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析版)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解析版)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解析版)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解析版)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2018汕头二模历史卷

1. 表:

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

A. 西申、犬戎联合攻够西周

B. 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

C. 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

D. 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

【答案】A

【解析】由材料“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可以得出两则材料均涉及西申和犬戎联合进攻西周,A符合题意;B只是对材料二的反映;材料一反映的是申侯与犬戎主动进攻,C不正确;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D不正确。

2. 右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 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 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 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纳粮画像砖”及图片信息可以得出,所述为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的场景,体现的是封建剥削,有利于增强地主阶级的实力,进而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C符合题意;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A不正确;封建土地生产关系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不正确;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画像砖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画像砖的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封建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加以作答即可,可用排除法。

3.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 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 政治分裂孕育着统一因素

C. 中原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 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疆吐鲁番学习汉族的科举制和儒家文化等,由此可以得出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B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无关;材料反映的是中原文化对新疆的影响,而不是中央对新疆的管辖,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丝绸之路的问题,D不正确。

4. 下表为明代官修史书所载官方统计的三省户数及人口数。

此表可用于说明

A. 当时南方农业经济增长较快

B. 明代赋役征收制度较为完善

C. 休养生息政策取得较大成效

D. 官书所载史事亦须谨慎考证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和户数的基本情况,不能直接得出农业经济增长情况,A排除;材料与明代赋役制度完善与否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C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表中数据虽为官书记载,但在使用时仍然应该加以考证,D说法正确。

5. 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贸易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

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

A. 英国已控制中国

B. 中英贸易急剧失衡

C.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D. 自由贸易思想盛行

【答案】C

【解析】材料“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表明,英国对华贸易在1829年占据绝对优势,据题干时间信息“1829年”可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业水平大大提高,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涉及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没有涉及中国对英出口贸易,不能得出贸易失衡的结论,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思想的变化,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的理解,并依据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

6. 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 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B. 民族危机日益严峻

C. 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D.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教育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时间信息的把握,据材料“1912年”的时间信息可以得出,新的教育宗旨的出现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密切相关,以此作答即可。

7. 1943年10月,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并计划发表共同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利当时指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由此可知,中国

A. 在反侵略战争中提高了国际地位

B. 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战后国际秩序

C. 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D.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负的关键

【答案】A

【解析】材料“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表明中国在国际战略中的平衡作用加强,说明中国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要求,B不正确;C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D夸大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的把握,并结合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加以回答即可。

8.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

A.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 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汕头市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汕头市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字迹的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分别填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的区域作答,如需改动,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否则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内阁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 2.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3.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韩非子②孟子③黄宗羲④伏尔泰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5.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厨公民积极参政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6.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许多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最早起步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7.从下列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到的共同信息是: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2014汕头二模】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 文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6小题,满分160分。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雾霾是由于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尘埃多,在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不流动的情况下,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图1为我国某城市2月25~28日气温及风力风向图,读图回答1~2题 1.25~28日的四天中,最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25日B.26日C.27日D.28日 2.雾霾发生时,大气的能见度差,易发生交通事故,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区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应使用 A.GPS B.RS C.GIS D.数字地球 读“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图2),回答3~4题。

图 4 图2 3.该地区 A .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减轻的趋势 B .洪旱受灾面积加大、旱害受灾面积减小 C .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 D .该地区洪灾受灾面积比旱灾大 4.下列不属于减轻洪旱灾害危害的措施是 A .不断改良土壤 B .监测预报灾情 C .加强植树造林 D .兴修水利设施 5.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已在宁夏银 川市西郊的荒漠中孤独的耸立了近八百年。263座陵 墓已成残垣断壁,9座帝王陵虽骨架尚存,但陵墓外 表早已千疮百孔。造成西夏王陵损毁的主要外力作 用是 A .风化作用 B .冰川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6.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部,图4为近三十年来该市 农业结构变化图,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C .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D .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7.图5为某国某牧场的有机牧草季节性生长曲线与产奶量的 关系,该牧场最可能位于 A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B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C .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D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8.读我国某省南部简图(图6),图中南北铁路干线在R 段与 河流和高速公路走向不一致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经济 D .洪涝等自然灾害 图7分别为秘鲁国简图(左图)、秘鲁首都利马(海拔13 米)

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总分100分 王珊珊 文综合卷中历史总分为100分,题型分为客观题(历史选择题)、主观题(历史材料题)、选做题。其中客观题共12道,每道题4分,共48分。包括选做题在内的主观题共3道,平均每道题20左右分,共52分。 知识分布: 各小题分析 选择题 1题、正答率100,2题、正答率93,3题、正答率96.5,4题、正答率80.7,考生在“殿试”的首创与成为定制的记忆上存在着问题。5题、正答率94.7,6题、正答率82.5,部分考生没有注意到资本主义扩张不同阶段的特征及鸦片战争发生时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7题、正答率80.7,考生的失误在于将列强取得在北京驻兵权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混淆了。8题、正答率96.5,9题、正答率100,10题、正答率87.7,11题、正答率71.9,错选项集中在B,错误在于不能通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结合当时的情景来理解实质问题。12题、正答率94.7,13题、正答率59.6,这是抽样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错误的原因在于:一、学生对“粮票、布票、油票”这些历史事物缺乏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二、不能很好利用选择题的特点排除其中的不符合要求的选择项。14题、正答率91.2,15题、正答率84.2,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铁路建设成就比较容易混淆,考生的失误在于记忆不牢。16题、正答率94.7,17题、正答率93,18题、正答率100,19题、正答率96.5,20题、正答率93,21题、正答率94.7,22题、正答率100,23题、正答率96.5。 材料题 24题、本题得分比较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第1问中,对材料一的理解,错误主要是将书本上孔子“仁”的思想当成答案,而没有更好地关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对材料二的理解基本无误。 [2]第2问考生均能写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巩固统一局面方面的进步意义,却容易忽略了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内容。 [3]第3问只要关注了材料,前面一问基本能得分,但对“正君心”的理解存在的很大问题,主要是不能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理解“君”的含义,错误理解成“君子”。 [4]第4问考生通过回忆教材相关内容能写出三位思想家的不少内容来,但有些考生没有注意到“具有时代特色”的关键字眼,因此,写出了一些如王夫之的“辩证观”等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广东省汕头市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汕头市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1.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 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 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护城河”、“内外城分布”、“城垛”等关键词可知当时城池主要是为了战争做准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政局,C选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A选项排除。皇帝制度是在秦朝确立的,B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制度体现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上,D选项排除。 2.东汉史官班固认为长安的山河天险孕育了秦朝的暴政,西汉建都长安只是权宜之计,而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迎来了太平盛世。班固论证东汉合法性的理据反映出 A. 秦朝暴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 东汉延续了西汉的主流思想 C. 都城选址不当导致了西汉灭亡 D. 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可知体现的是体现的是东汉延续了西汉时期宣扬的正统思想,B选项符合题意。秦的暴政主要和政治制度及指导思想有关,A选项排除。西汉灭亡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选项排除。东汉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3.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 A. 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 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 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可知体现的是权力的转移,而且盐铁、度支和户部的出现,为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产生的较大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唐朝灭亡于藩镇割据,A选项排除。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割相权,B选项排除。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4.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 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

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2019届汕头市高三期末统考文综历史试题复习进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测评 文综历史试题 24.东周时期,《春秋》等经传动辄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就连卫、郑、晋、鲁等国也不例外,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C.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D.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 25.1899~2004年,我国出土战国至魏晋竹木简牍约26.5万枚(件),分布于全国150余处出土点。这些出土点又大多分布在湖北、湖南、甘肃、新疆等省区。这一分布特点说明 A.南方及西北地区曾经是文化中心B.古代科技在南方及西北传播缓慢 C.当时简牍并非中原主要书写载体D.历史和环境对此发生了共同作用 26.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变化反映了 A.当时政治形势发生剧烈变化B.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至南方 C.两宋政权官方哲学明显不同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 27.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 C.地方政府腐败无能D.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 28.清政府于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调兵13600名并放银超过一百六十万两到广西。该举措的目的是 A.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B.镇压大规模反清运动 C.防范英法发动全面战争D.阻挡法国殖民者侵略 29.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

高三历史模块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模块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内容包括必修一(1——13课)内容,现对其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总的来看比较成功,主要表现在: 1.从内容上看,本次考试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25道,每题2 分,共50分。材料题3个,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 考所考察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完全针对老师教学及 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未出现超纲现象,且对于各单元知识点 的考查重点突出,分配合理。 2.从命题特点方面看,本次命题特点分明,主要表现在:一是立 足教材,紧贴高考,命题取材多样化,命题视角多元化,目标 考查多维化,体现出“基础性”、“全面性”、“拓展性”的 原则;二是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考查学生分析解读历史材 料的能力,考查从材料情境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 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着力树立起学生的“全球 史观”、“现代化史观”等新史观。 3.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 活应变能力,设问时把握了论从史出的原则,对考生的思维提 出更高的要求,对高中文科教学和高考备考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4.具体分析 第26题,考察的核心信息是各国经济体制创新与调整,是必修二第三单元重点,三个设问都是基于基础知识,只是设问的问法发生

了变化。比如第一小题“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实施战略上退却的含义及目的”,本题命题意图是考察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影响,如果设问是直接问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影响,估计同学们都会,但是并没有这样设问,造成学生失分严重的现象,这也反映了现在学生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能熟练的记忆基础知识,但就是缺乏对知识的活学活用的能力,根本原因还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对材料的解读不到位。所以在讲评过程中,除了落实基础知识点外,还是侧重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 第27题,考察的是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阶段特征,是以小论题的形式考察。本题是学生拉开差距的一道题目。答的好的同学可以拿满分,但如果开头论点弄错,写再多也是零分。要加大这一类型题目的练习力度。 第28题考察儒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及其影响。关于儒学是学生分科后进入高二学习的内容,基础知识记得牢,但这题得分率不高,主要是对题干的分析和把握出现了偏差,比如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一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很多同学在卷面上呈现的却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材料相去甚远。 二、学生失分的原因 1.本学期时间短,内容多,讲授速度较快,学生消化不够,平时 缺少试题的训练。

2015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文科二模数学试卷

2015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文科二模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50分) 1. 设集合,,,则 A. B. C. D. 2. 已知是虚数单位,若,则的共轭复数为 A. B. C. D. 3. 若,是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A. 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 5. 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为其前项和.若,,成等比数列, 则 A. B. C. D. 6. 已知直线,,且,则 A. B. C. D. 7. 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在区域内随机取一个点,则此点到直线 的距离大于的概率是 A. B. C. D. 8.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其输出结果是,则判断框中填写的是 A. ? B. ? C. ? D. ?

9. 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10. 设集合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集,若对于任意,存 在,使得,则称点集满足性质.给出下列四个点集: ;;; ,其中所有满足性质的点集的序号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5分) 11. 函数的定义域是. 12. 如图是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年赛季每场比赛得分的茎叶图,则甲、乙两人比赛得分的中 位数之和是. 13. 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14. 在直角坐标系中,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为极点,轴的 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15. 已知是的弦,是上一点,,,,则的半径 .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激扬家国情怀 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一、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如文科综合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如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如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引导考生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避免“偏、难、怪、深” 历史试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主干知识。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历史学科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

最新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汕头二模文综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汕头二模文综 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汕头二模)文综试题 政治试题及部分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24、在一般条件下“物丰价廉”与“物美价廉”分别意味着 A供求影响价格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B 生产者获利减少消费者需求增加 C生产力提高企业经营成功 D市场调节有其弊端宏观调控有其优势 解析价值决定价格A 排除“物丰价廉”即丰产不丰收生产者获利会减少。“物美价 廉”是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故消费者需求增加选B。“物丰价廉”与生产力提高没有必然 关系企业经营成功意味着其生产的产品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价格方便都具有竞争优 势故C不选。市场调节的弊端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其中的自发性与滞后性与“物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丰价廉”没有必然关系。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稳定物价而“物美价廉”与宏观调控 没有必然的关系。故D 与题意不符。 2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图4中的曲线表现的变动 关系必须是 A、X表示社会劳动生产率Y表示商品价 值量 B、X表示恩格尔系数Y表示家庭生活水 平 C、X表示人民币汇率Y 表示外汇汇率 D 、X表示居民收入水平Y表示居民消费水平 解析A中社会劳动生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B中恩格尔系数与家 庭生活水平成反比C中人民币汇率与外汇汇率也成反比。D中居民收 入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成正比图象为正比例函数故选D。 26西方经济学家曼昆认为政府不是喂养于天国的母牛经济环境不好时政府要出手救 市。下列属于政府救市的措施有 ①降低银行利率②减轻企业税收负担③减少国债发行④减少财政支出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解析题干中的条件是“经济环境不好时”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卷(含答案)

2018汕头二模历史卷 24、表: 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 A西申、犬戎联合攻够西周B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 C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D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 25、右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 26、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B政治分裂孕育着统一因素 C中原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27、下表为明代官修史书所载官方统计的三省户数及人口数。 此表可用于说明 A当时南方农业经济增长较快B明代赋役征收制度较为完善 C休养生息政策取得较大成效D官书所载史事亦须谨慎考证 28、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贸易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 A英国已控制中国B中英贸易急剧失衡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D自由贸易思想盛行 29、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国家政体发生巨变B民族危机日益严峻 C儒家伦理遭受冲击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30、1943年10月,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并计划发表共同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利当时指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由此可知,中国 A在反侵略战争中提高了国际地位B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战后国际秩序 C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负的关键 31、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D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胁 32、图8为罗马法所涵盖的法律内容

广东省汕头市-2019-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

广东省汕头市2019 届高三地理高考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 1.L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纺织服装巨头,其市场定位为中高端。该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 模式,直接充当客户供应商的角色,生产任务以外包的形式交给其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公司负责统筹并密切参与整个生产流程。“如果获得来自欧洲的成衣订单,L集团从韩国买纱并运往台湾进行纺织和染色,到中国订购拉链,之后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生产”。下图为L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 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虚拟供应链的核心是() A. 消费者需求 B. 产品开发 C. 产品组装 D. 原材料采购 (2)L 集团把纱和拉链等运到泰国进行服装生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市场 B. 劳动力 C. 技术 D. 原料 (3)L集团采用“虚拟供应链”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 组建跨国集团,开拓世界市场 B. 充分利用各地优势条件,实现产品款式多样化 C. 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D.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供应量 2.我国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的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地质信息。下图为距今2.3—1万年期间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示意图,其中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土壤。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推测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可能是() A. 气候湿热,出现雨林 B. 气候干热,沙漠扩张 C. 气候暖湿,湿地增加 D. 气候干冷,出现针叶林 (2)沉积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沉积物厚度。根据材料分析,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 A. 距今2.34-1.93万年 B. 距今1.93-1.9万年 C. 距今1.9-1.45万年 D. 距今1.45-1.0万年(3)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是() A. 西北季风影响增强 B. 东南季风影响增强 C. 东南信风影响增强 D. 河陆风影响增强 3.国内外学者运用智能交通卡数据(SCD)研究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点问题。地铁智能交通卡数据记录了智能交通卡卡号、刷卡进站站点、进站时间、乘坐线路、刷卡出站站点、出站时间。基于这些数据,研究人员以半小时为时间间隔统计了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进入和离开地铁的乘客数量(下图)。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运用地铁智能交通卡数据进行地铁客流时空分布研究具有的优势不包括()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试卷分析 整体分析: 1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24,25,26,27题,16分,选考45题(15分,计算分值)),共计31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28,29,30,31题,16分,41题第(1)问中国部分,计4分,第(2)问,计10分,42题,计12分,选考第48题,计15分),共计57分; 世界史(选择题32,33,34,35题,16分,41题第(1)问世界部分,计11分,选考题第46题,计15分),共计42分。 近5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得知,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40%,世界史30%。2019年高考试卷符合这一标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依然是复习的重点。 2字数统计: 选择题部分:约1280字,表1幅,无图。 历年新课标卷分析选择题统计2007年,1236字,图1幅;2008年,1179字,表1幅;2009年,1121字,图一幅;2010年,1281字,图2幅;2011年,1518字,图2幅。…… 2016年,约1200字,表1幅,图1幅。2017年,约1200字,表3幅,图1幅。2018年,约1200字,表1幅,图3幅。 分析得知,本次试卷选择题信息量符合标准,答题时间控制在

12分钟以内。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做分析题。 主观题部分:依旧是三道,41,42必考题,45,46,47选考题。41题,一幅图,一段材料,设问2小问,42题,一段材料,阅读量都不大,难度一般,容易得分。 具体题型分析: 24题,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数据分析以及所学可知,西周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选择B。 【错误项分析】A项“长期”,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D项“弱化”,错误。 25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汉的推恩令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用推恩令,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择C。 【错误项分析】AB项与题意无关;D项过于绝对。 26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朝的文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唐朝具有尚武精神,

广东省汕头市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汕头二模) 人民版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问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 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13.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 A.勤俭节约 B.天人感应 C.重农抑商 D.格物致知 14.某朝对待武臣“厚其禄而薄其礼”。这种做法 A.强化了武将的经济权力 B.导致机构臃肿 C.导致礼乐制的破坏 D.削弱了武将的地位 15.明代龚信认为“明医”和“庸医”的差别在于:“明医”心存仁义、不谋其利;“庸医” 不学经书、希图微利。龚信区分“明医”“庸医”的标准是 A.医术 B.收费 C.仁爱 D.口碑 16.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的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主流思潮 B.西方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17.梁启超强调历史学的性质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盛衰兴亡之迹”。他的这种认识是基于 A.历史学强调客观性 B.救亡图存 C.全球化加速 D.国际竞争激烈 18.20世纪30年代,日本陆军省的一份报告称: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这已事件是 A.国共第矣次合作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现了古希腊人追求卓越、现世娱乐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的核心是 A.建功立业 B.人文精神 C.民主法制 D.忠于信仰 20.16世纪,有威尼斯人说“除了失去自由以外,这大概是威尼斯共和国所听到的最坏的消息。”“最坏的消息”应该是

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如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 期() 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 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 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2.东汉史官班固认为长安的山河天险孕育了秦朝的暴政,西汉建都长安只是权宜之计,而东汉都城洛阳 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迎来了太平盛世。班固论证东汉合法性的理据反映出() A. 秦朝暴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 东汉延续了西汉的主流思想 C. 都城选址不当导致了西汉灭亡 D. 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 3.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 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 A. 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 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 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4.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 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 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 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 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5.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 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 A. 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 B. 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 C. 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D. 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6.某史书写道:“20世纪40年代,云南省主席向国民政府反映说,惯吃牛肉的美军吃光了云南的耕牛, 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该史书的这一历史叙述() A. 否定了美军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 B. 为日军的战略进攻极力辩护 C. 全面评价了美军驻华产生的影响 D. 丰富了抗日战争研究的视角7.1950年统计数据显示,辽宁本溪和鞍山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80%,沈阳拥有2000多家工厂,200多种 工业。这些工业中心电力供应主要来自鸭绿江水电站。这说明,当时() A. 苏联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B. 巩固国防安全十分迫切 C. 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D. 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8.如图: 上述现象说明,当时我国() A.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C. 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D. 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9.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 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A. 受各自政治、文化环境影响 B. 包涵了强调人伦道德的内容 C.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D. 重视记述社会生活方式变迁 10.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的中心问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工业生产领先欧洲 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C. 掀起反封建的浪潮 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11.英国诗人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如图内容节选自雪莱1819年创作的《致英格兰人的歌》。 上述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封建领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B. 君主立宪制度并不完善 C.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 生产关系变革引发新矛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