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docx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docx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docx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docx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

关键词]财富源泉;福利;市场机制;非市场机制;牛顿方法

在1950年以前,财政学科通常被命名为“财政学(PublicFinance)”;之后,学者们更喜欢用“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SectorEconomics)”的名称;也有学者采用“政府经济学”(GovernmentEconomics)或“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的名称。从学科发展的情况来看,“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名称更恰当些。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质上是历史的和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似乎是“学说史”的任务。要把“对象和方法”截然区分开来研究似乎是不可能的,但用分别叙述的方法却是适当的。本文讨论这个问题,目的是想搞清财政学研究对象和方法演变的原因、现状和趋势。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的发展和经济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经济学的源流发展来看,把经济学转为“科学”的第一人是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同样被认为是财政学的开山之作。

在学说史的研究中,把斯密的学说称为“古典经济学”。从斯密的《国富论》来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财富”和“怎样国富”的问题。斯密在创立科学经济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也即“工业化”的开始时期。这里的“工业化”是指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工业”从它来到世间就是以“交换”为前提的,但从起源来看,最初的交

换并不是“资本主义方式”的,什么方式最有利于“工业化”是思想家、经济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工业化”还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但从农业经营方式的起源来看,最初却不需要交换。如何把农业纳入交换经济,进而纳入“工业化”的轨道,同样是思想家、经济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上述的说明已经隐含了斯密的社会发展观:资本主义方式最有利于“工业化”。因此,在这里,“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是可以作为等同的概念来使用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现象是大量的农业人口被抛到无产阶级的行列。斯密时期,全球人口只有8亿(1750),农业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高达95%1](第180页),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人口的比例急剧下降,并引起人口爆炸。用今天的话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是社会的当务之急,物质产品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但是,当时在“制度”安排上却是不利于“工业化”的。在成文法上,不利于“贸易自由”的制度障碍很多;在不成文的社会意识形态中,贵金属就是“财富”的重商主义观点占统治地位,严重影响“贸易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密提出“财富”就是“价值”的著名论点;并指出“市场经济”是“国富”的原因。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但斯密的“价值”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并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是“生产性”的。他认为政府公共部门、教育、文艺等部门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是“非生产性”的。因此,他的市场经济只是指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方式。他倡导“廉价政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上述表明,斯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比较狭窄的,他的财政学是作为

他理解的“市场经济”的外生变量来看待的。他把“国家”拟人化,即把国家行为看作自然人一样地理性行为,重点分析税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主张政府对“市场经济”“不作为”。这可以称之为斯密传统。

西方的“工业化”时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也是工场手工业全面转入机器大工业时期(蒸汽机普及时期),也就是斯密“市场经济”的全面确立时期。这一时期在欧洲大约起于1750年左右,止于1860年左右,但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英国,大约在1830年就结束了,而欧洲大陆则要迟30年左右。因此,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研究中,英国和欧洲大陆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与经济学家的民族感情、社会环境、所关注的经济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有关。当时德国相对落后,意识到“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德国的经济学家是反斯密传统的,比如德国的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斯特(1789—1846)。但应该说,历史学派在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的时候也没有把“国家”作为“市场经济”的内生变量来看待。

“工业化”完成之后,用今天的话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已由“温饱”转入“小康”。社会关注的问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精神需求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学说史的角度看,1890年马歇尔发表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宣告古典经济学的终结,同时,马歇尔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但实际上,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风气在1860年前后就形成了。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883—1950)在他的《经济分析史》中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798)、马克思的《资本论》(1867,第一卷)、杰文斯

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原理》(1871)、社会政策协会的成立(1871),“是明显标志着另一个时期到来的一些事件”。马歇尔拓宽了斯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他认为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劳务”也是有价值的,也是“生产性”的。这样,就把斯密的市场经济扩大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但他同样认为政府部门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同时,马歇尔也注意到“工业组织”的制度变迁,社会分工更为发达,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越来越多,经济研究不应该再从“供给”出发,而应该从“需求”出发。他认为,斯密只强调自由竞争是不够的,竞争也有缺点,合作也有优点。不仅如此,“国富”光凭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人们深入认识,自觉“驾驭”。他认为社会发展不像斯密所说的那样“自然而然”,而有“人为”选择的作用。因此,他认为斯密理论中关于“自然工资”、“自然利润”、“自然地租”、“自然利息”的概念是不贴切的,应把“自然”改为“正常”。这个“正常”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正常利润”、“正常利率”等等,甚至在此后发展起来的宏观理论中对经济状况的分析也采用“常态”和“非常态”的概念。他认为“纯粹”的经济学只研究可以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济问题。不可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济问题,尽管对经济有重大影响,比如政治问题,不属于“纯粹”经济学的范畴。这就是说,“政治问题”、“国家问题”对于“纯粹经济学”来说,只是外生变量。从此古典经济学喜欢使用的“政治经济学”的名称被“经济学”替代。这一切就是相对于古典经济学的“新”,并形成“马歇尔传统”,但理论的“本体”仍然是“古典”的。直至今天,可以用货币数量表达的经

济研究被列入“主流”的地位,而且不如此就似乎不正宗。

在学说史的研究中,通常把“新古典”时期划到1936年,即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那一年。我以为不妥,“新古典”时期的终结年代应该以1950年左右为界。凯恩斯在主流经济学说史中的地位很高,名声很大。我以为从经济学说的角度看,凯恩斯的“名声”大大超过了他的学术贡献。从学术成就上看,他仍然应该被纳入“新古典学派”,但标志着新古典学派的终结。他的名声之所以那样大,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他创立的宏观理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根据。从1930年代以后,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日益加强,导致20世纪40年代发展为“混合经济”。二是二战以后直至1970年,资本主义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1930年代的危机给西方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于是人们把“政府干预”以后的经济增长“归功”于凯恩斯。三是凯恩斯是英国财政部的高官,参与重大经济政策,包括国际经济组织的策划。而他的老师马歇尔却是纯粹的学者,凯恩斯可能是开经济学家直接参与政治先河的代表人物。这是政治决策发生明显变化的重要标志。凯恩斯以后,英国在经济学方面“原创性”成果最多且领先的地位也结束了。

马歇尔有两个著名学生:一个是庇古(1877—1959),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一个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他们不迷信老师划定的经济学研究范围,一个把社会公平问题纳入经济学的大雅之堂;另一个把宏观问题请进经济学的殿堂。但在对市场经济的“本体”认识上仍然是“斯密”的;在经济分析方法的“本体”上仍然是“马歇尔”的。因此,把

他们列入“新古典学派”是适当的。

这就是说,新古典学派把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拓展到“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领域。在“效率”方面,把斯密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市场经济”拓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盈利性部门。经济学研究的三个领域成为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三条主线,没有统一的理论模型,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一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味道。凯恩斯学说确实名噪一时,主流派甚至一度认为微观问题已经被研究得差不多了,社会的注意力几乎主要被宏观问题所吸引。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在主流研究中,“效率”是市场机制的事情,即“市场经济”的事情:“公平”和“稳定”是政府的事情,即“非市场机制”的事情。而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政府却只是作为外生变量来处理,并没有从微观上研究“非市场”的“机制”问题。但社会关注的问题不是理论研究的全部,真正的理论家需要以他对社会进步的思考、以他独特的知识积累、以他特有的热情和敏锐、以他超群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捕捉”和“研究”有关问题。其中,有许多问题是当时社会所“不关心”的,但仍然有一批真正的理论家在“耐得住寂寞”状态下进行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仅比凯恩斯的《通论》迟了一年,可是在很长时期“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40年以后才名声大噪,被誉为新制度学派的创始人。科斯的论文实际上把“企业组织”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回答了“企业组织”的“性质和原因”。在传统的“效率”研究中,“企业组织”历来是作为“价值”的外生变量来看待的,

科斯却把它内生化,并提出“交易费用”的著名观点,从而确立了“企业组织”在经济研究中的地位。科斯关于“交易费用”的发现,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是当之无愧的。我以为这与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经济分析中显然缺乏相应的一套办法,运用的广泛程度远远不够。这个问题涉及到对“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重新认识,需要另文专门讨论。

与此同时,另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对“国家组织”进行微观研究。1938年,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发表“公共经济的自愿交换理论”,提出税收和政府公共商品供给之间的“自愿交换学说”;1943年鲍温(BowenH.R.)提出公共商品的需求和投票理论;1949年布坎南(BuchananJ.M.)提出政府财政的纯理论,开了公共选择学派的先河。财政研究的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往,英美经济学家研究财政问题时,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即把“国家”拟人化,当做自然人一样进行行为分析,财政理论实际上只是税收理论。因此,布坎南批评马歇尔的理论只是价格理论而已。在1930—1950年代的研究,则把税收和财政支出结合起来一块考虑,并且在政治程序上探索“政府行为”的根源,打开了政府行为的“黑箱”。值得提起的是,对“国家组织”本身进行研究最先发端于北欧学派(瑞典学派)。魏克塞尔(WicksellK),熊彼特称其为“北欧的马歇尔”2],早在1880年就开始把财政经济纳入交换结构进行分析,把财政支出和税收结合起来一并考虑,并且把公共部门决策作为政治和集体选择的过程来看待,学术成就是原创性的。

这实际上暗含了经济学要研究“政治需求”的问题,即“动机问题”。而这类动机问题在马歇尔看来应该是哲学家研究的问题而不是经济学家应该研究的问题。此后,北欧学派林达尔(LindahlE)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公共商品供需均衡的模型,即“林达尔均衡”。但英美经济学家认为,北欧的理论差不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被译成英文流传的,因而他们的发现是“独立”完成的。学者是有民族感情的,是不是北欧的“环境”(包括文化)和美国的“环境”类似,因而可以相互“独立”地发现“同样”的“规律”,则是属于另外应该专门研究的问题。这里只是套用主流派的观点来阐述研究对象的变迁问题。研究风气的转变大大拓展了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支出问题和决策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对象。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获得飞速发展,并且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学科发展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财政学家就更喜欢采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名称,这可以认为财政学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54年,萨缪尔森(SamuelsonP.A.)在鲍温的投票理论、布拉克(BlackD.)的小组决策原理(1948)、阿罗(ArrowK.J.)的集体选择的逻辑(1950)和社会福利函数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商品的需求理论,建立萨缪尔森模型。1962年,布坎南和吐鲁克(TullockG.)把集体选择、决策规则和投票程序结合成公共选择理论,发表著名著作《同意的算术》(TheCalculusofConsent)。与此同时,道恩(DownsA.,1957)、吐鲁克(1965)和尼斯卡能(NiskananW.A.,1974)展开对政党、官僚的微观行为分析。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对财政学的研究也产生重大影响。科斯的发现是从“为什么要有企业”这样的问题入手的。据此,同样可以问:“为什么要有国家?”而且,既然企业制度存在交易费用,那么国家制度同样存在交易费用。按照现代财政理论的角度来看,“制度安排”是由“公共选择”决定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但效率不仅取决于价值生产,而且取决于交易费用。这对于公共商品的供给理论是一个很大的改进:如果考虑到交易费用,那么市场失败的商品未必一定要选择公共供给。

从目前已有的财政理论来看,称之为“公共部门经济学”也是名不符实的。马斯格雷夫是现代财政理论的集大成者,1959年发表《财政理论》一书,此后多次再版,成为权威教科书,和经济界长期采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入门的教科书一样著名。“财政学”和“经济学”一样,只是把各种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并没有形成统一、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也并没有把“公共部门经济”说清楚,这主要是在基础理论方面缺乏有力的证明。

“价值”是经济学说,包括财政学说的理论基石。斯密提出“价值理论”,并认为“土地”、“资本”和“劳动”是“价值”的三个来源。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来看,整个学说都是建立在这“三个来源”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和西方主流经济学说的主要分歧之点。不讨论这一问题就难以理清经济学说,包括财政学说的源流变化。这个问题将在下面有所讨论。

二、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财政学科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因此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似乎“应该”适合财政学。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认为,经济学的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前者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开创实证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把经济研究纳入可“验证”的轨道,也就是马歇尔所说的“牛顿方法”。开创规范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庇古,把经济研究纳入“伦理”的轨道。但不论是实证还是规范,都与研究对象有关。

1687年,牛顿出版了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了划时代的力学体系。牛顿采用可验证的方法来回答“自然哲学”的问题,而且这种验证可达到数学表达的精确程度。牛顿的“自然哲学”问题是:“运动的性质和原因”。牛顿的回答是:运动的性质是“力”;原因是“力的作用”。牛顿方法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很快传遍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且延续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说,牛顿的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可能是最先引进牛顿方法的学科。斯密的《国富论》实际上也是牛顿方法,尽管斯密自己并没有那样说。斯密提出的经济哲学问题是:“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斯密的回答是:财富的性质是“价值”;原因是“价值创造”。题目何其相似!但斯密对牛顿方法的运用是不全面的,他并没有把“价值”达到可用数学表达的程度。这在斯密看来可能认为不需要,因为他认为只要让价值规律自发起作用,就可以像“自然规律”一样实现“国富”的目标。因此在斯密的经济学中,使用一套“自然”的概念,例如“自然利润”、“自然利息”、“自然地租”等

等。牛顿的研究前提是:事物都是运动的,至于事物为什么都是运动的,则不是牛顿理论体系本身要回答的问题。斯密的理论前提是“交换”,“交换”是“人”的本性,正如“运动”是事物的本性一样。“运动”的本性能不能实证研究我不清楚,可能迄今为止尚没有。但“人”是历史的,“人”的本性如何来的问题显然是可以而且应该研究的。但“交换”本性的实证研究成果,至今可以说还没有!

在“交换”的总前提下,斯密进行了“经济人”的假设。斯密“经济人”的本性是追求物质利益极大化的,或者说是追求价值(财富)极大化的。但斯密“经济人”所处的“环境”是解决“温饱”问题,即解决“食、穿、住”的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在斯密的著作中,对“穷困”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与此相适应,斯密的“财富”也只是指物质产品,即只有物质产品中的劳动才具有价值。斯密实际上是“物质生产论”派。斯密认为,只有把稀缺资源尽可能多地用于物质生产领域,只有让“经济人”自由选择,才能达到“国富”的目的。斯密构想的“‘经济人’自由选择”的制度安排,实际上就是以价值为核心的“自由竞争”制度,“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比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提出的“生存竞争”理论早了将近一个世纪。而且,斯密认为这一切像自然规律一样地“自然”。斯密理论中的“人”是“经济”的人,但斯密本人却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人。从斯密构想的理论看,那种制度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那种竞争的残酷路径是解决穷困问题的惟一选择。因此,那些问题只是隐含在斯密的生产论中,并没有表达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0个)

友情提醒:免费论文使用次数过多很难通过抄袭检测系统,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如若有意找寻原创论文,可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论文。 财政学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0个) ★地方税制改革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税收政策趋向 ★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及对策 ★两税合并对外商直接投资得影响分析 ★西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效果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税负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基层国税征管模式得创新与实践 ★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财政政策研究 ★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财政对策分析 ★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交易印花税的若干思考 ★重庆市吸引外商投资的财税政策研究 ★扶持高科技企业的税收政策研究 ★市场经济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改革——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关于我国地方发债的可行型探讨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得思考 ★我国县乡财政困难及对策研究 ★重庆市城乡统筹财政政策研究

★关于我国国债规模问题的思考 ★不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选择 ★试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与财税对策 ★四川省农业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对教育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政策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例★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与财税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研究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研究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确定问题研究 ★论中央和地方税权划分问题研究 ★我国新企业所得税实施中征管问题及策略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个税改革的思考 ★论资本市场与财政发展的相互促进 ★对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的再思考 ★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障碍、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关于土地增值税改革的思考 ★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制的原则和思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问题探讨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业所得税法对外商投资企业税负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偷税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对策研究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导论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C 5、D 2、1、下述()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

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A、税式支出 B、公共定价 C、政府担保 D、转移支出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A、B 2、A、D 3、A、B、C、D 4、A、C 5、B、C 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实证分析? A、税负归宿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最优税制理论 D、公共定价理论 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规范分析? 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 B、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理论 C、税收对劳动、储蓄及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 D、最优税制理论 3、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B、公立大学 C、国有企业 D、有银行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docx

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 关键词]财富源泉;福利;市场机制;非市场机制;牛顿方法 在1950年以前,财政学科通常被命名为“财政学(PublicFinance)”;之后,学者们更喜欢用“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SectorEconomics)”的名称;也有学者采用“政府经济学”(GovernmentEconomics)或“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的名称。从学科发展的情况来看,“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名称更恰当些。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质上是历史的和发展变化的。因此,研究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似乎是“学说史”的任务。要把“对象和方法”截然区分开来研究似乎是不可能的,但用分别叙述的方法却是适当的。本文讨论这个问题,目的是想搞清财政学研究对象和方法演变的原因、现状和趋势。 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的发展和经济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经济学的源流发展来看,把经济学转为“科学”的第一人是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同样被认为是财政学的开山之作。 在学说史的研究中,把斯密的学说称为“古典经济学”。从斯密的《国富论》来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财富”和“怎样国富”的问题。斯密在创立科学经济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也即“工业化”的开始时期。这里的“工业化”是指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工业”从它来到世间就是以“交换”为前提的,但从起源来看,最初的交

换并不是“资本主义方式”的,什么方式最有利于“工业化”是思想家、经济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工业化”还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化,但从农业经营方式的起源来看,最初却不需要交换。如何把农业纳入交换经济,进而纳入“工业化”的轨道,同样是思想家、经济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上述的说明已经隐含了斯密的社会发展观:资本主义方式最有利于“工业化”。因此,在这里,“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是可以作为等同的概念来使用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现象是大量的农业人口被抛到无产阶级的行列。斯密时期,全球人口只有8亿(1750),农业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高达95%1](第180页),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人口的比例急剧下降,并引起人口爆炸。用今天的话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是社会的当务之急,物质产品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但是,当时在“制度”安排上却是不利于“工业化”的。在成文法上,不利于“贸易自由”的制度障碍很多;在不成文的社会意识形态中,贵金属就是“财富”的重商主义观点占统治地位,严重影响“贸易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密提出“财富”就是“价值”的著名论点;并指出“市场经济”是“国富”的原因。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但斯密的“价值”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并认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是“生产性”的。他认为政府公共部门、教育、文艺等部门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是“非生产性”的。因此,他的市场经济只是指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方式。他倡导“廉价政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上述表明,斯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比较狭窄的,他的财政学是作为

财政学课程论文选题

《财政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一、财政职能 1、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 2、公共财政构建过程中财政收支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3、论我国公共财政决策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4、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5、公共财政职能问题研究 6、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研究 7、公共财政分配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8、对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的再思考 二、财政支出----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现阶段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体系设计 4、现阶段财政支农制度缺陷及其改进 5、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6、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7、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 8、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 10、财政支出绩效问题研究 11、论财政支出效益 12、农村综合改革与财政关系问题研究 13、政府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研究 14、我国政府采购中的问题及其治理 15、招标采购与政府采购的关系 16、我国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 17、我国政府采购模式研究 18、政府采购支出绩效评价分析 19、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20、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2、我国教育财政体制问题研究 23、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研究 24、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研究 25、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6、财政支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7、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财政支持方式探讨 28、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29、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探讨 30、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

财政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理论界2006.2 【经济研究】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新形势下的公共财政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本国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研究的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财政理论;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2-0050-02 □张鹤 财政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武汉大学商学院财政税务系,湖北武汉 430072) 一、我国财政学的发展史1.财税思想的古代历史 财政学一词,源于西方财政学家著作中的“PublicFinace”翻译而得。但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伴随着阶级社会的诞生而出现的。记得中学的历史课上,先秦时期的“商鞅变法”、“耕田负”就使我们懂得了古代封建地主阶级向农民课重税的事情。可见,税负的轻重、公平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历史前进车轮的重要因素。国家财政问题,历来是应该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财税思想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2.我国建国以来财政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政府扮演着“大家长”的角色,统收统支,统一调配,财政部门实质是政府收支的执行机构。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正是围绕着如何运用国家资金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形成的一套计划经济模式的学科理论。这时期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学派,主要有“国家分配说”、“社会再生产说”、“价值分配说”、“集体共同需要说”、“剩余产品说”等理论主张,这对当时的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原有的财政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财政学理论来指引国家改革实践。而西方的经济理论通常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并运用大量的便于证伪的计量和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各种数学模型工具,对经济社会的各种行为规律起到了鲜明的诠释效果。 二、新形势下我国财政学研究对象的变迁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并逐步发展,原有体制的弊端不断暴露,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了很重要的疑惑,市场经济的效率范围到底有多大?政府的职能到底应该是什么?政府应该在哪些领域发挥效能,于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成了财政学理论创新的首要问题。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经过理论学界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大体得到了共识,那就是政府的职能应该存在于市场失败的领 域,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商品,其中包括以物质为载体的商品,以及服务和具有抽象意义的制度化商品。此外,政府应致力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健康有序。政府和市场职能范围的界定,是现代财政学界应认清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通过对政府与市场的各自的职能范围的界定,理清了我国目前政府机构的越位和缺位问题。现代意义的财政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已超越了原有传统财政学中的政府收支活动的全部过程,研究的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拓展,例如,西方经济学中的俱乐部产品、公共商品、公共选择、社会福利、最优课税等等都已成为了新财政学研究的对象,财政学已成为了真正的公共部门经济学。 三、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内容 虽然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地、完备的新理论尚处于构建之中,但就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财政运行机制、宏观决策理论等方面,已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初步形成了财政理论的框架结构。在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方面,严格界定了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能范围,理清了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应存在于具有外部型的领域,弥补市场的缺陷;在财政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在如何优化税制,减少超额福利损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运行和决策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例如我国目前在基础设施实施、国有企业改造、“三农问题”、分税制及财政的地区间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展开的理论研究,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宏观决策机制方面,强调政府如何通过税收的增减和支出规模和结构的调整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如我国从抑制经济过热到扩大内需再到如今的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如果没有与这一领域相关的一套系统的理论研究,就难以对其中的客观经济规律作出正确地诠释和利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断扩展,这就需要构建一套新的系统理论体系,来与我们国家经济改革步伐相适应,为国家的改革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50

财政学研究生必读书目1

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中文书目 1.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4出版。 2. 萨缪尔逊,《经济分析的基础》(第1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1出版。 3.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6出版。 4. 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07出版。 5.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华夏出版社,2005-01出版。 6. 布坎南,阿罗,《公共选择理论》,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 7. 布伦南,布坎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8. 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9.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5出版。 10.(英)哈耶克,哈耶克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04出版。 11. 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第3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出版。 12. 卡梅伦(Cameron.R.)、尼尔(Neal.L.),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第4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07出版。 13. E.K.亨特,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2007-03出版。14.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4出版。 15.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上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9出版。 16. 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 17.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华东师大,2007-04出版。 18.哈维·S·罗森(Harvey.S.Rosen),财政学(第8版中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9出版。 20.哈维·S·罗森(Rosen.H.S),财政学(英文版)(第8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9出版。19.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财政理论与实践(第5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1.费雪:州和地方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2.刘明慧,外国财政制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03出版。 23.张馨,财政学科学出版社,2006-05出版。 24.孙开,公共支出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1出版。 25.安瓦·沙(Matthew Andrews),公共支出分析、任敏、张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4出版。 26.维托·坦齐、卢德格尔·舒克内希特,20世纪的公共支出,商务印书馆,2005-11出版。 27.杨志勇,比较财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6出版。 28.马国贤,政府预算理论与绩效政策研究,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8-10出版。 29.安秀梅等,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研究:从政府公共支出的角度创设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2出版。 30.刘小川,中国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0出版。 31.聂鸿杰、高培勇,撬动经济的杠杆: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0出版。 32.伯纳德·萨拉尼(Bernard Salanie),税收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9出版。 33.张德志,宏观税负税收弹性企业负担相关性实证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0出版。 34.安体富,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研究中国税务,2006-01出版。 35.朱承斌,税收优惠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06出版。 36.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7.邓子基等,税收支出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

财政学

财政学习题 总论 1.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2.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 1、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物化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2、财政分配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国家主体性 C.公共性 D.无偿性 3、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 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4、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A.政府依法征税 B.国家向企业投资 C.个人购买国库券 D.保险公司向企业赔偿 E.政府向个人收取出国护照费 5.下列属于财政支出现象的有() A.税收 B.财政拨款 C.行政性收费 D.财政补贴 E.国债 6、下列属于纯公共品的是()。 A.法律法规 B.教育 C.行政管理 D.社会保障 E.货币发行 7、一般说来,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 A、国防 B、公园 C、教育 D、桥梁 8、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倍,吉尼系数: A、扩大一倍 B、会扩大,但不到一倍 C、不会发生变化 D、会缩小 9、如果向一个社会中的高收入群体征税,并将取得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群体,吉尼系数会: A、变大 B、变小 C、不会发生变化 D、上述都有可能 10、下述()问题研究的是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A、如果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对产品的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 B、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补贴使哪些社会群体受益? C、政府规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农业的产出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推荐

2018年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 1、税收筹划视角下我国税制完善研究 2、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的最优划拨率研究 4、工业税收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比较及我国税制选择 6、公共就业支出结构与不同收入群体就业差异调节效应分析 7、经济治理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基于XXX视角 8、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分配模式研究 9、泸西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生态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以XXX为例 11、“十三五”财税改革政策取向 1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XXX为例 13、税收负担、政府管制对地区隐性经济的影响研究 14、基于指数分析的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绩效测度 15、遗产税的国际经验借鉴 16、税收竞争、收入分权与中国环境污染 17、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18、大数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探析 19、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基于XXX实践的研究 21、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 22、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浅探 23、债券置换重塑经济格局 24、土地出让相关收入央地分成政策变迁与耕地资源流失的关系 25、财政金融支持西安高新区浅议 26、基于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的海关内部审计研究 27、美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8、农业补贴四大变化受益范围更广泛 29、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 30、环保财政与经济发展 31、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32、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美科普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比较研究 34、《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度研究指南 35、当代财经杂志社投稿须知 36、财政政策委员会: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37、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刍议 38、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 39、公私合作制:地方财政困局的突破与超越 40、辽源市农委组织开展农机补贴专项整治行动 41、今年农业补贴有变别错过! 42、基于国家治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43、股权交易及估值调整的涉税处理

财政学问答题答案

1、财政学研究哪些基本问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 答:(1)财政学采用了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经济。它将整个国民经济看成“公”和“私”两 大部分。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私”的分工。它研究政府适当的 职能范围和运行方式。 (2)财政学从事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和分析。一类是实证分析,这是以确认事实,弄清因 果关系为主题的研究分析;另一类是规范分析,这是以确定评价标准,分清是非和优劣程度 为主题的研究分析。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1)交换效率:任何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不存在通过现有产品的交易实现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 (2)生产效率: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或者两种商品而言都相等。无法在不减少一种产品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3)产品组合效率: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 边际替代率。无法通过改变不同产品产量之间的比例来实现帕累托改进。 3、如何运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 答:洛伦茨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于1905年提出的,反映了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累计的百分比与人口累计的百分比之间 的对应关系。所显示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状况与社会福利函数具有一 定联系。如果社会福利函数是凹的且对称,有两条不相交的洛伦茨 曲线,那么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程度与社会福利函数显示的结果是一 致的。基尼系数,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数。如果洛伦 兹曲线为45°角的直线,表示收入分配的绝对平均,如果与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重合,则表示绝对不公平,而实际收入分配都是处于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如凸向横轴的曲线A所示。曲线A与对角线间的面积为X,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为X+Y,基尼系数G=X/(X+Y)。基尼系数小于1,系数越小,越趋于平均,一般认为,其处于0.3和0.4之间为合理区间。如果G=0,则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均等,G越接近1,表示收入分配不均等,如果G=1,则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同洛伦茨曲线一样,根据基尼系数确定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和社会福利函数显示的结果一致。 4、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1)外部性失灵。外部正、负效应都将扭曲资源配置有效状态。公共物品失灵是外部性失灵的典型表现。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市场机制往往发生失灵。 (2)垄断性失灵。垄断现象的存在使市场上竞争性均衡机制失去作用。 (3) 信息不完全性。信息不完全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资源配置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4)收入分配失灵。两极分化是市场机制的必然后果。 (5) 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性波动使资源高效率配置受到周期性的破坏。 5、为什么说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和原动力? 答: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使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难以全部满足,资源配置效率由此受到弱化, 甚至于某些领域,仅仅依赖于市场机制就根本无法配置资源。自由市场机制运行的这种运行 状况,可以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是公共物品失灵、外部性失灵、垄断性失

财政学课后习题答案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立法和行政手段。这主要是指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 (3)财政手段。应当指出,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税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1)政府决策失误。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一旦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可能主要发生于经济体制转轨国家。 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适龄儿童都有权力和义务接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7.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 答: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后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一旦产生,

财政学复习重点

财政学复习重点 导论 一、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两种) 实证分析法: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不要求价值判断,它的目的在于描述。——创始人马歇尔——可“验证”轨道——牛顿方法 规范分析法: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需要有伦理标准。——创始人庇古——“伦理”轨道 二、研究对象 ◆一个立场 ◆两个“度”:集中度、集权度 ◆三大职能:资源配制、收入分配、宏观调控 ◆四项要素:收、支、平、管 ◆五级体制:中央、省、市、县、乡 ◆六点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和民主观;二是应坚持正确的市场观和效率观;三是 应该坚持正确的公共观和公平观;四是应该坚持正确的民生观和福利观;五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观和绩效观;六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社会观和发展观。 三、财政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 1、财政学与主要的基础经济学课程 ◆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两者首尾相接。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单位的经 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其最后要降到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财政学正是从市场失灵讲起。 ◆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 果,研究整个国家的运行情况,核心是讲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宏观市场失灵和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学也要讲财政在经济稳定和增长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财政政策问题。两者在这一点上是重合的。 ◆财政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马克是注意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 一是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在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财政收支属分配范畴。财政学要研究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 2、财政学与其它相关经济管理课程 ◆财政学与金融学。财政学与金融学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 怎么用,金融学是研究市场上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是讲各个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也包括政府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融资活动;财政收支一般是无偿的,属政府行为,通过金融活动形成的资金收支是有偿的,属市场行为。 ◆财政学与财务管理学。两者也都是关于钱的学问,但财政学实验纠政府的钱怎么来,怎 么用,财务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政府的钱怎么来怎么用这要是个政策问题,企业的钱怎么来怎么用主要是个经营问题;政府财政的理财目标是实现社会整

财政学题库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C )。 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C )。 A个人 B.企业 C. 政府 D.社会公益组织 3.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2013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推行 B,2015年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 C.201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10% D.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4.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说明( B ) A物价稳定的重要性 B.减税重要性C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 5.现代财政学之父是( D ) A凯恩斯 B.哈耶克 C. 费里德曼 D.亚当.斯密 6.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171500亿元 B.2015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1200亿元,赤字比例低 C. 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首次超过4% D.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7.下列分析属于实证研究() A.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显著,要继续实施并适当加大力度。 C.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长7.3%。 8.市场失灵的表现不包括( C ) A、无法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价格由供求决定 D、信息不完全 9.财政伴随( B )出现而产生 A.人类 B.国家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10. 亚当.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D )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依法治国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主动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等主动干预经济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 二、多选题 1.财政的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C. 稳定物价 D.稳定经济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E ) A. 不能提供公共品 B.不能解决外部性 C.竞争失灵出现垄断 D. 收入分配不公 E.宏观经济失调 3.财政如何履行资源职能(ACD ) A. 提供公共品 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节收入差距 C.矫正外部性 D. 维护市场有效竞争

财政学

第一章 1.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着重对政府的收入,支出等财政活动进行研究,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私”的分工。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运行方式。 2. 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的目的是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会怎样”以及“为什么”。实证分析的例子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规范分析的目的是弄清事实,分清是非,它回答的问题是“该怎样”。要回答“该怎样”这些问题,就要确立一套理论体系,说明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要有一套评价标准,这是规范分析的首要任务。 3.(一)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指公共部门中不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依靠税收取得收入,免费或部分免费地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总称.(二)公共企业部门公共企业部门是指公共部门中从事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依靠销售取得收入来源,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单位总称. 与公共企业相对应的是私人企业。两者区别:前者占用的是公共资产,后者占用的是私人资产;前者取得收入属于公众,后者取得收入属于私人。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的共性:属于政府部门,所需经费由财政负担。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的不同之处:政府部门是管理机构,事业单位是服务机构。作为服务机构,不应该行政化。前者不以盈利为目的,后者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前者一般不从事销售,后者要从事销售,前者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后者以销售收入为主要来源,前者很大程度上依据政府的指令行事,后者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前者主要从事社会消费活动,一般不生产物质产品,后者主要从事物质产品以及各项服务的生产活动。 4.公共收入政府取得收入或获得资源支配权的方式有三种:税收、收费和公债。(一)税收税收是政府依据其行政权力强制性地、无偿地取得收入的方式。(二)价格或使用费价格或使用费是公共部门中的单位通过销售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用有偿交换来获得收入的形式。价格或使用费的特点正好与税收相反:它通常是自愿的,有偿的,支付与受益完全对应。(三)公债是政府通过信用进行融资的方式。公债作为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种手段具有自愿性和有偿性特点。 5.(一)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维持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行而进行的支出,这类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只对本期产生影响。例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奖金,办公经费和业务支出等。所带来的效益仅限于本期。资本支出:公共部门中的有些支出只是价值形式的转换,支出的资金形成了某种形式的资产,这些资产会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挥其功能,这类支出,例如各种基本建设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逐步转变为社会效益。 6.(二)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它的基本特点是政府支出是有回报的,他以市场交换的方式换取了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例如政府机关要实现其职能就要花钱买许多东西,如购置办公楼,办公设备以及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 转移支出是公共部门无偿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如,发放养老金,发生自然灾害时政府给予一定的救济,生活困难家庭得到政府的补助,对企业的补贴,对其他国家的捐赠。 7.不表现为收入或支出,或者有些政府收支并不反映在收支账户上的收支称为隐性收支。隐性收支有以下几种形式。 1、税式支出:是以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的支出。 2、公共定价:是政府通过其权力规定交易价格。 3、政府担保:是政府正式承诺在被担保的经济实体不能履行偿还责任的时候替它承担这一责任。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部门

财政支出:也称为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 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部门----亦称公共部门-----收支动的规律性的科学。 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就是以政府部门的收支活动为研究对象的。 揭示财政收支活动运行的规律,构建财政收支活动管理的机制,是财政学所致力完成的两大任务。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做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除此外,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也是财政学研究问题经常运用的手段。 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 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做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1,它的整体性。2它的集中性。3,它的强制性。 私人个别需要,即是建立在个人或家庭的基础上,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它的特点是:1,效用的可分割性。2,消费的竞争性。3,受益的排他性。 社会公共需要,即是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基础上,以整个社会为单位提出的。它的特点是: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3,受益的非排他性。 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均属于人类社会的需要。 财政活动的基本特征:1,财政活动以政府为前提。2,在财政活动中,政府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3,财政活动牵涉的范围颇广。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 源用于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 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 可简称为政府的收支活动。 财政的职能:指的是财政在经济 生活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资源配置:指的是通过对现有人 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合 理分配。 财政支出的分类:理论分类和统 计分类。 按照财政支出的性质来分类,可 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 出。 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 是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 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 要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要 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可以分为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 转移性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 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这类 支出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用于养老 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 金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 支出和利息支出,其中补助支出 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 按照财政支出的目的性来分类, 可以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 出。 按照财政对财政指出的控制能力 来分类,可以分为控制性支出和 不可控制性支出。 按照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可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 支出。 按照财政支出的级次来分类,可 以分为中央支出和地方支出。 我国财政支出由中央支出、省级 支出、市级支出、县级支出和乡 级支出五个级次组成。其中。省 及省级以下的支出统称为地方支 出。 财政支出的统计分类大体有一下 几项:1,行政管理支出,2,国 防支出。3,科教文卫支出。4, 社会保障支出。5,经济建设支出。 6,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支出。7, 政府债务支出。8,其他支出。 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的一项最基 本的职能,它是指国家依法行使 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 的职责。 行政管理支出,按照使用部门来 划分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构、 行政机关、公检法机关和外事机 关等项支出。 按照费用要素来划分,包括,人 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人员经费主要指上述机关工作人 员的工资、津贴、福利费以及离 退休人员的经费等。 公用经费主要指上述机关的办公 费、差旅费、设备购置费、修缮 费和其他业务费等。 国防支出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 备支出、军事人员给养支出、有 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军事援 助支出等。 科教文卫支出是科学、教育、文 化、卫生等项支出的简称。主要 包括科技支出、教育支出、文化 事业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支 出、事业保险支出、工伤保险支 出、医疗保险支出、生育保险支 出、社会救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 出。 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公营企业支 出、公共经济事业支出、农业援 助支出、物资储备支出、对外经 济援助支出等。 购买性支出的经济影响?购买性 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遵循市场交 换原则,对日常政务和投资所需

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

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 导论 1.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 ①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同于对象范围,它要比对象范围宽泛。 ②财政学的对象范围主要是阐述财政学的特有任务,弄清财政学所要探明的特殊矛盾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财政学的研究范围除对象范围外,还需要联系其他方面或学科来加以研究。 2.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是否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①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财政方面制定的处理各种财政活动的规则和秩序,是对财政关系的强制规定,它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处理财政活动关系的准绳。 ②财政制度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财政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即规范财政活动关系的具体形式。 ③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它不同于财政学的对象范围。 ④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不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3.现代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主差异表现在何处? ①现代财政学认为,传统的财政范畴,如税收、支出、公债、预算等只是财政学主题的一部分,必须跳出财政谈财政。 ②现代财政学认为,国家应干预经济,而且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相当大的影响。 ③总之,现代财政学已不限于财政收支管理,更不能限于货币资金管理,而要结合到资源的配置、收入的分配、经济的稳定,从政府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甚至有人提出用“公共部门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等名称来代替财政学。 4.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①从本质上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②从具体方法来说,包括历史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宏观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等等,但主要是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及其统一。 第一章 1. 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①财政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条件,另一个是政治条件。 ②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只有当剩余产品出现以后,财政才有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③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国家为了维持它的存在和行使它的政治和经济职能,就需要消费一定的物质财富。国家产生后,国家财政也就产生了。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怎样理解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还是一个政治范畴? ①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由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运动,分配关系是 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属于经济范畴。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成为一定社会形态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