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_雷姆_库哈斯_上_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_雷姆_库哈斯_上_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_雷姆_库哈斯_上_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_雷姆_库哈斯_上_

109城市建筑|UA视线|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UA SIGHT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

—雷姆 · 库哈斯(上)

■ 孙巍巍 刘松茯 ■ Sun Weiwei Liu Songfu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 · 150006)收稿日期:2009-03-11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inning Architect :

Rem Koollhaas (Ⅰ)

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关注当代文化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他对建筑的锐利敏感和非凡的创造力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库哈斯的建筑作品不拘一格、形式多变,但始终坚持为当代生活和使用者服务,是一种本质的、思想赋形的建筑。深刻、独到的建筑思考为他的建筑创作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也是他建筑作品的灵感来源和精华所在。浓厚的变革精神和叛逆气质使库哈斯总是能跳出思维惯性,以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建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他的建筑思想和作品都不拘泥于常规,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从视觉到观念的震撼。一、复归—库哈斯的建筑观建筑观是建筑师对于建筑的理解、理想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往往是他们建筑的核心,辐射从精神层面的建筑理念到物质层面的建筑细节,贯穿于建筑创作的始终,并引导着他们的建筑之路。库哈斯在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致词时曾郑重地说,“如果不停止对真实的依赖,并且重新将建筑视作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去思考从政治层面到实际层面的所有问题,如果不将我们自己从永恒中解放,去思索值得关注的和正在发生的新问题,例如贫困、大自然的消失等等,建筑学也许将不会延续到2050年①。”这段话可以看作是他提出的某种警示,也可以看作是库哈斯建筑观的宣言。不再割裂地研究建筑、城市、技术、历史、形式等等问题,而是重新将建筑视作思考所有问题的一种方式,库哈斯的这一建筑观是一种伟大的建筑复归。1.还建筑于本质库哈斯认为,建筑不该是为时代设计一个引人注目的展览品,然后在其中塞入一些功能,恰恰相反,应该以使用时的表现为导向,努力去抓住建筑运作的内在本质,再设计实体结构遮蔽它。即建筑之本在空间与事件,而非实体和形式,建筑应该是人行为活动的背景。库哈斯常常在种种限制和诸多制约之下固守建筑本质,试图寻求新的建筑与自由之间真实、互利的关系,创造性地对建筑进行本末取舍。例如在角逐迈阿密表演艺术中心(Miami Performing Arts Center)设计竞赛时,赞助商们要求参赛的建筑师全盘接受预先设计好的歌剧院和演奏厅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整体设计之中。库哈斯认为二者分别搭建将使迈阿密丧失一个创造全新艺术中心的机会,同时也会造成许多浪费。他用一个高耸于中央、东西向的技术区将二者合并在一起(图1),借此压缩两栋建筑物中功能重复的部分,避免空间的大量浪费,两栋建筑的公共区域也得以合并(图2),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立体复合空间(图3)。复合空间让这个公共建筑生动起来,并与周围的城市街区共同创造出一种共襄盛举的场景。通过提纯主要因素并删除次要因素来提高效率,让建筑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仅确保了建筑的使用,还为建筑增添了新的活力。以建筑使用时的运作表现为本、以实体与形式为末,这样的建筑观决定了库哈斯对建筑的经济问题和形式问题所持的态度:拒绝以建筑的形式来表现建筑价值,抵制用刻意的修饰增加建筑的魅力。其实库哈斯认为经营细节对建筑很重要,他也并非欠缺精巧处理细节的能力,只是他更多地关注建筑的使用表现,而不是高标准的材料或高雅的设施。法国的里尔大宫(Lille Grand Palais)这座庞然大物就几乎未加修饰(图4~图6),简朴得有些寒酸,甚至被很多人批评为廉价粗劣的建筑。节制自省的态度主导了库哈斯的建筑形式表现和建筑美学取向,虽然他的建筑作品和其他当代建筑师的作品在建筑形式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使人很难察觉到其中存在的差异,但是建筑观的不同决定了他与那些片面地追求形式、美学至上的建筑师划清界限。库哈斯的建筑总是给人带来观念上的冲击和新的思考,也常常与传统、常规的建筑概念和规范相冲突。他的很多建筑思想都衍生自当代西方哲学和文化理论,并将城市与建筑、文化、实时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使建筑不再是孤立于生活之外的建筑物和建造问题。即便在建筑领域内,库哈斯也常常质疑以往的建筑惯例,挑战和质问现存的建筑机制。库哈斯将建筑视为思考方式,面对各种问题寻求新的解答,重新关注以往设计中被忽视的元素,发掘、发现种种建筑的潜力和可能性,这样的建筑观也成了库哈斯的鲜明特色,贯穿其建筑研究和作品之中。2.还建筑于挑战库哈斯曾评价“建筑师是一个‘危险的’职业”,“因为它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困难的、甚至使人筋疲力竭的职业,……也因为它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混合物:既无所不能,同时也无所能。在这个意义上,建筑师一直有着无尽的梦想,他们依靠各种各样的因素以及环境形势,去影响和实现这种梦想②。”库哈斯看到,建筑和建筑师的力量被过高地估

计了,而且建筑和建筑师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在

他看来,建筑精神、建筑教育等等仍然深植于一种

非常怀旧的基础之上,建筑固步自封于固有模式中,

有限的几种模式潜力已经近乎耗尽,但仍被无限地应用到几乎任何形式中。建筑师们关注的焦点总是顾此失彼、片面易变,他们还没能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突变,仍然用怀旧的眼光看待各种问题,不

去了解和接受种种正在产生并发展变化的新事物,只用现代或偏重于建筑学的方式来思考;局限在既有的模式内,这样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根本无活力可言。库哈斯还指出,很多时候建筑师的愿望与社会及人们的真实愿望存在着分歧。建筑师们带着野心、满怀热情、一厢情愿地做设计,人们却拒绝按照建筑师希望的那样行动。这种建筑与人们真实愿望的割裂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建筑学最有趣的东西在于抵达新的世界而非返回到旧世界③”,库哈斯相信,新的问题是能够通过建筑手段来解决的,建筑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是要准确地分析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件,并尽量追寻其原因,依此得到一种逆向的推论,或者形成一个有远见的推断基础。不要去捏造和强加一些东西,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去理解问题、思考出路,探索为适应新趋势建筑专业需要做出的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库哈斯始终倡导关注和思考新问题,与此同时,他从不被先入为主的各

种观点所影响并陷入惯性思考之中,而是努力从新

角度重新审视已经形成的体制和解决各种“旧”建

筑问题系统方案,并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对新问题

人 物

的关注和思考,加之对旧问题的新解答,库哈斯使其建筑与时代和社会紧密联系,以求得突破性发展。“库哈斯的设计项目无论好坏,永远都不是对于‘传统’问题的外部或静态的解决方法,也不伪装成那样;而是一种对复杂的交叉领域临时的、灵活的解决办法④。”在他的建筑中可以看到一种整合社会空间和经济空间的新方法,这在建筑界是史无前例的。

库哈斯以平和、冷静、客观的态度直面现实并接受现实,这反映在其建筑作品之中就变成一种积极的适应,例如他对于大都市、拥塞文化、消费文化等当代现象的着迷。库哈斯在现实给出的条件下积极寻求突破、换位思考,调整原有的方式方法,挖掘新潜力。在他的建筑中很少见到对现实的硬性抵抗,而是从内部加以颠覆,这使他的建筑带有独特的激进气质。

3.还建筑于历史

库哈斯的建筑以叛逆和前卫著称,似乎很难看出建筑历史传统对他的影响,事实上他对建筑史的兴趣和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思想深层结构。库哈斯对于现代化现象十分着迷,对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和前苏联结构主义建筑大师伊凡·伊里奇·列奥尼多夫(Ivan Ilyich Leonidov)等人都很尊敬,在库哈斯的早期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这几位大师的影子。这并非是刻意模仿抄袭大师的手法,而是带着思考去审视大师们的理论和实践,并从中获得启迪,将之真正变成自己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史深入、独辟蹊径的思考,成为库哈斯汲取营养、萌发创意和灵感的重要途径。

现代主义的影响体现在库哈斯的建筑历史观上。现代主义倡导建筑革新,呼吁创造符合时代的建筑,用建筑引领新的社会生活方式,这些都与库哈斯的建筑观十分契合。而现代主义不愿麻木地、不必要地重复历史样式的态度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库哈斯的建筑。因此,很多评论都抨击库哈斯忽视建

筑历史文脉。其实库哈斯将建筑视为一种思考问题

的方式,对于建筑的历史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库哈斯的历史观与众不同,这与他记者的从业

经历有关,他心中的历史,并不仅仅是物质遗存层

面,还包括伴随历史而产生的各种事件。德国的查

理检查站住宅项目(图7)表现出库哈斯对待历史

的严肃态度。查理检查站曾是柏林墙的一部分(图

8),主流的观点是撤销、修正以往的“失误”,按照

街道的旧貌重新建造,以找回历史意识。库哈斯却尖

锐地质疑这种以历史的名义去抹杀柏林历史上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的做法。他认为,历史是不该被随意

涂抹的,18~19世纪的柏林历史与第二次世界大

战、欧洲重建和柏林墙这段历史共存。片面、随机

地选择一个模式并将之视为完美,以这种模式重建

柏林将是肤浅的。

库哈斯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看作现代化的一

部分。他对现代和历史传统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全

球立场上理解历史价值,关注点不应该放在历史审

美和历史形式上,而应该考虑历史对现代生活的作

用。而历史保护面临的问题是,要保护已经失去的

还是要为新社会发展积聚能量。现代主义之后,人

们对历史保护的态度有些矫枉过正,由当初的努力

摆脱、颠覆、反叛传统转变为拼命保存古物。这种

过度保护的心理让建筑师们不敢轻易触犯。但是库

哈斯提醒建筑师们不仅拥有说“不”的权力,还有

挑战过去的信心。虽然那会冒着犯错误的风险,但

是也不该轻言退缩和放弃。

历史观体现了建筑师在对待历史和传统时所

表现出的不同理念,进而影响到其在建筑创作中如

何对待建筑传承、建筑保护以及历史与时代关联等

问题。库哈斯的历史观或许有些激进和极端,不太

符合常规的主流历史观之道,也许还无法被建筑界

注释

①参见:Complete 2000 Monograph on Rem

K o o l h a a s (i n p d f f o r m a t) h t t p://w w 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11789622.html,/143/mono2000/Koolhaasmon.

pdf

②参见:莱斯大学建筑学院编.库哈斯与学生的对

话.裴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

③参见: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瑞姆·库哈斯的作品

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4

④参见:桑福德·昆特.飞射子弹或者未来始于何

时?.莱斯大学建筑学院编.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

裴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0

图片说明

图1 迈阿密表演艺术中心总体规划模型

(图片来源:瑞姆·库哈斯1987-1998.E L

CROQUIS中文版.2002)

图2 迈阿密表演艺术中心二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瑞姆·库哈斯1987-1998.E L

CROQUIS中文版.2002)

图3 迈阿密表演艺术中心模型剖面

(图片来源:瑞姆·库哈斯1987-1998.E L

CROQUIS中文版.2002)

图4 里尔大宫室外楼梯 摄影:刘松茯

图5 里尔大宫外墙面 摄影:刘松茯

图6 里尔大宫室内 摄影:刘松茯

图7 查理检查站住宅 摄影:刘松茯

图8 查理检查站项目基址

(图片来源:Rem Koolhaas and Bruce Mau.

S,M,L,XL.The Monacelli Press,1998)

的主流认同,但是它们为审视建筑历史的问题提供

的新视角值得关注和深思。(待续)■

8

110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

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三十、常见外国学会(协会)机构

ARI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Institute 空气调节与制冷学会(美)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HE American Society of Chemical Engineers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 ASE American Society of Engineers 美国工程师学会 ASEE American Society Electrical Engineers 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 ASHAC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 美国采暖及空调工程师学会 ASHV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ngineers 美国采暖和通风工程师学会 ASM 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l 美国金属学会 ASM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NT 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美国无损探伤试验学会ASQC 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 美国质量控制学会ASRE American Society of Refrigerating Engineers 美国制冷工程师学会ASTM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 美国试验及材料学会 ASTME American Society of Too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美国工具与制造工程师学会 AWPA American Wood Preservers Association 美国木材防腐工作者协会AWS American Welding Society 美国焊接学会 AWWA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美国给排水工程协会BSI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英国标准学会 BWRA British Welding Research Association 英国焊接研究协会 CSA Canadian Standard Association 加拿大工业标准协会CSCE Canadian Socie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CSJ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日本化学会 EPA European Petrochemical Association 欧洲石油化学协会 ERA Electric Research Association 电气工业协会(英)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精编版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 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中文名:贝聿铭 外文名:Ieoh Ming Pei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1917年 职业:建筑师艺术家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设计香港中银大厦 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 配偶:卢爱玲 目录 生平简介 作品风格 生平简介 主要成就主要学术 主要专业 荣誉 作品年表 作品简介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澳门科学馆 设计理念概述 建筑构造之意境 南北两翼及收藏库 借景与造园 人物评价 成就 1974年-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2002年- 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6年-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息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生平简介 作品风格 生平简介 主要成就主要学术 主要专业 荣誉 作品年表 作品简介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澳门科学馆 设计理念概述 建筑构造之意境 南北两翼及收藏库 借景与造园 人物评价 成就1974年-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2002年- 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2006年-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息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展开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贝聿铭[1](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 贝聿铭 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编辑本段作品风格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美籍华人贝

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

姓名: 学号: 日期: 书名:《雷姆·库哈斯》 作者:刘松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摘要:雷姆·库哈斯于获得了2000年度的普利茨凯奖,是著名的 OMA的创立者之一和核心人物,本分尝试分析库哈斯思想的形成过 程以及主要的几个建筑设计思想,之后通过对库哈斯部分建筑作品进 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库哈斯的设计理念。最后结合前文的内容,从自己的设计经历出发,谈一谈 自己一些比较粗糙的体会。 库哈斯是以激进的天才建筑师的形象出现在建筑界的,他所持有的非同常规的建筑观点不断对建筑专业本身提出挑战。许多年过去了,库哈斯在业内已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并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在哈佛的设计研究院也取得了稳固的地位,还是普利茨凯奖的得主。被权威接受和认可容易使人猜测他的激进已经被同化掉了,但是库哈斯本人的所作所为从未证明这一点,他始终提醒自己——成功总是和某种即时而来的停滞不前联结在一起,就像引人发困的麻木总是伴随着食欲的满足。 1 ,库哈斯的设计思想 库哈斯把建筑看做是为一个特定的计划、事件和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背景。他将建筑师们进行设计工作时注重比例、构成、细节和规模的做法视为束缚设计思想的锁链,他认为他之所以能一直不落入陈规俗套中就是因为能够摆脱这个锁链,而探索建筑的形式和机能之间相互适应的辩证关系。长期进行的城市问题研究和大量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培养了库哈斯以对待城市的整体的、宏观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来从事建筑设计。 库哈斯设想每一个建筑都立足于千篇一律的底座上,像是群岛中的孤岛,极尽雕塑般表现之能事,以吸引眼球。库哈斯的价值观认为,每一个小岛越是有不同的价值,整个列岛的价值就越统一。而对于每一个孤岛而言,外部的形体与内部的组织是分离的,外部的形式主义和内部的功能主义都是为了使建筑有更大的俘获力,因而,不是在精神层面上、而是在实用层面上,内和外统一了。 在《癫狂的纽约》里,库哈斯用“拥塞”来概括曼哈顿的本质,认为“拥塞”的存在产生了大都市效应,并直接影响了城市形态和城市中的建筑。“拥塞”不仅是建筑的问题,更是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一种文化,即“拥塞文化”。高层高密度的城市形态是“拥塞文化”最直接的物质表现,但物质意义上的高密度并不是 全部,更是建筑“内容”的高密度状态。库哈斯评价内容丰富的 摩天楼是“社会压缩器”,是“产生和强化人类交往理想形式的机 器”。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大”的建筑便是应对这种状态的最 好容器。 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

盘点那些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协会

盘点那些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协会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机器时代开始,各类工业工程项目开始产生。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增强推动着工程项目的管理向系统化和精细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诞生于西方世界的各大工程师协会或工程学会为工程项目管 理的发展和工程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不断地向全球扩张其影响力。直至今天,无论是作为国际能源巨头的投资方,还是实力雄厚的工程公司,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都无法摆脱这些工程协会的影响和定下的规则。1. 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简称ICE)成立于1818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工程机构,有近200年的历史。现在它仍是一个非盈利性的行业学术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代表个体土木工程师的独立团体。目前会员遍及一百多个国家,达8万余人。ICE也是国际土木工程界唯一具有学术交流和专业资质认证两重功能 的学术机构。ICE所颁发的ICE国际执业资格证书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国际认可证书。ICE授予的土木工程方面的资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并确保会员的素质满足一名职业土木工程师的标准。获得ICE会员资格的土木工程师是世界领先的专业人士。为满足业主多样化的要求和适应不同工程

项目的管理需求,使得工程参与各方能够在统一的实施标准下有效协作,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频繁的争议和造成的不利影响,1985年9月,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委员会(NEC)批准并开始编制新工程合同(NEC合同),工作小组由土木工程师学会成员、承包商、咨询工程师和雇主代表组成。新工程合同于1991年出版试行版。后经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于1993年3月正式出版第一版。1995年出版第二版。目前最新版是于2005年7月出版的第三版,简称NEC3。NEC 合同受英国政府商务部(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OGC)的支持,推荐在英国所有的公共项目上使用。NEC合同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工程施工合同。用于业主和总包商之间的主合同,也被用于总包管理的一揽子合同。工程施工分包合同。用于总包方和分包商之间的合同。专业服务合同。用于业主与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设计师、测量师、律师、社区关系咨询师等之间的服务合同。裁判者合同。用来作为雇主和承包商(联合在一起)与裁决人订立的合同,也可用在使用工程施工分包合同的分包合同中和新工程合同中的专业服务合同中。 2.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 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法语: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Ingénieurs-Conseils,简称FIDIC),1913年由比利时、法国和瑞士三国咨询工程师协会成立,至今已

雷姆·库哈斯:建筑是一项危险的职业

“建筑是一项危险的职业。”——瑞姆·库哈斯 倘若你是一位建筑设计师,欧洲的转变对OMA的组织有何影响? 瑞姆·库哈斯:建造丹哈格歌舞剧院(Den Haag Dance Theater)是一个艰难的工程。它像是多年未补的黑洞,令人感到离奇、可怕。当然,OMA的资金不足,某方面所接受的工作量太大,导致我们与处理音响问题的工程师、结构设计师、机械工程师们言语失和,并且有所争执,两边处于散伙的状态也曾持续了六个月之久。 不过,最后我们的办公室终于得以在这栋建筑的中央落成。已经有好几个月,我们工作的进度几乎很难协调。现在,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但在当时却是……总而言之,我已不再特别偏好什么样的建筑企划案。尤其在1987年,我负责指挥建造的歌舞剧院,做法就像是为鹿特丹建筑协会及丹哈格市政府职工食物中毒下决策一样。 当时正巧我与伊利亚·珊格斯刚散伙,顿时有一种想从束缚中逃离的念头。当然我也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很懦弱的,因为这些束缚很重要。 我对建筑设计师们的处事能力感到非常骄傲,尤其当他们一个人工作时,所面对的孤独、枯燥是那么令人难以承受。当我再次挑战寂寞、挑战那个难以摆脱的疯子时,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让其他的人也来参与建筑设计。稍早的时候,我们举办了很多新的国际竞赛,部分的参赛者是来自于公司成员,部分则是公司以外的人士。像这样的举办方式,无论是图书馆或是喀尔斯鲁尔的大楼,都掀起了一股热潮。我和建筑设计师一起工作后,对“孤军奋斗”这个字眼已经不再坚持了。举例来说,最近我会邀请汉斯·库哈福(Hans Kolhkff)、杰克·卢肯(Jacques Lucan)和费兹·鲁梅亚(Fritz Neumeyer)与拉迪藩(La Defense)在德方斯工程上进行合作。此外,在法国里尔,我们也与金·奴佛(Jean Nouvel) 一起共事。对于我们所做的“事前准备”,大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我们与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起工作时,大家都非常小心谨慎。所以,虽然我在鹿特丹大多是一个人,但和其他人仍然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现在,我们比较了解如何确切地策划出有创造性的过程。我们也清楚,良好的组合是介于恐慌与沉思之间,良好的动机则建立在竞争与支持的相互关系上。你甚至可以将办公室的成员组织视为一个设计的话题,一个国内人才互补性的组合。 这就好像你在集邮过程中的整合,不断地试验,寻找偶发的、潜藏在意识深处的能量……为了真正使自己相信某一些事,就必须从心底讨厌其他的事物。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探索你的勇敢,才能增强你的信念。 在建筑设计上,你一直坚持一种“粕犷”的态度,为了整体的概念而牺牲建筑细节中精华的部分。

BIM与设施管理

BIM与设施管理 时间:2009-11-09 00:00:00 来源:Autodesk 作者: BIM正在改变着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式,但是它会改变建筑的运营和维护方式吗?该行业十分关注面向设施管理的建筑信息的使用,但是确切地说应该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将BIM的优势扩展到设施管理中?本白皮书将主要介绍面向设施管理人员的BIM使用方法——以便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中协调一致的建筑信息,以及设施管理(FM)应用。 互操作性、设施管理与BIM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于2004年进行了一次研究1,目的是预估美国重要设施行业(如商业建筑、公共设施建筑和工业设施)中的效率损失。 该研究报告显示,每年,因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设计和软件系统中的互操作性不够充分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58亿美元。 该研究报告还显示,业主和运营商在持续设施运营和维护方面耗费的成本几乎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二。上述统计数字反映了设施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使用修正笔(Wite-out)?手动更新住房报告;通过计算天花板瓦片的数量,计算收费空间的面积;通过查找大量建筑文档,找到关于热水器的维护手册;搜索竣工平面图,但是毫无结果,最后才发现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收到该平面图。虽然在NIST研究中,缺乏互操作性问题十分严重,但是也只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部分原因。那么关于上述电脑系统的研究数据是否有必要分享呢?通常,我们会忽略数据质量问题,并掩饰会招致不幸的实情——通常由传统设计软件创建的数据不可靠,因此无需再费力共享之。BIM的特点是,能够提供关于建筑项目的协调一致的、可计算的信息,因此该信息非常值得共享和重复使用。 这样,通过在建筑生命周期中时间较长、成本较高的维护和运营阶段使用BIM设计程序中的高质量建筑信息,业主和运营商便可降低由于缺乏互操作性(见上述)而导致的成本损失。为此,Autodesk采用DWF?技术来连接Revit?、Autodesk? FMDesktop?软件平台和产品,以及可以组织和报告关于设施的信息的Autodesk应用套件。 基于DWF的空间管理 DWF技术平台由Autodesk创建,旨在在不丢失重要数据以及接收方无需了解(甚至没有)原设计软件的情况下,发布和传送设计信息。在上述系统中,Autodesk FMDesktop可以读取由Revit发布的DWF文件,并可自动识别空间和房间数据,而FMDesktop用户无需了解(甚至无需拥有)Revit软件产品。 该方法不同于典型CAFM(计算机辅助设施管理)流程。使用该方法,设施管理员可以扫描纸质平面图(也可以导入电子CAD文件),供在CAFM应用中使用。然后,再将电子平面图用作背景来创建“多线段”(由线和弧段组成的闭环),以定义区域,并确认房间编号以对该区域命名。手动为商业建筑创建“多线段”需要花费几天到几周的时间(手动为面积达75,000平方英尺的三层办公楼创建“多线段”可能需要4、5天的时间),因而一个专门提供“多线段创建”服务的家庭手工业便应运而生了。通过使用DWF文件将建筑数据从Revit迁移到FMDesktop,Autodesk 使企业不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手工创建多线段的流程。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 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 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 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建筑协会 学院,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1972年,哈库斯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和工作了美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在伦敦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弗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其著作《错乱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其建筑作品也遍及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荷兰猪德国大使馆、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及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并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特茨克奖。 他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哟中历史的文化感,其立足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职业生涯中,他常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所以看

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或许正是这种理念才是他的建筑能够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如由他主持的即将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的设计。 他的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 “……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 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 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着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 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着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实业家,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勒·柯布西埃 (l887~1965)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1946年~1957年相继建造的“马赛公寓”体现了柯布西埃对单元型住宅的理解,这是第一个真正单元型的住宅建筑,包含了复式住宅的概念,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而其在后期创作的“朗香教堂”,则完全是充满激情的创世之作,简直是一座让人充满想象的雕塑。为纪念这位建筑大师,在柯布西埃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联合国曾以他的名义将那一年定名为“国际住房年人们说:“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话,就很难理解现代建筑”,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位建筑大师似乎并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道出了建筑要满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筑、住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他又说:建筑往往被“贬低到仅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这仅仅是构筑物,不是建筑。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是一种造型的东西。”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一书发出了民主乃至于民粹的精神号召,被称为“建筑中民主和科学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导把他的“新建筑五原则” 尽量适用于任何建筑地段条件,使其成为通用的建筑模式。迄今为止对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诠释和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 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赖特简介 (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_雷姆_库哈斯_中_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 —雷姆 · 库哈斯(中) ■ 孙巍巍 刘松茯 ■ Sun Weiwei Liu Songfu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 · 150006)收稿日期:2009-03-1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inning Architect Rem Koollhaas (Ⅱ) 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勇于创新、关注当代文化对城市、建筑影响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对建筑的锐利敏感和非凡的创造性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库哈斯的建筑作品不拘一格、形式多变,但始终坚持为当代现实生活和人的使用要求服务,是一种本质的、思想赋形的建筑。 上期《城市建筑》刊出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雷姆·库哈斯(I)》阐述库哈斯的建筑观,本期将结合实例介绍他的建筑创作手法。 二、创见—库哈斯的建筑手法 在库哈斯的研究实践中,建筑和事件密不可分,城市就是微缩的世界。库哈斯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建筑系统地融合起来,使建筑不仅仅是个容器,而是成为事件交互碰撞的反应堆。这是极富创见的理念,它融于建筑创作中,造就了库哈斯特征鲜明的建筑处理手法。 1.思想赋形 库哈斯的建筑屡屡带来超越人们期待视野的超凡表现,让人好奇其设计灵感来自何处。一言以蔽之,库哈斯的建筑是“思想赋形”的,即idea gives form。建筑理念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和土壤,在为每个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建筑也逐渐成形了。他敏锐地捕捉到当代哲学、文化理论以及一些事件中对建筑具有启迪和影响的成分,通过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思考,将其物化加工成为建筑中的新元素。CCTV 新总部大厦采用了很多与以往摩天楼分道扬镳的基本原则,库哈斯试图借此做出尝试,寻回摩天楼已失去的意义。方案用扭转连接的两个Z 字形构成一个巨大景框,塑造出三维扭曲的环状摩天楼形象,创造了一个超大型都市标志建筑。他希望通过环状组织加强建筑的上下联系,将不同部分的空间和功能联系起来,以便在灾难发生时为逃难者提供两个方向的逃生选择。尽量靠在基地边缘的两个塔楼将多个楼层架空,大型演播厅被设于地下,极大地减少了建筑的覆盖率,获得了尽可能多 的绿化面积和更好的日照条件以及视线的通透。通过限定一个流动的建筑外部灰空间,三维环状摩天楼也营造了鲜明的场所感。 库哈斯的建筑总是能做到空间的自由流动、功能的自然流通,潜意识般的逻辑组织让建筑中各种矛盾冲突的解决自然得仿若水到渠成。力图使建筑为事件的发生和人的行为活动服务,这样的建筑观让库哈斯十分重视建筑中的各种流线组织。在设计构思之初他便细致深入分析建筑使用时的独特需求,找出简洁、凸显本质又富于创新性的流线组织方案,将抽象、虚幻的流线用建筑的实体和空间加 以具象化。如此,流线组织与建筑创作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流线的梳理带动着建筑形式的塑造。在建筑形成之时,流畅兼富效率的流线也早已内化于其中,形成了每个作品中自然流畅的空间体验。在库哈斯的作品中,流线的具象化创作手法最为突出的实例就是康索艺术中心(Kunsthal)和朱苏大学图书馆(Jussieu - Two Libraries)设计方案(图1,图2)。 库哈斯的著作和建筑作品,尤其是其后期的作品,常常有大量的信息分析以及统计图表。这是库哈斯建筑创作的另一个常用手段,将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结合,通过对数据整理和分析来辅助和引导建筑创作。例如,在热那亚港(Genoa Port)规划设计中,数据分析和图形设计几乎直接导引了建筑形式的确立(图3,图4)。这些图形设计类似于建筑创作中常用的模型,只不过它是将数据收集整理后绘制成图形,再用它们来推导建筑功能和形式的设计。图形设计让这些逻辑推导变得直观而具象,操作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创作方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并体现了信息化社会建筑发展的时代气息。 2.系统整合 库哈斯对于建筑各个部分之间以及建筑(尤其是大型、超大型建筑)中复杂的功能协调整合手法同样值得深入分析和借鉴学习。 还原裁减(Reduction)策略是库哈斯判定建筑中各因素权重继而进行系统整合的重要手段,也是他还原建筑本质和赋予建筑新的自由的手段。还原裁减即去除设计中无根据的权力(如已经不适应当 代具体情况的各类建筑常规做法)、不必要的控制,重点在于还原建筑本质、废除和跳脱陈旧的惯例与常规的桎梏,使建筑创作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将设计重心放在建筑真正的诉求之上。建筑的事件结构(event structure)是库哈斯执行还原裁减策略的重要参照。以伊利诺工学院麦克考米克论坛校园中心项目(IIT The McCormick Tribune Campus Center)为例,库哈斯将其定义为校园中的交流场所,创造性地把校园中心还原成为“道路”,依据校园内的主要人流走向在原来校园的规则网格上打上了一个大叉(图5、图6)。这个处理解决了密斯的对称式网络化规则设计与校园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矛盾,也创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真正的“校园中心”,满足了校方想重塑学校吸引力的愿望。 在功能极其复杂的建筑中,通过还原裁减还有助于理清建筑的各部分之间、各空间之间、功能与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之依循建筑的事件结构进行调整,组织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系统,得到全新的建筑形式和功能组织方式。库哈斯的作品中,复杂而特殊的法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France)被还原裁减为一个储存信息和记忆的宝库,5个完全不同功能的图书馆漂浮于储藏室之中,彼此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图7);功能复杂的泽布吕赫海运枢纽(Zeebrugge Sea Terminal)被还原裁减为一个运转着的“分类机器”,能够高效率地容纳和疏导大量的旅客(图8);功能复杂、繁多的混合体建筑里尔大宫(Lille Grand Palais)被还原为摇滚会场、会议中心和会展空间3个主要元件,在东西向可以分开独立使用,在南北向上则相互连接(图9)。这种化繁为简的整合使各部分能够更好地满足各自的功能要求,也使得庞大的系统更容易和谐运转。 卷折结构(连续坡道和阶梯式的礼堂、会议厅等)是库哈斯在建筑中经常运用的元素。在朱苏大学图书馆方案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育馆(Educatorium University of Utrecht)中,贯穿建筑的连续坡道和阶梯将不同的功能空间组织起来(图10),并通过坡道或阶梯与水平面间存在的角度形成一种虚界定(图11),达到一种简单而巧妙的空间分隔。在加的夫歌剧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方案(图12)和广州歌剧院(Guangzhou Opera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 Pritzker奖的由来 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 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