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辨析题

教育学辨析题

教育学辨析题
教育学辨析题

一、观点辨析题

1、《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论语》中虽然有众多对教育的论述,但是对教育

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体系。在前教育学阶段,虽然对教育活动的论述已经不少,但是在论述

教育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和简单形式逻辑的

推理上,即使有些论述比较深刻,也显得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理论论

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不正确。所谓教育现象,指的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有关教育活动的一种客

观实在。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能被人们意识到,因为教育现象是存在

于社会客观现实之中,但是这些教育现象有时和其他社会现象并没有明

显的区别,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既然不把它当作是教育现

象,就谈不上将它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教育现象即使被意识到,也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现代教育学更

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的现代特性。

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虽然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

的相似性,但其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

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把动物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而进行的本能性活动作为人的教育的基础,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

机械地还原为生物现象,忽视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之间

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4、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你认为呢?

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我认为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

的基本功能。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

能,即在目标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内容上实施全面的教育内容,在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过程,使人趋向真、善、美的境地。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即发挥教育培养社会人才,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使社会朝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前进

5、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待五育,要坚持“五育”并举,使五育均衡发展。

●此观点错误。对于五育,我们要防止重此轻彼、顾此失彼,要坚持“五

育”并举,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但“五育”并举并不

是均衡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处理五育的关系时,我们即不能只看

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能只看到它们的区别,我们要辨证统一的看待

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关系。

6、我们对待应试教育应该全盘否定,而对待素质教育应该全盘接受。

●此观点错误。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病和危害,素质教育有很多优点和好处,

但我们要辨证的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万能的,因为

教育本身就不是万能的。影响人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因素,教育仅仅是一

种影响而已。此外,我国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走入实践没

多久,素质教育理论这方面还准备的不足。应试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学生具有应试能力,也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

一。此外,教育离不开考试手段,考试具有选拔和评价功能,素质教育

的结果同样需要考试进行衡量,高素质的人才也需要考试来选拔。

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此种说法有一定合理性。它集中体现了生物特征DNA的遗传是父辈通

过基因遗传素质是非获得性素质,是一种基因的本能遗传现象。遗传是

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

统的特点等,也俗称天资、天赋、禀赋,是人与生俱来的特征,人生长

发育最基本的前提。

8、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9、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该说法错误。教育先行并非教育无限制地先于经济发展,而是有一个限

度。教育不能脱离经济的现有条件而盲目发展,教育无论怎样优先发展

都必然反映经济的发展实际,必须考虑本国经济实力和生产发展水平对

教育的限制。教育的发展都是立于本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绝对不经济现状而无限制地发展教育,即使有,也终将受到经济的惩罚。

10、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不正确。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

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

11、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该说法是错误的。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学校

教育推动文化的进步,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文化教育是传承文化的教育,是文化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1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该说法正确。因为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教育有利于科技知识的

传承与创新;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所以唯有发展教育才能不断推动科技发展与进步,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13、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

●这种说法错误。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终身教育仍然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在时间上,将学龄期向前和向后扩展,涵盖人的一生;在空间上,由学校扩展到社会和家庭。因此,终身教育不是不要学校教育,而是要求学校教育制度能够从人的学习需要出发增加灵活性和适应性。

14、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就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不正确。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第二,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第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第一,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第二,协调和指挥班级团队活动;第三,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

15、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相同。

●错误。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不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

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品德形成发展,而品德的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16、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

是万能的,不能把“一切”学生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7、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

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

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18、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错误。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作用是很大的,

但却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通过正面说服教育好。因此,必须

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9、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错误。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

话,哪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

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20、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

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

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

●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

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

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

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1、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教师的“偏爱”

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

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

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有些

教师对待“差生”用一种“晕轮效应”,即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纪律、品质等各方面都是不好的,对差生有一种严重的歧视。这样会给学

生身心造成影响深远的伤害。

22、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此说法正确。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在认识能力、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

人格特征等都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成

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表现为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不善于协

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及缺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等;这

样的教师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交往中,容易导致学生认识的偏面性、不

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和压抑等)的产生以及在师生交往中表现

出对立、对抗等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此言有一定的道理。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

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

过失负起责任。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

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二、案例分析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

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

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

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

育目的.

●第二,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

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提高教育质

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

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第三,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

富的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

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

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2、长期以来,人们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视为发展的首要目标,这种增长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对此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样,在教育方面也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请分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在社会发展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就教育自

身而言,可持续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的规模、布局、比例、结

构要合理。即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强调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经济、人员的投入比例、三级教育的发展比例、师生的比例、专业结构、学科结构、课程结构等要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相协调;

●二是教育要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终身教育的观念纳入学校教育。

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特

别是创造性学习品质的培养。就教育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而言,教育是

传播和确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可

持续发展教育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

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

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

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

为现实。

4、在一项家庭调查中发现,家庭和睦以及父母有较多时间陪同孩子学习和娱乐的家庭,大多数的孩子在学校表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而家庭中父母不合,多有争吵的家庭以及父母多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与子女的亲子活动的家庭中出来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的事事不关己。请问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重要性有哪些?

●家庭环境与人的发展。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体的启蒙教育地。

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也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家庭是以血缘关系结

合起来的特殊单位,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生活单位,同时又是教育单位。

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

●家庭作为人生的起步地,它的教育具有启蒙性特点;家庭作为基本的常

存教育单位,教育的时间具有开放性,能满足孩子学习的随机性要求;

家庭的血缘性使得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可以是无所不谈。当然,家庭

中的许多元素也影响家庭教育的结果,如父母的学历和职业、父母对子

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的气氛、物质条件等等都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

展。因此,“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才具有概括力,才具有感召力。5、成都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上述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

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

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发展是不是健全的。

6、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

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

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7、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8、“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

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

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9、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

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10、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

化的要求来回答。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

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

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

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11、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

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

●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

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

●(2)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

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差生”,首先要走近他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这些教师的做法违背了:(1)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

育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同时,要把正确的思想疏导与必要的纪律约束结合起来。(2)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要改变这种情况,应做到以下几点:(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

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4)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5)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6)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要结合实例加以扩展说明)

13、某农村小学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教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是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此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请结合材料中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有关现代德育原理。

●(1)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

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德育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批评教育;(2)德育过程

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

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要想真正改变学生的行为,需要

从以上三个方面同时进行;(3)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

有塑造性和能动性,德育的效果落到实处,需要学生深刻的自我教育和

内在的价值反省。

14、班干部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因此,班主任都非常注重班干部的任用与培养。在选择班干部时,有的班主任认为为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让学生轮流坐庄,轮流当班干部;有的班主任认为,班干部就应当选择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来担任。您对此有何看法?

●上述两种看法都存在片面之处。好的班干部应具备以下几点条件:一是

思想品质好;二是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三是能以身作则,团结

同学;四是有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五是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如果班

干部实行轮流坐庄制,那些不具备当班干部的同学当上班干部后,不能

形成榜样的作用,不能起到团结同学的作用,就会影响班集体的建设。

同时,学习好的学生未必思想品质好,也不一定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

热情,因而也不一定是好的班干部。

15、有些班主任认为既然学校任命自己当班主任,班里的大小事情就应该自己说了算,与其他老师毫无关系?您对此有何看法?

●班主任与其他学科教师虽然所教科目不同,但教育对象相同,教育目的

一致,共同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所以,一个班不是班

主任在“单枪匹马”地工作,而是一个教师集体在工作。为此,班主任

应当:①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合作意识;②尊重科任教师,帮助他们树

立在学生中的威信;③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注意倾听科任教师的意

见与建议;④淡化成绩归属,共享成功喜悦。

16、早读铃声响了,初二(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

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

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的标准对待学生。

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

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

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7、某经济日报报道:面对调皮学生无心向学、校风日下的状况,为感化学生,重新挽回学生的向学意识,校长曾经三次跪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试分析校长的做法。

●教育中的困境使教师丧失了真诚,丧失了尊严,丧失了品格和追求。

●案例中校长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其初衷是想挽回学生们的向学之心,

但其做法堪疑。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个性、有创造力和

幸福感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应具有这些品质。教师没有思

想,便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教师没有独立人格,学生更无从谈起;

教师有理想和尊严,才能培养出有理想和尊严的学生。所以,教师应首

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当,是否会适得其反。

●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这一跪,教师的人格不再神圣,而如果学生对

教师不再尊重,教育的危机就很严重了。校长的这一跪,很可能会把学

生推得离教育更远。但这种危机不只是教师本身造成的,是整个社会环

境的问题,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只有教师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有了较

高的地位,才能站直了腰杆教书。

●不是跪着教书,教师要做的是树德,以崇高的师德激励自己、感化学生、

影响社会;要有思想,只有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丰富自己的内涵,多读书,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教师应有自己的品

格,不能让狭隘的功利左右自己的教育观,为了外在可见的利益而丧失

了个人原则。

18、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花钱无节制,

甚至连放学回家的车费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

●问题: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

问题。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

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②学生的

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

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③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

题④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

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

19、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评点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活泼”一词的主要含义是“生动自然”,学生乙的造句很富有生气,也

符合“活泼”一词的含义,正反映了乙同学具有丰富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善于观察和想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儿童智力健康发展的体现。教师

对学生乙的造句没有给予积极的肯定,必然会限制学生乙观察力和想像

力的发展。

●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只有这样,学生长大后,才能

具有蓬勃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仔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这样的细节都被教师

忽略了,实际上,教育的艺术在很在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师敏锐地捕捉教

育细节,科学地处理教育细节上。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

教师关注,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迷人,因此,

我们呼吁:新课改应关注课堂教学细节!

20、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

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

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气写出“这个人”来,遵

循了一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

人的“新起点”。

●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

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

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21、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

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九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

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

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

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

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

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三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

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

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

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22.某学校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

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

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人家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

●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⑵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

果?

●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⑵分析: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

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

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

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体罚学生。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⑶严重结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

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3.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位女孩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是心理过于紧张,老师启而不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

●这堂课使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

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⑴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⑵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 公正、无私的爱要体现在对所有的学生的接受,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

己的弟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这位女教师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和一句温和的鼓励话,这堂课使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2)、公正、无私的爱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中:课堂教

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偏见;评价学生时不带个人的感情色彩;与任何学生谈话时语气一样等等。也就是说,爱是一种公正、无私,要走出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两个误区。只有教师公正、无私的爱学生,学生才能信懒教师,才能点燃学生智慧之火。

24.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投放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的校风。”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⑴根据案情说明这位校长的做法?⑵谈谈你的认识。

●⑴这位校长的做法是情感育人。

●⑵分析:案例中的校长,面对“学生拿走了图书阅览室里的几本书”的

事件,不是严肃查处,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了几句话贴出去。

这几句话语重心长,道出了“二十中人的人格”、“二十中良好的校风”,感化这位学生,激起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反映,于是这位学生就放回了书籍。在这里,校长既严,又爱,既有集体荣誉性的教育,又有人格尊严的启发。校长的情感很有感染力、渗透力,表现出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爱护。

●⑶认识: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与学生的

相互交往,不能没有感情。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丰富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同样是其劳动的工具。②当学生有了缺点、有了错误时,教师要善于以情感去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③教师情感育人需要有智慧。教育没有情感,就像磨坊没有水。

25、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

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

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

●这位班主任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

依法执教。(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课,应符合教育活动

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

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

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3)个人观点。26、有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打架成风,一些学生动辄舞棍

弄棒,乱打一气。课堂纪律混乱,上课怪叫起哄、爬桌子、翻窗户成了一些学

生的嗜好。曾有一青年教师上课时候被学生乱哄气哭了,发誓再也不上这班的课。曾刚是班上一个著名的调皮大王,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会蜂拥而上。而曾刚家长对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痛打,但曾刚也有优点就是爱劳动,有组织能力。

●班级同学之间不团结,正气不能抬头,也有少数同学希望好好学习,对

班里的现象不满,但敢怒不敢言,怕受那些捣蛋同学的报复,班级干部

软弱无力。班级学习成绩差,是同年级中平均成绩最差的班级。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这个班的语文课,你应

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改变这个班的面貌?

●如果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

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

作用。(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

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

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友谊,创

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

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

感。(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6)教好自己担任

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

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27、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

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

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

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28、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

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⑵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⑴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⑵分析: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

钱”事件,采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①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坚持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②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全面履行教师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29、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

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

示?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

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学生耳濡目染的对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⑶启示:其一,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

消除消极影响。其二,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

教师要担当“学生的楷模”的角色;其三,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

30、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⑴案情说明了“诚实守信”的道理。⑵分析:案例中,学生抄袭作业是

不诚实的表现,应当予以教育。面对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要求提高分数的压力,那位女教师愤然辞职,并得到了近一半老师的支持。这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坚持原则。

这位教师不仅能自觉按教师道德要求行事,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还能敢于与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作斗争,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维护道德的严肃性和正义性,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和教师。

●⑶这位女教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①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

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品格。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作示范,教育学生本分做人。③“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的考试更为重要”。要让诚实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31、在课间时,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慎在厕所里弄得将裤子、鞋子上都是粪便。张老师给她脱掉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遍给她清洗身体,并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当这位学生接过衣服的时候,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您比妈妈还好。”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呕吐的学生打扫脏物,给学生系裤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学生买早餐,从家里端来开水,给学生服药,一连两个月给患眼病的学生上眼药,背着烫伤脚的学生上厕所,送回家。有多少家长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孩子交给您,我们心里踏实。”

●⑴请分析说明张老师担当的角色?⑵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角色的认识。

●⑴张老师担当了学生的“家长代理人”的角色。⑵分析:案例中的张老

师给学生清洗身体,洗净衣服,打扫脏物,而且经常给学生买菜送饭,送水送药,上学放学来回接送,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爱戴。⑶认识:①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要经常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②从学生角度来说,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很象对自己父母的态度,视

教师为长辈,充满尊敬、依恋之情。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已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地移交教师,希望教师成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者和释难者;同时也会要求子女听从教师的教诲。③教师对学生充

满热情、希望和信心,不仅反映在学习上悉心指导,在生活和情感上无微不至关怀,而且还要反映在安全上给予保障。

32、某班主任将一位调皮学生送到学校政教处,结果他的双手被手铐拷在了办公室窗户的铁棂上。请对学校政教处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政教处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而且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政教处是学校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按照正常的情况,应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积极与班主任取得协调,这是它的职责,也是职业“底线”。但是,政教处却用对待罪犯的方式对待学生,明目张胆地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这种典型的以权冲“线”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学校职能部门

把职责当成了权力,膨化了“管”的手段,恃强凌弱,再加上歧视后进生的情绪化因素,便

33、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死!”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

●这位教师犯了语言过失错误。该教师认为,学生公然在试卷上做手脚,

不知羞耻,是对老师的一种轻慢与冒犯,进而写下如此恶劣的“批语”。

该教师有着强烈的“师道尊严”心态,学生稍许的冒犯怠慢就使这位教师很快冲过职业“底线”。我们要注意到在我国社会现状中存在这样一个人际因素:即教师训斥学生,学校同事、领导以至家长往往都认为老师是“为孩子好”,表示理解与宽容,也使得教师的惩罚失去监督。正是这种人际现状致使我们的有些教师,在惩罚、批评学生时,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即使冲出了“底线”也心安理得,甚至有恃无恐,致使一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屡屡发生,屡禁不止。

34、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请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从课程与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存在以下问

题: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建议处理策略: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35、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并回答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

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工作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

服消极因素,把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出最大效果。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参考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参考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参考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参考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参考答案】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参考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功能 3.家庭教养方式 4.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教育学考研的辨析题

1、课外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答:错。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2、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 答:正确。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这便决定了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答:错。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4、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答:正确。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5、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答: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细想政治教育。 6、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答:错。知识的授受关系只是师生关系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7、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 答:错。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几个阶段各有特定功能,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教学模式是为了优化教学进程而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些相对稳定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可以有多种类型。需要以“多种综合”的观点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组合或创新。 8、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答:正确。(1)师生在校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

教师招聘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最全的试题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的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A )。 A.夸美纽斯 B.卢梭C.福禄贝尔 D.乌申斯基 2.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3.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B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詹姆斯 D.卢梭 4.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的教育家(B)。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5.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 )。 A. 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洛克 D.克伯屈 6.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 A.《学记》B.《论语》C.《礼记》 D.《大学》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首先发生在(D)。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C)。 A.否认了心理因素 B.否认了模仿的教育意义 C.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D.否认了本能的教育意义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主要是通过(C )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的。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11、史书记载,我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A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西周 1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C )。 A.《论语》 B.《孟子》C.《学记》 D.《大学》 13.“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源于(C )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道德经》 14.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教育指(B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15.老蜂教幼蜂筑巢的活动是属于教育活动,秉持这一观点的是(A )。 A.利托尔诺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 孟禄 16.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D )。 A.沛西·能 B.格塞尔 C. 利托尔诺 D.孟禄 1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最主要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 D )。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等级性 D.社会性 1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源自于儿童的(D )。 A.想象 B.游戏活动 C.语言 D.模仿 19.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是属于(C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2

《教育学》复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该项法律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的是【 C 】 A.弗兰西斯.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3.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 D 】 A.传递功能 B.选择功能 C.交流功能 D.创新功能 4.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主要培养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礼”、“乐”、“射”、“御”、“书”和【 A 】 A.数 B.文 C.算 D.武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进步教育之父”之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C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帕克 D.涂尔干 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亦称【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C 】 A.本科化趋势 B.多元化趋势 C.时代化趋势 D.信息化趋势 8.学生发展的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 B 】 A.均衡性 B.差异性 C.渐进性 D.跳跃性 9.下列哪项不属于课程目标的功能【 D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测度功能 D.指导功能 10.有一种课程的目的在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这种课

最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2及参考答案合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B 第二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即人们()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知、()、信、意()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有:()规律;内化外化规律;()规律;自我教育规律等。 5、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6、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要实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5、处于思想品德结构最高层次的是() A、人生观 B、道德观 C、政治观 D、世界观 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属于() A、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 C、教育介体 D、教育环体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8、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 A、人生观 B、世界观 C、政治观 D、法制观 9、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是人生()问题 A、理想 B、目的 C、价值 D、态度 10、集体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广泛性 E、历史性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社会性 B、实践性 C、同时性 D、长期性 E、反复性

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10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 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 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共产主义 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教育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 会的均等。 ×并未实现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很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1、教师要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而且还要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因此在一些涉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2、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因为这是由教师职责所决定的。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记忆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等,把全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历年 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68.00) 1.【2015江西真题】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 )后出现了学校。 (分数:2.00)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解析: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2.【2015江西真题】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被称为( )。 (分数:2.00) A.白板说 B.从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解析:解析: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他提出了“儿童(学生)中心”,这被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3.【2014江西真题】中国宋朝以后,( )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分数:2.00) 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三科 D.四学 解析:解析:宋代以后,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其中“三科”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是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但各科都贯穿神学。 4.【2014江西真题】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 )。 (分数:2.00) A.《理想国》 B.《学记》 C.《大教学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 解析: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5.【2014江西真题】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 )时期开始的。 (分数:2.00) A.原始社会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34,分数:68.00) 1.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2008年) (分数:2.00)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科学取向的教育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因此,本题选A。 2.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2010年) (分数:2.00)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因此,本题选A。 3.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2007年) (分数:2.00)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基本思想的掌握情况。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杜威所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一般可以用两个“三中心”来概括。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而杜威则强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以及活动中心。因此,本题选A。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2015年) (分数:2.00)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解析: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论证方式是自然类比法。因此,本题选A。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2009年) (分数:2.00)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的掌握情况。实验教育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强调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拉伊和梅伊曼。拉伊于1903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对实验教育学的思想作了系统论述。因此,本题选A。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

教育学统考之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 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根本起不了作用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但他并未否定教育的作用。相反他十分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指出孟子之所以言人性善是因为他不了解"性""伪"之分的缘故. 1)根据"性伪之分"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性"与"伪"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材就不可能加工,不经过加工素质就不可能发展. 2)根据"性伪之合"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对于恶的素质如何转化成善的素质,他提出了"涂之可以为禹"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达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3)在阐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为此,他提出了"化性起伪",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4)简评:荀子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因此,此观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2、墨家的“素丝说”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 孟子的"素丝说"阐述了环境与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他以染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著名的"素(染)丝说"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既然教育对所有的人都有用,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发挥在哪呢?孟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因此,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 他的“素丝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3、《学记》是“教育学的雏形”。 这道题,我在山大出的辅导书第十页查到: 《学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和原则等,是最早的教育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4、在《师说》一文中,韩愈表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严格的界限,教师权威不可侵犯。 韩愈提倡尊师重道,是为了维护儒家的道统,也是针对当时的种种流弊而提出的.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应该尊师,再者从维护统治的角度上说就是能尊师,就能尊君,教师是代表皇帝的旨意来教学生的.但他并没有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有严格的界限也没认为教师权威不可侵犯。相反他认为应建立合理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贤与弟子"强调师生相互学习,把师生关系看成是道和业的平等关系,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说对师道尊严的一种否定. 第六题我认为是对的 5、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

最全教育学(原理)题库33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教育学辨析题

辨析 绪论 1、辨析下面五句话: 1生物起源说 2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3兽类教育与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 4野兽也有教育 5教育源于人的本能 答:错误1 完全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是不科学的观点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答:错误1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2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3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4也是不科学的 第一章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需要答:正确1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青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经验2社会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必须有年长一代把这种后天的经验传递给年青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过了现实条件 答:正确1猿脑变成了人脑,即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2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提供了工具3劳动中积累了经验,便构成了教育的内容 第二章 1、经济对教育发展只有促进作用 答:错误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科学发达经济对教育有促进作用,落后有阻碍作用。 2、经济对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正确 1经济发展的规模合速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合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是形式 5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挥在那的物质基础 3、政治对教育只有决定作用 答:错误1实质是政治制度对教育有决定作用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4、政治对教育局有决定作用 答:正确 1决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目的 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 4决定了部分的教育内容 5决定了教育的管理体制 5、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答:正确 1教育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的劳动力 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6、教育现代化指教育设备的现代化 答:错误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设备的现代化,还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7教育管理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三章 1、龙生龙,凤生凤 遗传决定论 答案:错误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2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是不正确的2、环境决定论 答:错误1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 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人是环境 的消极产物,人的发展为环境所决定,就会 滑入“环境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3、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无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 答:错误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 的发展 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 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四章 1、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 臆断 答:正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 主要根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 的重要依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答:正确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 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 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3、全面发展是指平均发展 答: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 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 的道德的发展。 4、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错误应因材施教 5、以升学率为准 答:错误,违背了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 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本。 第五章 1、义务教育是一种国民教育。 答:正确。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 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还 包括高中、大学等教育。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正确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 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教师最本 质的特征 3、问题忘了。。。 答:何种进修培训都应该在完成教师本职工 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 工作。 4、终身教育就是指继续教育 答:错。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 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一是具有 时间的延展性。而是空间包容性。 5、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 答:错误国民教育包括义务教育还包括高 中大学等教育。 6、由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向重视人的“受教育 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答:错误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 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第六章 1、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 答:正确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 全面发展2因此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手段 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答:错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 位,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 发展的主体 3、“教师中心论”学生比作“船”,教师是“舵手” 答错误1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2 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题3过分 扩大了教师的作用 4、“儿童中心论”把学生比作“太阳”而教师是 围绕着太阳转的“地球” 答:错误1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主体2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3过分 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相长 答:正确1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2学生的 学促进教师的教3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 互促进的 第七章 1、国家课程在事实上有可选择性 答:错误1在事实上具有强制性2国家课程 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其管理属于中央教育 第八章 1、教育就是智育 答:错误1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 为主要目标的活动2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 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3智育的实施除通过 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4教学和智育的关 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 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无条件的 答:错误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知识应是规律性 的知识 2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来看,重视学生的活动 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用启发式教 学 3、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传授的方法 答: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 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 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 的方法。 4、有一个题是幻灯机不是计算机 第九章 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错误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 的活动 2、品德发展的多端性 答:正确 1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来 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 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2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 样性,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 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出现“情通 理不通” 3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 端,多种教育程序。 3、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 逐步前进 答:正确 1德育过程有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 2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 育学生,德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3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 逐步前进 第十一章 1、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性是 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 答:正确1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 性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2平时偶尔的一 次观察或访谈不能成为调查研究 2、经验研究就是经验总结 答:错误1经验研究不同于经验总结。两者 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研究”,因而应有研究 的目的,有创新新结果。而后者不一定具有 这两个特征。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发展。()(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封建社会初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秦汉。()(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7.“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8.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童年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1.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