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_韩燕娟

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_韩燕娟

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_韩燕娟
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_韩燕娟

第1期[总第31期]2016年2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Journal of Graduate 

EducationNo.1

Feb.,2016

文章编号:

2095-1663(2016)01-0036-08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韩燕娟,张宝辉,胡立如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收稿日期:2015-10-

28作者简介:韩燕娟(1990-)

,女,河北邯郸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宝辉(1966-),男,黑龙江双城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立如(1989-)

,女,江苏淮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学术规范和学科方法论研究”(项目编号:11JDXF001

),教育类子项目。摘 要:“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目前国内有关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还很欠缺。本研究以S大学“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论基础(双语)”研究生课程为背景展开。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访谈法”专题作为展示“参与式教学”的典型个案,通过课前与课中的互动参与以及课中、课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通过对教学设计与实施流程数据的编码分析,探讨互动对促进学习者参与式教学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互动能够促进参与式教学的开展,深度互动有利于促进深度的参与式教学。基于此提出改进研究生参与式教学的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的参与式教学研究开展。关键词:互动;参与式教学;研究生;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 言

在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时期,研究生教育质量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

参与式教学主张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位,倡导从做中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倡导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开展参与式教学实践既符合时代的需求,也满足政策的要求。

“参与式”教学最初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套社会学理论。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英国,是英国

社会学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时提出的。

[2]

随着研究的深入,教育学领域逐渐引入这套理论,进而

形成了现在的“参与式”教学法。

[3]

当前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参与式教学影响因素、参与策略和参与模

式等。国内对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两条主线

展开,即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内涵特征等问题的探讨。如

陈向明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

[4]

陈时见对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参

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5]

实践研究较为关注中小学课堂层面。通过分析文献得知,目前国内研究多偏重理论,对具体的课堂实施及推广方面的研究不足,而且多为中小学层面的研究,对研究生层面虽然有一些研究,但是从微观的课堂设计与实施层面来看,互动深度的剖析明显不够。同时,国内在参与式教学设计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很欠缺。例如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行动框架、方式和策略构建等问题研究不够,缺乏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中的实践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彰显

不够[

6]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和循环的

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路径之一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持续的跟踪和指导。[7]目前对于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是对曹俏俏等人研究成果的延伸,他们在“学生作为共同设计者”这一理念的启发下,逐渐聚焦于参与式学习环境的设计,并以设计研究为指导,通过多轮课程实践建构并完善了参与式学习环境。[8]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上述文献分析,本研究针对教育学研究生开展的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参与式教学的行动框架,从完整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流程出发,针对如何通过互动促进参与式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提出了改进参与式教学的一些建议。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9],选取的个案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论基础(双语)》课程中的专题—访谈调查法。

(一)个案筛选

本研究以S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论基础(双语)》研究生课程为研究对象,本课程设计理念为“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所以更加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参与,来共同设计本门课程。

为了进一步确定“典型”个案,本研究在学期末对整体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访谈调查法”在总共18次的课程安排中好评率最高,认为该次课相对较为成功的比例达到77%。所以“访谈调查法”被最终选取为此次的研究个案。

“访谈调查法”课程的参与者包括31名学生(26名硕士,5名博士),2名助教(其中1名同时为学生身份),2名助研(同时为学生身份),2名授课教师。学生当中,博士在考入S大学教育学院以前均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且都是师范类专业;硕士有21名(80%)本科是师范类专业,他们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技能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很大一部分都将作为未来的“教师”,因此针对他们实施“参与式教学”既有研究的可行性,又存在极大的必要性。

(二)数据收集

Yin(2004)指出,在案例研究中,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有助于研究者全方位的考察问题。因此为了回答上述的研究问题,本研究从多个来源收集资料,以形成三角互证,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且更具说服力。具体如表1。

数据转化过程:将录音、课堂录像等音视频数据进行人工转录并编码,聊天记录等文本数据直接进行编码,并分别从互动深度和参与深度两方面进行分析。表1数据是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时间顺序排列的。

表1 研究数据列表

数据编码容量用途

备课组录音T-Record 2小时备课团队在课前关于教学设计的会议记录课程QQ聊天记录C-QQ 57条主要是课前师生互动的记录

小组QQ聊天记录C-Video 2.5小时课中互动的记录

小组讨论录音G-QQ 212条课前小组内互动的记录

组间讨论录音G-Record 1小时课前小组内互动的记录

课堂录像GG-Record 20分钟课前小组间互动的记录

课堂观察笔记FD 1000字课中助研的观察笔记

课后反思日记R 20份课后学生所撰写的个人课程反思日记

课后问卷调查Q 2000字课后为评价互动和参与式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

注:本课程共有6个小组,第1个小组编码为G01,第一小组QQ聊天记录编码为G01-QQ,其他类推;所有学生编码为S01-S31,教师编码为T,则第1个学生的反思日记为RS01,教师在课程QQ中的发言为C-QQ-T,其他类推。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资料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编码,具体编码规则主要从互动深度和参与深度两个维度制定。互动深度维度主要借鉴王美静[10]在综述已有互动深度编码基础上结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所修订的互动深度评价表,具体维度

·

·

韩燕娟,等: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及编码如表2。

表2 互动深度分类及编码表

类别二级分类编码说明

浅度互动

(Surface Interactive)信息发布SI01

发布讨论、作业、公告等信息;提出和回答咨询类问

题;介绍或询问事实类信息

观点再认SI02引用、讨论或陈述已有事实

浅层领会SI03

粗略陈述个人观点,对观点做进一步简单表述或进行

举例说明

中度互动(Middle Interactive)归纳整合MI01

整合已有内容,得出结论或个人观点,形成研究计划

或呈现作品;

比较说明MI02简单比较不同的观点,并表达个人观点

实施利用MI03进一步解释个人观点,并解决问题

深度互动(Deep Interactive)分析反思DI01反思已有观点现象等;针对某些问题提出建议、意见质疑评论DI02发现问题,评论他人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内化迁移DI03建构新的知识,并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

关于“参与”的内涵界定,美国学者肯尼思·戴维斯(K.Davis)做出的解释是:“参与”是思想与情感都投入一种分担责任的团体中,鼓励个人为团体目标做出贡献。[11]参与可以使那些虽然距离教育决策实施场景最近,但是被屏蔽在决策制定之外的利益相关者逐步掌握话语权的途径。[12]所谓“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的。[13]关于参与式教学程度本研究主要借鉴张广兵的研究,[14]对参与式教学实施层次进行划分,具体编码如下:

表3 参与式教学深度分类及编码表类别编码说明

浅层参与(咨询式)SP教师询问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在这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中度参与(协商式)MP教师与学生在基于民主协商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在这过程中两者地位平等。

深度参与(参谋式)DP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教师扮演参谋的角色来提供建议。在这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为了保证研究信度,在具体编码时由两个作者同时独立编定,其中视频编码300条,课程QQ群聊天记录57条,小组QQ群共212条,第一次编码后对一致的部分进行保留,不一致的部分两人进一步协商达成一致意见,针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参考后期调查问卷数据进一步分析。

部分资料编码示例如表4。

三、研究结果

访谈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经课前调查,仅有2名同学之前没有学习过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因此课程备课小组最后决定不再系统讲解访谈法的相关理论,而是以访谈的方式来进行访谈法的深入学习,即由学生基于老师发表的一篇访谈类文章,围绕“老师是如何运用访谈法开展研究”的这一主题对老师进行课堂访谈。本研究基于收集的大量资料(见表1),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分析了师生的互动参与情况,并围绕“互动”将该次课程的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流程总结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课程互动的类别与具体实施的方法和达成的效果。

·

·韩燕娟,等: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表4 部分资料编码示例

原始数据

数据编码互动深度参与式教学深度那么下一个问题,我们有5个组,大家读同一篇文章,那么大家的问题可

能重复,怎么办?

C-QQ-T SI01MP大家可以利用的对我的访谈时间最多不超过50分钟。C-QQ-T SI01SP每个组的问题发给某一个人进行汇总和选择。C-QQ-S05DI01MP嗯嗯,

可以。C-QQ-S05SI01MP丁雪的建议很好,那么发给谁呢?这个人的任务重啊,要重新梳理这些问题。

C-QQ-T 

I02DP

是不是可以轮流提问,就是说每一个小组问一个问题,依次循环,这样可能可以避免好多问题被一个小组问了。

C-QQ-S02DI01DP

我觉得师姐的提纲已经很全面了,我这里的提纲出去和师姐重合的,就剩两个了。

G05-QQ-S10DI01DP高静你把我问的都说了。

G05-QQ-S11MI02DP访谈的数据您是怎么搜集以及处理的呢?

C-Video-S20SI01DP这个问题问得比较刁钻,我不可能改变被访谈者的意思,基本是人家的原话,但是会对回答的逻辑和顺序等进行调整。

C-Video-T MI01DP到目前为止,我们需要进行一下反思,发现优点,找出不足。

C-Video-T 

I01MP

图1 参与式教学互动图

国内目前关于互动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师生互动

的类型、师生互动差异性、教师语言等方面。[15]

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互动的范围和种类都进行了扩展,把互动从课中延伸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从互动种类来看,不仅包括师生互动,还结合了组内互动、组间互动、生本互动等多种形式。下面对参与式教学互动图进行深入解释,全面剖析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互动与参与情况。

(一)课前准备1.

师生互动在课前准备阶段,备课团队基于QQ群组和面

对面两种方式进行了充分互动,其中备课团队中有1名博士和2名硕士同时为本课程的学生,

因而备课团队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引导课前学生准备,师生基于课程QQ群进行了充分互动,围绕课堂所要讲解的内容展开充分的师生对话。老师:

“我们下次课的课程任务是什么呢?”刚开始只是一两个学生做出很少的回应。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参与”,采用了一个重要策略是:相机设疑,巧妙提问,通过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习需要。老师:“我们访谈的问题怎么确定?”学生:

“小组讨论获得访谈问题。”老师:“怎·

93·韩燕娟,

等: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么保证问题高质量而又不重复呢?由谁来进行访谈呢?”具体如表6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基于QQ群互动讨论,头脑风暴,共同献计献策最后决定先进行组内互动讨论,然后再进行组间整合。

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互动与参与程度,本研究对课程QQ群组聊天记录予以编码,部分编码结果如表5。

表5 QQ群组聊天记录编码表(部分)

原始数据数据编码互动深度参与式教学深度丁雪的建议很好,那么发给谁呢?这个人的任务重啊,要重新梳理这些问题。C-QQ-T DI02DP

如果有重复了,那么重复的组重新设问题,但是每个组都得有一个问题。C-QQ-S04DI01DP

所有组的问题交给一个组进行汇总,这个组的成员可以是原来的成员,也可以在

每组抽一个代表组成这个组。

C-QQ-S05MI03DP

嗯嗯,就是。C-QQ-S05SI03DP

我想请你们各个小组把小组讨论和小组代表讨论都录音,好吧?C-QQ-T SI01SP

 (备注:为保护隐私,数据中出现人名,均是化名。下同。)

通过对编码结果的深入分析发现课前师生互动70%为浅层互动,其中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和咨询类,深度互动达到20%。主要集中在提出新的建议等;在参与式教学方面,48%为浅层参与,深度与中度参与比例持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中度和深度互动中,近90%均为中度或深度参与教学,相应地,在浅层互动中,60%以上均为浅层参与教学。由此可见,互动能促进参与式教学,并且通过设计深度的互动能够激发深度的教学参与。

2.组内与组间互动

组内与组间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确定任务之后,每组开展互动讨论。分组依据异质原则,每个小组5-6人,共五个小组,且每个小组都包括1名博士研究生,以增强互动效果。在进行组内对话之前,先进行生本互动。通过解读材料使每个学生了解背景知识。生本互动完成后进行组内成员互动:组长组织组员展开讨论。各个小组的成员基本上都采用了基于QQ的互动和面对面的互动,这样就减少了文本转换失真的问题。

接下来是组间互动,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对访谈提纲进行汇总。基于最丰富的小组访谈提纲,整合各小组意见;将重复问题跳过,对于新视角问题予以解释,由各小组代表共同决定是否添加;将初步整合的访谈提纲予以进一步筛检相似度较高的问题予以合并;考虑到时间问题,将相关度较低的问题删除;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协作学习。通过对组内与组间互动记录的编码分析发现,互动能促进参与式教学,并且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能够提高参与式教学效果。

(二)课中互动

课程实施虽然主张教师权力下放,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实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下降。本案例中课程实施采用学生参与和教师课堂讲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

对课堂录像的分析表明,课堂教学上老师对学习目标的阐述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学习内容,是保证学生明确知识目标的重要措施。上课时老师先用讲授法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学生跟老师进行互动参与,全班以一种平等自由的方式展开对话交流。通过课堂观察,一问一答的互动对话充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对话过程中不仅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问题不再局限于原来列出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预设与生成完美的结合。预设让课堂教学有章可循,而生成便是锦上添花。通过对课堂视频转录文字的进一步编码分析同样验证了互动能促进参与式教学,并且通过设计深度的互动能够激发深度的教学参与。部分编码如表6。

通过对编码结果的深入分析发现课中师生互动78%为深层互动,其中主要集中在对已有观点进行反思,确定并说明自己观点同他人的不一致,并将所学新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等。浅层互动达到15%。主要集中在提出新的建议等;在参与式教学方面,80%为深层参与,浅度参与为8%,中度参与为12%。经过深入分析发现,在深度互动中,近88%为深度参与教学,相应地,在浅层互动中,64%以上均为浅层参与教学。这同样验证了上述观点,互动能确保参与式教学的参与效果,深度互动有利于学生深度的参与。因此,课中应该设计一些深度互动活动来促进学生共同参与教学。

·

·韩燕娟,等: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表6 课堂视频记录编码表(部分)

原始数据数据编码互动深度参与式教学深度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此次课的学习目标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的时候,您是用被访谈者的原话?还是会加入自己的理解?

C-Video-T

C-Video-S20

SI01

SI01

SP

DP

这个问题问得比较刁钻,我不可能改变被访谈者的意思,基本是人家的原

话,但是会对回答的逻辑和顺序等进行调整。

C-Video-T SI01MP看看根据你们到现在的采访以及我第二阶段的讲述,你们有什么反思?关

注到什么?没有关注到什么?

C-Video-T SI01MP我们没有正式的引言,没有同意书,缺少很多准备。C-Video-S26DI01MP刚刚采访结束的时候没有向您致谢,这样就不完整。另外采访真的是很复

杂的过程,需要在平时多去结识一些大牛。

C-Video-S08DI01MP

(三)评价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监测的及时性。[13]为了确保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分析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本研究从课堂和课后两个维度进行了效果的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课堂评价

教师对刚才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首先老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表现超出了预期。鼓励学生要主动参与今后的教学,接着老师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不足之处给予了点评。然后老师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把自己的访谈背景、过程以及访谈结果(访谈文章)整个的产生过程再现给学生,这些作为教育研究初学者是无法了解的,因此更加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通过所准备的一些资料以及访谈的视频再现,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自己已有表现进行评价。接下来师生进行当堂反思,并且当堂汇报。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同样教师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大家对反思的内容加以思考,从而形成了集体反思,这样便可以更加充分、及时地解决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课后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总体认识和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对全班学生发出31份调查问卷,收回28份,2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在此列举几个主要问题,如表7所示。

表7 问卷分析表

问题结果统计分析

您之前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式为主的占92.86%,边讲边提问的占67.86%,

师生互动的占60.71%,分组讨论占60.71%,其他占

17.86%。

这说明教师已经开始尝试新的

教学方式了,学生也有了参与教

学的基础。

您希望老师扮演的角色?权威者7.14%,指导者89.29%,协作者64.29%,知识

的传授者64.29%,其他7.14%。

这表明学生也希望在教学中占

据一定分量,不是单向的接受

知识。

对本节课的主题您的掌握情况?89.3%的学生了解了访谈的内涵以及操作时应该注意

的问题。懂得了在做访谈提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表明大部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

学习的主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您获得了那些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71.43%、小组合作能力96.43%、

处理人际关系75%、创新意识64.29%、领导能力

35.71%。

这说明参与式确实可以提升学

生的很多能力,其中提高最多的

是小组合作能力。

你对此次课的评价是什么?学生没能充分参与占67.86%、讲课效率不高占

64.29%,课前材料不精练占25%、老师还是占据主导地

位占64.29%、其他3.57%。

这几点建议在今后的参与教学

中应该加以改进。

您认为影响此次课互动的因素是什么?教师因素占82.14%,学生因素占75%,教学环境因素占

82.14%,学习材料占60.71%。

教师因素和教学环境因素占大

部分,所以老师要加强参与教学

的学习与锻炼。

·

·

韩燕娟,等: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89.29%学生已经意识到参与的重要性。说明此次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互动的参与式教学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很多能力。例如71.43%的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96.43%的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显著提高、75%的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有了提高等。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互动可以促进参与式教学,多种形式的深度互动有利于促进深度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学生还对此次课程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参与式教学提供了参考。

五、讨论及启示

本研究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具体设计与实施流程,针对特定的学习主题,深入剖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参与情况,基于收集的各类数据,对具体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施流程进行了分析,我们从课程的设计开始,展示了“参与式教学”行动框架,从设计到实施,然后到评价的具体过程,是对目前参与式教学在宏观层面研究的有益的补充。研究发现此次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所提高,相应的能力也有一定提升。由于这是课程参与者初次尝试这一教学方式,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参与程度较低,流于形式而没有深入思考的现象。在课后的调查问卷中学生都对这一教学方式表示认可,但由于刚开始接触,所以在与同学以及老师互动的时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本研究虽然在课后让学生写了反思日记,但是课后的互动力度还不够,这是今后参与式教学应该改进的地方。

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符合时代的需求。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作为未来的教育研究者,对他们开展参与式教学,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参与式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其实也是“行动研究”的实施者。为了改进参与式教学,基于本研究,总结我们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陈旧观念,加强科学引导。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才能采取合理的行动。陈旧观念的形成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转变思想观念需要从这三个层面考虑。参与式教学的开展,学校是其开展环境,教师和学生则是开展主体,三者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参与式教学都难以开展。通过以上收集的数据分析得出,有些学生原来根本没有接触过参与式教学,有些是学校不提倡参与式教学,还有的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参与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在进行参与式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缺乏了对学生的引导。有些学生认为参与式教学是老师自己在表演,与自己不太相关,缺乏参与意识。因此,为了使参与式教学更好地展开,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学校、学生三者原有的思想观念,改变对一个好课堂就应是秩序井然的课堂这一错误认识。树立参与意识,从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参与式教学实践活动。这也符合了陈时见[5]的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的观点。

(2)精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加大学生参与力度。学生的参与力度是参与式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得出,互动对参与式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度互动可以促进深度参与教学的进行。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参与教学力度,可以从设计深度互动活动入手。由于时间原因,深度的互动要从课中延伸到课前、课中与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可以通过网络、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参与,这样既提高课堂效率又使学生的意见充分得到表达。课中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力度,课后可以通过实践探究等活动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外化。这也验证了参与式教学是一个相互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的过程。[14]

(3)摒弃原有单一教学材料,多种教学材料相结合。内容是教学的核心载体,教学是基于内容展开的。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教学材料的选取对参与式教学的开展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选取教学内容时要格外注意。教学内容的选取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且可以为就业奠定基础的知识。因此,布置给学生的课前材料要经过严格筛选。本课程的备课小组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经过备课团队和学生的共同讨论,挑选出适合学生当前知识结构的学习材料。这样既能达到知识学习的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得出,学生对此次课程提供的教学内容满意度达85%,并且认为教学内容的选取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4)改变单一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互补。首

·

·韩燕娟,等: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先从评价的主体来看,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改变原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单行线。通过研究发现,师生互评不但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增进师生关系,而且还有利于改进教学。生生互评可以从同伴眼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其次从评价的形式来看,应当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且可以采用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相结合展开评价。最后从评价的内容来看,教师不仅要对知识技能进行评价,也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学生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如何改进教学提出建议,进而为今后更好地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健.结构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宏观解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10-

14.[2

]张小楠.主体参与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普修课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

014.[3]郭壮修,网络环境下参与式教学在《A

utoCAD》课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3.

[5]陈时见.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J].

教师教育学报,2014,1(4):109-

111.[6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

]金丽,张守凤.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55-

157.[8

]曹俏俏.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课程的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4.

[9]Yin,R.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2nded.)[M].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shing.1994.[10]王美静.课程论坛中教学互动深度的评价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3.

[11]Rudduck J.Chaplain R.Wallace G.Pup

il Voices andSchool Improvement[A].Rudduck J.Chaplain R.Wallace G.School Improvement:What Can Pupils Tellus?[C].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1996.3.[12

]曹俏俏,张宝辉,梁乐明.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以N大学“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课程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4):53-

56.[13]周金其.“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

究,2000(3):74-

76.[14]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趋向[J].教学与

管理,2010(25):7-

9.[15]武云斐.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

007.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Graduate-level Interaction-basedParticipatory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ts ImplementationHAN Yanj

uan,ZHANG Baohui,HU Liru(School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Shaanxi 710062)Abstract:Participatory 

instruction is beneficial to fostering innovative talents.However,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participatory instruction in China.Based on an analysis of S University’s bilingual course in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participatory instruction by analyzing courseparticipants’activities and opinions,data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It is found that interactionpromotes participatory instruction and deeper interaction promotes deeper particip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Somesuggestions are also offered to improve participatory instruction on the graduate level in China.Keywords:interaction;participatory 

instruction;graduate student;innovative talent·

34·韩燕娟,

等:基于互动的研究生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教学设计总结写范文

教学设计总结写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附反思报告) 、对模块五所提交教案的教学设计前端分析部分(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进行分析,总结优缺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2、对模块五所提交教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即各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优缺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3、学完本课程后,您认为自己以往在教学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尚存在哪些不足,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反思报告 本次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的准备了解较透 彻,有利于综合考量总体教学思路,但感觉缺一些层次感,没有对学习者存在的困难作介绍或了解,有待改进。 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目标的主要环节,层次清晰。但“知识与技能”有些简略,缺字词的知识与掌握阅读方法的技能。

教学重点以课前导读为线索,抓住了设计意图,同时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体现了教学略读课的特点。难点以教学重点为依托,是重点的升华,也是学生向课外拓展的目标要实现由感悟到行动,有一定的难度,但设计只谈到了感悟,未写到“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并落实到行动”,有些欠缺。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简洁明了,启发性较强,有力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2紧抓课文的主线,开门见山,体现 对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自评) 单位(学校):关兴中学 评价人:宋光雨评价日期:年月日 关于撰写“课后小结”的几点建议 在学院统一印制的“教案”中,最后一栏是“课后小结”。那么,为什么要设课后小结内容,教师课后应从那些方面思考、撰写“课后小结”呢?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设置“课后小结”栏目的目的 一般两个课时为一次课,撰写一份教案(又称谓课时计划),作为最小、最基本的教学循环活动。在教案中,除设有授课时间、教学任务(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提要、作业等内容外,最后,是“课后小结”内容。那么,设置“课后小结”栏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求教师在完成一次最小、最基本的教学过程后,对这次授课情况,做一下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并且,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有自己的见的。总之,在“教案”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总结、提高”栏目。 二、教案中“课后小结”撰写的基本情况 上两个学期对教师的“教案”抽查情况可看出,部分教师对教案撰写认真,对填写“课后小结”也体现了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过程,认真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后小结”不是上课后手写的,而是备课时和前面的几项备课内容一起打印出来的,这就失去了设置“课后小结”栏目的目的、意义;有的教师在“课后小结”中,将讲授过的教学内容又进行简单陈述和“教学内容提要”栏中基本一致,然后写,“学生基本理解,掌握”等字样;还有的教师每次课后小结内容、格式基本雷同,既看不出每次课的教

溶液的配制教案.doc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案 贺德志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102 室 教学目标 知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的量度溶液的基本技能,生物培室培养母液的配 制奠定操作基。 程与方法:掌握溶液物的量度的配制方法 情感度与价:重度与的形成,培养学生、求的科学作。 教学重点 定量分析及相的算;一定物的量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 算方法的掌握;各操作的精度配制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引入 展示片:是我在生活和生中常常用到的溶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祛痰 止咳?),我使用到的些溶液都是配制出来的。 10%NaCl 展示片:是初中我学的配制一定量分数溶液的流程。里以 溶液 100g 的配制例,复一下其配制步。(有3步,第一步是?) 展示片:要把些瓶里的品取出一些量来,是称取方便,是量取方便 生:量取方便(所以厂家已把刻度在些瓶子上刻上去了,我用只要量取 几小格就可,挺方便) :既然量取溶液更方便,所以我就需要一种跟溶液体有关的度表示方式 ——物的量度。 : 同学回写出物的量度算公式。 今天就由同学手配制一定物的量度溶液,想不想 二、新 【任布置】培养室急需100mL mol/L的Na2CO3(相量:106)溶液。 【知准】PPT展示“配制程序例” 1. (黑板上演示)需称量多少克Na2CO3固体 n = cV = mol/L× L = mol m = nM = mol× 106 g/mol = 10.6 g 2.(提示)称好后在什么容器中溶解Na2CO3固体(杯量筒容量瓶) 3. 如何尽可能移溶(用蒸水洗杯和玻璃棒2-3 次) 4.用什么的器来定容溶液(杯量筒容量瓶) 5.如何确保溶液的最体 100mL(平,液体凹液面最低与刻度相切)教引学生察 容量瓶的构造、特点。 【技能准】①使用前要是否漏水,并用蒸水洗。②不能用作物反或溶 解或稀的容器,溶液需冷却后才能移到容量瓶中。③不能期存放溶液。 【学生操作】配制一定物的量度的溶液。 1.取任 分成 4 个小,每取一个任 2.清点所需器和品: 3.行任:照教材上的操作提示,操作体一次。 【操作后交流】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案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 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概括了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并且提出了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

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课程.doc

授课教案 班级: 17 计 1 班课程:office2010授课教师:黄媚课题名称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数据处理与分析 知 识 1、掌握数据的查找、替换、排序、筛选 目 2、学会使用合并计算、分类汇总和条件格式 标 教能 1、通过课件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步骤,理解其中的力 学操作含义 目 目2、准确判断使用正确的方法,正确处理数据 标 标 素 1、在实际操作中提起每个操作的兴趣,有 欲望了解之后的操质 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 2、能自觉完成课堂练习 标 课的类型理论加实践课程 1、数据自定义排序 教学重点2、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 3、条件格式 1、正确排序 教学难点2、正确区分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 3、使用正确的条件格式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及材料多媒体机房、课件、习题 课时8 课时理论课, 8 课时实践课,共720 分钟课前准备了解学情,备好教学素材,操作习题 教学反思1、授课期间应在授课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情况,对于学生露出困惑较多的地方再次加深讲解。 2、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多鼓励会的同学多多指道不会的同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被教的学生也会比较容易接受。 3、习题要跟进,这样学生才会及时打好基础。 4、复习要及时,这样才会印象深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导入新课(3 分钟)讲授新课(20 分钟)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教师示范操作当堂的师生互动能导入本次新课。学生认真听课并回让学生更能加深对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操作步骤的印象, 7、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其中运用到的按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钮印象更深刻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 - 开始 - 【编辑】组 - 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 “查找和替换”的 对话框输入查找内 容 - 选择“查找全 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 - 开始 - 【编辑】组- 查找和替换-替换- 在“查找和替换”的“替换”对话框输 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 换” 序 选 7.2.2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 - 【编辑】组 - 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 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 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 数据 -【排序和 筛选】组 - 排序 - 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教学设计总结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教学设计总结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前所作的准备,它有助于我们捋清课堂教学思路。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觉得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几点。 一、提前解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高中地理的内容,前后联系很强,因此,教学前,个人觉得应该对课标有一个整体的研究和把握。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研读,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直接借鉴。但要想深入体会,还需要自己亲自去看、去读、去研究。如果因为工作的缘故和时间不允许,我们最少也要将自己正在教学部分的课标要求研究透彻,把握准确。 二、分析教材和学生 首先,立足文本确定教与学的内容。 这也是我们当前的课改所要着力强调的。立足文本确定教学内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关注文体特点。例如,地理教材的编排中图与表占相当篇幅,文本中的案例分析和各单元后的问题研究都具有非常好的代表性。在备课与教学中,一定要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物尽其用。其二是关注文本的精彩关键点。对于每个重点和难点,都应该找到理解和记忆的关键点,以此为突破口,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 第二,依据学情分析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是预设的,所以应该随着学生的反应和状况做适当调整。课堂中的随即应变能看出教者的水平来。 “学情分析”即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也包括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还包括课堂对话中的思维火花。对学生情况的准确分析,可以通过课后配套练习的完成程度来分析,这一点很有用,能得到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点和学生对待地理课程学习的态度。 三、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把握好两点:第一要明确,不模糊、不泛泛、有针对性。第二要恰当,不拔高、不降低、突出年段的特点。 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时明确告诉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只有目标明确,不模糊、不拔高、不降低,才能在学习时有的放矢。 四、安排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每一步要干什么。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在满堂灌,学生是否无所事事。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框图的形式来设计,一目了然,即把握住了自己,又掌握了学生,使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五、能够提前想一想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教学设计扬州郭金花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教版化学1) 郭金花省中学 1.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本节课选自教版必修1专题1第二单元。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本节教材的编写既巩固了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定量实验,是化学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是确定物质的组成、揭示化学反应规律的重要依据。因此,这节容蕴含着实验观、应用观、价值观等化学学科观念。学生已经建立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这两个概念并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同时也具备了称量、溶解、引流等实验基本技能,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和误差分析;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感受化学知识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并服务于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通过容量瓶的设计,培养比较、联想、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的分析,促进学生建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产生活问题,体验化学定量实验对生产生活、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价值。 3.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对“一定体积”的理解和确定;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建构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互动课堂教学系统

互动课堂教学系统 一.互动课堂教学系统配置 1.简易型配置 正投式互动课堂系统=正投互动式电子白板+投影机+电脑 软硬件配置: 1) 设备清单: 序号组件名称规格单位数量 1 正投互动白 板 72吋,电磁感应技术个 1 2 投影机2500流明/1024*768分辨率/DLP 或LCD 台 1 3 电脑P 4 2.6G/AGP-32M/256M/80G/DVDRW/独立显卡、声卡/集成 10/100M网卡/17寸显示器 台 1 4 讲桌互动课堂专用桌套 1 5 投影机吊架万能吊架套 1 6 白板支架专用支架。(为方便使用,首推壁挂安装,在不能壁挂安 装的情况下,可以选配此支架) 套 1 7 VGA分配器1转4 个 1 8 VGA视频线20米(用于VGA分配器输出到投影机的连接)条 9 麦克风专用型无线麦克风个 1 10 音箱120W 套 1 11 UPS电源1KW 台 1 2) 电脑中安装软件:①简体中文Windows XP专业版②Microsoft Office2000 ③ 互动白板配套软件④防病毒和防火墙软件⑤其它软件可日后根据需要再行安 装。 3) 关键细节:将硬盘分成10G、10G和60G的三个区(即C盘、D盘和E盘), C盘用来安将系统软件,D盘用来安装应用软件,E盘专门用来存储作为资料用 的素材、软件或课件等,这样即使系统出问题,修复过程也不会影响已有的素材。 说明:在此配置中,通过电脑的USB或COM端口(依白板的控制线而定)与正 投互动白板相连接,电脑的视频输出通过VGA分配器后分成两路,一路在显示器 上输出,另一路再经由投影机投影到白板上。正投的投影机最好吊装在天花板上, 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减少师生对投影光线的遮挡。电脑通过网卡与校园网相连接,

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 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最新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教案)

项目三:化学分析常用试剂的配制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得到许多种结果。似曾相识的情景是大脑运算的结果之一。 2、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某个印象早已潜藏在做梦者的潜意识里,然后偶然再在梦里显现出来,也有些研究指出这种现象和另一种超越时空的潜意识有关。另一方面,有些大脑活动研究专家指出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大脑某半边处理讯息的速度稍为快过另半边所做成的。 3、这是时空隧道的碰撞或对梦的记忆。在梦里已经看到了将要发生的场景,只是记不清梦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会觉得好像那里经历过。其实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记忆,对梦的记忆。 4、这个在医学上还有一种解释是大脑皮层瞬时放电现象,或者叫做错视现象,也可称为视觉记忆,经常会发生在你身处于非常熟悉的环境时。 5、生死意识流动的差异。人出生有了意识,到死之前这个意识一直是平坦的流动。到死了之后,人的意识会按照曲折的路线回到出生时,从而一直往复。年轻人的正常的意识形态还再形成中,而老年人的大脑的记忆回述功能较强。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经常忽视这种感觉,而不是不存在。 6、物理学上称这样的现象是时光倒流,也就是在速度大于光速后时空交错,四维空间偶尔发生混乱的特殊人体感觉。当发生某个场景的时候,人的控制神经(中枢神经一部分)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送于记忆神经,这时大脑的反应还没有传达到记忆神经,所以当大脑的反应传到记忆神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以前发生过一样。有科学家猜测,这时控制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传输速度会大于光速。这是对相对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现在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证明,只是猜想阶段。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4篇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4篇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1 这学期,只要是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到来,我们年级组都要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从主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我们结合本地区的节日文化,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活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有学问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如我们在开展“有趣的昆虫”活动时,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昆虫,了解其独有的特点,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惯。在观察动物时,学生表

现出来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学生们有的记录了昆虫的生长习性,有的记录了昆虫的“建筑”特点,有的还记录了昆虫怎样产卵等等。想想昆虫的奇特特点都是学生们通过观察、上网查询、搜集有关昆虫书籍资料来完成的,学生们在忙中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快乐。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假日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我们在开展“心系亚运”综合实践活动时,先要教给她们如何在网上“搜索”的方法,而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于是又要教他们如何从亚运会的由来、徽章的设计、吉祥物的意义、亚运会的运动项目等几个方面并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将资料分类保存。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督促,指导学生写好记录,真实记录个人体验。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2)

主备: 上课时间: 月 日 执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能力目标 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中和滴定等定量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物质的量浓度基本定义出发,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教学难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自学质疑】 1.回顾教材P24页互动和探究,回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 , , , , 。 【精讲点拨】 一、误差分析: 分析要点:应从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 出发, 分析错误的操作引起的结果会导致式中哪个物理量的变化。 原因 对结果的影响 称 砝码沾油污或锈蚀 砝码残缺 溶解 溶质未完全溶解 溶解后溶液未冷却到室温 搅拌过程中溶液溅出 洗涤 未洗涤小烧杯玻璃棒 定容 仰视刻度线 俯视刻度线 摇匀 后 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几滴水 二、能运用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对于能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如“中和反应”、某些“氧化 还原反应”),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与一定 体积的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待测液)反应,根据反应时 V 溶液 V n c B B

消耗的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未知浓度溶液(待测液)的组成。 【例1】课本P25例5 练习1,课本P25问题解决 【例2】:已知36.5%的盐酸的密度为1.19g·cm-3,计算该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有关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若已知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溶液密度为ρg·cm-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 则: 1000mL×ρg·cm-3×a% C = --------------------- 1L×M g·mol—1 【练习3】98.0%H2SO4(密度 1.84g·cm-3) 物质的量浓度为. 【问题解决】 【例3】将20.0mL0.500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求稀释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迁移应用】1.用36.5%的浓HCl(ρ=1.2 g·cm-3)配1mol·L -1的稀HCl 100 mL,配制过程需用到哪些仪器,且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100 mL量筒②10 mL量筒③50 mL 烧杯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⑦⑤⑥ C.③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 2.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时,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面的纸上 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已冷却的N aOH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 1.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各环节的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 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可以用辩论法,也可用图表对比呈现观点;洋务企业可用图表法;洋务企业的特点可用讲解法或讨论法;评价可用讨论法) (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提问、教具演示、板书等;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间可灵活)、讨论、练习等。对于这些活动什么时候做、用多少时间做都要有计划性。 ②分配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一般是这样的:组织教学1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讲授新课30—35分钟、小结3—5分钟;布置作业灵活处理。教学中应按这个时间安排进行。 ③设计每个知识点的用时; ④设计好子目间的过渡。 对教学思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整个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一个总体规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推进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予以重视。

高中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设计教案

第2单元课时3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以此进行溶液分析(中和滴定)。 3.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从复习学生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在讨论中完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两瓶浓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 两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不相同因为浓度不同。 展示不同商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啤酒、化验单等,引导学生关注上面浓度的表示方法。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过渡] CuSO 4 + 2NaOH = Cu(OH) 2 ↓ + Na 2 SO 4 ,使硫酸铜完全沉淀,需要 多少氢氧化钠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体现了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物质的什么量

之比物质的量。对溶液而言,是称其质量方便,还是量其体积方便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计算,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通过溶液体积直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 B 单位:mol·L-1 表达式: c B =n B /V [练习] 配成2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 2.标准状况下,溶于水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 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HCl能配成____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酸 5.(展示矿泉水商标)假设某矿泉水中K+含量为L,则该矿泉水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mol/L [实验] 将硫酸铜溶液倒出1/4,其质量分数变化吗其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吗若将其加水至原体积呢 加水至与 取出原体积相同 溶液A 溶液B 溶液C [分析] 溶液A中取出1/4,溶质的物质的量变成原来的1/4,即n B 变成原 来的1/4,同时体积变成原来的1/4,根据公式c B = n B /V 液 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不变; 向溶液B中加水至原体积,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变成原来 CuS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学习心得 体会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

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

溶液的配制与分析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 教学过程: 【走进生活】我们下面的语句均摘自常见食品的标签: ①总酸含量 :≥3.5g/100mL(食醋) ②蛋白质含量: ≥2.9g/100mL(牛奶) ③乙醇含量:45o(V/V )(白酒) ④谷氨酸钠含量: ≥80%(味精) 【导入新课】 一.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aq B V B n B c 单位:mol /L mol/m 3 或mol ?L -1 mol ?m -3 【讨论】 1、将342克蔗糖(C 12H 22O 11)溶解在1L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 1mol/L 吗? 2、从1L1mol·L -1 C 12H 22O 11(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 ,取出的溶液中C 12H 22O 11的物 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怎么算出来的? 3、100mL 的酒精与100mL 的水混合后,体积是200mL 吗? 【练习1】对1mol·L -1的Na 2SO 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含有1mol Na 2SO 4 B. 1L 溶液中含有142g Na 2SO 4 C. 1mol Na 2SO 4溶于1L 水中

D. 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后再稀释成1000mL的溶液. 【例题】:将28.4gNa2SO4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求出溶液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练习2】①将250gCuSO4?5H2O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③配制500mL2mol·L-1的H2SO4溶液,需H2SO4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 ④100mL0.2mol·L-1Ba(OH)2溶液中,c(Ba2+)= ,c(OH-)= , n(Ba2+)= ,n(OH-)= 。 ★⑤已知某Fe2(SO4)3溶液中c(Fe3+)=0.6 mol·L-1,c(SO42-)= 。 其中Fe3+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为。500mL溶液中Fe3+和SO4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 【练习3】下列溶液中,Na+浓度最大的是(): A. 4L 0.5 mol/L NaCl溶液 B. 1L 0.3mol/L Na2SO4溶液 C. 0.8L 0.4mol/L NaOH溶液 D.2L 0.15mol/L Na3PO4溶液 【投影】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 [思考题]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为ω,摩尔质量为Mg/mol,密度为ρg/cm3的某溶质的溶液,其物 质的量浓度的表示为:。(注意单位的统一) 【展示】血糖化验单 GLU葡萄糖 4.96 参考值3.9-6.1mmol/L CHOL总胆固醇 4.18 参考值3.1-5.7mmol/L TG甘油三脂1.71 参考值0.4-1.86mmol/L HDLC高密度脂蛋白 1.13

科普版-英语-三年级上册-【互动课堂】Lesson12 revision 教学案

【互动课堂】Lesson12 revision 教学案 复习 学习风向标 1.能够认读、写出Aa-Zz 26个字母的大小写,并知道它们的顺序和在单词中的读音。 2.能听懂、会(说、认读)单词:参can,find,sad,big,monkey,sorry,yellow. 3.能理解并识记下列交际句型: (1) -Is it...?-Yes ,it is./No, it isn't.(2)I can'tfind... (3)That's OK. 1.通过复习20个辅音字母,4个字母组合读音及a,e,l,o,u等5个元音字母在闭音节中的读音,能够拼读含这些字母的闭音节单词。 2.能够运用所学交际用语在日常交往中对话。 3.学会本课歌曲“Happy New Year”并唱给朋友听。 跟我学课文 ( D=Dad,E=Eve) (D=爸爸,E=伊芙) E:Hi,Dad! What's in the box?

你好,爸爸!什么在盒子里。 D:It's a cat.It'sfor you. 它是一只猫。它是你的。 find:动词译为“发现”和“找到”,同意思的还有look for。find多指寻找的结果,look for 指的是“寻找的过程”时间长。 E:Oh, What colour is it? 哦,它是什么颜色? D:Look! It's white. 看!它是白色的。 E:Thank you,Dad. 谢谢你,爸爸。

( Q=Qiqi, C=Cat, B=Bear) (Q=奇奇,C=猫,B=熊) Q:Hello,Miss Cat! How are you? 你好,猫小姐!你好吗? C:I'm fine,thank you,and you? 我很好,谢谢你,你呢? Q:I'm fine,too. 我也很好。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

授课教案 班级:17计1班课程:office2010 授课教师:黄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 3分钟) 讲授新课 ( 20分 钟)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 导入本次新课。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查找和替换”的对 话框输入查找内容-选择“查找全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替换-在“查找和替换”的“替 换”对话框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换” 教师示范操作 学生认真听课并回 答教师提出的问 题。 当堂的师生互动 能让学生更能加 深对操作步骤的 印象,对其中运用 到的按钮印象更 深刻

序 选 7.2.2 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编辑】组-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排序-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数据包含标题——排序时保留字段名称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7.2.3 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按值列表、按格式、按条件 选择所需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 “筛选”下拉按钮-选择所需值-确定 2、自定义筛选 选择所需的单元格区域或表-数据-【排序和筛选】组-筛选

什么是教学设计_总结完整版

《什么是教学设计》 总结精选(1): 什么是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包括学习资料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资料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取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 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此刻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