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寄生虫名词解释2

寄生虫名词解释2

寄生虫名词解释2
寄生虫名词解释2

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世代交替: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以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但寄生不普遍,无明显危害,通常把这种不管常被寄生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 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如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医学原虫: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与细菌的区别),形态类似于高等动物内的一个细胞,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功能的原生生物(Protozoa)。寄生於人体细胞、组织、管腔内的的原虫,称为医学原虫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以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

棘阿米巴脑膜脑炎:多见于近期在污染的池塘或游泳池游泳的儿童及青少年。虫体侵入鼻粘膜后,经筛板沿嗅神经入脑,引起嗅球和脑组织的发炎和破坏。起病急骤,早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但前额部头痛较剧烈,继之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强直等,并有味觉、嗅觉甚至视觉障碍,病情迅速发展至昏迷而死亡。

旅游者腹泻:是旅游者去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腹泻,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

疟疾脾肿大:主要原因是脾充血和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凶险型疟疾:疾是指血液中查见疟原虫又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而表现典型临床症状者,如脑型疟、肾功能衰竭、重症贫血、水电解质失衡、

红内期:红外期的裂殖子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后很快侵入红细胞

红外期:当唾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sporozoite)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经30分钟后随血流侵入肝细胞,摄取肝细胞内营养进行发育并裂体增殖,形成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休眠子:迟发型子孢子需经过一段或长或短(数月至年余)的休眠期后,才完成红细胞外期的裂体增殖。经休眠期的子孢子被称之为休眠子

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蠕虫:蠕虫藉由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

蠕虫病:是蠕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

干线性肝硬化:是由血吸虫致的肝硬化。肝小叶本身并未遭受严重破坏,不形成明显假小叶,但肝脏汇管区的纤维化特别明显,切面上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故有干线形型或管道型肝硬变之称。

血吸虫循环抗原:血吸虫寄生在宿主静脉内,童虫、成虫和虫卵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虫体表皮更新的脱落物排入到血液中,并随血液循环至各组织,成为循环抗原

童虫:尾蚴为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当人畜接触疫水时,尾蚴以口、腹吸盘附着皮肤,穿刺腺分泌溶蛋白酶类物质溶解皮肤组织,并迅速脱尾侵入皮肤转变为童虫

肠相关抗原:循环抗原一种,两个主要成分,即循环阳极抗原(circulating anodieantigens,CAA),为肠相关血吸虫蛋白多糖抗原和循环阴极抗原(circulating anodieantigens,CAA ),为不均一的糖蛋白抗原还有就是膜相关抗原

可溶性虫卵抗原:由含有毛蚴的虫卵,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

致敏,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卵肉芽肿(血吸虫)

尾蚴性皮炎:均是禽类或畜类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疾病

囊尾蚴: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幼虫的一种类型。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的囊尾蚴,都是由六钩蚴发育而成的。囊尾蚴体呈卵圆形,在白色的囊内含有囊液和一个凹入的头节,又称“囊虫”。棘球蚴砂: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细粒棘球绦虫)

囊虫病:是由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疾病

裂头蚴:其成虫寄生在猫、狗肠道中,虫卵随粪便排出,并在水中孵出钩球蚴,钩球蚴被剑水蚤吞食后,便继续发育成原尾蚴,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蝌蚪吞食,随着蝌蚪逐渐发育为蛙,原尾蚴也发育为裂头蚴。

棘球蚴病:由棘球绦虫属的幼虫(棘球蚴,俗称包虫)寄生人体脏器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包虫病。

中绦期

:在中间寄主体内寄生的各期总称为中绦期

自体感染:autoinfection 系指原先已存在于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或其他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增殖,并依旧寄生在同一宿主的现象

肛门式子法:此法是根据雌性蛲虫在人体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产卵,带绦虫孕节从肛门排出或主动逸出过程中破裂、虫卵粘附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特性而设计的,对虫体的检出率远比其他粪便检查为高。

象皮肿:由于淋巴液淤积的长期刺激,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皮皱加深,皮肤增厚变硬粗糙,并可有棘刺和疣状突起,外观似大象皮肤,故名象皮肿。多在丝虫(斑氏丝虫I)感染后10~15年方达到显著程度。

丝虫热:周期性突然发生寒战、高热,2—3日后自退。有些仅有低热而无寒战。局部无淋巴结炎或淋巴管言,有时伴。丝虫热可能为深部淋巴结言或淋巴管炎所致。

异嗜症:钩虫感染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

遗传防治:即应用昆虫遗传学的原理,培育捕食性与寄生性昆虫的新品系,以提高其生物防治上的效能;或利用雌雄生殖细胞的脑质不亲和性,杂交不育,染色体的倒位、易位,半致死因子等遗传学上的现象,培育所要防治害虫有遗传缺陷的品系或宗(雄虫);将它释放于自然群体中,能使这一害虫在三五代内完全绝灭。

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化蛹:是完全变态昆虫必须经历的一个虫态.在蛹期内完成翅芽翻出,生殖系统成熟的生理变化

羽化:昆虫由若虫或蛹,经过蜕皮,变化为成虫的过程。

孵化: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

脉序:脉序是昆虫翅上纵行和横行的翅脉,有一定的形式、数目及分布等特点,称为脉序家栖型:蚊吸饱血后仍停留室内,待胃血消化、卵巢成熟才飞离房舍,寻找产卵场所。如淡色库蚊、嗜人按蚊。

半家栖型:吸血后稍在室内停留,然后飞出室外栖息。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

野栖型:自吸血至产卵完全在野外。如大劣按蚊。

越冬:多用于植物﹑鱼类﹑昆虫、病菌之属度过冬季

三、名词解释

1.中绦期

2.囊尾蚴

3.棘球蚴砂

4.似囊尾蚴

5.泡球蚴病

6.继发性棘球蚴病

7.囊虫病

三、名词解释

1.中绦期绦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各期形态统称为中绦期。各种绦虫中绦期名称及结构都不同。如圆叶目有囊尾蚴、似囊尾蚴、棘球蚴、泡球蚴;而假叶目有原尾蚴、裂头蚴。

2.囊尾蚴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幼虫期称为囊尾蚴。卵圆形、白色、半透明囊状物,大小约5mm×10mm,有囊壁和囊液。囊壁上有白色小米粒大小的头节,凹陷于囊内,其头节有四个吸盘、顶突、小钩。一旦进入终宿主小肠,头节会翻出,发育为一条成虫。链状带绦虫的囊尾蚴称猪囊尾蚴,多寄生在人和猪的皮下、肌肉、脑等组织,引起猪囊虫病;肥胖带绦虫的囊尾蚴称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肌肉等组织中。

3.棘球蚴砂是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囊液中的有形物质,统称为棘球蚴砂。包括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和脱落的生发层碎片等物质。

4.似囊尾蚴是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等绦虫在中间宿主(节肢动物)体内寄生的幼虫阶段。虫体乳白色,为一小型囊状体,大小约为0.13~0.4mm,前端有很小的囊腔和相对较大的内翻头节,头节上有四个吸盘、顶突、小钩。后端为一实心带小钩的尾状结构。在终宿主小肠,头节翻出,发育为一条成虫。

5.泡球蚴病由多房棘球蚴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寄生人体引起的疾病。人误食多房棘球绦虫虫卵后,虫卵中六钩蚴在小肠孵出,随血流到达肝、肺、脑等组织。泡球蚴病主要发生在肝脏,呈弥漫性浸润生长。由无数很小的囊泡相互连接聚集而成,囊壁具有角皮层和生发层,前者常不完整。人体感染的球泡蚴内原头蚴较少,囊泡内含胶状物质。由于泡球蚴没有完整的纤维被膜,使囊泡向周围组织侵蚀,产生慢性肝炎的症状;肝肿大,肝区压痛,坠胀感。常因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空腔。可出现巨块型、弥漫形或混合型泡球蚴,触有包块,酷似肝癌。若随血流至肺和脑等,则可引起相应的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咳血、气胸、癫痫和偏瘫等。

6.继发性棘球蚴病人体内寄生的棘球蚴在外力、内力的作用或自行破裂,囊内容物中的囊液和棘球蚴砂外溢,释放出的原头蚴、生发囊在周围或随血到远端组织内发育成新的棘球蚴,引起继发性棘球蚴病。

7.囊虫病人误食了链状带绦虫的虫卵后,虫卵中六钩蚴在小肠中孵出,随血流到人全身各组织发育为囊尾蚴。囊尾蚴压迫周围组织和囊液外渗均可引起临床症状,即为囊虫病。囊虫病对人的危害根据其寄生部位不同而产生的症状不同。常见有皮下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和眼囊虫病。寄生于皮下肌肉时,引起肌肉酸痛、皮下结节等病症;寄生于脑组织,则引起头痛、头晕、癫痫等,严重时会引起病人昏迷、死亡;寄生于眼底部会引起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严重时会引起失明。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保虫宿主

2.再燃

3.伴随免疫

三、名词解释

1.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外,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内,感染的动物是

此寄生虫的传染源,并在流行病学中起贮存和保虫作用,如感染血吸虫的牛、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2.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可杀灭大部分红细胞

内疟原虫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这些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叫再燃,四种人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

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都可引起再燃。

3.伴随免疫某些蠕虫感染诱导宿主产生抗攻击感染的能力,而原已寄生的寄生虫却不受此

保护性免疫的作用,可继续存活,一旦用药物消除体内的寄生虫,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如最初感染的血吸虫成虫诱导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可有效地杀伤侵3入的童虫,而原寄生的成虫表面由于具有宿主成分,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

三、名词解释,举例说明(每题5分,共15分)

1.转续宿主

2.带虫免疫

3.蝇蛆病

三、名词解释

1.转续宿主某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保持为幼虫阶段,幼虫虽能存活,却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叫转续宿主。如卫氏并殖吸虫囊蚴被野猪食入后,其童虫在猪肉中长期保持似后尾蚴阶段,当人食入含此幼虫的野猪肉时,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2.带虫免疫血内寄生原虫(疟原虫、弓形虫等)诱导一种特异的免疫应答,可杀伤大量体

内原虫,导致临床症状消失,并产生抗特异攻击的能力,若清除了寄生虫,免疫力就消失。如疟原虫诱导的免疫现象。

3.蝇蛆病蝇幼虫寄生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内引起的疾病叫蝇蛆病。临床上常根据蝇幼虫寄

生部位将蝇蛆病分为:(1)眼蝇蛆病(主要由狂蝇属蝇种一龄幼虫寄生引起);(2)口腔、耳、鼻咽蝇蛆病(多由绿蝇、金蝇、麻蝇等属的蝇种幼虫引起);(3)皮肤蝇蛆病(主要由纹皮蝇和牛皮蝇一龄幼虫引起,此外,绿蝇、金蝇等属的幼虫侵入皮肤创伤处可引起创伤蝇蛆病);(4)胃肠道蝇蛆病(主要由家蝇、金蝇、麻蝇、丽蝇幼虫寄生引起);(5)泌尿生殖道蝇蛆病(多由金蝇、绿蝇、麻蝇等属的蝇幼虫引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