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

(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

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

生:孙中山

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

生:兴中会

师:什么时间,在哪里?

生:1894年,在檀香山

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

(增加一个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生: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革命纲领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政府,改革土地制度。

师:分析革命纲领:通过前两句,可以得出结论,革命派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谁?

生:清政府

师:推翻清政府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生:民主共和政府,并且要进行土地改革。

师:同盟会创建不久就有了自己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生:《民报》

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先生将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生:“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

师:“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由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而来的,下面我们就将他们的内容作一下比较,看有无实质性的变化,先看民族主义方面,三民主义比同盟会革命纲领多了一句什么内容?

生:解除民族压迫

师:在这里,民族压迫是指什么?是谁对谁的压迫?

生: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

师:既然民族压迫是指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压迫,那么,三民主义提出解放民族压迫,说明他们把矛头也对准了谁?

生:帝国主义

师:这样,革命派有几个革命目标?

生:两个,一个是反帝,一个是反封

师:在民权和民生两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革命纲领有没有实质性的不同?

生:没有,三民主义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完善

师:就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武昌起义爆发,并且取得了成功。关于武昌起义的情况,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提取这几方面的信息,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及武昌起义胜利后对全国的影响。播放视频

生: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首先宣布独立,接着,革命力量在南方迅速发展,这些粉红色的地区,都是被革命党控制的地区。通过地图,大家能够看到,革命党已经掌握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了。这么大的地方,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管理是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了。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

生:1912年元旦

师:课本上写的是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大家把第二年改为1912年,清楚的标记出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生: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师;当然,孙中山德高望重,众望所归,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可是,好景不长,孙中山的大总统的位置就让袁世凯给占了,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辛亥革命整个过程的概括。那么,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前后桌讨论一下。

5分钟后,学生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无外乎三种,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或者既有成功又有失败。在同学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肯定同学们的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有道理的。但是结果只有一个,给学生一个提示: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在于这场革命的成果是否达到它的革命目标。然后具体到辛亥革命这一事件上来。就拿辛亥革命来说,它的革命目标是反帝反封,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成败的关键就是它的反帝反封的目标又没有达到。

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反封的情况:袁世凯上任后,它使用的是儒家思想来控制人们,后来,他还称帝,对中国来说是走了一个皇帝,又有一个皇帝,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没被根除,从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在引导学生分析反帝的情况: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也就是说,袁世凯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从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反帝的任务也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反帝反封两个任务都没有完成,说明辛亥革命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

总结: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有成功的一面,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补充小知识点:封建帝制从什么时间开始有的?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2000多年的时间),使民主和共和深入人心。他又有失败的一面,因为它的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它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变。

4.巩固小结

给学生2分钟时间快速巩固这节课知识,然后当堂作练习,复习巩固知识.习题从练习册精选出来,以便能突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5.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

2、同盟会:1905年南京

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2、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研究报告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结题报告 一、课题意义 人教社高一历史教材设置“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活动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如何与高中历史学习相契合。我们通过开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实践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研究目标 1.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图书馆、阅览室,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整理、辨别、分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开展写作历史小论文、组织演讲比赛和模拟学术辩论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等能力; 4.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三、研究方式 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模拟学术讨论、多媒体演示法。 四、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选择研究子课题,教师开设辅导讲座。 请学生在原先设计的研究课题“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子课题,并根据选择的研究子课题划分研究小组。 教师开设辅导讲座,向学生介绍近年来辛亥革命的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写作历史小论文。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查阅各种书刊杂志以及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和归纳资料,仔细研究内在联系。 第三阶段:写作历史小论文。 写作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多棱面展开论述,力求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 提倡合作完成。初步成文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润色。最后将所写的小论文编辑成Word 五.小论文 辛亥革命

最新辛亥革命历史局限

【材料素材】 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首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其次,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第三、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第四,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第五,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最后,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

辛亥革命

浅谈辛亥革命 【论文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伟大革命。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封建民主孙中山成功失败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他们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实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他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二、辛亥革命的爆发及破产 1911年清政府“铁路国有”的政策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1911年10月10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一月之内,有十三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使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1911年11月初十,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然而,由于革命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终究被军阀势力所窃取。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 1、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影响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期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制帝的复辟,如袁世凯洪宪帝制,但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

辛亥革命前后的女性变化

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 —————辛亥革命前后的女性变化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篇章,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史总是伴随着各种压迫和欺辱。泱泱大国,那些让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传统,在西方蒸汽机的轰鸣声中面临分崩离析,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声在列强的枪鸣炮轰中显得尤为苍白。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到毛主席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个阶级的人民都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辛亥百年,世纪新梦。虽然辛亥革命未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但是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借着辛亥革命的民主之风,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以及“妇女解放”学说,中国的女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缠足女子与天足女郎——风俗习惯 缠足是汉民族压迫女性,畸形审美的产物,沿袭近千年,如果以20年为一代来计算,在中国已传沿四五十代之久。缠足给妇女带来身心扭曲的痛苦,在世界上也属罕有。从记载所见,这缠足是用5尺长2寸宽的布条,紧紧地缠在女童的足上,把足背及4指下屈,压至足心,被缠者痛得汗如雨下,甚至鲜血淋漓。亲自动手的往往是母亲,说是“娇女不娇足”。所谓“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真切地反映了女性缠足被摧残的痛苦。 随着民主革命的进行,人们的民族平等意识的觉醒,女性的平等呼吁开始,各种反缠足活动都开始出现。20世纪初,反缠足宣传非常火热,各种报刊连篇累牍地刊载有关文章。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为扫除积弊,更新气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 1911年10月19日,辛亥起义成功后的第9天,湖北军政府即发布妇女放足的通告。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立即于1912年3月13日发布命令:“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为此令仰该部,速行通饬各省,一体劝禁,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切切此令。”各地政府纷纷呼应,放足运动到民国时期首先在大城市得到普及,在上海还成为新的时尚。 除了放足这一项,辛亥革民期间还由于多和女性有关的移风易俗措施。从束胸到放胸;从结婚必须遵从父母到抗婚到自由恋爱;从必须遵从丈夫到男女平等;。服饰方面出现旗袍、胸罩(这个和放胸有关);教育方面女性可以享受教育了。总之女性地位等到极大提高。 二.妇女参政——社会活动 辛亥革命的爆发为这一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提供了契机。这一时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妇女界首次旗帜鲜明地亮出了“妇女要求参政权”的口号。“中国数千年之制度,以女子为奴隶者也,强女子以服从者也。”“数千年之世界,人治之世界也,阶级制度之世界也,故世界为男子专有之世界。”在这个“男子专有之世界”里,中国女界如此声势浩大地提出“妇女参政”的要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女界也为此走上了一条坎坷奋斗之路。 中国同盟会的创立,中国女界中的先进分子——秋瑾、何香凝、唐群英、林宗素等人也纷纷加入,投身于革命的前期准备工作。1911年l0月,武昌起义爆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使民主共和的念头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二,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三,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第三,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第四,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分析“南北议和”的原因,理解其影响。 (3)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导课环节】 师: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如果我问,中国皇帝制度的结束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同学们能回答吧?生:辛亥革命。 师:对。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此后两千多年中,中国共出现大大小小六十多个王朝、近五百个皇帝。但是不论经历了多少个王朝,出现了多少个皇帝,中国社会专制制度的本质没有改变。而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有三个重要角色:孙中山、袁世凯、清政府。同学们对孙中山、袁世凯和清政府分别有什么认识? 生:孙中山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国,是一个伟人。 生:袁世凯是一个野心家,他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来还复辟了帝制,是个反动人物。 生:清政府腐败。 师:同学们对孙中山、袁世凯、清政府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客观吗?如果有人说清政府未必腐朽?同学们会怎么想?如果有人说袁世凯对辛亥革命、对中华民国的建立还是有功劳的,同学们又会怎么想?还有,当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孙中山远在海外,过了两个多月,孙中山才回国。所以,有人说,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对这个观点,同学们又有何感想? 学生思考。 师: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重新走进一百年前的那段历史,看看孙中山、袁世凯和清政府在辛亥革命期间,究竟做过什么?当然我更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历史学习,进一步思考,20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究竟是哪些力量推动了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孙中山、袁世凯、清政府的认识,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欲望。】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 1.天灾与谣言并存 师: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天灾与谣言并存。 (1)天灾的年代 师:请同学们看当时的一些文字记载(学生读):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2007-04-15 15:59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由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社会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的巨变,促进了民族觉醒。但是,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在此,我主要论述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一面,以及它的失败所带来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由于袁世凯窃国而流产。我认为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不可能允许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也不会允许其建国而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革命党人甚至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天真的幻想,企图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的主张未能实行,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不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内部较松懈复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资本主义在中国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没有强大的力量来完成革命,一方面要依赖外国资本主义的,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也不想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又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甚至拱手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对暂时被迫承认共和制度的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斗争不力,致使立宪派和旧官僚采用“和平篡权”或“政变篡权”的方式,先后窃夺了许多起义省的领导权。一些掌了权的革命党人,也很快丧失革命意志,甚至蜕变成新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的政令军令,无法贯彻执行,甚至公开遭到违抗,致使南京临时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重重困难。孙中山积极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的北伐,就是因为受到多方掣肘,不得不半途而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还表现在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惧怕群众的革命斗争。对农民的自发斗争,不仅不积极支持,反而多方限制,甚至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严重脱离农民群众,得不到民主革命主力军的支持,因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在内外反动势力的逼迫下,只得妥协退让,将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政权拱手让给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袁世凯,使辛亥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 3.在军事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党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积极进攻的精神,这既是资产阶级本质的弱点的表现,也是辛亥革命以妥协告终的重要原因。如武昌起义前,缺乏全国起义的周密计划和部署,武昌首义成功及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后,又未能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致使武汉的革命军不能及时得到其它各地切实有力的支援。在武汉的革命军方面,由于领导权没有完全掌握在真正的革命者手中,并缺乏革命的军事指挥经验,因而在面临优势清军进攻的严峻形势下,未能实行如恩格斯在总结历史上起义经验时所指出的那种方针:“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①,以致陷于被动境地。例如,起义军在攻占由残敌据守的刘家庙之后,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攻歼初到滠口一带的北洋军先头部队。又如,当北洋军分批南下,向汉口逼近时,除湖南外,其它各省均未及时出兵配合。湖北省的革命党人,也未及时将本省各处起义武装统一起来,尤其不懂得将积极反清的农民群众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最新公开课教案

第 15 课
课题:辛亥革命 学校:大方三中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师:曹飞 教学目标:
辛亥革命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 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b5E2RGbCAP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p1EanqFDPw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 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DXDiTa9E3d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 全过程。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RTCrpUDGiT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爆发原因)
社会背景: 1、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 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5PCzVD7HxA 2、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不断壮大; 革命准备: 1、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课本 62 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 革命” 。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 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jLBHrnAILg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课本 63 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 年 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试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相关阅读】 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析及启示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随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般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等。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刻,在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这些原因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党人缺乏正确的群众观,没有走群众路线。 一、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因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在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经济上,赋税沉重。田主之下,另有征税之人,佃民于输租田主外,必兼有所酬,则所谓十分取五者,但是田主之正税已耳。征税之人所私取,又必五分而取二。则是农民终岁勤动,仍无以赡养其身家也。①在政治上,地主及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也极为的残

暴。另一方面,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霸占路、矿,开设工厂。帝国主义还加强了政治控制和宗教渗透,所以反帝爱国运动,反洋教运动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的抗爆运动此起彼伏。但是,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幻想获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革命党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更没有意识到推翻封建主义就务必打倒帝国主义。他们既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也没有坚决的反帝行为,而是以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来乞求换得支持。他们虽然也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但地主的土地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农民没有可分的土地,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句话,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革命党人在制定革命纲领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思考基层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二、辛亥革命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能充分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看不到人民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活水源泉,是革命胜利的必备条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革命党人对工农人民群众存在偏见。革命党人认为下等社会是无知的,如果没有他们这类中等社会的代表的提挈,那就只会盲目破坏。而一旦清朝覆亡之势已定,他们就觉得下等社会的使命即算完成,此后的一切只须依照他们的意愿有秩序地开展就行了。因此各省革命党人发布的文告中,不是号召工农群众向地主豪绅、向帝国主义开展斗争,而是要求各人照旧做事,各人要守本分②。 其次,革命党人与工农关系恶化。武昌起义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一些州县的贫苦农民起而抗租拒债,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根基。在各反正省区,个性是立宪派、旧官僚控制的省区,却先后出现了军政府镇压工农群众事件。湖南都督谭廷闿对地主豪绅宛如菩萨,对工农群众则是屠夫。对于各地城乡劳动群众广泛开展的抗租斗争和其他形式的反剥削、反压迫斗争,反正各省的革命党人却感如芒在背,镇压也最力。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如同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不准革命闹剧,民众被排除在革命之外。革命党人对地主土绅实行保护主义,甚至依靠地主土绅来维持秩序。而往日同一条战线的盟友工农群众和会党,却成了防范和镇压的对象,导致革命党人和工农关系不断恶化。 总之,革命党人不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关键是没能正确地认识和相信人民群众以及其强大的力量。革命党人不是用心地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而是运用武装力量去镇压起来革命的人民群众,严重阻碍了人民大众革命力量的发挥,加之对工农不正确的认识,严重减弱了人民大众革命的用心性。正如毛泽东所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

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辛亥革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一)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 孙中山公开声言在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将是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的准备工作实际上由孙中山主持进行的。12月25日孙中山到上海,26日在上海宝昌路公寓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研究建国问题。27日就提出改用阳历记元,这是革命成功后的第一件大事。29日由17个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最高领导人和建立的新政府。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文中明确肯定它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是一项“丰功伟绩”。 1961年10月9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董必武讲话,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身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民,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1981年10月9日,首都一万多人隆重集会,胡耀邦在纪念会上肯定了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曾考虑过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华民国”以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继续,虽然这个考虑未能实现,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尊重。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了。 (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指出:“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只有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主张开展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运动,并提倡在解放思想中要“集合中外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事实上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有一定功绩的。 1961年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把皇帝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一下子打倒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胜利。这场变革,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也指出:“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肯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称赞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

高中历史必修一 辛亥革命知识点

辛亥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概述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①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 ②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 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 4.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5.主要阶段:①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6.不同阶级的斗争:①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民主革命的先声 ②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 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③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必要性: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 2、可能性:①经济条件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思想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广为传播 ③组织条件: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④军事条件: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 ⑤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 3.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4.影响:(1)有利: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不利: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 ●武昌起义迅速成功的原因 ①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 ②文学社、共进会长期的筹备工作; ③大量新军参加革命-----军事保证; ④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有利时机; ⑤革命党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革命主动精神 三、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的成果 1.民国成立及其性质:(1)成立标志:(时间、人物、定都、国旗、纪年) (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原因) ①掌权者为革命党人 ②实施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快要100年了。一个纪念日,到了纪念100回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会热闹一下。况且,1911年双十这个日子,中国帝制告终的开始。走向共和的中国,经过了100年。民主共和思想,是否深入人心不知道,至少在名号上,跟上了世界潮流。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庆祝一番。 让我们一同把目光拉回到100年前的那个秋天。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革命军在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以及上海和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下面让我们看看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局势。 辛亥革命之后,北方被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控制,南方数省被士绅军阀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控制,后南北议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民国迁都北京。北洋军阀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北洋政府是民国历史上第一个形式上统一中国的军阀政府。后来随着袁世凯打击异己,牟求称帝,遭到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掀起了多次反袁战争。袁世凯称帝后,旗下北洋军阀众叛亲离,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不久病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解体,分裂成直系、奉系、皖系、浙系等军阀,各派军阀互相争权夺利,掀起了民国时期的第一次军阀混战的高潮。 让我们看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变化。 制度方面: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列强忙于火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但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也导致了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只发展在轻工业,重工业几乎没有发展,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2,相对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来说还很薄弱,这就意味着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不可能让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民族工业相对与本国自然经济来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在自然经济的束缚下,民族工业很难发展。 人民生活方面:人民生活的变化是皮相的,甚至并没有真的变过来,至少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试题: 有哪些? 答案: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个性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相关阅读】 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析及启示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随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般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等。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刻,在导致辛亥革

命失败的这些原因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党人缺乏正确的群众观,没有走群众路线。 一、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因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在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经济上,赋税沉重。“田主之下,另有征税之人,佃民于输租田主外,必兼有所酬,则所谓十分取五者,但是田主之正税已耳。征税之人所私取,又必五分而取二。则是农民终岁勤动,仍无以赡养其身家也”。①在政治上,地主及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也极为的残暴。另一方面,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霸占路、矿,开设工厂。帝国主义还加强了政治控制和宗教渗透,所以反帝爱国运动,反洋教运动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的抗爆运动此起彼伏。但是,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幻想获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革命党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更没有意识到推翻封建主义就务必打倒帝国主义。他们既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也没有坚决的反帝行为,而是以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来乞求换得支持。他们虽然也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但地主的土地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农民没有可分的土地,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句话,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革命党人在制定革命纲领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思考基层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二、辛亥革命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能充分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看不到人民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活水源泉,是革命胜利的必备条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革命党人对工农人民群众存在偏见。革命党人认为“下等社会”是无知的,如果没有他们这类“中等社会”的代表的“提挈”,那就只会盲目破坏。而一旦清朝覆亡之势已定,他们就觉得“下等社会”的使命即算完成,此后的一切只须依照他们的意愿“有秩序”地开展就行了。因此各省革命党人发布的文告中,不是号召工农群众向地主豪绅、向帝国主义开展斗争,

辛亥革命研究

蒋雁行与淮安辛亥革命 蒋雁行(1875-1941)字宾臣,直隶河间人,勋二位、靖威将军、陆军上将。1875年(光绪元年)生于直隶阜城,1895年入新建陆军,后入北洋武备学堂幼年班,1898年冬选派日本留学,入日本成城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一期步兵科,后入日本近卫步兵第四联队见习士官,1902年3月毕业,回国后历任北洋将弁学堂、速成学堂提调,保补用千总、以守备尽先补用,后调任江北军队任职,1911年6月23日任江北督练公所总参议并赏给陆军正参领衔,旋任陆军第十三混成协协统,同年光复后任江北军政府都督,1912年5月1日免江北都督职,奉命进京,江北军政府撤消,改任总统府军事顾问,10月17日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1913年7月6日任江北检查使,8月27日署江北护军使。1914年9月10日特任将军府靖威将军,并调任陆军训练总监。1916年2月13日协办南京军务,10月7日任绥远特别区都统,次年7月被迫退职闲居。1920年1月1日晋授勋三位,8月9日任参谋次长。1922年10月10日晋授勋二位,1923年3月加入蒙事研究会,12月28日授陆军上将。1924年11月参谋次长离职,1926年初任十四省讨逆联军总参谋长,8月12日任安国军政府陆军总长。1931年迁居北平,1941年病逝。① 蒋雁行与淮安清江光复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革命军武昌起义,江北提督段祺瑞奉召赴援,新简提督杨慕时未至,人心惶惑,知有大乱。九月十六日黎明,驻清浦北洋十三协哗变,阑入县城,开放狱囚,恣意焚掠,护提督淮扬道奭良逃逸,公私损失殆尽。日晡,始饱扬北而去。二四乡乱民亦揭竿而起,相率抢劫。全县骚然,至有邻里亲戚互为攘夺,恬不为怪者,盖时值大歉,盗心起于极寒,狡黠着煽而动之,故溃败决裂。至于如此。十九日,在城士绅公请陆军参议蒋雁行为江北都督。②至此,蒋雁行,就这样很顺利的登上了清州最高历史舞台,蒋的登台可一和江苏巡抚程德全进行革命有得“媲美”。蒋雁行完是一地地道道的旧官僚,代表了广大士绅的利益,他是清州当地士绅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外在符号。据祁龙威、周新国主编的《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中援引当时《民立报》对之评价,实为一阵见血:“江淮规复团”的成立与蒋雁行的通电反对,揭穿了他脱离清廷是假,同时蒋还与孙宝琦勾结、阴谋取消独立的通电,更加暴露了蒋雁行的反革命面目[2],他之所以实施这么多反革命罪行,一切都是源于他的阶级属性。他是代表了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这就为他下面杀害革命党人埋下了伏笔。 蒋雁行与淮安陈兴之被害案案 陈兴之,睢宁人,徐州中学学生,素有革命思想。清州十三协兵变后,徐州的秩序很混乱,丰、沛、萧、砀土匪蜂起,徐州中学因此停办,陈心之回家去。③ 江北都督蒋雁行,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有许多 ①冯自由:《民国人物传》 ②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张建侯<记清江兵变> ③祁龙威、周新国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韩席筹、范石府<陈兴之被害纪实>

最新辛亥革命烈士事迹900字

辛亥革命烈士事迹900字 我们的先驱是在怎样的一个风雨飘荡、血雨腥风的社会中为我们争取到现在的和平、安详而幸福的生活的。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先驱们学习,努力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进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烈士事迹的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辛亥革命烈士事迹1 想起辛亥革命就想起了懦弱无能的清政府,想起了闭关锁国。国门被轰开,主权被践踏,想起了那些屈辱的历史。因此,辛亥革命在中国历意义重大。 辛亥革命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它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它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始终是利大于弊。 辛亥革命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贯穿着一种勇抓机遇,顽强拼搏的果敢精神。而这些精神正体现在不同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体现在新中国成立至今领导人身上。 辛亥革命在莫种程度上也是失败的。因为袁世凯窥取了胜利的果实,他是叛徒,他出卖国家来服务帝国主义国家。导致了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没能重视三民主义,为人们所唾弃。

辛亥革命在清政府的强压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革命军面临着武器不先进等问题还能取得突破说明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如果当时清政府的君主开明圣贤,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实行改革,使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何乐而不为;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当时没有人才,人们被书本儒化,钝化。意识不到。当时清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导致大门洞开。金银大量流出,圆明园背毁,当时统治者也太迂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也抹杀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他们不重视国防能力,只在朝野上勾心斗角。他们以为中国地大物博。一次战役成功了。就忘乎所以,而不分析为什么成功,连续失败也无所谓,用赔钱,割地来保全自己。他们为了利。加大赋税,对帝国主义者惟命是听,对人民不停压榨。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取帝国主义者的开心。着也难怪会有辛亥革命,清政府会破灭,封建制度被毁,这全部是必然。 我为在当时还有拯救人民的人而兴奋,正是他们保护了国家,包伙了人民,使人民不在愚钝,让各种思想在人群中散步开来,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才有了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声的成功。因此它是值得纪念的。 辛亥革命值得纪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辛亥革命烈士事迹2 自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辟以来,中国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封建压迫的加重,使得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