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妇科临床路径相关制度

妇科临床路径相关制度

妇科临床路径相关制度
妇科临床路径相关制度

妇科临床路径实施的相关制度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保障医疗安全 控制医疗成本 提高病人满意度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试行 》等文件精神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 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 或合理性 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须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 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 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领导。在院长、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质控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 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 隶属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病历路径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它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症;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和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

3、住院日指标 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 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耗材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 使用适宜技术 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 控制无效住院日。

六、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化工作方案 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 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完成单病种诊疗后要对每例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评分表》和在《临床路径病例出院登记本》中登记 收集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并每月填写《变异记录单》、《患者满意度调查

表》 在信息科协助下填写《临床路径相关控制指标统计月报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 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床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七、医务科对医院领导协调路径实施过程、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要有记录 每季度要对临床路径入组病人的变异情况、对路径的依从性、入径病种的质量、费用、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 完成《分析评估报告》 每半年开展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因素和实施情况分析 有完善和改进临床路径方案和具体措施。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说明。

输卵管妊娠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卵管妊娠(ICD-10:O00.101)

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ICD-9-CM-3:66.6201/66.6202/66.0101/66.0102/66.0201/ 66.02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附件包块。

3.辅助检查:尿hCG阳性或血hCG值升高,超声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支持治疗:输液、输血(必要时)。

2.手术方式: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3.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O00.101输卵管妊娠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血β-hCG和尿hCG;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盆、腹腔B超,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阴道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1-2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2-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β-hCG、血常规、尿常规。

2.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急诊手术指征入院后应立即施行手术。

2.因诊断不明确,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3.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4.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输卵管妊娠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输卵管妊娠(ICD-10:O00.101)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ICD-9-CM-3:66.6201/66.6202/66.0101/66.0102/66.0201/66.02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

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65.22/65.24 /65.25/65.29/65.4/65.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妇科检查提示。

2.盆腔超声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27卵巢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血清肿瘤标记物;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6)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4.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则转入相应的路径治疗。

二、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 M-365.22/65.24 /65.25/65.29/65.4/65.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最新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管理]妇产科临床路径管实施方案

[管理]妇产科临床路径管实施方案 妇产科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 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 入评估; 2. 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开具诊疗项口,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 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 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 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 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LI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 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口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的条件: 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进

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 的; 3. 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 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三、临床路径的变异的处理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 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1. 记录: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 准确、简明。 2. 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3. 报告: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 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4.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 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管理制度]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办法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 (管理制度)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办 20XX年XX 寥年的企业咨询顾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落地$丸行的卓毬管碎方案,嘀得您下戟拥肓

英xx 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管理办法 (试行)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壹、临床路径管理组织机构:临床路径组织机构由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组成。 (壹)、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订适合我院临床路径实施的规划和关联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关联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和改进措施。 (三)、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四)、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 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负责人)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关联科室人员为成员。 1、负责临床路径关联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和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和分析,且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五)、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职责: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住院总医师或科室副主任担任。 1、负责实施小组和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和患者的沟通; 4 、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且向实施小组方案。 二、临床路径的开展和制订 (壹)、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我院实际,参照卫生部已经制定的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分类: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 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 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 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 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 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

(管理制度)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办法

英xx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管理办法 (试行)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临床路径管理组织机构: 临床路径组织机构由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组成。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订适合我院临床路径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三)、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四)、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 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负责人)任组长,该临床

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五)、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职责: 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住院总医师或科室副主任担任。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二、临床路径的开展与制订 (一)、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我院实际,参照卫生部已经制定的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分类: 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1、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卫生部文件精神,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

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院领导的领导下,科室内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质控科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 1.诊断明确; 2.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

病死率、一周内再住院率。 3.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每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六、高度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单病种每例诊疗后要对病例进行登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 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 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 胎儿因素; 3. 羊水过少; 4. 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 子宫下段剖宫 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 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 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指导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负责临床路径的全面管理工作。 二、成立我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督导、检查、评比、考核并提供技术指导。 三、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及管理工作。 四、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各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五、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六、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每月上旬召开本科室临床路径月度总结评估会议。 七、建立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医院相关科室和行政后勤部门要全力保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和

各临床科室提出的有关工作事项应优先办理。 八、建立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时监测。 九、奖惩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考核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医院每月对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包括开展例数、费用对比、数据上报、持续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评比,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不力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视情况提出批评、处罚意见,重点追究有关科室主任的责任。 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二O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

妇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 513 — — 512 — 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 肾 阳虚证 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514 —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试点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科室主任为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三、领导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五、临床路径管理表单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六、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本科室护理组。 七、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八、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并对变异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通过科内讨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讨论情况应写入病程记录;对于较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上报临床路径领导管理小组进行重点讨论。 九、对于因各种情况必须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应进行告知,根据病人情况,按相关诊疗常规实施后续治疗,病人退出情况应有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 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要建立相应的临床路径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进入、离开临床路径的时间,离开原因等相关信息; 十一、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出院时应填写《医院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满意度调查表》,科内留档。 十二、奖罚 1.对临床路径开展比较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医院每半年组织一次评估,根据科室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数量进行奖励;每一年组织一次院内评估,评选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比较好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

中医临床路径21-妇科

可编辑 妇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可编辑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 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妇科临床路径

(2009年版)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中医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试行) 医院各科室: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一)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评价小组)。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下简称实施小组)。 (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三)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四)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

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医务科、药学、护理、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五)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二、临床路径的制订 (一)实施小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本院实际,优先考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二)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 7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 (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 。 版社,2008年)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 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诊疗方案” 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2017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礼泉县中医医院 临床路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医院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国卫医发〔2017〕49号《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在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下,建立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医院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主要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科室质控人员负责相关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临床路径的病种的选择要求: 1.常见病、多发病; 2.诊断治疗方案明确,技术成熟,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较少; 3.优先选择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已经印发临床路径的病种。 (二)拟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先进行入径评估,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入临床路径: 1.诊断明确; 2.无严重的并发症或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预期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三)实施过程控制变异,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36483 8E83 躃22280 5708 圈25405 633D 挽38185 9529 锩~td 1.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需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患者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实施的; 3.对入院第一诊断进行修正的; 4.因合并症或检查发现其他疾病,需转科治疗的; 5.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 、 2007 年1月第一版) 2.证候诊断 。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 125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药栓剂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栓剂阴道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5.西医治疗:急性期体温高达39℃可选用抗生素青霉素或氧氟沙星单一用药或加替硝 唑双联用药。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妇科临床路径汇总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 :N80.003)行子宫切除术 (ICD-9-CM-3 :68.3/68.4/68.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 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 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 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 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 片。 2.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 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 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 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4.痛经(子宫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

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肾阴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 B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 40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个月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负担。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合我院实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方法。 2.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 3.定义:临床路径及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该模式罗列了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度表。 4.权责 4.1临床路径管理小组职责 4.1.1制订我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4.1.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4.1.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4.1.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4.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4.2.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4.2.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4.2.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2.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4.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 4.3.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4.3.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4.3.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3.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5.制度内容 5.1临床路径及指南的开发与制定 5.1.1临床科室根据卫生部印发的病种临床路径及指南病种,选择适合的病种。选择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医院各项检查可满足路径规定及指南的要求,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5.1.2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确定的本专业病种,医务部会同科室及相关部门审议,最后确定该专业临床路径及指南文本,由医务部汇总后编制我院临床路径及实施文本。医嘱类医疗服务项目应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计委以及相关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对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将临床科室提交的临床路径及指南模板进行审核。 5.2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5.2.1经治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临床路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