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iPad进入高中课堂的一点思考

关于iPad进入高中课堂的一点思考

关于iPad进入高中课堂的一点思考
关于iPad进入高中课堂的一点思考

关于iPad进入高中课堂的一点思考

黄斐发表于 2013-10-14 16:12:00

推荐

上周五参加了区里组织的教研活动,地点是南京市聋人学校。花钰锋老师在他们学校的高三年级给我们开设了一节关于汉字编码的复习课。教学内容暂且不提,就聋人学校老师的上课风格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特别清晰的咬字、特别丰富的情感表达、特别耐心地对待学生,让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和感动,而课堂上的同学们虽然有一定的生理缺陷,但他们上课的投入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样让我们记忆深刻。另一方面这一节课的教学手段也引进了现在流行的iPad教学,让我们对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有了感性的体验和了解。课后心潮澎湃,觉得很有必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环境对iPad教学进入高中课堂做些思考……

一、目前iPad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的芳草地艺术中心,苹果公司的又一创世巨作iPad问世了,它可以连接无线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观看电子书和照片、播放音频和视频、玩游戏等等,开创了平板电脑的新纪元。IPad的出现不仅引领了时尚,更影响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特别是对教学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关资料显示,基于iPad较强的阅读功能和各种充满趣味性的人机互动教育软件,自它进入市场以来,就被很多有志之士尝试引入教育领域,以期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能力。如法国中南部的科雷兹省和上塞纳省的部分中学正在尝试将iPad引入学校教学,他们的选择理由是因为它比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更小、更轻、更便于携带,而且它的互动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每个阶段的学校都有使用i Pad进行教学的尝试。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峰顶小学用36台iPad将空荡的教师变成了一间名为“奇幻秀”的实验室,教孩子们学习字母、数字等基础知识以及绘画甚至音乐。该校校长曾这样描述:“在所有的设备中,iPad对孩子最具有明星般的魅力。”以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为代表的很多大学也将iPad这一现代化的电子装备引入了课堂,经过对比测试,学校对iP ad的教学性能非常满意。在澳大利亚,悉尼下北岸的公立小学N eutral BayPublic School

耗资10万元试行一个为期一年的科技学习计划,该计划其中之一就是向6年级的145名学生每人配备一部iPad。在比利时,一家学校要求全校710名学生在9月3日开学之前必须拥有一台苹果iPad平板电脑。这所学校已经决定抛弃传统印刷版教科书,全校的课程也都将通过iPad呈现。在中国,上海市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尝试利用iPad进行教学创新“云课堂”项目

正式运行。南京金陵中学中美班从高一到高三的学生将全部配备iPad作为辅助学习和存储电子教材的工具来上课。弘光中学是一所公办初中校,校方已在初一年级一个班的5个科目,进行了iPad入课堂的培训,现在学生们已能熟练使用。

看来,iPad走入校园、走进课堂似乎有一股大势所趋、浩浩荡荡的感觉。

二、国内引入iPad教学后呈现的利与弊

iPad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试行之后所呈现出的教学优势,使得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想象基于iPad的美好教育前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在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以期带动教育的再次变革,提高教学效益。但是在一步步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先行者们自身,还是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在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就国内教育环境而言,将iPad引入教学虽有着一定的优势,也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并非像开始想象中那般美好)。

1.优势

当今的中国社会,父母无不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和教育。iPad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减轻了孩子们肩头沉重的负担,使小学生能够很直观地针对屏幕上显示的物体进行操作。逼真的互动模式、超炫的动画元素和悦耳的背景音乐,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的而言,iPad极快地响应速度以及流畅的页面滑动使之很适合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扩充知识链接,使得教学性能显著提高。

今后,教师教书,可能不再是“黑板+教科书”的模式,而是利用iPad和后台的云端建立一个庞大的资源库,里面有大量的教案、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有趣的互动课程。而学生手拿平板电脑,可以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向老师反馈答题情况,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使用iPad后,增加了课堂互动的频率和深度,学生在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和产出增多,每天进步多一点,可以刚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个性化成长在新工具的使用中得到更多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问题

在关注将iPad引入教学所带来众多优势的同时,很多人也对这一模式提出了质疑。目前,在国内教育实践中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谁来为iPad背后的高昂消费买单?是否会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同造成学习效果上新的差别?(2)使用iPad是否会分散学生上课的精力,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3)使用iPad后是否会降低学生的书写和计算水平?

(4)是否会影响视力、诱发近视?(5)是否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以上种种,无论优势也好,问题也罢,都是在国内教育领域尝试引入iPad教学所面对的现状。是否要将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推广?还是偃旗息鼓、就此打住?除了在义务教育阶段试行,是否有必要或者说有可能将其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它的介入又会给当前的高中教学带来怎样的冲击呢?

三、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的积极效应

1.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以应付考试的“记忆型教育”,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被动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而今,素质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素养已成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缺乏信息素养就相当于信息化社会的新“文盲”(所谓的功能性文盲) 。简单地说,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善于学习信息技术并能正确、积极、有效地获取、创建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与修养。目前,美国60 %以上的工作需要懂得计算机并具备信息素养的劳动者,其工作或多或少要运用网络资源。当今中国方方面面都与国际接轨,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社会对人才信息素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而对于新时代的高中生来说,更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现阶段,很多高中生面对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手机也好、平板也罢,多是用于娱乐,从概念上说没有一种正确的信息意识。何为信息社会?何为信息素养?一概不知,似乎也毫不关心。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也是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的现状。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教学,能使学生长期生活在信息化环境中,提高他们对于信息的感知和获取能力,让他们意识到iPad不只是一种最酷的玩具,更是一种拥有强大应用软件且功能齐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知识拓展、资源共享,以此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学习信息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端正信息道德水平。这样,不仅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供了机会。

2.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2004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具有课程

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于是各级各类学校争相将黑板换成了白板,将板书换成了PPT电子教案,将信息技术和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老师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出了改变,会复制移动文档了、会制作演示PPT了、会上网下载题库了、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殊不知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换汤不换药,思想上没有做出根本改变。例如,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伸课堂功能,但是有不少老师只是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上网下载现成的课件,课堂上照PPT宣科,毫无思想、毫无创新,更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的过程,需知技术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课堂现代化。

iPad引入高中课堂将对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思想要有所转变,要能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介入。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教学形式是知难而进、勇于尝试,还是紧张忧虑、坚决抵制,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精神。目前高中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这就存在一个知识的不断链接和终身学习的问题。教师要首先认同这种教育模式的变革,先从自身做起,学习使用、熟练操作,运用手中的现代设备不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表达信息,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其次,教师作为这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实践者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要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掌握前沿动态,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引用、整合各种电子教学资源,形成基于iPad的交互式多媒体课程资源,以更好的辅助学科教学。这些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一股推进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前行的动力。

3.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从iPad在国内部分中小学实践中反馈的优势信息来看,我们可以预见将它引入高中课堂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现今,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应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是“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忽略了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交往匮乏,语言、情感、精神沟通缺失,这种状态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的,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传统授课中,教师一般是以全知全能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学生一般处在“被理解”、“被分析”的地位上,即使教师故意显示出的“稚化”也是为了达到预设的目标,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其主体性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显然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在课堂上如何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iPa d引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利用它就课堂内容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实时的讨论交流,有的学习内容

还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共同完成,如课文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相关评论等等,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主动参与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师生交流、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和人人参与是iPad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构建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

4.可能促进一场真正的教育教学变革

iPad的出现以及它引入教育领域之后所带来的各种优势体现都让我们欣喜的看到一直以为来教育工作者们放在心中、挂在嘴边的新课改理念有了真正实现的契机。无论是学生学习理念的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还是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培养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似乎都可以基于iPad教学来逐步实现。

iPad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的试听合一和电脑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而有了iPad,每个学生就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与教师进行快速即时的互动,这是iPad进入课堂的最大优势所在。借助新的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通过iPad向全体学生提问,并看到所有学生的答案,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正因为这个特点使得iPad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高考课业的影响

在国内,高中教育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是直面高考的关键阶段。它有着更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升学压力,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不可能像小学和初中那样有更宽松的条件来实践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

当前的高中教学,仍以应试为主,高一九门学科全面铺开,以及高二、高三语数外加两门选修的模式无一不是为了高考做准备。在每一节课上,任课教师都竭尽所能的“灌输”给学生若干知识,布置若干练习,完成若干背诵,每天的限时训练,每周的强化考试,每月的月考、期中期末,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似乎不太现实,

一来在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信息观的基础上引入此设备有可能让学生分心,影响学习;二来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课堂中能有多少时间能给学生来进行知识的建构、相互交流创新思维?到最后会不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对学生的高考课业产生影响?这是很

大一部分高中教师所担心的。

2.对教师教学精力的影响

现在的高中教师,尤其是主课教师教学任务之重,教学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拿一个数学老师来说,有可能在担任班主任的情况下,还要再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一周正课1 6节,两个早自习,两个晚自习,平均每天八九十本作业的批改,还有其他试卷的批改、讲解等等,往往都是在超负荷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让他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引入iPad,试问他怎样承受?因为使用iPad教学,首先授课教师要能熟练使用,其次,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都要提前预设到设备中,而目前并没有现成的电子教材资源可以直接引用,很多都需要授课教师自己开发制作,无形之中给教师又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和体力脑力的支出。如此一来,教师学科教学的精力必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3.相关电子教学素材的匮乏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书包”好坏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学习成绩的优劣以及素质的高低,其核心价值应该是里面都是“书”。iPad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里面的教学软件和资料。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iPad教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资源共享性可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运用其中的iTunes U,一种网络公开课形式,世界知名的一些学校,如哈佛、牛津都把自己的课堂音频、视频或公开课放在网上,让学生免费下载观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资源。除此之外iPad还提供了成百上千种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软件供学生使用。可是以上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是全英文的,贯彻其中的教育思想也是较为西化的,这也就意味着在我国的高中课堂中引用iPad教学,没有现成的教学素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来开发制作。但现实情况是学校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专业能力进行相关的软件开发,电脑公司又缺乏教学经验,开发不出适合学校应用的产品。这也是我们如想在高中课堂中引入iPad教学所要克服的一大难关。

4.学校人财物的投入

将iPad引入高中课堂,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购买、制作电子素材和使用,而是要牵涉到一个完整的计划、组织和实施的过程,其中学校人财物的投入将是我们不得不直视的问题。首先从财力投入上来说,给学生和老师都配备iPad,加上与之配套的投影、大屏幕、校园局域网、

苹果无线基站、开发教材用到的苹果电脑等设备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从人力投入来说,实施这一项目的学校需要成立相应的课题组,负责落实项目的整体推进,其中需要校长的支持,需要分管教学的中层校级领导的具体管理,需要相关专家团队的参与指导,需要部分一线教师的主动参与,更需要学生的配合。最后从物力投入来说,学校可能需要建设一个与之配套的网络中心、一个项目组办公室、甚至一个电子教学素材的制作室等等。考虑到以上种种投入,权衡利弊,高中校是否会选择将iPad引入课堂还是未知之数。

在对本校高一至高三的1500名学生及部分教师进行的相关问卷调查中显示,其中54%的家庭已经拥有iPad,而剩下的46%中有92%的家庭具有购买iPad的能力。在使用过iPad的所有人中96%是用来娱乐而不是进行学习的,对将iPad引入课堂教学87%的人表示赞同,但其中有23%的人担心会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习。

鉴于该调查结果,综合之前分析的相关理据,笔者认为应该辩证的来看待这一问题。如若在高中课堂中引入iPad教学,应适时、、适当、适度。新技术的引入是否会带来教育的新变革,关键还在于人,在于使用它的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首先,高中课堂引入iPad教学可在高一年级先进行尝试。相对于高二、高三的课业压力,高一年级具有相对宽松的试用时间和条件,哪怕高二、高三不能持续下去,也是对学生学习观念的一次正确的引导;其次,高中课堂引入iPad教学可在部分学科中开设。相对于一些教学任务重的主学科,可以先在一些校本课程(如我校的航空读本课程)、音乐、美术以及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中试用。这样既不耽误主课的学习,造成各方压力,又可将iPad教学的优势体现出来;最后,高中课堂引入iPad教学必将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需要摸索中前进,但是绝不能因噎废食,应作出大胆尝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切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成功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不仅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来说,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要求,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难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追求高效 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课堂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长期以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形成了以教材为“本”的传统观念,这种教学观念以应试为核心,忽视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因此,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要摒弃旧的课程、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材观,树立新的课程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树立新的历史课程观势在必行。教师首先要理解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高中的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关注高考升学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课程有了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要在备课时多下工夫,对于课堂的设计要新颖,首先,就新课导入来说,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授课内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历史课导入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其优点,但缺少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想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可以采用悬念导入法、图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方法。如在讲《外交关系的突破》以中美关系解冻为例,尼克松访华时,可以利用悬念导入法的方法进行讲解,首先对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然后再从国外特别是中苏、苏美以及中美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让每个学生都从外交的角度来考虑整个外交政策的制定,从而认识到中美关系解冻和中美建交的必要性,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课堂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采用符合自身特点教学方法,不能盲目采用不切合自身实际的方法。 三、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三、课时计划的编写 课时计划,又叫教案(教学方案的简称),是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综合编成的,是教师备课的总结,上课的依据,是检查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参考。认真编写教案是积累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编写教案时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在编写教案时还要注意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一节课的教案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教案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即章节标题或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4.课的类型和主要教学方法。 5.教具。要写清楚名称、规格和件数。 6.教学进程。这是教案的主要部分,一般包括教学的主要内容、程序安排、时间分配、教学方法的运用等。7.板书设计。 8.课后反思:本栏可写教学执行情况、学生反映、经验和教训以及本课的改进设想等。 教案要能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能反映出师生教与学的动态过程。教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第四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光的传播 一、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此属经历水平层次,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分析获得知识。 二、教材特点 光的传播是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在后继的学习如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等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教材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光的传播的学习内容。其教材结构如下:新课程改革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空间,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对课标的理解进 行创造性教学,如教材中“光的传播”内容安排了演示活动,教师则可以将此演示活动改为学生探究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设计思想 1、转变教师角色,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组织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 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渗透课程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新课程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秉承新课程的宗旨,本节课将光的传播这部分内容设计为学生探究环节以突破学习的难点。由于此探 究实验所需要器材简易,实验方法简单,实验现象明显,故学生很容易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到成功的 愉悦。同时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和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传播的 特点,不但理解了光的传播条件,而且还为后继的学习(光的反射、折射规律)打下了基础、留下了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9-01-24T14:14:15.1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作者:王春燕 [导读] 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历史能够让他们了解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史。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级中学443100 摘要: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历史能够让他们了解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史。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通过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能够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并且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到古往今来许多的大事件,使学生对于自己现在生活世界的由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中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处世之道,让学生变得睿智明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努力找出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一、历史背景的介绍 在学习历史这一学科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联系时代背景去分析相关问题的成因以及产生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注意情景的设置,可以通向学生展示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景之中去,再让学生去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意义等。比如在学习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当社会的政治情况、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以及文化程度等等。如当时西方传教士被准许在中国传教和成立教会,西方传教士以及中国信徒不受清政府管辖,且一些不良教徒欺压老百姓,但因教会的治外法权,老百姓不能得到公平法制的对待,从而造成了百姓的仇外心态,再加之当时社会有许多诋毁西方人的谣言以及旧势利的煽动,便有了义和团的奋起反抗。义和团盲目排外,只要是外国人就一概杀死,只要是外来的新事物一律不接受;义和团是以民间宗教和仇外情绪为精神纽带组成的松散集体,成员多为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游民,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加速了中国与外国势利的仇恨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瓦解了帝国主义企图利用宗教入侵瓜分中国的目的,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气魄,促进了中国人民反抗精神的觉醒。由此可见,对于历史背景的介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甚至是不能理解的历史事件为何会发生——要将事件的时代背景等因素考虑在内。 二、设置问题,鼓励课堂探讨 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历史的趣味与意义。对于历史的学习不能一味地朗读或背诵,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设计一些值得思考的、能够勾起学生讨论欲望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为何我国近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高中生可以从当时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情况等方面进行讨论。又如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还得到了哪些力量的支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高中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师也可以趁此机会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努力学习。提问过程是揭发历史事件中存在的矛盾的过程,高中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能够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自身的思想高度的升华也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激烈的讨论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重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的开展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对于任何学科来说都十分重要,对于工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的。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体系。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鼓励高中生在预习与复习时,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展开,从不同的途径去了解事件的经过或者人物的生平事迹。例如在学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这部分内容后,高中生如果对于林则徐这位历史人物感兴趣就可以搜集有关于他的相关资料,试着分析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让林则徐做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高中生对一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了解会更加喜欢历史这一学科,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做到了主动学习与了解历史。这样一来高中生的历史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得多了,在课堂上就会更加踊跃地发言,历史课也会更加得高效有趣。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对于历史的学习让高中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中历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尊重历史,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起努力建设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开展对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综合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小兰《高中历史自主深入教学》.学术期刊,《文理导航(下旬)》,2016年,4期。 [2]徐洪侠《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学术期刊,《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年,5期。 [3]郭利贤《谈爱国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学术期刊,《学周刊B版》,2013年,6期。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doc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下面我为大家推荐3篇关于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一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

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摘要: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要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用全新的理念、合理的策略、科学的方法来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意义;策略 高中历史教师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智力因素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意义 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在当下更显迫切性和必要性。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旨在通过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1)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句话,体现出“学高为师”的道理。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先进经验和方法。教师要以改进策略为抓手,逐步拓宽学习的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历史学习的机会。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要为高效课堂构建服务的,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行为,以让学引思为指针,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2)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要适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也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要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轻松地投身于和谐的充满阳光的历史课堂学习之中。例如,教学“王安石变法”事件时,要在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北宋时的“三冗”与“两积”问题,让学生扮演王安石,成为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并讨论:如果你是王安石,会采取哪些措施化解北宋危机呢?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措施能稳固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都是“加速度” 1.问题的产生 去年国庆,我的第一届学生聚会,我是班主任,同时任教他们高一入门的物理课,被他们邀到现场,大家非常开心,由于是高中同学,不免要回忆高中时代的一些生活学习片断,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接住,笑着对我说,老师,加速度多大?旁边一大帮同学笑嘻嘻地抢着回答: ●你是指抛上去还是落下来的过程?(一个女孩子,也是医科大学毕业的) ●上升加速度朝上,下降时加速度朝下。(军事指挥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干脆利索地回答) ●上升过程速度都没增加,哪有加速度?下降才有加速度吧。(师大学毕业的,不是学物理专业) ●最高点苹果都停下来了,肯定没有加速度。(竟然是一个重点大学理工科毕业学生的回答) ●老师,我忘得一干二净了,全还给你了,白学了。(一个女孩,后来学文科了) 2. 他们是这样学的,我是这样教的 加速度的概念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贯穿高中物理始终,但过不了三五年,他们将这些东西抛到了九霄云外,抑或将加速度概念扭曲。也就是上面回答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加速度”答案。 想想原来我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两种模式进行导入: 第一种是列一个如下所示的表格作为新课的引入: 然后设计问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速度改变量大? 2.哪一个所用时间长? 3.哪一个速度变化快?

学生讨论回答完毕,老师总结:单位时间速度的改变量就叫加速度。然后转身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上今天的主题:“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二种是作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导入: 作出两物体的v —t 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30m/s ,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10m/s 。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才改变6m/s 。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 这两种方式估计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物理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来引出“加速度”,最终迫不及待地给出定义: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是就叫加速度。然后说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正负之分,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公式进行巩固等等。对于加速度方向问题,更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材对加速度方向的描述为“加速度也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通常取物体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0t v v ,加速度a 为正值,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0v 的方向相同,物体在加速;这句话我一直耿耿于怀,除了表述使你发晕之外,再找不到其它价值所在,何况还经不起推敲。 为此,我建议取一个合理的中文名词取代“加速度”。

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

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 孟忠琰 2012.7

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让历史课堂充满趣味2011--------2012学年度教学工作已经在紧张忙碌中圆满结束。回顾这一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有成绩也有不足;有喜悦也有苦恼,现将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深刻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一)教学方面 1.更新备课方式。 以往的备课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教师上课只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今天新课标下的我们的备课首先做到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其次,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 2.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所以,我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积极给予意见和指导,并给出具体的学习法案,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情。 3.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 有句话很有道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沾上边。教师像以前一样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的东西,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听了也会感到没趣。新课改的历史课堂上,我一边讲解历史教材内容,一边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4.学法指导是动力。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结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没有,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分含糊。 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 物理老师给大家介绍6+2 学习法,所谓6+2 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T上课T复习T作业T质疑T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1.预习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 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 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1)主动 听课。有人将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 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 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 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高中物理学习方法(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 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记课堂重点、记课堂难点、记课堂疑点、记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课堂灵感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 3.复习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边翻课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心得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心得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心得体会,对如何开展好实验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并论述了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心得 物理知识的掌握需要建立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创设实验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等各类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物理实验教学注意的几点问题 首先,学生每次实验,要进行全面预习,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各种实验的方法和原理,充分估计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订出实验操作步骤,尽量减少操作中的盲目性。在预习好的基础上进行正式操作实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失败,并引导其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教师要评定每项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数量、质量打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设置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2)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更广博的知识,促使学生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

(3)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①根据已知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培养学生爱探索的习惯。 二、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重视并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课题、实验原理、仪器用品、方法步骤、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结论等各个实验程序中,设疑、质疑、解疑能活跃学生思维,能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形成创新思维品质和习惯。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要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思路,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探索问题。 (3)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①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多媒体电教设备拓展了教学空间,给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能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循序渐进,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加强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因为物理实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普遍存在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多加强运用这方面的分析。 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要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达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知识网的目的。 三、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应该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来进行,构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以及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索活动,有效感知和理解物理规律,获得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完成探究的过程中,要经

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案例汇编

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案例汇编 1、中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一开始就枯燥无味地传授知识,学生新奇的激情受到压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叙述,可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活生生的场景中,使大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如,《速度》的引导语可以这样进行:“校运会在紧张进行,所有观众的视线都不由自主地转向百米赛场,只听枪声一响,所有的运动员像脱僵的野马冲出起跑线,观众席中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谁是第一,071,不对,034,不一会裁判高声叫到:‘071,13’1,第一’。”问:观众怎样判断谁跑得快? 学生答:看相同时间谁通过的路程多。 问:裁判又怎样判断谁跑得快? 答:看通过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少。 问: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几种方法? 答:有两种方法。 教师自语:这节课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来讨论《速度》。 这样一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节课就能收到好效果。 2、《速度》----------首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知人的步行速度慢于自行车的速度;自行车的速度慢于汽车的行驶速度;汽车的行驶速度慢于飞机的飞行速度;而飞机的飞行速度慢于火箭升空时的飞行速度等等。接着教师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行快慢的物理量。各种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定速度,只是它们的速度有快有慢的。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光速C=3× 108米/秒,行人的速度约为1.5米/秒左右;汽车的速度约为20米/秒。指出速度的含义是每秒钟物体运动了多少距离。万物都在以一定的速度运动着,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是绝对的。下面我们来研究和解决物体的运动快慢问题。 3、《运动的描述》-------给学生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 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学生在惊讶疑惑中思考,渴望得到答案,从而引入新课题。 4、《声现象》------教师上课开始用几个高脚玻璃杯分别倒入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手指在各个玻璃杯上缘旋转式摩擦杯边缘,就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如果你们有兴趣使用8个杯子还可以演奏乐曲呢!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入新课。 5、《平面镜成像规律》------“浇不灭的蜡烛”。教师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竖直平板玻璃对称的两侧,把远离学生一侧的蜡烛放在一个玻璃杯里(这个蜡烛的高度加上杯底厚度要等于靠近学生一侧的蜡烛高度)。然后老师走下讲台背对学生说:现在我点燃两个蜡烛(实际只点燃前面的蜡烛)。这时老师让学生看两个蜡烛,开始用水浇后面的蜡烛,让学生观察产生疑问,再叫几个学生在玻璃背后观察向大家公布真相后,引入新课。 6、《物体的颜色》-----用一张红色纸剪出一个字,粘贴在投影屏幕上,然后关闭电灯、拉上窗帘,打开投影机,通过电脑调节出不同的色光照射屏幕,让学生观察字的颜色。提出:那么这个字的颜色由什么决定呢?引入新课。 7、透镜--------导入一定要切合实际,一定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了解的。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又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这也体现了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又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例如: (上课开始:教师拿起课本放到远处看看,并皱皱眉摇摇头,表现出万般无奈状。然后戴上眼镜,把课本移近,脸上露出笑容,再注视同学。) 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不得戴上了眼镜,大家年纪轻轻为什么要戴眼镜? 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师:(与一位同学换一付眼镜戴),问结果如何?为什么? 生:不一样,因为我的是近视眼镜,老师的是远视眼镜。 师:为什么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的作用会不同呢?你们谁知道?想不想知道? (学生都露出企盼的目光,有的学生甚至来不及举手就喊想知道,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了教育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及时把握生成两个方面对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课堂生成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素质教育、高效教育等字眼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理念了吗?我们的教学是高效的吗?恐怕会有很多教师都会摇头。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穿“新衣”演“旧戏”的现象,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只留下新课改理念的空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无效。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有必要探究一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乐学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被动接受知识,全无兴趣可言。新课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

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提高。针对高中历史课程特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挖教材中的趣味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情境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其集中精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巧设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场白”,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情境教学法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导入方法。教师可以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上的动人故事以及刀光剑影的壮观场面,尽情地展现历史本身的魅力,紧紧吸引学生,使其急切地知道后面要发生什么,以及与此相关的都有哪些内容。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场面宏大、内容丰富,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让学生走进历史、亲历“历史”,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采用新奇的教学方式 喜欢新奇是人的共同心理,更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每次的授课方式都是介绍背景、讲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一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组:赵丽梅多次经历探讨周,听过数次探讨课后,让我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又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可以说,在学习的这些日子里,每一堂课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下面就和同行们共同探讨一下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老师上课很累,学生听得厌烦提不起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学生的感受,逐渐转变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从根本上改变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的课堂也逐渐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

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对于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经常琢磨课程找到合适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 这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教学反思,还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

漫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漫谈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 发表时间:2019-06-24T14:42:03.727Z 来源:《成功》2019年第5期作者:余淑芳[导读] 一出好戏从扣人心弦的序幕开始,一曲激昂的乐章由优美的序曲开始,同样一节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始。教育心理学认为,在45分钟的授课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开头的五分钟至关重要。那么怎样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用什么样的素材和形式导入,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节为例,就历史课堂导入作以下探索。 绍兴市上虞区崧厦中学浙江绍兴 312365 一出好戏从扣人心弦的序幕开始,一曲激昂的乐章由优美的序曲开始,同样一节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始。教育心理学认为,在45分钟的授课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开头的五分钟至关重要。那么怎样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用什么样的素材和形式导入,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本文以《辛亥革命》一节为例,就历史课堂导入作以下探索。 一、照片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上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照片,问:“照片中这个女人是谁?” 许多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觉得这个女人是一个宫女。教师适时补充:“这是隆裕皇太后,慈禧的侄女,光绪帝的皇后。” 学生哗然,因为照片中的女人和他们心目中的皇后形象相差太远了。教师:“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统治结束。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这位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清帝为什么会退位?清朝统治是怎么被推翻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辛亥革命》。” 二、情书导入,勾起学生好奇上课前,教师下发事先准备好的林觉民的《与妻书》,配以白话文,让学生阅读。接着,教师提问:“林觉民的这封遗书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林觉民家境殷实、夫妻缱绻情深,为什么他毅然选择这条艰险的革命道路?”由此导入“辛亥革命”的背景。这封情书情真意切,文采斐然,通俗易懂。用它导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革命男儿的家国情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音乐导入,营造课堂氛围上课前,教师播放横山菁儿创作的《英雄的黎明》,这首歌曲不仅有气壮山河的气势,也有英雄男儿的柔情,或许还有一种悲壮的感情参乎其中,让人无限的回味。不仅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更有无尽细腻感情的抒发,忽而严肃,转而柔情,更是加重了这种紧张而矛盾的气氛。清晰壮观的收尾尽展英雄豪气,尽展音乐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的魅力。整首歌曲就像一首英雄的骊歌,仿佛让我们穿越到那段激情飞扬的岁月,把我们带进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使人热血沸腾。它帮我们营造了壮美的课堂氛围,和“辛亥革命”这一主题紧紧呼应。 四、漫画导入,引起学生思考漫画直观形象,诙谐风趣,富有哲理,寓意深刻,成为辅助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上课时,教师先出示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问:“这张漫画中你看到了哪些地名?” 学生:“四川、鄂” 教师:“‘鄂’是指哪里?” 学生:“湖北”。 教师:“漫画中的这个人代表什么?” 学生:“清政府。” 教师:“这张漫画表明了什么意思?” 学生:“表明清政府统治已经危机四伏,顾此失彼”。教师:“这张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呢?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实践证明,漫画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问题导入,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同学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么?” 学生:“3月12日。” 教师:“没错。那你们知道植树节是与纪念哪个伟人有关的么?” 学生摇头。 教师补充:“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教师提问:“为什么孙中山享有这么高的声望?” 从而导入新课“辛亥革命”。 通过这个方式导入,不仅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知道了植树节的来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六、实物导入,拉近师生距离上课时,教师拿出《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币》实物,(考虑到有些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教师事先把纪念币的照片放在幻灯片上,并把“孙中山”几个字遮住)问:“这枚纪念币上的人物是谁?” 学生立即来了兴致,纷纷举手。在学生回答“孙中山”后,教师补充:“纪念币是一个国家为纪念国际或本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珍稀动植物、体育赛事等而发行的法定货币。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纪念孙中山呢?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呢?”从而导出“辛亥革命”。实物导入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拉近书本与学生的距离。 七、叙述导入,明晰章节脉络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让历史课堂充满梦想

历史课堂也能充满趣味 南漳县第二中学廖均 “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课堂将成为实现你梦想的天堂。”这是一句我在“开心课堂”上提出来的很受同学们欢迎的一句“名言”。多少年来,听到铃声走进课堂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戒律,为了考试走进课堂这是不用言语的共识。于是,课堂成为求学者的牢笼,厌学者把他它看作地狱。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把地狱变成天堂呢?这是课改所提出的问题,所关注的问题。笔者想,如果能让同学们带着梦想走进课堂,那课堂就可以成为实现梦想的天堂了。为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创建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并美其名曰“开心课堂”。所谓“开心课堂”,简单的说就是模仿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使之可以适用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此谈谈一些体会。 一、穷则思变,课堂教学新理念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被打入冷宫,学生把历史课看作是加在他们身上的“徭役负担”,他们不愿意承当这种徭役,在课堂上学习起来自然就很被动,没精打采了。虽然,现在我们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将做很大的改革,但历史的学科地位难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我们必须穷则思变,寻找出路,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要想让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活力,就必须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学习历史的动力呢?试想,如果把学生每一天学习生活中的想法、愿望汇集起来,将它编织成“梦想”带入课堂,然后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来实现这些梦想,那学习的动力不就找到了源头活水了吗?因此,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就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从梦想中寻找学习的动力,化被动厌学为主动乐学。孟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乐于去学,那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就有无穷的动力和精力,他的每一根神经都会投入近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他山之石,开心课堂新模式 那么,如何让学生编织梦想走进课堂,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这些梦想呢?这个不难,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嘛,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为我们提供了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就可以创建出“开心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就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选拔选手,组建“亲友团” “开心课堂”是属于竞赛性的教学模式,因此,课堂之前要求选拔选手。选手可以通过月考或历史阶段性考试来选拔,也可以依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来筛选。总之,选手的选拔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要具有鼓励性。选手确定后,要求选手从班上剩下的同学中选择“亲朋好友”,组建自己的“亲友团”,这样,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各有所属,而且,选手的“亲友团”都是该选手的要好朋友,都是坚决支持者,这样在课堂竞赛中,他们与选手荣辱与共,参与课堂的热情也就很高了。 2、编织梦想 选手确定后,就要指导选手编织“课堂梦想”。中学生充满青春活力,有许多天真烂漫的想法,如想出国旅游,想奔月,想拥有点石成金之术等等。这些想法,显然不现实,因此,它不能成为“课堂梦想”,“课堂梦想”应该是与中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应具有可操作性。如“希望老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带着同学们的掌声进入第二轮答题”,“能够拥有一本精美的笔记本,记录下生活中开心快乐的点点滴滴”,“‘开心课堂’永远让我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等。这些“课堂梦想”的编织表达了他们小小的愿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这些“梦想”天真有趣,在课堂上能够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体会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体会 辽宁省东港市第一中学邓庆国 辽宁省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一年多了,曾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曾有过无助的迷茫。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新课改的作用 曾经有老师问我,她写论文时,想用素 质教育这个词,这个词是否已经过时了?我 回答:素质教育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几个月 前,《中国教育报》还专门对当前的素质教 育进行系列讨论。应该说:我们现在正处在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期,提高全民素质 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 现在我们说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是比较严重 的,中小学生的负担确实比较重,这是事实, 但不能说现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总的质量还是好的。 那么,新课改就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推动力。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我设计了一个物理插图来说明这个过程。图中含义: ①图的外观含义:这是用物理图来说明我个人认为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位置,即:正处于过渡期(斜面上),而新课改正是促进过渡的推动力(牵引力)。 ②过渡期太短,势必倾角过大,则自身阻力就越大。 ③新课改的推动力与内外阻力合力的大小关系,又决定着过渡的进程。 ④小车代表“教育”还是代表“教师”、“学生”,你感觉是什么就是什么。 ⑤还有其它什么还以,你可以自己继续分析。 本次新课程改革是经历了3年研制,征求了包括50多名院士在内的社会各界意见的改革,经过了从2001年9月份以来的实验,所以有专家认为,其意义不亚于1977年恢复高考。所以,教育部马司长说:“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新一轮课改浪潮的洗礼。” 二、关于新课改的课堂教学 有些现象看似体现新课程、新理念,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尊重学生,教师就只能是对学生说好话吗?挫折教育就不是素质教育了呗?自主学习就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岂止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这么简单?难怪有教师抱怨采用这种新教法,教学效果反而不佳,原因就在于此。真正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下大气力,进行研究、设计。下面就课堂提问为例,介绍一下我的认识。 1、不当的课堂提问 就拿“互动”来说:师生交往和互动是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引起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形成“学习共同体”。 课堂上师生互动,应该说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但在听有的老师互动课时发现,有的老师认为,课堂提问多了,就是师生交往和互动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