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奥美拉唑引起血肌酐病例分析 (1)

奥美拉唑引起血肌酐病例分析 (1)

奥美拉唑引起血肌酐病例分析 (1)
奥美拉唑引起血肌酐病例分析 (1)

一例服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后引起血肌酐升高的病例分析

孙美玲

1.病史简介:

患者男,81岁,诊断为2型糖尿病17年,“高血压病”16年“冠心病”13年,“糖尿病肾病”6年,“高尿酸血症、前列腺增生症、肾囊肿”4年。患者平常每次门诊就诊都监测肾功,2014.1.1监测肌酐:83umol/L,尿素氮:8.6mmol/L,尿酸:202umol/L,2014.5.17监测肌酐:130umol/L,尿素氮:8.9mmol/L,尿酸:422umol/L。。2014.6.4患者因进食阻挡感入住我院胸外科,诊断为“胃底贲门恶性肿瘤”,行“贲门恶性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泮托拉唑40mg,bid,iv。服用泮托拉唑后2014.6.19监测血肌酐值:120umol/L,尿素氮:10.8为mmol/L,尿酸:270umol/L。出院后患者未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014.10.29与2014.11.9监测肌酐、尿酸、尿素氮均正常,2015.1.02监测血肌酐为122umol/L,尿酸:449umol/L,尿素氮:10.6mmol/L。2015.3.11患者因出现反酸症状,伴烧心感,纳差、乏力,门诊就诊开始口服奥美拉唑(具体剂量不详),服用约2月余。2015.5.13患者入住我院保健科,入院复测血肌酐达:227umol/L。住院期间停用奥美拉唑,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铝碳酸镁片、注射用泮托拉唑抑酸护胃,胰岛素控制血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尼莫地平控制血压,别嘌醇片、复方α-酮酸片保肾。2015.5.27出院后给予胰岛素、泮托拉唑肠溶片、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复方α-酮酸片。约2周后患者自行停用泮托拉唑肠溶片,继续服用其它

药物。2015.6.28复查血肌酐:198umol/L,2015.9.28复查血肌酐:132umol/L,后又陆续复查三次血肌酐,均低于130umol/L。患者服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前后血肌酐变化见下图:

血肌酐的变化趋势图

注:2014.6.9—2014.6.19:泮托拉唑40mg,bid,iv。2014.6.20-2014.3.10:未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015.3.11—2015.5.13:奥美拉唑口服(具体剂量不详)。2015.5.13—2015.5.27:注射用泮托拉唑80mg,qd,iv。2015.5.27—?:泮托拉唑肠溶片,40mg,qd,po(不超过2周)。

2014年6月4日肺部CT示双肺间质性病变(双肺大疱)。

图中红色虚线为血肌酐高限值。

2.讨论:

本例患者在应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前血肌酐值虽有所波动,但大都低于130umol/L,口服奥美拉唑2月后血肌酐出现明显峰值,改用泮托拉唑后,血肌酐值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查阅各药物说明书,患者使用药品中仅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别嘌醇片、泮托拉唑、奥美拉唑记录有肾功损伤不良反应。但患者在停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后,继续应用其它药物血肌酐值逐渐恢复正常,提示患者血肌

酐升高与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有关。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为弱碱性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不易解离,为非活性状态,可通过细胞膜进入到壁细胞分泌管内,遇到PH为2以下的酸性环境,PPIs可转化为次磺酸和次磺酰胺类化合物,与H+/K+-ATP 酶中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以二硫键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使H+/K+-ATP酶不可逆的失活,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1]。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 艾综合征及与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等。

血肌酐是检测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血中肌酐浓度升高说明肾脏清除废物的能力下降了。Ruffenach 等人于1992 年首先报告一例奥美拉唑引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之后又有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与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相关的报道。最近,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诸多回顾性病例研究发现PPIs已成为导致肾功能损伤的常见药物。在各种类型PPI引起AIN的报道中,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以奥美拉唑报道居多[2]。

Geevassinga 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28 例经活检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医院患者中,18 例和质子泵抑制剂有关,其中以奥美拉唑最为常见11 例),其次为泮托拉唑(3 例),依索拉唑(3例),雷贝拉唑(1例)。另外,TGA 数据库中34 例和质子泵抑制剂有关并经活检确诊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中,奥美拉唑27 例,雷贝拉唑 3 例,

依索拉唑2 例,泮托拉唑1 例,奥美拉唑加泮托拉唑1 例[3]。

WHO乌普萨拉国际药物监测中心的数据表明,全世界80多个国家37亿个自发性ADR报告中涉及PPIs致AIN的报告有150多例。其中,奥美拉唑109例,兰索拉唑18例,泮托拉唑15例,雷贝拉唑10例,埃索美拉唑7例。另据埃索美拉唑制造商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的报告,至2004年10月,全世界埃索美拉唑致AIN至少有15例,奥美拉唑所致者至少200例。国内文献质子泵抑制剂致AIN 报道有张晓东等报告5例,程骏章报告1例[4],唐文庄等报道12例[2],王永才报道1例[6]。

PPIs导致AIN可发生在接触致病药物后的1周~9个月,常发生在10~11 周,停药后再次使用致病药物时发病较快,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常见于老年人,大部分患者存在合并用药的情况。AIN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包括:血肌酐升高、尿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尿、蛋白尿、血尿、血沉增快、CRP 升高、轻度贫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PPIs致AIN主要引起肾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滤过功能下降,病理活检是诊断其的金标准[5]。

该例患者未做肾活检,不能判断为AIN,但在服用奥美拉唑2月后血肌酐出现明显峰值,停用质子泵抑制剂后血肌酐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说明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质子泵抑制剂有关。

3.结语

PPIs致肾功能损伤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对质子泵抑制剂导

致肾功能损伤应给予足够关注,用药过程中加强对肾功能、尿常规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漏诊而导致不可逆的肾脏损伤。

参考文献:

[1]黄珊,刘莹,宋洪涛.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合理使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4 ,30(6):570-572.

[2]唐文庄,文海燕,王彧.质子泵抑制剂致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3):3271-372.

[3]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6):469.

[4]雷招宝,柳青.质子泵抑制剂与间质性肾炎[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4):325-328.

[5]王永才,邱洪,陈红燕.大剂量奥美拉唑钠静滴联合促凝血药致肾功能损伤1例[J]中国药师,2015,18(11):1931.

[6]王莹,周静威,刘忠杰等,质子泵抑制剂诱发的急性间质性肾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12):1121-1123.

1.注意病例分析写作的主要思路。思路有点不条理。

最全的肾内科复试题目

附上我们肾内科复试时候的真题一份: 1.何谓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有哪些? 肾小球率过滤(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原尿的量。 影响因素包括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内的静水压、胶体渗透压、滤过膜面积和滤过膜通透性等。 2.简述肾炎综合征的定义与分类 肾炎综合征是指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按起病缓急和转归,可分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和慢性肾炎综合征。 3.何谓蛋白尿?简述发生机制 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 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发生机制: 1)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下所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定性试验尿蛋白常不超过(+);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少年,在直立和脊柱前凸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蛋白尿消失,一般蛋白排泄量<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质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导致的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则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若疾病加重,尿中除排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外还会排泄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等,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肾小管结构或功能受损时,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障碍,致使其从尿液排出,称之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血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异常增多,从肾小球滤过,超出肾小管重吸收阈值,导致其从尿液中排出。 4.简述急性肾小球肾炎治则与措施 治疗原则:休息与对症治疗为主,防治感染和致死性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应行血液净化治疗。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措施: 1)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低盐饮食,肾功正常不限蛋白摄入量,肾功不全者限制蛋白摄入。 2)治疗感染灶: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尿蛋白少于+,尿沉渣小于10个/HP),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5.简述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奥美拉唑与维生素B6存在配伍禁忌

在检查前与其联系,提醒其入院检查。在健康宣教时,注意与家属中多位家属均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对疾病的重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知识了解程度,对比早产新生儿出院后视网膜复查依从性。知识了解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量表,由患儿家属填写,均为选择题,满分共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家属对视网膜病知识了解程度及复查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属对视网膜病知识了解程度 及复查情况比较(x±s) 组别n知识了解程度复查(n)未复查(n)复查率(%)实验组9087.95±7.38791187.78 对照组8065.74±7.29354543.75统计值t=13.02χ2=7.84χ2=7.84χ2=7.84 P值 <0.05<0.05<0.05<0.05 3 讨论 早产儿家属不能遵医进行定期视网膜复查与较多因素有关,包括经济因素、病情了解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害怕筛查结果等[3]。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复查,确实做到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干预。护士要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给予家属充分的健康教育,包括对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原因、定期检 查的意义、目的、各种检查的方法,并缓解其焦虑情绪,使其能够正视检查给患儿带来的不适和哭闹,并耐心讲解疾病危害。对病变的患儿,要与家属沟通,使其能够积极进行治疗。 护士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要从多方面入手,结合多种手段,如建立健康档案,告知下次复查时间,使用视频教程、图片、宣传册等,加强其对疾病的认识[4]。通过我院护士良好的护理干预,家属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够有足够的认识,可主动到医院进行检查,效果显著,复查率为87.78%。进一步说明采用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视网膜复查的依从性,对避免此疾病的发生和致盲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吉,石计朋,王凯,等.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09,26(9):747-751.[2] 李海静,汪盈,姜娜,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3):284-285.[3] Gelman R,Martinez Perez ME,Vanderveen DK,et al.Diag?nosis of plus disease in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using Retinal Image multiScale Analysis[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2005,46(12):4734- 4738. [4] 谢立华,伍玲,杨郁,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42.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1-08-24收稿 ·经验与革新· 奥美拉唑与维生素B6存在配伍禁忌 李逢菊,王凤霞 (泰安市中心医院 山东泰安271000) 奥美拉唑是一对活性旋光对映体消旋混合物,它能降低胃酸的分泌,是胃壁细胞中酸泵的特殊抑制剂。它是一种弱碱性物质,在胃壁细胞内小管这一高酸性环境中被浓缩转化为活性物质,抑制H+、K+-ATP酶(质子泵),高度抑制胃酸分泌。在其药品说明书上的禁忌中提及避免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合用,但我们对1例82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入院的男性患者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100ml+奥美拉唑40mg+维生素B60.2g静脉滴注,在加药后此液体立即出现变色,透明液体变成茶色,并产生沉淀絮物,对此进行了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材料:奥美拉唑(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mg/支),生理盐水200ml,维生素B6(齐都药业生产0.1g/支)。 方法:将生理盐水100ml加奥美拉唑1支,生理盐水100 ml加维生素B61支,取干燥试管1个,分别用2ml无菌注射器抽取奥美拉唑液体、维生素B6液体加入试管,然后观察试管内液体变化情况,试管内液体立刻出现变色,本来透明液体变成茶色,几分钟后并有沉淀絮状物,静置10min后混合的液体仍为浑浊,而奥美拉唑液体与维生素B6液体还是无色透明。 讨论:注射用奥美拉唑与维生素B6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由于条件所限,尚不能明确变色的原因,且在400种中西药药物配伍检索表上查不到。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②避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尽量不要多种药物同时加入一组液体应用;③每支注射器只能吸取一种药物,切勿吸取多种药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或pH的改变产生浑浊沉淀;④输液过程中细心观察药液是否有变化,如发现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管;⑤护士在配制药物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三查七对,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1-10-06收稿 9 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36期万方数据

肌酐多少属于正常

肌酐多少属于正常,你知道吗? 肌酐(Cr)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肌酐的分类与正常值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SCr)和尿肌酐(UCr) 血肌酐

一般认为是内生血肌酐,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正常值 血肌酐正常值各个医院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μmol/L,当血肌酐超过133μmol/L时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竭。(133umol/L 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μmol/L为肾功能损伤期,451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晚期(血肌酐值超过707umol/L)为尿毒症】 血肌酐(SCr)正常值: 男 53~106微摩/升(0.6~1.2毫克/分升)。 女 44~97微摩/升(0.5~1.1毫克/分升)。 小儿:24.9~69.7μmol/L 。 尿肌酐 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由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除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 参考值 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婴儿尿肌酐水平88~176μmmol?kg-1/d 儿童尿肌酐水平44~352μmol?kg-1/d 成人尿肌酐水平7~8mmol/d。 血清肌酐增高 增高: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血肌酐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意思就是说,因为人体肾脏代谢能力强,当肾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所以很多人当真正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时,其实肾脏已经损伤严重,此时血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

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8-12T11:08:14.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蒋素凤 [导读]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是一种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能够可靠反映24小时尿蛋白量。 蒋素凤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工业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212002) 【摘要】目的探讨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13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群76例,为对照组。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结果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为0.13±0.10 g/L、26.13±6.81 mg/24h和0.1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4.62±1.57 g/L、163.27±11.46 mg/24h和3.8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相关。结论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用于临床尿蛋白程度的监测,与24h 尿蛋白高度相关,作为肾病筛查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随机尿蛋白 24h 尿蛋白随机尿蛋白/尿肌酐肾病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30-02 24 h尿蛋白定量是诊断蛋白尿的常用指标,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尿液收集常不准确,结果波动较大,影响临床结果的判断。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是一种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评价肾脏功能的指标,能够可靠反映24小时尿蛋白量,具有快速、简便、精确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分析与24h尿蛋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在2013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肾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1.06±6.71岁;其中高血压肾病24 例,糖尿病肾病21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选取同期正常体检人群76例,为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1.18±6.2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各项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和指标[3-4] 收集所有患者早晨6 点至次日早晨6点之间24 h尿液,并留取次日留取随机尿。应用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主要观察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比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为0.13±0.10 g/L、26.13±6.81 mg/24h和0.1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4.62±1.57 g/L、16 3.27±11.46 mg/24h和3.8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比较 组别例数随机尿蛋白(g/L) 24h 尿蛋白(mg/24h)随机尿蛋白/尿肌酐 对照组 76 4.62±1.57 163.27±11.46 3.80±2.59 观察组 80 0.13±0.10▲ 26.13±6.81▲ 0.11±0.1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性实验组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系数r 为0.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与24h 尿蛋白的相关系数r 为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相关性均较好(P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检测尿蛋白定量大多用24h 尿液测定,由于尿样收集过程时间长,留取不方便,费时且患者留尿量不准确,尤其低龄患儿收集24 h尿样更为困难,导致检验结果误差较大。每天肌酐从尿中的排泄相对恒定,且个体差异不大,因此尿肌酐可作为判断肾小球损害的较敏感性指标之一,也是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常用指标。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展,尿清蛋白/肌酐比值逐渐应用到肾病的诊断上,可反映尿蛋白的排泄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随机尿蛋白、24h 尿蛋白和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机尿蛋白/尿肌酐与24h尿蛋白有相同的趋势,经相关性检验,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随机尿蛋白和尿肌酐的浓度由各自的排泄率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情况决定。每天随机尿蛋白和尿肌酐的浓度排泄相对稳定且个体差异不大,随机尿蛋白/尿肌酐可反映肾脏功能,且具有快速、简便、精确等特点。是临床上替代24h 尿蛋白和诊断蛋白尿较为理想的指标,可作为肾病的筛查指标。综上所述,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用于临床尿蛋白程度的监测,与24h 尿蛋白高度相关,作为肾病筛查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喻群英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65—266 [2].朱联生.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药,2010,14(10):1196-1197 [3].刘丹,唐菊英.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白蛋白排泄率检测的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8):1367-1468 [4].吕军,许翔,吕梅,等.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37-39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 院内常用注射剂间配伍禁忌 氨甲苯酸:硫酸镁、呋塞米、尿激酶、甲强龙。 氨茶碱:胞磷胆碱、硫酸镁针、西米替丁、辅酶A 、维生素C、维生素B6、尿激酶、缩宫素、甲强龙针、氯化钙、葡萄糖酸钙、门冬氨酸钾镁。 奥美啦唑:硫酸镁针、尿激酶。 胞磷胆碱:氨茶碱针、维生素C、尿激酶、甲强龙针、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针:硫酸镁、盐酸精氨酸、辅酶A 、维生素B6、呋塞米、酚磺乙胺、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酚磺乙胺:辅酶A 、尿激酶、肌苷、地塞米松。 呋塞米:西米替丁、甲氧氯普胺、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苯甲酸、尿激酶、地塞米松针、甲强龙、肝素钠。 辅酶A:氨茶碱、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肌苷、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 肝素钠:维生素C、呋塞米、尿激酶、地塞米松针、甲强龙。 肌苷:辅酶A 、维生素C、维生素B6、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

甲强龙:胞磷胆碱、硫酸镁针、氨茶碱针、维生素B6、呋塞米、氨苯甲酸、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甲氧氯普胺:西米替丁、呋塞米、消旋山莨菪碱、葡萄糖酸钙。 雷尼替丁:维生素K1。 硫酸镁:氨茶碱、奥美拉唑、维生素K1、氨苯甲酸、地塞米松、甲强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硫酸镁、氨茶碱针、地塞米松针、甲强龙。 尿激酶:胞磷胆碱、氨茶碱、奥美拉唑、呋塞米、维生素K1、氨苯甲酸、酚磺乙胺、 肝素钠。 A 、维生素B6、地塞胞磷胆碱、硫酸镁、氨茶碱、甲氧氯普胺、辅酶葡萄糖酸钙: 米松针、甲强龙。 B6:氨茶碱针、呋塞米、肌苷、地塞米松针、甲强龙、葡萄糖酸钙。维生素 K1 维生素C:胞磷胆碱、氨茶碱、盐酸精氨酸、呋塞米、维生素、肌苷、肝素钠、胰岛素。 维生素、尿激酶。C K1:硫酸镁针、雷尼替丁、维生素氨茶碱针、甲氧氯普胺、呋塞米。西米替丁: 、肌苷、。A 甲氧氯普胺、辅酶消旋山莨菪碱: 胰岛素:地西泮、氨茶碱、肝素钠、碳酸氢钠、地塞米松针、酚妥拉明、非那根。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很多中老年朋友抱怨自己老是经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疾病困扰,而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作的时候也就大大影响了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很多中老年朋友抱怨自己老是经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疾病困扰,而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作的时候也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同时也非常容易引发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的症状,因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怎么办呢?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 生活常识分享

肾功能化验单总结

肾功能化验单怎么看 肾功能化验单怎么看? 常有患者带着肾功能化验单问医生解释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为此,笔者就肾功能检查的简要原理、正常值及其临床表现意义归纳如下: 肾功能检测项目很多,如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尿酸、尿酶和微量白蛋白等。 根据检测结果,临床上一般把肾功能分为四期;(1)正常期检测结果均正常;(2)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肝酐清除率降至正常值的50%,肌酐和尿素氮正常;(3)失代偿期肌酐清除率常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肌酐大于132.6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尿素氮增高;(4)尿毒症期尿毒氮大于28.6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检查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可诊断有无肾脏疾病、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并要以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时使用药物的剂量以及选择透析、手术等治疗方案。 下面简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几项肾功能检查项目。 (一) 项目: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以上是对血尿素氮正常值以及偏高的。 生理:它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液中血清尿素氮的浓度就会增加。 通过测定尿素氮,可以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成人的血清尿素氮的正常值为3.2~7.2 mmol/L(9~20mg/dl)。 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检测值可以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到损害。 因此尿素氮测定不能作为肾病的早期功能测定的指标,但对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素症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检测值增高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所以对判断肾病和疾病的发展趋向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疾病如脱水、水肿、腹水、血循环功能衰竭、尿结石或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尿路梗阻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时,也可造成血清尿素氮检测值增高。 血尿素氮—肾功能主要指标之一 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氨基酸脱氨基产生NH3,和C02,两者在肝脏中合成尿素,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尿素0.3g。尿素中氮含量为28/60,几乎达一半。通常肾脏为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尿素从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小管均可重吸收,但肾小管内尿流速越快重吸收越少,也即达到了最大清除率。和血肌酐一样,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的浓度才迅速升高。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之比(BUN/Scr)值约为10,高蛋白饮食、高分解代谢状态、缺水、肾缺血、血容量不足及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可使比值增高,甚至可达20~30;而低蛋白饮食,肝疾病常使比值降低,此时可称为低氮质血症。 项目:血尿素 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损害而引发的。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当病人肾脏受损严重,血肌酐值大于308μmol/l(3.5mg/dl)时多会伴发肾性贫血。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呢?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慢性肾病病人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成为引发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以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慢性肾病病人长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尿蛋白则源源不断从病人体内流失;慢性肾病病人多发生出血倾向;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如何治疗 对于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输血、透析三个方面。 药物治疗 雄激素:丙酸睾丸酮,每日或隔日50mg肌肉注射,或其衍生物氟羟甲基睾丸酮,每日10~nullmg口服。或苯丙酸诺龙25~50mg,每周2次,肌肉注射。贫血改善后,可应用维持量每2周或每月肌注丙酸睾丸酮100mg。

氯化钴:每次20~50mg,每日2~3次,口服。服用氯化钴有消化道反应,可应用肠溶胶囊或加服保护药物。 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rhu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作用部位在骨髓,使发育前期红细胞数目增加,改善贫血,有效率达90%以上,血红蛋白可提高到100g/l以上。 其他药物:针对必需氨基酸缺乏,应给予必需氨基酸治疗。由于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抗坏血酸缺乏者,可以适当补充。若慢性失血,应补充铁剂。 输血:一般尿毒症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很强,过多输血又有危险,故只有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有贫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或消化道及脑出血者给予输血,最好选用新鲜血液制备的浓缩红细胞。每次输血量不宜过多,过量输血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 透析:通过血透或腹透可以排除血中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延长红细胞寿命。但透析对改善贫血作用甚微。 肾性贫血的预防 防治肾性贫血的关键在于控制肾脏疾病本身。对于原发肾脏病,如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应予以积极治疗。“肾性贫血”患者大多都已有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由轻到重的慢性发展过程,许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是感染,其次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妊娠、脱水、失血、高蛋白饮食、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等等,在治疗与护理中应注意避免。患者应该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预防皮肤及口腔感染,情绪要安定,饮食热量要充足,其蛋白质含量要低,但

药物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药物配伍禁忌及注 意事项

药物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 1、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100ml,一日一次,使用时用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稀释。还可用肾康注射液60-100ml,按每20ml药液加入20-40ml10%GS稀释后使用;高血糖患者按每20ml 药液加入20-40ml5%GS稀释后使用(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最新相关研究显示:肾康注射液与5%GS或0.9%NS或5%葡萄糖氯化钠配伍,不溶性微粒数量比与10%GS配伍时较明显升高,其中氯化钠升高最多,有效成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建议肾康注射液溶媒尽量选择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溶液在2h内用完。 2、黄芪注射液宜与0.9%NS配伍,因为当与5%G葡萄糖或10%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加,且与黄芪注射液的量成正比,建议选用0.9%NS配伍,此时PH值接近,不溶性微粒数量最少。 3、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泮妥拉唑钠、兰索拉唑不宜与葡萄糖配伍。它们同属苯并咪唑类,均属碱性,与葡萄糖配伍后可发生颜色变化,与0.9%氯化钠输液体积以100ml为宜,如使用250ml或500ml输液,由于稀释后pH值降低,增加了溶液不稳定性,且滴注时间延长更容易变质。 4、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注射液与多巴胺注射液或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速尿中含有氢氧化钠,显碱性,多巴胺显酸性,两者配伍易产生黑色聚合物。甲磺酸酚妥拉明亦显酸

性,直接与呋塞米混合可出现黑色聚合物,两者不宜直接配伍。呋塞米注射液、托拉塞米注射液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5、甘露醇注射液为高浓度高渗透压溶液,原则上,不宜与任何药液配伍在一起输注,临床存在甘露醇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情况,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将地塞米松加入甘露醇后摇匀,如果液体澄清,能够给患者输注,倘若液体中析出结晶,则不可使用,地塞米松剂量较大时,甘露醇易析出结晶。故不推荐两种药物配伍使用。 6、依达拉奉注射液原则上必须用生理盐水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7、胺碘酮注射液具有苯并呋喃基团,显酸性,PH的改变会引起呋喃环开环,且含的碘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宜与生理盐水配伍。 8、多烯磷脂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易被电解质破坏,因此多烯磷脂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严禁与氯化钠等含有电解质的溶液稀释。且不可与其它任何注射液混合注射。 9、维生素C与维生素K1存在配伍禁忌,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脂溶性维生素Ⅱ中含有维生素K1,因此维生素C不宜与脂溶性维生素Ⅱ配伍。防止疗效降低甚至失效。10、维生素B6不宜与肌苷注射液配伍,维生素B6显酸性,肌苷显碱性,两者易发生沉淀反应。

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尿素氮肌酐比值计算

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尿素氮肌酐比值计算 1 比值检验在贫血性疾病中应用 1.1 红细胞内AST/血红蛋白比值(AST/HBG)[1]红细胞内的酶活力在红细胞成熟和衰老的过程中不断下降,其中天冬门氨酸转移酶是年青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进行蛋白质代谢的酶类之一,其活力大小与红细胞的年青程度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是了解红细胞年青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计数误差大。葛才保建立了红细胞内AST 测定方法,并提出AST/HBG比值的计算和结果表达方法,在研究不同贫血患者的AST/HBG 比值结果后,发现缺铁性贫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贫血患者的AST/HBG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而再生障碍障碍性贫血者则明显低于健康人,认为此法能从总体上反映红细胞的年青程度,因而更为真实和准确。 1.2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值(STIR/logSF)[2]缺铁性贫血(IDA)是围产期妇女的常见疾病,母体患有IDA会影响胎儿在体内的生长发育,也会因哺乳影响新生儿的铁营养情况。由于围产期妇女的贫血多为轻度贫血,以往的实验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SF虽是常用的IDA诊断检验项目,但易受炎症及肿瘤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其对IDA 的诊断准确性。STIR是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75%~80%的STIR存在于红骨髓的红系红细胞表面,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夏虹等实验研究证明:反映红细胞变化的MCV、MCH、MCHC、RDW参数均不能完全提示围产期贫血妇女为小细胞低色贫血,STIR比SF 更能准确反映机体是否存在有缺铁状态。采用STIR/logSF可提高缺铁诊断的敏感度,在检测亚临床状态的IDA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 比值检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1 谷氨酸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3]GGT是一种广泛存在人体组织的上皮细胞内的膜结合酶,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来自于肝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胰腺疾病、肝脏肿瘤、胆结石等疾病中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升高的幅度有明显差距,在急性弥漫性肝炎,特别是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时,血清GGT急速升高,其活性与肝脏恶性肿瘤直径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但弥漫性肝炎病例则在治愈后显著下降。各类肝病时,因肝细胞破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常明显升高,而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除晚期肝破坏外,一般很少出现升高。 袁永斌等人对不同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GGT和ALT联合检测,研究了132例不同肝病时的GGT/ALT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健康对照组1.11±0.56、无肝病其他肿瘤(60例)1.17±0.42、病毒肝炎(46例)1.01±0.89、肝硬化(13例)1.95±0.75、脂肪肝(15例)3.33±1.66、肝血管病2.16±0.80、肝转移性癌(29例)4.09±3.44、原发性肝癌(30例)4.53±4.16。实验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GGT/ALT比值较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资料讲解

肾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由于肌酐是内源性物质,如无外源性大量摄入肉食、剧烈运动或肌肉疾病,它每日的 生成量为20mg/kg或1mg/min ,血浆中浓度与尿中排出量都较为恒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 的方法。临床上Ccr的正常值:男性为140±27.2ml/min,女性为112±20.3ml/min;矫正后清除率(即国内以标准体表面积加以矫正)为80?100ml/min。Ccr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每长10 岁下降4ml/min。Ccr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它的降低程度基本上反映肾实质损害程度。一般认为,当降到正常值的80%时,表示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已有减退,如降至 51?70ml/min时示轻度损伤,降至31?50ml/min时示中度损伤,降至20ml/min时即可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⑵血尿素氮(BUN): 过去多采用血浆非蛋白氮(NPN)测定,NPN是指血浆蛋白以外的所有含氮化合物,包 括尿素氮、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谷胱甘肽、铵等,其中,一些物质与肾功能无关或受肾外因素影响大,故目前已很少应用。BUN占NPN中的绝大多数,为50%以上,肾功能 不全时其较迅速地明显增加,虽然也受一些肾外因素影响(如蛋白摄入量、胃肠道出血、高 分解代谢、肝脏代谢能力以及尿量的多少等),但方法简便,临床仍在广泛应用。BUN的正 常值为 2.9?7.5mmol/L(8 ?21mg/dl), NPN 的正常值为14.3 ?25mmol/L(20 ?35mg/dl) °BUN 和NPN的高低取决于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当血中这两种物质分别超过7.5mmol/L和25mmol/L时,提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已至少降到60%以下。 (3)血清肌酐(Scr): 其生成、代谢与排出受肾外影响因素很少,是较为理想的指标。红细胞中也含有肌酐。 其肾功能正常值:苦味酸法为44?133卩mol/L(0.8?1.5mg/dl);酶法男性为53? 106 卩mol/L(0.4 1.2mg/dl),女性为44?97 卩mol/L(0.5- 1.1mg/dl)。 在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水平增高。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量很少, 所以,血肌酐浓度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呈反比关系。血肌酐的倒数值或对数值与GFR有线性 相关。定时检查Scr,以其倒数值或对数值作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可描出肾功能变化的斜率,可供判断病情进展状况与预后,观察药物疗效或制订治疗计划如安排造痿透析时间等。 实验证明,当GFR降低至35%左右时,虽NPN仍有低于25mmol/L者,而Scr则已全部超过正常范围。 肾脏不仅是一个排尿器官,而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全身和肾脏局部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B 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

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院内常用注射剂间配伍禁忌 氨甲苯酸:硫酸镁、呋塞米、尿激酶、甲强龙。 氨茶碱:胞磷胆碱、硫酸镁针、西米替丁、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尿激酶、缩宫素、甲强龙针、氯化钙、葡萄糖酸钙、门冬氨酸钾镁。 奥美啦唑:硫酸镁针、尿激酶。 胞磷胆碱:氨茶碱针、维生素C、尿激酶、甲强龙针、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针:硫酸镁、盐酸精氨酸、辅酶A、维生素B6、呋塞米、酚磺乙胺、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酚磺乙胺:辅酶A、尿激酶、肌苷、地塞米松。 呋塞米:西米替丁、甲氧氯普胺、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苯甲酸、尿激酶、地塞米松针、甲强龙、肝素钠。 辅酶A:氨茶碱、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肌苷、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 肝素钠:维生素C、呋塞米、尿激酶、地塞米松针、甲强龙。 肌苷: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 甲强龙:胞磷胆碱、硫酸镁针、氨茶碱针、维生素B6、呋塞米、氨苯甲酸、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甲氧氯普胺:西米替丁、呋塞米、消旋山莨菪碱、葡萄糖酸钙。 雷尼替丁:维生素K1。 硫酸镁:氨茶碱、奥美拉唑、维生素K1、氨苯甲酸、地塞米松、甲强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硫酸镁、氨茶碱针、地塞米松针、甲强龙。 尿激酶:胞磷胆碱、氨茶碱、奥美拉唑、呋塞米、维生素K1、氨苯甲酸、酚磺乙胺、肝素钠。 葡萄糖酸钙:胞磷胆碱、硫酸镁、氨茶碱、甲氧氯普胺、辅酶A、维生素B6、地塞米松针、甲强龙。 维生素B6:氨茶碱针、呋塞米、肌苷、地塞米松针、甲强龙、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C:胞磷胆碱、氨茶碱、盐酸精氨酸、呋塞米、维生素K1、肌苷、肝素钠、胰岛素。 维生素K1:硫酸镁针、雷尼替丁、维生素C、尿激酶。 西米替丁:氨茶碱针、甲氧氯普胺、呋塞米。 消旋山莨菪碱:甲氧氯普胺、辅酶A、肌苷、。 胰岛素:地西泮、氨茶碱、肝素钠、碳酸氢钠、地塞米松针、酚妥拉明、非那根。 注:未包括中药注射剂、抗生素,以及抗肿瘤药物,所有的中药注射剂都要单独使用,加粗字药物与其后面罗列的药物若配伍可能发生药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消失等情况。如要合用,请勿在同一溶液内配伍。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尿蛋白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指标,但是对于体检过的人来说,这个指标往往可以反映出很多的疾病问题,很多患上糖尿病或是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在这个指标上就会出现异常,所以体检的时候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很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 临床上常有人将尿浓缩和尿稀释混为一谈,有的将Mosenthal试验直接说成是尿浓缩试验,也有作者仅做了尿浓缩试验,但是其结论却包含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所以有必要区分肾脏的浓缩功能与稀释功能,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在区分这两者在临床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尿崩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和Fanconi综合征主要是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尿,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明显水钠潴留的患者主要是肾脏的稀释功能 障碍而出现少尿。 本研究通过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只需要测定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就可以了解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功能,

方便快捷,且检测项目少,受到的影响因素就相对减少,比较准确。与上面的方法相比,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准确、经济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快捷的途径。 尿肌酐偏低,可以采用中医进行调节。由于尿肌酐降低是因为患者肾脏内发生了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肾脏固有细胞损坏,破坏了肾脏固有细胞的组织结构,损伤了肾功能。由于固有细胞受到损伤,固有细胞本来具有的排毒功能受到了破坏,体内大量的代谢毒素不能有效的排除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聚集,所以才会导致尿肌酐下降。所以要调节尿肌酐偏低这种状况,首先要阻断肾脏纤维化,修复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组织结构,恢复其排毒功能。但是这个修复过程比较漫长,要想让反映肾脏排毒功能的血肌酐下降,就必须在修复好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之后才能实现,所以使尿肌酐升至正常值是中医全息疗法治疗肾脏病的远期效果。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意义的介绍了,其实,造成比值出现或高或低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大家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有的时候指标不一定代表着患上某种疾病,大家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之后才能确定。

最新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导读:药物配伍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变色、沉淀、结晶、疗效降低、生命体征改变等,现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分析其原理。 1、处方:生理盐水100ml + 奥美拉唑40mg + 维生素B6 0.3 结果:输液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分析: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的配伍未见文献报道,说明书也未说明。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升高生理盐水的PH值,维生素B6又名盐酸吡多辛,含酚羟基,PH值为3~4,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变色可能是维生素B6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的缘故,所以两者不应在同一瓶输液中配伍。 2、处方:25%葡萄糖40ml +10%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5mg 结果: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分析:葡萄糖酸钙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葡萄糖酸钙药物说明书),危及生命。所以两者应分开静脉注射。 3、处方: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 结果:可能出现甘露醇析出结晶现象 分析:甘露醇为一组织脱水药,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两者配伍有利于消除水肿。因20%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故两者应分别使用,而不应加在同一容器内使用。 4、处方:25%葡萄糖40ml+西地兰0.4mg+呋塞米20mg 结果: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 分析:呋塞米为一弱酸强碱盐,PH为8.5-10,禁止与酸性液伍用,在酸性环境下(25%葡萄糖PH3.5-5)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可25%葡萄糖+西地兰、NS+呋塞米,分开静脉注射。呋塞米说明书中写到:呋塞米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用葡萄糖稀释。对磺胺药过敏禁用。 5、处方:葡萄糖250ml+维生素K1注射液40mg+维生素C3.0g 结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分析: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维生素 K1被完全破坏。 6、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关于西米替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配伍禁忌,详阅药物说明书。 7、处方: 3:2:1注射液500ml + 酚磺乙胺注射液0.25 结果: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红 分析: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防止血液渗透作用。3:2:1溶液里含碳酸氢钠34ml,溶液呈碱性,与酚磺乙胺合用,由于酚磺乙胺含酚羟基,与碱性药物配伍易氧化变色,变色点PH为6.7,故两药合用易至酚磺乙胺变色降效。 8、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 三磷酸腺苷20mg + 辅酶A注射液100U+ 维生素B6100mg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

肾功能检查正常值 肾功能检查,不仅是肾病患者需要做的检查,就连怀疑自己是肾病患者的人也是要做这些检查,那肾功能检查项目都有哪些?肾功能检查正常值又是多少? 肾功能检查项目: 1、血尿素氮(BUN) 2、血肌酐(Scr) 3、血尿素 4、血尿酸(UA) 5、尿肌酐(Cr) 6、尿蛋白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 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9、尿素清除率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 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 肾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如上,肾功能检查项目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肌酐与尿素氮,如果当你这两项指标超过正常值的话则说明你的肾脏已经发生损伤,那么这两个肾功能检查正常值是多少呢? 肌酐与尿素氮检查的正常值每个医院的检查方法不同,因此数值有所区别,我院的这两项肾功能检查正常值分别是, 肌酐40-120umol/L, 尿素氮2.86-7.14mmol/L。 如果当你这两项标准超过正常值时,一定要抓紧时间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到尿毒症期。

肾功能指标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形成尿液,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肾脏的功能

如果受损,排除水份和废物的能力下降,多余的水份和废物就会在体内积聚下来。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肾功能指标,直接或间接地了解肾脏功能的变化:肾功能指标1.尿量: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800~1500毫升之间。如果肾功能受损,尿量常常会减少,例如肾功能不全Ⅱ期的病人,尿量会减到每天500毫升以下,而Ⅳ期也就是尿毒症期的病人,每天的尿量可能少于100毫升。当然,尿量只能很粗略、间接地反映肾功能的好坏,有时尿量没有减少,但肾功能损坏已经很严重了。 肾功能指标2血肌酐:肌酐是人体肌肉产生的一种废物,由于肌酐几乎全部由肾脏排出,并且极少受食物的影响,因此相对客观地反映肾脏的功能,如果血中的肌酐浓度升高了,就说明肾脏清除废物的能力下降了。血肌酐浓度的正常值为小于1.5毫克/分升(或170毫摩尔/升)。但是肌酐只能在相对短期内(几个月),客观的反映肾功能的好坏;而如果是几年的时间,病人体重有较大的变化,全身肌肉的总量变了,体内产生的肌酐量也就随之改变,则血肌酐的浓度就不能绝对客观地反映肾脏功能的真实水平。例如:某患者1996年血肌酐为3.0毫克/分升,体重是70公斤,到2000年病情没有减轻,体重降为55公斤,血肌酐降至2.8毫克/分升,病人会以为他的肾功能变好了,其实这是假象。病人血肌酐的下降,主要是因为他明显消瘦了,肌肉的显著减少使体内肌酐的生成减少,而实际上肾功能很可能较4年前更进一步恶化了很多。 肾功能指标3.血尿素氮:如果肾功能受损,排除尿素的能力自然下降,血中的尿素堆积,血尿素氮水平就会升高。但是,膳食中蛋白质的量会引起血尿素氮的波动,所以尿素氮反映的肾功能情况并不准确。 肾功能指标4.肾小球滤过率:这是反映肾功能最直接,最准确的指 标。 肾功能指标5.尿肌酐:尿液中的肌酐主要来自血液。血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吸收而且分泌很少。肾衰时由于肾单位受损,肾脏排出尿肌酐的能力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治疗方法得当,肾功能开始恢复,排出的尿肌酐就会增多。 肾功能指标6.尿:当肾功能正常时,人的小便会又臊又臭,颜色深、尿量大;而当病人肾衰出现以后,小便变得像白开水一样,里面没毒素了;如果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