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近几年语文中高考都新增了一种新题型——诗歌鉴赏。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高初中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首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用的意象纷繁复杂,一下子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人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高频意象”,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大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晏殊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忧伤。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

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西。”李白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诗歌意象探微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本文在此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谈一谈诗歌意象的鉴赏。

一、意象包蕴的文化功能

从形而上的哲学角度来说。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这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便是意象,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于是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平和自然,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可见,“人心营构之象”和“天地自然之象”的合一,便成了诗歌的灵魂。

从形而下的情感角度而言。有人称中国文化为“怨怒文化”,上起屈原下到鲁迅,可以说一脉相承,有怨而发,不平则鸣。而“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于是,中国古代士人便借助诗这一形式来阐发心灵,不得志时常寄情山水;政治上失意,就转向自然的怀抱以求安慰。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不一而足。作为诗歌中的意象便成了作者表达情志的具象载体。所以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以上我们了解了意象的文化功能,这有助于把握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旨,那么如何解读意象以准确地进行诗歌鉴赏呢?

二、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

第一,串联意象,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把握意境

近几年高考所选的诗歌,意象单纯明朗,只要我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串联各组意象,再从整体上解读,意境的悟得是较容易的。1999年的考题是杜甫的《漫成一首》,由月、灯、鹭、鱼等四组意象组成了一幅恬适静谧的画面。2000年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通过“青草池塘”、雨声、蛙声和待客不至的诗人的几组意象,融合在一起,透出的是诗人待客不至的孤寂失落的心情,而非题项中的“闲适恬淡”。

现当代诗歌较古典诗歌意象的出现更频繁,而且有着明朗的时代气息。2000年考查的是“九叶派”诗人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其中出现了“金黄的稻束”“收获的满月”“皱了的美丽的脸”“低首沉思”“小河”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碰撞,诗人表达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再如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我们把文中加点的几组意象串联起来,可以看出后面的“苍蝇”“垃圾桶”和前面的几组意象是不和谐的,再联系题目,不难体味出作者在表白心理、自我解剖的复杂的爱国情感。

第二,辨析意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和动静来鉴赏诗歌

1.情感色彩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金黄的稻束”给人的是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而闻一多的《死水》色彩斑斓,则充满了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再看艾青写于1938年的《手推车》:“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本诗色彩浓重,线条沉滞,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幽愤,体现着诗人“忧郁”的创作风格。古典诗歌如李贺的色彩秾丽,杜牧的清丽,李商隐的残冷等,无不折射着诗人的内在情绪。

2.指向和强度意象指向性的不同和强度的大小同样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都是写友情,李白要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则是“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前者意象选取的是“明月”,后者是“滟滪堆”;前者的指向在空中,向上的,给人以飘逸之感,后者指向在

地面,重心在下,给人以沉郁之慨。同是写别离,有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放健美,也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因此,善于把握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情味。

3.虚实相映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看杜甫的《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意象较为复杂。前四句出现了篱边、柴门、澄潭、返照、野老、渔人、贾客等几组意象,我们把这几个联想点串联起来,不难构筑出一幅有着鲜明的质感的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接下来的意象有长路、剑阁、片云、琴台、东郡、城阙、画角等,从地点意象的不断变换中,我们可以读出颠沛流离、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对“长路”“片云”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表面。它是一个虚象,是一种暗示和象征,寄寓着浮云般漂泊的抒情主人公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的内涵。我们再把全首诗的意象联系起来看,两种情象,两种境界,而聚合在一个人身上,不正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民的深沉的哀痛吗?

4.动静结合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其形式大致表现为寓动于静和寓静于动两种。如“风静花犹落”是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我们再看王安石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首诗动中见静,通过“细数落花”这一意象,我们可以体味出清幽宁谧、闲适自在的格调和作者惜春的感情。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与其说这是破译诗歌的技巧和规律,不如说它是一种积累和悟得。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蟋蟀”这一意象在《诗经》里唱过,《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孤客听过/伤兵听过”(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这些意象已成为汉民族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西方的抒情诗中玫瑰象征爱情,也有了稳定的意义。我们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2)簪缨 (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神秘(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明月、夕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则是用“月”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

流水、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春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杜鹃、鸿雁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杜鹃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相思。

松、梅、竹、菊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用梅花寄托高洁的品格;人们认为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诗人们用菊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

梧桐、芭蕉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民乐合奏曲《雨打芭蕉》蜚声中外,其声凄清,听之无不动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无雨,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以上所举自然之物,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怀远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诗歌[转载]鉴赏之二:意象及其解读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而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成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斜阳”“寒鸦”“流水”“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意象的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节有着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人吟咏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就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

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塑造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出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我是优游的天鹅,你就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人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是卒章显志,最后一节诗意陡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呀,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其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地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韦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此已晚……

此诗中的“我们”,也许是一对水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四个富有情思的意象:“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象都包含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此已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情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潮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澎湃。终于,潮水超出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移,物是人非,诗人篇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格外强烈。

2、明白古代诗歌中一些特殊意象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有其固定意蕴,形成了特定的诗歌语言,鉴赏时联想意象的特定含义,便能较快地把握诗歌内容,故须不断积累。

(1)植物类。

枫叶:秋思。

江枫: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到来。

花开:希望。

桃花:象征美人。

丁香:愁思,情结。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竹:气节,积极向上,质朴,虚心,正直。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松柏:伟岸,坚强的生命力。

兰:高洁。

草: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生盒和。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飞蓬、枯草:随风飘飞居无定所。

(2)动物类。

子规(杜鹃):悲惨,凄恻,思念故国,故乡。

猿猴:哀伤,凄厉。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沙鸥:飘零,伤感。

云、鹤:脱俗,隐逸,高洁。

(3)江河湖海与天气。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河)流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春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

春风(东风)、春天:美好,舒畅,欢愉,希望。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风、雨、霜:人生易老,环境恶劣,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孤云:孤独,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4)其他。

山(渔)村:归隐,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南浦、西楼、长(短)亭:预示送别。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宝贵奢华。

仙境:飘逸,洁净,厌俗。

月亮(蟾宫、玉兔、嫦娥):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玉:高洁,脱俗,尊贵,美好。

珍珠:美丽,无瑕。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紫色:高贵。

3、捕捉感情,体味意境

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词的意蕴往往运用曲折和折射的方式暗示,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为诗歌鉴赏增加了难度。

“意境”一词,源自佛经。我国古今学者对“意境”多有阐述,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的统一。

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因为诗歌都是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的,鉴赏诗词不能抛开诗歌的形象,只有分析诗歌形象,才能把握住诗人的感情脉搏,找出它暗示或启迪读者的意蕴。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起了历来多少骚人墨客的深切共鸣,堪称抒写秋思的绝唱,曾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总之,这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但作者并未着意刻画这种情感,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作为单独的形象看,是孤立的、分散的点,诗人把这些形象置于一幅画面中,就需要鉴赏者以此为依托,充分展开联想,进一步充实丰富画面,挖掘出诗的言外之意,揣摸作者的情感。请看下面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想象:我们由上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瘦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伤神,一株苍老的大树上紧紧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地鸣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谐调一致,这种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的契合交融,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所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就是诗的意境。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_古诗词鉴赏满分必读:第四章第一节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与经典意象分析

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第一节诗蠡中的常见意象与经典意象 .七Z* -亠*才北 一、意象和意境的概念 1. 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必须注意的是,客观物象不是意象,只有熔铸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才算意象。如: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叫声、茅棚小店、残月、行人的脚印、石板小桥、地上寒霜等等客观物象,由于在诗中熔铸了作者的独特感情,也就成了意象。 2. 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如: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图景,诗中的急风、高天、猿啼、沙滩、飞鸟、落叶、滚滚的江水等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生动可感的图景。这幅图景由于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成了意境。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产生了气氛悲凉的意境。

诗歌鉴赏常考这100个意象

诗歌鉴赏100个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今天,齐风老师给大家分享的是高中阶段常考的100个诗词意象 1.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4. 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6.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 1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2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3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8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山水田园诗 1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2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3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4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5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6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7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8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9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10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11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12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13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14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15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羁旅行役诗 1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2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3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4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5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6日暮、落日、夕阳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7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8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 9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0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11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2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1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4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5鹧鸪旅途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思乡、凄清 16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7水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18鸿雁鸿燕雁书雁足鱼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高中诗歌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高中诗歌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一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 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磧,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女口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 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 《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荒台杨柳新,菱 “旧苑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 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 意象和意境 ?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 要点阐释: 1、意象 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2、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它是诗人主

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 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总之,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诗歌意象赏析技巧方法

诗歌意象赏析技巧方法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赏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近几年语文中高考都新增了一种新题型——诗歌鉴赏。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高初中学生而言,难度不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首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用的意象纷繁复杂,一下子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人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高频意象”,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大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晏殊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忧伤。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

(1)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备课讲稿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1)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代指书信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1)象征爱情 如:晏几《临江仙》“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成为表现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表达思念之情 如:郑谷《席上贻歌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1)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诗人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也有用来表忠贞的。 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哀伤凄厉 理想追求 惬意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追求漂泊 哀伤 飘零 伤感 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一、概念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二、常见的诗歌意象分类题型 1、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分析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意象?有什么作用? 3、诗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第一句写景,写了什么意象?请简要分析。 三、常见意象分类 类别意 象 原因例句情感 羁旅怀乡诗猿 猴 猿猴:猿猴的啼叫声哀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 甫《登高》 表达 忧 愁、 悲 伤、 思乡 的感 情。子 规 子规:即指杜鹃鸟,杜鹃啼血的典故。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 难》。 斜 阳 斜阳:日落感伤。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黄庚 《暮春》 流 水 流水:一去不复返。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帘外 雨潺潺》 梧 桐 梧桐:落叶悲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 清照《声声慢》 月 亮 月亮:月圆时节人们易联想到团圆,思 念家乡和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 雁 鸿雁:信使。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 送别怀人诗杨柳杨柳:“柳”谐音“留”,留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依依不舍,别后思恋 的情感。 长亭长亭:送别的常用地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酒酒:离别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边塞征战诗长城长城:最长的防御城墙。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厌恶战争、保家卫国、向往和平的情感。楼兰楼兰:古代的少数名族居住的地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羌笛:军旅中的乐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歌鉴赏的50个意象

诗歌鉴赏的50个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学案)

第二节景物形象 意象意境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积累常见意象。 {练习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小令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 意境: 【练习二】 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连一连下列诗句中的意境特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和谐静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沉郁孤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阔苍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高远辽阔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雄浑壮丽 【知识积累一】 (一)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练习三}赏析下面两首诗的意象与意境。 (一)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创造出()的意境。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与()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和()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的气氛,创造出()的意境。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

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古诗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1.诗歌意象鉴赏的题目类型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 ①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掌握常见意象的特殊意义 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代表民族和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梅、莲等 ②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了解诗人惯用手法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折合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给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③准确理解修饰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秋思之祖”。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 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3.诗歌意象鉴赏的答题步骤 ①什么形象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有两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 比较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总体上还是遵循“稳中有变”的原则,“稳”是前提,“变” 是微调。 1.题型题量稳定,分值各省延续。绝大多数省市采用简答题的题型,设置两道小题,各省保持自己的特色。 2.试题选材来源依然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不拘于唐宋。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看,唐宋诗词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但从先秦到近代都在命题人的范围之内。至于体裁,诗词曲都在被选之列。诗歌鉴赏的出发点就是考查真实的鉴赏能力。 3.命题形式在稳定中更趋于灵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 2. 表达方式 3. 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 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 1.鸳鸯比喻不分离的情侣,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2.鸿雁鸿雁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它们结队排成“人”字或“一”字秩序井然向南飞去。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杜鹃杜鹃,又叫杜宇,子规。相传古代蜀国郡主望帝,名叫杜宇,因被迫禅让给自己的臣子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化为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因杜鹃鸟口角鲜红,人们又附会出“杜鹃啼血”之说。古典诗词中的杜鹃往往和哀怨、思归有关,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借写“杜鹃啼血”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州的哀怨之情。 4.丁香指愁思。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 5.鹧鸪鸟鹧鸪的呜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对旅途难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时断时续的哀鸣了,可以说是命 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渲染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7.乌鸦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渲染秋日萧瑟、肃杀的气氛。 8.黄鹂(黄莺)它善于呜叫,歌喉圆润,啼叫宛转,歌声优美动听。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因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9.燕子春天的象征。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对燕子啄春泥的描写,渲染出一派融融春光,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10.月亮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了李白浓浓的思乡之情。 11.折柳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据《三辅黄图·桥》记载: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折柳是汉代的“惜别风俗”。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12.菊花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的高尚和纯洁。 1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的芳香,因此梅花也同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倍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4.松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自写诗规劝他,希望他作一个正直的人。 15.莲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运用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深思念和纯洁的爱恋。 16.莲花指纯洁高尚的情操。如:“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17.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寄托了词人凄凉的秋思。18.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9.浮云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Et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0.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 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

下面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100个意象 擎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 相传古代一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钓鳖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