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近代杰出人物榜(一)

重庆近代杰出人物榜(一)

重庆近代杰出人物榜(一)
重庆近代杰出人物榜(一)

重慶近代杰出人物榜(一)

重慶近代杰出人物榜(一)

2008年05月12日星期一21:301程德全(1860--1930)字云楼,云阳人。1888年乡试未中,赴黑龙江入幕府。甲午战争后,以功叙候补知县。未几,复调回黑龙江任营务处总办,奉命与俄罗斯侵略军交涉,颇富胆识,升道员。1905年署黑龙江将军,建省后改巡抚。1909年后任奉天,江苏巡抚。武昌起义爆发,全力镇压,并宣布立宪,以抵制革命。1912年见大势已去,便宣布江苏独立,自任都督。袁世凯窃国,又抗拒讨袁,弃督军之职,逃遁上海,以礼佛为事。箸有《程中辰奏稿》,《抚吴文牍》等。2 方敬(1914—)万县人。1933年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从事外语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工作。1938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先后参加编辑《工作》半月刊、《时代周报》和《大刚报》文艺副刊,1949年后,历任西南师范学院教务天、副院长,《西南文艺》、《红岩》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等。译有托尔斯泰的《家庭幸福》、《伊凡。伊里奇之死》,狄更斯的《圣诞欢歌》等。3方文培(1899—1983)梁平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系。1937年获美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48年应邀赴美哈佛大学讲学。曾在四川大学任教。后任《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委员,问川植物

学会理事长等。先后发表40多篇植物分类学的科研论文。论著有《中国橱树科再志》、《近时所采的中国杜鹃》等。用大半生时间、采集了50万件标本。编著的《峨眉山植物图志》引起国内外植物学界重视,并获美国皇家园艺学会银质奖章。1978年受四川省科委委托主编《四川植物志》。4方药中(1921—)重庆人。三世业医。1940年拜陈逊斋为师。1952年入北京医学院学习西医。后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教授、副主任。对祖国医学理论,特别是经典著作有较高造诣。在统一辩证论治方法和步骤问题上尤多贡献,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肝、肾病治疗。著有《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辩证论治研究七讲》。

5冯天铭(1909—)万县人。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36年回川,先后任职于四川稻麦改进所、农业改进所,后任华西协和大学农学系教授。1949年后任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系主任,省农学会副理事长等。曾选育出水稻良种“川农422”,小麦良种“川麦19”、“川麦20号”等。参加编写《中国小麦品种志》,撰有《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抗旱性研究》等。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培养专业人才上做出了贡献。6 付炳犀(1832--1891)字子鹃,涪陵人。1865年进士内阁中书。历任云南各县知县,五次任云南乡试同考官,并任《云南通志》总纂。学识渊博,淹通经史,工诗文,善书法,文名遍播滇黔。箸有《薇云山馆杂存》,与人合纂《涪

州志》16卷,《续修涪州志》12卷。7 付润华(1907--1975)字天正,长寿人。自幼习幻术,遍访名师,终成大家。1943年组织中国环球幻术学社,名声大振,成为我国四大魔王之一。建国后,历任新中国幻术歌舞团主任,上海魔术团总导演等。箸有《中国魔术史》,《中国杂技史》等。8何洛(1911—)笔各何鸣心,丰都人。1929年赴日,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系学习。在日本参加中共所领导的左翼文艺研究会,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文艺理论。1931年回上海参加左联和抗日活动。次年被捕入狱。1937年出狱赴延安,先后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等任教。1949年后转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至今,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研究。著有《李凤莲》、《论现实主义的成长及其发展》等。主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集》、《实践美学概论》等刊物。9何其芳(1912-1977)万县人。1935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批评工作。1944-1947年,曾两次被派到重庆工作,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副社长等职。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等职。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另有《何其芳选集》两种。

10何文俊(1907-1966)重庆人。1929年毕业于华西大学生物系,1930年为燕京大学研究生,1935年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助教,1936年为美国衣阿华农工学院研究助教、讲师,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历任华西大学教授、农业研究所所长、理学院院长,四川大学教授、植保系主任,西南农学院教授、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教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植保学会理事长,中国植保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植物病理的教学、科研工作。著有《植物病理学基础》,论文有《土壤寄存病菌侵染玉米根部的研究》、《中国西南区小麦锈病》等。

11 黄墨涵(1883--1955)原名云鹏,永川人。早年毕业于成都东文学堂和日本早稻田大学,1911年在上海参加章太炎发起的中华民国联合会,并参加创办《大共和日报》。1913年3月,任国会众议会议员。历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校长,浚川源银行总经理,四川省财政厅长,四川省法治室主任,聚兴诚银行代总经理等。1945年参与筹建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兼财务组主任。建国后,历任相辉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四川省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员会常委,重庆市副主任委员。编撰《四川财政录》,译有《财政学》一书。12 龚志贤(1900--1984)巴县人。自幼习医,1932在国医传习所和国医药馆。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科副科长,国家卫生部中医司科长兼北

京医学院中医主任,重庆第一中医院副院长,重庆中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63年指导研究的中医药治疗盛于盛炎获重大成果奖。撰有《中草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出血疹的中医论治》,《黄志贤临床经验集》等。13 江泽民(1903—1989)原名江克明。在苏联和新疆曾用马斯洛夫和吴德铭等名。江津人。青年时代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21年赴法勤工俭学,入沙洛瓦劳动大学动力机械系,1926年毕业。获工程师文凭。后由中共旅欧支部派往莫斯科在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曾在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工作。任东北军区军事工业部副部长、部长。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第一任商务参赞,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局副局长,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等。论著有《经济建设与科学研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展望》、《留法、比14 赖以庄(1891--1966)名肃,巴县人。早年入川东师范学堂,受业于赵熙。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4

年后,历任川东师范学校,重庆大学等校教授。建国后,任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学识渊博,长于古文和诗词。曾参与编篡《巴县志》。15 李伯钊(1911--1985)女。笔名戈丽。重庆人。1926年赴莫斯科孙逸仙劳动大学学习,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文委书记、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文联委员、作协会员、北京艺术剧院院长等职。著有《歌剧集》、《红棉袄》、《长征》(合著)、《赤卫队之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歌剧以

及《战斗到夏天》、《老三》、《母亲》、《华树沟》等话剧。16 李定一(1919--)字方中。铜梁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6年赴欧美研究,1953年在台湾大学历史系任教。1963年赴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1975年返台任教于政治大学历史系研究所。著、译、编有《中国近代史》、《中美早期外交史》、《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代史论丛》(与他人合辑)、《俄罗斯源流考》、《世界史纲》等。17 李怀义(1900- )重庆人。1925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教育系、英语系,获文学士学位。1930年起历任华英中学、华西高中校长,西南师范学院教授等。1946年赴美,在美国纽约叙拉古大学教育研究学院任研究员,同时在该校举办中文训练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四川省农科院英语培训班主任。从事教肩工作近六十年,在培育人才、英语专业人才斥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贡献。18 李肇特(1913—)巴县人。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解剖学报》主编等。致力于组织化学,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对机体疾患自愈过程的调控作用的研究。主编有《磷脂对细胞的作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组织分册》等。19 李新字元应,宋陵井监治(今仁寿)人。元进士。元符末以上买抵罪,置州县三十余年。善诗、文。才思敏捷。刘尝荐于苏轼,命赋墨竹,口占一绝,立成。其诗气格开

朗,元南渡后之音。其文章亦多有俊迈可涌之作。著有《跨集》。20 李亚农(1906--1962)又名李旦丘。江津人。1916年留学日本。1933年回国后曾任中法大学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东研究院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上海史学会主席等.曾创办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长期从事对甲骨文,金文和中国古代史研究.著有铁云藏龟零拾》,《金文研究》.《中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西周与东周》及《李亚农史论集》等

序号人物介绍

21 刘国亚(1919-- )别名亚襄.武隆人。早年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习油画,曾任重庆巴特隆美术社社长,西南美专西画科主任,皿川美协常务理事等。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作品有《乞妇》、《育婆》、《红军到了川北》、《飞夺沪定桥》等。

22 刘盛亚(1915—1960)笔名sy,重庆人。1935年赴德留学,回国后参加进步的文化救亡活动。创办《文艺后方》周刊,筹办群益出版社,编辑《中原月刊,主编《星期文艺》,担任《西方日报》副刊主笔。1949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并任西南师范学院教授等。著译有《夜雾》、《幼年》、《木工黄荣昌》、《水底捞船》、《蔡特金传》、《歌德诗选》、《海涅诗选》等。23 刘诗白(1925-- )万县人。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财经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系主任、副院长、院长。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会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并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常务编委等。著有《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若干问题研究》、《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探》等。24 刘淑芳(1926—)云阳人。1949年毕业于重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并留校任教。195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任合唱、独唱演员及教员。1952年任中央歌剧团歌唱演员。1956年起住中央乐团独唱演员。50年代先后随巾国青年艺术团赴罗马尼亚、波兰参加世界与学生友谊联欢节,曾获独唱比赛奖。多次举行独唱音乐会。25 龙耀宣(1910—)大足人。1938年河南大学农艺系华业,获学士学位。先后在重庆白市骑棉场任技工,兼安潼植棉指导区和简华推广区主任等。1949年后任川南棉场场长、四川省棉花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中国作物学会常物理事、中国棉花学会理事等。参加《四川省棉花栽培学》的编写工作。26 马昌文()武胜人。(195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动力系。1958年留学苏联,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后为清华大学核能所副总工程师。专长于反应堆工程。著有《球形元件热分析》、《反应堆热工计算及实验》、《表面沸腾热研究》、《中国核热发展研究》等。

27 马识途()忠县人。曾在南京上大学,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一九三七年入鄂豫皖边区党训班学习,先后任汉口职工区委委员,鄂北特委委员,枣阳县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先给《新华日报》等报刊撰稿,后与胡绳一起主办《大众报》。一九四一年到昆明联大学习,办过文艺刊物。一九四九年后,曾任川西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建设厅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短篇小说《老三姐》、短篇小说集《找红军》、讽刺小说《最有办法的人》、《两个第一》、《挑女婿》等。28 梅际循(1873--1934)字黍雨,巴县人。早年历主各书院学校,兼为教员。1903年与杨庶堪等成立“公强会”,后加入同盟会。蜀军政府成立,任巴县民事厅长。1916年起,长期担任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工诗文书法,精通古典文学。箸有《巴语雅训》,《篆隶决嫌录》,《念石斋诗》等。29 聂祖辉(1881--1951)江津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江津劝业所所长,创办美华皂厂,全新翻砂厂,任涪陵中学,江津中学校长,川北铁路机务工程师。1936年,自建“祖辉农场”,引进大量,农,果,牧优良品种。1943年,产品获四川省农业改进所二等奖,1946年获国民政府农业部,社会部一等奖。30 邱蔚六(1932-- )奉节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历任上海医科大学教授、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兼口腔医学系主任等职。专长口腔合页外

科。

1978年,在国内首先施行颅合页面联合切除术治疗合页面部晚期恶性肿瘤取得成功,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1980年在国内首次进行口腔合页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整复术,获上海

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主编有《口腔合页面外科临床手册》等。

31 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江津人。1937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49年后,历任重庆市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名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教授,《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分卷》及《中医历代名医精华》主编等。著有《仲景脉学法案》、《任氏传染病学》、《脉学研究十讲》、《中医病理学》、《中医名家学说》等。32 三毛()女。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生于重庆,后随父母去台湾。十四五岁开始投稿。曾在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学习,后右西班牙马德里大字文哲学院、西德歌德学院读书,后在美国一大学当过图书管理员、美国驻加纳利群岛领事馆当秘书,并在西班牙一所小学当过英文教师。其处女作《惑》发表于台湾《现代文学》。一九七四年开始大量发表自传体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品,成为台湾、香港、新加坡及美国等地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曾为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作品有《娃娃看天下》、《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33 刘世超(1921—)原籍万县,生于北京。昆明

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为台湾大学文科研究所哲学部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数学系博士。1956年延入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以数学逻辑及数学基础方面之问题为主要研习对象。曾任数学研究所代理所长。台湾大学数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20世纪的数学价值判断与民主政治》、《心理作战与客观道德》、《语文的功用》。34 刘世楷(1897--1966)厅县广。就学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中失观象台千练习班。先后任皿川大学、西丁北师范大学、沈阳东北工学院、北京师忠丁吩范大学教授。编著有入《_四川气候志》;主持发布每月四川天气概况筐.著译有《皿川之气候》、《水灾与气象》、《气象学》、《音学》、《航空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略》及《现代天文学年表》等。35 孙忠靖(1932—)重庆人。1950年任重庆《新华日报》摄影记者。1952年调新华社工作。1979年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是高级记者。作品主要有《大金寺—金顶》、《人勤苗壮》、《算好分配帐,收入又增加》、《洞庭牧鸭》等。以农村题材为主,被誉为“农村风光摄影能手”、“农村摄影的探索者”。36 陶榛士(1886--1940)名锴,字开士,又号天研,巴县人。早年执教于巴县开智学堂和川东师范院堂,并加入同盟会,参加四川保路运动。蜀军政府成立,任文书局长,主编机关报〈皇汉大事记〉,曾受孙中山嘉奖。1918年当选

四川省第二届议会议员。后研究佛学,开办思诚国学专科学校,其学生成材者甚众。晚年参与〈〈巴县志〉〉,编篡。被誉为巴县文教界‘四大金刚”之一。37 童殊培(1902--1985)南川人。1925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电机工程系,后又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四川各电厂总工程师,厂长,四川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四川省电机工程协会名誉副理事长等。箸有《农村水电建设》,《万县襄渡水电站设计》。38 刘万航(1939—)原籍江苏丰县,出生于重庆。1949年去台湾。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后留学美国南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艺术系,专攻金属工艺。1972年返台,先后任台湾故宫科技室研究员兼主任,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台湾首手工业研究所顾问等。著有《青铜艺术品制作之研究》、《首饰制作工艺之研究》、《非铁金属艺术品打炼制作之研究》、《中国古青铜器制作的方法》、《现代首饰设计》。39 王秉诚(1902—1955)本名刘玉声,号启藩。重庆人。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20年代在重庆做过店员,科号兼报馆记员。30年代任报社编辑和记者。1939年改说四川评书,以早年见闻为素材,撰写并讲说包含几十篇独立成篇故事的《重庆掌故》。其中主要有《金竹寺在哪里》、《丁三少爷》、《十大凶宅》等,1948年汇集出版。40 王朝闻(1907—)原名王昭文,曾用名王楷、王谦等。合江人。早年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抗日战争爆发,在浙江龙泉、四川成都等地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先

后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术》杂志主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美学概论》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主编、艺术研究院领导小组成员等职。美术作品有《毛主席像》(浮雕)、《刘胡兰》(圆雕)等,著有:《新艺术创作论》、《新艺术记集》、……

序号人物介绍

41 王克芬(1927)女。云阳人,1941年毕业于云阳县简易师范,1947年在上海中国乐舞学院师从戴爱莲学舞,1952

年起,先后在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舞蹈家协会研究烟、中国舞蹈史研究组、中国舞蹈史研究所作,从事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舞蹈史话》、《中国舞蹈史隋唐部分》、《中国舞蹈史明清部分》和《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等。42 王利器(1911—)字藏用,号晓传.江津人。早年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41年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汤用彤、傅斯年。1944年起先后在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成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图书馆学系、北京政法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4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史学会顾河、《红楼梦学刊》编委等职。编著百《文心雕龙新书》、《盐铁论校注》、《元明清三代禁毁

小说戏曲史料》、《越缦堂读书简端记校录》等。43 王守益(1929- )北陪人,兵工工程学院毕业.后入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住.毕业后赴美进修.历任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物理研究所所长等.主要从事梅思堡效应等研究,译著有《原子物理与人类知识》44 吴凡(1923—)原名吴正伦。重庆人。1944早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学国画,后学油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四川美协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版画创作。作品《蒲公英》于1959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举行的世界版画比赛会上获全质奖章。有《吴凡作品选集》、《吴凡版画选》等。45 吴家华(1932—)别名伦果。原籍长寿,生于贵州贯阳。195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版画系进修。代表作有木刻《苗家》、《荒原苏醒》、《骤雨还晴》、《洪水过后》等,年画《母子图》、《歌边漫歌》、《春华秋实》等,连环画《爱社的苗家姑娘》、《神圣的使命》,水彩画《清晨》、《黔灵胡畔》,图画《崇山峻岭之间》等。46 吴雁南(1929—)荣昌人。1952年毕业于东北吁范大学,曾参加编写全国中学历史教材。1960年起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1972年到贵州省贵阳师范学院任教。著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主编有《中国近代史纲》、《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清末社会思潮》、《辛亥革命史》中册(与涛合作)等。47 吴棹仙(1892-1976)名显宗。巴县人。幼承庭训,习医学。又先后

就读于重庆巴县医学堂、重庆官立医学校、重庆医学研究会公立医校、董庆存仁医学校等。后从许直祁游,得“子午”、“灵龟”针法秘传。先后创办重庆医药馆、国医传习所、重庆中医院、巴县国医学校、苏生国医院、重庆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1949年后,历任重庆等一、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学医学院医经教研组主任、针灸教研组主任等。著有《子午流注说难》、《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灵枢经浅注》等。工书法,通音韵,精词章,著有《听秋声馆》、《性灵集》、《养石斋48 伍黎(1923—)原名伍任贤。重庆人。曾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学习。1943年参加抗敌演剧第四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后到解放区,从事文艺活动及戏剧教育工作。1949年起,历任上海青年文工团副团长,华东实验歌剧团艺术室副主任兼舞蹈队长等。1958年组建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后任副团长、导演。1963年起,导演的主要剧目有《千万不要忘记》、《第三次握手》、《孙中山与宋庆龄》等。49 夏云瑚(1903--1968)号桢莲。重庆人。1922年毕业于重庆广益书院商科。1929年代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在行影片。后自己组织成立上江影片公司在西南发行影片。任上江片公司,亚洲影片公司,昆仑影片公司副总经理,经理。抗日战争年代,与中共地下组织领导合作,资助上海影人剧院,公演过屈原》,《天国春秋》和《法西斯细菌》等。战后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50 杨

烈宇(1918—)铜梁人。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程系冶金专业。1953年起任教于大连海运学院,船舶金属材料工艺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评审组成员等。主要论著有《实用金属材料工艺》、《金属热处理》等。曾于1983年获国家发朋二等奖两项,部级一,二等奖9项,1980-1986年屡获全国交战线劳动模范及两个文明建设标兵。

序号人物介绍

51 杨明照(1909—)字甫。大足人。早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国学系。1936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学部。1939年起先后在燕京大学、中国大学、成都燕京大学、四川大学任教。为四川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治学严谨,尤其对《文心雕龙》、《文选》、《抱朴子外篇》用力最勤。专著《文心雕龙校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其著并载入日本《世界大百科全书》。另著有《抱朴子外篇校注》、《文选李注校理》、《列子校注》等。52 杨武能(1938—)重庆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后,历任四川外国语学院助教、讲师。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教授,主攻德国古典文学。1981年获硕士学位后留社科院工作。译有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特雷庇姑娘》,《施姆诗意小说选》等。编选(包括作序及自译)有《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德语国家中篇小说选》,《海涅抒情诗选》等。主要论著有《歌德与中国》,《歌德论稿》,《论〈维特〉与维

特热》等。53 杨辛(1922—)巴县人。1947年肄业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历任北京大学汤用彤的助手、美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教授、室主任、全国高等学校美学研究会和北京市美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著有《美学原理》(合著)。主要论文有《徐悲鸿美学思想初探》、《艺术美》、《关于美的本质的一些探索》(合著)、《美和人的自由创造》(合著)等。

54 杨一之(1912-1991)潼南人。1929年至1936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1936年后历任北平大学、中法大学讲师,复旦大学、东吴沪江联合大学、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会委员会委员,《黑格尔全集》编译委员会委员,外国哲学史学会顾问,武汉大学《法国研究》杂志特约撰稿人等。与人合编《黑格尔逻辑学研究》。译有《物理认识之途径》、《福格特先生》、《大逻辑》上、下卷等。55 杨肇燫56 曾纪瑞(1872--1942)字吉芝,巴县人。祖籍江西金溪。早年参加同盟会。1903年捐资创办开智学堂,后又巴县中学堂。辛亥革命后,历任蜀军政府秘书院编制局局长,四川省视学等箸有《瑞霭庐诗集》。57 蔡绍怀(1929-- )南川人.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系.1955年留学苏联,获副博士学位.1959年起在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为《建筑结构学报》常务编委,有不少关于结构工程的论文发表. 58 陈长

(1888--?)字伯修.荣昌人.1911年赴美留学,入密西根州立大学工学院,后进哈佛大学学习.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北京交大管理学院、巴县朝阳学院任讲师、教授,并任中国经济学社常务理事、上海人口学会顾问.著有《中国人口论》、《进化之真象》等. 59 陈德甫(1890--1962)忠县人.早年为四川军阀杨森司令部中文秘书.1925年被委任为开县县长.不久,因不愿为杨森搜刮民脂,弃宫潜逃,隐居乡下,潜心治学.解放后,被聘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有剧作《巴蔓子》、《卓文君》及诗文集多种,并撰《忠县志》51卷. 60 陈方洁(1906--1984)永川县人.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先后在江苏、浙江昆虫局,四川大学农学院任教及研究.建国后,历任四川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所长,中国植保学会理事、四川植保学会理事长、省政协常委等.在研究瓢虫、防治桔柑虫害及介(加虫旁)壳虫方面取得一系统成果,《中国雪盾介(虫旁)族》一书,获省及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

序号人物介绍

61 陈铭德(1897--1989)长寿人.20年代初即从事新闻工作,1929年发起创办了《新民报》.1949年后,曾任上海《新民晚报》顾问,有新闻报道传世.并任七届政协常委、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62 陈让卿(1901-- ?)渠县人.1926年中央大学毕业,1936年在美国路州大学研究院专治甘蔗学,次年获硕士学位.回国任四川甘蔗试验场场长兼四川大学教

授.1946年去台湾调查,撰写了“日本占领时台湾蔗糖业生产情况报告”.1950年参加筹建西南农学院,历任该院教授、教务长.1953年参加海南岛调查并筹建海南崖县甘蔗育种场.著有《甘蔗育种及其技术研究》(英文)、《四川tuo江流域蔗糖业调查报告》、《中国甘蔗裁培学》、《西南地区作物裁培学》等. 63 陈漱渝(1942-)生于重庆。196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即到北京市第八女中任教。1974年起致力于鲁迅生平史实的挖掘和考证研究。1977年调国家文物局鲁迅研究室工作至今。著有《鲁迅与女师大学生运动》、鲁迅在北京》、《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史实新探》、《民族魂》等。64 陈文贵(1902--1974)永川人.1923年就读于湖南湘雅医学院,后复读于成都私立华西协和大学,1929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西南分会理事长、中失卫生部防疫司司长、微生物学流行病研究所所长、四川医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有多篇研究细菌血清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实验医学和医学会会刊》上.1936年曾被聘为国际卫生组织公共卫生视察员,并著有《参观访问印度防治鼠疫的报告》、《湖南常德鼠疫报告书》等. 65 陈翔鹤(1901--1969)重庆人.1920年入复旦大学,1923年转至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同时参与组建浅草社、沉钟社,创办《浅草季刊》、《文艺旬刊》、《沉钟半月刊》.抗日战争爆发,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1949年后,历

任川西文教厅副厅长、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遗产》、《文学研究》主编和《文学评论》常委编委等.著有《陈翔鹤选集》、《春情曲》、《在公寓里》_等. 66 陈源生(1897- )铜梁人。出身于中医世家。19岁随叔祖父临方。1920年开始行医。对《伤寒论》、《金要略》的临床意义多有阐发。善于汲取各家学说的长处,对中草药研究尤具心得。治病不拘成法,主张轻灵巧取,在内、妇、儿科临床上有较深的造诣。曾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等。著有《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简便验方歌括》等。67 陈子庄(1913--1976)别号兰园、十二梅花主人等,永川县人.自幼随父习画,少时曾随僧人及民间武师习武,在荣昌、永川一带颇有名气.后至重庆,以卖画教武为生.被军阀王绪赞延为座上客.并有机会向齐白石、黄宾虹求教.1939年因参加抗日团体被下狱三年.后入“青帮”,任荣昌“叙荣社”社长.1949年为迎接解放,协助策动王绪赞起义成功.建国后定居成都,精研国画.1956年起先后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协委员.其山水、花鸟画鲜活、新颖.晚年创作甚丰,辞世后声名大噪,其作品在北京、香港和美国展出,获普遍赞誉.有68 湛容(1935-- )原籍巫山.生于武昌.先后任职于西南工人出版社、《西南工人日报》.1957年北京俄语学院毕业,曾任中央广播事业局翻译、音乐编辑、中学教师.后因病离职.1969年下放北京通县农村插队劳动.1973年回中学任教.现为北京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重庆的文化背景

①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经过十年直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老百姓逐步富裕了起来,在追求物质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人们对于财富增值的愿望越发强烈,个人理财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这个以三峡建设为背景建立的直辖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它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重庆还有山城、雾都之称。 ②重庆,是一座来了就跑不掉的城市,张君在重庆被文强整了,文强在重庆被薄熙来整了,薄熙来在重庆被王出卖了,周克华逃到重庆死了。重庆这下火了,当官的来灾,当贼的来死。老蒋过来当陪都,没过两年就被赶到了小岛上。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病死在钓鱼城,刘备当年路过重庆,结果是白帝城托孤。重庆是一个神秘的城市,主城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 ③理财环境 一、重庆市居民个人理财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重庆直辖十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GDP总量和老百姓收入成倍增长,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580.67亿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2 949.05亿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 302.05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11 570元,主城都市经济发达区,人均GDP 更是到达或超过3 000美元,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富裕起来的老百姓不再

满足于把手中的富余资金存放在银行而获得微薄的利息收益,对于金融市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充满着浓厚兴趣,特别是近两年来,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使得人们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一)个人理财产品缺乏多样性 目前,市场上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竞争异常激烈,但是与欧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只能说是形似,远没有达到神似。个人理财的精髓应该是它的个性化服务,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财需求是不一样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不一样。针对人的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推进产品创新,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推动力。 (二)居民理财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重庆市个人理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居民个人理财认识仍然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急功近利,无风险防范意识。“理财=赚大钱”这一错误认识存在于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不少人一上门就问银行客户经理“买你的产品我能赚多少”,“你们发售的基金最低收益有多少”。在资本市场火爆,基金高收益的诱惑下,不少居民甚至把自己养老看病的救命钱,全部投资于基金等高风险理财产品,他们哪里知道,繁荣盛世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资本泡沫一旦不幸破灭,他们的财富梦想将彻底丧失,甚至退休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盲目跟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年5月23日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 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1864年,在昆山解散。

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时间如流水般从我手中滑过,转眼间这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当我自以为在高中学习的《历史》对中国历史有着很好的里欧阿姐,我一直以为我所了解的历史就是真正的历史,但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但是如果我们学习了历史就要带着分析史实的态度,了解真相,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回顾近百年的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困惑与希望交织、污秽与崇高辉映、黑暗与光明搏击,构建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古往今来,对历史的考证、学习,从来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司马迁写《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文学,到如今我们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对中国近代史精彩评述以及大热的民间历史学说,人们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后人讲述着前人的故事。对于司马迁及其他优秀史官,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有义务将他们那个时代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传给后人;而对于现在选历史课的大多数人,或许更多只是因为必须修满学分吧!但我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兴趣的学生,很高兴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从这门课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心灵的洗礼。 高中时学过中国的近代史,但那时只是为了应付会考,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具体的轮廓,对其中的人物更是一知半解,没有了解。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和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中国近代史纲要》从各个方面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内部一系列深刻的变化,阐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进程以及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更是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自己想象,自己评价,一副清晰的中国近代史画面仿佛呈现在眼前。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争取政治上的独立,贯穿着这个任务始终的是人民群众的反帝和反封建斗争。二是为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所作的斗争,这是在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的,即资本主义近代发生发展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中国便一度遭遇到生存危机。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中国人民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传统的中国劳动人民还仅仅滞留于渴望土地,维持生计的思想层面上。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迅速垮台,广大人民更加不知所措。近代爱国之士总结中国人民的特点为奴性、缺乏爱国心、愚昧等。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认清目标,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中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体制与科技,中国所处地位之危险。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西方书籍。梁启超、康有为一干人等也指出中国的弊端与危机。 我每节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对李鸿章有着深厚的情感,就因为我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真实的历史,真正的李鸿章,一个历史的罪人,民族的英雄,我也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然后上台讲解了我心中的《林则徐》。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深怀科学探索的精神,辩证的看待历史的发展,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得到启迪,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不求明智,但是要还历史以真相,探索历史人物,深入历史事件,从中获得民族的气节,祖先的精神节气。而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庄严的使命就是要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对未来所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捍卫我们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历史,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生活,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内在的强大动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推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1) 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D )A.俄国B.日本C.美国D.美国 2、为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在1893年编成《四洲志》的是(A )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 ) A.总理个管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江南制造总局D.外务部 6、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史称(B ) A惠州起义 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湖口起义 8.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 A广东 B 四川C湖北D 湖南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D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11.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鼎发动了抗日反蒋的(B ) A宁都起义B福建事变C 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1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3.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去的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中条山战役D长沙战役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B ) A佟麟阁B张自忠C戴安澜D赵登禹 1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挑起了全面内战,其起点是大举围攻(A )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17.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47年12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A )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农工民主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C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20、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D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成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3、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 A.刘少奇B.薄一波C.陈云D董必武 24、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B )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概述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历史、永续发展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概述 何智亚 重庆是中国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建城3000多年,得名800多年,1986年国务院公布重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重庆形成了包括巴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开埠文化、抗战与陪都文化在内的诸多地域文化要素。重庆江水环抱、山势起伏,山地和丘陵占到了重庆市总面积的95%,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强烈的城市个性色彩和典型的山地建筑风貌。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工作也紧紧围绕着重庆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开展。 一、重庆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特色 (一)重庆城市母城——渝中半岛 渝中半岛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流处,是重庆母城和城市的发祥地(插图1),历史上先后称江州、垫江、楚州、巴州、巴郡、渝州、恭州、重庆。民国三十五年《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记述:“重庆城核心,从两汉至今,均在两江汇流处。最初时期,城市中心偏居今日之陕西路、林森路一带,以其接近江边,有航运和取水之便利,故居民聚集甚密,此为本市发展之第一期。嗣后城内外开辟公路,建立自来水厂,人口重心乃渐向城中转移,今之都邮街遂取城南之中心地位而代之。” 重庆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筑城。第一次是公元前314年,秦国大夫张仪在江北嘴和现渝中半岛尖端修筑土城,史称“仪城江州”;第二次是三国蜀汉建兴四年(226年)筑城,城市范围向西扩大到大梁子、小梁子和较场口一线;第三次是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城池西移北

拓至今较场口、临江门一带,范围扩大近两倍,开通了千厮、洪崖、薰风、镇西四道城门;第四次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石城,形成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的格局,城墙围合周长据清乾隆王尔鉴纂《巴县志》记载为二千六百六十丈又七尺(合8890米);第五次筑城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四川总督李国英下令补筑城墙,修补长度达12华里。现在人们通常说的“重庆城”,指的就是明代戴鼎主持扩建、清代李国英主持补筑的十七道城门内的区域(插图2)。 1921年11月,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湘在重庆成立重庆商埠督办处,1922年8月改商埠督办处为市政公所。1926年6月,重庆市政公所改为商埠督办公署。1927年11月,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1929年2月15日,国民政府正式批准重庆成立特别市政府,潘文华出任首届市长。1929年7月颁布《重庆特别市市政府暂行条例》总则第一条明确:“重庆特别市依照国民政府公布之特别市组织法第三条第三项之规定,为中华民国特别市行政区域,直隶于中央政府,不入省县行政范围。” 1927年至1935年,在潘文华担任重庆商埠督办和市长期间,用了6年半时间向城外扩展新城区,城区面积从原2.3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10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之后,重庆由一个西部区域性商业城市,一跃而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经济、金融中心。国民政府总统府设在渝中区。 重庆城近现代历史沉淀深厚,大量开埠至陪都时期的历史遗迹和抗战遗址、名人旧居留在了重庆城。 (二)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

中国近代史发展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重庆近代历史大事件

重庆近代历史 重庆开埠 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新式学堂兴起 19世纪末,仿欧美日的新式学堂在重庆开始创办。清光绪十七年(1891),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了私立求精学堂。次年,川东道守创办了洋务学堂。此后,重庆知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官立重庆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相继创办了川东师范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至清末重庆各类学堂已初具规模。既有大学堂,又有大量的中小学堂,还有实业学堂、幼稚园,以及专门为贫苦子弟设立的半日制学堂,全市各类学堂多达1200余所。 创办钱庄、银行 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庆最早创办的钱庄同生福钱庄开业,以后一直为重庆四大钱庄之一。民国3年(1914),重庆富商杨文光及其族人创办的第一家私营银行聚兴城银行开业,额定资本100万银元。到1948年,该行在全国共有分支机构32处,其中分行8个,支行4个,办事处20个。 近代工业出现 1891年,川商卢干臣等人自日本迁回森昌泰自来火厂(即火柴厂),这是重庆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随后又出现了民族资本办的蒸气机械缫丝厂、棉织厂、玻璃厂、机制纸厂、仪器公司、制药厂、电厂、矿业开发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特别是1907年独川电灯公司及天府煤矿等基础工业的出现,给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到1933年,全市已有近代工业及手工业工场415家,使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早的工业城市。 日本开设王家沱租界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日本就趁势向清政府提出了在重庆设立租界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反复交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十二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清政府川东道台宝 NB148 在重庆正式签订了《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日本获得了在重庆开设租界的特权。《约书》共22条,主要内容有:中国准许日本在重庆府城朝天门外南岸王家沱设立专管租界;租界内商民之事由日本领事馆专管;租契30年更换一次,可以连续永远租用,不得限制。日本取得王家沱租界以后,迅速将它变成了一个四川内地的小日本国,先后开办了有邻公司、大阪洋行、又新丝厂、武林洋行、日清公司,大批日本军舰、商轮停泊在王家沱江面。

重庆建筑文化

重庆建筑文化 重庆作为一座山城 ,山水相依的地形特征造就了建筑的与众不同。也由于近一百多年来外国人所构筑的山地西洋建筑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成功之作。使得重庆建筑在乡土风味中透出淡淡的异国情调 ,形成了沧桑而独特的山地人文景观。 建筑风格质朴、野性、粗犷,低矮、平缓、松散。 总体来说,重庆的建筑是以建筑为形,以文化为魂,“形散神不散”。 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 重庆的吊脚楼反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意志。与四合院民居反映北京人的大气和安稳,与石库门建筑反映上海人的精细和开放,重庆的吊脚楼更能凸显出重庆人独特的精神魅力。由于重庆山多,土地紧张,我们祖先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悬虚构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势,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加设披顶,增建梭屋,依山建造出一栋栋楼房。这些吊脚楼不是穿逗结构就是捆绑结构,十分简陋。远远望去,如果是独自一间,歪歪

中国近代史重要会议总结归纳(整理后)

中国近代重要会议总结 时 期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一大1921.7.23 上海法租界 望志路106 号(后到浙 江嘉兴南 湖)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 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 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 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 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 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Ps:会后开始发展工人运动和农 民运动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 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 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 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国名党一大1924年1月 广州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共产党(党内 合作的方式)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 形成,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 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 革命运动由此兴起,中心在广州 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 (汉口会议) 1927年8.7 汉口秘密召 开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中华苏维埃 第一次全国 工农兵代表 大会 1931年11 月 江西瑞金叶 坪村 内容: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 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 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 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 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 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汇总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时间顺序: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太平天国)—— 1860-1890(洋务运动)—— 1895(马关条约)—— 1901(辛丑条约)—— 1905(废除科举制)—— 1910(辛亥革命)—— 1921.7.23(中共一大)—— 1924(国民党一大)—— 1926-1927(北伐-破裂)—— 1931(九一八事变)—— 1934(长征)—— 1936(西安事变)—— 1937(卢沟桥事变)—— 1941.6(巴巴罗萨计划)——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5(抗日胜利,二战结束,中共七大)—— 1946(内战开始)—— 1949(新中国成立)—— 1950(土地改革)—— 1953(三大改造)—— 1954(宪法)—— 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6(十年文革)—— 1967(中国第一颗氢弹)—— 1979(改革开放)—— 1980(经济特区) 基本事件及其意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顺差),英国入超(逆差);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了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岛,赔款,开放广夏福宁上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1)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步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半殖民地 经济上:1)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自然经济了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外商企业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 ——半封建 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史心得

近代史心得 上完第一节课后,估计大部分同学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我上过的最有意思的大学必修理论课了。老师妙趣的讲解、好玩的人物轶事、不时的一段视频教学让每次的80分钟的近代史课很快过去。但在“有意思”这个用来形容近代史课的词语背后包含的不是对历史玩笑般的心态而是更严肃更端正的态度。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这个伟大的东方大国不论是在科技水平还是精神文明思想上的发展一直是先进的是享受的是它国的景仰与崇拜的。可到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封建大门,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清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开始了她的一段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列强们对中国所做的事罄竹难书。而在千般劫难中物劫大劫难“火烧圆明园”、人劫大劫难“南京大屠杀”当属最震撼人心,永载史册的奇耻大辱。雨果: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这个奇迹现在消失了。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南京大屠杀,我国有三十多万人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下,他们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屠杀的对象有垂垂老人更有刚出生的婴儿,令人发指!当看到关于这两件侵略事件的纪录片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只一遍一遍的问我自己他们怎么可以,怎么可以!! 近代史不仅仅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清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助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已不能通过资产阶级领导完成,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取新的出路。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51年,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64年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战争史、侵略与反抗史。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踏上了中华大地大肆地烧、杀、抢、掠,但不屈不挠地中华民族却在进行着坚苦卓绝地救亡图存斗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每一个阶级,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地反侵略地中华英雄儿女,最后他们将侵略者赶出了中 华大地。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

对近代史的看法

对近代史的看法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与图强并存的一段悲惨历史。从清王朝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始,到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为止,数个不平等条约将中国这个天朝上国变成了列强的殖民地。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中国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救国英雄,如林则徐,梁启超,康有为等等的救国英雄,但是他们最后都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最后是逃的逃,亡的亡。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出现了孙中山先生,他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始了伟大的救国运动,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在当时可以说非常先进的理念,而正是他的这种思想和前人对国人的思想改造,促使了中华民国的出现,而这为日后国民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但是事情并未一直顺利,虽然中华民国确立了法规,限制了官员的权利,但是人性的自私还是使中华民国沦为了军阀统治的时代。到了1925年,由蒋介石创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开始与军阀们进行斗争,直到北伐结束,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的政府。但是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也渐渐的被人民所否定,这个时候共产主义出现在了人民的视线中,最后经过了10年内战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这100多年的艰辛中,中国人民经历血与火的历练,过去面对列强我们退缩,我们畏惧,我们选择妥协,但是中国人的灵魂并没有就此沉沦。弱小、失败、耻辱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强大、成功、荣耀这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坎坷的中国近代史在为我们诠释过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一个民族的强大需要两个东西——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一颗火热的民族之心。在面对列强时,清王朝若能怀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觉悟去战斗,那么列强是否敢如此频繁的侵略的我们呢? 中国共产党正是我们民族之心的体现,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国家正是保卫民族的坚壁,没有国何来的家,没有家又何来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把共产主义带给了我们,人民将成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他也激起了我们每个人内心对民族的爱。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近代史的艰辛历程学到坚强,感受到在面对一些事情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觉悟。同时也应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才是不受欺辱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强大我们的国家。

重庆地域文化分析评价

重庆历史文化街区的前世今生 -----十八梯、磁器口 冯兵20115649 建筑学03 重庆渝中半岛有两条步行街,一条为享誉中华大地的西部第一街“解放碑”,另一条离解放碑不远,叫“十八梯”。在解放碑,领略现代都市的繁华;而在十八梯,领略到的是真山城、老重庆。 老重庆城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 位于渝中区较场口,是从上半城(山顶)通 到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道。这条老街 道全部由石阶铺成,陡陡的,弯弯的,把山 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 来。 老街道周围居住着大量普通老百姓,街 上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掏耳朵的、修脚 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 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散布在各处,更有狗啊猫啊,随意趴在地上打着盹。十八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十八梯棚户区,外人眼中的重庆“贫民窟”,距离解放碑商业区仅一街之隔。从重庆“母城”到城市“毒瘤”,十八梯被重庆速度远远抛在后面。2010年,十八梯拆迁改造工程启动。 由于山的缘故,重庆被分成了上半城和下半城,一上一下之间的区别如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十八梯在下半城,解放碑在上半城,他们之间仅仅只是相隔一条 马路。在外人眼中的十八梯,被习惯性理解 为城中村,城是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解放 碑,村是吊脚丛生、户不蔽雨的十八梯棚户 区,其实不然,先有十八梯后有解放碑,先 有村后有城,先有穷后有富,城市发展因江 而生,倚山而上,如大树参天,纵然树冠枝 繁叶茂,遮天蔽日也是因为坚实的躯干和发 达的根系。由此,在这个被“代言”了落后居 住条件的十八梯里,更能找到原本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被丢弃或者被侵蚀的原质。 与十八梯的惨淡相比,在不远处的嘉陵江畔,一个类似的传统街磁器口却显得尤其红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