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

关于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教学思考

刘向东海拉尔二中

【作者简介】199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系,十几年来一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热爱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深受学生喜欢。

【摘要】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引起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形成。

【关键词】昼夜长短晨昏圈光照图太阳高度等太阳高度线太阳视运动太阳方位四季五带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往返移动,从而引起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形成。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纬度北极圈以内赤道至北极圈赤道赤道至南极圈南极圈以内春秋分日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昼=夜夏至日极昼昼>夜昼=夜昼<夜极夜

冬至日极夜昼<夜昼=夜昼>夜极昼

1、二分日: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纬度昼长相等,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

(1)地球侧视图

(2)极地俯视图

(3)圆柱投影图

2、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达到最大值23°26′

(1)地球侧视图

(2)极地俯视图

(3)圆柱投影图

晨昏圈与处于极昼和极夜的纬线圈相切,切点为M和M'

光直射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位于极圈上,其纬度为66°34'NS,所以说切点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3、冬至日的情况与夏至日正好相反。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距春分日(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而且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越短,切点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北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而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切点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其它地方,纬度越低,昼夜变化的幅度越小。纬度相同,但分别处于南北半球的两地,其中一地昼长等于一地的夜长。

(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

1、晨昏线(圈)的运动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绪垂直,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所以说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切点是极点。当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或南半球时,切点的纬度介于66°34'~90°之间,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或南回归线上时,切点的纬度是66°34'。

2、昼长与夜长的计算

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弧长15°为一小时,昼长等于昼弧/15°。夜长等于夜弧/15°。

晨线与经线的交点的地方时就是日出时间,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的地方时就是日落时间,利用日出、日落时间可以推算出某地的昼夜长短。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已知昼长或夜长也可以推算出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夜长=正午-1/2昼长

日落时间=24时-1/2夜长=正午+1/2昼长

3、光照图的判读

光照图直观反应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状况。解读光照图的关键是找到“三线合一”的点,即晨线(昏线)、赤道、经线三者的交点,此点的地方时一定为6时或18时。此外,光照图中还可能有其它时间条件,如: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地。只要知道其中任一已知时间就可以推算出其它地方的时间。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即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

晨昏线上即日出或日落时,阳

光与地平线平行,此时太阳高

度为 0°,昼半球上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小于0°,阳光直射点上太阳高度等于90°。

(一)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1、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非极点地区(极夜地区除外):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切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3、全球范围: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成同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为中心的俯视图,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则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如图是以O为中心的等太阳高度线,

OB 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这

条经线上所有点都处于正午时刻。当OA

所在纬线为赤道时,即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上时,B点的纬度为30°N,A点地方时为14时。当OA所在纬线不是赤道时,即阳光直射点不在赤道上,B点所在纬度依然是30°N,而A点地方时却大于14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1、就纬度而言,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

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至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就季节而言,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至春分日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夏至日时达到最大值;至夏至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该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冬至日时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变化情况和上达正好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该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当太阳直射某条纬线的时候,该条纬线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即90°。南北回归线上,每年分别有一次太阳直射的机会。北回归线上,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即90°。南回归线上,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即90°。

(三)太阳视运动图

太阳视运动图即太阳周日视

运动轨迹图,主要由地平圈、天球、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三部分组成。

地平圈是以观测者为中心,以水平

方向无限远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圈。地平圈上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南、北极点除外),太阳视运动轨迹是观测者位于地平圈的中心所看见的太阳运行路径。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的交点为该日观测点日出和日落方位,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高点为该日观测点正午时太阳方位。

1、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都

在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期间,非极昼

(极夜)区域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而且越往北,日出日落的方位越偏

北。极昼区域则正北日出,正北日

落。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期间,非

极昼(极夜)区域东南日出,西南

降落,而且越往南,日出日落方位

越偏南。极昼区域则正南日出,正

南日落。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期间,极昼区域太阳整日不落,太阳视运动图如图所示:

对于任一地点(极点除外)

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期

间,日出日落的方位将逐日偏北,

夏至日偏到最北;在太阳直射点

向南移动期间,日出日落的方位

将逐日偏南,冬至日偏到最南。

2、正午时的太阳方位

(1)某地(极夜区除外)若位于太阳直射纬度以北地区,则该地正午时太阳位于观测者正南的天空,且距离太阳直射的纬度越远,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观测者面对正南的天空,太阳左升右落。

(2)某地(极夜区除外)若位于太阳直射纬度以南地区,则该地正午时太阳位于观测者正北的天空,且距离太阳直射的纬度越远,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观测者面对正北的天空,太阳右升左落。

(3)某地若位于太阳直射的纬度上,则正午是太阳位于该地的正上空。

(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

公式中,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位于同一半球时,两地间的纬度差用减法计算,即用两者中较大的纬度值减去较小的纬度值;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位于不同半球时,两地间的纬度差用加法计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减异加”法则。

2、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差值:是指年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

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为46°52'

3、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间的纬度差

4、楼间距与采光

楼间距L=楼高×cotH(H是指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值)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楼间距越小;纬度越高,楼间距越大。

5、杆影的变化

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杆影不断变化。

杆影的长度由太阳的高度决定。当太阳高度为90°时,杆影长度为0。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减小,杆影逐渐变长。当太阳高度为0°时,即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线与地平线平行,杆与地平线垂直,所以,杆影最长。

杆影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正好相反。

三、四季的产生

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有规律的变化,所以地球上不同地

区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就出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人们习惯上将一年划分为四季。从天文角度划分,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从气候的角度划分,北温带地区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为夏季,9、10、11三个月为秋季,12、1、2三个月为冬季。

四、五带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的变化规律。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这四条纬线为界来划分的。热带是指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的区域,即地球上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这一地区终年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热量最多。南北寒带是指南北极圈及其以南北的地域,是地球上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地方,他们位于地球的南北两极附近,一年中获得的热量少,是全球气温最低的地方。南(北)温带,是指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的地方,这里即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这个地带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

虽然五带的划分比较粗略,但它却是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基础。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公转的特征。重点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成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更替后续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导入新课]: 以春分过后清明节的鬼食节引入公转运动。我国黄河流域的人民根据公转特征创造了24节气。 一、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5°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5°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难点偏多,希望同学们多复习记忆。 [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1届梅州中学高三地理午测试题(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2019山东济南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个节 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2.相关济南的描述,准确的是( )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2019甘肃武威六中月考]北京时间2013年6月21日13时04分,我国迎来2013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2013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23°26′N,136°W) B.(23°26′S,100°E) C.(23°26′N,104°E) D.(23°26′S,136°W) 4.关于四地的说法,准确的是(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山东泰安期末]2017年金砖五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峰会于北京时间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9月3日15时30分,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举行。据此回答5~6题。 5.峰会期间( ) A.厦门昼长夜短,夜渐短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逐渐南移 C.悉尼昼长夜短,昼渐长D.地球的公转速度渐慢,近秋分点 6.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时,金砖其他四国首都( ) A.新德里(77°E),旭日东升 B.莫斯科(37°E),正午时刻 C.比勒陀利亚(28°E),夕阳西下 D.巴西利亚(47°W),夜幕笼罩 [2019陕西咸阳一模]我国某城市太阳高度达一天最大值,此 时一辆轿车行驶在该城市的二环线上。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 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 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读图,回答。 7.该时段,车辆行驶在二环线上的( ) A.甲路段 B.乙路段 C.丙路段 D.丁路段 [2019安徽马鞍山二检]下表是我国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表,回答8~10题。 8.表中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关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说法,准确的是( ) A.自西向东依次是④③②① B.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④② C.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D.自北向南依次是②①③④ 10.表中第一日到第二日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北半球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滦县第二中学蔡红艳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与口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与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因此这节课又是前边所讲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 (-)教学对象分析 前面学生己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但还存在空间感和动态感不强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再加上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乂比较弱,所以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

师生互动讨论、辨析疑点和难点。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夭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 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一)Flash演示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图解法 图解导析是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最直观手段。为学生构建直观空间想象的平台。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问观看动画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学生与教师一起观看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以后的复习深化。 (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如解释学校作息时间表进行调整:下午上课和晚自习的时间推迟了,为什么呢?暗示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发求知欲。 五、教学流程图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整理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 2。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时差) 地方时—-—-—每个地方所在经度的时间。 东面的时间始终要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达到某一时刻。 A。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 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是区时。B.日界线 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时刻不变 由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要减一天,时刻不变 C。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规定) (2)零时线:(变化) 当零时区为正午12时时,全球只在同一天; 其他时间,全球均有两个日期. D。区时计算方法 (1)用已知的经度推算时区; 经度数÷15°= 商整数即为时区数 余数>7.5°商+1=时区数 <7。5°商=时区数 (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两地时区差即为时差;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之和即为时差。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E。特别的计时方法 ---———----——-————----—--——---—-—-——-———-——---——-—---—————--——--—-—--——--—----------—------———————-------—-——----— 3.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三轴椭球体 --————-—-—-——--———-—————--—————————--————--——---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地球由B向C运动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4.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7.春分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合肥 D.广州8.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在此时段内,南极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北半球的昼长逐渐________。 (4)甲、乙两图所示状况,地球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 甲图________,乙图________。(填字母) (5)当地球位于图中C时,府中日出方位,日落方位。府中的昼夜长短 及其变化规律为。 (6)当地球位于A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2)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6′°34′°°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关于北京、合肥、广州三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合肥>广州 B.夏至日昼长:北京>合肥>广州 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合肥>北京 D.地转偏向力:广州>合肥>北京 4.冬至日后,府谷中学昼长将: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长 C.先减小后增长 D.先增长后减小 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5.太阳直射点位于( ) A.°S B.20°N C.20°S D.°N 6.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其中②位于①的正东方向。据图回答1、2题。 1.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全球日出东北,影朝向西南 B.此时太阳直射110°E C.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2.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则( ) A.从①飞行到②所用的时间较短 B.从⑤飞行到⑥所用的时间较短 C.两者所用时间相等 D.两者所用时间无法判断 (2012·淮安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叙述与右图相符的是( ) A.图中所标注的经度为西经度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图示极点为南极点 D.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 读下图完成5、6题。 5.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 B.23°26′ C.30° D.66°34′ 6.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7.(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

(2011·浙江文综)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 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 2 上两点Q 1 、 Q 2分别位于经线L 1 的东、西两侧。完成8、9题。 8.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Q 1、Q 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 1 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 1、Q 2 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 1、Q 2 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9.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与L 1 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 1 、 Q 2( )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2010·安庆模拟)下面是我国两所中学作息时间表(部分),表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3题。 光明中学作息时间表(冬季) 上午 第一节课8∶00~8∶45 第四节课10∶50~11∶35 光明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 上午 第一节课7∶40~8∶25 第四节课10∶30~11∶15 育才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 上午 第一节课9∶00~9∶45 第四节课11∶50~12∶35 1.() A.天气气候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日地距离 2.育才中学可能位于() A.安徽省 B.甘肃省 C.河北省 D.黑龙江省 3.冬季,光明中学上午第一节课开始时,地球日照情况是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晚)中的() (2010·北京西城区测试)下图中圆圈为纬线圈(66°34′),它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据图完成4~5题。 4.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0°时() A.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5.对图中甲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A.位于东半球的陆地上 B.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阔叶林

C.处于环球自然灾害带上 D.具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2010·北京东城区检测)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a B.b C.c 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右图为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等高)影长及朝向。回答9~10题。 9.关于a、b两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城有极昼极夜现象,b城没有 B.b城有阳光直射现象,a城没有 C.a城昼长变化幅度大于b城 D.b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a城 10.若a、b两城位于同一大陆,该大陆可能是() A.北美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亚欧大陆 如右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学生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 775 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为42°。完成11~12题。 1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N,90°W B.25°N,90°E C.42°N,90°W D.23°S,90°W 12.此时若图中D点的太阳高度角是10°,则D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 A.80°N,33° B.67°N,36° C.77°N,36° D.77°N,33° (2008·全国卷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3~15题。 13.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14.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15.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与P b的关系应符合 A.0<P a/P b<1 B.P a/P b=0 C.P a/P b=1 D.P a/P b>1

高考地理《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专项复习 1

高考地理《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专项复习 1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 义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 向、周期和速度。(区域认知)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 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 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 及其成因。(区域认知、综合 思维) 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 心知识命题,题型以选择题 的形式为主。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 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 水器安装等)为背景,或创 设简洁的经纬网图提供信 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规律 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有降 低趋势。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易错辨析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示意图如下: 高效速记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②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易错辨析2】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整理

1.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 2. 同一时刻, 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时差) 地方时-----每个地方所在经度的时间. 东面的时间始终要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达到某一时刻. A.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 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是区时。 B.日界线 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 日期要加一天,时刻不变 由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要减一天,时刻不变 C.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 (1)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 (规定) (2) 零时线: (变化) 当零时区为正午12时时,全球只在同一天; 其他时间,全球均有两个日期. D.区时计算方法 (1)用已知的经度推算时区; 经度数÷15°= 商整数即为时区数 余数>7.5°商+1=时区数 <7.5°商=时区数 (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两地时区差即为时差;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之和即为时差。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E.特别的计时方法 ----------------------------------------------------------------------------------------------------------------- 3.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 4.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三轴椭球体 ------------------------------------------------------------------------------------------------------------------- 小结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4.使地球形成“三轴椭球体”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知识讲解]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 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 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 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 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 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23o26′N 23o26′S 0o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组 我国A市某中学(左图)的旗杆影子在n加油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北京昼长约为9小时10分钟),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1.A市位于北京市(40°N,116°E)的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 2.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立冬到小寒B.立夏到小暑 C.白露到立冬D.惊蛰到立夏 3.2019年高考期间( ) A.太阳直射点南移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减小D.北京昼长减小 4.6月7日语文科考试结束时,朔州某中学门口指挥交通的交警恰好位于树荫下,其位置最可能类似于上右图中的( ) A.①位置B.②位置 C.③位置D.④位置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据此回答 5.若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 示,则6月22日前后地球上( ) A.极昼和极夜的范围会缩小B.温带范 围会扩大 C.热带范围保持不变D.热带范围会扩大 6.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上( ) A.北极点永远是极夜B.没有昼夜交替 C.没有四季变化D.不存在地方时差 7.二十四节气中与近日点的时间最临近的是 A.小寒B.小雪 C.小暑D.大暑

8.2019年12月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有关该日前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正确的是 A.济南昼长夜短B.南极出现极夜 C.北方地区寒冷干燥D.赤道低气压带的南界位于赤道附近 9.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 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5月25 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45°-30°B.30°-45° C.45°-60°D.60°-75° 10.推测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的节气是( ) A.大雪B.小寒C.芒种D.小暑 “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9年5月14至15日在京举行,期间() A.吉隆坡正午太阳高度高于海口 B.西安日出早于加尔各答 C.雅典将进入高温多雨季节 D.北京适逢中国农历清明节气 12.“一带一路”沿线()A.霍尔果斯至比什凯克之间可见高山、雪峰 B.西安至乌鲁木齐自转线速度增大 C.撒马尔罕至伊斯坦布尔多大牧场放牧业 D.鹿特丹至雅典植被呈现经度地带性变化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下面小题。 13.甲图中M点的纬度、乙图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A.30° 1 月B.60°7 月 C.60° 1 月D.30°7 月 14.当公转速度为N 时()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讲解)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黄赤交角的形成和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复习建议 1.能够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等基本的概况; 2.掌握黄赤交角的形成和意义; 3. 能够分析地球公转图和二分二至日光照图; 4. 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实际应用。 知识清单 1.地球的公转 (1)方向: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________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____形轨道(即________)。 (3)周期:1个恒星年(即________天________时9分10秒)。 (4)速度:地球位于近日点(________初)速度较________,位于远日点(________初)速度较________。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________。 (2)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轨道面________与地球公转轨道面________的夹角,目前大小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________的回归运动。 3.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全年昼夜________;随纬度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越来越________。 (2)春、秋分时,全球________。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反之。(注意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参考答案: 1.自西向东、逆、椭圆、黄道、365、6、1月、快、7月、慢 2.叠加、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太阳直射点 3. 平分、大、昼夜平分、昼长夜短 考点聚焦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 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公转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并非位于椭圆的正中心,而是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正因为如此,日地距离并非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那个点叫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那个点叫远日点。但是近日点不是夏季,远日点不是冬季,而是一月初是近日点,远日点是7月初,跟我们正常的思维不一样了,近日点冷,远日点热,理由是地球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即近日点和远日点距离太阳的差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深度思考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约是23.5°。示意图如下:

高效速记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面和赤道面;“三角度”指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为23.5°;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5°;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5°;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②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深度思考2】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 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的力来自太阳的自传,就像轴带动轮子转动一样,而太阳的重力(万有引力)又让地球不能飞离太阳。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 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线速度 =940,000,000KM/365天=940,000,000秒/(365x24x3600)秒=29.8千米(近似为30千米/秒)。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我们知道,春分点和秋分点对黄道是等分的,如果地球公转速度是均匀的,则视太阳由春分点运行到秋分点所需要的时间,应该与视太阳由秋分点运行到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是等长的,各为全年的一半。但是,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则走过相等距离的时间必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 的运动。 2.向:自西向东? ???? 北极上空俯视: 时针方向绕转 南极上空俯视: 时针方向绕转 3.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点睛]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 。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形成 季和 带。

[点睛] 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区别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 (2)季节变化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空间的分异。 (2) 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的季节定为夏季北温带国家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每 3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的划分? ???? 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及围 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

(完整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练习题(附答案)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习题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2、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A.热带范围变大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大D五带范围不变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变慢 B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向北移动 5、每年春分日到秋分日() A. 极昼地区先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B 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 C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再移回赤道 D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6、夏至日,某地(320N,1210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应调整为() A. 23.50 B 35.50 C 8.50 D 55.50 2002年3月21日的日历上反映春分时刻为3:14(北京时间),回答7~8题: 7、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3026′N、1200E )B(00、108.50W) C(23026′S、108.50W)D(00、1200E ) 8、此时,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是() A. 1800、00 B 1800、1200E C 1800、41.50W D 1800、71.50E 9、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0、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读下图分析回答13—14题

12知识讲解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总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黄赤交角的形成和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复习建议 1.能够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等基本的概况; 2.掌握黄赤交角的形成和意义; 3. 能够分析地球公转图和二分二至日光照图; 4. 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实际应用。 知识清单 1.地球的公转 (1)方向: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________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____形轨道(即________)。 (3)周期:1个恒星年(即________天________时9分10秒)。 (4)速度:地球位于近日点(________初)速度较________,位于远日点(________初)速度较________。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________。 (2)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轨道面________与地球公转轨道面________的夹角,目前大小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________的回归运动。 3.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全年昼夜________;随纬度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越来越________。 (2)春、秋分时,全球________。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反之。(注意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参考答案: 1.自西向东、逆、椭圆、黄道、365、6、1月、快、7月、慢 2.叠加、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太阳直射点 3. 平分、大、昼夜平分、昼长夜短 考点聚焦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 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高考总复习地球公转的意义】00:02:22——00:10:40■ 公转的轨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