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角(第一课时)

角(第一课时)

角(第一课时)
角(第一课时)

4.3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静态定义以及动态定义.

(2)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3)通过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学情分析

角这一节知识是建立在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小学时对角已经有了粗浅的知识,可以从实物中发现一些角,并且初步了解角的分类,知道有锐角、钝角以及平角等.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对角进行严格的定义,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高中阶段还要对角进行推广,进而学习孤度制和三角函数,从而对于角的认识层次不断螺旋式上升.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这一部分是建立有关角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角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将进一步地认识角,理解角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描述方法以及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本节课以适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角的形象.学生在小学没有涉及过角的表示,初一阶段学生是第一次用数学符号语言对角进行表示,学生需要一个感知、体会、辨析和运用的过程,所以角的表示以及角的度量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对角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角的不同选取适当的表示方法.之后又介绍了角的度量,并且进行了角度的换算,最后以钟表问题让学生掌握钟表时针、分针、秒针所形成的夹角,从而也让学生再次掌握角度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角的表示和角的度量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1.从实际背景中感知角的形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角无处不在.通过观察钟表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楼梯的拐角等实例引出今天课题.在小学我们学过角,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还要更深入、更具体地研究角.

问题1 通过观察以上图形,你找出关于角的图形吗?

过程: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片从而找到记忆中的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展现学生现有的对角的理解水平.

问题2 根据小学对角的认识,你能任意画一个角的图形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画角,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2.抽象出角的定义

问题3 你能给出角的一个定义吗?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给出定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问题4 你能否说出角的构成元素及其位置关系吗?

重点强调:

(1)构成角的两个要素是顶点和两边.

(2)每个角都有两条边,这两条边是射线.

(3)角的两边有公共端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角的共同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问题5 角的边画出部分越长,角就越大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再次让学生明白角的两边不是线段而是射线,射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3.探究角的表示

问题6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来表示一个角呢?

角的表示符号“∠”

角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

1、用三个大写字母或用一个大写字母.

问题7 能把∠ BOC记作∠O吗?为什么?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时,中间字母是顶点字母;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时,这个字母是顶点字母,且顶点处只能有一个角.

2、用一个数字加弧线表示.并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

3、用一个希腊字母加弧线表示.并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 问题8 能把∠AOB记作∠1吗?为什么?

注意: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时必须在图上标出才可使用,且一般用于表示单独的角.

设计意图:学生熟悉角的几种表示方法,并且掌握每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问题9 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

问题10 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D与∠ABC是同一个角吗?

(2)图中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哪几个?

(3)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哪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对于复杂的图形该如何表示一个角.

4.探究角的第二定义

创设情境: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射线绕其端点旋转.

问题11 你能根据旋转给出角的一个定义吗?

设计意图:角的旋转观点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因此用几何画板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角的形成,使学生更易概括出角的动态定义.

定义:角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射线OA叫做角的始边,射线OB 叫做角的终边.

师生活动: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角的形成过程,学生仔细观察.

问题12 从角的第二定义出发,旋转射线OA可以得到哪些特殊角?

设计意图: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的展示更加直观体会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问题13 线段有长度,可以用尺子去度量,角有大小,用什么去度量角呢?角的度量单位又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怎么的运算关系呢?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

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

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如∠α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α=48°56′37″.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角的度量以及角度的换算.

问题14 填空

1、度、分、秒之间的转换

1°=_______′ 1′=_________″ 1°=__________″

1′=______ ° 1″=_________ ′ 1″= __________ °

2、单位转换

例1:把5.38°化成度分秒表示。练一练:0.77°=________′_______″例2:把28°7′12 〞化成度表示。练一练:39°36′=_________ °

3、竞赛

25.36°=——°——′——″

54.12 °= ——°——′——″

15°12′= ——°

32°12 ′36 ″=_____°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角度的换算.

问题15(1)钟表表盘上,相邻两个数字与表盘中心连线的夹角是度.

(2)时针一分钟转____度,分针一分钟转___度.

(3)2时整,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构成______度的角.8时呢?10时30分呢?

5时15分呢?

设计意图:开始用钟表时针与分针形成夹角引入,结尾再次研究实际钟表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力的提升,而且也让学生掌握了角度单位的换算,同时也体现了首尾呼应.

5.课堂小结

(1)什么是角?

(2)角的表示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3)角的度量及单位换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进行回顾,以突出重要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

目标检测设计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2) 平角是一条直线( )

(3) 周角是一条射线( )

(4) 角的两边越长,角越大

( )

设计意图:测试角、平角、周角的概念.

2.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角的图形,测试学生对角的表示方法的掌握.

3. 25°48′和25.48°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一个大?

设计意图:测试学生对角的换算的掌握.

布置作业

1.教科书习题4.3第1,2题.

2.(选做)3时10分时,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构成多少度的角?10时45分呢?

设计意图:采用了分层作业法,必做题是面向全体学生,选做题是提供给需要拔高的学生,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进行分类达标,这样学生无论能力高低,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从而获得对学习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商城路小学李新艳 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本单元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 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 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直观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 3、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充满角,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觉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角的认识。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 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 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圆周角第一课时教案

《2.4 圆周角》 一、[教材简解] 本课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第2章:圆周角(第1课时),是在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心角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圆周角的性质的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在圆的有关证明、作图、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研究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目标预设] 根据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圆周角定理,能准确运用圆周角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运用,有机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主动地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再实验、证明圆周角定理,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其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思考数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1、圆周角定义与辨析.圆周角的两个特征,特别是圆周角的两边要和圆相交,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2、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难点有三处:①圆心与圆周角具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数量关系的结论;③圆周角定理中三种情形的证明.3圆周角定理中等圆、等弧情形的补充说明.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的学习是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生活世界中创造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情境导入”环节设计上,较好的体现出“数学教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实问题情境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进而完成对圆周角定义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探索。在探究本课难点“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的过程中,采取开放性的课堂研究形式,以学生探究为主,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注重体现“分类”、“化归”的数学思想。 五、[设计思路] 1.教学程序严谨、流畅.教学从实际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对比圆心角引出圆周角,辨析圆周角,画圆周角,测量圆周角,探究圆周角的性质,应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亲自动手,探究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 时教案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 教学准备 情境图、三角尺、作业纸、圆片折好的角、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出示单元主题图:同学们,请你认真观察这个校园都有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图中有正在锻炼的学生,正在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

问:你能在校园里找到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图形吗? 很好!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校园里还藏着一种图形你们瞧!(在主题图的钟面上、剪刀上、三角尺上呈现色线,表示出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人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这些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结合情境,认识角。 你们瞧!刚才那位老师的三角尺老师也有。谁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儿? 在学生指角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告诉学生正确地指角的方法。 大家手里都有三角尺,请拿出来。然后我们一起来像这样指一指,再用手顶一顶、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请你指出这些物品上有角吗? 2、出示例1,让学生指角。 大家指的非常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拿出实物。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在学生发现角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得出结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出示) 3、实际操作,丰富认识。 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请拿出来。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想法用这些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都做完了吗? 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要使你做得角和你同桌做得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得出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老师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请你想一想,要把你手中的角变得比我的角大,你该怎么办? 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向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然后逐渐合拢活动角,并且认真思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刚才我们用纸条做了活动角,你能用纸折出自己喜爱的物品吗?(老师对你折的物品有一个要求,就是你折的物品中要有角。) 4、在生活中找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以下是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物中感知角 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抽象角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填一填。 1、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3、一面国旗有( )个角,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 4、1个正方形有( )个角,5个正方形有( )个角。 5、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6、钟面上三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角 7、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8、下图中,有( )个角,有( )个直角。 二、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 4、直角没有顶点。( ) 5、两个三角尺上的直角同样大。( ) 6、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 7、一个角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是直角。( ) 三、我会找。 1、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 )

()()()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不是的打“×”,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 ) ( ) ( ) ( ) 3、找出比直角小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4、找出比直角大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四、选一选(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 五、数一数。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个角()个角()个角()个角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个直角()个直角()个直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熟悉的图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正确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线、吸管、活动角。 教学构想: 1.角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角蕴藏在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中,因此我们在认识角的时候离不开一些平面图形,借助这些图形引导学生获得对角的直观认识。 2.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中抽出平面图形,再由

平面图形抽出角,体现完整的知识结构,接着通过创作角让学生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向学生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角的大小是由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3.活动角的制作必不可少,因为这既巩固了角的组成,又渗透了角的大小和边的叉开程度有关,为后面的学习直角、锐角和钝角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角。 1.回忆立体图形 谈话:孩子们,我们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都学过认识图形的,还记得吗?还记得这些是什么图形吗? (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班级学生齐回答。 立体图形也称之为“体” 2.体中有面 谈话:从这些立体图形中你还能找到哪些你熟悉的图形? (课件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平面图形也称之为面。 3.面上有角 谈话:那在这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中还藏着一个我们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 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38-39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设计理念: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兴宾区桥巩乡岜山小学韦显存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生辨认各种图形)。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师:摆好了吗?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五、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二年级第二单元小制作

二年级第二单元小制作 二年级数学时间:2019年9月 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3-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角的认识 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关键: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方法: 教学思路: 从学生对角的已有认识入手,把情景变成活动,让学生在描一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等时间活动中认识角。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单元教学措施: 1、把情境图变成活动,让课堂成为活动的一部分;

2、重视学生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3、重视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 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食物角的模型,不同形状的纸。 单元实践活动: 剪出一些带角的图形,说说图形中的锐角、钝角、直角,找出其中两个角比比他们的大小,并用这些图创作一幅图画。 课时划分: 新授课:2课时练习课:2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12 )课时 课题:教室里的角——初步认识角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形状及组成;认识直角; 2、在发现角、认识角、研究角的探索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合作意识;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角的表象 难点:概括什么是角 课前准备:课件、学具、各种带角的实物 预习要求: 1、了解角是什么样的? 2、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角。 检查预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认识角

3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第38~39页内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三角板。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第38页主题图。 同学们,屏幕上的校园美吗?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这就是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实物图。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看,老师带来了三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 等学生观察后,把钟表、三角尺、剪刀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分别抽出两名学生)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学生轻轻地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②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师(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2)做活动角。 ①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活动角?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②展示两学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在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 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 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习的角是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身边中的角引入到概念的角,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最终学生感知角的概念就减少了困难。在画角的时候,大部分都能掌握角的基本特点来画,一个顶点,两条边。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第二小学王学莉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给四种几何图形按照角的有无分成两类 2、动手给圆折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校园图,在校园中 (2)、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3)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很光滑很直的) (4)角爷爷请客辨别角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师:请同学们把用小棒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组成和角各部分的名称,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尺、正方形彩纸、作业单 通过使用三角尺,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在让学生指、摸三角尺上的角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角的特点。在新课伊始,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在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的内容,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带有角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走进校园,找出角 1.出示三角形、五角星,学生说说这两种图形中都有什么?。 2.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三角形、五角星,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找角,初步感受角,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互动活动,认识角 活动一:认角 1.课件出示钟面、三角尺、剪刀图片,从图片中抽象出角。 2.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角,同桌互相介绍角。 3.让学生把找到的角介绍给大家,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 预设:学生用手指角的顶点或者是指角的边。 指导:学生指角的顶点时,教师把这个顶点画在黑板上,问学生“.”是角吗?告诉学生,这是角的一部分,是角的“顶点”。 学生指角的边时,教师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问学生这是角吗?告诉学生,这也是角的一部分,叫做角的“边”。 预设:有的学生会用手掌盖住角的两条边所夹的部分,有的同学会从一条边用弧线划到另一条边。 指导:让学生根据两种情况比较一下,哪种指角的方法好?告诉学生通常我们指角的方法。 4.让学生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展示。 5.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三个角,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重点引导: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指三角尺上的角的过程中,明确正确的指角的方法。在介绍角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活动二:折角 1.用正方形纸折角。 2.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你折的角的顶点、边、角。 3.小组到前面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做的角。 预设问题:有的学生会说自己折出3个角。

圆周角定理教学设计

圆周角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习的自信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 思想. 教学流程 一复习:1什么是圆心角?你能画一个圆心角吗? 2类比圆心角的定义你知道什么是圆周角吗? 二、新课讲解 1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练习: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归纳:一个角是圆周角的条件:①顶点在圆周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缺一不可。 2、问题1:圆周角的度数与什么有关系?你能画出同一个弧AB所对的圆周角吗?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圆周角的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问题2;圆心角鱼圆周角有什么数量关系呢?学生猜测,教师用课件验证。(1)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圆周角与相应的圆心角的关系:观察得知圆心在圆周角上时,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2)其它情况,圆周角与相应圆心角的关系: 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或在圆周角内部时)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将问题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的情况,从而运用前面的结论,得出这时圆周角仍然等于相应的圆心角的结论. 证明:作出过O的直径(自己完成) 可以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练习: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的度数? 三:总结知识上:(1)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2)圆周角定理的内容. 思想方法: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 四、作业:小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角的初步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理解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折角、画角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水平。 3、通过从实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决心。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 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 2、能在情境图中找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三角板问:“理解它吗“?(生:”三角板“) 师:“为什么叫三角板“?(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谁来指一指叫在哪儿”?(生指) 板书课题:角 师:关于“角”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对角的自我理解,对于学生说的教师不要给与过多的评价,教师也借此获取学生的对新知的理解水平和范围)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理解这两个图形吗?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师:生活中你在哪个地方见过“角”?(学生举例) 师:你们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理解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还有好多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探索“角”的秘密。(补充完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实物中的角) 师:(1)出示剪刀、吸管、正方体等实物教具,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2)观察课本38页图,找校园生活情境图中的角。 (3)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找出什么地方有角。 可小组交流 2、折一折 (1)教师示范折角。 (2)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折角情况。 3 、师:出示自己折的角,学生拿自己折的角。让学生与教师一块用手指感觉一些角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平平的叫角的边。观察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后我们见到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能够认定这个图形是角。 3、摆一摆,做一做。 拿出一根硬纸条,在桌子上摆角,然后用图钉和两个硬纸条做角。(教师巡视指导)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三)角的画法 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角,那我们怎样来画角呢?(先让学生自己考虑一下,全班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angl e"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互助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五角星、剪刀、纸扇、钉子板、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尺)把你的三角尺拿出来,你能找一找它身上的角吗?再用手摸一摸哪里有角。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课件显示:钟面、剪刀、长方形、五角星。 谈话:它们都是角的好朋友,从自己带来的这些物体中能找出它们身上的角吗?再摸一摸。 在课件上把这些物体的其他部分隐去,留下角的轮廓。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一样的地方吗,根据学生的叙述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看”、“找”、“摸”的活动,体会角在面上,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做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做一个角吗?

圆周角教学设计

圆周角教学设计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演示课件: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 创设情境, 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 AB 弧形玻璃窗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 出示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感受圆周角的

合作交流, 分钟)活动一: 问题1 如图: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玻璃窗的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和)有什么关系? 问题2 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他们的视角(和)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 引导学生将问题1、问题2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研究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等)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圆周角定理”,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演示,让学生观察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同弧所 AOB ∠ACB ∠ ADB ∠AEB ∠ AB AOB ∠ ACB ∠ ACB ∠ADB ∠AEB ∠

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有无变化.1.拖动圆周角的顶点使其在圆周上运动;2.改变圆心角的度数; 3.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活动二: 问题1 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问题2 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如何证明活动2中所发现的结论? 问题3 另外两种情况如何证明,可否转化成第一种情况呢? 教师演示圆心与圆周角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情况入手证明所发现的结论:学生写出已 知、求证,完 成证明. (问题1的 设计是让学 生通过合作 探索,学会运 用分类讨论 的数学思想 研究问题.培 养学生思维 的深刻性. 问题2、3的 提出是让学 生学会一种 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方 式方法:从特 殊到一般.学 会运用化归 思想将问题 转化.并启发 培养学生创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教程文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时间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