市动态、多元的特性,使之赋予弹性,并与时俱进,构建一个高效、公平的城市空间,也许不久将来真能创造一个乌托邦。

启迪之三对城市空间形态评价价值标准方法论的认知(如表2)。城市是动态的,多元的,这就要求城市空间形态评价值标准应该是

多元素的、弹性的。书中作者在价值观标准五个类项的基础上,提

出效率与公平的辅助类项,是为弹性,提出的五个类项含盖方方面面,是为多元素,既能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的需求,又符合城市多元

化的特征。

从弹性(即动态)方面来看,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个方法还可以与时俱进,运用辅助类项,以效率和公平作为准绳,因地制宜的使五个类项赋予不同的权重。值此,在规划设计与评价

城市空间形态时就有所侧重,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出符合本地

的设计方案和解决方法。

从多元素(多元)方面来看,五个类项基本含城市形态的大方向,又设诸多子因素,在运用该方法时,面对不同功能类型的城市

空间,结合不同的价值观,设定不同的子因素及相关考虑因素,同时,在很有必要的情况下,如在可持续城市下,可增加或减少大的

类项,作为评价标准的补充,以适应城市多元的需求。

读完此书,深感我们不应仅仅去思考什么样的城市空间是好的

什么样的城市空间是不好,而更应明白去探索如何才能建造一个好

的城市空间的重要性,这里也就回到作者在书中开篇所提的问题上。通过书中的引入价值观的城市形态理论的描述,为我们如何回答这

个问题开启了一扇窗户,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运用书中的城市

形态理论为我们实现给居民建立一个有活力、多元的、便捷的可持

续的城市空间环境这个终极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

(作者:陈丹良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