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治灸疮方

治灸疮方

治灸疮方

治灸疮方。

甘草、当归(各一两)、胡麻(外台用胡粉)、羊脂(各六分)。

右四味俰咀,以猪膏五合煎,去滓傅之。

又方。

凡灸疮不差,日别灸上六七壮自差。

又方。

松脂(五两)、蜡(三两)。

右二味合煎涂纸贴之,日三。

又方。

涂车卐脂。

又方。

石灰一两细末绢筛,猪脂和相得,微火上煎数沸,以暖汤先洗疮讫,以布裹灰熨疮上三过,使以药贴疮上,灸之,又捣薤傅之。

脓疱疮初期症状

脓疱疮初期症状 文章目录*一、脓疱疮初期症状*二、脓疱疮的症状分类*三、得了脓疱疮该如何治疗 脓疱疮初期症状1、脓疱疮初期症状 红斑或粟粒到豌豆大血疱疹,迅速变为绿豆至豌豆大小的脓疱,周围绕以红晕,逐渐扩大、加深,并形成溃疡。溃疡边缘整齐、陡隘。表面覆有污褐色脓痂。重症者。由于溃疡不断扩大,痂皮厚积呈蛎壳状。剥离痂皮,可见溃疡底面有灰绿色脓苔及肉芽组织增生。 2、脓疱疮要如何护理 2.1、护理脓疱疮要隔离消毒婴儿室、托儿所、幼儿园如发现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脓疱疮患儿衣被用具等应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接触传播,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2.2、脓疱疮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儿童及幼儿,易传染, 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皮肤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对患病儿童应隔离,防止接触传染,已污染的衣服用具应行消毒 处理。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并及时治疗痱子、虫咬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及各种皮肤损伤。 3、引起新生儿脓疱疮的原因 3.1、新生儿皮肤娇嫩,角质层不完备,洗擦时很容易破损, 为细菌的停留入侵造成机会。

3.2、新生儿穿的衣服、衣领及扣纽过厚过硬,擦损皮肤;或穿着存放已久的衣服,或旧的未消毒衣物。 3.3、新生儿脓皮疹多见于与鼻腔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护理人员接触者,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例如母亲鼻部带菌,应给隔离或滴鼻消灭带菌状态,戴口罩和洗手也是必要的。 3.4、新生儿皮肤皱褶的地方,容易潮湿积垢,为细菌繁殖提供方便。因此,护理新生儿时不可不注意。 脓疱疮的症状分类1、大疱性脓疱疮 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散在的水疱,1~2天后水疱迅速增大,疱液由清亮变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积脓现象,为本型脓疱疮的特征之一。疱壁薄而松弛,破溃后显露糜烂面,干燥后结黄色脓痂。有时在痂的四周发生新的水疱,排列呈环状,称为环状脓疱疮。患者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非大疱性脓疱疮 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可相互融合。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结痂一周左右自行脱落痊愈,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

引起疥疮的原因与预防

引起疥疮的原因与预防 疥疮在感染期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就会反应出细胞活性,一般来说,在治疗后会恢复正常,疥疮患者朋友的血清中的ige 水平高会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患者经过治愈后,Iges水平就会降低。那么,引起疥疮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就让为大家介绍一下引起疥疮的原因. 引起疥疮的原因 1.直接感染:直接与携带疥虫的病人或动物接触以后被感染该病,是疥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般家里或单位、宿舍有疥疮患者以后,其他人再次感染疥疮都由该途径传播,传播性极强,感染人群极广,大人、小孩、孕妇、婴儿都可以感染疥疮,各个行业都可以导致疥疮疾病传播,医生、护士、老师、学生、工人、公务员等,解放以前多发生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及大夫都忽视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大城市流动人口有增高趋势。 2.间接感染:是通过间接接触到疥疮患者的衣物、用品、患者接触到的家具、物品等被感染,最严重的疥疮传播强到(疥疮患者拿的钱被其他人接触都会感染疥疮,坐公交车疥疮患者抓过的扶手其他人接触都会被感染疥疮)。 3.自身免疫力低(25%): 但好多人和疥疮患者在一起生活而没有发病,主要与人体的自身

免疫力有很大的影响。疥疮患者发病多发生在自身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 4.发病机制 免疫荧光研究,提示在皮肤、血管中有血管炎样改变,并出现IgM 和C3补体结合物,说明疥疮有体液免疫成分,组织学则提示一般疥疮的皮损中细胞免疫反应引发,例如皮损丘疹,结节等周围的浸润细胞大多数为淋巴细胞,而且主要是T淋巴细胞。 5.原因 1.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人皮肤表皮层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指导意见:这情况建议使用硫磺软膏来治疗。对疥疮的护理首先要及时清洁,尤其对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彻底消毒;其次,要避免过度的搔抓,要及时剪指甲,以防通过搔抓感染脓疥,擦药、洗澡及换衣服都要及时。 2.对疥疮的护理首先要及时清洁,尤其对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彻底消毒;其次,要避免过度的搔抓,要及时剪指甲,以防通过搔抓感染脓疥,擦药,洗澡及换衣服都要及时,凡疥疮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煮沸消毒或用药水浸泡或洗净晒干停放15天后再应用,以求彻底消灭疥虫. 疥疮的预防 1.勤洗澡,勤换洗衣物。 2.去医院时不和病人有肢体接触,以免受到疥虫感染。 3.过期食物即使扔掉,以免招惹疥虫。

皮科中药功用

菊花:(痤、脂、头带疱)10g黄菊花长于疏散风热,白菊花长于平肝明目 柴胡:(痤、黄、脂、白)肝气郁结之要药。疏肝解郁,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同用,又是疏肝诸药向导。10g 栀子:(痤、黄、脂、荨)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4/6g 黄芩:(痤、脂、带、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0g 黄柏:(痤、斑秃多梦、脂、湿)。12g苦参:(痤、湿)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10g 龙胆草:(带、湿、银)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9g 牡丹皮:(痤、黄、脂、带、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长于清热凉血。10g 赤芍:(玫瑰痤疮、黄、带)清热凉血,祛瘀止痛,长于活血散瘀。10g 生地:(痤、黄、脂、带、湿)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长于养阴。15g 玄参:(带)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长于清热。10g 金银花:(痤、黄、带)清热解毒10/12g 大青叶(带、湿、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长于凉血消斑。15g 板蓝根(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长于利咽15g 马齿苋:(带、湿)清热解毒特点:性寒味酸,清中兼收。用于热毒血痢等。凉血止血。30g 薏苡仁(痤、斑秃多梦、脂、湿) 泄而兼补利水渗湿—利水不伤阴,配白术健脾止泻—脾虚泄泻(炒用)20g 茯苓(斑秃多梦、脂、湿)12g 白茯苓长于健脾和中,治气虚之辅佐药。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渗湿要药;茯苓性平,作用和缓,适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茯苓兼具有宁心安神作用;薏苡仁性偏寒凉,清热利湿力强。薏苡仁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 萆薢:(痤、斑秃多梦、脂)利湿浊(膏淋)膏淋: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10g 车前子:(痤、脂、带、湿)利尿通淋,性专降泄(热淋) 。15g.渗湿止泻:利水湿,分清别浊而止泻,用于暑湿泄泻。配白术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车前草(带、湿)与似车前子相似且能清热解毒,又可用于疮疡肿痛。15g 滑石(带、湿)利尿通淋:(石淋)12g 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六一散:治小便赤涩以及感受暑热,身热心烦及口渴,或有腹泻。 茵陈蒿(痤、斑秃多梦、脂、湿)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治黄疸要药15g 香附(痤、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10g“香而能窜,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白茅根:(湿、银)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特点: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尿而不伤阴,作用缓和用量宜大。30g 根据部位选取药: 头面——川芎胸中——丹参 膈下——延胡索腰背—泽兰 川芎(痤、黄、脂、湿)活血行气,祛风止痛。6g (辛行走窜,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经络。辛既行血又行气,为血中气药。)1.血瘀气滞痛证。2. 治头痛要药,祛风止痛。 郁金(痤、黄、脂)活血止痛,行气解郁,10g 清心凉血(性寒),利胆退黄。 丹参(痤、黄、脂、湿)凉血消痈,除烦安神。10g妇科调经常用药“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能破宿血,补新血”活血祛瘀生新而不伤正 泽兰:(痤、黄)活血化瘀调经,行水消肿。9g 王不留行:(黄、带)活血通经,善下行,利水通淋。清热消痈,尤乳痈。10g 僵蚕:(痤、黄)10g息风止痉—善祛肌表之风,治疗内风,外风。祛风止痛—风热上攻之

肠痈术后切口难愈1例从痰论治(20210214202152)

肠痈术后切口难愈1例从痰论治 夏斌为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重庆市需中医。临证50年,医技精湛,著述颇丰。兹录其验案一则于后。 1病例 汪某,男,3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2小时";于2007年7月25日收入外科住院。中医诊断为肠痈,湿热蕴结。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膜炎。入院当日即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周切口化脓,愈合困难,西医治疗3周病情不减,邀请夏斌医师会诊。症见口燥咽干,心烦失眠,肠鸣有声,饮水、餐后鸣声更响,切口周用瘙痒,红肿胀痛,脓液黄稠, 排出不畅,小便色黄量多,夜间尤著。舌质偏暗苔白黄,脉沉缓。诊为肠痈(术后)。辨证为热盛成毒,痈溃脓积,痰瘀阻滞,气血两虚。治以淸热解毒,涤痰祛瘀,益气养血,补托生肌。方用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红藤煎加减。 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5g,法半夏10g,陈皮10g,黄罠30g,当归15g,金银花i5g(后下),连翘15g,红藤30g,白芷20g,甘草3g.4剂,[日1剂,水煎,日服3次。西医外科予伤口换药,对症、支持治疗。二诊,脓液不黄,量少夹血,口燥咽干,渴喜饮水,陀腹胀痛,气窜肠鸣,切口周围瘙痒,红肿灼痛,体重减轻,小便频多,夜尿尤甚,舌质偏暗苔薄黄,脉沉缓。药用人参20g,茯苓25g,白术25g,法半夏iOg,陈皮10g,黄罠30g,当归15g,桔梗10g,黄连6g,昊茱萸3g,白芍30g,甘草3g.4剂,1日1剂,水煎,日服3次。西医外科处理同前。三诊,咽喉干涩,隐隐作痛,渴喜饮水,切口脓液大减,周囤抚之微痛,气窜肠鸣,大便微结,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缓。药用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5g,法半夏20g,陈皮10g,黄罠30g, 当归15g,桔梗10g,败酱草15g,惫改仁30g,连翘15g,甘草3g.4剂,1 0 1剂,水煎,日服3 次。西医外科予伤口换药处理。四诊,切口较前缩小,不肿不痛,渗液明显减少,无其它兼症,舌脉同前。继服原方4剂,1日1剂。四医外科处理同前。五诊,西医外科予伤口换药,中医守方续服,3日2剂。守方续服14剂后切口愈合。共服中药28剂,诸症悉除,切口愈合,肠痈痊愈。 2讨论 患者肠痈诊断成立,施行手术亦即时必要。然而正确诊断,常规手术,仍切口腔内积脓,创口久不愈合,夏老细究其因,一是素体阳盛,"阳盛则热“;,”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火盛即是毒”;;更兼过食煎炒炙熄,加重其热,热毒内聚,瘀结肠中,血肉腐败,于是发为肠痈。肿疡切除创口难敛为热毒炽盛所致。二是夙有痰饮,痰饮留伏肠道,与热毒互结,淤塞血脉,血肉腐败,于是发为肠痈。肿疡切除创口难敛乃痰瘀阻滞引发。三是肠痈一成,必使气血耗损,腐败血肉皆气血所化,腐去新生之处得不到气血濡润滋养,肿疡切除创口难敛系气血两虚造成。 热毒炽盛、痰瘀阻滞、气血两虚者,以痰瘀阻滞最为重要。肠痈之成,多系热毒内聚, 瘀积肠道。唯明代外科医家陈实功认定肠痈因痰而成者亦非鲜见。陈氏在《外科正宗&?肠痈论》阐述肠痈发病机理所说:"或生冷并进以致气血乖违,湿动痰生,多致肠胃壅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证见肠间响鸣如雷,饮水、餐后尤甚,即是痰饮主症。所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至于瘀血,《金匮要略&惊悸吐峭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说"病人胸满,屈痿舌青,口燥,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口干燥而渴,是瘀血也";.口燥咽干,舌质偏暗,即是瘀血主症。 痰饮化热,痰热内扰,故心烦失眠:痰饮内停,走于肠道,故肠间响鸣:饮水、餐后饮邪势增,故鸣声加重:热毒炽盛,血肉腐败,故切口周围红肿胀痛,脓液黄稠;气血两虚, 失于濡养,故创面周围瘙痒,切口久不愈合:气虚推动无力,故脓液排出不畅:气虚水湿难化,故小便量多,夜尿尤甚;热邪不去,蓄于下焦,故沒便色黃:舌偏暗苔白黄,脉沉缓, 均为气血两虚,痰瘀阻滞之征。 本病虚实相兼,虚以气血两虚,切口难敛为主:实以痰瘀阻滞,热毒炽盛为主。《景岳全书&外科

成人脓疱疮有什么治疗方法

成人脓疱疮有什么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成人脓疱疮有什么治疗方法1. 成人脓疱疮有什么治疗方法2. 脓疱疮形成原因3. 脓疱疮有哪些症状二、成人脓疱疮的偏方治疗三、成人脓疱疮的注意事项成人脓疱疮有什么治疗方法1、成人脓疱疮有什么治疗方法全身治疗是对脓疱疮的综合性治疗,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脓疱疮类型不一样。对于寻常性的脓疱病患者可以擦些消炎软膏或口服青霉素。对于大疱性的脓疱疮患者,可给予有效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对局部感染的皮肤要给予杀菌消炎的措施,原则是杀菌、消炎、止痒和干燥。如果水疱或者脓疱里的液体可以抽出来,就要在抽出后擦些药膏消毒抗菌。中医疗法为用外用药物包括复方马齿苋洗剂,这种药物的清洗一般都是在脓疱疮的红斑期,还可以用甘草油,甘草油具有祛湿化毒的功效,如果在脓液完全都干涸并且创面已经完全干燥后,可以选择用黄连。2、脓疱疮形成原因非大疱性脓疱疮常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偶尔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皮肤轻微外伤后细菌粘附、侵入并导致感染。大疱性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可发生于完整的皮肤,该菌可产生并释放表皮剥脱毒素,表皮剥脱毒素与细胞表面的桥粒芯糖蛋白1结合,造成表皮细胞间粘附丧失,细胞松解,大疱形成。3、脓疱疮有哪些症状3.1、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

部位。初起为散在的水疱,之后化脓,破溃后显露糜烂面,干燥后结黄色脓痂。有时在痂的四周发生新的水疱,患者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3.2、非大疱性脓疱疮,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可相互融合。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成人脓疱疮的偏方治疗1、芙蓉叶研粉,凡士林加热熔化,1:4调匀,外敷,日2~3次。可清热凉血。治疮疖、丹毒、脓疱疮等。2、黄连3克研末,加凡士林15克,混匀,外敷。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脓疱疮,丘疹样荨麻疹,单纯性疱疹,带状疱疹,多发性毛囊炎,疖、痈、丹毒等及皮肤烫烧伤。3、马料豆、赤小豆各10克,水煎汤。代茶饮。可清热解毒。用治小儿疮疖、脓疱疮。4、水煎金银花,饮前分次加适量蜂蜜,搅匀。可清热解毒。用治夏天长暑疖、脓疱疮及痱子合并感染。5、猪胆治脓疱疮,枯矾粉30克装入猪胆内晒干,研粉与蛋黄油调糊外涂,日2~3次,治脓疱疮。6、葡萄藤嫩枝(带叶)2000克切碎,水煎将药汁浓缩为糊,待略温时加入枯矾末50克及冰片末10克,搅匀。淡盐水清洗后外敷,日2次。成人脓疱疮的注意事项1、我们应该时常注意卫生的清洁,还要经常修剪指甲,要勤洗手,还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这样会有效的预防细菌的滋生。因为有细菌的感染才会患上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并治第十八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并治第十八 一、疮痈 1.疮痈初起的脉证 诸浮脉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1) 脉证: 诸浮脉数,应当发热:浮数脉多为表热证。 反洒淅恶寒:卫气不能畅行,卫外失温。 若有痛处,当发其痈:热毒壅塞,营卫郁滞,故局部红肿热痛。 关键点:脉浮数,而洒淅恶寒。 2.痈肿辨脓法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2) 辨脓法:以手掩于痈肿上,热感明显者,为毒已聚,有脓;无热感者,是热毒未聚,无脓。 二、肠痈 1.脓成证治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3) 病机:热毒内聚少腹局部,血肉腐败成脓。 主症:其身甲错,少腹局部腹皮紧急隆起,按之濡软。 治法:排脓消痈,振奋阳气。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仁:甘淡微寒,重用可清热排脓开壅利肠胃; 附子:辛甘大热,可振奋阳气,辛热散结; 败酱:辛苦微寒,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2.脓未成证治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4) 病机:为热毒内聚,正邪交争,营血瘀结肠中,经脉气血不通。 主症: 时时发热,恶寒,自汗出,少腹肿痞,按之疼痛如淋,小便自调,脉迟紧有力。 治法:荡热逐瘀攻下。 方药:大黄牡丹汤。 大黄、芒硝:荡涤实热,开通壅滞,以畅下行之路; 丹皮、桃仁:凉血、活血、逐瘀; 冬瓜仁:化浊利湿,排脓散痈。 3.大黄牡丹皮汤与薏苡附子败酱散证鉴别 第1页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黄豆大或更大的水泡、脓疱。脓疱疮无全身症状者,单纯外治即可,伴有全身症状及并发症者,须予全身治疗。 一、脓疱疮的一般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1)抗生素或磺胺药,如青霉素素及头孢菌素类。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或螺旋霉素。 (2)对重症病人,最好做脓液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以选用高效的抗生素。 2、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脓疱疮应以杀菌、消炎、止痒及干燥为原则,方法是: (1)疱壁未破者,外搽10%硫黄炉甘石洗剂。 (2)有较大脓疱者,先用消毒针刺破疱壁.再用干净棉球吸干脓液;脓液已结痂选用0.5%新霉素溶液、0.1%依沙丫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外洗或湿敷,2%甲紫溶液外搽。 (3)无渗出、脓疱巳结痂者,选用5%氧化氨基汞(白降汞)软膏、复方新霉京软膏、红霉素软膏、5000u/g的杆菌肽软音或百多邦软膏外搽。 二、中医内治脓疱疮的方法 1、暑热侵袭型: 临床表现:多在夏季发病,水疱白色,继而混浊变成脓液,疮壁易破糜烂,自觉瘙痒,抓后疱液渗出而出现新疹,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暑,祛毒化湿。 方药:清暑汤加减。连翘18克,花粉12克,赤芍12克,滑石12克,银花18克,泽泻12克,淡竹叶10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发热重,烦渴者,加石膏、知母、栀子。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脘腹痞满,纳呆者,加藿香、佩兰。

2、热毒熏蒸型: 临床表现:皮疹红斑,脓疱,糜烂,伴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18克,紫花地丁18克,银花18克,连翘12克,野菊花12克,紫背天葵12,丹皮12,苡仁24克,法半夏12克,陈皮12克,土茯苓12克。 加减变化:壮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麦冬、竹叶。疮面糜烂、流黄水者,加苍术、龙胆草、败酱草。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3、湿热互结型: 临床表现:皮损为大疱,脓液,四周红晕明显,疱壁易破,渗出脓液,浸淫成片,痒痛难忍,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毒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克,柴胡10克,栀子12克,黄芩10克,生地12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佩兰10克,当归尾12克,蒲公英12克,板蓝根12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湿热重者,加黄连、黄柏。脘痞纳呆者,加藿香、苍术、厚朴。脓疱多者,加皂刺、苍术、大青叶。 温馨提示: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患者如需使用上述药方,请事项详细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 原文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1311250782.html,/cc/2014/0807/189125.html

外科膏药方

中医医院外科常用中药外治方剂目录 1.太乙膏(《外科正宗》) 【组成】玄参60g白芷60g归身60g肉桂60g赤芍60g大黄60g生地60g 土木鳖60g阿魏9g轻粉12g柳槐枝100段血余炭30g东丹1200g乳香15g没药9g 麻油2500g 【功用】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主治】适用于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2.xxxx 膏(《外科正宗》) 【组成】草乌90g南星30g军姜90g白芷30g赤芍30g肉桂1.5g 【功用】温经活络、散寒化痰 【主治】外症初起,坚肿色淡、用于疮疡阴症 3.冲和膏(《外科正宗》) 【组成】紫荆皮150g独活90g赤芍60g石菖蒲45g白芷30g 【功用】疏风、消肿、活血祛寒, 【主治】疮疡xx 不和,冷热相凝者 4.xx 油膏(经验方) 【组成】凡士林300g九一丹30g东丹4.5g(制法: 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 【功用】防腐生肌 【主治】溃疡不敛、以及烫伤、创伤等创面较大者。 5?生肌xx膏(经验方) 【组成】熟石膏9份制炉甘石1 份(研末麻油调成高)【功用】润肤、生肌、收敛【主治】用于溃疡腐肉已尽,疮口不敛者。

6.xx 膏(《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9g当归尾15g生地30g黄柏9g姜黄9g麻油360g黄蜡120g 【功用】润燥、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用于疮疡阳性者 7.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组成: 甘草36g、白芷15g、当归60g、紫草6g、虫白蜡60g、血竭12g、轻粉12g 麻油500g 功用:活血祛瘀、解毒镇痛、润肤生肌 主治:用于疮疡溃后脓水将尽、烫伤、肉芽生长缓慢者。 8.xx 膏(经验方) 组成: 黑醋250g,五倍子78g,蜈蚣1条,蜂蜜18g 功用:收敛,止痒,止痛。 主治::疮疡、创伤、烧伤瘢痕 9.xx 散(《医宗金鉴》) 组成: 姜黄2500g、大黄2500g 黄柏2500g、苍术1000g、厚朴1000g、陈皮1000g、甘草1000g、生天南星1000g、白芷2500g、天花粉5000g 功用: 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散瘀化痰 主治:

嘴角长疮

嘴角长疮 你这属于上火,火降了脸上长的疮,自然也就没了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 并不奏效,反而误事。五种“去火”食疗法人们容易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 有独特的效果。 一、喝莲子汤去心火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二、吃猪肝可去肺火表现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食疗法: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三、喝绿豆粥去胃火表现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表现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五、吃猪腰去肾火表现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上火,要多吃点“苦”,因为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敌!最佳的清热解毒的苦味食物是苦瓜。可以凉拌、炒、煲汤吃,能炒得既不失“青”且熟最好,或者把苦瓜洗干净,放点盐、香油一凉拌便吃,这样不会破坏苦瓜本身的营养成分。也可以用苦瓜切成片泡茶或榨出汁来喝, 前,用盐水泡泡,这样可以去掉一些苦味,也可去除苦瓜中的一些草酸,以免妨碍食物中钙的吸收。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物也值得推荐,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苦荞麦、 解暑。除了多吃苦味食物,春季蔬果多,还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甘蓝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苹果、葡萄等富含矿物质,特别是钙、镁、硅的含量高,有宁神、

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二、脓疱疮的危害*三、脓疱疮的护理方法 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1、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1.1、芙蓉叶研粉,凡士林加热熔化,1:4调匀,外敷,日2~3次。可清热凉血。治疮疖、丹毒、脓疱疮等。 1.2、黄连3克研末,加凡士林15克,混匀,外敷。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脓疱疮(黄水疮),丘疹样荨麻疹(水疱湿疮),单纯性疱疹(火燎疮),带状疱疹(缠腰火丹),多发性毛囊炎(发际疮),疖、痈、丹毒等及皮肤烫烧伤。 1.3、马料豆、赤小豆各10克,水煎汤。代茶饮。可清热解毒。用治小儿疮疖、脓疱疮。 1.4、水煎金银花,饮前分次加适量蜂蜜,搅匀。可清热解毒。用治小儿夏天长暑疖、脓疱疮及痱子合并感染。 2、脓疱疮是怎么引起的 脓疱疮经常是由于感染了凝固梅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导致的,也可能是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本病可以单独感染致病,也可以混合感染致病。脓疱疮的发生还与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等因素有关。 某些外界环境如温度较高、出汗较多和皮肤有浸渍现象时,细菌在皮肤上容易繁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虫咬、皮炎、

湿疹时,皮肤的屏障作用可被破坏,从而易招致致病菌侵入而引发脓疱疮。 一般治疗脓疱疮,选择外用药物清洗患处或者口服药物效果是最好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对于患者使用过的衣物等都需要及时的进行消毒、暴晒,这样才能够避免再次感染。 3、脓疱疮的症状表现 脓疱疮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初起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粟粒、豌豆或更大的水疱,约l~2日后,水疱变为脓疱。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者,亦称大疱性脓疱疮。脓疱较大,壁薄而松弛,疱液浑浊,脓汁沉积于疱底部,成半月形的积脓现象,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 脓疱疮由溶血性链球菌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者,亦称脓痂性脓疱疮。脓疱疱壁较厚,红晕显着,脓疱破后其渗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接种新疹。 由于脓疱疮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为了减少疾病给患儿造成的危害,所以治疗该病是最好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治疗脓疱疮局部疗法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

中医对青春痘的认识

青春痘另名为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由内外合邪而成,外受风热、湿热之邪,蕴阻肌肤,内多由肺、脾胃、肝肾功能失调以及久病痰瘀互结凝滞肌肤而成。素体血热偏盛,是痤疮的发病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血瘀使病情复杂渐重,近几年许多医学家从传统的风热、肺热、血热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痰结、肾虚的新观点和新理论。 血瘀痰结,该观点认为痤疮初起多为风热、肺热、血热,日久热邪郁阻皮肤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血瘀痰阻、瘀痰互结,以致面部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疙瘩。 湿热困阻,认为饮食不节,或过食辛辣肥甘油腻之品,日久中土运化不畅,助阳生湿化热,循经上蒸头面而发为痤疮,或脾运不畅,水湿内停成痰,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肌肤,毛窍闭阻而发为痤疮。 肾阴不足,认为痤疮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素体(先天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太旺,循经上蒸头面,肾阴不足,不能充养肺胃之阴,以致肺胃阴虚血热发为痤疮。 我们在对痘痘的抗战过程中就要选用一些中药比如金银花、千里光、紫花地丁、野菊花、薰衣草等。 金银花能清热祛痘,促进细胞代谢,为肌肤提供营养,并帮助肌肤排出毒素,令肌肤光滑、润白。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深层滋润肌肤,为肌肤提供亮白因子,赶走黑色素和细纹。

千里光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等功效,它被当作治疮要药,民间有“识得千里光,全家不长疮”之说,抗菌作用广,适合面部痤疮、红肿、瘙痒、小脓包使用。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野菊花是天然“抗菌素”,能抑制和杀灭数十种细菌,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中医记载野菊花有抗炎抑菌、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控制痘痘和油脂. 薰衣草可以促进细胞再生,平衡油脂分泌,因此对任何状态的肌肤都很有价值。能清洁皮肤,消毒抗菌,避免感染,促进青春痘和小伤口迅速愈合,防止留下疤痕,并能保湿、抑油、收敛毛孔,再加上迷人的清香,非常适合用于调理易生粉刺或毛孔粗大的肌肤。止痘,预防痘痘发生,治疗脓肿,疥,并能抑制细菌生长,使肿胀、疤痕、坏疽减至最低程度。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不会认识它们,即使认了,也不会知道怎么用他们去配伍、使用。搞不好还会出现一些反作用。不过你们可以试一下(洁美保洁露),淘宝有卖,本产品纯中草药!不含任何化学激素!安全无刺激!千万别用手挤痘痘,如果您无法改掉这个习惯,那请您绕道哦!不干净的手指挤压痘痘会加重感染发炎,破损之后的痘痘会导致真皮层受创,无法吸收我们的产品,从而影响效果!要知道,荒芜的土地无法盛放美丽的花朵。外用喷、洗或搽,每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供参考) (共172条,标星号者为中管局《中医经典必读》中要求必背,凡81条)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2、7、8、9*、14、15、17*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2、7*、11、12、13、14*、18*、20*、21*、22*、23*、24*、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2、3、4、5*、9、10*、11、13、14、15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1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2*、4、8*、10*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3*、8*、13*、14、15*、16、17*、18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5、6、7、8、9、10*、11*、12、13*、14*、15*、千金苇茎*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2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1、3*、4*、5*、7、8、9*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9*、10*、11*、12*、13*、14*、15*、17、18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7、15、1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8、15*、16*、17*、18、22、23*、24*、25*、26、27*、28、29*、30、31*、35*、4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3*、4、5、7*、10、12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5*、10*、11*。18*、20、22*、23*、24*、26、27、31、32、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13*、15*、18*、19*、21*、22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0、11、13、14、15*、16、17*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6、7、8、9、11、10*、12*、13*、15*、16、17*、18*、20、21、22、23*、31、33、42*、43*、47、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2、3、4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4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4*、5*、6、7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4*、5*、6、10、11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5*、6*、9*、16、17*、18、19

疮疡的病因病机

疮疡的病因病机 文章目录*一、疮疡的病因病机*二、中医怎么治疗疮疡*三、如何预防疮疡 疮疡的病因病机1、疮疡的病因病机 1.1、外邪引起的疮疡 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这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因为疮疡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疮疡的最 终表现,大多为热毒、火毒之象。 1.2、内伤引起的疮疡 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此外,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疮疡,虽然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 外邪引起者多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疖、有头疽等。故疮疡的发生,普遍认为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 2、疮疡的症状 疮疡发病过程中,由于病理变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由于功 能障碍产生的特殊体形,对诊断常有一定意义。如颜面疔疮者步态蹒跚,局部突然伤口凹陷,皮色暗红,常是“走黄”的先兆。红丝疔必有红丝一条或数条; 蛇头疔溃后二周,仍形如蛇头,不见

消煺,多是损骨;胸椎流痰的形如“鸡胸”、“驼背”;髋关节流痰 因大小腿肌肉萎缩而形状如鹤膝;指关节流痰则指肿如蝉腹,骼 窝流注每见患肢屈曲难伸。 3、疮疡的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 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禁忌食物;忌食火辛辣、油腻、热性食物、长纤维食物、易胀气食物、烟酒、韭菜、蒜苗、芹菜、菠菜、竹笋、橘子、樱桃、荔枝、羊肉、猪头肉、辣椒、辣油、芥末、茴香、洋葱、浓茶等。 中医怎么治疗疮疡1、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金黄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掺红灵丹、阳 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 2、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如手部疗疮、附骨疽应及早切开;手指部疗疮 应从手指侧面切开,有头疽切口应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等。 3、后期宜提脓去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脓 去腐,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脓去腐;若疮口太小或成痿时,宜 用白降丹、千金药线腐蚀;疮口胬肉高突时用平胬丹;脓腐干净用八宝丹,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垫棉法或扩创法,加速疮口愈

肠 痈

第五节肠痈 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临床上西医的急性阑尾炎、回肠末端憩室炎、克隆氏病等均属肠痈范畴,其中以急性阑尾炎最为常见。本节所讲的肠痈则专指急性阑尾炎。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约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肠痈病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金匮要略》总结了肠痈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推出了大黄牡丹汤等有效方剂,至今仍为后世医家所应用。本病的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局限性压痛。 【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 湿热内生,积结肠道而成痈。 2.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扑损伤致气血瘀滞,肠道运化失司,败血浊气雍遏而成痈。 3.寒温不适外邪侵入肠中,经络受阻,郁久化热成痈。 4.情志所伤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忧思伤脾,气机不畅,肠内痞塞,食积痰凝,瘀结 化热而成痈。 上述因素均可损伤肠胃,导致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淤血,淤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痈肿。 西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导致阑尾血运障碍,细菌繁殖,炎症侵润,阑尾水肿、渗出、缺血、坏疽。其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诊断】 1.临床表现 (1)初期: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转移性、进行性加重。约70%-80%的病人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是本病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两侧足三里、上巨虚穴附近(阑尾穴)可有压痛点。一般可伴有发热(体温38℃左右),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 (2)酿脓期:若病情发展,则腹痛加剧,右下腹明星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皮挛急;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壮热不退(体温39℃以上),恶心呕吐,纳呆,口渴,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溃脓期: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壮热自汗,口干唇燥;舌质红或绛,苔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4)变证:①慢性肠痈:本病初期腹痛较轻,身无寒热或微热,病情发展缓慢,苔白腻,脉迟紧,或有反复发作病史者,多为阑尾腔内粪石阻塞所致。②腹部包块:在发病4~5天后,身热不退,腹痛不减,右下腹出现压痛性包块(阑尾周围脓肿),或在腹部其他部位出现压痛性包块(肠间隙、隔下或盆腔脓肿),是为湿热瘀结、热毒结聚而成。③湿热黄疸:本病发病过程中,可出现寒战高热、肝肿大和压痛、黄疸(门静脉炎);延误治疗可发展为肝痈。 ④内、外瘘形成:腹腔脓肿形成后若治疗不当,少数病例可向小肠或大肠内贯穿,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脓液从瘘管排出。 2.实验室或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初期,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在酿脓期和溃脓期,白细胞计数常升至18×109/L以上。盲肠后位阑尾炎可刺激右侧输尿管,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脓液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中医(专长)-中医外科学-疮 疡

第二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病因、证候不同,又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其特点是肿势限局,范围多在3cm左右,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一)病因病机 常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 患疖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引起脓毒潴留,或搔抓染毒,致脓毒旁窜,在头顶皮肉较薄处易蔓延、窜空而成蝼蛄疖。 凡体质虚弱者,由于皮毛不固,外邪容易侵袭肌肤,若伴消渴、习惯性便秘等慢性疾病阴虚内热者,或脾虚便溏者,更易染毒发病,并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二)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苔黄、脉数等症状。 (1)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2)无头疖: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 3天化脓,溃后多迅速愈合。 (3)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常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一种是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连三五枚,溃破脓出而不易愈合,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窜穴之状。 (4)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易患本病。

(三)辨证论治 以清热解毒为主。暑疖需兼清暑化湿;疖病多虚实夹杂,必须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并施。 1.热毒蕴结证 主症:常见于气实火盛患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轻者疖肿只有一两个,多则可散发全身,或簇集一处,或此愈彼起。伴发热,口渴,溲赤,便秘。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常用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黄连、栀子、黄芩、黄柏等。 2.暑热浸淫证 主症:发于夏秋季节,以小儿及产妇多见。局部皮肤红肿结块,灼热疼痛,根脚很浅,范围局限。可伴发热,口干,便秘,溲赤等。舌苔薄腻,脉滑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常用连翘、花粉、赤芍、甘草、滑石、车前子、银花、泽泻、淡竹叶等。 3.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 主症:疖肿常此愈彼起,不断发生,或散发全身各处,或固定一处,疖肿较大,易转变成有头疽。常伴口干唇燥,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常用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甘草、银花、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生地黄、玄参、麦冬等。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 主症:疖肿泛发全身各处,成脓、收口时间均较长,脓水稀薄。常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薄,脉濡。 治法:健脾和胃,清化湿热。 方药: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茯苓、银花、牛膝、车前子、紫花地丁、白扁豆、党参、白术、炙甘草、山药、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砂仁等。 (四)外治法 1.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紫金锭水调外敷。

脓疱疮的症状与治疗

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葡球菌。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者亦不少见。某些外界环境如温度较高、出汗较多和皮肤有浸渍现象时,细菌在皮肤上容易繁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虫咬皮炎、湿疹时,皮肤的屏障作用可被破坏,从而易招致致病菌侵入而发生本病。 一般分为寻常性及大疱性。此外,尚有一些特殊类型。 (一)寻常性脓疱疮(impetigovu1garis)亦称接触传染性脓疱疮(impetigoconta-giosa),常为金葡菌感染或与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引起流行。皮损好发于面部、头皮和四肢,面部以口周、鼻孔附近、耳廓为主,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初发损害为红斑及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粟粒至黄豆大小,疱壁薄,周围有红晕,初丰满紧张,以后可松弛,特别是呈半壶水状时,疮上半为清澈之液体,下半为浑浊之脓液,呈袋状坠积。疱破裂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上覆蜜黄或灰黄色痂。可因自我传播向周围蔓延,亦可融合成片,自觉瘙痒。单个脓胞于5~7日后可吸收,痂脱自愈。如不及时治疗,可迁延数日。重症者可伴发热,体温甚至高达39~40℃,可伴淋巴结或淋已管炎。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由链球菌感染者还可并发急性肾炎。 (二)大疱性脓疱疮(1mpetigobullosa)主要由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引起。多见于儿童。皮疹为散在性大疱,直径1~10mm或更大,壁薄,周围红晕不显,破裂后形成大片糜烂,干燥后结痂呈清漆状,不易剥去。有时大疱中央自愈。脓疱边缘向四周扩展呈环状,或多个相互连成回状。好发于颜面、躯干及四肢,亦见于掌跖。 本型好发于新生儿,又称新生儿脓疱疮(impetigoneonatorum)。多发于出生后3个月内,传染性强,易在新生儿中流行。发病急骤,脓胞进展迅速,,很快累及全身。常伴39℃以上高热,患儿精神萎靡、呕吐、腹泻。如不及时救治,可因败血症或毒血症而危及生命。[饭菜网] 另外,尚有两种特殊类型的脓疱疮: 1.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系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的婴儿急性表皮棘层坏死的严重型皮肤感染,亦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及金葡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aphy1ococccaltoxicepidermalnecro1ysis,TEN)。本病常始发于患儿的口腔及眼周,红斑于1~2日内延及躯干及四肢。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松解现象,轻轻摩擦即可致表皮脱落,呈鲜红糜烂面(Nikolsky征阳性),局部有疼痛。轻者1~2周皮损干燥结痂痊愈,重者可伴高热、呕吐、腹泻,或并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2.深脓疱疮(ecthyma)又称臁疮。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有时与金葡菌混合感染。本症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年人,好发于小腿与臀部。皮损初起为炎性水疱或脓疱,损害逐渐扩大向深部发展,中心坏死,表面形成黑色痂,如蛎壳状,痂脱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自觉灼痛。损害数目多少不定。附近淋巴结肿大,约经2~4周结疤而愈。 寻常性脓疱疮可根据流行季节、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及典型脓疤等作出诊断。大疱性脓疱疮及新生儿脓疱疮根据其壁薄松弛的大脓疱及强的传染性等不难诊断。SSSS及深脓疱疮可分别依据其特有的皮损表现确定诊断。 1.全身疗法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有无全身症状,酌情给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青霉素G(80万一240万U/d,肌注,小儿每日2.5万一5万U/kg,分2一4次给)、新青霉素II、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口服(0.25~0.5g,3~4次/日,小儿每日25~50my/kg分3~4次)或林可霉素肌注(0.6g,每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20一40mg/kg,分2次),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对重症新生儿脓疱疮,应给予大剂量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浆(或全血)或肌注丙种球蛋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