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1)106~113

Jtmrna/D,PlantEcology(ChineseVersion)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

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陈磊1,2,3叶其刚1潘丽珠4徐立铭1黄宏文1,2‘

(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43007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jE京100049)(4莆田学院药学系,福建莆田351100)摘要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玩蕊,材缸)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问共存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spinulosa)和苦草(V.na/ans)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探讨了种问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1)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为常见种,而密刺苦草(V.d饥5ese丌1止毗t)仅有很少分布;2)苦草和刺苦草常混生于这些湖泊中,形成共存分布格局:刺苦草和苦草种问呈明显的的带状相间分布格局,或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3)刺苦草和苦草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显著不同:刺苦草为多年生,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有限的有性繁殖投入;相反,苦草在调查的地区为一年生,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生长,且不能产生克隆繁殖器官(冬芽)。刺苦草和苦草在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权衡,导致种间资源利用和竞争能力的分异而使这两个近缘种得以共存。

关键词苦草刺苦草克隆繁殖繁殖策略沉水植物竞争共存

1缇£。£。瑕^雹R酗SPECⅡcsDiL舢图ESoFTHE^皿DDIE.LIOWERREAa圈ESOF.】册哐YANGTZERIVER0FCHlNA

C胍Nkil,2'3,ⅦQi—Gan91,PANLi.Zhu4,XUU.MiIl91,and删ANGHong-Wenl’2。

1WtthanBotanicalGarden,ChineseAcademy矿&洳,Wuhan430074,China,2SouthChinaBomnio五Garden,ChineseAcademy矿&洳,Q|∞咖‘510650,China,3GraduateUniversityofal白1ⅢAcademyofSconces,尉ji,9100049,China,and4及严删ofPharmacy,Putian

Univeris妙,Putian,Fuyim351100,China

AbstractAimsVallisneriaspeciesareverycommonandimportantinshallowlakesofthemiddle.10werreachesoftheYangtzeRiverofChina.Ourobjectiveswereto:1)examinewhethertheseCO.existing蹦Z/sner一/aspeciesdifferinsexualandclonallife—historytraits,and2)determinewhetllerlife—historytraitsexplaintheinterspecificdistributionpattemofthesespecies.

MethodsFieldinvestigationswel"ecarriedouttodeterminethedistributionandcoexistencepatternofthethreeVallisneriaspecies(V.spinul∞sa,V.natansandV.denseserrulata)inlakesofthemiddle—lowerleachesoftheYangtzeRiver.Life—historytraitsofsexualrepreductionandclonalpropagationofV.spinulosaandV.natansweredeterminedandcomparedunderfieldconditionanduniformglasshouseenvimmnent.

ImportantfindingsV.spinulosawasthedominantspeciesintheselakes,V./lata/砧wasverycommonandV.denseserru/ataWas矗l坨inthisregion.V.spimdosaandV.nata/l¥widelycoexistedintheselakes:they

zonationpattern,orV.//atn//3individualsscarcelyoccurredinV.frequentlydisplayedaclearinterspecific

andglasshouseexperimentssuggestedgreatdifferencesofsexualspinu/osacommunities.Fieldinvestigations

andclonallife.historytraitsbetweenV.spinulosaandV.1'lo旺an¥.V.spinulosaiSperennial.andcapableofextensiveclonalpropagation,whileV.nata/'/啦isannualandreproducesmainlybysexualseedlingaswellaslimitedclonalgrowth.Differencesofresource.acquisitionandcompetitiveabilities,causedbytrade。offsofre.

betweensexualreproductionandclonalpropagation,mightdeterminethepatternofcompeti—sourceallocation

tivecoexistenceofV.spim勘saandV.//a钯n¥.

KeywordsVallsineriaspinulosa,V.natans,elonalpropagation,reproductivestrategy,submergednlacro—phyte,competitivecoexistence

收稿日期:2006-12—20接受日期:2007一lO-(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34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一YW-N-061)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启动项目(200710)

l期陈磊等: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同属不同种植物分布区重叠的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分布区重叠物种分享同一资源对生态学理论是一个挑战,因为预期最具竞争力的物种会排斥另一物种的共存。理论上当下列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时,可导致物种共存:1)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异;2)物种对资源的利用采取不同的生活史对策(Chesson,1991;Schmidteta1.,2000)。在许多生态系统中,对资源利用的适应性分化在物种共存中起重要的作用。处于共存的近缘物种间或同一物种不同的克隆家系间对资源利用的生活史对策可能会出现分化或存在某种潜在的权衡(Schmitt,1996;Velicer&Lenski,1999;Dorken&Barrett,2003)。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Xie&Chen,1999)。了解沉水植物种间共存的分布格局及形成机理,有利于水生植被的恢复及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然而,由于沉水植被调查的困难,有关沉水植物种问共存的分布格局及机理的研究还不多(任久长等,1999)。另外,大部分的沉水植物都是克隆植物。有关克隆生长影响克隆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祖元刚等,1997;黄志伟等,2001),而有性繁殖和克隆生长繁殖投入的差异是否以及怎样影响沉水植物种间竞争和共存及种间格局还未见有报道。

苦草属(Vallisneria)为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沉水草本植物。该属植物生长快,再生能力强,是草食性鱼类和水禽类的重要食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建群物种和重要组分(顾林娣等,1994)。近年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苦草属植物被认为是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重建水生植被的良好材料(马建敏等,1997;肖月娥等,2006)。该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Lowden,1982),通常认为,我国有3种:苦草(V.natans)、刺苦草(V.spinulosa)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孙祥钟,1992)。据记载,这3个种都能同时进行有性和克隆繁殖,在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从根部产生侧向生长的一个或数个根状茎,茎上产生新的幼苗,形成无性系分株。

长期以来,对苦草属在长江中下游湖泊的种群状况的调查大多仅局限于单个或几个湖泊,对其分布状况也有很多不同的描述,有学者认为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自的优势种;有学者则认为刺苦草是这一区域的稀有种,密刺苦草为优势种;而大多数学者在种群描述时则将苦草属植物统一作为苦草来处理(颜素珠和朱伟杰,1984;孙祥钟,1992;于丹等,1998;熊秉红和李伟,2000;简永兴等,2001)。由于苦草属植物的定名十分混乱(熊秉红和李伟,2000),所以至今对苦草属种问共存格局的了解基本是空白。对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的了解也仅局限于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缺乏对不同种生活史特征的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颜素珠和朱伟杰,1984;陈开宁等,2006)。本研究拟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湖泊苦草属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和鉴定,了解苦革属植物在长江中下游湖泊的种间共存格局,并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近缘种刺苦草和苦草的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定量测量和比较,初步探讨种间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为该属物种的分化及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水植被的恢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苦草属植物野外调查概况和物种鉴定

野外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踏查方法。于2003。2004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共调查了25个湖泊(图1),涉及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7月底和8月初为刺苦草花果期,此时苦草也开始现花,可以比较容易进行物种鉴定,野外调查主要在此阶段进行。对湖泊沉水植被进行初步踏查后,选取苦草和刺苦草共存的面积较大的区域,从有苦草属植物分布区起由湖岸向湖心每隔2m沿湖岸线设置4条500m长样线,在每条样线上,每隔5m用20cm×20cm铁夹取样和鉴定,并记录水深和基质状况,评估种群大小和种间共存格局状况。

3个物种的鉴定主要依据Lowden(1982)、颜素珠和朱伟杰(1984)、孙祥钟(1992)及沈显生(2001)的文献:苦草叶脉光滑无刺,刺苦草和密刺苦草叶脉上有密而明显的刺;苦草雄蕊1枚,刺苦草和密刺苦草雄蕊2枚;苦草果实圆柱形,光滑,刺苦草果实三棱状圆柱形,棱上有密刺,种子有翅;密刺苦草具有多年生宿根。同时,每个湖?自每个种选取约50株移栽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实验温室,作迸一步的确认和遗传分析。

1.2生活史特征测定

于2004年7月底,选取5个混生的刺苦草和苦草种群(HG、LZH、BX、LZ、PG)作为研究对象(图1,表1)。从每个种群随机选取30株成熟个体,分别测量每株植物的叶片数,叶片宽和叶长。同时,于7和11月底,分别从其中的3个种群(BX、IZ、Pc)随机选取雄株和雌株各15株,分别测量雌株的开花数

108植物生态学报32卷

宜昌Yichang

CZ

武汉Wuhan0型heYangtze髓yerPG毋

武汉/-^蝣≯s‰吵。/%盯晶

PY

芜湖Wuhu

图I野外调查的25个湖泊及地理位置

Fig.IGeographic

Ioc碰onofthe25lakesinvestigated

Dr:湖南益阳市南县大通湖Dat∞gLake,Nanxian,HumnIzH:湖南华容县螺帐湖I】∞吐angLake,Huarong,Hun∞Did:湖南华容县东湖DongLake,Huarong,HunanBL:湖北石首市白莲湖BailianLake,Shishou,HubeiZH:湖北石首市中湖ZhongLake,Shishou,HubeiHH:湖北洪湖市洪湖HongLake,I-Io,@u,HubeiHG:湖北赤壁市黄盖湖HuanggaiLake,Chibi,HubeiXL:湖北赤壁市西凉湖XiliangIake,Chibi,Hubei

Fr:湖北武汉市斧头湖FuumLake,Wuhan,HubeiNS:湖北武汉市牛山湖NimhanLake,Wulum,HubeiBX:湖北武汉市豹{解湖BaoxieLake,Wuhan,HubeiLz:湖jE鄂州市梁子湖Liang五Lake,Ezhou,HubeiSSH:湖北鄂州市三山湖SanshanLake,Ezhou,HubeiHK:湖北阳新县海13湖HaikouLake,Y∞函n,HubeiZP:湖北阻新县朱婆湖ZhupoLake,Y邺,in,HubeiCL:湖北浠水县策湖CeLake,Xishui,HubeiTBH:湖北

黄梅县太白湖TaibaiLake,Huangn∞i,HubeiIGH:湖北黄梅县龙感湖LD咽舯Lake,Huangmei,HubeiCH:江西瑞昌市赤湖ChiLake,Pm/chaag,Jiang嫡PY:江西永修县鄱阳湖PoyangLake,Yo叼,iu,JiangxiHL:安徽安庆市宿松县黄湖HmmgLake,sltsong,Anq堍,AnhuiWCH:安徽省望江县武昌湖W1曲ⅫgLake,w删i锄g,AnhuisJ:安徽池州市升金湖ShengjinLake,Chizhou,AnhuiPG:安徽安庆市破岗湖PogangLake,Anq咄,AnhuiCZ:安徽安庆市菜子湖CaiziLake,ArIqillg,Anhui

和座果数及雄株佛焰苞数。并从3个刺苦草种群(BX、LZ、PG)和6个苦草种群(ZH、HG、LZH、BX、LZ、PG)中随机选取40个果实,测量果实长度。同时选取其中15个果实,统计每个果实的种子产量,并从每个果实中随机选取5粒种子,用游标卡尺测量种子长和宽,精度为0.01cm,然后从中随机选取100粒种子称其重,作为百粒鲜重,随后将其于105℃烘烤5h后测量其干重,精度为0.001g。有个别果实种子数不超过100,我们选取50粒种子进行测量,然后再转换成百粒鲜重和干重。剩余的果实保存于4℃冰箱,于次年3月进行种子萌发实验。从15个果实中各取15粒种子,每5个果实组成一个重复,每个种群共3个重复来测量种子发芽率,代表这个种群的发芽率水平。共测定了2个刺苦草种群(Lz、PG)和4个苦草种群(HG、删、LZ、PG)的发芽率。发芽实验在25℃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光照周期为L:D=12:12(光照约450tmaol?m-2?so)。

1.3同园种植实验

同时选取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冬芽)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同园种植实验(Commongarden)来比较这两种苦草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特征及克隆繁殖能力的差异。由于前人的描述表明刺苦草和苦草的冬芽无明显区别,为了不造成混淆,实验所用冬芽为2004年7月从野外采样栽培于温室的经过鉴定和遗传分析的刺苦草种群产生的冬芽(Cheneta1.,2007)。但是,从野外采样栽培于温室的lO个苦草种群(约500株)都没有产生冬芽,于当年11月底进行大范围野外苦草有性繁殖性状调查时,也没有采到苦草冬芽。因此,苦草只选取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于2005年4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实验温室内开始进行。分别选取4个混生的苦草和刺苦草种群(HG、IZH、IZ、PG)来研究种间差异,其中每个种群各取15个果实和15个冬芽作为实验材料,种间差异的比较在湖泥基质中进行。实验基质采自武汉植物园池塘底泥,采回后曝晒两周后,加水膨胀,混合均匀后使用。试验开始时,准备若干个塑料杯(内径6.5cm,高9cm)和塑料盆(内径24cm,高13cm),并盛满实验基质。每个塑料盆中放5个塑料杯,每个种群每种实验材料(种子和冬芽)各15个塑料杯和3个塑料盆组成一

秽嘻

1期陈磊等: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

组实验,每个塑料杯放一个果实种子(10粒)或一个冬芽。由于材料的限制,刺苦草种子只选取了来自两个种群(Lz、PG)的材料。来自同一种群的刺苦草和苦草材料置于同一试验水池(长2m,宽2m)中,水深保持在1m。

实验开始时,将所取种子和冬芽放于塑料杯中,于基质下2cm。由于苦草属植物幼苗纤细,为了不影响幼苗的生长,在实验开始后一个月,幼苗已有一定生长后,再进行生长性状的调查。统计每个塑料杯的出苗率。并测定叶片数,叶片宽和叶片长及产生克隆分株的个数。在第二个月,再测量一次叶片数,叶片宽和叶片长。由于第二月时,刺苦草冬芽苗生长已很密集,为了避免对其生长造成影响,没有再测定克隆分株的个数。在生长的末期,统计冬芽的个数。由于此时刺苦草已通过克隆生长扩散至整个塑料盆,故将塑料盆中所有冬芽都进行统计,然后再平均得出每个个体产生冬芽数。

表111个剌苦草和苦草共存居群的生境特征

Table1Habitatcharacteristicsof11coexistingVa///sner/a卿,m如船andV.natanspopulations种群代码见图1Populationcodes8∞Fig.1

1.4统计分析

刺苦草和苦草野外生活史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长、果长、开花数、座果数、佛焰苞数、种子发芽率)及同园种植刺苦草和苦草有性苗(出苗率、叶片数、叶片宽、叶长)及刺苦草冬芽苗和苦草有性苗之间生长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长)的差异采用巢式方差(Nested.ANOvA)进行分析。其中种作为主效应,种群作为随机效应。由于苦草在整个实验阶段都没有克隆分株的产生,故没有对克隆能力和产生营养繁殖器官能力进行种间差异统计分析。为满足方差分析假设的要求,对叶片长、叶片数、果实长、每个果实种子个数进行了对数转换(109lo)。所有统计分析利用SPSSll.5进行。

2实验结果

2.1长江中下游湖泊苦草属植物种间共存调查刺苦草和苦草在长江中游和下游湖泊都有分布,在这些湖泊中广泛混生,为这一区域常见沉水植物;而密刺苦草只在其中3个湖泊中(XL、LZ、CH)有分布(图1),形成单优群落,在这一区域不能正常进行有性繁殖,大部分个体不开花,雄花败育。刺苦草在其中的22个湖泊中或湖泊通江河道中(删、ZH、

DH、BL、删、HG、XL、Fr、BX、NS、LZ、SSH、HK、ZP、TBH、LGH、CH、PY、HL、WCH、SJ、PG)有大面积分布

110植物生态学报32卷

(图1),为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优势种之一,在湖中

成环湖带状分布,伴生有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金

鱼藻(CeratophyllumdelTlersllIll)、黑藻(Hydrillaverticil—

lata)、荇菜(Nymphoidespeltatum)、菱(Trapaspp.)等。

刺苦草种群大都分布于底质软而相对肥沃的基质,

但在底质硬而贫瘠的湖岸带也有少量分布,分布区

水深0.2~3m(表1)。苦草在其中的12个湖?自中

厂LZH、ZH、BL?HG、Fr、BX、LZ?SSH、HK、PY?SJ、PG/j

有一定种群数量的分布(图1),在其中的5个湖泊

中(12I-I、BL、FI"、LZ、SSH)种群面积较大,分布于底质

硬而贫瘠的湖岸带,与刺苦草种群形成明显的带状

相问的分布格局;而在另外的7个湖泊,苦草则零星

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分布区水深0.2~1.5m(表

1)。

2.2刺苦草和苦草生活史特征的比较研究

混生的刺苦草和苦草种群生长特征具有显著的

差异(表2)。刺苦草具有相对较多的叶片,叶片平

均比苦草叶片长约30%,而苦草具有较宽的叶片。

表2野外刺苦草和苦草生活史特征比较

Table2CmIq)aIis∞soflife-historytraitsofVa///sner/a

印抽如andV.,m枷

叶片数Leafnumber

叶长Leaflength(em)

叶宽Leafwidth(cm)

开花数Flowernumber

座果数Seedsetnumber佛焰苞数Spltlhenumber果长Fruitl刚驰(em)

每个果实种子数

Seedoutputperfruit11.2(0.2)

63.5(1.6)

O.93(O.02)

22.7(1.8)

8.1(0.5)

33.3(2.5)

16.3(0.2)

12.3(0.3)¨

82.6(1.9)“

0.79(O.01)“

1.5(0.1)**

1.3(0.1)”

1.7(0.2)“

9.8(0.2)“

354(13)232(15)“

种子长Seedlength(cm)0.190(O.002)0.139(O.002)“

种子宽Seedwidth(cm)0.033(O.000)0.043(O.1301)”誓慧weight(g)㈣1(0.0005)o.0182(o舢)m誓焉趔g)o.0129(0.0009)o.0133(0.0007)”significant

difference平均值(标准误)Mean(SE)

苦草有性投入显著的高于刺苦草(表2)。刺苦草雌株平均具有雌花数1.5朵,果实1.3个,雄株平均具有佛焰苞1.7个;而苦草雌株具有雌花22.7朵,果实8.1个,雄株平均有佛焰苞33.3个。

苦草果实更长,每个果实有更多的种子(表2)。种子数的增加并没有以减小种子大小作为代价。虽然刺苦草种子更长,苦草种子比刺苦草种子宽,苦草和刺苦草种子平均的鲜重和干重都没有显著的差别。苦草具有比刺苦草高的种子发芽率,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表3)。

2.3同园种植实验刺苦草和苦草生长表现的差异尽管刺苦草具有相对较高的发芽率,但是它的种子的出苗率显著降低,从43%的发芽率降低到约17%的出苗率,大约70%的家系都没有出苗。相反,100%苦草种子家系都能出苗,出苗率也与发芽率相近,表明大部分具有发芽潜力的种子都能成苗(表3)。

苦草有性苗具有明显好的营养生长表现,其叶长几乎为刺苦革有性苗的3倍,叶片也比刺苦草有性苗宽2倍多,而叶片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苦草有性苗比刺苦草有性苗更具有竞争优势。但是当刺苦草冬芽苗与苦草有性苗比较时,这种种间差异发生了转换。刺苦草冬芽苗叶片数和叶片宽分别是苦草叶片数和叶片宽的2.5倍多,而叶片长为其6倍多。

刺苦草和苦草第二个月的生活史特征种间差异大致与第一个月相同,刺苦草冬芽苗比苦草有性苗更有竞争优势,而苦草有性苗比刺苦草有性苗更有竞争优势。刺苦草冬芽苗3种指标都有所下降,表明冬芽苗具有强的启动优势,在第一个月快速生长,就达到了最大值。而苦草和刺苦草有性苗3种生长指标在第二个月快速增加,表明有性苗经过一个月生长后,在第二个月进入快速生长期。

对克隆生长的测量显示,刺苦草冬芽苗在试验开始后一个月,每个个体平均产生2.4个克隆分株;而苦草有性苗在种子萌发后整个第一年的生活史阶段都没有克隆分株的产生,并且设有产生冬芽。少数刺苦草有性苗也可产生冬芽,刺苦草有性苗每个个体平均产生1个冬芽;而刺苦草冬芽苗每个个体平均产生6.1个冬芽。于下一年对苦草和刺苦草这些同园种植实验材料继续观察发现,苦草和刺苦草地下部分短缩的茎(或根)不能萌发形成幼苗。而对从长江中下游湖泊引回栽培于中国科学院汉植物园水生植物实验温室的材料(苦草lo个种群;刺苦草20个种群;每个种群约50株)连续4年的观察也发现苦草和刺苦草冬季地上部分死亡,苦草不能产生冬芽,下年只能通过种子更新,在这一区域为一年生;而刺苦草可以通过冬芽和种子更新,为多年生。

1期陈磊等: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111

表3同园种植实验条件下剌苦草和苦草生活史特征比较

Table3Colllpflgisoll8oflife-historytraitsofVallisneriaspinulosaandV.,m姗lunderd∞8}】}∞∞conditions表中每行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1)‰valuessharingthedifferentlettersaresignificantdifferentatP<0.01平均值(标准误)Mean(se)

3讨论

3.1长江中下游湖泊苦草属植物分布与共存状况长期以来,对苦草属在长江中下游湖泊的种群状况和分布状况也有很多不同的描述。本研究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省25个湖泊的苦草属植物进行广泛的调查和鉴定,证实刺苦草为该地区浅水湖泊的主要优势种之一;苦草为常见种;密刺苦草仅有少量分布,但在这些湖泊中也可形成单优群落。苦草和刺苦草常常共存于同一湖泊:苦草常常分布于水位相对较浅且底质硬而贫瘠的湖岸带,而刺苦草则分布在水位较深而相对肥沃的生境中,刺苦草和苦草呈明显的种问带状相间分布;在大多以刺苦草为优势的群落中,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当然,本研究对苦草属植物生长基质营养状况的判断仅是定性的,生长基质是否影响苦草属植物的分布及种间共存格局以及是如何影响的有待进一步的定量研究。

3.2刺苦草和苦草生活史特征和对策的差异及与其种间共存格局的关系

许多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物种生活史特征的差异而导致的种间不同生态功能的权衡是群落中物种共存格局形成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Kneitel&Chase,2004)。沉水植物自身的生活史特性,如有性与无性繁殖分配的差异可能对同属不同种种间分布格局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野外调查表明,与苦草相比,刺苦草在长江中下游湖泊中具有强的营养生长表现,主要反映在叶片长和叶片数都显著高于苦草。虽然苦草的叶片宽显著大于刺苦草,但由于苦草属植物叶带状,基生,没有茎组织,叶片宽度与叶片长度的差异极大,叶片宽度增加对应于叶片长度的增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苦草属植物在水空间上获取光和营养的能力与叶片长度和叶片数量直接相关,所以我们选取叶片长度

和叶片数量作为指标来衡量营养生长状况。刺苦草

叶片长度显著大于苦草叶片,这有利于刺苦草生长

在水位相对更深的生境中。刺苦草和苦草冬季地上部分死亡,以冬芽或种子越冬,短缩的茎(或根)不能

萌发形成幼苗,春季从冬芽或种子开始萌发,同园种

植实验发现刺苦草有性苗的营养生长显著低于苦草有性苗,而冬芽苗的营养生长则显著高于苦草有性

苗。这就表明野生刺苦草强的营养生长不是通过种

子苗来实现的,而主要是由营养繁殖器官(冬芽)来完成的。

营养繁殖器官通过比种子具有更多的资源储备

而形成强的启动优势,所以能迅速占据空间并快速生长,形成竞争优势(Suzuki&Stuefer,1999;罗晓铮

等,2000)。在调查的刺苦草和苦草共存的长江中下游湖泊中,刺苦草都能产生无性繁殖器官(冬芽),

而苦草则不能,同园种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差

异是遗传的,而不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尽管前人大量的描述认为苦草能产生冬芽(孙祥钟,1992;熊

秉红和李伟,2000),但由于刺苦草和苦草的广泛混

生可能造成了对其性状的混淆。同时,由于苦草分布广泛,在其它分布区是否存在具有能产生冬芽的

生态型还需进一步详细的调查。苦草属植物不产生

冬芽的情况在该属其它物种中也存在,如在澳大利亚分布的苦草属植物中有3种(Vallisneriatript已ra,V.ctztdesce.iIs,V.删),为一年生,不产生冬芽(Jacobs&Frank,1997);美洲苦草(V.amer/carta)在

冬天不够严寒的情况下也不产生冬芽(Blanchet

反.,1998)。苦草在调查的长江中下游湖泊中不能产生冬芽,一方面可能是苦草更多的有性投入的结果;另外,这可能是由于苦草在这一地区的花期和果期(9~11月)相对比较晚的结果。苦草完成花期和果期后已进入冬季,这时已不能进行正常的营养生

112植物生态学报32卷

长,这样就会导致没有更多的物质来转移而形成储藏器官。而刺苦草的花期则早很多,刺苦草5月初就进入花期,6月就有果实的产生。在野外7月中旬就有成熟果实的产生,尽管在8月还有部分植株也会开花,其花期一般在8月末结束。这样,刺苦草还有很长的时间进行营养生长来积累物质,形成储藏器官。当然,全球气候变暖是否会影响苦草冬芽的发育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刺苦草的无性繁殖能力比苦草强不仅反映在能产生冬芽上,而且反映在克隆分株繁殖能力上。在栽培条件下,苦草没有进行克隆生长和产生克隆分株,尽管野外的调查表明,有少量苦草植株也能形成2。3个克隆分株,温室控制条件和塑料盆的限制可能限制了苦草克隆生长。但是,在相同条件下,刺苦草每个个体在第一个月平均就产生了约3个无性分株。

刺苦草具有强的克隆繁殖和营养生长能力,但显著地降低了有性繁殖的投入,开花数、座果数、每个果实的种子产量和种子出苗率等有性繁殖指标,与苦草相比都显著性降低,居群遗传分析也表明,刺苦草在建群后,其有效有性繁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Cheneta1.,2007)。这与其它研究得出的克隆生长会降低克隆植物有性投入和幼苗更新(Efiksson,

1993;Ricardoeta1.,2006)的结果是一致的。而苦草虽然克隆繁殖和营养生长能力低,但有性繁殖投

入高,具有非常成功的成苗率,其出苗率与发芽率大

致相同,苦草具有成功的有性繁殖对策。大部分研

究都表明,克隆植物随环境条件的不同,有性和无性繁殖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异(Philbrick&Les,1996;Eckert,2002)。但是,野外大范围的调查和同园种植实验都表明,刺苦草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少量的有性繁殖投入,为以冬芽更新为主的多年生植物;相反,苦草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繁殖,且不能产生储藏器官,为一年生植物。

通过以上分析,刺苦草和苦草的生活史特征和对策显著不同,由于有性和无性繁殖资源分配不同而引起的竞争和资源利用能力的差异应该是其种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刺苦草强的营养生长和克隆繁殖能力有利于占据水位较深和底质相对肥沃的生境,形成小尺度聚集性分布格局;而大量的种子的(有性繁殖)投入则有利于苦草定居湖岸带上的空白生境。这样,刺苦草和苦草就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种间带状相间的分布格局。同时,在刺苦草群落中由于干扰形成的空隙也有利于苦草果实的迁人、萌发和定居,从而也会形成苦草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的这两种苦草属植物的混生群落。苦草和刺苦草在长江中下游湖泊中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这种种间权衡关系,由此而产生的种间资源利用和散布及竞争能力的分异,为该地区浅水湖泊沉水植被的恢复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验依据,苦草和刺苦草按照这种自然混生共存格局的配置,将有利于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3.3对克隆植物进化研究的提示

近年来,克隆植物研究已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然而大部分的研究都局限于克隆性的描述和探讨其生态适应性,有关克隆植物进化的研究却很少(Eck—eft,1999;Fischer&vanKleunen,2002)。通过近缘种种间不同生态型生活史特征及策略的比较更加有利于揭示植物克隆习性的产生的机制和动力及克隆植物的进化潜力。大部分水生植物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通常认为,克隆繁殖并产生储藏器官是植物适应水环境的一种对策(Philbrick&Les,1996)。在适应水环境过程中,近缘种刺苦草和苦草在生活史特征和对策上发生了明显的分化,一个以克隆繁殖为主,另一个则以有性繁殖为主,这为研究克隆性状进化动力、进化机制和进化潜力提供了很好的材料。通过对这两种植物不同尺度上遗传格局及与环境的相关分析、有性和无性繁殖生物量分配的定量测定及与分配有关的遗传机制的揭示,可能有利于了解克隆植物不同繁殖策略的遗传结果、进化动力和潜力。

参考文献

BlanchsJ,GanfGG,WalkerKF(1998).GrowthandrecruitmentinVa///mer/aamer/canaasrelatedtoaverageirradianceinthewatercolumn.Aquat/cBotany,61,181—205.

ChenL,Xul_aM,HuangHW(2007).Geneticdiversityandpopu—lafionstructureinVa///mer/aspinulosa(Hydrocharitaceae).

AquaticBotany,86,46—52.

ChenKN(陈开宁),IanCJ(兰策介),ShiLx(史龙新),ChenWM(陈伟民),XuH(许海),BaoXM(包先明)(2006).ReproductiveecologyofVa///mer/an越Ⅱ珊.JournalofPlantEcology(ChineseVersion)(formerlyAaaPhytoecologicaSinica)(植物生态学报),30,487—495.(inChinesewithEnglish

abstract)

ChessonP(1991).Aneedforniches?TrendsinEcology&Evolu-tion,6,26—28.

DorkenME,BarrettSCH(2003).Life-historydifferentiationandthemaintenanceofmonoecyanddioecyin&驴细记latifolia(Alismatacee).Evolution,57,1973—1988.

EckertCG(1999).Clonalplantresearch:proliferation,integra—

1期陈磊等: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113

tion,butnotmuchevolution.Amer/canJowna/ofBotany,86,1649—1654.

EckeaCG(2(I)2).’11】elossofsexinclonalplants.EvolutionaryEcology,15,501—520.

EriksflonO(1993).Dyllamicsofgenetsinclonalplams.TrendsinEcology&Evolution,8,313—316.

FischerM,vailKleunenM(2002).Ontheevolutionofclonalplantlifehistories.EvolutionaryEcology,15,565—582.

GuLD(顾林娣),ChenJ(陈坚),刀laflgZs(章宗涉)(1994).EffectofcuttingongrowthofVallisneriaspiralis.PlantPhysiolo—gyCommanJcat/ons(植物生理学通讯),30,105—107.(inChinese)

HuangZW(黄志伟),PengM(彭敏),ChenGC(陈桂琛),S11iP(史萍),ZhouGY(周国英)(2001).1hesp出aldistributionpatternsanddynamicsof¥olnewetlanddominantplants.ChineseJownalofApplied&EnvironmentalBiology(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7,113—116.(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JacobsSWL,FrankKA(1997).NotesonVa///sner/a(Hydiochari—taeeae)inAustralia,withdescriptionsoftwonewspecies.Telo—pea,7,111—118.

JianYX(简永兴),WangJB(王建波),HeCQ(何国庆),“J(李今),ChenJK(陈家宽)(2001).Acomparativestudyofaquaticpl锄tdiversityofHaikou,TaibaiandWushanLakeinHubeiProvinceofChina.ActaEcolog/caS/n/ca(生态学报),21,1815—1824.(inChine,∞withEnglishabstract)

KneitelJM,ChaseJM(2004).Trade-offsincommunityecology:hnkingspafialscalesandspeciescoexistence.Ecology£e抛瑙.7.69—80.

LowdenRM(1982).AnappmachtothetaxonomyofVallisneriaL.(Hydrocharitaceae).aquaticBotany,13,269—298.

baoXZ(罗晓铮),CuiXH(崔心红),ChenJK(陈家宽),HeJN(何建农)(2000).Influencesofreproductivemethodsongrowthof铆ttariaPy驷aea.JournalofWuhanBotaniallRe—search(武汉植物学研究),18,157—159.(inC,hine:BewithE,Clishabstract)

MaJM(马剑敏),YanGA(严国安),RenN(任南),LuoYP(罗岳平),“YJ(李益健)(1997).Restorationandstructuraloptimizationofaquaticvegetationineflcl06lll他andfenceinEastlakeofWuhan.ChineseJournalofAppl捌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8,535—540.(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Philbrickcr,LesDH(1996).Evolutionofaquaticangiospermre—productivesystems.B/oSc/ence,46,813—826.

RenJC(任久长),DaiCIJ(戴长亮),DongW(董巍),Qi∞JR(乔建荣)(1999).StudyonnicheandcommunitysuccessionofsubmergedmaemphyteinJing-MiCanal,Bering.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tisPek/nens/s(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523—52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Ricardocr,CorradoCA,MandujanoMC,Molina-FreanerF

(2006).ReproductiveconsequencesofelonalgrowthinSteno—cel℃usemca,arareelonalcactusoftheSonamnDesert.Evolu.

tionaryEcology,20,131—142.

SchmittRJ(1996).ExploitationcompetitioninmobilegraT弛I'8:trade?offsinuseofalimitedl"eSouI_ce.Ecology,77,408—425.SchmidtKA,EamhardtJlVl,BrownJS,HoltRD(2000).Habitatselectionundertemporalheterogeneity:exorcizingtheghostofcompetitionpast.Ecology,81,2622—2630.

ShenXS(沈显生)(2001).AnewspeciesofVa///snena(Hy.drocharitaceae)fromAnhuiProvince,China.ActaPhytotaxo-nomicaSinica(植物分类学报),39,571—574.(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SunxZ(孙祥钟)(1992).FloraofCh/na(Tomus8)(中国植物志,第8卷).SciencePress,Seijins,176—180.(inChi.ne.se)

SuzukiJ,StueferJF(1999),Ontlleecolo目icalandevolutionarysignificanceofstorageinclonalplⅢlts.PlantSpeciesB/o/ogy,14.11一17.

VelicerGJ,LenskiRE(1999).Evolutionarytrade-offsundercon—ditiomof玎渤uI℃eabundanceandscarcity:experimentswithbac—teria.E£o/ogy,80,1168—1179.

XiaoYE(肖月娥),ChenKN(陈开宁),DaiXB(戴新宾),ChertXF(陈小峰),XuXM(许晓明)(2006).ComparisonofadaptivecapacitytolowhghtintensityoftwoaIlgiospe肌sub—mergedmacrophytesfromTaihuLake.PlantPhysiologyCommu—n/catiop,G(植物生理学通讯),42,421—425.(inChinesewithEnglish

abstract)

XieP,ChenYY(1999).ThreatstobiodivemityinChineseinlandwaters.Amb/o,26,674—681.

Xiong

BH(熊秉红),nw(李伟)(2000).EcologicalstudiesonVallisneriaL.inChina.JournalofWuhanBomnkdResearch(武汉植物学研究),18,500—508.(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YanSZ(颜素珠),ZhuWJ(朱伟杰)(1984).Comparativemor-pholotcalstudiesonthreespeciesofVa///mer/afromChina.仇讹缸(广西植物),4,309—315.(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YuD(于丹),ChongYx(种云霄),TuM/-I(涂芒辉),WangxY(汪小炎),ZhouXH(周晓华)(1998).Studyonthe

threatened

aquatichigherplantspeciesofChina.ChineseBiodi-哪(生物多样性),6,13—21.(inChinesewithEnglisllabstract)

ZuYG(祖元刚),ZhangWH(张文辉),WuSX(吴双秀),ZhouFJ(周福军),YangFJ(杨逢建)(1997).ComparativestudiesofsexualreproductionandasexualpropagationbetweenpopulationsofAdenophoralobophyllaandA.potaninii.ActaBotanicaSinica(植物学报),39,1065—1072.(inChineF蛇withEnglishabstract)

责任编委:于丹责任编辑:刘丽娟

《被子植物的一生》练习题

实验中学初三生物 《被子植物的一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我国很多地区都在清明时节春耕播种,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 A. 充足的光照 B. 充足的空气 C. 一定的水分 D. 适宜的温度 2. 下列有关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种子就会萌发 B. 种子萌发初期细胞的干重会降低 C. 种子萌发的营养直接由光合作用提供 D.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3. 小麦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麦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 B.种子萌发时胚芽首先突破种皮 C.分生区和伸长区使小麦幼根不断生长 D.合理施肥为小麦生长提供有机物 4.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植株生长所需水分主要由伸长区的根毛吸收 B. 植物的茎都能逐年加粗 C.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铁、磷、钾的无机盐 D. 植物的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5. 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市双峰锁石镇举办的第九届油菜花节,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油菜的营养器官生长时期,需要大量的含氮的无机盐,而在开花结果时期,则需要更多含磷的无机盐,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含氮的无机盐使枝叶繁茂,有利于营养器官的正常生长。 B.缺氮时,茎秆不健壮,容易倒伏。 C.含磷的无机盐有利于油菜种子的形成。 D.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6.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 A. 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B. 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C. 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D. 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7.如图为某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B. 图中所示的传粉方式(甲)为自花传粉 C. ①中有花粉,③中有卵细胞 D. 完成受精后,图中③将发育成果实 8.安丘蜜桃是我市的名优果品之一。下列关于安丘蜜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系发达是蜜桃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因素 B. 桃核的硬壳部分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 C. 枝芽中的生长点能产生新的芽结构 D. 夏季修剪能有效地促进花芽的形成 9.如图甲是传粉、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果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1是花药,成熟后散放出花粉 B. 图甲中4表示花粉管,内有精子 C. 图乙中的①由图甲中的2子房壁发育而成 D. 图乙中的②由图甲中的5受精卵发育而成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 试述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2. 怎样才能学好植物生物学?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名词解释 原生质和原生质体染色质和染色体质膜和膜系统胞间连丝传递细胞细胞周期微管束通道细胞纹孔后含物 二、简答题 1.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2.简述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及过程。 3.简述植物的复合组织。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思考题 1.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高级?2.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 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一、名词解释 上胚轴和下胚轴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外始式和内始式叶迹和叶隙根瘤与菌根分蘖和蘖位年轮树皮凯氏带芽鳞痕离层泡状细胞叶镶嵌共质体叶枕射线 二、简答题 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 3.根尖可以分为哪些区域?其特点是什么?生理功能是什么?其相互联系是什么? 4.侧根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生的位置? 5.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可分为几部分?属于哪些结构? 6.一棵"空心"树,为什么仍能活着和生长? 7.什么是茎尖、茎端、根尖、根端?各有何区别? 8.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是怎样的? 9.简述水分从土壤经植物体最后通过叶散发到大气中所走的路程。 10.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适应旱生条件的。 11.简述叶和芽的起源过程。 12.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 13.一般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 14.什么是中柱?中柱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4.7第七节 植物的生活史

第七节植物的生活史 复习思考题 第七节植物的生活史 多数植物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营养生长以后,便进入生殖阶段,这时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形成生殖结构,产生生殖细胞进行繁殖。如属有性生殖,则形成配子体,产生卵和精子,融合后形成合子,然后发育成新的一代植物体。像这样,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life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ycle)。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一般可以从一粒种子开始。种子在形成以后,经过一个短暂的休眠期,在获得适合的内在和外界环境条件时,便萌发为幼苗,并逐渐长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经过一个时期的生长发育以后,一部分顶芽或腋芽不再发育为枝条,而是转变为花芽,形成花朵,由雄蕊的花药里生成花粉粒,雌蕊子房的胚珠内形成胚囊。花粉粒和胚囊又各自分别产生雄性精子和雌性的卵细胞。经过传粉、受精,1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为合子,以后发育成种子的胚;另1个精子和2个极核结合,发育为种子中的胚乳。最后花的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种子中孕育的胚是新生一代的雏体。因此,一般把“从种子到种子”这一全部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突出特点在于双受精这一过程,是其他植物所没有的。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存在着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二倍体植物阶段 (2n),一般称之为孢子体阶段,这就是具根、茎、叶的营养体植株。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发育开始,一直延续到花里的雌雄蕊分别形成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在整个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这一阶段植物体的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都是二倍的。孢子体阶段也是植物体的无性阶段,所以也称为无性世代;另一个是单倍体植物阶段(n),一般可称为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这就是由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胚囊(大孢子),和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花粉细胞(小孢子)开始,一直到胚囊发育成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和花粉成为含2个(或3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经萌发形成有两个精子的花粉管,到双受精过程为止。被子植物的这一阶段占有生活史中的极短时期,而且不能脱离二倍体植物体而生存。由精卵融合生成合子,使染色体又恢复到二倍数,生活周期重新进入到二倍体阶段,完成了一个生活周期。被子植

(鄂尔多斯专版)2020中考生物复习方案专题提升(03)被子植物的一生试题

专题提升(三) 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选择题 1.如图Z3-1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Z3-1 A.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2.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不一致的是( ) A.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耕和耙——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B.播种后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促进种子的萌发 C.适时给农作物施肥——主要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适时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3.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Z3-2 A.图甲植物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 B.图甲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①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与玉米种子相比,图丁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4.[2018·汉江]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一生”后,同学们形成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玉米油和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来自玉米和花生的胚乳 B.黄瓜的雄花不能结果,所以雄花不是花的结构 C.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D.桃仁是桃的种子,桃仁外的硬壳就是种皮 5.[2019·内江]果农在长期的蜜桃栽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农适时给桃树施加氮肥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B.果农对桃树进行摘心打顶有利于侧芽生长发育成枝条 C.果农整枝修剪的目的之一是减少无用枝条对营养的消耗 D.果农通过嫁接可使同一株桃树同时开出几种不同颜色的桃花 6.一棵树高3米,在距地面2米处做一标记,2年后,这棵树长到5米,这时标记距地面的高度( ) A.4米 B.3米 C.2米 D.不确定 7.如图Z3-3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如果树木的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图Z3-3 A.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上方 B.树瘤的形成与有机物的积累有关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有机物是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运输的 8.[2018·达州]银杏是达州的市树。下列关于银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能由小长大,只与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裂有关 B.中学生常用银杏叶片制作叶脉书签,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叶片属于器官 C.银杏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其果实俗称“白果” D.银杏幼根的生长,主要是根的分生区和成熟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9.如图Z3-4是两条南瓜雌花生长发育期间体积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与曲线不符的是( ) 图Z3-4 A.曲线a是子房发育的结果 B.曲线b可能是没有授粉造成的 C.在A点花瓣、花萼等逐渐凋落 D.在A点时,南瓜产生的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10.“天上甘露美,昌乐西瓜甜”,昌乐西瓜久负盛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植物学思考题(120408期末)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2012) 参考教材(马炜梁《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二界、三界、五界系统的分 类依据)。! 2.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的地位与作用。! 3.掌握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物种概念。!! 4.掌握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5.了解栽培植物的命名的格式! 6.简答什么是植物学及其意义?!! 7.了解植物学发展简史,注意重要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 用。 一、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物种;双名法;自然分类法;Higher plant and lower plant; spore plant and seed plant; vascular plant and novascular plant 二、简答题 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括的层次。! 2、简述植物分类学及其意义?! 3、植物各级分类单位有那些?什么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4、何谓双名法?举例说明。!! 5、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 6、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怎样?包括哪几个类群? 三、思考题 1、在整个地球演化史中,苔藓植物从未形成过森林,而蕨类植物却曾经是地球上极其繁盛的植被,为什么? 2、种子植物非常适应现代的地球环境,为优势植物,结合形态和结构等方面特征,举例说明它们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1.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 2.简述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3.简述液泡的结构及其功能。 4.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功能。 5.植物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 6.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主要种类?!! 7.什么是组织?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8.简述植物分生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9.简述输导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10.简述机械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何在?!

七年级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练习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二) 复习指要: 花柄 花托 萼片 花瓣 花药(内生花粉) 花丝 柱头 雌蕊 花柱 子房壁 胚珠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柱头上的粘液刺激落在其上的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 3、花粉管末端破裂,其内的精子释放出来 4、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头、花柱 凋落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受精卵 典例解析: 例1、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必须要完成哪两项主要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 A 、开花和传粉 B 、传粉和受精 C 、开花和受精 D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解析:开花、传粉、受精、形成果实和种子是四个连续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必须在前一个过程完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个过程。据题“开花之后”,应是传粉、受精,所以可排除A 、C ,而D 显然与题意不合。 答案:B 例2、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被虫咬去的结构是( ) A 、花被 B 、花冠 C 、雄蕊 D 、雌蕊 解析: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如果没有结果,被害虫咬去的一定是雌蕊。 答案:D 例3、在白粒的玉米果穗上,夹杂着一些黄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基因突变 B 、穗状花序上有两种花 C 、花粉品种不同 D 、子房发育程度不同 解析:在玉米授粉时,有不同品种的花粉落到了白粒玉米的果穗柱头上,形成了两种颜色不同的果实。 答案:C 基础训练: 1、花是由花芽发育来的。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2、传份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放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3、受精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相续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开花和结 果 雄蕊 花的基 本结构 传粉和 受精 果实和种 子的形成 胚珠 种子 子房 果实 子房 发育成 发育成 发育成 受精过程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 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 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_测试题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2.将籽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 ℃~30 ℃下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A.甲先发芽 B.乙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3.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原因是…………………………………………()A.胚被破坏 B.除掉了种皮 C.胚乳被损伤 D.除去了谷壳 4.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5.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都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 A.92% B.90% C.95% D.91%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实,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A.芽 B.根 C.茎 D.叶7.在移栽植物时常带土移栽,原因是………………………………………………()A.减少水分散失B.防止破坏根毛C.减少营养流失 D.让植物容易适应环境 8.子房的结构包括……………………………………………………………………()A.子房壁和胚珠B.子房 C.花柱和柱头 D.花药和花丝 9、绿色开花植物受精以后,还能继续发育的是……………………………………()A.柱头 B.子房 C.雄蕊 D.雌蕊 10、有关萝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食用部分为萝卜的茎 B.萝卜历史悠久,属于裸子植物 C.一般是深秋采种,来年夏末播种 D.一般是夏初采种,当年夏末播种 11、下列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是………………………() 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部分组成 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③将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后,在切面滴碘液,整个切面都变得一样蓝 ④种子中的子叶发育为叶,胚芽发育为芽,胚轴发育为茎,胚根发育为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我们吃的西瓜瓤是由下列哪种结构发育成的?() A. 胚乳 B. 胚珠 C. 珠被 D. 子房壁 13、冬春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考虑,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D.防治病虫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

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 一、选题背景: 植物王国蕴藏着无穷的秘密: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有泥土、水分、阳光它们就会长出一片片绿,开出五彩缤纷的花,结出橙黄紫绿的果……它们的形状稀奇古怪,它们的秘密趣味无穷。 金秋时节,我带着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二年级小学生去原野秋游,当他们看着满园飘香的瓜果,周围盛开着绚丽多彩的花儿,都雀跃不已,一个劲儿地跑着来问这问那:这是什么花花有种子吗树上的果子是怎样结出来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从他们的小脑袋里蹦出来。看到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和兴趣,而且发现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和探究意识,我根据孩子们的愿望和认知特点,开展了主题为“植物生长的秘密”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植物王国里的秘密。 & 二、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 2、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索和实验,激发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 3、培养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与他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学习,细心观察,讨论交流。 (二)活动步骤: 1、师生确定实践的主题; 。 2、指导学生自主分组并确立各小组活动的主题及实施方案; 3、开展实践活动; 4、开展交流评价活动; 5、开展成果展示活动; 6、对活动进行小结、反思。 |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开题活动: 1、活动主题的确立: (1)、学生自由分组,选举各组组长。 、 (2)、指导各小组确定主题及活动实施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我最想知道这些植物是怎样长出来;有的说,我最想知道平常我们吃的果实是怎样长出来的;有的说,没有人种,野外的小花、小草是怎样长出来的有的说,平时我发现家里的一些植物并不是种在泥土里的,放在水中它们照样能生长,究竟植物的生长要靠什么呢

植物生活史小结

植物生活史小结 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门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成芽管,再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菌丝体,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产生无性孢子若干代,产生菌丝体若干代,这就是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阶段,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合子。 通常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其重要特征是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所组成的。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雄性生殖器官称精子器。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但是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发达,我们日常见到的蕨类植物就是它的孢子体。 此外,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这点和苔藓植物及种子植物均不相同。 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裸子植物是一类保留着颈卵器,具有维管束,能产生种子的高等植物。它属颈卵器植物,又是种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群维管植物。裸子植物的孢子体比蕨类更发达,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被子植物为植物界发展到最高等,也是最为繁茂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达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了真正的花,输导系统更完善而发达。 而雌雄配子体较裸子植物更为退化,一般仅有由8个细胞形成的胚囊(雌配子体)和2-3细胞的花粉粒(雄配子体),同时颈卵器已完全消失。 具有形成层、次生结构及发达的输导组织。但配子体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七年级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练习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一) 复习指要: 适量的水分 环境条件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种子完整,有活力,且不在休眠期 子叶(或胚乳) 提供营养,后脱落 胚芽 茎和叶 胚轴 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胚根 根 发芽率:萌发种子占全部被测种子的百分数 成熟区: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生长点 幼叶 叶 芽轴 茎 枝条 芽原基 侧芽 水 无机盐:氮、磷、钾等 有机物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例1、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是( ) A 、阳光、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B 、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 、水分、土壤和温度 D 、阳光、水分、土壤、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解析: 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分的作用在于溶解各种营养成分并转运至胚芽、胚轴、胚根;空气中的氧气保证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适宜的温度能保证种子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阳光和土壤是种子萌发成幼苗后所必需的,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要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本身,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例2、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经济作物,可以达到提前播种,提前收获的目的。从种子萌发考虑,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持水分 B 、提供氧气 C 、提高温度 D 、防治病虫 解析:塑料大棚既可以保持水分,也可以提高温度,但从种子萌发的条件考虑,主要作用是提高温度。 答案:C 例3、在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 A 、根冠和生长点 B 、根冠和伸长区 C 、分生区和伸长区 D 、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析:使根不断伸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细胞数目增多,二是细胞长度增加。在根尖的四部分中,分生区的细胞可以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伸长区的细胞能不断伸长,使长度增加。 答案:C 萌发的过程 萌发的 条件 种子的 萌发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 和生长 芽的发育 生长需要的 营养物质 根从土壤中吸收

最新中科院-植物学(621)考研真题(个人整理版)

1998-2013年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真题 (621)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8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9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0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 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1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目录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的特征 被子植物的分类 双子叶植物纲 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 被子植物的起源 经济利用 [编辑本段] 被子植物(Angiosperm) 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记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亦称显花植物。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

ophyta)。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茅膏菜属(Drose 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许多是木本的(乔木和灌木),但多为草本,草本被子植物比木本具有更进化的特征。多异花传粉,少数自花传粉。花粉粒到达柱头後即萌发并产生花粉管,通过花柱向下进入子房腔。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和生殖细胞。随著花粉管的发育,生殖细胞分裂成两个雄配子。花粉管一般通珠孔进入胚珠。花粉管进入雌配子体後,顶端破裂,两个雄配子释出,进入雌配子体的细胞质内。其中一个雄配子钻入卵细胞内,与之融合而受精。受精後产生的核子常发育成胚。另一个雄配子同雌配子体的其他两个核(极核)结合(或同两极核预先融合成的一个核相结合)形成胚乳核,胚乳核产生胚乳,用以贮藏养料。两个雄配子均参加融合过程,这称为双受精作用,为被子植物所独有。 被子植物分两个纲,其种子内胚发育的早期阶段相同,但进一步的发育却以不同方式进行︰在双子叶植物,茎原基两侧的侧生子叶均发育,而在单子叶植物仅一个原生子叶得到发育,并向顶端移动。胚的发育过程清楚地表明,被子植物胚的早期均有双子叶阶段。双子叶植物的胚分化为4个主要部分︰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 被子植物的花的结构特徵 被子植物的器官与其他维管束植物一样,分为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木质部有特化的导管,在韧皮部内筛管分子末端相接形成筛管,筛管侧面同伴细胞相接。叶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很不一致,叶序有互生、对生或轮生。互生是原始的类型,对生和轮生是在进化过程中衍生形成。全缘、具羽状脉的单叶较为原始。在冬季或旱季脱落的叶由「常绿」叶进化而来。叶表皮具有特化的气孔。花是高度变异和特化的繁殖枝。孢子叶(雄蕊和心皮)藏于花托上,通常由花被(萼片和花瓣)环绕。花托是节间缩短的茎,原始的花花托较长。萼片常为绿色,叶状或苞片状,是特化的叶。花瓣通常与萼片互生,其质地、颜色(除绿色外)和大小不同于萼片。雄蕊(小孢子叶)总称雄蕊群,每个雄蕊通常由柄状的花丝和带孢子的部分(花药)组成。心皮(大孢子叶)总称为雌蕊群,心皮由包围胚珠的子房、花柱和柱头构成。柱头用以接受花粉粒,生于花柱的顶端。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试题解析

t h e i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一生 【基础·巩固】 1.(2018江西中考,5)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的是( ) A. 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C. 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D. 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分 2.(2018河南济源市中考,3)实验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a 适量的水 b 适宜的温度c 充足的空气 d 光照 A. abd B. abc C. acd D. bcd 3.(2018山东德州市中考,13)下列关于花 和果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工辅助授粉,可以解决玉米缺粒现象 B. 将未成熟的花套袋处理,能结出果实的花是雌花 C. 一个西瓜含有多粒种子,说明一个子房 中有多个胚珠 D. 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一 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4.(2018江苏南通市中考,19)蚕豆种子是 我们喜欢的食物,其食用部位主要是( )A. 胚芽 B. 胚根 C. 胚轴 D. 子叶5.(2018湖南怀化市中考,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能发育成植物枝叶的是( ) A. 芽 B. 根尖 C. 种皮 D. 子叶 6.(2018湖北随州市中考,2)“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t h e i 下列叙述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A.种子中的子叶和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B.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且在根的成熟区形成众多根毛,便于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C.合理密植是为了增大植株间的间隙,提供充足的氧气便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充分进行 D.植物可通过保卫细胞有效控制气孔的开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7.(2018江苏南通市中考,2)人们常给移 栽的大树“打点滴”,其主要目的是补充( ) A. 水和无机盐 B. 蛋白质 C. 淀粉 D. 维生素8.(2018湖南郴州市中考,6)美丽花朵, 令人心旷神怡。其中一朵花中最重要的,能帮助植物完成生殖的结构是( ) A. 花蕊 B. 花瓣 C. 花柄 D. 花萼9.(2018海南省中考,8)一朵花中最主要 的结构是图中的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10.(2018湖南衡阳市中考,26)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①-⑥为菜豆种子)。请仔细读 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进行对照。(2)如果把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从实验的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______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被子植物习题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2.被子植物的主要输水组织是( ) A.管胞 B.导管 C.筛管 D.筛胞 E.伴胞 3.植物体常具托叶鞘的是( ) A.Polygala B.Polygonatum C. Polygonum D. Polypodium E. Polyporus 4.蓼科植物的果实常包于宿存的( ) A.花托内 B.花萼内 C.花冠内 D.花被内 E.花柱内5.乌头花中呈盔状的是( ) A.上萼片 B.侧萼片 C.中萼片 D.花瓣 E.唇瓣 7.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入药部位是( ) A.根 B.茎 C.根和根茎 D.叶 E.果实 8.大戟属植物的花序为( ) A.总状花序 B.单歧聚伞花序 C.二歧聚伞花序 D.杯状聚伞花序 E.轮伞花序 12.五加科的花序为( ) A.伞形花序 B.伞房花序 C.轮伞花序 D.聚伞花序 E.复伞形花序 13. Panax ginseng C.A.Mey.的果实为( ) A.核果 B.浆果状核果 C.核果状浆果 D.聚合核果 E.聚合浆果 15.伞形科中具有单叶的植物是( ) A.当归 B.防风 C.紫花前胡 D.狭叶柴胡 E.川芎16.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雄蕊为( ) A.能育雄蕊4个 B.能育雄蕊2个

C.二强雄蕊 D.四强雄蕊 E.聚药雄蕊 17.丹参根的外皮为( ) A.黄色 B砖红色 C.揭色 D.土黄色 E.棕色 18.地黄的人药部位是膨大的( ) A.块根 B.圆锥根 C.根茎 D.块茎 E.球茎 20.药材“南板蓝根”的原植物为( ) A.十字花科菘蓝 B.马鞭草科大青 C.爵床科马蓝 D.菊科马兰 E.蓼科蓼蓝 22.药材金银花的主要成分为( ) A.挥发油 B.绿原酸 C.生物碱 D.皂苷 E.黄酮 24.竹亚科的主干叶称为( ) A.普通叶 B.秆箨 C.叶鞘 D.变态叶 E.小型叶 26.天南星和半夏的入药部位是( ) A.根茎 B.球茎 C.块茎 D.鳞茎 E.小块茎 (二)B型题 A.聚合瘦果 B.聚合蓇葖果 C.聚合浆果 D.聚合核果 E.聚合坚果34.Aconitum的果实为( ) 35.Ranunculus的果实为( ) 36.Coptis的果实为( ) 37.Magnolia的果实为( ) 38.Schisandra的果实为( ) A.具有宿存的花柱 B.基部有宿存花被形成的果托 C.具有宿存的花萼 D.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 E.顶部常具有冠毛 39.樟科植物的果实( ) 40.铁线莲属植物的果实( ) 41.睡莲科植物的果实( ) 42.玄参科植物的果实( ) 43.茄科植物的果实( ) 44.菊科植物的果实( )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

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湘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植物生活的秘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教学设计 1、植物的身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三、科学知识: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一、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二、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知识: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炼资料。 教学用具:课件。 学习用具:各种课外书、资料卡。 复习导入: 1.提问: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新课: 一、活动:了解植物的器官 (一)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 1.你打算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上网等等。 3.教师小结:上述方法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今天我们就采用其中的一种——查阅书籍,收集资料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4.怎样查找呢?老师将其过程制成了录像,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了解这个过程吧。 5.视频播放,学生观看。 6.提问:老师怎样查阅资料的? 7.学生汇报:书的类别——书名——目录——文章——段落——摘抄。 (二)制作资料卡 1.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资料? 2.学生回答:将资料摘抄下来。 3.摘抄时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简洁,篇幅较长的进行概括) 4.怎样保管好我们的资料,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我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制作资料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