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什么是美学

1.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泰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缺陷(消极作用)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是人性的一项基本的价值需求。“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都可纳入到“审美活动”的设定中。

4.美学的学科性质:

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2)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

美学是哲学。“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鲍桑葵《美学史》

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美是什么

1.柏拉图对美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

美是理念是指:

1)美的本质不在自然事物,而在理念,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事物的美是由于理念的参与所形成的。

2)理念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外延不同,分成许多层次,美也有很多等级。

3)绝对美是美的本体,是美的最完全体现,至美也是至善的。

4)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乃是由于美本身。

2.柳宗元的命题的理解

柳宗元命题是:“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理解:

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2)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3)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总而言之,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都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3.马祖道一的话的理解“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马祖道一“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也就是说色不是单独存在的,对应于心,才显现出色。心不是单独的存在,对应于色,才显现出心的存在。这两个是互为依存,互为显现的。梅花的显现,是因为本心,本心的显现,是因为梅花。这是禅宗的智慧,也是禅宗对中国美学的贡献。

“心”照亮美的光源。这个“心”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最空灵的,正是在这个空灵的“心”上,宇宙万化如其本然地得到显现和敞亮。美是对实体性的自我的超越,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纯粹主观的“美”。5.对“美在意象”的理解

最早提出意象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提出“意象”范畴。在中国的传统美学看来,意象就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也就是情景交融。“情”“景”统一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朱光潜说:“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就是美。

意象的分析

1)审美意象的性质

A、审美意象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情景交融。

B、审美意象在审美活动中产生。

C、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D、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

2)审美意象的意蕴,是以情感性质的形式所揭示的世界的意义。

3)与美对立的概念

美的反面,就是遏制或消解审美意象的生成,遏制或消解美感(审美体验)的产生。美和不美的界限,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就在于能不能生成审美意象,就在于王夫子所说的,能不能“兴”(产生美感)

6.如何理解审美意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意象世界不能脱离审美活动而存在,美只能存在于美感活动中,这就是美和美感的统一。

意象是一个意向性产物,意象的统一性以及作为这种统一性的内在基础的意蕴,都依赖于意向性行为的生发机制——审美活动。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而被照亮,被唤醒,从而构成一个充满意蕴的意象世界。意象世界是不能脱离审美活动而存在的。美只能存在于美感活动中。

7.如何理解真善美只能在审美活动中实现

“美”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有意味、有情趣的生活世界(人生),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即“真”,但这个真实存在的“真”,而不是逻辑的“真”。这就是“美”和“真”的统一。这个意象世界没有直接的功利的功效,所以没有直接功利的“善”。但在美感中,当意象世界照亮我们这个有情趣、有意味的人生(存在的本来面貌)时,就会给予我们一种爱的体验,感恩的体验,它会激励我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情操,激励我们去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这是“美”与“善”的统一,当然,这个善不是狭隘的、直接功利的“善”,而是在精神领域提升人生境界的“善”。这就是真善美的统一,但这个统一只能在审美活动中实现。

真:美是自然,体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善:意象世界激励我们向善。

第二章美感是体验活动

1.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审美体验的出发点是与人生紧密相连;其本身特性是直接、当下的经验;其思维模式是瞬间的直觉,

得到的是整体性;其追求目标是创造了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认识的出发点是脱离人和世界;其本身特性是脱离直接性,抽象的概念世界;其思维模式是逻辑思维,对事物整体进行分割;其追求目标是追求一个抽象的概念体系。

2.移情学说

19世纪,德国美学家菲舍尔提出移情的概念,移情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立普斯。“移情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一种在客观事物中看到自我的错觉。它认为,产生美感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感情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这种事物是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侧重于对主体心理功能的体验,侧重“我及物”,把主体的感觉、情感等提到了审美对象的地位,揭示了美感中包含了审美主体的心理错觉等美感心理规律。但是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它的最大缺陷就是否定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在强调主体因素的能动作用时,忽视了对客体这一外部因素的分析。

3.心理距离学说

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在20世纪提出的,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作品的实用态度,而是美感有利于快感,因此使观赏者对眼前事物产生了新的体验,若是主客体在心理距离上失距了,则不会获得美感。

4.美感与快感的区别和联系

A、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性的,是指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产生的审美意象。是精神愉悦和生理快感的复合体。生理快感是满足实用要求,完全受外来刺激支配,没有审美意象。

B、美感与生理快感的联系

第一,美感往往是精神愉悦和生理快感的复合体,视听器官在引发美感的同时引起生理快感。

第二,除了视听两种器官,其他感官获得的快感,有时可以渗透到美感,转化为美感或者加强快感。

5.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

美感的源泉存在于无意识的领域,艺术创造的动力也存在于无意识之中,这就是人的本能欲望,也就是性欲。性欲要求得到满足,着就是“力比多”的愉快原则。但文明社会对性欲的满足有着种种限制,“力比多”就会潜入心的深层,成为“潜意识”。“力比多”还有另外的出路,一是“梦”,一是“白日梦”,还有就是“艺术想象”。在艺术想象中,性欲经过隐秘的隐瞒和伪装,以文明社会所能允许的形式表现出来,着就是人人可以进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的本能欲望得到满足,这就是美的源泉。

“俄狄浦斯情结”是性本能的典型表现,是一种无意识的欲望。

6.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

“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贯穿于蔡元培先生一生。早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就不只一次地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看,坚持了教育独立,建构了健全人格;从社会意义看,重塑国人信仰,实现思想启蒙。从美感在最高层次上的神圣性,从美感在最高层次上的与宗教感的相通与区分上看,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有了一种新的阐述。

人有一种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而追求绝对和无限的精神需求,而宗教则以他自己的方式满足了人的这种超越的精神追求。这或许就是宗教信仰的心理根源。在社会的某个阶段,狭义的宗教也许会消亡(这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不加讨论),但是人性中的这种追求永恒和绝对的精神需求却永远不会消亡。除了宗教超越,还有审美超越——一种自由的、积极的超越——可以满足人性的这种追求。这是以“美育代宗教”的深刻意义所在。

7.美感的特性

1)功利性。在审美活动中,人们超越了对象的实在,因而也就超越了利害的考虑。这意味着美感是人和世界的一种自由的关系。

2)直觉性。这是美感的超理性(超理性)的性质。美感中包含有理性的成分,或者说,在“诗”(审美直觉)中渗透着“思”(理性)。

3)创造性。美感的核心是生成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一次性的。

4)超越性。美感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主客二分,从而超越“自我”的有限性。这种超越,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和解放感。这种超越使人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

5)愉悦性。美感的愉悦性从根本上是由于美感的超越性引起的。在美感中,人超越自我的牢笼,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从而在心灵深处引发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可以和多种色调的情感反应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非常微妙的复合的精神愉悦。这是人的心灵在物我交融的境域中和整个宇宙的共鸣和颤动。

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1.怎样理解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因为,第一,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因而他的审美意识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2.理解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每个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什么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审美观的集中体现,它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审美主体的审美指向。审美趣味既带有个体性的特征,又带有超个体性的特征。

审美格调(审美品位)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品味)都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都受到这个人的家庭出身、阶级地位、文化教养、社会职业、生活方式、人生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在这个人的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3.理解审美风尚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它体现一个时期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氛围。

它有三个特点:1)影响面广,超越社会地位和阶层;2)渗透力和扩张力很强;3)有时间性,是一个社会在较长的时期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时代特色。

第四章自然美

1.理解自然美的本质

自然美的性质:归根到底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自然美的性质:美是什么

1)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2)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3)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4)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2.是否所有的自然物都是美的

“肯定美学”的观点: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东西都具有全面的肯定的什么价值。“肯定美学”和“自然全美”的观点,最根本的问题是把自然物的美看成是自然物本身的超历史的属性,从而否定审美活动(美与美感)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活动。但人类文化史说明,审美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不能否定的,人与自然物能否产生审美意象,这得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自然中的东西不可能是“全美”,因此“肯定美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3.自然美和艺术美谁高谁低的问题

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相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又是人的生活世界的真实的显现。这一点,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相同的。自然美是“胸中之竹”,艺术美就是“手中之竹”。它们都有赖于人的意识的发现、照亮和创造。就它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不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它们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同时,艺术作品的创作,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有一

个技艺操作在里卖弄,这也给艺术美带来了一些不同于自然美的特点,并对欣赏者的美感产生影响。

4.自然美的发现是一个过程

自然美的发现:美是历史的产物,对自然美的发现是一个过程。在西方,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魏晋时期。魏晋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相似,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大解放的一个时代。

5.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也是一个过程

在中国,自然美的发现开始于魏晋时期。魏晋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相似,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大解放的一个时代。

第五章社会美

1 人物美的三个层面

1)人体美。人的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等等,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如希腊神话美男子纳克索斯;

2)人的风姿和风神。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声音笑貌表现出人内在的灵魂美、精神美时,就形成了一种风姿之美,风神之美。

3)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情境中欣赏,包含更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生意蕴,也更能引发欣赏者的人生感、历史感。

2 理解民俗风情的美

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称为民俗。这种相对固定的方式显示出审美价值时,就称为风情。

第六章艺术美

1.模仿说

古希腊人主张模仿说,即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模仿。柏拉图认为,因为现实世界也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是模仿的模仿,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因为艺术表现了普遍性,所以比历史更真实,因此艺术是真实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艺术家,17世纪的古典主义、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都主张这种模仿说。

2.艺术的本体是意象世界

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艺术创作了、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感性世界——审美意象。

3.艺术和美的关系

艺术的本体是意象世界,也就是说,艺术的本体是美(审美意象),艺术和美(审美意象)是不可分的。从本体意义上说,艺术就是美,但是美不是艺术。原因:

1)美学不光研究艺术,还研究社会美,自然美。

2)艺术的层面还包括很多,美学只研究审美的层面的,而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有审美的,知识的,技术的,物质载体的,经济的,政治的。

4.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

艺术与非艺术之间,是以能不能呈现一个意象世界加以区分的。由于美(意象)与美感(感兴)是同一的,因此区分也就在于这个作品能不能使人“兴”(产生美感)。如果不能是使人产生美感,那就不能生成意象世界,也就没有艺术。

5.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一个是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是情景交融,生成意象。另一个是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是意象的物化。

6.影响艺术创造的因素

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可能涉及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物质技术因素等等多种复杂的因素,但这一切的中

心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7.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1)材料层

艺术作品必然要有物质材料作为载体,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的两个意义:a它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b 物质材料的层面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这种质料感也可以融入美感而成为美感的一部分。

2)形式层:

形式层是与材料层相联系的,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但是形式超越材料而成为一个完整的“象”(形式世界)。艺术作品中的这个形式层在作品中也有两个方面的意义:a它显示作品的意蕴、意味。b 它本身有某种意味,这种意味就是所说的“形式美”或“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也可以融入美感而成为美感的一部分。

3)意蕴层

艺术作品的意蕴,我们过去也称之为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意蕴与理论作品的内用不同,艺术作品的“意蕴”只能在直接观赏作品的时候感受和领悟,而很难用逻辑判断和命题形式把它“说”出来。艺术作品的“意蕴”蕴涵在意象世界之中,而且,这个意象世界是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复活(再生成)的,因而艺术的“意蕴”必然带有多义性,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这决定了艺术欣赏中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艺术作品的意蕴层有复合性,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中,这种复合是不平衡的。

8.意境的概念

所谓“意境”,是“意象”(广义的美)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它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获得对人生、历史、宇宙的哲理性感悟。“意境”给予人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惆怅”,也就是尼采所说的“形而上的慰藉”。“意境”不仅存在于艺术美领域,而且也存在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领域。

9.意境的形成过程

老子哲学中提出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道”是“无”和“有”、“虚”和“实”的统一。

禅宗思想的妙悟中的“悟”,是一种对用很宇宙本体的悟,是一种形而上的“意”。魏晋玄学的“贵无”和“崇有”。唐:“境”作为美学范畴出现是意境说诞生的标志。

10.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和联系

意象、意境都是情景交融,但意象不等于意境,意境是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意象的外延比意境大,意境的内涵比意象多。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

11.理解黑格尔的艺术终结理论

黑格尔关于艺术发展的前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命题。

命题一:从绝对观念发展的逻辑提出的命题。

按照黑格尔哲学,绝对理念是最高的真实。绝对理念有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三个发展阶段,绝对精神又有艺术、宗教和哲学三个发展阶段。哲学是绝对理念发展的顶端。黑格尔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象征型艺术是形式压倒内容,古典型艺术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契合,浪漫型是精神脱离物质,艺术本身解体。黑格尔认为,艺术让位于艺术,就是艺术的终结。

但是艺术终结理论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他的理论前提是不能成立的。黑格尔的前提是:绝对理念是无限的,是最高的真实。但事实上,绝对理念不是最高的真实,艺术也不是理想的显现。艺术是意象的世界,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生活世界。艺术是有限的,意象是无限的,艺术不是这些能代替的,因此这个命题不能成立。

命题二:现代市民社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是个散文的时代,是功利和理性统治的时代,而艺术在诗性的时代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需要生生不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

散文的时代指的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情况。一切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都僵化为刻板的“法律秩序”,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的关系。

这里可以见出他思想的深刻性,他见出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与艺术发展的矛盾。但是社会不是发展

到了资本主义就到了尽头,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第七章优美与崇高

1.优美的文化内涵

优美是单纯、静穆、和谐,是由古希腊文化培育出来的。

优美在古希腊神庙和人体雕像中得到最典型的体现。

2.优美的形式特点和代表人物、作品

形式特点:完整、单纯、绝对的和谐。

它所引起的美感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代表人物、作品: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美丽的女园丁》,莫扎特、普希金

3.崇高的文化内涵

崇高是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培育出来的审美形态。

神是崇高最纯粹、最原始的形式。18至19世纪,崇高的文化内涵值的是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历程。诗和音乐成为崇高的新的感性显现。这个转变,是从宗教到非宗教,追求人对自身的超越。

4.崇高的形式特点和代表人物、作品

形式特点:从外在形式看,崇高的特点是大,凹凸不平,变化突然,朦胧,坚实笨重等;从主体心理看,崇高以痛苦为基础,令人恐怖,涉及人自我保存的欲念;从意象世界看,是追求无限,追求宏伟深远的空间感和历史感。崇高是主体的超越精神。

代表人物、作品:哥特式教堂;歌德《浮士德》;贝多芬第三、第五、第九交响曲;屠格涅夫

5.优美和壮美的美感

优美和壮美都源于《易经》。二者一为阴柔之美,一为阳刚之美,是为道的统一,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壮美的外在形式常突破或违背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感受。

6.优美与壮美和西方美学史上的优美和崇高的区别和联系

1)优美与壮美和崇高与优美的区别:

A.文化背景不同

优美的源头是希腊文化,崇高的源头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化。而中国的优美与壮美都源于《易经》,即阴和阳。因此,中国的优美并不具备西方美学的优美的那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文化内涵;中国美学中的壮美也没有西方美学的崇高的那种宗教文化内涵。

B.两者关系不同

中国美学的优美和壮美都源于《易经》,它们是一阴一阳的统一,刚与柔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连接,相互渗透,融合统一为“道”(意象世界)。西方美学中的优美和崇高没有这种互相渗透、融合的关系。

2)优美与壮美和崇高与优美的联系是:

中国美学的优美和壮美与西方美学的优美和崇高有着类似的美感特点。

第八章悲剧与喜剧

1.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是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黑格尔认为悲剧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者“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悲剧所产生的心理效果不只是“恐惧和怜悯”,而是愉快和振奋。

以《安提戈涅》为例:

1)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黑格尔第一个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批评,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他认为矛盾冲突是悲剧的基础,是悲剧的推动力量。黑格尔重视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认为理想的悲剧是以由于精神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为基础的悲剧。在他的影响下,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了西方许多悲剧作家的创作原则。

2)黑格尔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一种是由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亲属关系、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产生的冲突;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冲突。

3)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胜利。他认为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存在合理性和片面性,悲剧的结局有两种:一是冲突双方同归于尽;二是一方自动退让,放弃片面性,双方和解,因而“永恒的正义取得胜利”。

3.悲剧的本质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一种戏剧形式起源于古希腊。命运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核心。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造成的灾难却要由他来承担责任,这就构成了悲剧。

根据悲剧主人公或悲剧的表现对象,悲剧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悲剧是英雄人物的悲剧。例如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笔下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第二种类型的悲剧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正常的生活愿望受到摧残,例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三种类型的悲剧是旧事物的悲剧。旧事物必然灭亡,但本身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还没有完全丧失历史合理性,所以它的灭亡旧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悯。例如,光绪皇帝就是这样的悲剧人物。

根据造成悲剧的原因可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4.喜剧使人发笑的原因

如果说悲剧是和命运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喜剧则是和时间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喜剧体现一种时间感。整个世界是一个新陈代谢、辞旧迎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旧的死亡了,新的又会产生。旧的东西,丧失了生命力的即将死亡的东西,总显得滑稽可笑,于是产生了喜剧。

对喜剧的笑的不同解释

1)是鄙夷说或优越感说。

为T.霍布斯所倡导。他认为嘲笑是对某些尊严的重要人物的鄙夷,当人们发觉自己的处境比所看到的人的不幸优越得多,或自己从前的蠢笨比它强时,就觉得“突然荣耀”。

2)是“乖讹说”

源自德国的一种关于喜剧性产生的原因的解释,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况,由康德提出,他在《判断力批判》中曾有论述:“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一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他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斯宾塞又把它分成“上升的乖讹”——指超过了预期效果;和“下降的乖讹”——指达不到预期效果二种情况。前者指超乎期待之上,而引人惊喜的状况。后者指期待未能实现而引人发笑的状况。

3)是“释放说”

为H.斯宾塞与S.弗洛伊德所提倡。认为当思想从高尚的观念突然转到卑琐的观念时,过多的神经能量蕴藏没有花费掉,就溢出来成为笑,笑就是能量的释放。弗洛伊德按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观点重新解释了“释放”概念,认为本能冲动从社会抑制下释放出来会形成滑稽喜剧包括了同情感、智慧感和新奇感

第九章丑与荒诞

1.丑的含义

丑是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情境交融的意象,它不同于伦理学范畴的恶。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是美的一个品种,是近代精神的产物。代表作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2.丑的审美价值

丑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丑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因为实际生活中不仅有美的、健康的、光明的东西,也有丑的、病态的、阴暗的东西,丑作为美的对照和衬托。如凡高《吃土豆的人》。

2)丑能显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例如奇特、怪异、缺陷、任性,以及生理上的畸形、道德上的败坏、精神上的怪癖等。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丑做为一个审美形态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如:《巴黎圣母院》3.丑的美感

丑感是广义的美感的一种,它能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使人得到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产生痛苦的快乐。有些艺术作品会用美的形式表示丑的内容。

4.丑的代表作品

罗丹《欧米哀儿》、波德莱尔《恶之花》、雨果《巴黎圣母院》、庄子《人间世》《德充符》、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5.中国美学意义上的丑的含义

中国美学上的“丑”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有以下四种

1)显示宇宙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对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美丑对立的超越。如庄子认为丑和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相互转化。他把“丑”带进了审美领域。

2)显示内在精神的崇高和力量,从而在人物美的画廊中增添整整一个系列的清丑奇特的意象;如庄子在《人间世》、《德充符》写了一大批残缺、畸形、外貌丑陋的人,但是却有很高尚的品格。

3)融入了艺术家对人世的悲愤体验: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发掘和显现了实际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的人性。如《金瓶梅》

6.荒诞的文化内涵

荒诞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产物,意蕴是西方现代文化。荒诞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表现在两个方面:1)返回自然,拒绝这个社会,是嘲笑现实的荒诞和无意义;

2)返回自我,嘲笑人类理性的虚伪。如:达利《带抽屉的维纳斯》

7.荒诞的代表作品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表现了人的处境单调、刻板,以及人生所承受的没有尽头的煎熬。它使人们看到,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支柱,已经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社会的灾难,人格的丧失,个性的毁灭,以及自身的无聊绝望,已经使生存和生命黯然失色,使存在不具备任何意义了。)蒙克《呼号》、达利《内战的征兆》

第十章中国文化史上的审美范畴:沉郁、飘逸与空灵

1.沉郁的文化内涵

沉郁的文化内涵就是儒家的仁,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沉郁的内涵就是人类的同情心和关爱。最典型的是杜甫,在杜甫的作品中,渗透着儒家的“仁”,即一种普遍的人类同情、人间关爱之情,一种人类之爱。

2.沉郁的美感

1)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可以转化为温柔平和的醇美的意象。如:《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2)带有人生的悲凉感和历史的沧桑感。如杜甫的诗歌。

3.沉郁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杜甫《新安吏》、《登高》、《蜀相》和《咏怀古迹》温庭筠《菩萨蛮》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曹操《苦寒行》元稹《行宫》刘禹锡《春词》无名氏的《菩萨蛮》、《忆秦娥》鲁迅的小说是沉郁的风格,充满了人生的悲凉感。如《孔乙己》、《明天》、《祝福》等等

4.飘逸的文化内涵

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也就是精神的自由超脱,以及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最典型的代表是李白。“游”有两个意思:精神的自由超脱;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5.飘逸的美感飘逸的美感包括三个方面:

1)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是一种超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大。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意气风发的美感。如李白的《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清新自然的美感。如李白的《静夜思》。

6.飘逸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张旭绘画:敦煌莫高窟

7.空灵的文化内涵和美感

空灵的内涵是禅宗“悟”的文化。禅宗的悟是一种瞬间永恒的形而上的体验,就是要从当下富有生命的感性体验,去领悟那永恒的空寂的本体。空灵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是有生命,有色彩的。代表人物是王维。

空灵的美感在于使人们超越有限和无限,瞬间和永恒的对立,把永恒引到当下、瞬间,以一种平静、恬淡的心态,从当下这个充满生命的丰富多彩的美丽的世界,体验宇宙的永恒。因此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体现了一种人生智慧。

8.空灵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王维《过香积寺》、《游感化寺》、《终南别业》倪瓒的简洁、空灵的山水风格。

韦应物《滁州西涧》李华《春行寄兴》柳宗元《江雪》马远寒江独钓图张孝祥《念奴娇》静安《寒江钓雪图》苏轼《前赤壁赋》古诗十九首

第十一章美育

1.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的概念。提出了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要发展完满的人性。

2.席勒的美育思想

席勒的美学思想

1)推行美育,能是人从“感性的人”变成“审美的人”。

2)游戏冲动,即审美冲动,可以消除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之间的冲突。

3)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人就不能获得人性的完满,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我们认为,美育的根本性质就是引导人们去追求完满的人性。

3.孔子

4.蔡元培

蔡元培最早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

1)德育和美育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2)加强美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a美育可以培养审美直觉和想象力b追求美是科学研究的动力c 美育培养人的宽阔、平和的胸襟

3)加强美育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a商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b文化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5.美育的目标

1)培养审美心胸:要与实用性和功利性拉开距离,保持一颗闲心,或者童心,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2)培养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就是对无限的感性世界和它的丰富意蕴的感受能力。是包含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领悟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能力。

3)培养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美育的任务要培养健康、高雅、纯正的趣味,远离病态的、低俗的、恶劣的趣味。

6.美育和德育的关系

就社会性质来说,德育和美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都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人文教育,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A、德育是规范性的教育,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使人获得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美育是一种熏陶、

感发,是人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自我的有限性,从而在精神上进到自由境界。这种自由境界是德育无法达到的。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B、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层面(思想的层面,理智的层面),作用于“良知”(人作为社会存在而具有的理性、道德)。美育主要作用与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就社会功用而言,德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它要建立和维护一套社会伦理、社会秩序、社会规范,避免在社会中出现人与人关系的失序、失范、失礼。美育着眼于保持人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和自由。美育使人通过审美活动而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避免感性与理性的分裂,使人的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完满的人生。

德育是礼,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美育是乐,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不能代替。

第十二章人生境界

1.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2.境界的含义

1)指学问、事业的阶段、品位 2)审美意象,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 3)人的精神境界、心灵境界人生境界是第三种含义,加上第一种含义中提到的品位。

3.冯友兰的境界说

人对宇宙的觉解不同,人生对于他的意义就不同,构成了每个人的境界不同。

局限性:

1)把人生境界完全归于理性的层面,但是其实人生境界应该有理性的层面,还有感性的,情感的

2)忽略了个人生活的环境对境界的影响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作业(复习题) 1、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50、51页,两点。 2、自由创造这种特性为什么是最珍贵的?53页,三点。 3、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 4、65页 4、怎样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70---72页 5、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1)从78页开始。(2) 78页中间一段中。 6、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1)100页,104页,两点。(2)104-----106页。 7、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1)自然美的根源是社会实践。 (2)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是自在之物,无所谓美丑,因为自然的美丑对人才有意义。一方面一切自然不能自觉为美,另一方面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体存在,所以那时自然美是不存在的。人类社会出现之后,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把人类和自然联系在一起,自然美才得以产生和发展、扩大。 8、自然美在审美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是多重的。社会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美的审美需求越强烈,越从功利的人向审美的人转化。例如现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加强了,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将许多著名的自然美景点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如我国的黄山、张家界等。对自然美的欣赏有着独特的情趣。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4)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9、什么是形式美?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及其相对独立性? (1)136页 (2)形式美的根源是社会实践。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形式美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的事物的外部形式,是人们对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美的事物的外部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自觉运用的结果。所以说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 形势美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具体的美的客观事物的形式,他不直接具体的美的内容。它是依靠形式本身引起人的美感的,实在任命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形式特征。他远离了美的具体内容,形成了形式本身的特定抽象意义。 10、从艺术美的内容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艺术作为审美对象为什么又是客观的? 因为客观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艺术家创造性想象活动的土壤,现实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而且现实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离开了现实生活,艺术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创造,不可能有艺术美。所以,我们说艺术美作为审美对象,它是客观的。 11、什么是意境?怎样理解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情是主观范畴,景是客观范畴,景是产生情的基础,情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情在意境中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在特定情感支配下,经过艺术家提炼取舍所创造的。见景生情,再缘情取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互作用,互为前提,最终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12、什么是传神?怎样理解神和形的辨证关系?在传神中怎样体现主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自我并不是实体”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笛卡尔 B、叔本华 C、歌德 D、康德 2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1.0分)1.0 分 A、物理的实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离 3以下对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美育不应该孤立起来进行,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教养结合在一起进行。 B、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心灵的深刻影响。 C、美育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D、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4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1.0分)1.0 分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为()。(1.0分)1.0 分 A、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自然美是独立的 D、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6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它的狭义指的是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 C、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属于()。(1.0分)1.0 分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8认为休闲“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的是()。(1.0分)1.0 分 A、王国维 B、胡适 C、张潮 D、欧阳修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10“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11《葬花词》集中反映了()的人生感。(1.0分)1.0 分 A、林黛玉 B、史湘云 C、贾宝玉 D、薛宝钗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愉悦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 B、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 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D、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感的特点。 13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1.0分)1.0 分 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14不属于美育主要功能的是()。(1.0分)1.0 分 A、培养审美心胸 B、提升审美能力 C、培养审美趣味 D、形成审美风尚 15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1.0 分 A、吴道子 B、张璪 C、石涛 D、郑板桥 16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1.0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1.0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1.0分 ?A、 静默 ? ?B、 单纯 ? ?C、 和谐 ? ?D、 恐惧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 1.0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1.0分 ?A、 汉朝 ? ?B、 唐朝 ? ?C、 宋朝 ? ?D、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1.0分 ?A、 优美 ? ?B、 崇高 ? ?C、 壮美 ? ?D、 悲情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 1.0分 ?A、

美学原理 叶朗 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1 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 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缺陷(消极作用) 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哲学 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鲍桑葵《美学史》 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 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 柏拉图对美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美是理念是指: 1)美的本质不在自然事物,而在理念,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事物的美是由于理念的参与所形成的。 2)理念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外延不同,分成许多层次,美也有很多等级。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 分 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1.0 分 A、 列维纳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1.0 分 A、 胡适 B、 冯友兰 C、 牟宗三 D、 成中英 我的答案:B 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1.0 分 A、 美 B、 理 C、 法 D、 情 我的答案:D 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0 分 A、

自然的面貌 B、 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 C、 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D 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1.0 分 A、 《红豆曲》 B、 《枉凝眉》 C、 《怅诗》 D、 《葬花词》 我的答案:C 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1.0 分 A、 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C、 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1.0 分 A、 道家学说 B、 逻辑学 C、 唯识论 D、 因明学 我的答案:D 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1.0 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A 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 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C、 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 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1.0 分 A、 托尔斯泰 B、 屠格涅夫 C、 普希金 D、 契诃夫 我的答案:C 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1.0 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我的答案:C 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1.0 分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中世纪 D、 君主专制时代 我的答案:D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 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 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 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 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 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 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 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 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 叶朗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看法都有缺陷。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活动;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黑格尔 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美学的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 对美学的误解: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美学等同于美术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1.0分) 1.0分 ?A、 制作目的不同 ? ?B、 制作程序不同 ? ?C、 制作依据不同 ? ?D、 观赏感受不同 ? 我的答案:B 2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1.0分) 1.0分 ?A、

梁启超 ? ?B、 蔡元培 ? ?C、 王国维 ? ?D、 华罗庚 ? 我的答案:D 3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0分) 1.0分 ?A、 儒家 ? ?B、 道家 ?

?C、 佛家 ? ?D、 阴阳家 ? 我的答案:B 4 被封为“净坛使者”的是()。(1.0分) 1.0分 ?A、 沙僧 ? ?B、 猪八戒 ? ?C、 玄奘 ? ?D、 孙悟空

? 我的答案:B 5 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1.0分) 1.0分 ?A、 坚持主客二分 ? ?B、 跳出主客二分 ? ?C、 坚持情境融合 ? ?D、 坚持天人合一 ? 我的答案:B 6 想象得之在瞬间()。(1.0分) 1.0分

?A、 与体验和修养无关 ? ?B、 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 ?C、 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 ?D、 与体验和修养息息相关 ? 我的答案:D 7 下列对悲剧研究贡献不大的是()。(1.0分) 1.0分 ?A、 亚里士多德 ? ?B、 黑格尔

?C、 毕达哥拉斯 ? ?D、 尼采 ? 我的答案:C 8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的观点。(1.0分) 1.0分 ?A、 彭加勒 ? ?B、 牛顿 ? ?C、 爱因斯坦 ? ?D、 狄拉克

98分美学原理考试答案

美育是指什么的教育? 美学原理选择题情感的教育 美学原理选择题美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 感性的教育 美学原理选择题《诗论》是谁的著作? 朱光潜 人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的美育? 美学原理选择题五个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美学原理选择题德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 美学原理选择题在西方,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育”? 席勒 美学原理选择题谁提出的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 尼采 《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谁? 美学原理选择题索福克勒斯 美学原理选择题以李白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是哪种审美形态? 飘逸 以杜甫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哪种审美形态? 美学原理选择题沉郁 美学原理选择题“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谁说的? 孔子 美学原理选择题“软实力”是谁提出的? 约瑟夫·奈 知识产权产业产于哪个国家? 美学原理选择题英国 美学原理选择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部作品? 滕王阁序 美学原理选择题在绘画中,“数年不点睛”的作者是谁? 顾恺之 美学原理选择题“布利洛盒子”属于什么艺术? 波普艺术 “京城第一玩家”是谁? 美学原理选择题王世襄 美学原理选择题“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是哪种美? 民俗风情之美 20世纪欧洲雕塑三座高峰代表性人物是谁? 美学原理选择题菲狄亚斯米开朗琪罗罗丹 美学原理选择题“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来源于哪部作品? 《美学散步》宗白华 美学原理选择题自然美就是“胸中之竹”是谁说的? 朱光潜 美学原理选择题20世纪50年代对自然美的性质主要的看法?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 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 美学研究对象: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叶朗) 美学学科性质: 1.人文学科(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即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学科,功用:教化) 美学特点:和人生有紧密联系,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紧密联系 2.理论学科 哲学的永恒课题:美、真、善 美学不是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哲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心理学美学取代哲学美学是不利的(叶朗) 3.交叉学科(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不能把美学全部归结为语义分析)、人类学、神话学(生命体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 4.发展中的学科 现代形态美学体系:文化大中和(中西文化,19、20世纪文化精神),当代西方美学体系没有综合中国以及东方文化 为什么学习美学: 1.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审美活动是一种体验活动(精神活动?) 2.完善自身理论修养 3.对于人文工作者,还有一种人文和技术层面的关系(技要上升为道) 中国戏曲的特点:虚拟,但不等于写意,京剧是角儿的艺术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由美学学科的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人是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的动物) 美学学习方法: 立足中国文化;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开放的心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 美的本质: 狭义的美: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一种、完整、和谐的美,古希腊式的美 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式 美和美感谁是第一性(主观的的还是客观的)--50年代美学大讨论 李泽厚(辩证唯物论):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蔡仪:美是客观的(事物的典型性) 高尔太(美和美感是统一的)、吕荧: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客观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

2018超星尔雅的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地的题目

实用标准文案
2016 超星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表现崇高的大风格的作品是()。
? ? ? ?
A、拉斐尔的绘画 B、歌德的《浮士德》 C、普希金的诗歌 D、莫扎特的音乐 正确答案: B
2“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句话出自()。
? ? ? ?
A、《牡丹亭》 B、《枉凝眉》 C、《金瓶梅》 D、《西厢记》 正确答案: B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
A、“表象”是物的模样的直接反映。 B、物的形象是“美”的属性的本体。 C、物的形象是根据“表象”来加工的结果。 D、物本身的模样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正确答案: D
4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 ? ? ?
A、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5 不属于展示人体美画作的是()。
? ? ? ?
A、《法庭上的芙丽涅》 B、《维纳斯的诞生》 C、《米洛斯的维纳斯》 D、《沉睡的维纳斯》 正确答案: C
6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象”是实在的世界 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C、“象”是物的一种显现 D、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
? ? ?
正确答案: B
7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 ? ?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精彩文档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参考答案:11、B 12、D 13、A 14、B 15、B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参考答案:16、B 17、B 18、B 19、B 20、A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参考答案:21、A 22、C 23、B 24、B 25、A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A、 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 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 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2 高峰体验是由谁提出的?() 1.0?分 A、

B、 马可波罗 C、 马克吐温 D、 马斯洛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3 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 A、 吴道子 B、 张璪 C、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4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 1.0?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5

“装模作样”的目的是中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与上层精英的()。 1.0?分 A、 地位认同 B、 财富认同 C、 文化认同 D、 属性认同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6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1.0?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美育与德育无关 B、 美育是德育的手段 C、 德育是一种熏陶和感发D、

德育和美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8 《京城玩家》中把谁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1.0?分 A、 刘义杰 B、 马未都 C、 王世襄 D、 张德祥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9 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最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是由王德胜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的教材。本书着眼于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合理吸收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关注和借鉴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突出了美学理论的当代特点。 书中着重以审美活动为基点,把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美学学科定位及其对象、人类审美发生、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审美类型、审美经验及其结构与过程、审美判断、艺术审美与创造、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生产与消费活动、审美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学中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实证、概念与形象的统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学生的审美实践发展。接下来,我将着重从以下方面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节向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美学,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好美学。美学被称之为“无用之学”,这是从它的实际作用来说的,它没有特别实际性作用,但它却有着潜在的功效,一个人如果对美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或者有着系统化的学习,那么他便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一种意识,即审美意识,这种潜在的意识,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它会促使你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尽意味。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着重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因此,要正真把握美学的对象,就必须始终抓住人类审美活动。也就是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来追踪、构建人类审美价值体系。 从这一章节中,我还了解到美学研究的方法,它包括: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性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学习好美学原理这门科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节向我们论述了审美发生,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审美的发生论史、人类劳动与审美发生、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以及价值。审美的发生论史包括模仿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性本能说、游戏说,以上四种学说,在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代表性,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局限性,就是没有揭示出人类审美活动背后的、促使其发生的现实基础,即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它揭示出了审美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并且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审美活动主客体的统一,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扩大人类审美范围,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以下关于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B、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C、 美育指的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D、 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分) 分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柳宗元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以下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解正确的是()。(分)分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C、 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和阶级里,美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格调》的作者是()。(分) 分 A、 巴尔扎克 B、 爱德华·傅克斯 C、 保罗.福塞尔 D、 维特根斯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人的风姿与风神主要通过()表现出来。(分) 分 A、 言行举止

形体比例 C、 曲线色彩 D、 社会地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 为()。(分) 分 A、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 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 自然美是独立的 D、 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分) 分 A、 林黛玉 B、

贾宝玉 C、 薛宝钗 D、 晴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分)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 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C、

尔雅课《美学原理》考试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20) 成绩: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 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 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B、 只有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这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C、

古希腊悲剧中知道预言是预言实现的条件。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3 以下关于悲剧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由人的行为造成的,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使人得到净化。 B、 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两种片面的理想的冲突。 C、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是坏人。 D、 尼采认为悲剧给人的美感是“形而上的慰藉”。 我的答案:C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日常生活所说的“美”和美学研究中的“美”是一个概念。 B、 狭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 C、 广义的美指的是古希腊式的美。

D、 “美”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我的答案:D 5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分)分 A、 儒家 B、 道家 C、 佛家 D、 阴阳家 我的答案:B 6 “大”与“崇高”的差异有提到()个。 (分) 分 A、 四 B、

三 C、 五 D、 二 我的答案:D 7 “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体现出一个人的格调可 能体现在()。(分) 分 A、 言谈举止 B、 衣食住行 C、 衣着服饰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