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参与式教学法在《旅游礼仪》课程中应用探索

参与式教学法在《旅游礼仪》课程中应用探索

参与式教学法在《旅游礼仪》课程中应用探索
参与式教学法在《旅游礼仪》课程中应用探索

摘要:大学肩负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承重任,各高校都在着力培养具有宽厚人文科学素养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旅游专业的学生更是应该在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和旅游礼仪等方面做出示范和带动作用。学好旅游礼仪这门课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专业知识的需要,更是创造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明新风的需要。因为课程性质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应体现出它的课程特质,文章首先提出传统教学方法在《旅游礼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在《旅游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与研究,寻找问题的相应对策,目的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向课堂外生活延伸,从而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懂礼仪,用礼仪的人才。

引言:

国无礼则不宁,事无礼则不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界日益在变为一个联系紧密地地球村落,礼仪是人与人交往时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同时,礼仪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须学好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个人文明素养,才能为将来事业成功奠定必要基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都希望用文明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把文明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进行培育,以完善市场形象。礼仪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交往的各个层面,日常生活,工作、家庭。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在对客服务时以礼相待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礼仪课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处理对客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礼仪知识的了解熟记是简单易行的,掌握运用起来时困难重重。

一、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礼仪课教师,在传统的礼仪课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训练

礼仪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它的特点是易学易懂难实践。要将所学的礼仪知识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将反复练习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的练习,反复的模拟,直到变成一种习惯行为,这是需要有较强自律的学生。比如:微笑,真诚微笑是礼仪的核心内容。美国希尔顿饭店总公司董事长康纳得.希尔顿曾经说:“旅馆如果缺少服务员的美好微笑,好比花园里失去了春日的太阳和风。”微笑是旅游接待服务礼仪的基础,是宾客情感的需要,是服务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法宝,知道微笑的重要性以后,我们要进行练习,动作要求:嘴角上翘,两颊向后拉,目光平视,眼角出现一条鱼尾纹(酒店行业要求嘴角上翘,露出八颗牙齿,眼角出现三条鱼尾纹),对于这些学生听的是津津有味,到了实训室照着镜子练习时,要么哄堂大笑,要么笑不出来,但是他们都将微笑礼的要求熟记于心,缺乏实践训练。

(二)只掌握规范模式,脱离实际

礼仪用于人与人交流,离不开实际生活,有的书本上只讲一些规范模式,实际交往中存在很多变动,不能拿书上的规范模式去套。比如:握手礼作为一种常用礼节,讲究先后次序。晚辈、地位低者、男性和客人应先向长辈、地位高者、女性和主人问候,带后者伸出手后,前者才能伸手相握。如果长者为男性,晚辈位女性,有长者先伸手。握手时谁先伸手的问题,是礼仪上的次序问题不能弄错。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会碰上这样的情况,男士和女士见面到底谁先伸手,在办公室里男士是上级应由男士先伸手,女士后伸手,要按上下级关系来分;在社交的舞会上应由女士先伸手,男士在身手,要按女士优先来分。在不同场合人们的地位发生不同变化,地位高的一方有权利决定是否要和对方握手。

(三)注重了形式,忽视神似

礼仪规范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这些规范如果不了解不熟悉,那么在交往中容易失礼;然而有人十分熟悉并掌握了各种礼节形式,却只有形似而无神似,那是一种机械的模仿,甚至是作姿态欺人。如有的人礼仪语言表达很动听,但感觉却是言不由衷;有的人伸手与人相握时动作很标准,但受礼者却体会不到半点热情;也有的人在各种应酬场合表现得毫厘不差,可感觉就象一个早已编好程序的机器人。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是这样描写自己和他人握手的: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言,多极有表现力。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我握着冷冰冰的手指,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而有些人的手却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

(四)注重言教,更重身教

在礼仪教学中,“言教”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正面传授礼仪知识,“身教”是指教师在日常中以身作则,侧面传授礼仪知识。礼仪规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学生,也关系到教师,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礼仪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开始用规范来评判教师的言谈举止,此客观现实对担任礼仪课的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接打电话应以“你好”开头,自己同样必须做到,因为教师随时都可能接到学生的电话;要求学生着装要整洁大方,自己决不能仪表不整,因为学生对礼仪教师的要求较其他教师高。礼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示范、说服作用,教师如果不遵循礼仪规范,势必使其课堂授课大打折扣。

旅游礼仪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详解

《旅游礼仪》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

二、课程简介 1、测评者姓名:魏巍 2、课程名称:旅游礼仪 3、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旅游礼仪》课程是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体课程体系,见图1: 图1: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课程关系图 《旅游礼仪》课程是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林生态旅游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促其熟练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展示沟通艺术,进而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获得成功的从业感受和愉快的生活体验良好的基本礼仪素质,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文明程度,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该学科的知识,解决在酒店和旅行社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塑造良好的旅游职业形象。

4、学生特点分析: (1)授课对象是高中的三年制一年级学生; (2)缺乏礼仪基础知识 (3)缺乏个人礼仪形象意识; (4)缺乏社交礼仪知识; (5)对于酒店和旅行社职业礼仪缺乏了解 (6)需在老师指导下才能更好完成训练项目,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课改前的课程状况说明 1、课改前课程内容: 第一章礼仪概述 第二章服务人员仪表仪容礼仪 第三章服务人员的仪态礼仪 第四章服务人员的交往礼仪 第五章饭店服务礼仪 第六章导游服务礼仪 第七章大学生校园礼仪 第八章中国主要客源国礼仪 第九章中国部分民族和港澳台地区礼仪 第十章涉外服务礼仪规范 2、原来的教法: 第一、主要以教材目录的章节来组织教学内容; 第二、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缺乏实践训练环节; 第三、先给出认知规律,然后通过案例讨论分析说明正确性,起到巩固知识作用; 第四、主要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能进行个别的情境演示。 3、原来的教法效果及其存在问题: 第一、突出理论知识掌握,弱化能力训练; 第二、学生主动性差,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六步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整理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二章第二节 一、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趋势 1、加强信息技术教育:①优先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投入②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③重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④不断调整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创新 3、基于信息技术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思路 存在的问题:1、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力度不够2、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衔接存在问题,急需更新原有纲要3、发展不平衡4、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轻信息伦理的培养5、教学有效实施欠缺6、师资力量不够。 问题解决思路:1、更新观念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3、研制新的课程指导纲要4、改进教学方法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章第一节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①吃透教材,了解学生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③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预设锚点,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2、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①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②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③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3、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 ①必需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②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探索性原则培养创新能力③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创新能力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个性化⑤终身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创新的基础⑥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创新形象 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①在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②在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③在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5、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 ①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③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与日常学习紧密联系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第二节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1、讲授法:特点:①目的明确②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新知识并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倾听与反馈中建构知识③口头语言、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是传递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一、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架构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方式进行设计。小学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中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72课时,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各36课时,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初中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36课时,适合在七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各36课时,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也可以在七年级开始开设。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说明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说明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说明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定位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院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职业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适应的岗位群有四个,分别是:星级饭店高级服务员;星级饭店基层管理员;星级饭店营销员;普通话导游员。《旅游服务礼仪》课是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为实现教育目标,培养职业综合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主要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服务业服务礼仪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此,我们在大量吸收国内外服务礼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旅游服务礼仪的基础理论、规范要求,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突出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着。 本课程从教育目标出发,在大量吸收国内外服务礼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旅游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规范要求,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突出可操作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模拟客房和酒吧间等实验室,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部分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探索出一种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853教学体系 (一)、掌握服务的八大基本理论 旅游服务礼仪现有理论源于服务的一般基础理论,如;职业道德、角色定位、双向沟通、敬人三A、首轮效应、亲和效应、零度干扰、末轮效应等八大理论。 (二)、遵循旅游服务的五项原则 规范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情感化原则、特色化原则、竞争化原则 (三)、课程内容整合成三大部分 一是系统理论讲解;二是情景实训;三是学生实习。三部分划分是由旅游服务礼仪的三个特点决定的。 1? 综合性强 旅游服务礼仪与多门学科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其中尤以与服务学、管理学、美学、民俗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密不可分,知识点多,信息量大,需要广泛吸收其它学科的成果,用以充实完善自身。但由于课时有限、理论部分只能精讲。 2??理论体系尚不成熟,有待完善

主题式教学简介

夯实基础,各个击破 ——主题式教学简介 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其独特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等鲜明特色,与多元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开发性相得益彰,为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主题式教学的提出,旨在通过个性化测评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将起点与学习的目标相连,通过知识点主轴的构建,串联起一系列的知识点切片,对学生所学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纵向发掘,整体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主题式教学旨在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目标匹配相对应的教师和课程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设计,为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明晰的路径。 一、什么是主题式教学? 1.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情境与主题,围绕其制定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实现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主题相关的各领域学习内容,而教材作为连接起点和目标的实现工具,需横向编选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主题式教学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身上,通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系列知识切片进行深入讲解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为其提供完整的学习方案。同时,主题式教学的模式也对教师了解学生现状、准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提供了有形化参考。 2.主题式教学的特点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以下特点的体现是需要被格外关注的: 1)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 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2)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 作用的发挥; 3)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需要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4)主题式教学法针对学生的自身状况、对学习环节的各个层面进行量身定做的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论总结

动作技能 1.讲台位移动作(1)书写线(2)取擦线(3)回头线(4)体势线 走动姿态应注意: 1.不能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次数”、“速度”、“自然” 2.走动的时机和位置要合乎教学内容的需要。 讲台位移动作训练目标: 姿态潇洒、干练、端庄。走动的次数和速度适当,走动的姿势自然大方,徐步而行。 2.站立姿态(明辨是非) 3.有意识手势: (1)象形手势(给人一种形象的感觉) (2)象征手势(抽象运用,引起联想,启发思维) (3)指示手势(知识具体对象) (4)情意手势(表达情感) 手势运用的要求: 简练。(简单、明了、清楚、精炼、干净、利落,不可琐碎、拖泥带水) 适当。(多少适当,手势过多,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手势过少,显得呆板。内容与形式适当。动作与要表达的意思客观上要相一致。) 自然。(情感的真实流露,切忌矫揉造作。不要紧张或僵硬。) 协调。(手势的起落和语音的出没是同时,不可互为先后;手势幅度和音调的高低协调; 与男女气质协调;上不超肩10cm,下不过腰10cm ) 多样。(随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切忌单调和呆板。) 手势运用的习惯: (1)肩上区:在这个区域做手势,那是“褒扬”的意思。(想想看,平时敬礼、或者说到赞美词,是不是都会把手上抬?) (2)肩胸区:多半是中性含义,表示你心情比较平静,正在叙述中。(比如自我介绍,是不是常会轻触自己的胸口?) (3)腹下区:说明你对提到的事物非常憎恶、不悦、恨得牙痒痒……(比如说到“上课像条虫,下课像条龙的习惯一定要改掉”,你把手向斜下方打出那就对了。) 讲台非位移动作训练目标:身要正,脚要稳,头平抬,挺胸收腹。掌握四种类型手势的用法,手势与表情和姿态、言语相协调。 导入技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具有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联结知识、沟通情感的作用。 4.导入的类型(导入方式ppt) (1)衔接导入法(6)幽默语言导入法 (2)悬念导入法(7)实例导入法 (3)情境导入法(8)故事导入法 (4)激疑导入法(9)审题导入法 (5)演示导入法(10)直接导入法 *5.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问题的类型(目标推进式问题、常规管理式问题) a.认知记忆性问题(强调是什么) b.推理性问题(需要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思维活动,强调“为什么。。。?”) c.创造性问题(一般为开放性问题。例如,“请举例说明‥‥‥有哪些应用。”) d.评价性问题(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或选择,强调“怎么样”。) 2.增强问题设计的针对性(a不同教学对象的提问,侧重点不同。b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高层次、发散性的问题。 c确保提问有意义、有价值。)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设置.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设置

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社交礼仪学时:45 学分:3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考试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导游业务制定人:张完英批准人:旅游管理教研室主要客源国(或地区)概况 旅游心理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社交礼仪和旅游服务专业礼仪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礼仪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其它旅游理论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其中理论教学15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 (一)理论教学部分 1、社交礼仪概述 内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社交礼仪与社会文明;旅游社交礼仪。 要求:了解国内外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掌握礼仪的本质与构成要素;掌握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的特点及异同;掌握社交礼仪应遵循的原则;了解旅游社交礼仪的主要功能;掌握旅游社交礼仪的特点。 2、旅游社交中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内容:人际交往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要求:了解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关系;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人际交往中必须克服的几种不健康心理状态;掌握旅游社交人员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要求;了解人际关系理论;理解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的根本途径;懂得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3、旅游社交中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和维护 内容:旅游社交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维护;营造人际关系网络中和谐关系的途径。 要求:了解人际关系网络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懂得如何构建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懂得人际关系网络的维护。 4、旅游社交中的仪容、仪表规范 内容:仪容与仪表;仪态;社交服饰规范;化妆与美容。 要求:理解仪容、仪表、仪态的基本概念内涵;了解旅游接待人员注重仪容、仪表的意义;掌握旅游社交活动中仪容仪表的基本要求;掌握旅游社交活动仪态美的基本要求;掌握肢体语言的内涵与运用;掌握旅游接待人员不同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掌握美容与化妆的基本常识及规范。 5、旅游社交活动中的礼仪行为规范 内容:称呼与介绍礼仪;见面与告别礼仪;沟通与交流礼仪;旅游接待活动礼仪。 要求:掌握称呼与介绍礼仪规范;掌握见面与告别时的常用礼节;掌握沟通与交流的礼节;懂得得体而大方地接待不同的客人。 6、旅游社交语言交流与沟通规范 内容:社交语言沟通要求;旅游行业职业用语的表达特点;旅游社交语言交流与沟通规范。 要求:掌握社交语言沟通的要求;掌握旅游行业职业用语的表达特点;懂得使用体态语言和礼貌用语;掌握语言交流与沟通规范;了解培养良好口才的途径。 7、旅游商务谈判礼仪规范 内容:商务谈判活动的前期准备;商务谈判的交流与磋商礼仪;商务谈判的签字礼仪。 要求:懂得商务谈判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解洽谈气氛的组织与营造;懂得洽谈矛盾的协调与处理;懂得洽谈成功的战略;掌握参加洽谈仪式人员着装及行为礼仪规范。 8、旅游社交宴请活动礼仪规范 内容:宴请的形式;宴请活动组织礼仪;参与宴请活动的礼仪要求。 要求:掌握宴请的形式;了解宴会的组织与策划的方法、步骤;掌握宴会座次的安排;了解宴会菜单的拟定及酒水搭配规范;掌握出席各种宴会的礼仪要求及注意事项。 9、旅游接待与服务礼仪规范 内容:旅游饭店接待与服务规范;旅行社服务礼仪规范;景区景点与主题公园服务礼仪规范。 要求:掌握旅游饭店前厅、客房、餐饮和康乐部的接待与服务规范;掌握旅行社的接待与服务规范;掌握景区景点、主题公园与其它旅游游乐设施的服务礼仪规范。 10、国际交流礼仪规范 内容:国际交流工作的基本原则;国际交流中的国宾接待规范;国际交流洽谈的礼仪规范。 要求:了解国际交流工作的基本原则;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的基本标准;了解国际交流中的国宾接待规范;了解国际交流洽谈出国人员的注意事项;了解国际交流中谈判人员的注意事项;了解国际交流中谈判人员的礼仪规范。

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民法总论物的概念教学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法学的基本概念是将法学现象、法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在法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法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形成了法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过程:概念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应用。纵观教材中的法学概念,常常省略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将概念以单一文字即终态形式直接呈现,导致学生接受概念情感不积极,学习概念思维不顺畅,理解不准确,领会不深刻,运用不灵活。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在“物”的概念学习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困难一:民法意义上的物与生活中的物的差别。 困难二:物的独立性的理解。 困难三:物的概念的发展变化。 问题引导式概念教学就是将抽象的法学概念进行分解,把分解的每部分或每一环节,设置成由浅到深的形象化的问题,借助设置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巩固所学概念。 本文以“物”概念教学为例,尝试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方法,对概念课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二、问题引导式概念教学方法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在选定采用问题引导式概念教学方法后,笔者在课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和认知习惯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步,借助问题的类比,建立新概念的基础。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各个学科是如何定义物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哲学、化学、物理科学、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对“物”的不同认识,通过学生对不同学科概念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学科由于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原因的不同,导致对物有不同的认识。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法律意义上的物的概念的好奇、兴趣,从而为下一步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复习.docx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人们能主动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倍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徳。 课程标准:信息素养是人们能主动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徳。 教材:教材是课程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按照一定教育冃的和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小,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 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0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命题: 试卷的四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牛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说课: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 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耍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多表达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牛的实际而定制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休描述。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 i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収得最住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讲座:指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人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公开课:是一种而向特定人群作正是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冇领导及其他老帅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 1)计算机文化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2)计算机工具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 3)文化再升温(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世纪末) 4)信息文化观(20世纪末至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说明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说明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定位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院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职业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适应的岗位群有四个,分别是:星级饭店高级服务员;星级饭店基层管理员;星级饭店营销员;普通话导游员。《旅游服务礼仪》课是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为实现教育目标,培养职业综合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主要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服务业服务礼仪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此,我们在大量吸收国内外服务礼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旅游服务礼仪的基础理论、规范要求,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突出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本课程从教育目标出发,在大量吸收国内外服务礼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旅游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规范要求,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突出可操作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大胆更新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有的模拟客房和酒吧间等实验室,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部分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探索出一种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853教学体系 (一)、掌握服务的八大基本理论 旅游服务礼仪现有理论源于服务的一般基础理论,如;职业道德、角色定位、双向沟通、敬人三A、首轮效应、亲和效应、零度干扰、末轮效应等八大理论。 (二)、遵循旅游服务的五项原则 规范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情感化原则、特色化原则、竞争化原则 (三)、课程内容整合成三大部分 一是系统理论讲解;二是情景实训;三是学生实习。三部分划分是由旅游服务礼仪的三个特点决定的。 1综合性强 旅游服务礼仪与多门学科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其中尤以与

学导式教学法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中的探索

学导式教学法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中的探索 有机化学是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更是学好医学、药学专业课的基础。创新的学导式教学的目标就是是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并使求学者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从而提升人才素质。该教学方法依托我院临床医学学生为对象,以有机化学课程为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自主学习的改革与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该研究是通过改进教学评价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水平实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标签:有机化学;学导式教学;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有机化学在大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特别为学习医、药专业课提供良好的知识基础。由于有机化学的系统性较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导式教学法是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1]:21世纪的人应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由而可以看出会学是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应该学习,只有自觉的学习和终身的学习,才能满足不断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大学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成为了一种重要手段。 1 学导式教学法概述 为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导式的教学法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学导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行自主学习,使各个层次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2]。 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可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求学的时间延伸为5~22岁;而在21世纪,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因此,终身不断的学习将愈来愈成為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终身学习的关键是如何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强调学生要主动思考,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衡量教学方法的原则。20世纪以后,自主学习的研究进入了初步研究阶段,突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地位,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推行。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自主学习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出现了不同学派。各学派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相应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我国古代的学者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自主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专题式教学,是 实现其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重要环节,是解决该课程课时少 与教学容量大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学历史课重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 要途径,为此,本文就“纲要”课如何实施专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实 行阐述。 一、明确内涵与特点,是展开“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专题式教学亦称“问题式教学”,是指教育 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要求,突破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方式,把整个教学内容实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前后连 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 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打破了通常的逻 辑演绎的结构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实行的;第二,以问题为核心,超越了知识结构的前后顺序,采取全方位、全视角的教学活动,其主体是学生;第三,是综合性教学模式,其基 本要素包括教育理念、具体教学目标定位、问题设定、方法选择等。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第一,实效性。专题式教学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以及学术前沿,适时增添新观点、新材料、新信息,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提升实效性。第二,灵活性。专题式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体 系设置上能够针对学生专业、层次、地域、民族等特点,即时调整教 学内容,配置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自由度更大、更机动灵活。第三,研究性。专题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削枝强干, 教师在教学过程便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相结合的组合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学到 知识,懂得道理,提升水平。同时,专题式教学更加便于教师将理论 知识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增强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变强硬灌输为探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1.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 媒体化教学环境、网络化学习环境、数字化资源环境、 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与条件。 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存储光盘化,信息显示多媒化,信息传输网络化 4.语言教学环境及资源 环境:①听音型语言教学系统是一种最简单的仅能提供听觉训练的环境,单纯供听力训练使用。 ②听说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音型语言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讲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师生对话实现了信息双向交流。 ③听说对比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型基础上给学生座位上又增添了跟读录音机因而具有师生对话和学生自录,重放对照比较,自我学习校正等双向交互功能。 ④视听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型语言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视觉演示媒体。 ⑤视听说对比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功能装置,从而使它具备了能听能说能看,还能记录仪比较等多项学习功能 资源:①听觉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为了教学目的而专门录制和传播的各种声音教学信息 主要是用方式有示范教学,听力教学,语言训练情景展示等形式 ②视听媒体教学资源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应用影视录像等媒体技术和艺术语言,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一动态的方式来综合呈现教学过程和知识信息的,各种视听教学材料 5.微格教学意为微型化教学,通常又称为微型教学,她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学生进行某项专门训练使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 特点: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规模小参与性强,教学过程生像化反馈客观及时6.网络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他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种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实施的总称。它包括两个部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保障课程和学习活动管理与实施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7.网络电子书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传统纸质媒介信息的电子网络版,即直接将各类印刷图书和报纸、杂志等信息内容转化成网络格式的电子信息,另一种类型则是专为适应网络电子媒介而编辑制作的各种网络书刊 8.网络数据库和虚拟资源库一般集合了大量的信息对象并允许用户根据某些属性检索使用这些数据资源。 9.教育网站一般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或相关领域而建立的各种主题型网络站点。 10.BLOG又称Weblog,原意为网络日志,通常称其为博客。BLOG是继email,bbs,lc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和信息交流方式。 11.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

“专题式”教研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10353565.html, “专题式”教研模式初探 作者:宁琰肖莉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年第03期 教研活动是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活动。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目前,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尽如人意:或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够;或内容陈旧,没有新意;或演变成工作布置会,枯燥乏味。由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教研活动呈现出本该具有的价值呢?笔者认为,“专题式”研究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解决困惑,确定专题教研内容 研究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选好研究专题是实现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多种渠道征集问题,将征集到的教师最关注和最困惑的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和梳理,精心挑选出具有典型性,同时也是教师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并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融为一体,努力做到“教研相长”。例如,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以解决热点问题为目的的“减轻学生负担,创新作业布置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目的的“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关注难点问题为目的的“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学习”等专题研讨活动。研究专题的选定应从小处着眼、具体、易操作,不宜太宽泛,否则研究得不深不透,会影响实效。根据专题研究的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学期研究一两个专题,没有研究透彻的专题可以用一学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研究。 二、实践探索,丰富专题教研形式 在确定了有价值的专题研究内容后,就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研究方式有: 1.专家引领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专题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教研组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给全体数学教师作报告,进行专题相关内容的理念学习与辅导。通过这一研究形式,进一步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指导开展专题研究工作。 2.沙龙研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