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样品前处理技术试卷

2010年样品前处理技术试卷

2010年样品前处理技术试卷
2010年样品前处理技术试卷

南京晓庄学院样品前处理技术课程考试试卷A B

2010–2011学年度第1学期生化环学院院(系)08 级共6页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院(系)主任审核签名:

命题教师:校对人: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关于固体样品制备的顺序,下列说法正确是:()

A、破碎、混匀、过筛、缩分;

B、破碎、过筛、混匀、缩分;

C、破碎、缩分、过筛、混匀;

D、破碎、过筛、缩分、混匀。

2. 常用消除干扰的方法不含有()

A、提取;

B、控制分析条件;

C、掩蔽;

D、分离。

3. 关于无机成分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保留无机成分,去除大量有机质可采用干灰化法、湿消化法和特殊法;

B、在原子吸收测定方法中,有的样品有机物干扰不大,可不经过灰化直接加盐酸

提取待测成分;

C、在灰化前样品无需预先干燥、炭化;

D、湿法消解有敞口消化法、回流消化法、密封罐消化法和微波消解法几种方法。

4. 下列哪组分析数据符合定量分析对分离的要求:()

A、常量组分a的回收率为98.5%;

B、常量组分a的分离率为0.002;

C、微量组分b的回收率为92%;

D、微量组分b的分离率为0.00001。

5. 有机离子交换剂不包括()

A、离子交换柱;

B、离子交换树脂;

C、离子交换膜;

D、离子交换纤维。

6.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阳离子的亲和力顺序正确的是()

A、Na+ < Ca2+ < Fe3+ < Th4+ ;

B、H+ < Li+ < Na+ < NH4+ ;

C、Mg2+ < Ba2+ < Sr2+ < Ca2+ ;

D、Cu2+ < Fe2+ < Co2+ < Ni2 + 。

7. 载体电泳不包括下面那一种电泳()

A、纤维膜电泳;

B、凝胶电泳;

C、聚焦电泳;

D、毛细管电泳。

8. 以下不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是()

A、微滤;

B、超滤;

C、反渗透;

D、电渗析。

9. 以下相关固相萃取说法正确是:()

A、固相萃取操作简便、快捷,但实行商品化后费用较高;

B、固相萃取实质上是一种液相色谱分离,可分为正相、反相等多种分离模式;

C、固相萃取步骤包括柱的预处理、上样、洗脱、去除杂质及收集分析四步;

D、由于固相萃取柱长较短,且填料粒径较大,其柱效比高效液相色谱要高。

10. 关于微波加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波加热是材料在电磁场中由介质损耗而引起的“体加热”或“内加热”;

B、微波是非电离辐射能,它的能量不足以破坏化学键;

C、微波介质可以吸收微波能而转化为热能,同时不被加热;

D、微波能可以直接进入样品内部而不需要借助于某些介质的传导。

二、请判断下列叙述对与错,对的在题前括号中打“√”,错的打“ⅹ”(每题1分, 共

10分)

()1. 在定量分析中,沉淀分离法只适于微量组分而不适于常量组分的分离。()2. 当分配比较小时,一次萃取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为提高萃取效率,可采取连续萃取的方法。

()3.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顺序为树脂的选择和处理、装柱、离子交换、洗脱、树脂再生。

()4. 电泳决定于环绕每个离子的离子雾中的扩散双电层,离子尺寸越大、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越高时,电泳现象变得越明显。

()5. 凝胶的这种用于分离不同尺寸分子的特性是由于它的尺寸筛分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分子筛效应。

()6. 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分离、分析的对象仅限于蛋白质和两性分子。

()7. 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

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它厚度应在0.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8. 一般说来,无机小分子的渗透压要比有机大分子溶质的渗透压高得多。()9. 在临界点以上的范围内,物质状态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这种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10. 固相萃取一种只需少量有机溶剂,简便快速,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能够与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仪连用样品前处理技术。

三、填写下列反应方程式(每题5分,共30分)

1. 分别写出硫代乙酰胺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

2. 丁二酮肟与镍离子形成螯合物沉淀的反应

3. 8-羟基喹啉与金属离子(以M n+ 表示)形成难溶螯合物的反应

4. 氯化四苯砷与MnO4—生成离子缔合物沉淀的反应

5. K+的特征沉淀反应

6. 双硫腙与锌离子的反应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什么是样品前处理,以及样品前处理的目的和评价标准?

2、分别简述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的主要前处理技术和基本原理。

3、简述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

4、何谓膜分离技术,根据推动力的不同,简述膜分离的过程分为几类,以及对不同种类的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谈一谈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初步学习后有何收获。

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

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 课程报告 样品前处理方法:固相萃取(SPE) 班级: 应用化学121班 学号: 201238705131

固相萃取(SPE) 1.基本原理 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SPE也是一个柱色谱分离过程,分离机理、固定相和溶剂的选择等方面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有许多相似之处。分离模式有正相(吸附剂极性大于洗脱液极性)、反相(吸附剂极性小于洗脱液极性)等。 1.1.1 正相固定相 正相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都是极性的,用来萃取(保留)极性物质。在正相萃取时目标化合物如何保留在吸附剂上,取决于目标化合物的极性官能团与吸附剂表面的极性官能团之间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了氢键、π—π键相互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和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的极性-极性作用。正相固相萃取可以从非极性溶剂样品中吸附极性化合物。 1.1.2 反相固定相 反相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通常是非极性的或极性较弱的,所萃取的目标化合物通常是中等极性到非极性化合物。目标化合物与吸附剂间的作用是疏水性相互作用,主要是非极性-非极性相互作用,是范德华力或色散力。 固相萃取所用的吸附剂也与液相色谱常用的固定相相同,只是在粒度上有所区别。SPE柱的填料粒径(>40μm)要比HPLC填料(3~10μm)大。由于短的柱床和大的粒径,SPE柱效比HPLC色谱柱低得多。因此,用SPE只能分开保留性质有很大差别的化合物。与HPLC的另一个差别是SPE柱是一次性使用。 SPE的操作步骤: 1.2.1 柱预处理 目的之一是除去填料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另一个目的是使填料溶剂化,提高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随着离子色谱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样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采用采样、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的模式来进行离子色谱的分析。对于大量复杂基体的样品,离子色谱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预处理后再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样品复杂基体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基体样品测定结果和准确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有关样品预处理方法,随着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相关离子色谱的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国产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 (2)大部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离线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在线设备;但相对而言,样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的样品量也比较多一些; (3)与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较,国内出现的样品前处理绝大多数均出自于基层单位,实用性强;但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探讨比较少。因此,许多国内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配合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仪器用于在线样品的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 (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 ; (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 (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 (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 (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 (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1.膜处理法 1.1.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 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 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 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 0.45或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由于一般的滤膜不能耐高压,因此滤膜过滤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有时需要在线样品处理,或者将该方法用于仪器管路中,必须采用砂芯滤片。但滤膜过滤方法只能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对于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照样能够进入色谱柱干扰样品的测定并沾污色谱柱。 1.2.电渗析处理法 在国内比较的特色的工作是采用电渗析法,与其它的膜处理方法相比,电渗析处理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是处理复杂基体样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3.电解中和法 强酸、强碱中微量离子的测定是离子色谱较难解决的问题,电解中和法的应用使问题迎刃而解。该方法是利用水电解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高浓度

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及意义探究目的探究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及意义。方法在食品 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找出整个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一种操作较为简便,同时费用较低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在进行食品样品前处理的过程中,应对其微波消解的温度、消解时间以及压力等进行相应的控制,同时对试剂量的选择进行控制,以免消解液出现赶酸现象,并对砷实行预还原以及上机检测,以此来降低赶酸形成微量损伤的发生率,将整个操作步骤进行简便化,从而提升整体检测率,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在食品检测前处理中选择微波消解,能够有效提升其检测效率。 标签:食品理化检验;样品前处理;应用 食品的安全性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确保食品安全的主要的检测方法则为食品理化检验。伴随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微波消解技术逐渐凸显出来,与此同时,此技术在食品样品检测前处理应用较为广泛,微波消解技术在操作过程中较为简单,可以有效提升其整体检验质量[1]。此研究主要探讨食品样品检测前处理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采用吉天仪器所生产的微波消解仪,而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则选择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型号为AFS—230E,而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则为岛津生产,其型号为GFA—7000A,萃取仪型号为SPT—24,与此同时还应准备好相关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例如铁、锰以及铜等相关元素。在对材料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应对试剂进行准备,试剂选择优级纯硝酸(其密度为1.42 g/mL)、过氧化氢(30%)以及氢氟酸(40%),而金属标准溶液的密度则为1 mg/mL,在应用元素标准使用液之前需要通过硝酸对其进行稀释,硝酸量为0.5 mmol/L,对汞标准而言,应在使用之前通过硝酸实行稀释,其硝酸的体积分数则为4%,砷标准在使用前则通过水进行稀释。选择15 g/L的硼氢化钾对砷进行检测,在2 g/L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硼氢化钾,随后将其进行溶解,此外0.1 g/L的硼氢化钾则为现配溶液,将其对汞进行检测。选择还原剂以及硫脲将其配置混合溶液,与此同时,还应准备其他待测样品。其试剂包含硝酸、过氧化氢以及去离子水等。 1.2 食品样品的制备 将食品样品进行准确的称量,选择0.3 g样品,其状态为固体或者半固体,液体食品的称取量为2.0 mL。对于包含酒精的食物应对其进行水浴,随后将样品放置在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并在其中加入1 mL硝酸实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 min,同时在其中加入0.3 mL过氧化氢实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 min,当浸泡完成后再向其中加入10 mL水,而后将样品进行均匀摇晃,随后将其放置在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过程可分为样品的前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过程可分为样品的前处理、标准品的配制、进样、色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七个步骤。 一误差的主要来源 随着现在市场销售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进样、色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实验环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小,尤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实验结果的误差可能主要来源于样品的前处理及标准品的配制。 1、样品的前处理 样品的萃取率是样品前处理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固-液萃取(含柱分离的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时,存在萃取率不高且不稳定的问题。尤其在除去蛋白质时,存在变性蛋白质会吸附一些被测组分,导致萃取率降低的情况。通常,萃取率是通过在式样中添加被测成分在萃取的方法评价的。也就是说,被测成分的增加量和液相色谱中的峰面增大成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溶液中被测成分的变化趋势。 如果存在萃取率不稳定的问题,就有必要改变萃取的方法,要预先添加内标,然后萃取。这种情况采用的内标,必须与被测物质的化学结构类似,萃取的萃取率才可能相近。如果回收率不但接近100%而且较为稳定,可以证明这种前处理方法较为可靠。在分析中如果能充分考虑以上误差产生的各种原因,才有可能得到精确的分析结果。2、标准品的配制 本帖中讨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准确性的

因素较多,仅在标准溶液的配置过程中,可以分为标准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的储存三个环节。 作为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其纯度要求很高,应避免使用纯度不符合要求的试剂,作为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具有不可替代性,现在市场有销售的HPLC专用的溶剂及各种标准试剂可供实验选择;其次选择与样品浓度要求相适应的天平,应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天平,这样才能把由于天平使用带来的称量操作误差降至最低。 二消除误差的方法 要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考虑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到最小。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不同的。化学分析法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能获得准确和较满意的结果,相对误差一般在千分之几。而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化学分析法就达不到这个要求。仪器分析法虽然误差较大,但是由于灵敏度高,可以测出低含量组分。在选择分析方法时,一定要根据组分含量及对准确度的要求,在可能条件下选最佳分析方法。 2、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如前所述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在一般分析工作中,测定次数为2—4次。如果没有意外误差发生,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3、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消除测定中系统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是做空白实验,即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规程在同样操作条件下进行的分析。所得结果的数值称为空白值。然后从试样结果

样品前处理技术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进展一 1.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 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过程,包括从采样开始到写出报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获:(1)样品采集,(2)样品处理,(3)分析测定,(4)数据处理,(5)报告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幻,上述五个步骤中各步所需的时间相差甚多,各步所需的时间占全部分析时间的百分率为:样品采集6.%,样品处理61.0%,分析测试6.%;数据处理与报告27.0%.其中,样品处理所需的时间最长,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三分之二.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中,分析化学的发展集中在研究方法的本身,如何提高灵敏度、选择性、及分析速度;如何应用物理与化学中的理论来发展新颖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以满足高新技术对分析化学提出的新目标与高要求;如何采用高新技术的成果改进分析仪器的性能、速度、及自动化的程度,因而忽视了对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造成目前这种严峻的局面.目前,花在样品前处理上的时间,比样品本身的分析测试所需的时间,几乎多了一个数量级.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分析前的样品处理却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因此,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分析化学家的关注,各种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当代分析化学的重要课题与发展方向之一,快速、简便、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由于不同人员的操作及样品多次转移带来的误差,对避免使用大量溶剂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深远的意义.样品前处理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对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从环境中采集的样品,无论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几乎都不能未经处理直接进行分析测定.特别是许多环境样品以多相非均一态的形式存在,如大气中所含的气溶胶与飘尘,废水中含的乳液、固体微粒与悬浮物,土城中还有水份、微生物、砂砾及石块等. 所以,采集的环境样品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测定。 经过前处理的样品,首先可以起到浓缩被测痕量组份的作用,从而提高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最小检测极限.因为环境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很低,难以直接测定,经过前处理富集后,就很容易用各种仪器分析测定,从而降低了测定方法的最小检测极限;其次可以消除基体对测定的干扰,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否则基体产生的讯号可以大到部份或完全掩盖痕量被测物的讯号,不但对选择分析方法最佳操作条件的要求有所提高,而且增加了测定的难度,容易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还有通过衍生化的前处理方法,可以使一些在通常检测器上没有响应或响应值较低的化合物转化为具有很高响应值的化合物,如硝基烃在目前各种检测器上响应值均较低,把它还原为氨基烃再经三氟乙酸衍生处理后,生成带电负性很强的化合物,它们在电子捕获检测器上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衍生化通常还用于改变被侧物质的性质,提高被测物与基体或其他干扰物质的分离度,从而达到改善方法灵敏度与选择性的目的,此外,样品经前处理后就变得容易保存或运翰。因为环境样品浓度低,

液相色谱使用中样品预处理注意的几个环节

液相色谱使用中样品预处理注意的几个环节 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目前高效液相色谱已成为化学、生化、医学、工业、农业、环保、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技术,是分析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手中用于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实际分析和分离课题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虽然在检测分析中使用了昂贵的、性能优越的高档精密仪器,但是由于在样品的前处理,标准溶液的制备,样品液的测定,分析中的污染,仪器常见故障等等问题上的不注意,而引起大的系统误差,使整个测定分析失败。现就液相色谱分析的应用中样品预处理注意的几个环节,作简要分析,以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1 样品预处理方法 样品预处理应包括进样前的一切操作。除了称重、溶解、稀释等步骤外,样品需要: ①过滤; ②萃取; ③衍生化(柱前衍生) ; ④液相色谱(低压柱层析) 。这些操作可以是手工进行或实行自动化操作。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干扰物、增加检测器灵敏度(富集) 、保护色谱柱等。样品预处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色谱分离故障,其中样品萃取是关键的一步,要从大量的干扰物中萃取出微量组分难度极大。 有些样品经预处理后还不能作进样分析,需进行衍生化处理,使一些无紫外吸收或无荧光的组分,经过衍生化后能用紫外和荧光检测器检测,这样既提高了灵敏度,又改善了分离度(质量变化) 。样品预处理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样品损失、样品被污染、衍生化反映不完全或多种反应物生成等。衍生反应常会影响试验的精确度,或者在整个样品预处理过程中带来误差。 用于液相色谱分析的样品溶液必须均匀而无颗粒,有颗粒会损坏进样器并阻塞柱头。处理好的样品在准备上柱前应对准光线摇动,检查样品溶液中有无颗粒。只要看到颗粒、混浊或乳化,就应过滤一下,过滤膜要能截留住015μm 以上的颗粒,样品过滤的过程中可能引起:样品被污染,因过滤吸附降低样品组分的含量,样品溶剂挥发引起误差。萃取的目的是从共溶的样品介质中分离出被分析的组分,或者减少损坏柱的物质(如蛋白质等)和干扰物。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要求萃取用的溶剂毒性低、挥发性好、杂质少、对待测样品有良好的溶解度且又与水不相混溶。常用的有乙醚、醋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苯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萃取后一般可直接进样,有时需要浓缩或吹干浓缩,再用定体积的液体或流动相溶解进样。这样增加了样品浓度,提高了灵敏度,同时避免了溶剂峰对样品峰的干扰。在萃取是要考虑样品分子的溶解能力。除了脂溶性和水溶性组分外,还有用脂溶性的组分制成水溶性的盐。萃取方法如下: 1.1 水溶性样品 (1) 酸性组分及生成的盐萃取方法:有机溶剂萃取杂质后调成酸性,再加有机溶剂萃取或进样,或在N2 流下吹干,用适当的溶剂解后进样。 (2) 碱性组分及生成的盐萃取方法:有机溶剂萃取杂质后调成碱性,再加有机溶剂萃取或进样,或在N2 流下吹干,用适当的溶剂溶解后进样。 (3) 中性组分萃取方法:有机溶剂萃取杂质后,直接用反相色谱法分析。

样品前处理方法总结

样品前处理方法总结 随着离子色谱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样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采用采样、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的模式来进行离子色谱的分析。对于大量复杂基体的样品,离子色谱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预处理后再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样品复杂基体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基体样品测定结果和准确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离子色谱仪分析之分析样品预处理方法及特点简介如下: 有关样品预处理方法,随着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相关离子色谱的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国产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 (2)大部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离线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在线设备;但相对而言,样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的样品量也比较多一些; (3)与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较,国内出现的样品前处理绝大多数均出自于基层单位,实用性强;但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探讨比较少。因此,许多国内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配合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仪器用于在线样品的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

(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 (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 (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 (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 (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 (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1。膜处理法 1.1。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理 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0.45或0.22μm 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由于一般的滤膜不能耐高压,因此滤膜过滤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有时需要在线样品处理,或者将该方法用于仪器管路中,必须采用砂芯滤片。但滤膜过滤方法只能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对于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照样能够进入色谱柱干扰样品的测定并沾污色谱柱。 1.2。电渗析处理法 在国内比较的特色的工作是采用电渗析法,与其它的膜处理方法相比,电渗析处理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是处理复杂基体

高效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 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为什么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1)样品浓度调节:某些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浓度过低或过高,造成仪器检测困 难,因此需要提前对样品进行浓缩或稀释。 (2)避免污染,保护仪器:某些样品的酸碱度、离子强度等易造成系统污染和缩 短仪器使用寿命 (3)消除干扰:基体或共存物质的干扰 (4)介质置换:样品介质不适合后续的分离和检测,需要提前进行介质置换。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前处理的遵循原则 (1)去除基体杂质,消除干扰因素; (2)完整保留待测组分,处理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被污 染; (3)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成本低。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 干扰物质,然后用洗脱液将待测组分 分离出来。 染分析 微波辅助萃取利用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使样品中待 测组分从胞内释放出来,并在低温下 溶解于萃取溶剂中,过滤,达到分离 的目的。 天然药物、农药残留、有 机金属化合物等物质的提 取 超声波辅助萃取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空化作用以 及热效应等,破坏样品细胞组织,加 大细胞内的传质效率,从而促进待测 组分的释放和提取。 蛋白质、多糖、烟碱等物 质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在超临界条 件下,二氧化碳使样品的各组分依次 萃取出来,当恢复常温和常压时,溶 解在二氧化碳中的待测组分立即以液 体状态与气态流体分离。 多用于天然物质的提取 迪信泰检测平台以液相/气相为依托,采用HPLC/GC及LC-MS等检测平台,致力

于为各科研院所,高校,药企,生物工程类企业提供生物、食品、药物、环境等多领域的物质检测服务。

样品前处理技术

样品前处理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其进展一 1.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 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过程,包括从采样开始到写出报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获:(1)样品采集,(2)样品处理,(3)分析测定,(4)数据处理,(5)报告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幻,上述五个步骤中各步所需的时间相差甚多,各步所需的时间占全部分析时间的百分率为:样品采集6.%,样品处理61.0%,分析测试6.%;数据处理与报告27.0%.其中,样品处理所需的时间最长,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三分之二.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中,分析化学的发展集中在研究方法的本身,如何提高灵敏度、选择性、及分析速度;如何应用物理与化学中的理论来发展新颖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以满足高新技术对分析化学提出的新目标与高要求;如何采用高新技术的成果改进分析仪器的性能、速度、及自动化的程度,因而忽视了对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造成目前这种严峻的局面.目前,花在样品前处理上的时间,比样品本身的分析测试所需的时间,几乎多了一个数量级.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分析前的样品处理却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因此,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分析化学家的关注,各种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当代分析化学的重要课题与发展方向之一,快速、简便、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不仅可以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由于不同人员的操作及样品多次转移带来的误差,对避免使用大量溶剂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深远的意义.样品前处理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对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从环境中采集的样品,无论是气体、液体或固体,几乎都不能未经处理直接进行分析测定.特别是许多环境样品以多相非均一态的形式存在,如大气中所含的气溶胶与飘尘,废水中含的乳液、固体微粒与悬浮物,土城中还有水份、微生物、砂砾及石块等. 所以,采集的环境样品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测定。 经过前处理的样品,首先可以起到浓缩被测痕量组份的作用,从而提高方法的灵敏度,降低最小检测极限.因为环境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很低,难以直接测定,经过前处理富集后,就很容易用各种仪器分析测定,从而降低了测定方法的最小检测极限;其次可以消除基体对测定的干扰,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否则基体产生的讯号可以大到部份或完全掩盖痕量被测物的讯号,不但对选择分析方法最佳操作条件的要求有所提高,而且增加了测定的难度,容易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还有通过衍生化的前处理方法,可以使一些在通常检测器上没有响应或响应值较低的化合物转化为具有很高响应值的化合物,如硝基烃在目前各种检测器上响应值均较低,把它还原为氨基烃再经三氟乙酸衍生处理后,生成带电负性很强的化合物,它们在电子捕获检测器上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衍生化通常还用于改变被侧物质的性质,提高被测物与基体或其他干扰物质的分离度,从而达到改善方法灵敏度与选择性的目的,此外,样品经前处理后就变得容易保存或运翰。因为环境样品浓度低,采集的量相对较大,不但保存和运输都不方便,而且容易使其中各组份发生变化。若将样品经过短的吸附柱,使被侧组份吸附在吸附柱内(如water亏公司的seP一Pak 预处理柱).这样,不但缩小了体积,便于保存和运翰,而且可以使被侧组分保持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最后,通过样品前处理可以除去对仪器或分析系统有害的物质,如强酸或强碱性物质、生物大分子等,从而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使分析侧定能长期保持在稳定、可靠的态状下进行. 3.样品前处理的评价准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