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复杂,一些潜在风险也陆续出现。如何把握这些潜在的、新的风险,提出合理的对策,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风险,现状,防范对策

一我国金融业的现状

1美元持有及汇率风险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级债影响波及全球,虽然说中国的金融环境处于不流通的内部环境,但是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会局部扩展开来。美国为了转嫁次级债的风险,通过不断使美元贬值,降低利率等金融手段,在我国汇率改革后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促使人民币不断升值,自2006年人民币自由浮动制度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15%以上,我国因持有美元而导致持有资产的贬值,美元资产通过兑换人民币及购买人民币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加大人民币流动过剩,从而产生流动过剩风险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2坏账水平高。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 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

商业银行的国有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决策者权责不对称等特性,决定我国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信息的不可得、搜寻成本过高、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这种状况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

6. 金融体系与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历史原因,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银行业尤其是地方性银行与当地政府之间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经理、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通过职权便利对信贷过程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特殊的关系扭曲了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在2004年上半年的紧缩政策中,江苏“铁本”事件是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损失的银行资金、民营资本自然无法挽回。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也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来源。因此,改进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这要求管理文化从过去的一致管理转移到个人责任管理,即对权力和责任的清晰界定和分割。

7.金融风险意识欠缺。从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破产倒闭的先例,我们没有巴林银行教训,没有日本兴业银行的遗憾,更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于是社会各业中,对金融风险的危机意识很是淡漠,如为追求高息收入,高息集资,高息吸储的现象不断出现,甚至还存在着抵押房产,贷款炒股,臵风险于不顾,盲目出资,这些都使金融风险的积存和滋生提供了养分。

二、我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防范于未然。要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的各

种隐患,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力度,紧跟现代国际金融发展的步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健全现代金融制度。这不仅关系到世纪之交中国金融能否安全、高效、稳健运行,而且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中国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不论是在资金、规模,还有金融创新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虽然,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位居世界500强之列,但是在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方面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证券和保险机构与外资机构相比差距更大。因此,第一,我们要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体制,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能力。第二,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中国现代金融教育体制,下大力气加强现代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第三,逐步组建几个实力雄厚、经营多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金融机构。

2.市场开放稳定有序,避免强烈冲击。中国还处于经济转轨阶段,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有效建立,诚信意识、内控机制、激励机制、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要有目标、分阶段、审慎有序地进行,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做到趋利避害。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对外开放过早过急,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尤其要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资本市场的放开尤其要谨慎,因为对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限制,往往是国内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国家抵御国际投机资本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市场一

旦放开,再要完全管住资本项目是相当困难的。

3.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保证金融市场稳定。随着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大量外资金融机构涌入中国,对中国金融监管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要想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监管法规和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内金融业的综合监管。第一,要加强对金融业的内部约束。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系统,确立内部监控的检查评估机制、风险业务评价机制以及对内部违规行为的披露惩处机制,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建立严格的授权制度,各级金融机构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对相关业务进行处臵,未经授权不能擅自越位。要实行分工控制制度,确保授权授信的科学有效性,建立对风险的局部分割控制。第二,进行金融业行业自律建设。要对所属成员定期进行检查,包括业务检查、财务检查和服务质量检查;要对成员经常性业务予以监督,包括对业务运作的监督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违规行为的预防与处理。第三,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要完善金融立法,以规范各种金融业务的运作。央行及金融监管当局要强化金融执法的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和市场退出的相关法规,建设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第四,建立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要重视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确保银行的清偿力;要提高呆账准备金比率,充实风险准备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建立国家专门的金融危机防范机构,统一权限,协调行动,以便在危机发生时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完善援救性措施,对遇到临时清偿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资金援助。另一方面,中国要改变单向内调的管理策略,采取综合性、国际性的监管策略、政策和手段,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一致,争取早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先,监管政策的覆盖面应既包括国内金融业及国内金融业的国外分支机构,又要包括本国境内的外国金融机构;其次,监管的内容要适应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应成为中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最后,对金融风险的监管手段应该比照国际标准,监管法规和各项会计、审计制度均应与国际接轨。

4.加强和国际金融界合作,争取有利的国际金融环境。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金融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强,谁也无法保证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各个国家的经济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甚至是重大的打击;同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也可能会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之间加强金融监管交流和互通信息,在面临危机时共同制定相关金融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此,要强化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约束,推进多层次的国际金融合作,促进国际储备分配的合理化。同时,要着手建立覆盖全球金融市场的关于资金流动、金融风险状况、国际储备波动状况等的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各个国家的合作才能更好的防范和化解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控制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金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余额宝的横空出世,P2P的迅猛发展等,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主要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从互联网发展历程上看,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是伴随着电子商务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资源是大数据,核心技术是云计算。 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的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特征,包括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互联网化、运营高效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这些特点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也是互联网金融独特的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弱,行业内部自律松散,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的缺失.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信用信息交换有困难、风险高。今年7月,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针对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但是对于风险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兴行业,其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行业本身所存在的高风险特征,两者结合之后所存在的风险将比单个行业所存在的风险可能更大。具体来看,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 1.市场风险;由于便捷性和优惠性,互联网金融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发放更多的贷款,与更多的客户进行交易,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以及价格波动风险; 2.操作风险;目前互联网公司在没有法律法规规范、监管政策监管等外部监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仅是通过自律来经营金融业务,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为赢取不正当收入,一方面,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金融风险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复杂,一些潜在风险也陆续出现。如何把握这些潜在的、新的风险,提出合理的对策,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风险,现状,防范对策 一我国金融业的现状 1美元持有及汇率风险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级债影响波及全球,虽然说中国的金融环境处于不流通的内部环境,但是对中国的影响也将会局部扩展开来。美国为了转嫁次级债的风险,通过不断使美元贬值,降低利率等金融手段,在我国汇率改革后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促使人民币不断升值,自2006年人民币自由浮动制度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15%以上,我国因持有美元而导致持有资产的贬值,美元资产通过兑换人民币及购买人民币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加大人民币流动过剩,从而产生流动过剩风险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2坏账水平高。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 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

论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措施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各种表现从我国以下金融风险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有许多问题与财政有关。1.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我国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逾期、呆滞和呆账贷款之和)的比例较高,这是我国金融风险的首要特征。2.金融机构资本金严重不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1998年末的资本充足率大约是4%—6%,远达不到8%的国际标准,信托投资公司、城乡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更低。一些金融机构更是资本金不实,如借款注资、虚假增资、股东贷款返还资本、虚假股东等等。3.金融信息失真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会计、统计数据失真,金融机构的账外账和虚假报表较多,信息透明度不够等现象,这是很大的风险隐患。4.部分金融机构挂账甚至亏损这当中以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为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帐面盈利水平也在下降,如果把呆账全部冲掉,利润就更少了。实际上,部分金融机构的亏损已经吃掉了相当部分的存款,这很危险的。5.部分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从法人机构看,主要是部分地区的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另外,一些金融机构的汇款不能按时支付,压票、压单严重。6.隐蔽外债数量大从外债统计上看,我国的外债数量、期限结构、偿债率等指标都不错。但有相当部分外债没有进入统计,例如,有些投资名义上是外商直接投资,但实际中,地方政府或部门(项目单位)却许诺每年给予固定收益率并在若干年后还本金。此外还有未经批准的信托投资公司国外借款、非居民在境内的人民币存款和有价证券、以对外贸易支付名义的境外融资等。7.某些债券不能按期兑付1995年以前发行的地方企业债券在这两年已经逐步进入偿还期,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企业无力兑付债券的情况。另外,某些国债代保管单不能兑付,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的证券营业部,以及一些财政部门办的国债服务部。这些机构利用国债代保管单的形式吸收了个人存款,但资金并没有购买国债,而是用于贷款、炒房地产和股票,结果导致到期兑付不了。[!--empirenews.page--]8.一些地方的证券交易中心在柜台交易股权类凭证,引起混乱这些所谓的“场外”股票交易在上市公司、市场监管、资金清算、证券托管等方面都不规范,容易引起内幕交易和价格操纵。9.其他问题与风险这包括:第一,农村合作基金会问题严重。目前正在清理整顿之中,局部地区已出现支付危机。第二,非金融企事业单位乱集资、乱发各种债务凭证和乱办金融业务,引起兑付风险。第三,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挪用股民保证金从事股票自营和房地产投资引起支付风险。第四,大量金融诈骗犯罪以及账外账等金融机构内部违法行为引起的风险。第五,政策性银行的亏损和不良贷款较多。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中,粮食企业挂账;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可能没有充足还款能力。二、防范金融风险的财政性措施近两年以来,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其中财政性措施引人注目,主要有:(1)1998年上半年以来,商业银行和其持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脱钩,其股权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2)1998年开始在广东实行新的贷款资产分类方法,由原来的“一逾两呆”改为五项分类法,对不良贷款资产的定义由期限原则改为 (3)偿还性原则。这一方式于1999年下半年在全国推广,这对未来中央财政收入是有影响的。1998年3月,财政部发行特种国债2700亿元,用来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4)1997 年开始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冲销。1997年冲销了300亿元,1998年冲销了400亿元。与此同时改革了提取和冲销银行呆账准备金的方法。(5)1998年开始,将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的计收年限,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一年。这意味着,贷款逾期一年以后,其应收未收利息不计入商业银行营业税税基。(6)对农业发展银行逾期贷款的利息,由地方政府财政从1998年起在10年内偿还。(7)财政部已经禁止发行任何形式的国债代保管单,并开始清理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目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财政措施还有:金融机构的营业税税率8 %可否降低,贷款应收未收利息的核算年限可否进一步减少为6个月,以贷款余额1%计算的呆账准备金制度可否改进,如依据五项贷款资产分类法建立特别准备金,提高呆账准备金比例,再增加

国际金融风险 第三章 参考答案(已整理)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模型不是金融机构常用来识别和测度利率风险的模型?(B) A、久期模型 B、CAMEL评级体系 C、重定价模型 D、到期模型 2、利率风险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A) A、再定价风险 B、基准风险 C、收益率曲线风险 D、期权风险 3、下列资产与负债中,哪一个不是1年期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D) A、20年期浮动利率公司债券,每一年重定价一次 B、30年期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每六个月重定价一次 C、5年期浮动利率定期存款,每一年重定价一次 D、20年期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每两年重定价一次 4、假设某金融机构的3个月再定价缺口为5万元,3个月到6个月的再定价缺口为-7万元,6个 月到一年的再定价缺口为10万元,则该金融机构的1年期累计再定价缺口为(A) A、8万元 B、6万元 C、-8万元 D、10万元 5、假设某金融机构的1年期利率敏感性资产为20万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15万元,则利用再定价模型,该金融机构在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后(假设资产与负债利率变化相同),则利息收入的 变化为(B) A、利息收入减少0.05万元 B、利息收入增加0.05万元 C、利息收入减少0.01万元 D、利息收入增加0.01万元 6、一个票面利率为10%,票面价值为100万元,还有两年到期的债券其现在的市场价格为(假设 现在的市场利率为10%)(B) A、99.75元 B、100元 C、105.37元 D、98.67元

7、假设某金融机构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其资产的市场价值增加了3.25万元,负债的市场价值增加了5.25万元,则该金融机构的股东权益变化为(C ) A 、增加了2万元 B 、维持不变 C 、减少了2万 D 、无法判断 8、到期日模型是以(C )为分析计算的基础来衡量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的。 A 、历史价值 B 、经济价值 C 、市场价值 D 、账面价值 9、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金融机构的再定价缺口为(B ) A 、正 B 、负 C 、0 D 、无法确定 10、利率风险属于(A ) A 、市场风险 B 、非系统性风险 C 、政策风险 D 、法律风险 11、下列因素哪个不是影响利率风险的一般因素(C ) A 、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B 、通货膨胀率 C 、税收政策 D 、利率预期 12、金融的许多属于与证券价格的某些变量的导数有关,并且对术语是用二阶导数定义的?( C ) A 、修正久期 B 、波动率 C 、凸度 D 、到期收益率 13、如果为每半年付息,测量资产或负债价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的公式为(B ) A 、1dP dR D P R =-+ B 、12 dP dR D R P =-+ C 、dP MDdR P =- D 、21dP dR D P R =-+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711911820.html,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作者:谷雯玉 来源:《商情》2014年第27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更加宽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加多样的投资选择,更是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近期,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互联网基金成为了大众的新宠儿。然而,互联网基金的崛起强烈地冲击着传统银行业,同时,互联网基金存在着许多风险问题,如何规范互联网基金,从而使其健康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互联网基金才能走得更远些。 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业互联网基金风险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3年6月13日在支付宝平台基础上推出了余额增值服务功能的理财工具——余额宝。通过与天宏基金公司合作,使用余额宝的用户不仅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比存入银行多10倍的利息,同时还可以随时消费、转账。在余额宝推出7天后,用户量便突破了100万,并使天弘基金成为中国第一大基金。 以“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的高收益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目光,这使得人们更愿意将手中的资金进行投资。那么,传统银行的存款量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互联网巨头们对传统银行高利润的挑战,也是我国金融业的一大变革。然而互联网金融也与传统银行业一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何能够规避风险,继续保持发展态势,走向未来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1、创新产品后劲不足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热度下降,部分产品的收益开始上演渐渐回落,各大互联网理财产品无一逃脱收益率一路下滑的命运。目前,理财通、余额宝等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已跌破6%。数据显示,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5.6470%;3;微信理财通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 5.8420%,相比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大跳水,银行理财收益则显得更为平稳,部分银行在售的短期产品收益率甚至还出现了反超。 虽然说网络金融已经在我国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的知识掌握的并不是很多,年轻人可能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快,而大部分年长者还不太了解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方式,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地进行投资。此番,人们被互联网基金的高利率所吸引,可是当收益下滑之后,互联网基金的魅力就大大减值,人们还是更加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 2、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在传统金融机构上的一种重大创新,它结合了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金融业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金融行业迎来了巨大的转变,有助于金融机构的改革。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风险的存在将成为制约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一道门槛,如果互联网金融不能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不仅会威胁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影响,故此,必须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 网络安全风险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将面临着网络安全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来窃取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如用户密码等,一旦密码泄露,就容易造成利益损失,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资金风险 在现代社会里,依托网络进行经济活动的行为越来越频繁,而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在依托网络进行金融业务的时候,网络上的信息都可能是虚假的,使得互联网金融将面临着较大的信誉风险。如某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企业

可以利用网络来制造一些虚假的信息,如果银行不能做好相关工作,一旦企业破产,就难以偿还贷款,从而造成银行资金损失。 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就是金融交易双方不按照规定的时间来履行金融业务要求的一种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活跃了金融市场,同时也带来互联网金融信誉风险。例如,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求,向银行申请贷款,并签订在规定期限规范的合同,然而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经济活动在市场环境下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使得企业蒙受损失,如果企业亏损,企业就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贷款,从而造成信誉风险。 竞争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的竞争性会越来越激烈,互联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纷纷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来获得客源,获得效益,从而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竞争。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互联网的出现也会恶化金融市场环境,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互联网来扰乱金融市场,从而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竞争,带来竞争风险。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它融合了互联网技术,而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威胁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当下,

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方案

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方案 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金融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全市经济金融安全稳定,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现结合《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威海市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威政办字〔2016〕63号),提出以下方案。 一、工作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机构设置 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设立“一办四组”的工作机构,即领导小组办公室、维稳保障组、风险监测组、协调处置组、舆论引导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主任由市金融办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由法院、公安、财政及人民银行、银监分局等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当出现重大风险预警时,根据需要从相关成员单位抽调1-2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维稳保障组组长由维稳办主要负责人担任,信访局、人社局、公安局配合,人员由维稳办牵头从相关部门和涉险区市抽调人员组成。风险监测组组长由金融办主要负责人担任,人员由经信委、银监分局以及宣传部、法院、发改委、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商务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海关、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局、房管局、供电公司、水务集团、保险协会指定专门人员组成。协调处置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人员由涉险

区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法院、金融办、银监分局以及维稳办、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法制办抽调人员组成。舆论引导组组长由宣传部主要负责人担任,人员由宣传部牵头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 (二)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 分析研判企业金融风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研究制定防范和处置企业金融风险的工作预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对企业金融风险事件风险情况及工作进程进行评估,提出最终处置方案的政策建议;统一领导、指挥处置企业金融风险事件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处置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2.“一办四组”工作 (1)办公室。具体负责预警监测的日常工作,组织建立企业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和联席会议制度;向领导小组汇报企业金融风险事件有关情况,提出应急处置的初步意见和建议;协调各成员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指导各成员部门落实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方案拟定的工作措施;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风险处置情况;对企业金融风险事件的处置提出具体的建议;对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并组织收集、整理有关档案;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 2 -

金融风险的产生及防范措施

金融风险的产生及防范 措施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金融风险的产生及防范措施 提到金融风险就不得不提到金融安全。金融安全由于牵涉到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其主要关注的问题局限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危机、资产泡沫、银行运行稳健性的削弱等问题。 一、金融风险的种类 金融风险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会有所不同, 从金融活动的经营者和经过程来看,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外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几类。 第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 是指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而使信用活动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受信人不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信用风险出现,离不开两个方面:其一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其二是影响公司经营的特殊事件的发生。 第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 而金融机构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利率没有随市场利率变化而调整或调整不当, 导致其净利息收入减少或利息支出增加,从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

第三,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资中,因股票价格、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第四,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 是指因外汇市场变动引起汇率的变动进而使行为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公司、企业或个人等行为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 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会因外汇风险引起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外汇风险可能具有获得利益或遭受损失两种结果。 第五,证券价格风险。证券价格风险是指由于证券价格的不确定变化导致行为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六,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对于经济实体是指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使其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是指其无力为负债的减少、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其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二、现代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杠杆率问题。杠杆化运作是金融的内在属性(最典型的银行、投资银行都是此类运作模式),如何有效把握好适度杠杆率,是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每次金融危机都与过度杠杆化密切相连。 第二,传染性问题。金融交易相互交错、相互连接,因而,往往一家机构、一个地区出现问题,极容易快速波

金融风险

第六章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只要有金融活动发生,就必然存在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防范、控制与化解,就可能导致大的金融危机,影响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甚至国家政权。因此,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各行各业、政府当局、国际金融组织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第一节金融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 在经济生活中,风险是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名词,因为风险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一般认为风险就是发生某一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和变化,影响了经济活动的方式和方向,使经济主体遭受损失或获利的机会。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根本特征。 金融风险是风险中最常见、最普遍,且影响最大的一种风险。金融风险作为风险的范畴之一,概括地讲,是指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是指经济主体在资金融通和货币资金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使资金经营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风险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与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有很大的区别。从内涵来讲,金融风险的内容要比一般风险的内容丰富得多;从外延来看,金融风险要比一般风险的范围小得多。 二、金融风险的种类 金融风险种类的划分方法有很多。依据的分类方法不同,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⒈按金融风险能否被分散可分为: ①系统性金融风险(systematic risk)。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经济主体的投资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系统性金融风险又有周期性金融风险和结构性金融风险之分。周期性金融风险是由经济周期引起的。结构性金融风险是特殊性金融风险,通常是由经济、政治或军事事件、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引起的。 ②非系统性金融风险(unsystematic risk)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仅影响个别经济主体的因素所导致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具体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等等。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构成总风险,即:总风险=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⒉按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 ①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主体不愿或不能正常履约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②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③利率风险(interest rate risk)。是指由于利率的波动使资产价值或利息收入减少,或者是负债所产生的利息支出增加。 ④汇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又称外汇风险,外汇持有者或经营者因汇率变动导致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⑤经营风险(management risk)。经营风险是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某些金融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经营管理出现失误而使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⑥国家风险(country risk)。国家风险一般是指经济主体在国际金融活动中,由于东道国国内宏观经济活动和政治因素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与国家主权行为相关而无法被个人或企业行为所左右的并导致国际投资、信贷、经济损失的风险。 ⑦购买力风险(purchasing risk)。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指通货膨胀使经济主体的实际收益率下降或者筹资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推出来的新型金融行业模式,相信也是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那么互联网金融风险如何防范?下面律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它的内涵之广,包括了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投资等一切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将传统金融业带入一个更加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发展前景的新纪元。然而,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存在着不成熟和欠缺,导致一些列特殊风险的存在。本文从几个方面细致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并深入肌理,探求防范风险之道,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互联网金融概论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则包括了一切依托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服务,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的实体机构和约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活动的相关的法律、制度等。 互联网金融除了兼具有互联网平台所赋予它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全球性等特性,还具有高科技、高风险,监管难度大等特点。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以及互联网理财四类。近年来,我国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正朝着健康、法制化的轨道上飞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金融固有的特点,以及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社会环境,互联网金融风险仍不可小觑。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防范措施 互联网金融涉及政府、金融业、投资方等多个利益主体,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几个利益主体必须齐心协力为之做出努力: 1.政府方面。第一、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由互联网金融基础法和详细规章条纹的法规组成的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第二、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制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加强网络银行监管力度,细化监管制度条例,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网络防护体系。我国目前的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都落后于网络金融发展的要求,增大了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

浅谈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一)

浅谈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体系;中国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已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融合,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强。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在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关系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首先介绍了金融风险的概念以及特点,然后分析了目前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最后,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指出防范和化解中国金融风险的对策。 1.呆坏账水平高。2003年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2月12日公布的200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状况报告所公布的数据显示1],中国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比率仍然偏高。 2.信贷投放过快。应该看到,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仍然高涨。因为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2]。从贷款的结构来看,投资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仍较大。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流动性问题。当前,长期的流动性问题,是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的短期存款,而资金投放却主要是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政府债券、住房贷款等。这是一种不太合理的金融现象,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中国金融系统的良性发展。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在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竞争以及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房地产信贷一向被看做优质客户,信贷风险较少,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5]。当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后果将十分严重。 5.信用体制不健全。2002年,中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中国商业银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以来遗留的一些特性,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有较大的差距,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一些消费者购买多套住宅以至发生偿还危机。继2003年银行业公布车贷黑名单以后,2004年银行业又公布了房贷黑名单。这种事后惩罚往往难以弥补银行业的损失,客观上也加重了银行业的风险。 6.金融风险意识欠缺。从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破产倒闭的先例,我们没有巴林银行教训,没有日本兴业银行的遗憾,更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切肤之痛,于是社会各业中,对金融风险的危机意识很是淡漠,如为追求高息收入,高息集资,高息吸储的现象不断出现,甚至还存在着抵押房产,贷款炒股,置风险于不顾,盲目出资,这些都使金融风险的积存和滋生提供了养分。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从制度上防范于未然。要从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体制创新力度,紧跟现

防范发生金融风险【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预案】

防范发生金融风险【金融风险防范工作预 案】 为及时处置金融系统突发性支付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证金融各项改革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一、突发性支付风险的防范措施㈠我支行要密切关注可能发生支付风险的诱因:1、已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及类似“非碘”等公共卫生事件; 2、可能引发突发性支付风险的各类谣言; 3、媒体对金融改革或其他方面的负面报道; 4、金融系统发生抢劫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高级管理人员畏罪潜逃; 5、其他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限兑或停兑的; 6、可能引发支付风险的其他信息。㈡非现场监测及预警1、要根据非现场监管数据及风险监测台帐,按日、旬、月、季定期测算农村信用社资金状况,重点分析储蓄存款变化情况及原因、备付金变化情况、资产流动性等,从中发现可能发生支付的苗头,及时提醒告诫农村信用社要加以警惕和防范。2、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相关要求,定期对县辖农村信用社进行排查,确定可能发生支付风险的农村信用社,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严密监控,及时预警,并要求农村信用社尽快落实各项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措施。3、对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的信用社,要根据其支付风险状况,立即派人进行现

场检查,并拿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㈢报告1、接到联社或信用社风险报告后2小时内报告上级,风险报告表在当日起逐日报送。2、可根据风险处置情况,要求农村信用社和各联社增减报告内容和次数。 3、突发性风险报告中要包括以下内容:金融机构基本情况、风险基本情况,原因、时间、涉及信用社或分支机构数、各项存款和储蓄存款的下降情况,已采取的和拟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分析等。二、处置程序㈠接到联社或信用社的风险报告后,要立即责成县联社实施风险处置和同业救助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具体化解措施和对策,并监督信用社实施。㈡要立即组成由行长带队、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门监管工作小组,进驻金融机构,直接履行监管职责。㈢要牵头,协调县政府、银监办、联社等有关部门组成风险救助小组,商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等事宜。㈣督促金融机构及时提出动用存款准备金和紧急再贷款的申请,并协调尽快给予答复。㈤在处置风险过程中,要统一宣传口径。遇到新闻媒体采访时,要由处置风险的主要负责人亲自或指定人员答复。对于举报投诉和反映情况的存款人要热情接待,依法解释,但不得作出“保证还款”等承诺。㈥对引发支付风险或处置风险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金融风险的产生及防范措施方案

金融风险的产生及防措施 提到金融风险就不得不提到金融安全。金融安全由于牵涉到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其主要关注的问题局限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危机、资产泡沫、银行运行稳健性的削弱等问题。 一、金融风险的种类 金融风险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会有所不同,从金融活动的经营者和经过程来看,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外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几类。 第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由于信用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而使信用活动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受信人不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信用风险岀现,离不开两个方面:其一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其二是影响公司经营的特殊事件的发生。 第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而金融机构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利率没有随市场利率变化而调整或调整不当,导致其净利息收入减少或利息支出增加,从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 第三,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资中,因股票价格、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发生意外变动,

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第四,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因外汇市场变动引起汇率的变动进而使行为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公司、企业或个人等行为人,在一定时期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会因外汇风险引起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外汇风险可能具有获得利益或遭受损失两种结果。 第五,证券价格风险。证券价格风险是指由于证券价格的不确定变化导致行为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六,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对于经济实体是指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使其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是指其无力为负债的减少、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其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二、现代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杠杆率问题。杠杆化运作是金融的在属性(最典型的银行、投资银行都是此类运作模式),如何有效把握好适度杠杆率,是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每次金融危机都与过度杠杆化密切相连。 第二,传染性问题。金融交易相互交错、相互连接,因而,往往一家机构、一个地区出现问题,极容易快速波及其他貌似无关的机构或地区,这种传染往往因为金融机构普遍的杠杆化运作而放大,即产生所谓的“蜘蝶效应”,最终酿成全局性的灾难。 第三,资产泡沫事先确认的困难。几乎每次危机,都与各类资产泡沫的破灭有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而未来具有

关于国家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思考

关于国家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思考 国家金融风险的一般表征是证券市场发生崩盘、房地产价格猛跌、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巨额外汇资产逃逸、银行出现疯狂挤兑、大型企业债务危机、大批金融机构和银行倒闭等等。国家金融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后果有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停滞、诱发经济危机、甚至陷入社会动荡、政治风波乃至局部战争。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国家金融风险不仅影响波及本国,而且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审视和检讨,国家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已经摆在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面前。构建国家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政权安危和人民利益的大事。 国家金融风险的一般表征是证券市场发生崩盘、房地产价格猛跌、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巨额外汇资产逃逸、银行出现疯狂挤兑、大型企业债务危机、大批金融机构和银行倒闭等等。国家金融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后果有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停滞、诱发经济危机、甚至陷入社会动荡、政治风波乃至局部战争。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国家金融风险不仅影响波及本国,而且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审视和检讨,国家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已经摆在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面前。构建国家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政权安危和人民利益的大事。 一、新世纪的国际益融格局 (一)现代经济体系问题重重,国家金融危机此起彼伏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经济体系,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于不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如1982年8月13日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殃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诱因是发达国家利用第三世界国家实现工业化资金短缺的困难,对其实施重利贷款,造成发展中国家广泛的债务危机。1992年索罗斯统辖的对冲基金狙击英镑和意大利里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迫使英国和意大利退出欧洲货币机制。诱因是英国金融体系存在缺陷。1997年秦铁贬值诱发东南亚金融风暴的余波至今未消,其危机程度之烈,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超过战后其他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诱因是泰国主要依托出口导向性经济,利用低廉的劳动力进行粗放式生产经营,产业结构没能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导致经济增长放慢,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出口停滞。1997年对冲基金在香港兴风作浪,除索罗斯基金以及老虎基金外,还有当时已被债权机构接管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和以美国纽约为基地的摩尔环球投资。这四个基金除长期资本外,其余三个都属于环球宏观类别,这类基金以市场的宏观经济情况来制定投资策略,投资工具主要包括股票、货币和利率,投资散至全球各地。香港特区政府以祖国大陆为坚强后盾,果敢入市,粉碎了对冲基金的美梦,加上俄罗斯金融危机突然加剧,以及日元汇价回升,进一步打乱了对冲基金的部署。1997年8月索罗斯损失10多亿美元,老虎基金损失20亿美元,长期资本更是面临倒闭,迫使金融大鳄暂时退场。2001年下半年起,南美经济大国阿根廷爆发了1320亿美元的政府债务危机,导致社会动荡、数易总统、国民经济秩序混乱。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对策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对策 ——以XX市为例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的推进,经过对全市互联网企业的摸排走访,发现全辖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分别为信息不对称风险、监管真空风险和高经营性风险。笔者在对上述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监管政策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不对称是风险累积的首要因素 (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规性信息不对称 经过对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网页的浏览发现,各家网站上均标示有“互联网金融行业认证”、“诚信龙头单位”、“诚信示范网站”等认证标志,经过了解,这些所谓的认证标示均为“山寨标示”,缴费即可使用。以诚信认证类型为例,包括三种档次:标准基础版,提供的服务包括诚信网站图标以及诚信网站电子证书,并将网站信息收录在诚信网站数据库中,费用为1500元/年,最低缴费期限为10年;诚信示范企业版,提供的服务除了包括诚信示范网站图标以及诚信示范企业电子证书和牌匾外,还包括防拷贝、数据加密等技术,一年费用为5000元,最低缴费年限为5年;诚信龙头单位,提供的服务包诚信行业龙头图标、单位电子证书等,费用为2万元/年,缴费年限不得低于3年。这类认证实际

为某些平台的圈钱工具,收费才给证书,所评价的信息极为基础,对企业的合规合法真实性没有任何的证实意义。 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宣传自身为某某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通过查询“中国社会组织网”发现很多协会为“山寨协会”,其专业性和合法性根本不能得到保障。而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网页,这些山寨信息无疑加大了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是否合规的难度。 (二)产品信息的不对称 金融业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金融消费者很难获得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产品定价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完备信息,尤其是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宣传中又刻意加重了这种信息的模糊性,延迟或拒绝披露相关信息,再加上互联网交易的分散性,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 (三)监管方式导致信息不对称 目前的审慎监管原则,主要是从经营者角度,从各方面规定经营者的行为规范,以维护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却很少从消费者的角度制定监管规则,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信息量爆炸性增长,现行的信息披露监管要求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需要,除了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还应剔除信息噪音,从而为金融消费者提供较为完备、清晰的信息资料,维持金融市场的公正、公平和透明,保持市场秩序和市场信心。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真空”亟待重视 (一)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

1、互联网的技术风险显而易见。计算机病毒可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与传染。在传统金融业务中,电脑技术风险只会带来局部的影响和损失,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系统性风险,进而导致体系的崩溃。此外,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漏洞,且层出不穷。当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投资或融资业务时,也就将个人信息及资产暴露于互联网风险之前。 2、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发挥资金周转的作用,沉淀资金可能在第三方中介处滞留两天至数周不等,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容易造成资金挪用,如果缺乏流动性管理,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支付危机。 3、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在流动性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经验往往不足,金融人才可以引进,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其中的“学习成本”不容忽视,客户资产可能因此出现严重损失。 4、互联网金融不断涌现的各种创新行为,为客户提供了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新产品、新服务,但新的风险也潜藏其中。比如缺乏保本承诺的协议条款,一旦投资失败,就可能导致客户本金出现亏损。 5、金融监管滞后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可能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如有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企业准入标准、运作方式的合法性、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等方面,尚无详细明确的法律规范。网民在借助互联网提供或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将面临法律缺失和法律冲突的风险,容易陷入法律盲区的纠纷之中,不仅增加了交易费用,还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6、此外,由于便捷性和优惠性,互联网金融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发放更多的贷款,与更多的客户进行交易,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 7、网络交易由于交易信息的传递、支付结算等业务活动在虚拟世界进行,交易双方互不见面,只通过互联网联系,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风险极大。 8、互联网金融平台因技术缺陷在某些特殊时刻无法及时应对短时间内突发的大规模交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该风险主要存在于“七夕”、“双十一”、“圣诞节”等传统电商打折促销日。由于巨量网上交易集中在一天甚至某个时点,数据量远超于日常基准数量,极易出现系统不稳定、服务器故障等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