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1.我国发展高校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2.199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各国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无法及时接受现代教育,如何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教育问题同样正处于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关注全民教育现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模式,普及高等教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化发展,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快速增长,但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匮乏的教育资源,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根据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3.28万所,招生1180.74万人,比上年增加192.75万人,在校学生2908.14万人,比上年增加307.21万人,而高等教育共招本科、高职(专科)学生542.82万人,统计数据说明每5个学生中只有一个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见图(一)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历高中阶段教育的适龄人口有着接受高

等教育的强烈要求,怎样提供更多的机会,普及高等教育也就迫在眉

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尝试利用互联网开放、自由、无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教育,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的普及。我国从1994年开始酝酿实行远程教育,1998年批准4所高校开展远程学历教育试点,短短的几年时间,高校远程教育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但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试点高校的办学状况,及时总结经验,把握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对目前开展高校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做了一次调查,数据主要来自各高校网上招生简章和调查问卷。

4.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相继建立

5.1994年,在原国家教委的主持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承担

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为高等院校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

6.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

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

7.1998年12月,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

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

8.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中,提出

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任务和“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16字指导方针。

9.1999年8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

远程教育。

10.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进

一步加强了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监督和管理。

11.2000年,教育部相继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外

国语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25所高校具有开展网络教育的资格。

12.同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

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在招生标准、招生数

量、开设专业、以及发放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等方面,赋予具有网络教育资格的院校更大的自主权。

13.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师范大学、石油大学、厦门大学、

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东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4所院校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至此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增为45所。

14.2002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2所院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同时,颁发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以规范各院校的办学行为,确保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15.截至2004,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68所(见图二)。

3.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实施现状

我们对开展网络教育的68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学历培养层次、专业设置、学制和学历认证、招生及录取、校外学习中心、生源

情况、教育收费状况、教学模式、教学支持体系建设、组织管理等10个方面。

3.1 学历培养层次

教育部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网络教育学院“主要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来完成学历和学位教育的教学工作”。“可根据本校已经具备的学历学位授予权资格,开展研究生有关专业学位的教育,本科(包括主

修专业、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升本)、高职高专等层次的学历学位网络教学工作,有关学位授予和毕业资格审查应由学校职能部门负责”。经过对68所试点院校的远程教育学历层次的统计。总体上看,远程教育的学历层次较为丰富,68所试点院校都开办有本科教育,其中只有高中起点本科的6所,只有专科起点本科的14所,同时有两种本科形式的43所,开办专科教育的院校28所。有高中起点大专、中专升大专、专本连读等多种形式。此外还有十所院校开办了研究生层次的远程教育(见图三)。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校网络教育以成人继续教育为主,其中专升本的学历教育占了大部分。

3.2 培养专业

教育部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中规定:网络教育学院可根据社会需求,在本校已设置专业范围内选择开展网络教学的专业。对社会急需的现行

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的新专业,可由学校提交专业论证报告,报教育部备案后开设。调查显示,国内高校远程教育专业设置的数量不多,平均每所院校7.4个专业。其中设置10个以上专业的院校只有12所,多数院校(35所)的专业设置数在5~10个之间。但远程教育的专业设置面较广,68所院校共开设120多个不同专业,且分布极有特点:有10个左右的热门专业是各试点院校争相开设的对象,另有76个专业属于机关院校单独开设。从专业设置的类型看,有三个特点:一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9所)、法学(法律)(39所)、英语(含商务英语)(31所)、工商管理(29所)、会计学(25所)等。二是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如北方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2所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的网络新闻,西南科技大学开设的信息农业等专业。三是反映院校办学特色的强势专业,如人民大学的财政税收、北京广播学院的广告学等专业(见图四)。

3.3 学制与学历

教育部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中规定:网络教育学院应实行学分制,学历教育的学分有效期和修业年限由学校决定。在68所试点院校的招生简章中,明确说明实行“弹性学分制”的有14所,弹性学习年限范围一般为:本科4~7年,专科2~5年;说明实行学分制,但没有“弹性”时间的41所(有的提法是“学年学分制”);其他学校没有明确提到学分制,还有个别学校是学年制。关于远程教育的学历认证问题,教育部有明

确的规定。对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何种形式的毕业证书,由学校慎重研究后自行决定;学历证书由学校自行印制,经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从调查数据来看,所有试点院校都在其招生简章中声明“颁发经过电子注册的、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在毕业证书形式上,各院校有三种形式:一、在毕业证书上加盖“网络教育”或“远程教育”字样(42所);二、只说明毕业颁发学校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15所);三、毕业颁发学校成人教育证书(8所),其他个别学校没有明确说明证书形式。

常见学制、学习年限和毕业证书形式(表一)。

表一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各个试点院校的学制学历,学习年限以及证书形式存在着教大的差异,这给学校开办网络教育带来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相关专业的院校间学分互认,学历证书的含金量,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难以统评统测等。

3.4招生与录取

“宽进严出”是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远程学历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在网络教育学院的招生及入学考试形式上赋予试点院校很大的自主权,规定各试点院校既可以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来录取学生,也可以自行组织考试录取学生,其入学标准完全由试点学校自行规定。

前两年网络试点院校招生考试有三种基本形式,普通高考、成人考试、以及自行组织的入学考试,以本科层次为例,招生及入学考试大致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自己不组织入学考试,完全依据普通高考成绩来录取高中起点本科生,只是在分数要求上降低了一至两个档次。二是虽然有自己组织的入学考试,但只针对专升本学生,高中起点本科生则必须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第三种是大多数院校(43所)采用的方法,即以自行组织或以地区学校联合组织的入学考试为主,普通高考和成人考试的分数可作为免试入学的条件,这种入学考试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宽进”原则,不同幅度地降低了学历教育的入学门槛。

表二

相对于以上三种学历教育模式,网络教育的原则是宽进严出,2003年以前高校网络教育学员入学和毕业完全由学校自己掌握,整个过程没有国家的统一管理,因此导致部分学校在招生上出现一些问题,如为了扩大招生规模随意降低录取标准,随意设立校外教学中心(点)等,为此还有5所院校被责令暂停招生。为更好的规范高校网络教育,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通知》[教高厅(2004)2号],决定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以下简称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的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这为高校网络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5 收费情况

教育部在《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规定网络教育学院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可按教育成本收费,其收费标准和办法由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收费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在随后下发的《关于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招生工作管理的紧急通知》中,又

进一步强调“远程教育招生的收费标准必须由试点学校向学校所在地的省级物价部门报批并向社会公布”。在对68试点院校的收费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收费形式不一致,完全按学分收费的28所,按学年收费的16所,还有个别几所院校同时采用两种收费方式;二、收费标准的划分依据比较混乱,在不同专业和专业层次差别显著,高中起点本科层次学费较高,热门专业收费较高,如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三、尽管各学校收费弹性较大,但在中西部地区学费相对还是偏高。

3.6 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

校外学习中心(点)是试点院校的校外教学基地。根据教育部《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学历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点)一般应为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广播电视大学、国家批准的民办高校。而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高校函授教学站点、中等职业学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合格后,也能作为试点院校的校外学习中心(点)。由于受到调查方式的限制,我们只是对陕西省内的试点高校教学点(包括陕西省4所试点高校和全国其他试点高校在陕西省内所设教学点)进行了调查分析。截止2004年1月7日,省教育厅已审批同意省内外30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和公共服务体系在陕西省内设立了109个校外学习中心,在学人数达18402人;另外,中央电大开放教育项目实施单位陕西电大和西安电大的开放教育在学人数为80549人;全省高校网络教育在学人数共计98951人(图五)。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在学人数只占到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对于办学多年,教学经验、教学资源丰富的电大,试点高校有待进一步发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扩大招生规模。对于陕西省4所试点高校截止2004年设立教学点和教学中心的情况如下:陕西师范大学设立28个,在学人数4522人;西安交通大学共设立10个,在学人数1200人;西北工业大学设立16个,在学人数3565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立7个,在学人数841人。陕西省试点高校共设立教学点和教学中心共61个,并且有大半以上都是设立在师专、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教育系统单位,总在学人数10128人(见图六)。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陕西省四所试点院校设立教学点基本与其他高校所设立教学点各占一半。

3.7 生源情况

从98年教育部批准4所高校开展远程学历教育开始,我国高校远程教育一直在高速迅猛发展。在短短五、六年内接受网络教育的学员人数急剧增长。

下图为1999年-2004年全国高校网络学院在校接受学习的人数增长大致分布图(不包含电大学生):

高校网络教育生源人数虽然大幅度增长,但相对于其发展速度,生源分布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及其在全国建立的近千个学习中心都主要集中在东部等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后者拥有的学习中心仅占15%,结果是西部地区的网络教育学生数也是最少的,这与国家开发中西部地区,尽快提高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

3.8 教学模式

从现代远程教育理论角度来看,网络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多种教学媒体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二是课堂教学远程传播模式。经过对68多试点院校的调查来看,国内的远程教育模式基本是对以上两种模式的组合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采用的模式有:自主学习模式、自学为主辅导为辅模式、面授与自学结合模式、脱产面授学习模式。目前主要采用的形式是:一、采取课堂教学和网上辅导相结合的全日制在校学习方式,由校外(内)教学中心(站)集中管理,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教学课件和课堂教学直播,通过双向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视听工具,进行课堂答疑或讨论。学生在课外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学校的远程教学网站,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完成网上作业、网上答疑、讨论交流等学习环节,基本为直播课堂+讨论答疑+课外学习的形式。二、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平时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INTERNET访问学校的远程教学网站,利用网站提供的适合于学生自学的网络课件、电子教材、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完成网上作业、网上答疑、

讨论交流等学习环节,基本为自主学习+讨论答疑+教学站辅导的形式。此外,还可通过网络获得教学指导文件、复习资料、辅导材料、成绩查询、文件通知等大量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院校都以自学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形式开展教学。下表是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

表三

3.9 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分离是远程教育主要特征,目前这种分离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受时间地点教学规模限制的缺点,但另一方面受到技术等因素影响也导致师生之间不能实现实时的交流,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远程教育的一个课题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从其他角度改善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学生自学支持等。这就既包括课件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与现实水平出发,而且包括在实际的授课以外,还要提供大量的支持性资源,提供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支持性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以及视频会议系统或单(双)向卫星广播,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68所试点高校的教学支持服务基本基于这两种体系。

(一)、网络教学平台系统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实现交互功能。在平台上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课件的章节、知识点来发布相应的作业,或综合性的题目。为使作业的表现形式能够做到多种多样,既可以包含普通文本、又可以包含图形、图像等,在系统中可选用Office文档作为发布作业的基本格式,教师、制作人员可把作业内容制作成相应的Office文档,然后上传文件并将作业发布出去。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批阅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教师则可以对作业加以批改,点评。

在有些情况下,学生较多,系统的教学人员较少,角色也比较单一,导致答疑力量不足、对答疑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致使大

量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回答。而且很多学校的答疑活动相对封闭,比如用E-mail的方式组织答疑,学生看不到别人提的问题,同类的问题可能被反复多次提问,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一些学校的答疑活动过分开放,它们直接使用开放的论坛来解答问题,论坛上内容杂乱,难以区分问题和讨论,不利于组织教师辅导答疑。

(二)、视频会议或双向卫星实时广播

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但是比较昂贵,故不能经常性地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般可用于考前辅导或其他比较重要的教学活动。许多学校也采用面授的方式来弥补技术手段的不足,但这种方式也只是偶尔为之,成本也比较高。从采用的技术手段来看,各校均采用了互联网,并根据各自学科教学需要出发,综合使用电信网、卫星或有线电视网。试点高校可以通过卫星数字广播和因特网,传输多媒体课件、图文资料,直播课堂授课,校外教学点的学生可以同步参加课堂授课,或在校外教学点的计算机终端上使用课件学习。师生可利用卫星、英特网专线、可视电话实时双向交流。学生可利用英特网点播课件、提问和查询。

3.10管理系统

在机构设置上,网络教育学院是属于高校的二级学院,独立建制。根据教育部要求,网络学院由试点大学直接领导,一般设立学院办公室、招生培训部、教学管理部、学生管理部、课程开发部、系统平台

管理部和财务部等部门。总体分主要为三部门:行政部、教务部和技术保障部。网络教育学院基本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功能如表四。

表四

教学任务主要依靠本校的师资力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大部分学校采取在校内公开招聘网络学院任课教师的办法,有的学校招聘网络学院教师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校内,还在校外进行招聘,同时,学院还聘请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其他大学的知名教授开设专题讲座。考虑到网络学院教学的特殊性,为了让任课教师将精力投入到

主要的教学任务上,一些学校还成立了课程教师组,负责完成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资源收集整理、作业批改等教学辅助工作。

4. 总结

从调查和数据分析来看,客观的说,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是健康的,有序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在职成人教育方面成绩突出,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关注;但另一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硬件环境的支持,教学规范管理的不完善,教学组织、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对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