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2005-5-17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一、促进高等医药教育改革的内外部动因

1.卫生服务和社会需求改变随着人口年龄谱、疾病谱的改变,农村和城市

中心贫民区卫生服务不足,卫生服务需求发生重大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医学教育都面临着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变化的要求。美国政府

和医学院协会( AAMC )早在 1970 年就提出以综合健康为目标的卫生

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为重点的初级

卫生保健,并作为发展和改革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策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除了适应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外,更多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变

化,特别是当今我国正在实行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

略,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与培养过

程、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势在必行。

2.卫生费用的急剧上涨和医学教育投资的政策导向随着高科技医疗的发展

和初级卫生保健的普及,卫生服务费用也急剧上涨,这是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美国国会通过了卫生人力发展计划,试

图通过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导向,将传统的、以培养第三级医疗服务为目标的医学教育转向培养以面向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生方面来。

3.科技进步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影响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新知

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形成了与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和

交叉学科,传统的医学教育已不能采用简单地扩充课程内容的方法来实

现,需要进一步进行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4.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的交流合作日趋国际化,了

解和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能够促进医学教育思想、观

念和方法的转变。

5.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应改

变。如上世纪 30 年代起医学教育界对人文教育的逐渐重视,使得增设

人文课程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际教育界逐步树立起

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质量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

素质教育成为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6.医疗行业对自身成员的素质要求要提高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收益,维

护行业整体利益,必须在学校阶段起就开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

业能力进行规范化的培养,这也促进了高等医学教育的不断进步和革

新。

二、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数量由建国初期的 44 所,在校生 1.52 万,发展到 2000 年 177 所,在校生 71.84 万。普通中等卫生学校由 1949 年的 181 所发展到 2000 年的489 所。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50 年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 2000 年卫生队伍总量已超过 559 万,其中卫技人员 449 万,医生近 207.6 万人(医师 160.3 万人)、护士约 126.7 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 0.1 上升到

1.30 ,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这支队伍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医学教育一系列改革计划的实施,对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注重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了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使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尽管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医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规律认识不足;医学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医学教育规模发展与现有办学条件不符。

当前医学教育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将促使教育进行深层次改革。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适应市场经济的程度,取决于学校本身办学的质量和效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卫生改革,也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求教育要有跨越式的发展,这对医学教育规模、结构、布局的调整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世

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

WTO ,将促进医学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

层次的改革,从而加快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预示着医学新一轮的革命。科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将促使医学教育作前瞻性

的思考,推动医学教育各方面的改革。

?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过程中,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人口数量增长

和老龄化的趋势,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的出现,都将对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产

生深刻的影响。

三、国内外医学教育比较概要

?管理体制比较美英德等国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官方机构对高等医学教育实行全面管理,只是在教育拨款和科研资助上受国家影响,各医学院有较大自主权。对医学院和办学水平的评价的专门机构也不是政府机构。而中、法、日等国的医学教育管理实行国家统一领导,各医学院校的自主权相对较少。我国的医学教育管理实行中央部委、省市、地方中心城市和地区三级办学的形式,通过“共建、合作、合并、合作”等形式,扩大省级政府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决策权、统筹权,淡化学校的隶属关系,扩大学校面向社会办学的自主权。在医学院校设置与隶属关系上,美、英、法、德等国德医学院校大多是由政府建立且多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原先独立得医科院校逐步并入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有利于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专门人才。

?医学教育系统结构的比较医学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是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与我国的一个显著区别,它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医学院校教育为起点,毕业后教育为重点,通过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终身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我国的医学教育全过程系统结构还未形成,结构不完整,特别是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层次结构上,英国医学教育只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定位于博士层面,在卫生职业教育方面负责培养护士、助产士、医技人员等不同医疗层次人员,而我国的医学教育层次繁多,结构较复杂,培养途径包括普通医学教育、成人医学教育,包括初等、中等医学教育、高等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五个层次,分别培养乡村医师、医士、医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医师。

?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比较

培养目标上,欧美医学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医学生为毕业后接受专科培训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准医师,毕业后需经过 3 年以上的毕业后教育才能从事医疗实践或教学研究工作。我国实施专门化人才培养,毕业后即独立从事医疗实践工作,造成医学生知识面过窄,医学职业能力训练不足,社会适应能力差。

专业结构比较,在欧美各国应在毕业后阶段进行的专科化培养,在我国则提前到医学本科教育阶段进行。

在专业设置数量上,欧美国家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数量少,专业面宽,我国的专业设置过细,专业面过窄,专业教育于职业技术教育交叉、毕业后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不相接。

?医学教育学制的比较以美、加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用“ 4+4 ”,即从 4 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招生再进行 4 年医学教育,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为 5-7 年的医学教育制度,直接从高中招生,而我国的学制较为混乱,先后包括 3 年制、 5 年制、 6 年制、 7 年制、 8 年制,至今仍在进一步调整中。

?教学模式比较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学教育模式一样,我国医学教育几乎

全部采用传统的三段式,即基础、临床、实习三段。美国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率先掀起医学课程改革的浪潮,由原来的三段式改为两段式,即基础和实习两段,取消临床课讲授阶段,改在轮转实习中教学。

?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比较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三种类型,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和以器官系统定位的课程体系,其各有优缺点,但无论欧美还是中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学科课程体系,在北美,大约有 80 %的医学院校将 PBL 的思想和做法运用到教改中。在基础课程设置方面,我国在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的安排几乎为空白,而这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非常重要,转变的关键是将以教师和教学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另外,欧美及中国的医学院校都重视开设临床医学导论 (ICM) 课程,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扩大学生教育背景的比较国外医学院十分重视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如哲学政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美国为 20 %、德国为 26 %,我国的平均统计比例仅为 7.54 %,并且,国外的人文课程设置体现出纵向的循序发展的序贯性,体现出整体化和最优化,而并没有仅局限于临床前期完成。在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上,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进入了医学课程,这在国内外的课程改革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在选修课程方面,美国等的选修课呈现出范围广、课程短小的特点,这是我国医学选修课应该借鉴的经验。而美英等国的医学教育场所近年来已大大拓宽,延伸到社区医疗卫生单位和服务单位,而我国的教学场所还局限在教学医院内。

?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比较国内外医学教育界都强调自我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与该国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普及程度有关, CAI 教学和网络教学是最能引起医学教育方式深刻变革,并对医学教育带来开创性的革新的教学技术;模拟教学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发展得非常迅速的内容,在医学形态教学和临床技能训练上的优势日益突显;标准化病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应用已较为普遍,在国内,原华西医科大学是最早引进 SP 进行教学和考核的医学院校之一。另外,教学活动小型化、课程安排短程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是国内外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医学教育发展综述

医学教育发展综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技术人员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任何国家、地区卫生事业要得以健康发展,无不从卫生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着手,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配置卫生技术人员的最根本的原则。卫生技术人员的产生依靠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卫生技术人员,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发展战略,以使河北省医学教育适应省情、顺应发展、满足需要。 一、现状 (一)河北省医学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成绩 河北省培养医药类学生的院校共51所,本科院校6所(独立设置3所,综合3所),专科院校11所(独立设置4所,综合7所),中专35所(普通中专10所,职业中专7所,社会力量办学18所)。2008年河北省医药类学生除成人教育外招生总人数为60326人。其中博士招生人数为100人,占0.17%;硕士招生人数为1299人,占2.15%;本科招生人数为7994人,占13.25%;专科招生人数为21069人,占34.93%;中专招生人数为29863人,占49.50%。[1]多年来,为了提高医学人才质量,改善医学教育环境,河北省各医学院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规范了中等医药学校办学要求。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教育厅和河北省发展计划改革委员会在《关于规范和加强我省中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决定》中指出,今后各类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凡新开设中等医药卫生类专业,一律要上报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共同审批,并接受专业评估,否则,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允许其毕业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评估和认定,取消了170所招收医药类中专学生的各类学校的招生资格,对8所社会力量办学提出警告,限期整改,重新评估。[2] (2)提高了医学生的操作技能。临床技能是考核医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第15卷第1期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着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着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 (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发展】重症医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

【关键字】发展 重症医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科室目前状况 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专业人员,同时又是一支年轻化、朝气蓬勃的队伍。随着科室发展,自成立截至今日共接收诊治病人860余人,已经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 目前ICU现有开放床位10张,加床1张。有医护人员共3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15人,大学专科14人,中专3人。固定医师6名,副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护理人员28名,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6人,护士17人。 ICU集中了诸多高端医疗设施及设备,可对各种类型危重患者集中救治,实现多脏器功能替代治疗,目前已成功独立开展许多我院以前没有的新技术、新项目,如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深静脉穿刺肠外营养支持;有创、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技术;血气分析监测技术;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床旁血液滤过技术等。目前拥有的医疗设施、设备有:手动双摇床配防褥疮气垫11套;呼吸机11台(包括无创呼吸机1台);床旁血滤机1台;亚低温治疗仪4台;双相除颤监护仪1台;心电图机2台(其中1台为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1台;心电监护仪12台;输液泵9台;双通道注射泵共17台;电子冰毯冰帽4套;床单位臭氧消毒机1台;动静脉脉冲系统1台等,固定资产4458356元。 二、未来3-5年发展规划: 科室力争开放床位20张,争取床位:医师:护士比率为1:1:3。根据床位需求,增加医护人员、设备数量,继续引进新医疗设备,如纤维支气管镜,插件式心功能监护仪,无创心排监测仪,自动排痰仪。继续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技术,进一步开展临床新技术,如纤维

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简介 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提供指导。“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制定“基本要求”的任务由IIME的核心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8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资深专家组成IIME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的总体工作,也指导核心委员会的工作。由14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提供咨询意见。咨询委员会还为医学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咨询的论坛,希望其他机构的工作能对IIME的工作进程起补充作用,而不发生冲突。 IIME项目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制定基本要求”阶段。这一阶段从成立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开始,其任务是在参考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包括基础医学、临床经验、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价值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各学校的教育计划可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

第二阶段为“试行”阶段。这一阶段将按照“基本要求”对中国的一流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评价。为了能评定参加试行的各校的长处与不足,各学校将使用适合他们自己经验的评价方法,但评价内容必须包括所有7个领域的60项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在第二次评价开始前,各校应尽力改善自身不足之处。这将促进医学教育项目的国际性评估和认可。 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通过试行阶段所取得的经验,对评价程序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将这套标准提供给全球医学教育界使用。希望这个“基本要求”能成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手段,并为建立国际医学教育课程评价制度打下基础。 背景 全球化的力量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正变得日益明显。十分自然的是医学正在成为一门全球性的专业,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已经跨越传统的国界,医生在不同的国家学习医学和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此外,人类的创造力也需要包括知识和文化领域活动的全球化。各种多边协议和条约为全球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促进了建立共同的教育标准和相互承认专业人员的执业资格及执照颁发过程。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00万医生为60多亿居民提供服务。他们在全世界1800多所医学院接受培训。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课程看起来好像很相似,但实际上内容有很大差别。尽管已经有一些针对授予医学博士(M.D.)或相当学位的教育过程进行评价的成功例子,但是针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却不多。此前,在界定所有医学生在完成医学院学业后和进入专业培训或毕业后培训前应当具备的核心的或最低要求的能力的工作未见报道。

浅析重症医学发展的趋势和设想(改)

浅析重症医学发展的趋势和设想 摘要:本文主要对重症医学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对近几年的英文和中文文献进行检索,检索的内容主要包括重症医学领域,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及时分析。经过一系列的检测之后,发现目前重症医学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其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心肺脑复苏、脓毒症、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休克、血流动力学、消化道问题、营养代谢、感染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我国重症医学在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包括伤患者的抗凝治疗,急性症状的治疗等。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重症医学技术,医护人员必须要紧跟着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掌握最新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医学技术,改善重症病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重症医学;趋势;设想;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Trends and ideas of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alysis △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nsive med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in china. The China hospital digital library (CHKD) to retrieve in recent years English and Chinese literature retrieval, the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 severe medicine, timely analysis of the detected results. After a series of test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severe medicine has a very big development, its scope is very extensive, including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sepsi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tegrative shock, hemodynamics,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infection control problems. Severe medicine in China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medicine, which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to include anticoagulation trauma patients with larger, acute symptomatic treatment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nsive medical technology, medical personnel have to follow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medicine, master the latest technology, so as to improve the medical technolog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ease. Keyword: severe medical;trends;ideas;new technology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R-1 Document code and Article ID:A

全科医学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且发展态势严峻 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威胁各国国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中是这样定义慢性病的:病因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在此报告中同时指出,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并且在未来十年中,发病人数将以17%的速度增加。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为关注的是,五分之四的慢性病患病者分布在中低收入的国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慢性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4.0%、19.3%、17.6%和1.2%。 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仅心脏病就相当于所有传染病门诊人次数的2.8倍;我国每年用于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近千亿元,虽然花费高昂,但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不仅给患者家人和亲友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据科学推算,2003年我国仅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的直接住院负担即达107.53亿元,脑卒中的总费用负担为198.87亿元,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9%,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3.02%。据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由此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若用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来评价各种疾病对我国人群健康寿命的影响时可以发现,目前,居民损失的健康寿命年数(即过早死亡年数)的70%是由慢性病造成的。2001年,中国前十位主要死因中,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居DALYs的前三位(表1.1)。 表1.1 2001年中国前十位死因与DALYs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在研究对象及部分康复方法等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但现代康复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补偿患者的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占有相当优势;而中医康复学则立足于按照中医理论研究疾病的康复,历史悠久,不仅有独特的康复理论,还有诸如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简便谦验的康复方法和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康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将不断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

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有博士进入该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病、肥胖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 (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 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马美军主任谈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稿件时间:2012-06-08 14:48来源:综合 21世纪,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方兴未艾。从1994年起,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互联网神话。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39健康网医学教育频道特邀请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马美军主任,为我们阐述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继教部马美军主任(图) 马美军主任简介:马美军同志生于1979年3月,山西大同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工作经历:2005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项目部副主任;2006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项目部主任兼网络部主任;2009年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继教部主任兼项目部主任、网络部主任。 39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是怎样? 马美军主任: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卫生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旨在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和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科技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需要。 但是,由于我国医学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目前并没有完全建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 当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继续教育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如长城会、天坛会等等这些大型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形式;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系列培训、啄木鸟临床医学系列培训等国内高端学术培训形式,诸如此类。 然而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因而理应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在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实践中,高等院校、专业学会、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都是主要的力量。 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我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除了少数分布在城镇地区外,其他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分布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基层,而这些医生大多都仅仅拥有中等学历和中级专业职称,对新的知识需求更加迫切,然而,由于受基础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科研动态和专业技术,对于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受到很大限制。众所周知,继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机构简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 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 一、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二、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 三、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四、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 五、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 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 分为几种类型:

我国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

本文由华夏学术传媒网提供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关键词:中国医学教育现状及发展 引言 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教育,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能没有健康。医学教育包括了看病和上学两个广大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承担着维护人类健康和培养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欢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为了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党在十七大中,明确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加快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 我国医学教学的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的齐心努力下,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医学教育体系,各高校医学科学研究的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医学教育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渐广泛而深入。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广大人民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我国医学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医学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还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 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随着医学模式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转变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日益增长,加之人口数量的继续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逐渐严重,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等,对医学教育的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医学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规律,医学教育专业口径过窄、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等状况,都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医学教育的结构需要优化,各学科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办学层次不能满足建立新型的卫生服务模式的要求,卫生人才的培养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并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愈显突出,目前我国平均每千人口的医生数达人,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医学教育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社会对卫生人才的年需要量,医学教育的规模和结构需要进行控制和优化。建国以来,我国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虽然进行了几次调整,但仍然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口径相对较窄、社会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的措施调整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拓宽其专业口径。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导致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从事卫生的人力和医学教育的现状差异很大,特别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医学教育院校的数量相对较少,办学的条件和规模不能满足该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最后,医学教育管理不够规范,投入普遍不足。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医学教育的管理必须严格而规范。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管理还不够规范,有些地方忽视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轻易地在广播电视大学、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且发展态势严峻 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威胁各国国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中是这样定义慢性病的:病因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在此报告中同时指出,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并且在未来十年中,发病人数将以17%的速度增加。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为关注的是,五分之四的慢性病患病者分布在中低收入的国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慢性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

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4.0%、19.3%、17.6%和1.2%。 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仅心脏病就相当于所有传染病门诊人次数的2.8倍;我国每年用于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近千亿元,虽然花费高昂,但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不仅给患者家人和亲友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据科学推算,2003年我国仅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的直接住院负担即达107.53亿元,脑卒中的总费用负担为198.87亿元,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9%,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3.02%。据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由此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若用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 年 1 月第15 卷第 1 期P.96-98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 成熟,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 (25 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 ),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Clinic Rehabilitation

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 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21 本上田敏教授说:在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WHO 。 进行康复评估、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康复治疗, 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Rusk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4D wade 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 认为: 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1(的实际需要;

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急诊医疗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李中元解放军第535医院门急诊摘要:综述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急诊医疗体系概念、急救模式、急救人员、急救网络特点、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建立和完善救援系统、大急诊及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展望。关键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大急诊。急诊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配备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在国外发达国家有30 年左右的历史(始于1975 年) ,在国内仅有10 余年历史(始于1987 年) [1 ] 。医学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要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该专业是目前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而急诊医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甚至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的总体水平。现就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与同道共同提高。 1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急诊医学的构成和研究范围急诊医学的构成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病加强医疗以及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等。急诊医学的诊治手段几乎囊括了临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置的所有内容,但与临床各专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再满足于局部的处理,而是立足于病人全身情况的处理,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

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简介 1999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 ,CMB理) 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IIME) 。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本科 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基本要求” )提供指导。“基本要求”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制定“基本要求”的任务由IIME 的核心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专家组成。 8 位具有丰富国内和国际经验的教育和卫生政策资深专家组成IIME 的指导委员会,指导IIME 的总体工作,也指导核心委员会的工作。由14 个国际医学教育组织的主席或高级代表组成IIME 的咨询委员会,为IIME 提供咨询意见。咨询委员会还为医学教育提供信息交流、咨询的论坛,希望其他机构的工作能对IIME 的工作进程起补充作用,而不发生冲突。 IIME 项目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定基本要求”阶段。这一阶段从成立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开始,其任务是在参考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 (GMER,) 包括基础医学、临床经验、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行为和伦理价值等方面。由于每个国家、地区和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和各自的课程计划,所以“基本要求”仅仅代表医学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各学校的教育计划可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必须是相同的。

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机构简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 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 一、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二、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 三、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四、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 五、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 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 分为几种类型:

全科医学学习心得

全科医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全科医疗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必要是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资源;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总体来讲更加的人性话,更多的体现病人与医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全科医生也称家庭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新型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具体说来,全科医生重点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障,给与病人持续性、综合性的照顾。全科医生的工作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病人为中心。他们更注重的是人,而不像专科医生一样,相比更侧重于疾病本身;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他们更加注重病人的权利,因为人虽然有疾病在身,但不能否认他仍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自己的家庭、社会背景,所以全科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就诊病人家庭、社会各方各面的详细信息,以便能更好了解造成病疾的原因,采取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但在服务内容与方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专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的顶部,所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疑难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常依赖各个不同专科的高新技术。专科医生是运用越来越复杂的精密仪器装置救治患者的技术权威,而患者是“听凭医生处置”的高技术手段的被动受体。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体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长期并连续地管理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健康信念。在全科医疗服务团队中,患者(个体或群体)医护人员得力的合作伙伴,是社区或家庭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主体之一。作为专科医生,则要坐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等待病人“登门造访”。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势必造成医师无法向全科医生那样了解每个病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多的重视病人的社会属性,而只能把重点放在病人生物属性的疾病上面,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生理的病疾医治好。相比之下,全科医生不仅要解决就诊者的生理病疾,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行为因素,提供长期性服务,以帮助病人杜绝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下。所以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更能体现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当我们医学生看见这句话时,总有说不出的冲动和感慨,同时更多的是责任。而全科医学的理论给我们点明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和教训,也为我们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一个称职的全科医生不止要具备精湛的技艺,还要具有时刻为病人着想的素质;不仅要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还要了解病人的心情;不论是多难治的疾病,只要病人和医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那我们就是成功的。全科医学让我学到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全面看待问题”,很好的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临床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但以病人为中心的落脚点永远不会变,只有深入了解了病

国内外急诊医学的比对及状况

国内外急诊医学的比对及状况作者:李昌雨单位: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1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从概念上来说,是医疗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属类上,应该是跨各临床专业的,而又有自身一套理论体系的。急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息息相关,在国际上,从1979年,其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医学学科,从此后在世界各国迅速被认可和发展。可以这样认为,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2国外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在美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对急诊医疗技师(EmergencMedicalTechnicans,EMT)进行国家登记和考试,井与急救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在德国凡志愿参与急救医疗的人员,可获得与为国家服兵役相等的待遇,可见全社会对急救医疗的重视程度。英国的医疗服务是免费的,急诊医学及EMSS发展迅速,全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的专门机构,皇家医学院校设置专门课程,建立急诊医师培训基地。法国还专门建立了儿科急救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监护设备、专职儿科急救医师和救护设备齐全的急救运输工具。在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方面,急救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国内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公元400年前,华陀就曾经用类似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方法抢救过心脏病患者。到抗日战

争时期,对伤员进行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也是近代院前急救的雏形体现。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重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了(80)卫医字3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颁布了(84)卫医司字36号文件《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以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卫生部、邮电部共同确定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21世纪后,中国发生的比较重大的地震等事件,使我国的急诊医学有了更深的实战经验和更进一步的专业训练。 4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对比与现状 在国外,急诊医学己趋于系统化,建立了专业、专科急救网,配备了先进的通讯、抢救设备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总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急诊医学,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强急危重症的监护,降低急危重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国外,很多国家对急诊医学已经相当成熟并分类较细,如日本除建立了急救中心以及由固定的医院或医疗单位负责的急救网络外,还建立了各种其他类型的急救网。例如:夜间急救网、脑神经外科急救网等。日本的急救中心通过电脑网络和无线电通讯与警察部门,消防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中心血库进行密切联系,可随时了解急症病人应诊的科别,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及急救医院空床情况,以便使急症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合适的医院科室获得治疗。 与外国相比,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80年代后发展也很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