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昆明市2019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试题

一、现代阅读

论述类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遍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化精神、化心理。一方面具有超越性,指向了人的丰富和全面;另一方面具有现实性,要立足于当下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基础,以现时的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依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超越性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路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

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之中。

中国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

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化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

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4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这种千百年的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并逐渐赋予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化、社会、生态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党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化精神。改革开放40年,人

民群众的“物质化需要”早非难题,“美好生活的向往”便应运而生。

(摘编自刘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好生活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也是各民族国家共通的命题,这使它既有超越性,又有民族性和现实性。

B.对于何谓美好生活,中西方不同的伦理学派虽有不同的表达侧重,但美好生活与理性的一致性则是其共同的话语。

.中国化所侧重的美好生活的整体性,有个体幸福的整体性、人在自然中的整体性和人在社会中的整体性三层含义。

D.当下中国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将千百年的化表达丰富化和现代化,对美好生活进行新时代的定义。

2.下列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这一核心概念,由古希腊哲学而中国哲学,为现时的政治主张构建深广的思想背景。

B.在论述中国幸福观时,从“德福一致”的传统化观点出发,借助道德的利他性特征,阐明了幸福的社会整体性特征。

.善用概念说理,如从“美好生活”作概念派生,用“幸福”

对“美好生活”作概念替换。

D.对比论证突出,特别是将中国表达和世界表达对比,在论述中国表达时又着意于历史和当下的对比。

3.根据原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只能立足当下,另一方面又必然指向长远。

B.作者认为,美好生活作为人类共同的超越性追求,既要求真求知,也应尽善尽美。

.基于幸福的完备性特征,中国人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必然包括生态明建设。

D.新时代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代表“物质

化需要”己成为历史。

【答案】1.2.D3.B

实用类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全面屏手机,泛指正面屏占比达到80%以上的手机,一般采

用极限超窄边框屏幕,相比普通手机,具备更窄的顶部和尾部区域,边框也更窄。夏普早在2014年就发布过第一款全

面屏手机Aqusrystal ,采用5寸显示屏,1280*720分辨率,同时取消受话器而配备了骨传导方案,实现了手机正面开孔的最少化,但当时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2017年下半年,全

面屏手机在市场上全面性爆发,品牌从小米IX到小米IX2 ,

从三星GalaxyS8 到三星GalaxyNte8,再加上后面包括iPhneX .华为麦芒6、华为ate10在内的一系列新机等。

由于手机的大屏化已面临手掌大小瓶颈,屏幕超过6英寸的

机身让使用者无法单手触摸到手机边缘,且容易滑落碎屏,导致体验感下降,而最适合大部分用尸使用的手机尺寸是5-6英寸。全面屏更高的屏占比,意味着在机身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展示更多内容,能够让用户使用更加便利。

目前主流手机的宽咼比是16:8,而全面屏一般是18 : 9。

加大的宽度给人们带了“分屏浏览”这一全新的使用体验。全面屏让同一屏幕内看电视剧和微信聊天、淘宝购物比价这些新需求成为可能。

2017上半年开始,手机销量的驱动因素由前几年拍照驱动、外观驱动和芯片性能驱动,逐渐转变为明星代言驱动。外观万面,各大品牌乃至各品牌内的子类都呈现严重的同质化。厂商不得不通过推出多款颜色吸引眼球,但依然乏善可陈;比如苹果推出红色款Iphne7和7Plus吸引眼球,但销量不达预期。全面屏带的科技感、整体感则是外观微创新趋势中的一次大飞跃。全面屏未将结合曲面技术、AR技术等掀起新

一轮外观升级浪潮。

(摘编自《智能手机全面屏研究报告》)

材料二:

中国手机市场各尺寸机型占比

全面屏渗透率将迎快速增长

(资料于《2018年中国全面屏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材料三:

对于未全面屏手机发展的趋势,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认为,

“第一代全面屏”主要带的是更大的占比外观以及视觉效果方面的提升。

他预测,不久将迎“第二代全面屏”,还会迎更多技术以及

交互上的革新,例如:异形全面屏、柔性屏幕以及各种新外观材料将成为打造差异化的重要突破口。由于全面屏导致当前大多数厂商不得不暂时采取指纹后置的解决方案,还会催生出新的生物识别技术革新。无论是今年iphneX的面部识别,还是未基于LED屏幕实现的屏下指纹识别,都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刘立荣认为,全面屏的到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它解决了目前5G 时代到前手机行业创新疲劳的问题,并相信随着全面屏技术的推广,用户换机频率会重新提高。

(摘编自张娜《手机行业“全面屏”发展势不可挡》)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消费者对大屏手机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5.1英寸

及5.1英寸以上手机在2017年市场占比为82.9%,较2016 年升了15.6个百分点。

B.屏幕超过5.6英寸的手机市场需求递减,说明消费者单手操控整机尺寸过大的手机有一定难度,手机屏幕发展受手掌大小限制。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趋于平稳增长,异形手机与全面屏手机市场渗透率相比增长缓慢,全面屏手机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抑制了异形手机的发展。

D.2017年全面屏手机渗透率约为9% 2018年全面屏机型渗

透率跃升至44.6%,打造全面屏手机成为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屏手机,指正面屏占比达到80%以上、宽高比为18:9

的手机,窄边框达到极致。提高屏占比,能解决手机大屏化与用户握持感之间的矛盾。

B.夏普研发了第一款全面屏手机,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但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因为其市场号召力过小,品牌效益不足以引领市场潮流。

.屏幕超过6英寸的手机,由于机身过大让使用者无法单手触摸到手机边缘,就容易出现滑落碎屏的情况,让人体验感下降。

D.手机销量的驱动因素由拍照驱动、外观驱动和芯片性能驱动变为明星代言驱动,全面屏带的强烈的视觉效果,是外观创新趋势

中的一次大飞跃。

6.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全面屏”手机的优势及技术发展方向。

【答案】4.5.D

6.优势:①更高的屏占比,在尺寸瓶颈制约下展示更多的内容,带更好的操作感②更大的宽高比带全新的分屏体验,满足同屏看剧聊天等新需求③全面屏的科技感和整体感,带强烈的视觉效果和美感技术发展方向:①结合曲面技术、AR技

术等作外观升级②用柔性屏幕以及各种新外观材料打造差异化③催生面部识别、屏下指纹识别等新的生物识别技术革新。

学类本阅读

阅读下面字,完成小题

父亲是个兵

邓一光

1945年,东北的战争态势捉摸不定,苏军冲入关东军将大和民族的骄子碾成肉酱,大部分大中城市落入苏军之手,少部分为抗日联军占领,楚汉两界开始频繁易主,新的军事势力迅速地渗透东北。东北是什么?中国最大的重工基地,最大的产粮区和军事工业所在地。

1945年11月,冀东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火力接触,国共双方终于为争夺东北拉开了战争的帷幕。

11月7日,我的父亲揣着十九旅代旅长兼山海关卫戍司令的委任状,带着几名参谋警卫星夜赶往山海关。在他们身后,相隔一天时间,父亲的老四十八团也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山海关。同时,国民党13军石觉的部队在美式道奇十轮卡车的运载下,已抵近山海关。

裆里磨得皮开肉绽,半伏在马背上不断地摊开军用地图看,途中与国民党开展遭遇战,丢掉通讯参谋和警卫员,自己的左腿被子弹击...........

如果仅仅是上述这些小麻烦,父亲无论如何不会犯下他此生最大的一次错误。就在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的时候,山海关的军事局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方山海关守军仅八千,面对全美式装备的三万国军,无异于以卵击石。守军请求避免正面作战,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部队在11月14日开始不顾一切地往下撤。

所有这一切父亲都不知道。

父亲碰到第一支大逃亡的部队时简直惊呆了。父亲问:你们是哪支部队?营长喘着气抹一把汗说:十九旅四十六团X营的。父亲说:谁让你们撤下的?营长说:还能是谁,当官的呗。父亲说:现在我命令你停止撤退,原地待命!营长说:你是谁?你凭什么命令我?营长说完,跳上马背,朝马屁股上猛抽一鞭,快步去追

自己的队伍。父亲怒气冲天,钢发乍立,一把拽出警卫员胯下的

盒子枪,对准营长的坐骑就是一枪。马应声倒下,把马背上的营长摔了个老王抢瓜,父亲吼道:让你的人立刻停下!再走一步,我打烂你的头!父亲就这样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走出了最致命的一步,在山海关战役后被指认为建制独立思想,受到行政撤职的处理,从此一蹶不振。实际上,父亲不久就知道了摆在他面前的严酷局势,并且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他完全可以要参谋长通知部队按原撤退方案进行,然后调转马头,轻轻磕一下马肚子,轻松地离开那个造成他人生误区的是非之地。从我日后收集到的所有资料看,就父亲个人的军人生涯而言,他所指挥的战斗胜多败少,他属于那种素质和运气都不差的军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动机使父亲放弃了这个机会,反而做出了坚守山海关的决定?

11月15日上午,13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攻山海关,总指挥是名将杜聿明。

战斗进行得极其残酷。13军以整团的兵力实施强攻,潮起潮落,云卷云舒。那架式,极似一群去赴宴的饿鬼。

守军则苦多了。没有太多的重武器,装备落后。战斗一开始就用

上了全部兵力,八千男儿,各据一隅,顽强抵抗。美丽

宁静的山海关被飞机炸弹、120毫米榴弹炮和82毫米坦克炮弹整整翻了一个个。

入夜时,进攻停止了。父亲命令部队抓紧时间清点伤亡人数、清

理弹药和抢修工事。父亲也许在这个时候还抱有一线幻想,他派出一个连的兵力下山去袭击13军的一个野炮阵地,企

图扰乱敌方的阵脚。父亲没有等回那个派出去的连队,山脚下密集的枪声疏落之后,父亲知道,再不会有什么奇迹出现了。

16日凌晨,旅指挥所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父亲带着那个

脸无血色的宣传员往奔跑于各个阵地,父亲能够说的只有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父亲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名战斗员。

事过半个世纪后,我已经知道了,就在父亲和他的八千兄弟顽强坚守山海关时,在他们身后不远的绥中守军已经开始撤退,绥中实际上已经变成一座空城。这一切,父亲并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只是死死守住他自己的阵地,用他军人的荣誉、信念和十九旅八千兄弟的血肉之躯。

父亲拖着他那条肿亮的伤腿在战壕里移动。在每一个战死或战伤的战士面前停下,目光深沉地看着他们。父亲浑身浸透了鲜血,阵地上,到处都是十九旅士兵安静的尸体。

撤退的命令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送到父亲手中。四边的枪声此刻已稀落了,远处的山头用力支撑着一大片令人心怵的铁青

色积雨云,天空是那种摇摇欲坠的样子,部队这个时候正在

抓紧空隙补充弹药、掩埋尸体。父亲从电纸上抬起目光,看了看面前被打废了的山海关,良久,才沙哑着喉咙对身后的参谋长吐出两个字:“执行!”

17日凌晨1时,山海关守军留下两千余具遗体,在夜幕的掩

护下悄然撤离阵地。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是()

A.“11月7日”“ 17日凌晨1时”,这些具体时间,突显战事的紧迫性,集中表现了父亲从接受任命到撤退的紧张过程。

B.小说草灰蛇线,匠心深藏,如父亲走出最致命一步的动机,其实早在开篇对东北重要性的介绍以及东北战争态势的描

写中已作了充分交代。

.父亲在拿到了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后仍决定坚守,以卵击石终遭惨败,可见有着丰富指挥经验的父亲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D.小说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颇具味道,阴暗、压抑的景象既呼应了故事凄惨的结局,也是对父亲未命运的一种暗示。

8.作品题目为“父亲是个兵”,父亲这个“兵”身上有怎样

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9.小说采用了晚辈视角作第一人称叙事,有哪些好处?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B8.①军人的勇猛、血性:接受任命后,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即使麻烦不断也不畏艰难、一往无前;面对强大异常的敌军,只要有一丝希望也意志坚定、勇敢向前。

②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守卫疆土是每个军人的责任,作为东北的关口,山海关的得失对于八路军至关重要,作为守军卫戍司令,父亲殊死守卫、不甘放弃。

③武断、冒进:在碰到大逃亡的部队时没有问清情况就开始愤怒,强行制止对方撤退;在收到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决定后还是决定继续前进,最终惨败。

9.①增强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作为叙事人,“我”是小说故事的讲述者,又是红二代,是父亲生涯经历的见证者,所叙述的情节更具可信度。

②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晚辈讲长辈故事,使得小说在父亲的

战争故事之外,还增加了“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即晚辈对上辈英雄故事与成败得失的审视与评判。

③便于形象塑造。晚辈视角叙述时流露的感情和思考引导着读者认识父亲形象的丰富内涵。

④产生独特艺术效果。使读者身临讲故事的现场,贴近叙述者讲述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读者注意力。

二、古代诗阅读

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言,完成小题。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与诸生师里中王彻,彻死,有从奭问经者,奭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于是门人数百皆从奭。九经及第,为国子监直讲。太宗幸国子监,召奭讲《书》,至“事

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帝曰:“此至言也。” 因咨嗟久之,赐五品服。由是真宗以为诸王府侍读。累迁工部郎中,擢龙图阁待制。大中祥符初,得天书于左承天门,帝将奉迎,王旦等曰:“天贶符命,实盛德之应。”皆拜称万岁。奭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帝既奉迎天书,大赦并布告其事于天下。是岁,天书复降泰山,帝复亲受符命。四年,又将祀汾阴,是时大旱,京师近郡谷踊责,奭上疏谏曰:“比年以,水旱相继,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陛下必欲为此者,不过效汉武帝、唐明皇,巡幸所至,刻石颂功,以崇虚名,夸示后世尔。臣愿陛下早自觉寤,此天下之幸,社稷之福也。”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仁宗即位,宰相请择名儒以经术侍讲读,乃召为翰林侍讲学士。每讲论至前世乱君亡国,必反覆规讽。仁宗意或不在书,奭则拱默以候,帝为竦然改听。尝画《无逸图》上之,并言:“古帝王朝朝暮夕,未有旷日不朝。陛

下宜每日御殿,以览万机。”帝施于讲读阁。三请致仕,以

年逾七十固请,泣下,帝亦恻然,诏赐帛二百匹。后优拜工部尚书,复知兖州。赐宴太清楼,近臣皆预,帝作飞白大字以赐。翌日,奭入谢,又赐袭衣、金带、银鞍勒马及隅瑞圣园。既而累表乞归,以太子太傅致仕。明道二年卒。赠左仆射,谥曰宣。(节选自《宋史?孙奭传》)

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

/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

B.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 人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

.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

D.帝以为奭以经术进/守道自处/即有所言/未尝阿附取悦人

/知奭朴忠/虽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之/

11.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九经,北宋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考试的内容与《尚书》等九部儒家经典著作有关。

B.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是最高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为博士。

.符命,指天赐给人君的吉祥凭证,也指歌颂帝王受天之福

瑞的,本指前者。

D.汾阴,即今天陕西万荣县,县西南有后土祠,历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大地之母后土。

12.下列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奭见解独特,深得赏识。宋太宗亲自到国子监听孙奭讲授儒家经学,并对他的讲课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真宗也因此让孙奭到各王府授课。

B.孙奭为人正直,直言敢谏。真宗几次想迎天书,还打算到汾阴祭祀,孙奭尖锐地指出这些行为都是迷信活动,都是真宗想要夸耀于后世。

.孙奭教导有方,恪尽职守。孙奭给仁宗授课时认真尽责,

曾以前代昏君误国的史实对仁宗反复规劝,他还呈《无逸图》提醒仁宗勤于政事。

D.孙奭历侍三朝,尽享荣宠。孙奭三朝为官,常得皇上的信任,仁宗还多次拒绝孙奭的辞官请求,甚至赐御笔、财物、房舍以示对他的恩宠。

13.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以,水旱相继,饥馑居多,乃欲劳民事神,神其享之乎?

(2 )仁宗意或不在书,奭则拱默以候,帝为竦然改听。

【答案】10.D11.B12.B

13.(1)近年,水涝旱灾连续不断,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居

多,陛下竟然想使百姓劳苦而去侍奉神灵,神灵难道就能安享吗?

(2)有时宋仁宗的心思不在读书上,孙奭就拱手缄默等候,

仁宗于是转而严肃认真地听孙奭讲解。

参考译:

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他幼年时与许多学童从师于乡人王彻,王彻死后,有人向孙奭请教经书,孙奭为他讲解得甚为深远精微,人人惊叹和佩服他,于是王彻昔日的数百门生都跟从孙奭学习。孙奭考中九经科后,做了国子监直讲。宋太宗到国子监,召孙奭讲授《尚书》,讲到“事不师古,

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时,太宗说:“这是至理名言啊!”于是感叹良久,并赐给孙奭五品官服。因此,真宗时,把他任命为各个王府的侍读。他多次升迁后官至工部郎中,提升为龙图阁待制。大中祥符初年,在左承天门得到天书,真宗将去迎接,王旦等人说:“上天降下祥符,实在是对皇上圣德的回应啊!”于是大臣们都拜称万岁。孙奭说:“臣愚钝,我听说‘天何言哉’,难道真的有天书吗?”真宗去奉迎天书之后,大赦并将此事布告于天下。这一年,又有天书降临泰山,真宗又上泰山亲自迎接。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又要到汾阴祭祀,正值大旱,京城附近郡县的粮食价格飞涨,孙奭上

书进谏道:“近年,水涝旱灾连续不断,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居多,陛下竟然想使百姓劳苦而去侍奉神灵,神灵难道就能安享吗?陛下坚持要这样做的原因,不过是想效仿汉武帝、唐明皇,凡是巡视到的地方,都在刻石碑歌功颂德,赢得虚名,彰显于后世罢了。臣希望陛下早日觉悟,这将是天下之幸,国家之福啊!”真宗认为孙奭以研究经书走上仕途,他遵守道义,洁身自好,即便有话说,也从不阿谀逢迎取悦他人,真宗了解孙奭为人

朴实忠诚,虽然他言辞激烈,切中要害,但是真宗还是容忍了他而没有加以斥责。宋仁宗即位,宰相请求选择名儒为仁宗讲述经学,于是征召孙奭为翰林侍讲学士。每当讲到前世昏君亡国的历史,他一定会反复规劝仁宗。有时仁宗的心思不在读书上,孙奭就拱手缄默等候,仁宗于是转而严肃认真地听孙奭讲解。孙奭曾画《无逸图》呈送给仁宗,并说:“古代帝王从早到晩勤理朝政,没有一天不上朝,陛下也应当每天上朝处理国事。”仁宗将图转交

给了讲读阁。孙奭曾经多次请求退休,以自己已经年过七十坚决请辞,说着他流下眼泪,仁宗也动了恻隐之心,下诏赐给丝绸二百匹。后仁宗以隆重的礼节授予他工部尚书,又调他去管理兖州。仁宗特意在太清楼赐宴席,近臣都到场了,仁宗作飞白大字赐给孙奭。第二天,孙奭入宫向皇上谢恩,仁宗又赐给他袭衣、金带、银鞍勒马及隅瑞圣园。不久,孙奭又多次上表请求辞官,后以太子太傅之职退休。明道二年

去世,朝廷赠他左仆射,封谥号曰宣。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归。

遂令东山客①,不得顾采薇②。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③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②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③适,偶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至四句写英灵投、隐者改志,可见当时士人积极用世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五至六句点“落第”之题。金门是汉代皇帝召见贤士之地,金门远,则是名落孙山了。

.七至十四句说送别之意。诗人置酒饯行,不舍难离,友人

则因落第而与诗人产生了隔阂。

D.全诗围绕“落第” “还乡”展开,有劝慰,有惜别,但更多鼓励,整体基调令人振奋。

15.清人沈德潜评此诗“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请结合诗句对“反复曲折”简要分析。

【答案】14.15.要点:“反复”体现在多次表达对友人落第的宽

慰①落第并不意味“吾道非”:②落第只是一时偶然,

并不意味“知音稀” “曲折”体现在“宽慰”的含蓄和情感的变化:①这场考试是“英灵尽”,都是谢安、伯夷、叔齐

这样的高手,考中固然伟大,落第也是光荣;②宽慰的多次表达中,还间以对朋友“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朋友“同心”而“违”的伤感。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把行人在青泥岭上行路时的神态动作绘声

绘色刻画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要实现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达到真正的逍遥,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想收复失地、流芳百世的壮志。

【答案】(1). (1)扪参历井仰胁息,(2).以手抚膺坐长叹⑶.(2)(若夫)乘天地之正,(4).而御六气之辩(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