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_。

A. 攀比见机行事无可厚非

B. 攀附见机行事无可非议

C. 攀比见贤思齐无可非议

D. 攀附见贤思齐无可厚非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

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

④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着。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

A. ③①④②⑤

B. ③⑤②①④

C. ⑤①②④③

D. ⑤②③①④

3. 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蒹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④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A. ②③①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茧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A. 生命就像四季一样,有繁盛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B. 直面纷繁的现实,向世界敞开心扉,才能收获圆满人生。

C. 要保持心灵的晴明,用心去感受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切。

D. 时空的流变,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幻莫测,人生多姿多彩。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

(明)汤显祖

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谓闲人?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之。甘苦二者,诚不知于道何如,然而趣则远矣。朝市之积,则有田庐;山水之馀,则为寺观。故寺观者,忙人之所不留;而田庐者,闲人之所不夺也。

临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有观九,寺十三。盖入明以来,大为忙人割夺尽,乃至稗粥无所。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其田则大半无有矣。

邑侯袁公起于蕲、黄,来宰于兹。披图而叹日:“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归于寺,侯为欣然。而适是时,有僧大千购得南都藏经以至,而尊置之寺。侯曰:“有其书矣,而无其人何?”于是有浮梁僧水月,精心苦行,通于评唱之义,适来寓斯。人士与游,始知有所谓宗门者。久之,长干寺僧大初来讲《莲华经》,听者千余人。得田而食,无不欢喜赞叹,曰:“此固我侯之福田也。”

嗟夫!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岂不曰彼无父母妻子之属,先王所禁游民者,吾非真有所憎利其田,姑以蕃其种类云耳。嗟夫!此所谓夺闲人之物以将养忙人也,固一其说。然试以语彼,使天下皆忙人而无一闲人,皆忙地而无一闲地,则亦岂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从游于二氏者,彼亦有所业,非所禁游民也。如其为游民,法固禁之久矣。所惜者,游人之非游,而闲人之未尝闲也。非闲非游,不可以涉道。

如以食百千万人之闲者夺以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于有道者矣,则亦蕃其种类而已。然则侯所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殊.,香色有异。后之游闲往来食于兹田者,其亦有感于侯之弘愿云。

(选自《汤若士小品》,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完:完好

B. 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籍:登记

C. 姑以蕃.其种类云耳蕃:捍卫

D. 饭器无殊.,香色有异殊:不同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天下有闲人也有忙人,朝市的忙人忙于积累财富,闲人纵情山水着意寺观,两者志趣不同。

B. 临川县原来有很多的寺观,但后来忙人将寺观田产掠夺殆尽,大多寺观景象衰败,僧人稗粥无所。

C. 僧人大初在长干寺讲习《莲花经》时,听众有上千人,都能得到寺田的供给,大家非常感激袁公。

D. 作者非常看重悠游闲适的状态,他认为把供养闲人的财富掠夺去供养忙人,是不利于道的弘扬的。

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永安寺的复兴有哪些体现?请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泊凫矶江馆

赵嘏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9. 诗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3) 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 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 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 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8) __________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主角

陈彦

忆秦娥突然那么想回她的九岩沟了,她就坐班车回去了。

她已经很久没回来过了。家里除了老爹,全都进了省城了。本来她也是想把老爹接进城去的。可爹说要守老房子、守老屋场、守老坟山。

娘说:“你爹主要是舍不得他那一摊子皮影戏呢。”

还没到易家老屋场,忆秦娥就听到了锣鼓闹台声。敲得很专业,很讲究。甚至让她有些疑惑,哪里会有这样讲究的锣鼓敲家呢?

有老汉、老婆子、娃娃们,在陆陆续续朝易家老屋场赶着。

突然,有人认出了忆秦娥,一条沟里就迅速沸腾了。连各家各户的狗,也都跟着主人跑出来,对着不明真相的事体,乱叫乱咬起来。

终于,忆秦娥在几十个老汉、老婆子、娃娃的簇拥中,回到了易家老屋场。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竟然是她舅胡三元。没想到,他已回九岩沟老家了。

他是跟她爹一道,支起了这个皮影摊子。

她突然发现,舅老了。老得满头白发,几乎没有一根青丝了。在正规剧团,武场面一般最少都由五六个人组成。而在这里,七八样乐器,全都是她舅一人操作着。除板鼓、战鼓、大鼓外,还兼吹着唢呐、管子。

忆秦娥的出现,让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她舅是因为敲打得太投入,没有发现她。

她爹果然是老了,老得把两颗门牙都丢了。她问爹:

“门牙怎么没了?”

气得他爹直抱怨说:“问你舅去,问你那个死舅去。”

原来爹的两颗牙,也是让舅在排练时,拿鼓槌无意间敲掉了。舅是嫌他把小锣“喂”慢了半拍。气得爹当时还跟她舅打了一架。但一想到皮影摊子得用人,尤其是像她舅这样的好

把式、大把式。不用,找谁去?爹最后只好忍了。

爹说:“你这个死舅,又能拿他咋的?把他告到派出所,抓到局子里去?可他毕竟是我的妻弟、你的亲舅呀!一辈子可怜的,都坏在这‘瞎瞎起手’上了,他是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老了老了,回到九岩沟,我还能再把他送到法院去?现在好了,就让他一个人敲。咱这摊摊,也养不起那么多下手。要敲,除非把他自己那一嘴狗牙,全敲掉算了。”

这天,他们唱的是《白蛇传》。

当满九岩沟的人,知道省城名角忆秦娥回到老家了,并且还要“亮几嗓子”时,很快,就把莲花岩、三叉怪、五指峰、七子崖的人全都招了来。

村上还烧燃了多年没用的汽灯,一下把个易家老屋场照得明光光、亮晃晃的。连那些已经失明多年的老人都说:“亮,今晚咱九岩沟真亮堂!”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

忆秦娥唱得声情并茂,眼含热泪,她舅敲得精神抖擞,气血贲张。她随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移步,一个呼吸,一个换气,一个拖腔,甚至一个装饰音,她舅都能心领神会地给以充满生命活性与艺术张力的回应。那是高手对高手的心灵点化,是卯头对榫口的紧致楔入,是门框对门扇的严丝合缝,是老茶壶找见了老壶盖的美妙难言。好唱家一旦与好敲家对了脾气,合了卯窍,那简直就是一种极高级的唱戏享受了。这种享受,他们舅甥之间过去是有过好多次的,但哪一次都没有今天这般合拍、入辄、筋道、率性。两个从九岩沟走出去的老戏骨,算是在家乡完成了一场堪称美妙绝伦的精神生命对接。

忆秦娥唱完,已是浑身震颤,泪眼婆娑,她先向父老乡亲弯下了九十度的腰,然后又深深给老舅鞠了一躬。

老舅当下就捂住黑脸,哭得泣不成声了。老舅说:“他妈的,戏弄好了,真是能享受死人的。老舅现在死了都值了!”

忆秦娥就极其享受地留在老家,跟老舅、老爹一起唱了三夜皮影戏。就在忆秦娥回来的第四天,派出所的乔所长从省城开车找她来了。

乔所长说,把你娘吓得跟啥一样,一家人分析来分析去,说你可能是回了九岩沟。乔所长就开车找来了。

舅说:“你还是得回省城去唱戏呢。我听广播里说了,小忆秦娥都出来了,好事情嘛!各是各的路数,你还有你的观众、你的戏迷么。你的那些戏,小忆秦娥还得好多年才能学像呢。到了这个年岁,名角都得唱戏、教戏两不误了。你麻利回去吧,我这些年在山里洼里、沟里岔里到处乱钻,知道秦腔有多大的需求、多大的台口。只怕你人老几辈子,都是把戏唱不完的。”

第二天一早,她就听她舅在老屋场敲起了板鼓。那种急急火火的声音,催得连上学的娃们,都是一路小跑。

她再也在家里待不住了。忆秦娥又一次离开了九岩沟。突然,她想唱点什么,或者喊点什么。一刹那间,她猛然想到了秦八娃先生说的一句话:“你哪天要是能自己吟出一阕‘忆秦娥’来,就算是把戏唱得有点意思了”

她就突然脱口而出地,随意吟了一阕《忆秦娥·主角》:

易招弟,十一从舅去学戏。去学戏,洞房夜夜,喜剧悲剧。

转眼半百主角易,秦娥成忆舞台寂。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

她身后,是她舅敲板鼓“急急风”的声音: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仓才才才才才才才……板鼓越敲越急。那节奏,是让她像上场“跑圆场”一般,要行走如飞了。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忆秦娥回乡后,“沟里就迅速沸腾了”,“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这说明秦腔的确有着很大的“需求”与“台口”。

B. 生动、简洁工质朴、口语化是本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同时,恰到好处的方言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带入效果。

C. 忆秦娥在表演时极度投入,为戏中人物的悲苦命运所感动,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内心极度痛苦,“浑身震颤,泪眼婆娑”。

D. 小说末尾忆秦娥脱口吟出的《忆秦娥·主角》,看似,随意之作,实际是对她人生经历、艺术追求及当下心态的极佳概括。

13. 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林同济

①“力”是最堪赏玩的字。结构简单,两画了事,充满古朴气象、原始天机。有线之美,有空之美,实而虚,虚而实,仓颉得意之作也。我每次看到“力”字,总联想到古希腊雕刻。《说文》云:“力,筋也,像人筋之形。”原来“力”字,是从人体得灵感,由人体的劲健肌筋蜕化出来的,与希腊雕刻恰恰同一渊源。希腊人体雕刻是美而力,中国的“力”字是力而美。

②但仓颉这个意匠独到的作品,悠悠数千载,居然赏识无人。踏遍神州,不管是达邸还是穷户,门楣墙面都是俗臭的“福、禄、寿、喜”;竟没有一个有心人,能看出简简单单的“力”字之美妙,把它高挂明堂。真是民族憾事!数千年来的不肖子孙,眼光如豆,对这个神机制出的绝妙好字,一味地藐视,诬蔑。我们这个古老古怪的民族已是对“力”字最缺乏理解,也最不愿理解的民族了。在一般人心目中,“力”字竞成为残暴贪婪的总称,有力必暴,凡暴皆力。一个天机纯净的神品,硬贬为人间万恶的别名。

③一个民族不了解“力”字的意义,终必堕萎自戕;一种文化把“力”字顽固地看作仇物,看作罪恶,必定要凌迟丧亡!力者乃一切生命的表征,诅力咒力即是诅咒生命,诅咒人生。人类历史上“诅力”的文化,命运若出一辙:不被人家格杀,自己也要僵化若尸。漫夸数千年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关键在是不是能维持活泼泼的生命,热腾腾的自主自动的生活。力者是一种生命的“劲儿”,有之便是生,无之则为死。

④初期的民族对“力”的意义都有直截了当、清清楚楚的了解。他们生活简朴,接近自然,心机不杂,目光净锐,对宇宙间的生机天道,能做忠实的认识,敏捷的领受。如果太古先民对“力”字抱有任何审断见解的话,只有赞叹,欣赏,绝不会歧视或诅咒的。中国“动”字从“力”,是大有意义的。回想先民筚路蓝缕,开发山林的当年,每一个“动”都是一个“战”,一个“斗”——与天时斗,与地利斗,与猛兽斗,与四邻的民族斗。在不断战斗中,最重大最可乐可歌的事情就是胜利、成功,最必须最可贵的本领就是勇敢。而“功”、“胜”①、“勇”字都是从力,我们便可以看出先民对“力”的态度如何了。

⑤为什么后来我们对“力”字发生如许歧视?我以为儒教要负大部分责任。孔夫子就忌语怪、力、乱、神。影响最大的是孟轲,他看不惯韩非子“当今争于力”的战国作风,对齐

宣王高谈王道、霸道的不同,硬把“以力服人”与“以德服人”对衬,极力恭维“以德”的高明。他促成中国民族对“力”的两种偏见:一看不起,说力总不如德有效;二认为恶,说力“不德”“反德”。这里,我们不能不重新估量中国思想系统的德感主义。儒家是德感主义的正统宣传者,不仅主张“应当”以德感人,乃进一步肯定德“必定”感人,有德便万事亨通。到了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一个集大成而有系统的宇宙观便告成了,整个宇宙的结构与运行全靠“德”来维持,“力”根本无地位。儒家特殊的历史作用把这个主义的寿命延长到二千多年之久,遂使我们的文化不能突破藩篱,以进到更新的阶段。

⑥德是“应当有”,力是宇宙间所“必定有”“必须有”!

(原载1940年5月1日《战国策》第三期,有删改)

【注】①胜:繁体字为“勝”。

15.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中国的“力”字与希腊雕刻有相同的渊源,都具有力和美的特点。

B. 一个民族若只是夸耀历史悠久是无意义的,关键是要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C. 先民们思想淳朴,对“力”有正确认识,在从“力”的汉字中可找到佐证。

D. 文章结尾把“德”与“力”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加以强调,表达了鲜明立场。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力’是最堪赏玩的字”的中心论点,确立肯定“力”的立场,并为下文论述先民对“力”的认识张本。

B. 第二段批判了国人对“力”的藐视和诬蔑,指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力”字缺乏理解、充满偏见,为“力”正名,赞扬其为神品。

C. 文章先用正反结合、古今对比的写法倡明对“力”的态度,然后,将矛头直指儒家德感主义,揭示“力”受歧视的思想根源。

D. 本文感情色彩浓烈,是非明确,褒贬鲜明,语言形象生动,可读性强;尽管没有引用多少典实故事,依然有很强的说服力。

17. 简要概括文中所说的“力”包含哪些方面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宿白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宿白先生是我的授业老师,同时也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的一位先生。宿白先生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开创者和成就者,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20世纪50年代,由他主持的河南禹县白沙镇北三座宋墓的发掘,以及根据此次发掘的考古资料撰写出版的考古报告——《白沙宋墓》(1957),是我国考古报告的经典,在考古界曾引起过巨大的反响。宿白先生在城市考古、墓葬考古、宗教考古、手工业遗存考古、古代建筑、版本目录和中外交流等多个领域均有开创或拓展,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也是由宿白先生开启的一个研究分支。

宿白先生学历史出身,他转向考古之后特别重视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他认为考古学不能离开田野考古,田野考古是考古生命力之所在。历史时期考古不同于史前考古,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研究都伴随着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在他看来,从事历史考古研究的人,不仅要研究考古材料,也应精通历史文献,考古的学生应具备史学和文献学的基本功。为此,他专门为从事佛教石窟寺考古的研究生开设了《汉文佛籍目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汉文佛籍的查阅方法,从中学习佛教考古的知识。

宿白先生自己的历史文献功夫有口皆碑,这与他转益多师的学术背景有很大关系。他在

北大文科研究所考古组做研究生期间,到文史哲各个系听课,此外,他自己还兼学版本目录,在古籍版本目录学方面也有着极深的造诣。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从缪荃孙的国子监抄《永乐大典》天字韵所收《析津志》八卷中,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碑文,这是云冈石窟研究史上尚不为人知的重要文献。没有深厚的文献功力,是不可能发现并确定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的。他所撰写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是研究云冈石窟历史的力作,也是他本人佛教考古的发轫之作,开启了他个人的石窟寺研究。

由于考古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考古实物的图像资料,宿白先生备课时就在讲义上亲自画图,讲课时也当场在黑板上画图。无论是古建筑结构,还是天王、力士塑像,他都能画得惟妙惟肖,令同学们赞叹不已。绘图是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宿白先生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在现场绘图记录遗迹遗物的技能。

有一回期末提交论文,我本来打算随便写一写交差了事。没想到宿白先生逐页批阅,一条一条意见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一张台历纸上,然后拿给我说:“你回去好好修改吧。”遇到这样的老师,学生根本没有空子可钻,只能老老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做。

宿白先生认为从事石窟寺考古研究的人可以从事各类研究,但首先必须做好两项基础研究,即“分期断代”和“考古报告”,否则无法开展石窟寺考古的深入研究。《白沙宋墓》颠覆了学术界对考古报告的认识,除了体现出考古报告应有的实证功夫之外,还展现了浓郁的学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尽管已出版六十余年,《白沙宋墓》作为考古报告的典范,至今仍在学界有重要影响。这本书里的学问太大了,按照现在都可以评一个高级教授了,可是当时宿白先生在北大只评了一个副教授,直到带我们这批学生的时候也还只是个副教授。但他总是说:“大浪淘沙,你不要看现在。一二十年之后,谁能沉得下心,谁才能够做出大的学问。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

(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有删改)

1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考古报告的经典,这篇考古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这一研究分支的开启。

B. 宿白先生认为从事考古研究的人,尤其是从事历史时期考古的人,既要研究考古资料,也要研究历史文献,这种观点和他的学术背景分不开。

C. 宿白先生在大量文献中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碑文,并确定了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体现了他文献功力的深厚。

D. 绘图技能对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必不可少,宿白先生不仅自己在备课和授课时亲自画图,还要求学生掌握现场绘图记录遗迹遗物的技能。

1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宿白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在多个领域有开创或拓展,文章列举大量的学术成果,意在表明他的学界地位。

B. 宿白先生是樊锦诗的授业恩师,文章仅简单叙述了老师的家世生平,更多的是从为人与为学的角度回忆恩师。

C. 宿白先生对樊锦诗寄予厚望,因此无论是历史文献学习、现场绘图还是论文创作,都给予了她特别的指导。

D. 文章两次引用宿白先生的话,照应开篇先生“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也表达了樊锦诗对老师深深的怀念。

20. 结合材料,概括宿白先生“为学”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十六)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2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自周之衰,以至于今,历岁千数百矣。太平之遗迹,扫荡几尽,学者所见,无复全经。于是时也,乃欲训而发之,臣诚不自揆,然知其难也。以训而发之之为难,则又以知夫立政造事追而复之之为难。然窃观圣上致法就功,取成于心,训迪在位,有冯有翼,亹亹乎乡六服承德之世矣。以所观乎今,考所学乎古所谓见而知之者臣诚不自揆妄以为庶几焉故遂昧冒自竭而忘其材之弗及也。

(选自王安石《〈周礼〉义序》,有删节)

23. 儒家经典中“三礼”是《周礼》、《________》、《________》的统称。(2分)

24. 从材料来看,王安石认为自己训释《周礼》难度很大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采用每十回集中描写一人余则略写的叙事谋略,首十回写董卓,次十回写吕布,第三个十回写曹操,如此层层推进,构成叙事大转折中的小转折。

B. 在《家》中,梅郁悒而死,瑞珏难产而亡,鸣凤被逼出嫁,婉儿无奈投湖,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都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C. 在《孔乙己》《端午节》《兔和猫》等作品中,鲁迅的笔触集中到古老中国所培育出的知识分子身上,呈现出他们被封建专制文化扭曲、戕害的精神人格。

D. 《茶馆》打破了“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E. 《哈姆莱特》中,乔特鲁德缺乏独立思考,贪图地位和享乐,为了虚荣和欲望伤害了自己的孩子,一直到临死前,才醒悟过来。

26. 简答题(10分)

(1) 《红楼梦》“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回中,缝补本是小事,作者为何赞晴雯“勇”呢?请结合情节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人与海》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对话:

“现在我们又可以一起钓鱼了。”

“不,我运气不好。我再也不会交好运了。”

“我会带来好运的。”

“你家里人会怎么说呢?”

“我不在乎……不过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好多东西需要学。”

这是发生在哪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反映出他们各自什么样的心理状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南朝的齐是唐诗的序曲期,这个序曲唱得很长。这里要做技术性的补充解释:诗的新韵律所以创立,主要因为梵文在发音方法上影响了中国,其发音比中国语言精密。过去中国对诗的韵律并不多加分析,之后,定平、上、去、入四声法,讲究了。后来,沈约作《四声谱》,谢脁、王融赞和,以身作则,倡言为诗必须讲究四声,否则就不能算谐和,世称永明体(齐武帝年号)。永明体,四声法,将每个字纳入声部,俨然诗韵的“宪法”,后人说某诗“出韵”,即否定的意思,其实束缚了后世诗人的手脚。我的看法是,古人协韵是天然自成,到了沈约他们,用理性来分析,其实便宜了二流三流角色。对一流诗人,实在没有必要。沈约本人,一上来就做过了头,形式的完整使诗意僵化了,例:《石塘濑听猿》:“嗷嗷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鱼岩答。“六句完全对仗,但很不自然——自然造人,知道该双的双、该单的单;两耳、两眼、两乳、两手、两脚、一头、一鼻、一嘴——所以,沈约的主张,流弊是后人写诗成了文字游戏,小丑跳梁,一通韵律便俨然诗人。当然,沈约不负这个责。纵观中国诗传统,有太多的诗人一生为了押韵,成了匠人,相互赞赏,以为不得了,这是很滑稽的。总之,沈约做过了头。形式完整,诗意僵化了。该不对称时就不对称,文字岂可句句对称?

(选自木心《文学回忆录》,有删改)

27. “南朝的齐是唐诗的序曲期”,即唐韵律诗开端于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永明体、四声法对诗歌创作有哪些不良影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简要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参考答案

1. D

2. A

3. B

4. C

5. C

6. C

7. (1) 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争夺利益,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的地方来使他们劳累。(共5分。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2) 临川人憎恶闲人,竟然到了这地步!能听从我的劝导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的同类人。(共5分。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8. 寺田增加,收藏经书,高僧讲道,听者众多。(共4分。每点1分)

9. 颔联写出了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逝在云端的夜景。(2分)颈联写出了傍晓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疏的晨景。(2分)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之情。(2分) (共6分)

10. 诗人想象(虚写)归去后的生活,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3分)以“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2分)(共5分)

11. (1) 夕揽洲之宿莽(2) 猿鸣三声泪沾裳(3) 畏途巉岩不可攀(4) 小学而大遗(5) 一曲新词酒一杯(6)凌万顷之茫然(7) 己欲达而达人(8) 位卑未敢忘忧国

12. C

13. ①经历坎坷,“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晚年在民间草台班子混饭吃;②性格急躁,因为姐夫锣“喂”慢了半拍,就把姐夫的牙敲掉两颗;③技艺高超,一个人能操作七八样乐器,敲鼓水准高;见识独到,力劝忆秦娥返回省城剧团,可以看出对秦腔发展(戏、角色、艺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4. ①情节:照应前文多处出现的与“板鼓”有关的情节,呼应开头回乡的情节(说回就回的急切);②人物:“板鼓越敲越急”,渲染了急切的气氛,表明老舅劝他回城心情的急切,也暗示了忆秦娥打算返城时的心情;③主题: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舞台仍有大天地”(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的主题,需要艺术工作者“行走如飞”。④效果:以板鼓“急急风”的声音收尾,余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5. D16. A

17. 体魄的强健;生命的勃勃生气,生活的自主自动;战斗的力量,夺取胜利的勇气。(共6分。每点2分)

18. A19. D

20. 勤奋善学;治学严谨;潜心坚持。(共6分。每点2分)

21. 略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盐城)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2. 考所学乎古/所谓见而知之者/臣诚不自揆妄/以为庶几焉/故遂昧冒自竭/而忘其材之弗及也。(共5分。每处1分。少于5处,见对给分;多于5处,见错扣分)

23. 《仪礼》、《礼记》(共2分。每点1分)

24. 当今之世已无法看到《周礼》的全貌;自感能力有限。(共3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的3分)

25. B、C

26. (1) 雀金裘是人间少有的稀罕物,满城的能干匠人都不敢接这个任务,晴雯敢接;晴雯自己身体病重,不宜劳累,但强撑病体接下修补任务;宝玉第二天就要穿,时间很紧,晴雯连夜赶工。(共6分。每点2分)

(2 )第一问:马诺林(1分)和圣地亚哥(1分)。第二问:①马诺林心疼圣地亚哥的遭遇,理解圣地亚哥的痛苦,并打算追随圣地亚哥;(1分)②圣地亚哥视马诺林为知音,渴望理解、信任与支持。(1分)(共4分)

27. 四声法是韵律诗的理论基础,永明体是韵律诗的创作尝试。(共4分。每点2分)

28. 过分强调韵律束缚了诗人(诗人为了押韵成了匠人);使诗歌作品僵化(不自然);写诗成了文字游戏。(共6分。每点2分)

29. 写诗使用对仗应该根据需要,(2分)要用得自然;(1分)过分追求形式完整会伤害诗意。(2分)(共5分)

(完整版)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 一、现代文的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2019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9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2020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语文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海洋通过风、波浪和太阳等形式储存着充足的能源。现 在,所有这些能源汇聚在一起组成“能源岛”——它像提取“黑金”的石油钻井平台那样提取可再生能源。这是工程师多米尼克?米凯利斯的设想。当他发现通过用泵抽吸海底冰冷海水 来发电的海洋热能转换系统(英文缩写OTEC)发展太缓慢时,便产生了这个想法。 海洋热能转换系统的原理是利用海平面和海底水流的 温差来发电。热带海洋的浅海水温可以达到29摄氏度,而距它仅仅1公里深度的水流温度则要低得多。这种剧烈的温 差被用来驱动涡轮,后者将带动发电机发电。专家估测,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在一天之中可以吸收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热量的太阳能。 米凯利斯正在设计的能源岛的中心是一个海洋热能转 换系统,周围直径600米的平台上将安装风力发电机和太阳 能收集器。另外,整个能源岛周围还将安装水流涡轮机来收 集海水流动产生的能量。米凯利斯称,一个六边形的能源岛 可产生250兆瓦发电量,足够为一座小型城市提供能源。如 果将几个能源岛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小型能源岛群,甚至可以 用作船舶停靠的小港口或者供游客休息的“绿色”宾馆。 米凯利斯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建造一座海洋热能转换工 厂。他在美国生活科学网站介绍说:“与其他海洋能源技术相比,这项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持续性,它能够每天24小时连续运转。”这是因为海洋热能转换系统不依赖于太阳、风或者海洋,而是以受太阳照射的海面水流和深海水流的温度差 为基础。系统从能源岛附近吸收温暖海水,用于蒸发液体 ——可以是海水本身或者氨水。该过程产生的蒸汽将驱动涡 轮机产生电能。接着系统抽吸海平面以下的冰冷海水将蒸汽 重新冷缩成液体,这个过程会使压强下降,有利于更多蒸汽 通过涡轮机叶片,从而再次产生电能。能源岛产生的清洁能 源通过海底管道运输到海岸。它还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氢,这 些氢可以运送至海岸,以氢燃料电池的形式发电。 此外,利用蒸发—冷凝循环原理,能源岛还可以充当海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休憩修葺铺砌风光霁月 B.勖勉酗酒牲畜长吁短叹 C.汤匙舐犊谥号有恃无恐 D.屹立翌日肄业自怨自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即使有着再美丽的脸蛋、再窈窕的身材,若胸无点墨,那也不过是花瓶,而秀外惠中的淑女大都知书达理,她可能貌不惊人,但内在智慧使她的谈吐超凡脱俗。 B.巴塞罗那在城乡接合部的广袤土地上建造许多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巨型超级市场,这些中心和市场光是停车场就有一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C.中国人是懂得享受的民族,于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诸般的闲情逸志在时时闪现,融幽默、睿智、机敏、闲适于一身,上至王公卿贵,下到贩夫走卒,生活中的艺术俯拾皆是。 D.一个披星带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炒股的辩证法阐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股票冷得结冰的

时候买,在股票热得烫手的时候卖。(牢不可破) B.诗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都是音乐美,诗歌和音乐是息息相关的。(休戚相关) C.麻雀从不长途飞行,也无鲲鹏之志,要说能在大海上看见麻雀,那就有点信口开河了。(信口雌黄) D.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无所回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历的那些暴君和独裁者,在当政之日无不把能否有效地镇压和禁锢人类思想,看作巩固其统治的头等大事。 B.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重视培养书法人才,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C.如果说辉煌的唐王朝亡于藩镇割据,繁荣的宋王朝亡于蛮族的轮番入侵,暴虐的元王朝亡于其暴虐,那么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则是由党派内讧,阉党擅权造成的。 D.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显然不是急于推出那些人有我无的金融创新产品,而是深度研究美国过度金融创新引爆金融危机的教训。 5.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运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幅山村雨景图,营造了一种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索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表情包正在毁掉我们的表达能力,甚至毁掉我们的语言吗?这个设问已不新鲜,最近又频现于网络。“斗图”和连串的表情让许多人感到压力,许多网友“哭诉”,在虚拟环境中,表情包泛滥和误用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尴尬,一家英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招募表情包翻译员。这不禁让许多人思考,表情包的使用是否损害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乃至我们的语言。 ②但另一方面的事实也不能忽视。2016年,有媒体组织的“24小时无表情包生活挑战赛”有5307人参加,超过30%的人失败——无法忍受一天不用表情符号,另有三分之一的挑战者虽然成功,但表示倍感煎熬,“尴尬”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感受。 ③表情包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感到难以离弃的东西是否接近,甚至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呢?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201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藏完全用表情包转写的《白鲸记》。同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辩论间隙表示,“如果全世界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还能统一意见,那就是表情包了”。 ④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作为语言的一种可视化形式,其本质和文字相差不多。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表情包在以文本交流为主的虚拟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试想,我们多少次用表情符号表达文字无法传递的实时心情?又有多少句末的“呢”“耶”被相应的表情符号取代?一个缺少铺陈的祈使句丢过来,究竟是命令还是建议,恐怕得看后面是不是跟着个笑脸。 ⑤表情包引起的焦虑本质上是表达方式对应语言生活圈层错位导致的。表情包出现在严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教是指通过诗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思无邪”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使得诗歌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个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政治、伦理、风俗、文化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的正是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一些重要思想乃至制度理念被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传布与渗透,用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举止、引导社会文化的路向。 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或者说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现代美育倡导以情感为核心的观念,有助于引导诗教施行过程中凸显诗歌的抒情性本质。不过,不宜忽略诗歌所应具有的智性、理趣和思辨等其他特质;而回归诗歌本体,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传统诗教过分教化之弊,但并非要将诗歌拉回到“内部”,切断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故步自封”中慢慢失去活力、直至萎缩。 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要考虑到现代美育诞生的时代背景。当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时,他期待的是以“无功利”之审美的“纯粹”性,消除当时“大多数之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的积患。同样,现代诗教也曾表达过强烈的“无功利”的诉求,不过一味追求诗歌“无功利”,会导致写作者狭隘地理解“诗性思维”的含义和价值,皮相地趋附海德格尔大力阐释的“诗意地栖居”,实际上,“诗性”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朱光潜说:“善与美……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这正是看似“无功利”的审美的辩证属性。当然,现代诗教已不可能像古代诗教那样,仅仅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的君子为“完人”,而是对之倾注更丰厚内涵、更富于现时代特征。至少应该在马克思预期的“人的解放”的意义上理解现代社会的“完人”,即一种具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形象。 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倘若不是孤立、抽象、静态地领悟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现代美育所关涉的美、审美、美感等命题,它的某些观念对诗教的拓展仍然具有启示价值。未来诗教关于诗歌的界说中,诗歌之美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更具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代,诗歌因能传布重要思想和制度理念,故其影响遍及社会各层面。 B.现代诗歌仅仅有百年历史,缺少古典诗歌那样的魅力,难以影响人们生活。 C.现代诗教应在诗歌与社会文化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保持诗歌的活力。 D.传统诗教非常重视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这与现代诗教的理念完全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诗教这一概念及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为整篇文章的论证奠定基础。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宝鸡石油中学李凌燕2020、9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 分钟 2.本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个部分,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前,考生请务必正确填涂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等信息。 第Ⅰ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题。(12分,每小题 3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 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 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 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 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生而益民,死而谢民”,这是刘志丹________的人生理想。在美国记者斯诺的眼里,刘志丹______是“现代侠盗罗宾汉”;他又是那么质朴无华,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______,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 A. 忠贞不渝诚然谈笑自若 B. 矢志不渝诚然谈笑风生 C. 矢志不渝俨然谈笑风生 D. 忠贞不渝俨然谈笑自若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田畴之上、天地之间,________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①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②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 ④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⑤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 ⑥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 A.①②⑥③⑤④ B. ⑤②①⑥③④ C. ①②⑤④③⑥ D. ⑤①②④③⑥ 3. 下列楹联与名山,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面壁十年求道力,渡江一苇济时心。 黄水昆仑泻浩荡,太华巨掌摩苍穹。 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A. 嵩山泰山华山衡山 B. 嵩山华山泰山衡山 C. 衡山华山嵩山泰山 D. 衡山嵩山泰山华山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通过访贤,周人起用了伯达等八个有才能的人。周文王死后,八士就成为周武王的谋臣,积极参与了灭商建周的战斗。文王曾征询八士意见,八士以“神弃殷商,天助周兴”的鲜明观点支持伐纣的正义战争。后来随国师姜子牙攻下了都城朝歌,八士奋勇当先攀登城头,与敌军肉搏。武王伐纣大获全胜,八士可谓功不可没。 A. 周人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积极纳谏,成就灭商大业。 B. 八士作为谋臣通过贡献智慧,帮助武王取得最终的胜利。 C. 八士具智勇兼备之才,在灭商建周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 D. 八士积极参战,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最终成就历史伟业。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左光斗传 左光斗,字共之,号沧屿,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丁未进士,授中书舍人,选入西台,及考选命下,进中丞。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濮阳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祝广大考生在 2012 年 高考 中取得好的成绩, 全面的了解 2012 年高考的相关重点, 请广大考生随时关注考吧 网,我们将会在后期 2012 年的高考考试中为大家搜集更多与考试相关的资料以及大量的免费试题信息,希 望对大家都所帮助。 、单选题(单选(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D 】 A . 青荇( xìng ) 佝偻( g ōu ) 罗绮( q?) 义愤填膺( y īng ) B . 会稽( ku àij ī) 携手( xi é) 遏制( è) 豁然开朗( hu ò) C . 发酵( jiào ) 阙秦( ju é) 倾圮( p? ) 朝服衣冠( zh āo ) D . 踟蹰( ch í) 繁芜( wú) 诅咒( zǔ) 约车百乘( ch éng ) 答案解析】 :( ch éng - sh èng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 A . 诽谤 肤浅 骇人听闻 永葆生机 B . 祈祷 签署 无济于事 卓有成效 C . 漫溯 簇新 砥砺品格 委屈求全 D . 昳丽 疾疹 没死以闻 膏腴之地 答案解析】 :(委屈求全-委曲求全) 3、 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 ____________ 明显偏高 ”只是一个 __________ 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 “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 ____________ 人们又叫 “豆腐渣 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 “豆腐渣”工程, ___________ 要严格质量管理, A .①制定 定量 ②因此 既 /又 B .①制订 定性 ②所以 C .①制定 定性 ②因此 不仅 /还 D .①制订 定量 ②所以 既/又 【答案解析】(① “制订 ”是创制拟定的意思, 而“制定”则是定出法规、 计划等,依据文意应选 “制定 ”。“定性” 是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 “定量 ”则是测定物质所含 成分的数量,据文意应选 “定量 ”。② “因此”是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 “所以”是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 “因 为”呼应。故选 “因此 ”。“不仅 ?? 还”表递进,“既?? 又”表并列,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 故用“不仅 /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 A .基于以往对才子类人物的认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放诞不羁的人吧?可是在看来 他的文章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B .企业的 “老总 ”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中 的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C .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 石头过河,大家心里都没底。 D .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答案解析】:(“捉刀人”意为代别人作文章,这里用来指代 “策划者 ”不当)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 .伦敦作为第 30 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 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B .从三月十四日到三月十九日,不法分子蛊惑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甘南州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 致使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2.3 亿元人民币。 C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 14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无助于达尔富尔 问题,也有违体育非政治化的奥林匹克精神。 D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的高考成绩, 还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 “比多年平均值 要在反腐败上下功 夫。 /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试卷

2010-2011学年(下)高三年模拟考试 语文科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故不积跬步,。 (3),得天人之旧馆。 (4),风烟望五津。 (5)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6)步余马于兰皋兮,。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 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3分) 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 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 )(3分) ③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C.①②⑤ D.③④⑥ )(3分) 他终日专心学问, 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 虞世南劝太宗采取给民众以恩惠的做法来稳定局面。 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流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4分) 译: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2分) 译: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全国)2(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总体来看,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 人的神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格尔(Hegel,G.W.F.)为代表,后者以费尔巴哈(Feuerhac,L.A.)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 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马克思(Marx,K.)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 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 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 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 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 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 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 质变换。”《自然辩证法》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 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 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 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 (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 重要作用。 B.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 极其严重。 D.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 生产组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

青浦区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青浦区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共1题;共18分) 1. (18.0分) (2020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