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ABR混凝土耐久性及新型仪器

CABR混凝土耐久性及新型仪器

CABR混凝土耐久性及新型仪器
CABR混凝土耐久性及新型仪器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混凝土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 修与例行检测。就本文而言,重在从施工过程控制的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作用等级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选配,并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特别是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1原材料选用 1.1水泥 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P.O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仅为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品质应符合GB175-2007规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碱含量不应超过0.60%,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应超过1.5%,水泥熟料中C3A的含量不宜超过8%(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C4AF 含量小于7%、C3S、C2S含量宜在40%~45%之间的水泥。 1.2粗骨料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球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碎石,压碎指标不大于10%,母岩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含泥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颗粒尽量接近等径状。粗骨料粒径宜为5~20mm,且分两级储存、运输、计量,5~10mm颗粒质量占(40±5)%,10~20mm 颗粒质量占(60±5)%。选用无碱活性粗骨料(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为0.10~0.20%的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应超过3.0kg/m3)。 1.3细骨料

试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

试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其检测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程结构,因此对现有混凝土结构及正在建设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际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估过程进行讨论。 1、前言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应用以来,它的诸多优点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虽然混凝土结构具有寿命长和较长时间无需维护的特点,但任何结构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其功能将逐步衰减,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客观规律。混凝土结构在外部因素及其自身内在因素作用下,其安全性和使用功能都将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就日益突出。 从混凝土应用于土木工程至今,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的抗力不足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使用荷载的不利变化引起的,但更多的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导致钢筋锈蚀而使结构发生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已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早期损坏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进行维修补强,甚至造成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 所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国内外经验表明,混凝土对环境作用的抗力不够只是一个方面,施工质量差则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环境侵蚀会损害混凝土耐久性,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钢筋锈蚀应起的混凝土开裂、剥落,钢筋断面减小,粘结力丧失,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缩短使用寿命。 在施工、设计、维护等都会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常见的施工问题如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都有可能导致钢筋提前锈蚀。另外,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合理的维护而造成结构耐久性的降低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对结构的碰撞、磨损以及使用环境的劣化,都会使混凝土结构无法达到预定的使用年限。 一位美国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工程质量风险管理费用的“五倍定律”:对新建项目在钢筋防护方面在五个不同阶段的投资,每推迟一个阶段进行防护,其投入的资金分别是上一阶段的五倍。这四个阶段是建设阶段,始锈阶段,涨裂阶段,破坏阶段。所以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估就显示出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我们国家现在正是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阶段,在建设阶段投入必要的资金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必要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控制,将大大减少后期对建筑维护的投资,真正做到使用寿命设计。 2、影响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机理

混凝土的耐久性

一、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混凝土抵抗物理和化学侵蚀(如冻融、高温、碳化、硫酸盐侵蚀等)的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未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入的能力; 硬化后体积稳定性好,无裂缝发生,抵抗腐蚀性介质侵入的性能好; 硬化水泥浆中毛细管孔隙率,以及引入空气量。 简单的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 混凝土的碳化 2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3 碱-骨料反应 4 混凝土冻融破坏 5 氯离子侵蚀 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原材料的选择 1. 水泥水泥类材料的强度和工程性能,是通过水泥砂浆的凝结,硬化形成的,水泥石一旦受损,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被破坏,因此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选择碱含量小,水化热低,干缩性小,耐热性,抗水性,抗腐蚀性,抗冻性能好的水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水泥强度并非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性能的唯一标准,如用较低标号水泥同样可以配制高标号混凝土。因此,工程中选择水泥强度的同时,需考虑其工程性能,有时,其工程性能比强度更重要。 2.集料与掺合料集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碱活性,防止碱集料反应造成的危害,集料的耐蚀性和吸水性,同时选择合理的级配,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大量研究表明了掺粉煤灰,矿渣,硅粉等混合材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内孔结构,填充内部空隙,提高密实度,高掺量混凝土还能抑制碱集料反应,因而掺混合材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措施。即近年来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 3. 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耐久的要求混凝土配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实度,采用合理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结构构件应按其使用环境设计相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防外界介质渗入内部腐蚀钢筋。结构的节点构造设计也应考虑构件受局部损坏后的整体 耐久能力。结构设计尚应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开裂宽度。 4. 混凝土工程施工应考虑结构耐久性混凝土的拌制尽量采用二次搅拌法,裹砂法,裹砂石法等工艺,提高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用水量;大体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_周维

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 用寿命,也即耐用性(Serviceability)问题。这就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特别是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就是要使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实现良性循环,尽量减少造成修补或拆除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大量利用优质的工业废弃物和矿石,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 1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定义为“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蚀等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功能 的能力”[2-3] 。一般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要求在50年以上,很多国家对桥梁、水电站大坝、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等重要结构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在100年以上。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物,应要求混凝土在200年内安全使用。我国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按照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分为50年和100年2个耐久性预期目标,对于重大、重要工程应按照100年寿命来设计混凝土。近几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工程的混凝土设计寿命达到100年,这些工程大都结合环境条件和特点,采取专门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 性设计要求。比较著名的百年工程有三峡大坝、东海大桥、南 京地铁1号线、崇明越江通道北港桥梁、重庆朝天门大桥空心桥墩、杭州湾大桥等[4]。 但是近几十年以来,混凝土构筑物因材质劣化造成失效以至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也是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际上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达到高峰[1]。许多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建筑维修的费用都超过新建的费用。 过去,除了大型水利工程外,我国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混凝土结构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受环境作用过早破坏的实例很多,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由于许多工程设计只满足荷载要求,而没有提出耐久性的要求,使已建成的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耐久性隐患。我国在50年代兴建的水电站大坝有很多已经成为“病坝”,我国的混凝土工程量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突飞猛进,可以预见,耐久性不佳的混凝土工程的劣化问题将会日趋严重。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1混凝土的耐久性破坏 混凝土耐久性涉及到混凝土性能的方方面面,是影响混凝土使用寿命的首要因素。造成混凝土耐久性不佳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1)物理破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骨料和硬化水泥浆体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而引起),如冻融循环、除冰盐分对混凝土的剥蚀等;(2)化学破坏:由混凝土内部材料引起的碱骨料反应以及外部侵蚀性离子(Cl-)引起的诸如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SO42-)以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 周维1,朱惠英2 (1.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西南宁 530011; 2.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方面概述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根 本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与地球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发展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2X(2007)09-0077-05 Reviewofdurabil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oncrete ZHOUWei1,ZHUHuiying2 (1.GuangxiBuildingEngineeringQualityInspectionCenter,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2.GuangxiBuildingScienceResearch&DesignInstitute,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 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周维,男,1965年生,广西柳州人,高级工程师。通迅联系 人: 朱惠英。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耐久性分析

三亚市凤凰水城道路工程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探讨 赵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海南分院海口) 摘要: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海南的城市建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行业内人士 关注的热点。桥梁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耐久性也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长期稳 定发展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本文以三亚凤凰路桥梁设计为依托,分析了影响桥梁结构耐 久性的因素,从设计角度提出了桥梁在耐久性方面的设计原则和改进方向。 关键字:桥梁设计耐久性腐蚀 1. 前言 混凝土结构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长期以来,由于“重强度薄耐久”设计思想的影响,我国某些地区已建的部分钢筋混凝土桥梁在服务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结构开裂、膨胀,钢筋锈蚀,混凝土老化、疏松等等的缺陷和问题。这些耐久性问题的出现从表面看不影响结构的稳定,但如不加维修任其发展,则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度,特别是近一两年,一些桥梁重大事故的发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因此,桥梁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耐久性的设计。目前我国正处于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时期,特别是海南地区国际旅游岛的建立,将有大量的待建桥梁及建筑设施面临着如何确保寿命周期的耐久、安全和经济的严峻问题,关于桥梁耐久性问题的研究十分紧迫并且具有现实的意义。 2. 耐久性的定义 依据桥梁的重要性、使用期限、所处工作环境等因素考虑,提出了耐久性设计的概念。结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可能引起其性能变化的各种作用(荷载、环境、材料内部因素等)下,在预定的使用年限和适当的维修条件下,能够长期抵御性能劣化的能力。 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混凝土结构因耐久性差等原因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2004年,交通部颁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明确提出了桥梁100年设计基准期的要求。2006年9月交通部出台了《公路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2006年10月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规程》(DB/T29-165-2006),这些规程和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保障桥梁耐久性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规范提出:混凝土结构除承受荷载的作用外,同时要承受环境因素的作用。荷载与各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混凝土作为土建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其强度不断提高。但是,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也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 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下出现过早损坏。美国许多城市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20~30年,甚至在更短的时期内就出现劣化。 我国建设部的一项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50 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罩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的耐久性问题更为严重,由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且密实性差,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海港码头一般使用10年左右就因混凝土顺筋开裂和剥落,需要大修。 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投入资金每年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约30~50 年后,这些工程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维修费或重建费用将更为巨大。有专家估计,我国“大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潮还可延续20年,由于忽视耐久性问题,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20 年的高潮,这个高潮可能不用很久就将到来,其耗费将倍增于当初这些工程施工建设时的投资。因此,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尽量减少维修重建费用是建筑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1 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其破坏机 1.1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设计寿命周期内,在正常维护下,必须保持适合于使用,而不需要进行维修加固,即指混凝土在抵抗周围环境中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下,仍能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不仅仅包括结构的安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抗渗性。即指混凝土抵抗水、油等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抗渗性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抗渗性控制着水分渗入的速率,这些水可能含有侵蚀性的化合物,同时控制混凝土受热或受冷时水的移动。二是抗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经受多次抵抗冻融循环作用,能保持强度和外观性的能力。在寒冷地区,尤其是在接触水又受冻的环境下的混凝土,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冻性能。三是抗侵蚀性。混凝土暴露在有化学物质的环境和介质中,有可能遭受化学侵蚀而破坏。一般的化学侵蚀有水泥浆体组分的浸出、硫酸盐侵蚀、氯化物侵蚀、碳化等。四是碱集料反应。某些含有活性组分的骨料与水泥水化析出的KOH和NaOH 相互作用,对混凝土产生破坏性膨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1.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年限约为50~100年,但实际中有不少工程在使用10~20年,有的甚至在使用几年后即需要维修,这就是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低(不足)造成的。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原因错综复杂,除去社会因素、人为因素外,技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2.2 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又称为混凝土的中性化,几乎所有混凝土表面都处在碳化过程中。它是空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前言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明确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混凝土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修与例行检测。就本文而言,重在从施工过程控制的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作用等级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选配,并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特别是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1 原材料选用 水泥 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仅为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品质应符合GB175-2007规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碱含量不应超过%,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应超过%,水泥熟料中C3A 的含量不宜超过8%(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C4AF含量小于7%、C3S、C2S含量宜在40%~45%之间的水泥。 粗骨料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球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碎石,压碎指标不大于10%,母岩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含泥量小于%,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颗粒尽量接近等径状。粗骨料粒径宜为5~20mm,且分两级储存、运输、计量,5~10mm颗粒质量占(40±5)%,10~20mm颗粒质量占(60±5)%。选用无碱活性粗骨料(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为~%的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应超过3.0kg/m3)。 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择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天然中粗砂(不宜使用机制砂和山砂,严禁使用海砂),细度模数~。严格控制云母和泥土的含量,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泥块含量应不大于%,选用无碱活性细骨料(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为~%的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应超过3.0kg/m3)。 矿物掺合料 适当掺用优质Ⅰ级粉煤灰、磨细矿渣、微硅粉等矿物掺合料或复合矿物掺合料,Ⅰ级粉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寿命要求一般为40~50年,有的要求上百年。而现实中,处于腐蚀环境中的混凝土远远达不到设计寿命要求,有的在15~20年就出现了钢筋锈蚀破坏,甚至不足五年就开始修复。此方面的花费是惊人的,已经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因此,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基本措施和补充措施。基本措施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仔细设计与施工,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在使用中保持低渗透性,以限制环境侵蚀介质渗透混凝土,从而预防钢筋锈蚀。 ①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许多措施中最经济合理的。 (1)结构采用耐久性设计。 (2)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质量。 (3)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②补充措施是指:环境侵蚀作用特别严重时,或设计、施工不当,单靠上述基本措施还不能保护混凝土结构必要的耐久性时,需要另外增加的其他防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采用耐腐蚀钢筋。 (2)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 (3)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 (4)电化学保护

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和细部设计 频繁地干温交替会加剧钢筋锈蚀,所以在结构选型和细部设计时,应昼限制混凝土表面、接缝和密封处积水,加强排水,尽量减少受潮和溅湿的表面积。 由于环境侵蚀介质在构件棱角或突出部分可以同时从多方面侵入混凝土,而凹入部分易积存侵蚀介质、应力异常,因此从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构件选型应力戒单薄、复杂和多棱角。预计腐蚀破坏严重的构件应便于检测、维护和更换。 2、控制裂缝 不可控制的裂缝包括混凝土塑性收缩、沉降或过载造成的裂缝,常为较宽的裂缝,应针对成因采取措施预防开裂,即使难以预料也应加以引导,使其发生于次要部位或便于处理的位置。 可控制裂缝是靠传统的结构设计知识,按结构几何尺寸与荷载可以合理预防和控制的裂缝。 七、提高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和长期工程实践调研显示,当前较为成熟的提高海洋钢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高性能海工混凝土 其技术途径是采用优质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和新型高效减水剂复合,配以与之相适应的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形成低水胶比,低缺陷,高密实、高耐久的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海工混凝土较高的抗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室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室“浙商品牌杭州中测”》 一、概述 本试验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功能气候模拟试验设备,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温湿度、日照、淋雨、盐雾(NaCl、MgCl2等)、冻融与干湿交替、盐溶液(氯盐、硫酸盐、镁盐)中的腐蚀与干湿交替、大气、CO2、NOx、SO2气体等环境,实现对水泥(沥青)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主要功能是在一定空间内模拟一种或多种气候条件状态,可进行混凝土试件的高温干燥试验、低温冻融试验、湿热寒潮试验、高低温交变循环试验、、温湿交变循环试验、盐雾试验、淋雨试验、光照试验及具有盐类或化学物质浸蚀的试验等,为试验样品提供多种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测试手段,并实现不同环境耦合的模拟试验、不同环境与荷载耦合试验,包括气候环境与力学荷载作用的综合、气候环境与腐蚀工业环境的综合等,且充分考虑试验的综合环境设置、荷载施加反力架的布置、腐蚀环境下加载方式和设备防护等多种综合因素。本试验系统是以“工程应用环境模拟与仿真”为基础,提供了在不同的工程应用环境条件下,为工程材料提供多种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测试手段下耐久性能的智能环境模拟测试系统。 防腐蚀处理:系统材料、设备及相关附属配件均选用高耐腐蚀性SUS316不锈钢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有关电器元件均进行隔离或密封防腐蚀处理,系统设计时对试验装置的整体及与腐蚀介质接触的各个部件、管路、电器元件都进行了防腐和密封设计,包括材质、部件的连接、节点的处理等均具有一定的防腐质保年限。

二、满足标准: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三、主要技术规格及参数: 1 工作室尺寸: 3500×4300×2000(宽×长×高)mm 2 温度范围:-20℃~+60℃ 3 温度偏差:±3℃ 4 温度波动度:≤±1℃ 5盐水浓度:3~5% 6.雾粒大小: (5~10)um 7.盐水流量:150~250L/h 8.人工雨方向:垂直向下 9.承重: 2吨/车×2辆 10.试件尺寸: 2500×600×500(mm) 11.试件数量:两件 12.制冷系统冷却方式:风冷式 13.温度控制方式: PID控制方式 14.光源:紫外灯管(UVA) 15.灯管距试件距离: 50mm 16.灯管间距: 70mm 17.碳化试验:通过流量、时间控制浓度,CO2气体浓度用进口浓度仪控制。 18.电源: 380V±10%,50Hz,120KW

混凝土耐久性对水泥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耐久性对水泥的技术要求 发表时间:2016-11-17T09:27:02.27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作者:高树才 [导读] 通过回顾我国水泥质量的发展道路,试图探寻水泥质量变迁与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关系。 潍坊市磊鑫混凝土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207 【摘要】通过回顾我国水泥质量的发展道路,试图探寻水泥质量变迁与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关系。从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本质,追溯分析已经提出的水泥早期强度高和细度细等影响耐久性的因素,提出水泥早期水化速率过快,和水泥碱含量高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两个本质因素。水泥早期强度高、细度细、C3S含量高等都是表象而非本质。化学减缩增加,早期水化热增加,开裂风险增加,皆为水泥早期水化速率过快的结果。从水泥行业技术推进的角度,提出了不显著增加环境、能源和资源代价,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水泥质量改进技术路线,主要内容是使用低C3A、C3S含量的熟料,采用分别粉磨工艺,生产早期水化速率低,而强度并不太低的水泥。【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水泥要求 1我国半个世纪水泥质量的变迁 以准确的数据全面回顾半个世纪水泥质量变迁,是一项繁复的工程,本研究只进行了有限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1)请启新水泥厂、华新水泥厂、牡丹江水泥厂、琉璃河水泥厂(启新水泥厂建于1889年,华新水泥厂建于1907年;牡丹江水泥厂、琉璃河水泥厂都已有70年以上的历史)前辈质量管理人员回忆过去的数据。(2)查阅笔者三十余年积累的技术资料。(3)查阅已有技术文献。(4)对水泥厂进行调查,取得近年和当前的情况。综合上述调查工作,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水泥强度、细度变化数据列于表1和图1所示。 图1显示,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水泥强度逐步升高,细度逐步变细、这与我国混凝土耐久性越来越差的情况相对应。如今新型干法水泥在通用硅酸盐水泥中的占比已经几近100。新型干法生产给水泥质量带来巨大变化。山于窑外分解窑的锻烧强度提高,使得通过提高熟料KH提高强度成为现实,意味着鲍格计算式计算的C3S提高;同时窑外分解窑采用的急烧快冷热工制度,使熟料C3S 实际含量比鲍格计算式计算值高出许多。因此,熟料的C3S实际含量由50年前的50%,提高到了目前65%-68%。山于窑外分解窑挥发性组分循环,使得熟料中包括碱在内的挥发性组分含量较过去也有显著提高。这两个因素都导致水泥早期水化速率在增加,早期强度增加。熟料的C3A含量在几十年间没有显著增加,但由于碱含量的增加,导致熟料中高活性的斜方晶系C3A含量有所增加,C3A的总体水化速率增加。 2混凝土若干技术要求辨析 半个多世纪水泥质量的变迁,碱含量的提高是由于水泥企业为了降低能耗提高窑单位容积产量,主动采用窑外分解窑技术造成的。除此之外,C3S增加、早期强度提高以及细度变细都不是水泥企业的主动行为。水泥质量向错误方向的演变,是水泥使用者不断给水泥行业以误导造成的。这种误导有一些是技术性因素,也有一些是非技术性因素。 2.1水泥强度 理查德·W·伯罗斯在分析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混凝土耐久性变差的原因时,特别强调水泥早期强度不断提高的危害。但降低水泥早期强度对于混凝土耐久性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换言之,水泥早期强度高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劣化,降低水泥早期强度对混凝土耐久性有利;但危害混凝土耐久性的本质,不是水泥的早期强度高,而是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快。如果在提高水泥早期强度的同时,不加快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则对混凝土耐久性没有明显危害。 水泥早期水化速率高的原因包括:(1)熟料早期水化速率(强度)高;(3)水泥中含有较多的熟料细粉(<3μm);(3)水泥中石膏的形态和数量没有得到正确的优化;(4)碱含量高。将上述关系归纳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影响水泥早期强度的因素包含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几乎将水泥质量与水泥强度等同,同时又将水泥活性与水泥强度等同,认为提高水泥活性是提高水泥强度的唯一途径。而忽视了水泥强度的物理作用,忽视了通过优化水泥的粒度分布,提高水泥水化前的堆积密度,可以在显著提高水泥强度的同时降低水化速率这一重要事实。一项旨在通过优化水泥粒度分布以提高强度的试验,得到了如表2所示的试验结果。 表2数据表明,通过优化水泥粒度分布,可以在降低水泥水化热的同时,同时提高水泥早期、后期和长期强度。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方法和处理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方法和处理 【摘要】耐久性是混凝土检验评定的重要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抗冻性,抗渗性和大气稳定性方面,本文提出检验评定方面问题及具体方法。 【关键词】耐久性验评;抗冻等级;渗透性;氯离子评价 砼耐久性检验评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建筑砼结构的全部检验和评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抗冻性、抗渗性和大气稳定性方面,提出检验评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1 砼抗冻等级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砼抗冻等级是衡量砼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在国家修订的标准中规定砼抗冻等级的试验方法,无论是快冻法还是慢冻法,都会使砼试块在冷冻前后完全处于水中浸泡和融化并吸收水分。其中存在的缺陷是:试块吸收水分后的含水率多少完全取决于砼试块在水中的吸水性,与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含水率无关联性。另一个是试块完全浸在水中后,其含水率高低同时受水压力和毛细孔压力的双重影响;而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且同时临近水面的砼(水位变化处),其实际含水率同时受毛细孔压力和毛细孔凝结现象(吸湿)的双重影响,两者之间也无好的相关性。 如果根据这种抗冻试验方法确定的抗冻等级,也只能反应在规定饱和水状态下砼的抗冻性,并不能完全反应砼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抗冻性。其结果是在水中吸水性低的砼冻融循环次数多,抗冻等级则高。但砼在自然环境中的吸湿性及砼孔隙体积的吸湿性却都可能

大,砼的含湿率特别是相对于砼孔隙体积的含湿率反而更高,导致砼的实际抗冻性并不一定好,甚至比抗冻等级低的砼还要差。即使是处于自然环境中临近水面的砼,由于其含水率的高低与完全浸于水中的砼含水率不同,实际抗冻性与设计标准规定的抗冻试验结果也会不同。 2 对砼抗冻等级确定方法的处理 建筑砼的大部分结构处于自然环境中,实际含水率主要取决于砼在大气环境的吸湿性。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且同时临近水面的砼含水率,既取决于砼的吸湿性,又取决于砼在毛细孔压力作用下的吸水性。对此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和评价砼工程的真实抗冻性,要求做到:2.1对于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砼结构件,要重点考虑砼结构在大气环境的抗冻性。抗冻融试验方法应将水融法改为气融法。具体的试验方法可以将砼试块放在蒸气养护室或蒸气养护箱内进 行吸湿和融化,然后再放入冰箱中冷冻。砼抗冻等级的确定也应按气融法为依据,才能够较好的反映多数砼结构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抗冻性。 2.2对于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且同时临近水面的砼工程,要同时考虑砼的吸湿性和砼在毛细孔压力作用下的吸水性对砼抗冻 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气融法冻融试验的过程中,融化时将试块的底西面与水面保持接触,使试块同时受毛细孔吸水性和吸湿性的双重影响,然后再进行冷冻试验。 3 砼水压渗透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2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 韩韶硕方0708-3 17号 摘要:介绍了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其耐久性的途径,从氯离子的扩散性、胶凝材料与集料的界面结构、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及矿物细掺料协调混凝土的膨胀与强度的发展等方面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膨胀剂,矿物细掺料 0 引言 高强混凝土[1]是指用常规的水泥、砂石作为原材料,使用常规的工艺生产配置,主要靠外加高效减水剂或同时掺加一定数量的活性矿物材料,使拌合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并在硬化后具有高强性能现代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于1964年首先在日本兴起的。由于现代混凝土克服了以往不能预拌生产和泵送施工等问题,所以很快在世界各地推广应用。 1. 材料 1.1水泥 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泥要求质量稳定、需水量低、活性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2]。一般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必须使用5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中热硅酸盐水泥。C50~C55的高强混凝土采用优质砂石集料时,依托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采用425号水泥是完全可以制得的,而C60及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采用525号水泥为宜。 1.2集料 配置高强混凝土的集料与普通混凝土的要求不同,集料本身水化热,7 d龄期时各双掺试样水化热大于对应单掺试样的水化热。试验数据表明,低钙粉煤灰较磨细矿渣具有更好的降低水化热的效果,而高钙粉煤灰由于具有较高活性,较磨细矿渣的水化热要高;这个规律在CSA存在时及CSA与细掺料复掺情况下仍然成立。双掺膨胀剂与细掺料不仅能降低体系总的水化热,特别是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体系的早期水化热,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和内外温差,同时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膨胀应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混凝土的冷缩,从而形成“抗放兼施”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这对早期的水化热控制和温度裂缝控制无疑是有好处的。 2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是指混凝土建筑物在使用期间抵抗环境介质的侵蚀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丧失安全使用功能的能力。由于环境介质的不同遭破坏的主要因素有:碳化作用、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冻融循环、延迟钙矾石形成、火灾等。事实上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常常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结果。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应根据其环境与条件综合分析、预防、处理。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途径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1)提高混凝土抵抗侵蚀性介质进入其内部的能力即低渗透性;2)提高混凝土结构内部主要组分在侵蚀介质作用下的稳定性即尺寸稳定性。几乎所有耐久性问题最终均可归结为混凝土材料的渗透性和尺寸稳定性。 4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 4.1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破坏过程几乎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被认为是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侵蚀性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典型的为氯离子,其在钢筋和混凝土界面的富集会导致钢筋腐蚀,因而侵蚀性氯离子的扩散系数是用来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以至耐久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试验和分析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耐久性设计指南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2004年1月

前言 鉴于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对我国当前大规模土建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名为“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的咨询项目,旨在联络国内专家,就我国土木和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政策方面的建议。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为突出,而现行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在许多方面又不能保证工程的耐久性需要,所以项目组决定联系各方专家,组织成立编审组,着手编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供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人员使用。与此同时,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和科技司也委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清华大学土木系就建筑物耐久性与使用年限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就是依托上述项目和课题,在国内众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编审完成的。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非常复杂,许多方面还认识不清,而且耐久性问题又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确知性。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指南这样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可能更便于设计、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使用。《指南》的初稿、讨论稿和送审稿曾分别在2001年、2002年两次学术会议上和在会后广泛征求过意见并经多次修改。由于时间和认识上的限制,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定期补充。 对指南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将意见和建议寄: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实验室(邮编100084,电子信箱Jiegou@https://www.wendangku.net/doc/1211702223.html,)转有关编写人。 指南编审组 2003年 指南编审组成员

(汉语拼音为序) 巴恒静包琦玮陈肇元*陈蔚凡邱小坛冯乃谦傅智干伟忠郝挺宇洪定海洪乃丰黄士元蒋莼秋金伟良李金玉廉慧珍*林宝玉林志伸刘西拉罗琳吕志涛马孝轩潘德强钱稼茹覃维祖王庆霖吴学敏徐有邻岳庆瑞袁勇赵国藩周君亮 *编审组联系人 指南起草人: 第1、2、3、5章陈肇元;第4、6章廉慧珍、陈肇元;第7章洪乃丰; 附录A1 覃维祖;附录A2 冯乃谦、巴恒静;附录B1 干伟忠;附录B2 路新瀛。 为起草指南第4、5章提供条文初稿的尚有黄士元、冯乃谦、王庆霖、林宝玉、吕志涛、林志伸。 全文由陈肇元、廉慧珍根据汇总意见及建议增补、修改定稿。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 A.1 本附录给出的混凝土耐久性专项设计方法与原则是本规程高性能混凝土设计的补充与延伸,其目的是指导服役于超高浓度腐蚀环境、耦合侵蚀环境或超出现有标准规范规定范围的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使结构和构件在使用年限内达到所期望的性能要求。 A.2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需明确结构和构件在指定服役环境下的性能劣化规律、耐久性极限状态以及设计使用年限。 A.3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需要使用劣化模型,针对确定的极限状态和设计使用年限,确定与结构和构件性能劣化抗力直接相关的材料与结构参数,并且应充分考虑环境作用和性能劣化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使设计参数具有一定保证率。 A.4 结构构件性能劣化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应按正常使用下的适用性极限状态考虑,且不应损害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可修复性要求。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可分为以下三种: 1)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 2)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 3)混凝土表面轻微损伤的极限状态。 A.5 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应为混凝土碳化发展到钢筋表面,或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并在钢筋表面积累的浓度达到临界浓度。重要、重大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主要构件以及使用期难以维护的混凝土构件,宜采用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对锈蚀敏感的预应力钢筋、冷加工钢筋或直径不大于6mm 的普通热轧钢筋作为受力主筋时,应以钢筋开始锈蚀作为极限状态。 A.6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应为钢筋锈蚀发展导致混凝土构件表面开始出现顺筋裂缝,或钢筋截面的径向锈蚀深度达到0.1mm。混凝土结构中的可维护构件,可采用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 A.7 混凝土表面轻微损伤的极限状态应为不影响结构外观、不明显损害构件的承载力和表层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 A.8 与耐久性极限状态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具有规定的保证率,并应满足正常使用下适用性极限状态的可靠度要求。根据适用性极限状态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保证率宜为90%~95%,相应的失效概率宜为5%~10%。 A.9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的劣化模型,其有效性应经过验证并应具有可靠的工程应用。环境作用和作用效应参数应依据工程环境条件取值,性能劣化的材料抗力参数应能通过可靠的试验方法确定,劣化模型应考虑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对劣化规律的影响。 A.10 海洋氯化物环境,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的过程,可采用Fick 第二定律的经验扩散模型。模型所选用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等参数的取值应有可靠的依据。其中,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扩散系数应为其表观值,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蚀的临界浓度等参数还应考虑混凝土的组成特性、混凝土构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设计使用年限与保护层厚度,选择极限状态所对应的临界氯离子浓度和表面氯离子浓度,计算得出混凝土的氯离

混凝土耐久性在线监测(Ⅱ):含水量变化

混凝土耐久性在线监测(Ⅱ):含水量变化

————————————————————————————————作者:————————————————————————————————日期:

混凝土耐久性在线监测(Ⅱ):含水量变化-建筑论文 混凝土耐久性在线监测(Ⅱ):含水量变化 路新瀛1 郭保林2 邵新鹏3 姜言泉3 (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2.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大连116024;3.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济南250098) 摘要:研发了可预埋混凝土含水量变化监测探头,并对海洋环境中、位于潮差区和浪溅区的混凝土表层含水量变化进行了长期在线监测,结果发现:所研发的混凝土含水量变化监测探头不仅可实现全范围精确测量,而且能长时间稳定工作;数据显示:潮差区的混凝土表层一直处于饱水状态,需重点关注冻融循环的侵蚀;而浪溅区的混凝土表层则遭受强的干湿循环;两分区中的混凝土含水量变化均不与大气湿度变化直接相关,故不宜用大气湿度变化来预估混凝土的劣化过程。 关键词:混凝土;含水量;监测 前言 混凝土的劣化多需要水的参与,因此,及时监测混凝土中的含水量及其变化,即可跟踪其中可能发生的劣化过程。由于混凝土本身是个复杂的多相材料,其中的孔溶液也是一个多组分电解质溶液,故从本质上讲,监测混凝土中的含水量或其变化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人们通常用混凝土中的“相对湿度”来间接考察混凝土中含水量的变化。 尽管用来监测大气相对湿度的传感器众多,如电容、电感式、电阻或半导体类或超声探头、光纤传感器等[1-7 ],但可直接预埋入新拌混凝土中且能进行长期监测的探头几乎没有,这是因为:(1)新拌混凝土中多颗粒体、多胶体和多

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程混凝土施工具有配合比设计难度大、施工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从原材料、混凝土配置关键环节、配合比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配合比试验,并从把握原材料质量、计量、搅拌、振捣与抹面和养护等方面介绍施工控制措施。 一、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制关键环节 对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很高,其所处环境及工程的特点又有许多不利因素,超出了现行的一般规范标准。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试验-计算的方法。 二、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对于高耐久性混凝土水泥、水、骨料、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时符合设计要求。 2、配合比计量 经过实验室试验确定试验设计配合比。由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控制配合比计量措施:1)由检测机构对搅拌站的计量器具进行测试,确保测试合格,出具检测报告; 2)施工过程中派遣两名经验丰富、责任心比较强的质量检查员,进驻搅拌站,进行旁站计量,适时测试砂石子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配比正确; 3)认真进行开盘鉴定,每调整一次施工配合比,必须进行一次开盘鉴定。 三、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汽车泵泵送混凝土到浇筑地点。 1、原材料控制 实际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与配合比设计相一致。材料进场后,按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登记,并收集、保留相关资料。所有原材料做到先检后用;集料堆放场地先硬化、分仓,后堆放原材料;粗骨料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并对其检验状态进行标识;胶凝材料、外加剂储存罐采用顶部搭设遮阳棚和四周棉被包裹防晒。骨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筛洗,严格控制含泥量、级配,并用钢结构雨棚覆盖,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差异和温度。 2、拌合过程控制 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搅拌设备系统及仪表精度。对微机控制搅拌站计量参数资料要及时分析,动态校正计量。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 混凝土搅拌工艺:细骨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第一搅拌阶段)→加水(第二搅拌阶段)→加粗骨料(第三搅拌阶段)→搅拌出料。搅拌时按上述顺序投料。每一搅拌阶段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为3min。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操作手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拌合时,有技术人员在搅拌站全过程值班,随时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 3、运输及泵送过程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和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两种形式。混凝土搅拌车通过施工道路运输,要求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