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

《矿物加工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文军陈增强李延锋编写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资环系

2006年9月

学生实验守则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实验守则规定,结合本室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规定: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反,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做好实验预习,根据实验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和记录实验现象,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实验以“0”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3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得参加该门课程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用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不报,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实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实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目录

1 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 (1)

2 物料可磨度测定试验 (4)

3 粒群密度组成与重选可选性分析 (7)

4 异类粒群悬浮分层的规律研究 (11)

5 细粒物料螺旋分选试验 (14)

6 细粒物料摇床分选实验 (16)

7 磁性物料的分选回收(弱磁分选实验) (19)

8 高梯度磁选机磁选实验 (21)

9 散体物料磁性物含量测定(磁选设备性能评价) (25)

10旋流器分级(选)试验 (27)

11接触角测定(材料表面润湿性测定) (29)

12液体的表面张力测定 (31)

13小浮选实验........... ........... . (34)

14浮选分步释放试验 (36)

15微细矿物油团聚分选(超细颗粒浮选实验) (39)

16悬浮液絮凝沉降特性研究(污水净化实验) (41)

17悬浮液的过滤脱水研究(滤饼过滤特性试验) (45)

18简振系统动力学参数试验 (48)

19粗煤泥TEETER-BED干扰床分选实验 (50)

20细粒煤Falcon离心重力分选实验 (53)

21涡流电选实验 (54)

22电选实验 (57)

23微细物料的摩擦电选 (59)

24 铁矿浮选

25 铁矿化验

26 铝土矿浮选

27铝土矿化验

28湿筛

(一) 细粒物料粒度组成筛分分析

一、试验目的

学习使用振筛机(振筛仪)对松散细粒物料进行干法筛分的方法;学习筛分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方法,分析物料的粒度分布特性;学习、训练利用筛分试验结果进行数学分析及粒度特性曲线分析。 二、基本原理

松散物料的筛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1. 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穿过不能穿过筛孔的颗粒所组成的物料层到达筛面;

2. 易于穿过筛孔的颗粒透过筛孔。

要实现上述这两个阶段,物料在筛面上应具有适当的相对运动,一方面使筛面上的物料层处于松散状态,物料层将按粒度分层,大颗粒位于上层,小颗粒位于下层,易于到达筛面,并透过筛孔;另一方面,物料和筛子的运动都促使堵在筛孔上的颗粒脱离筛面,有利于其它颗粒透过筛孔。

松散物料中粒度比筛孔尺寸小得多的颗粒在筛分开始后,很快透过筛孔落到筛下

产物中,粒度与筛孔尺寸愈接近的颗粒(难筛粒),透过筛孔所需的时间愈长。

一般,筛孔尺寸与筛下产品最大粒度具有如下关系

D K d ?=最大 (1-1)

式中 d

最大

——筛下产品最大粒度,mm ;

D ——筛孔尺寸,mm ; K ——形状系数。

通常用筛分效率E 来衡量筛分效果,其表示如下:

)

()

(θβαθαβ--=

E (1-2)

式中 E ——筛分效率,%;

α——入料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

β——筛下物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 θ——筛上物中小于规定粒度的细粒含量,%。

图1、振筛机

三、仪器设备及材料

1.振筛机(图1)一台,摇动次数221次/min,振动次数147次/min;振筛仪1

台;

2.标准套筛,直径200mm,孔径0.5、0.25、0.125、0.075、0.045mm的筛子各

一个,底、盖一套;

3.托盘天平一台,称量200~500g,感量0.2~0.5g;

4.中号搪瓷盘6个,中号搪瓷盆6个;大盆2个;

5.-0.5mm散体矿样若干(煤泥、石英沙、磁铁粉各300g);

6.制样铲、毛刷、试样袋。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以煤泥干法筛分为例,湿法小筛分仅做演示)

1.学习设备操作规程,熟悉实验系统;

2.接通电源,打开振筛机电源开关,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保实验过程的

顺利进行及人机安全;

3.将烘干散体试样缩分并称取100g;

4.将所需筛孔的套筛按顺序(从上到下筛孔依次减小)组合好,将试样倒入套

筛;

5.把套筛置于振筛机上,固定好;开动机器,每隔5min停下机器,用手筛检查

一次。检查时,依次由上至下取下筛子放在搪瓷盘上用手筛,手筛1分钟,

筛下物的重量不超过筛上物重量的1%,即为筛净。筛下物倒入下一粒级中,各粒级都依次进行检查;

6.筛完后,逐级称重、记录,将各粒级产物缩制成化验样,装入试样袋送往化

验室进行必要的分析;

7.关闭总电源,整理仪器及实验场所;

8.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湿法筛分过程演示及注意事项讲解。

五、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1.将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按规定填入散体物料筛分试验结果表中。

2.误差分析:筛分前试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不得超过

筛分前煤样重量的2.5%,否则试验应重新进行;

3.计算各粒级产物的产率,%;

4.绘制粒度特性曲线:直角坐标(累积产率或各粒级产率为纵坐标,粒度为横

坐标)、半对数坐标法(累积产率为纵坐标,粒度的对数为横坐标)、全对数

法坐标法(累积产率的对数为纵坐标,粒度的对数为横坐标);

5. 分析试样的粒度分布特性;

6. 编写实验报告。

表1、 松散物料筛分试验结果记录表

试样名称______ 试样粒度______毫米 试样重量____克

试验人员: 日期: 指导教师:

六、思考题

1. 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湿法与干法筛分的效率有何差别?

2. 如何根据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几何形状对粒度组成特性进行大致的判断?

3. 举出几种其它的微细物料粒度分析方法,并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4. 查阅文献,举出几种常用的超细粉体分级设备,简述其原理及特点;

教学指导

1. 引导学生对筛分效率公式中各指标意义的理解;介绍限上率和限下率的概念;

2. 让学生讨论试验过程只进行细粒级的检查筛分是否可以?此问题的讨论主要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难筛粒的概念;

3. 引导学生结合数理统计、及高等数学知识分析频率曲线和累积粒度曲线的数

学关系、正负累积的数学关系;

4. 适当介绍常用的粒度分布方程并分析各自的特点;

5. 建议感兴趣的同学验证Rosin-Rammier 方程,并确定所研究物料的均匀常数。

Rosin-Rammier 方程

R(X)为筛上累积;x 、x a 分别为颗粒大小及筛下累积百分率为63.2%时的颗粒尺寸;n 为被测物料的特征常数,也称均匀性常数。

??

?

?

???????? ??-=n a x x x R ex p )(

(二) 物料可磨度测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实验室磨碎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学习物料可磨度的常用评价方法,掌握绝对可磨度的测定方法,训练磨矿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

用所测出的磨矿设备单位容积生产能力或单位耗电量的绝对值来度量物料的可磨度,叫绝对可磨度。

开路法是将一定数量的平行试样在所需的磨矿条件下,依次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磨矿,然后将每次的磨矿产物用套筛进行筛分,建立磨矿时间与磨矿产品各粒级累积产率的关系,从而找出将物料磨到目标细度(如按-75微米含量计算)所需要的磨矿时间T 。

磨机的单位生产能力即绝对可磨度,有两种表示方式: 1)按给料量计算,可表示为:

VT

G

q 60=

其中 :

q-在指定的给料和产品粒度下,按给料量计算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kg /h); G-试样原始重量,kg ;

V -试验用磨矿机体积,L ;

T -磨到目标细度所需要的磨矿时间min ;

2)按单位容积新生的目标细度(如-75微米)产品计算应为:

VT

G q

1006075

75

--=

γ q 按新生 微米产品量计算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 kg /L.h ; γ 新生 微米含量,( )。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1. 仪器:实验室磨机、标准套筛、振筛机、天平

2. 工具:试样盘(盆)6,毛刷1、试样铲1、缩分器1、缩分板2、秒表

3. 材料:3~0.5毫米无烟煤、(磁铁矿、铜矿、石灰石、蒙脱石)2 kg 、试样袋

若干。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 学习设备的操作规程;检查所用磨矿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人机安全。

2. 缩制3份平行样(烘干样),每份100克待用;

3. 依次将每份试样装入磨机进行磨碎,磨碎时间分别为T1、T2、T3分钟;

4.将磨矿产品全部清理收集,用标准套筛筛分;

5.对每一层筛上物进行称重,记录相关数据于表1;

6.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应保证每次磨矿入料的性质、磨矿条件的平行;每次磨矿结束

应将磨矿机清理干净,磨矿产品全部进行筛分;

7.清理实验设备,整理实验场所。

五、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

a. 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表1、磨碎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人员:日期:指导教师:

b. 计算目标产品的产率,分析物料粒度组成与磨矿时间的变化关系;

c. 绘制-75微米的产率与磨矿时间的关系曲线;

d. 计算q ;

e. 编写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1. 本实验过程中,如何保证各次磨矿结果的可比性?

2. 参考相关文献,试列举几种其他的物料可磨度评价与测定方法。

3. 解释闭路磨矿和开路磨矿的概念及两种磨矿方式的特点。

4. 影响磨矿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讨论:

1.向学生介绍磨介级配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注意对磨碎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三) 粒群密度组成与重选可选性分析

一、试验目的与意义

学习粒群密度组成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浮沉液的配制方法;学习浮沉数据的处理与重选可选性曲线的绘制、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当散体物料置于一定密度的重液中时,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密度大于重液密度的颗粒将下沉(沉物),密度小于重液的颗粒则上浮(浮物),密度与重液密度逼近或相同的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对重力选矿来说,矿石密度与矿石品位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也是采用重力分选获得较高品位(质量)矿物产品的依据。

根据上述原理,使用特制的工具在不同密度的重液中捞起不同密度物料的试验即为浮沉试验。浮沉实验根据所处理的粒度范围分为小浮沉和大浮沉。

对重力选矿来说,矿样可按下列密度分成不同密度级:1.30、1.40、1.50、1.60、1.70、1.80、2.00kg/L….。

重液密度可依据下式计算(密度瓶法):

w G G G G ??--=

?1

21

3

式中

G 1——空密度瓶重量,kg ;

G 2——注水后密度瓶与水的总重量,kg ;

G 3——注满待测重液时密度瓶和待测重液的总重量,kg ; ?——待测重液的密度,kg/L ; ?w ——水的密度(取1),kg/L 。

也可用密度计(图1)直接测量。 三、仪器设备及材料

1. 浮沉试验主要设备:密度计(1套)、台秤(1公斤)、大浮沉器具(1套)、小浮沉器具(1套)、天平(1套);

2. 6-3mm 级浮沉试样4公斤;-0.5毫米煤泥60克;

3. 中号试样盘(盆)若干,滤纸若干;

4. 氯化锌、四氯化碳、苯、三溴甲烷等基本材料。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以测定煤炭密度组成的大浮沉为例,小浮沉由实验员演示)

1. 重液配置

煤炭浮沉试验常用氯化锌配制重液,其优点是易溶于水、易配制、

价廉等,缺点是腐蚀

图1、密度计使用示例

性较大。

配制各种密度的氯化锌重液可参考表1进行,并用密度计反复测量,使重液密度准确到0.003kg/L。

2. 将已配制的重液装入重液桶并按密度大小顺序排列,桶中重液的液面高度不低于350mm。最低密度重液分别装入两个重液桶,一个作浮沉试验用,另一个作为缓冲液(考虑为什么?)。

3. 称4kg煤样放入网底桶内,用水洗净附着在煤块上的煤泥,滤去洗水后再进行浮沉试验。收集冲洗出的煤泥水,用澄清法或过滤法回收煤泥,然后干燥称重,此煤泥称为浮沉煤泥。

4. 将网底桶(装有洗好的煤样)放入缓冲液中浸润一下,提起并斜放在桶边上滤尽重液,再放入做浮沉用的最低密度的重液桶内,用木棒轻轻搅动或将网底桶缓缓地上下移动,然后使其静止分层,分层时间不少于下列规定:

A.粒度大于25mm时,分层时间为1~2min;

B.最小粒度为3mm时,分层时间为2~3min;

C.最小粒度为1~0.5mm时,分层时间为3~5min。

5. 小心地用捞勺按一定方向捞取浮物。捞取深度不得超过100mm。捞取时应注意勿使沉物搅起混入浮物中。待大部分浮物捞出后,再用木棒搅动沉物,然后仍按上述方法捞取浮物,反复操作直到捞尽为止。捞出的浮物倒入盘中,并做好标记。

6. 把装有沉物的网底桶缓慢提起,斜放在桶边上滤尽重液,再放入下一个密度的重液桶中,用同样方法逐次按密度顺序进行。直到该煤样全部试验完为止,最后将沉

物倒入盘中。

7. 各密度级产物分别滤去重液,用水冲尽产物上残存的重液(最好用热水冲洗)。然后放入温度不高于100 C的干燥箱内干燥,干燥后取出冷却,达到空气干燥状态再进行称重。

(1) 浮沉试验所用重液是具有腐蚀的液体,在配制重液和进行试验过程中应避免与皮肤接触,要戴眼镜、穿胶鞋、围胶皮围裙等。

(2)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随时用密度计测量和调整重液的密度,保证重液密度值的准确。

(3) 试验中注意回收氯化锌溶液。

(4) 浮沉顺序一般是从低密度级向高密度级进行。如果煤样中含有易泥化的矸石或高密度物含量多时,可先在最高密度重液内浮沉。捞出的浮物仍按由低密度到高密度顺序进行浮沉。

8. 小浮沉试验过程演示(实验员讲解、操作)。

五、试验数据的记录及整理

1. 各密度级产物和煤泥烘干后分别称重,将数据记入表中;

2. 将各级产物和煤泥分别缩制成分析煤样,测定其灰分;当原煤硫分超过1.5%时,各密度级产物应测定全硫。

表3、浮沉试验报告表

浮沉试验编号:试验日期:年月日

煤样粒级:mm 煤样灰分:%

试验人员:时间:指导教师:

1.误差分析:

1)数量误差分析:浮沉试验前空气干燥状态的煤样,重量与浮沉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的空气干燥状态重量之和的差值,不得超过浮沉试验前煤样重量的2%,否则

该试验应重新进行。

2)质量指标误差分析(不同对象对应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请参考有关标准)。

2. 绘制可选性曲线:说明每条曲线的物理意义及使用方法(+0.1注意扣矸);

3. 编写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1. 小浮沉使用离心机的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离心分离在固液分离领域的其它应用。

2. 浮沉试验在重选生产实践中有哪些作用?

3. 查阅文献,加强对理论分选密度、实际分选密度、错配物、分配率、+0.1含量等概念的理解。

4. 设计:设计一套考察某重选(重介旋流器、跳汰机等)设备分选效率的实验方案,绘制工作流程图,给出各环节的注意事项。

教学讨论:

1.本实验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强调注意事项后,将重点放在数据处理与分析

上(手工绘制可选性曲线)。

2.举例给出几种不同含硫量的煤的硫粉与密度分布的关系,让学生根据所学知

识,由曲线形态判断重选脱硫的可选性。

3.对几种常用的可选性曲线类型进行介绍:亨利曲线、迈耶尔曲线、米特罗方

诺夫曲线。

4.介绍重液、重悬浮液的特点及实际应用。

(四) 异类粒群悬浮分层的规律研究

一、目的意义

观察和研究异类粒群在上升水流中的悬浮分层现象和规律。验证异类粒群悬浮分层的临界水速公式,加深对干扰沉降基本规律的理解。 二、基本原理

异类粒群的悬浮分层有两种观点:即里亚申科的相对密度悬浮分层学说和与张荣曾等提出的重介质分层学说。

前者认为粒群所构成的悬浮体在密度方面具有与均质介质相同的性质,当两种悬浮体彼此混合时,与两种密度不同的均质介质混合一样,在上升水流作用下,始终是密度高的悬浮体集中于下层,密度低的悬浮体集中与上层。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粒度比小于自由沉降比的异类粒群悬浮分层,遵循动力平衡原理,即在上升水流作用下,是按干扰沉降速度分层的,干扰沉降速度大者在下层,干扰沉降速度小者在上层。而粒度比大于自由沉降等沉比的粒群分层过程是按重介质作用分层的。即较轻颗粒的浮沉取决于重颗粒与水所组成的悬浮液的物理密度。若轻颗粒的密度小于重颗粒与水组成的悬浮液的密度,则轻颗粒在上层,否则在下层,若两者密度相等,则混杂。

实验过程的有关公式如下:

ρρδλρ+-=)(悬,克/厘米3

固体容积浓度,)42

g

h D G

δπλ∑=

管内断面流速为:

2

4D Q

A Q u a π=

=

,厘米/秒 临界水速:

里亚申科公式:n

n

n a v v v v ???

?????----=0210121

20201)()(ρδρδδδμ临

,厘米/秒;

张荣曾公式:n

a v ??

?

???--=ρδδδμ21202临

,厘米/秒;

3

/13/20)()(

8.25μ

ρρρδχ-=d v ,厘米/秒; 其中:v 01、 v 02为煤及石英在水中的自由沉降末速,厘米/秒;δ1δ2分别为煤粒及石英颗粒的密度,克/厘米3;n 为颗粒形状修正指数,近似取3.5;ρ为水的密度,取1克/厘米3。χ为颗粒形状系数,其中石英砂取0.7,煤取0.65;μ为水的粘度,取0.01泊。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1. 直径为56毫米、长度1.5米有机玻璃干扰沉降管1套(图1);

2. 秒表、钢卷尺、天平、500毫升量筒、玻璃棒、洗瓶、盆、磅秤各1个;

3. 0.25~0.3毫米石英沙(密度2.65克/厘米3)200克;

4. 密度1.35~1.4克/厘米3煤,其中2~2.5毫米40克,粒度0.5~0.6毫米30克。

5. 0.01~0.02%的水玻璃溶液。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技术

1. 粒度为0.25~0.3毫米的石英沙50克和0.5~0.6毫米的煤30克,均匀混合后加入沉降管,颗粒全部沉积后,缓缓开大阀门,使物料悬浮,由小到大改变水速,观察、记录、分析分层现象;

2. 将上述物料倒出,然后加入0.25~0.3毫米的石英沙150克、2~2.5毫米煤粒40克混匀后加入沉降管。待颗粒全部沉积后缓慢开水阀,观察、记录分层现象。水速较小时,煤粒在上层,但水速继续增大时,分层想象消失;进一步增大水速,煤粒反而处于下层。分层现象消失的水速即为临界水速μα临,用秒表及量筒测定临界水速,并在临界水速左右改变水速4次。每一水速稳定后,测定流量Q ,记录分层情况并测定悬浮高度h 1、h 2,计算此时的上升水速μα

及悬浮体的密度ρ悬1、ρ悬2。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

1. 将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于表1;

2. 根据异类粒群(粒度比大于自由沉降比)在上升水流中的悬浮分层结果。计算对应于每一水速的ρ悬1、ρ悬2,以及ρ悬2与δ1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析。

3. 根据实验条件,计算临界水速理论值,并与实际比较并分析。

4. 编写实验报告。

图1、 沉降装置

注:试样重量单独记录。

六、思考题

1. 研究沉降理论有何实际意义?举例说明沉降分离技术的应用。

2. 何谓干扰沉降?何谓自由沉降?

3. 离心沉降与重力沉降有何不同?举例说明离心沉降原理的实际应用。

教学讨论:

1. 实验过程应加强学生对等沉比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注意流体介质中按密度分选过程中粒度的影响或按粒度分级过程中密度的影响。

2.引导有兴趣的同学探讨沉积法进行粉体粒度分析的原理与装置,分析影响分

析精度的因素。

3.影响本试验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细粒物料螺旋分选试验

一、目的

了解螺旋分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观察物料在螺旋分选机中的运动状态与分离过程。了解螺旋分选试验的基本操作过程,了解影响螺旋分选的主要因素。

二、基本原理

螺旋分选过程主要涉及水流在螺旋槽面上的运动规律、物料颗粒在螺旋槽面上的运动规律及颗粒在运动过程的综合受力规律。

在螺旋槽面的不同半径处,水层的厚度和平均流速不同。愈向外缘水层越厚、流速愈快。给入的水量增大,湿周向往扩展,但对靠近内缘的流动特性影响不大。随着流速的变化,水流在螺旋槽内表现为两种流态,即靠近内缘的层流和外缘的紊流。

在流动过程中,水流具有两种不同方向的循环运动。其一是沿螺旋槽纵向的回转运动;其二是在螺旋槽内外缘之间的横向循环运动。两种流动的综合效应使上下水层的流动轨迹不同。

由于横向循环运动的存在,在槽内圈水流表现有上升的分速度,而在外圈则具有下降的分速度。

颗粒在槽面上的运动同时受重力、惯性离心力、水流的推动力及摩擦力的作用。

水流的动压力推动颗粒沿槽的纵向运动,并在运动中发生分散和分层。由于水流速度沿深度的分布差异,悬浮于上层的细泥及分层后较轻的颗粒具有很大的纵向运动速度,因而也就具有很大的离心加速度。而位于下层的重颗粒沿纵向运动的分速度较小,相应的离心加速度也较小。由于上述差异而导致物料颗粒在螺旋槽的横向分层(分带)。

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由于螺旋槽的空间倾斜,故重力分布除了推动颗粒沿纵向移动外,也促使颗粒向槽的内缘运动。颗粒的惯性离心力方向与其回转半径相一致,并大致与所处位置的螺旋线的曲率半径重合。

直接与槽底接触的颗粒其所受的摩擦力更加明显。位于上层的颗粒受水介质的润滑作用摩擦力较小。微细颗粒呈悬浮态运动,不在有固体边界的摩擦力。

上述各作用的综合结果导致物料颗粒在螺旋中的分选分离经过三个主要阶段:首先为分层阶段,在紊流作用下,重颗粒逐渐进入下层,轻颗粒逐渐进入上层。这一阶段在完成1次回转运动后初步完成;第二阶段是分层结束的轻重颗粒的横向展开、分带过程。离心加速度较小的底层重颗粒向内缘运动;上层的轻颗粒向中间偏外运动,而悬浮的细泥则被甩向最外缘。流体的横向循环和螺旋面的横向坡度对这种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回转运动次数的增加,不同的颗粒逐渐达到稳定运动的过程;第三阶段即平衡阶段,不同性质的物料颗粒沿着各自的回转半径运动,分选过程完成,此后的运动将失去实际意义。研究表明,颗粒分层和分带作用区域主要在螺旋横断面的中部,该区域的主要特点是矿浆的浓度基本不变,颗

粒与水层之间具有较大的速度梯度。

因摇床具有工作无需动力,若有高差可实现无能耗工作,操作维护简单,且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基本无需检修等特点,其已广泛适用于铁矿、钛铁矿、海滨砂矿、锡矿、砂金、钨矿等金属矿及煤等非金属矿的选别及脱泥。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1. 仪器设备:螺旋分选机、天平(台秤);

4.工具:20L接料桶3个、样品盘5个、小盆10个;

5.材料:6毫米以下物料(原煤或其它矿样与物料)20公斤。

四、实验步骤和操作技术

1. 学习设备操作规程,检查设备,对动力部分进行试转;

2. 缩制两份重量分别为2.5和5公斤。

3. 入料桶中加入试样并加水至所需浓度,同时搅拌保证料浆悬浮。

6.准备好接样,将入料桶中的悬浮混合物料加入螺旋分选机;

7.料浆排完后,适量用水冲洗沾附在槽壁上的物料,并入接料桶;

8.彻底冲洗给料桶和分选机,将各产品脱水、烘干、称重;

9.根据需要,制取入料及产品的分析、化验样,进行分析化验。

五、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

1. 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2. 编制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1. 影响螺旋分选效果的主要结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3.简述螺旋分选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领域;

教学讨论:

1、本实验主要验证螺旋分选的基本原理,操作简单,因此建议作为演示实验进行;

2、让学生讨论给料量稳定性对分选效果回产生怎样的影响。

3、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鼓励部分同学开展一些条件探索实验。

(六) 细粒物料摇床分选实验

一、 目的

了解摇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验证摇床分选的基本理论,观察分选过程中物料在床面上的扇形分布,了解影响摇床分选效果的主要因素与调节方法。 二、 基本原理

摇床分选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物料在床面上的松散分层

在摇床分选过程中,水流沿床面横向流动,不断跨越床面隔条,流动变化的大小是交替的。每经过一个隔条即发生一次水跃。水跃产生的涡流在靠近下游隔条的边沿形成上升流,而在沟槽中间形成下降流。水流的上升和下降是矿力松散、悬浮的动力,而松散悬浮又是发生颗粒分层使得重颗粒转入底层的前提。由于底层颗粒密集且相对密度较大,水跃对底层的影响很小,因此在底层形成稳定的重产物层。而较轻的颗粒由于局部静压强较小,不能再进入底层,于是在横向水流的推动下越过隔条向下运动。沉降速度很小的颗粒始终保持悬浮,随横向水流排出。

2. 物料在床面上的分带

1) 横向水流包括入料悬浮液中的水和冲洗水两部分。由于横向水流的作用,位于同一高度层的颗粒,粒度大的要比粒度小的运动快,密度小的又比密度大的运动快。这种运动差异又由于分层后不同密度和颗粒占据了不同的床层高度而愈加明显:水流对于那些接近隔条高度的颗粒冲洗力最强,因而粗粒的低密度首先被冲下,即横向运动速度最大;沿着床层的纵向运动方向,隔条的高度逐渐降低,原来占据中间层的颗粒不断地暴露到上层,于是细粒轻产物和粗粒重产物相继被冲洗下来,沿床面的纵向产生分布梯度。

2) 由于床面前冲及回撤的加速度及作用时间不同导致的床面差动运动,引起颗粒沿床面纵向的运动速度不同。特别是颗粒群分层以后更加剧了不同密度和粒度的颗粒沿床面的纵向运动差异。既底层的密度较高的颗粒由于与床面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因而具有随床面一起运动的倾向。而位于上层的颗粒由于水的润滑及所具有的相对松散的状态摩擦力较小,,因而随床面一起运动的趋势较弱。所以低密度颗粒尽管与床面间具有较大横向运动速度,但综合的结果是低密度颗粒沿床面的纵向距离较短;而高密度不但沿床面的横向运动速度较小,且由于每次负加速度的作用,可以获得一段有效的前进距离。进一步导致了轻重颗粒的运动差距离差异。

颗粒在床面上的实际运动是横向运动与纵向运动的合成。运动方向是横向与纵向运动方向的向量和。定义颗粒的实际方向和床面纵轴的夹角称为偏离角θ,则有:

由此可见,横向速度越大,θ越大。

x

y v v tg =

θ

(1、床面;2、给料槽;3、接料斗;4、传动机构;5、支撑;6、护罩;7、电机)

图1、摇床

不同颗粒每一瞬时沿横向和纵向的运动速度并不一样。受隔条的阻挡,颗粒的实际诡计轨迹是阶梯状的,颗粒的最终运动方向只能由两个方向的平均速度决定。根据前面分析,低密度、粗颗粒具有最大偏离角,高密度细颗粒具有最小偏离角。其它颗粒界于两者之间。最终导致轻重产物的扇形分布。扇形分带愈宽,分离精度越高。而分带的宽窄由颗粒间的运动速度差异决定。

摇床分选技术已广泛用于钨、锡、钽、铌及其它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石的分选,也可以用于选别铁、锰、铬、钛、铅等矿石及煤等非金属矿,可用于粗选、精选、扫选等作业。

三、仪器设备与材料

1. 实验室用摇床一台;天平(1公斤)一架;

2. 物料桶5个,瓷盆若干,量筒1个(1000毫升);

3. 毛刷1把,秒表1块,测角仪把,转速表1块,钢尺1把。

5.3~0.5毫米物料(最好轻重产物之间有较大的视觉差异)混合试料;

四、实验过程与操作技术

1. 学习操作规程,熟悉设备结构,了解调节参数与调节方法;试运转检查,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与人机安全;称取试样两份,重量1公斤;

2. 选定工作参数,清扫床面,调节好冲水后确定横冲水流量;将润湿好的矿样在2分钟内均匀的加入给料槽,调整冲水及床面倾角,使物料床面上呈扇形分布,同时调整接料装置,分别接取各产品。待分选过程结束后,停机,继续保持冲水,清洗床面,将床面剩余颗粒归入重产物;

3. 按照上述参数,用备用样做正式实验,接取3个产物;

数控铣床加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铣床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零件数控加工的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方法。 3、掌握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安排 1)实验前仔细阅读本实验指示书的内容。 2)教师讲解数控铣床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演示数控铣床操作过程。 3)学生进行程序传输和机床操作,完成零件加工。 (三)实验设备 1)数控铣床。 2)由10台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 3)与机床通讯用计算机5台。 (四)数控铣床的组成 数控铣床的基本组成见图1,它由床身、立柱、主轴箱、工作台、滑鞍、滚珠丝 杠、伺服电机、伺服装置、数控系统等组成。 床身用于支撑和连接机床各部件。主轴箱用于安装主轴。主轴下端的锥孔用于安装铣刀。当主轴箱内的主轴电机驱动主轴旋转时,铣刀能够切削工件。主轴箱还可沿立柱上的导轨在Z向移动,使刀具上升或下降。工作台用于安装工件或夹具。工作台可沿滑鞍上的导轨在X向移动,滑鞍可沿床身上的导轨在Y向移动,从而实现工件在X和Y向的移动。无论是X、Y向,还是Z向的移动都是靠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来实现。伺服装置用于驱动伺服电机。控制器用于输入零件加工程序和控制机床工作状态。控制电源用于向伺服装置和控制器供电。 (五)数控铣床加工说明 1.机床手动操作及手轮操作 (1)手动:选择手动功能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手动”档)(见附图), 然后按动方向按键+X +Y +Z –X –Y –Z,使机床刀具相对于工作台向坐标轴某一 个方向运动。 (2)手轮:选择手轮(单步)功能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手轮”档)(见 附图),然后选择运动方向,KND系统为X Y Z方向按键,FANUC系统为方向旋钮。 2.回零操作 (1)零前准备:用手轮方式将工作台,尤其是刀轴移动至中间部位。(Z向行 程较小,只有100mm,多加注意) (2)零操作:选择回零按键,(FANUC系统为功能旋钮指向回零)。点动+X+Y+Z 按键(FANUC系统为按住+X +Y +Z按键),等待系统自动回零。 3.程序传输 FANUC系统: ①功能旋钮指向“编辑”功能,点击“PROG”按键; ②依次选择屏幕下方“操作”、“READ”、“EXEC”软键,等待程序输入;

数控加工实用技术实验指导书-07

数控加工实用技术(含MasterCAM)实验指导书 台州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前言 数控加工实用技术实验指导书共编入7个实验,即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验、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实验、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验、电火花与线切割实验、Mastercam构建二、三维零件实验、Mastercam造型与加工实验以及数控在线加工综合实验等内容。 在指导书编写过程中,本着改革的精神,力求在内容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充分注意到每个实验的层次和内容,力求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的数控基础知识,又能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技术理论,既得到较全面的技能训练,又掌握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实用性、高层次、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同时也为今后进行各种数控机床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目录 目录 (3) 实验设备介绍 (4) 实验注意事项 (7) 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8) 实验一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 (9) 实验二控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 (9) 实验三数控车床数操作与编程 (17) 实验四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与操作实验 (25) 实验五 Mastercam构建二、三维零件 (25) 实验六(1)Mastercam构建三维曲面零件 (49) 实验六(2)Mastercam造型与加工 (49) 实验七数控在线加工 (58) 主要参考文献 (65)

主要实验设备介绍 1.数控加工中心 VB-825A FEELER型数控立式加工中心一台,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配备FANUC 0i-MC 数控系统。 性能特点: 全封闭防护装置,造型美观。 配置FANUC数控系统。 快速可靠的换刀装置。 强力冷却排屑装置。 刚性攻丝,性能可靠。 高精、高速、高效,连续加工,操作方便。 2.数控立式铣床 XK-714A型数控立式铣床一台,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配备FANUC 0i-MB数控系统。 性能特点 中小规格(工作台800-2000)、高效能床身型数控铣床 加工范围广泛,可完成铣、镗、钻、绞、攻丝等加工 大件采用稠筋封闭式框架结构、刚性高、抗震性好 五大件由进口五面体加工中心加工,切削应力小,热变形少

特种加工实验指导书

特种加工 实验指导书 闽南理工学院光电与机电工程系光电与测控教研室

1、电火花成型加工 一、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EDM-350型数控电火花加工的实际观看与上手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电火花的加工原理,熟悉数控电火花设备构成及其技术范围,了解电火花加工工件的过程和进行初步操作。 要求如下: 1、正确阐述电火花加工的原理; 2、熟悉数控电火花设备各组成部分,了解如何使用和操作; 3、了解所用电火花设备的技术规范; 4、了解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如何考虑电极损耗; 5、初步掌握工件与电极的装夹定位方法; 6、了解基本数控操作。 二、实验内容 1、了解EDM-350型数控电火花成形机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及操作方 法; 2、了解各种电极材料的加工性能、各种电极结构、粗/精加工电极的获得以及平动电极加工; 3、了解电极的加工与修复; 4、了解设备粗、中、精加工电规准情况和选用方法; 5、了解设备各项技术规范; 6、了解工作液的选用、工作液过滤循环装置; 7、动手操作并初步掌握对工件和电极的装夹与定位; 8、动手操作并初步掌握工件加工方法。 三、主机各部分及其作用 1、床身和立柱它主要是一个基础构,应确保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相互位置。 2、工作台主要是用来支撑和装夹工件,容纳工作液,使电极和工件浸在工作液中,起到冷却、排屑作用。

3、主轴头有伺服进给机构、导向防扭机构、辅助机构三部分组成,它控制加工件与工具电极之间的放电间隙。 4、工作液系统使工作液强迫循环。 5、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必须是导电性能良好,损耗小,造型容易,并且具有加工稳定、效率高、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等特点,常用电极材料有紫铜、石墨、黄铜、铜钨合金和钢、铸铁等。 四、正确操作电火花成型机床要点 1 .准备阶段。在操作之前,首先有个准备阶段,包括看懂被加工件的图纸和各项工艺要求,根据电极、模板形状、尺寸规格,确定装夹装置和位置。 2 .在装夹前必须首先启动液压系统,使其处于动态,防止开机后影响装夹精度。 3 .根据加工型孔的厚度、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确定脉冲规准,按粗、中、精关系,选择电压、电流、脉宽、间隔,确保稳定加工。 4 .一切准备好后,可给工作液槽充油(工作液)。油面高低可根据加工的面积及粗、中、精规准确定,一般高出工件表面 20~100mm 。并调好冲油或抽油的压力大小,如果冲油压力过大,将造成液压头受反作用力过大,且会增加电极损耗;抽油力过大容易引起油杯内空洞,引起放炮现象,抽力过小则排屑条件不好,加工不稳定。 5 .液压头的空载进给速度,一般是每分钟 100mm ,短路回升速度是进给速度的 1 ~ 2 倍。为保证稳定加工,电极进给的深度,加工冲模时应是刃口厚度的 1 . 5~2 . 5 倍。 6 . 型腔模加工大多采用上冲油形式,冲油压力一般在 49kPa 。冲油压力过大,电极损耗大,过小则排屑条件不好。型腔加工的深度控制与冲模不一样,主要是按被加工型腔的尺寸要求来定。 五、电火花加工的原理与特点 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液体介质中,利用脉冲放电对导电材料的电蚀现象来蚀除材料,从而使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达到预定技术要求的一种加工方法。

细胞生物学常用研究方法

Southern杂交: 是体外分析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操作时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核DNA或线粒体DNA切成DNA片段,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醋酸纤维薄膜上,再用探针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即可辨认出与探针互补的特殊核苷序列。 将RNA转移到薄膜上,用探针杂交,则称为Northern杂交。 RNAi技术: 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领域。可以利用siRNA或siRNA表达载体快速、经济、简便的以序列特异方式剔除目的基因表达,所以现在已经成为探索基因功能的重要研究手段。 Southern杂交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扫描电镜技术: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器收集,信号经放大用来调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计:用来描述薄膜、涂层厚度超过1微米的物件的光学性能的显微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电镜超薄切片技术:超薄切片是为电镜观察提供极薄的切片样品的专门技术。用当代较好的超薄切片机,大多数生物材料,如果固定、包埋处理得合适,可以切成50-100微米的超薄切片。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放射自显影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标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研究溶液和活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20,000 道尔顿以下)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其它分子的结构,而不损伤细胞。 DNA序列分析:在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后,需要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尽量发掘信

数控机床-实验报告模板

成绩: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验报告 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500100408 姓名何益群 指导教师曾文健 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部 2013年11月21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控机床的典型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2、掌握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观看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生产现场; 2、演示手工编程的操作步骤; 3、演示FANUC系统的数控加工操作流程。 三、实验设备 在工厂员工的带领下,我们观看的数控设备有: 华中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 30系统的数控铣床; FUNAC系统的数控床; 华中数控的镗床: 沈阳机床厂的数控加工中心; 各种普通的车床、铣床,龙门刨床。 四、数控工艺分析 1、零件工艺分析 (1)零件图上尺寸数据的给出,应符合程序编制方便的原则。 1)、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2)、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应充分,便于在手工编程时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2)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1)、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使编程方便,生产效益提高。 2)、内槽圆角的大小决定着刀具直径的大小,因而内槽圆角半径不应过小。零件工艺性的好坏与被加工轮廓的高低、转接圆弧半径的大小等有关。 3)、零件铣削底平面时,槽底圆角半径r不应过大。 4)、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在数控加工中,若没有统一基准定位,会因工件的重新安装而导致加工后的两个面上轮廓位置及尺寸不协调现象。因此要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保

数控车床加工实训指导书

数控车床加工实训指导书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过程及安全操作规程。 2、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面板上各种按钮的使用功能。 3、认识数控车床的坐标系并熟练掌握通过试切对刀确定工件坐标系的方法。 4、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步骤和编程方法。 二、实训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2、认真听讲,听从老师的安排。 3、不得擅自修改、删除系统内的程序和参数。 4、数控车床属贵重设备,必须有指导老师在场方可操作。 5、工作完毕后必须清擦机床,打扫环境卫生,清点工卡量具。 6、注意节约材料。 三、实训设备 CY-K6136 6台 CY-K6150 2台 CY-K360 2台 四、考试或考查方式 实训课程成绩评定按五级记分制评分,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为了便于考核,可先按百分制记分,然后折算。总分在90分及以上者记为优,80~89分记为良,70~79分记为中,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评分标准如下: 实际操作50分,包括动手能力10分、完成实训任务10分、考核件30分;基本知识30分,包括操作理论知识15分、实训成果与报告15分;安全生产10分;文明生产10分。 实训期间,学生每迟到一次扣除1分、每早退一次扣除1分;学生每请假一次扣除1分;学生每旷课一次扣除5分;学生不交实训报告者不记分,补交后补记成绩;学生无故不参加实训者不记分,按校规校纪处理。

五、实训内容 (一)安全教育和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功能。 2、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机床操作规程、数控车床操作工高级职业技能的国家标准和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功能。 2、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现场演示指导相结合。 【教学内容】 1、以FANUC系统数控车床为例进行介绍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区域:CRT显示屏、MDI操作面板和机床控制面板。 2、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 ⑴机床上电与断电操作 ⑵机械回零操作 ⑶激活主轴操作 ⑷手动操作 ⑸MDI操作 ⑹编辑操作 ⑺自动运行操作 3、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4、数控车床工高级职业技能国家鉴定标准 5、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二)数控车床对刀操作及刀具补偿值的设定(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金属切削机床》实验指导书及安全事项

实验指导书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金属切削机床》 编者:机械教研组

目录 实验一机械加工设备现场感性认识实习(4学时) (1)

实验一机械加工设备现场感性认识实习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工艺范围、理解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原理。 2、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叫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 3、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 到南平电机厂或汽配厂或龙翔科技等进行为期半天的感性认识性实习。 1、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2、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生产经验。 3、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通过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1. 学生通过在该厂的各个毛坯生产车间、机械加工车间、装配车间等的现场调研实习,对活塞、活塞环等主要零配件的生产流程、加工方法及其主要工艺文件的学习,初步了解它们的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了解加工设备的工艺范围、理解加工设备的基本原理。 2. 聘请工厂技术人员,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专题技术讲解。 3. 要求学生记实习笔记(按本指导书的内容与要求),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 4. 学生实行分组实习,每组选出组长两名,协助带队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实习工作。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目录 一.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参观电子显微镜及生物超薄切片标本制备 二.细胞形态结构 实验三、细胞大小的形态观察——测微尺的使用 实验四、细胞活体染色技术 实验五、植物细胞骨架光学显微观察 实验六、胞间连丝观察 三.细胞化学 实验七、鉴定RNA的细胞化学方法——Branchet反应 实验八、DNA显色的观察——Feulgen反应 实验九、固绿染色法鉴定细胞内酸性蛋白与碱性蛋白 实验十、多糖及过氧化酶的显示 实验十一、核仁组成区的银染显示与观察 四.细胞生理 实验十二、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十三、细胞电泳 五.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十四、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融合 实验十五、植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实验十六、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十七、动物细胞的培养与观察 六.细胞化学成分的分离 实验十八、细胞器的分离、纯化——细胞分级分离 实验十九、荧光的细胞化学测定 实验二十、细胞活力的鉴别 实验一几种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几种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普通显微镜提高分辨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一般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光学显微镜都是由物镜、目镜、聚光器和光阑组成,普通显微镜它们的放大原理及光路图如下: AB物体.A1B l第一次成像,A2B2第二次成像,O l目镜.O2物镜, F1为O l的前焦点,F2为O2的前焦点 各种光学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基本相同,各种特殊用途的光镜不过只是在光源、物镜、聚光器等方面作了改动,或在其它方面增设了某些特殊的设备。 (二)几种光学显微镜 l、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也叫复式显微镜,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显微镜。它适于观察一般固定的,有色的透明度较高的标本。其最大分辨力一般为0.2微米,从构造上可分光学、机械和电子三大系统。 2、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是以丁达尔现象(Tyndall phenomenon)(即光的微粒散射现象)为基础设计的,它使用了特殊的聚光器进行斜射照明,因光源中心束不直入物镜,所以视野黑暗,而被检细胞器因斜射照明发生衍射和反射,所以发亮可见。暗视野显微镜可用增加光照方法增加物体与背景的反差,因而可观察到0.2—0.004微米直径的微小粒子,但它分不清被检物的细微构造,它常用于观察物体的存在与运动。而暗视野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区别,主要在于聚光器的不同,致使照明方法有别。确切地说,称暗视野显微镜为暗视野照明更为贴切。它是照明光线仅照亮被检样品而不进入物镜。使视野背景暗黑,样品明亮的照明方法。 3、相差显微镜: 相差是指同一光线经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其相位发生变化并产生的差异。相位是指在某一时间上,光的波动所达到的位置。

工作报告之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篇一: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数控铣床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1、熟悉数控实训车间安全管理规定; 2、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学会正确的操作铣床; 3、熟练掌握系统面板及操作界面的使用; 、 4、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方法。 二、实训设备与材料: 铣床:大连xd-40a 刀具:平底铣刀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刀具:平口虎钳 材料:石蜡、木板 绘图工具:autocad绘图软件 ~ 三、实训内容: 1、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铣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 2、学会编辑并运行程序,最后加工成品。

四、操作步骤: 1、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出工件模型,并标出各点坐标。 2、对刀,并设定工作坐标系。 3、编写程序,在程序编辑模式下输入程序 4、用计算机仿真,若仿真结果出现错误,则需要再次修改程序,直至结果正确。此时需重新启动数控面板,接着重复步骤2。若仿真结果与所期望的图形一致,则新启动数控面板,接着重复步骤2。 ) 5、切削加工。 6、工件完成后将x、y、z轴复位。接着关闭数控面板电源,再关闭铣床电源。 五、操作注意事项: 1、在对刀过程中xyz轴向一定要清楚,头晕或状态不好时不要去操作操作机床,以免发生意外。在对刀过程中手摇器倍率要调节好,靠近工件的时候一定要把倍率调小,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和确保更高的对到精确度。 2、操作时要注意刀具有半径补偿,故设计零件时要注意临界值,并注意刀补的方向。 3、铣床操作过程中出现警报时,要及时查找出错原因,切忌不可重启机子解决此问题,否则将出现同样情况。 4、编辑完程序后需要在模拟后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加工,在模拟完后要进行加工时务必要先清零,而且要保证回零完全。 六、附录 * 哑铃程序:

实验指导书

《数控机床》 实 验 指 导 书 (简本) 蚌埠学院机电系李大胜2008年9月修订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模拟(计算机仿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数控加工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它可以按照预先编制好的零件数控加工程序自动地对工件进行加工。宇航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仿真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控机床操作、工件加工、虚拟测量等数控加工全过程,而且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机床操作面板和操作步骤与相应的实际数控机床完全相同,学生在这种虚拟工业环境中可以学习掌握典型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方法,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使培训得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本次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宇航仿真软件的使用和熟悉配备主流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的操作及对刀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运动、加工对象及其用途; 2、了解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CNC界面)的功用; 3、掌握数控车床的调整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要熟练掌握FANUC0i系统的多种对刀方法; 三、实验仪器 软件要求:宇航数控仿真系统30节点 硬件要求:微机30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YHCNC仿真系统及虚拟机床操作(FANUC 0i) 1、机床操作面板 机床操作面板位于窗口的右下侧,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于控制机床运行状态,由模式选择按钮、运行控制开关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详细说明如下: FANUC 0i面板 AUTO:自动加工模式。EDIT:编辑模式。MDI:手动数据输入。 INC:增量进给。 HND:手轮模式移动机床。 JOG:手动模式,手动连续移动机床。 REF:回参考点。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指导书

数控机床操作 实训指导书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项目学院 机械制造自动化系 2009年2月1日 数控机床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实训前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数控机床前要紧凑穿戴衣帽,做好安全防护,严禁戴手套操作机床; <2)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和床身上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3)机床开始工作前要空运转15min以上,使机床达到热平衡状态,并检查润滑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4)检查刀具,破损失效的要及时更换,注意调整刀具所用工具不要遗忘在机床内; <5)刀具安装好后应进行一、二次试切削,试切削正常方可应用于实训加工。 <6)检查卡具状态是否良好,安装是否紧固,定位是否合理; 2、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实训时两人共同使用一台机床时,应轮流操作,严格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 <2)禁止用手或其它任何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主轴、工件或其它运动部位; <3)禁止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操作,更不能用棉丝擦拭工件、也不能清扫机床; <4)各坐标轴手动回零(机床参考点>,若某轴在回零前已在零位,必须先将该轴移动离零点有效距离后,再进行手动回零点。 <5)刃磨和更换刀具时应停机进行,一定要重新对刀并修改好刀补值和刀补号。 <6)程序输入后要检查无误方可保存,并在未装工件以前空运行校验,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加工。 <7)机床运转中,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机床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车;

<8)确认冷却液输出通畅流量充足,经常检查主轴轴承温度,过高时应找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检查处理; <9)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打开机床防护门; <10)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机床由专人专组使用,严禁串岗操作; 3、实训后安全文明注意事项: <1)整理归还量具工具刀具等,避免遗失或损坏; <2)依次关闭机床操作面板上的电源和总电源; <3)检查润滑油、冷却液的状态,及时添加或更换; <4)清除切屑,擦拭机床,打扫卫生,保持整洁。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指导书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用; 2、掌握数控加工的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步骤; 4、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各个按键的功用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训设备 1、CGM4300C数控铣床 10台 2、CK6120数控车床 6台 (a> CGM4300C数控铣床 (b> CK6120数控车床 CGM4300C数控铣床和CK6120数控车床由浙江大学研发,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基于WINDOWS开放式数控系统及社会主流数控仿真系统。加工范围广、价格经济、耗材低,广泛应用于数控、模具、机械、机电等专业的实践教案,具有良好的三轴联动铣削加工能力和两轴联动车削加工能力。该机床采用工业标准PC技术和开放式结构设计,兼容性强,可适用先进的CAD/CAM 软件。可任意选择CG2000控制系统、SIEMENS、FANUC等仿真控制系统。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书09年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3.油镜的使用原理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器材 1.永久切片 2. 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1)显微镜的安置,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源 2.显微镜观察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3.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用擦镜纸和二甲苯清洗镜头,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五、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实验二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加深对胞间连丝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有许多原生质的细丝,称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胞间连丝相互联接,在细胞间的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中起桥粱作用,并使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协调一致,使植物体成为统一的有机体。用合适的植物细胞为材料,经简单处理,即能方便地看到胞间连丝。 三、实验材料 红辣椒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柿胚乳细胞间胞间连丝切片 四、实验步骤

数控车床操作实验报告

目的 1、了解数控车床机械结构 2、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 3、掌握简单零件的数控加工 原理 数控车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床,在加工工艺与加工表面形成方法上与普通机床是基本相同的,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原理与方法上。数控车床是用数字化的信息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将与加工零件有关的信息——工件与刀具相对运动轨迹的尺寸参数(进给执行部件的进给尺寸),切削加工的工艺参数(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速度、切削深度等),以及各种辅助操作(主运动变速、刀具更换、冷却润滑液关停、工件夹紧松开等)等加工信息用规定的文字、数字、符号组成的代码按一定的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将加工程序通过控制介质输入到数控装置中,由数控装置经过分析处理后,发出各种与加工程序相对应的信号和指令控制机床进行自动加工 仪器设备 数控车床、塑料棒料 步骤 1、开机,打开机床照明 2、输入程序后并检查加工轨迹 3、装夹工件,检查刀具 4、试切法对刀并验刀 5、调出程序,自动加工 6、手动切断 7、打扫机床并关机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1、上电循环系统启动(解锁状态)打开照明 2、装工件、刀具(45mm的零件需要80-100mm的伸长量)选择35°外圆车刀换刀(在MDI模式下点prog选择1号刀,并输入) 3、仿真(目的检查程序是否准确)CSTM/GR→圆形→操作→head(自动)→执行 4、对刀定参考点坐标右端面,外圆(0,0) MDI→prog→M03S500 插入 循环启动,在手摇模式下切断面(x100:表示一个脉冲走0.1mm)显示坐标:pos 拨扭向上是x方向,下是z方向,切的时候切到一点就好 切削加工过程时倍率的选择(x25)顺时针转动轮盘为退刀,逆为切削 offset→磨耗→清零→输入→形状(注意看清与选择刀具一致) 番号01 z0.0 测量顺时针摇出 Pos(调坐标) 切外圆(x25)注意摇出时x坐标不变 Reset 复位记录27.6mm 补正→形状→x→输入→测量→检测 5、编辑→prog→程序→自动倍率为0时是为了定位 →复位→自动→倍率打开,开始切削 6、合上门,待加工结束 7、关机 实验结果及分析 数控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类、盘套类等回转体零件,能够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锥面、圆弧、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进行切槽、钻、扩、铰孔等工作,一次装夹中可以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控加工技术》 实验指导书 (第二版)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江苏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2011年8月 实验二:插补原理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 、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查阅资料,掌握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2通过插补原理实验,能够自主用逐点比较法完成手工计算直线和圆弧的插补轨迹。 3了解其他数控插补算法。 二、实验内容 1.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验证。 2.其他插补算法(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验证(选做)。 三、数控机床插补原理 机床数控系统依据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进而产生基本廓形曲线,如直线、圆弧等。其它需要加工的复杂曲线由基本轮廓逼近,这种拟合方式称为“插补”(Interpolation )。“插补”实质是数控系统根据零件轮廓线型的有限信息(如直线的起点、终点,圆弧的起点、终点和圆心等),在轮廓的已知点之间确定一些中间点,完成所谓的“数据密化”工作。 数控系统常用的插补计算方法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时间分割法,样条插补法等。逐点比较法,即每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视该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或下方,或在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使之趋近给定轨迹。如此,走一步,比较一次,决定下一步走向,以便逼近给定的轨迹。下面以逐点比较法为例,阐述插补的原理。 直线插补计算原理: 偏差计算公式:以第一象限为例,取直线起点为坐标原点,如图2-1所示,m 为动点,有下面关系: X m X e Ym Ye = 取 m F Ym Xe Xm Ye =-作为偏差判别式, 若 Fm=0,表明 m 点在OA 直线上; 若 Fm>0,表明m 点在线上方的m ′处; 若 Fm<0,表明m 点在直线下方的m ″处。 从坐标原点出发,当Fm ≧0时,沿+X 方向走一步,当Fm<0,沿+Y 方向走一步,当两方向所走的步数与终点坐标(Xe,Y e )相等时,停止插补。

2014春《文献检索》实验指导书-机械类六个专业-(需要发送电子稿给学课件

《文献检索》实验指导书 刘军安编写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总学时:24~32学时 实验学时:6~14 机械设计与制造教研室 2014. 3

一、课程总实验目的与任务 《文献检索》课程实验是机械学院机械类专业的选修课的实验。通过实验内容与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在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存储环境下信息组织与检索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及在数字图书馆系统和数字信息服务系统中检索专业知识的能力,辅助提高21世纪大学生人文素质。通过实验,使学生对信息检索的概念及发展、检索语言、检索策略、检索方法、检索算法、信息检索技术、网络信息检索原理、搜索引擎、信息检索系统的结构、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信息检索系统评价以及所检索信息的分析等技术有一个全面熟悉和掌握。本实验主要培养和考核学生对信息检索基本原理、方法、技术的掌握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对知识的检索与融合能力。实验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本专业技术原理和前言知识的信息检索能力,引导学生应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了解本专业科技信息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与走向。 二、实验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结合老师给出的检索主题,学生应该完成以下内容的实验: 实验一:图书馆专业图书检索(印刷版图书) 实验二:中文科技期刊信息检索 实验三:科技文献数据库信息检索 实验四:网络科技信息检索(含报纸和网络) 文献检索参考主题: 1.工业工程方向: 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师的素质、精神、修养、气质与能力;工业工程的本质;企业文化与工业工程;战略工程管理;工程哲学;创新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优化管理或管理的优化;零库存;敏捷制造;敏捷管理;(优秀的、现代的、或未来的)管理哲学;生产管理七大工具;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生产线平衡;工程经济;系统哲学;系统管理;柔性制造;看板管理;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激励管理;管理中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工程哲学;工业工程中的责任;安全管理;优化调度;系统工程;系统管理与过程控制;设计哲学;智能管理;工业工程中的数学;智能工业工程,或工业工程的智能化;生态工程管理;绿色工业工程,或绿色管理;协同学与协同管理;工业工程中的协同;概念工程与概念管理;工业工程与蝴蝶效应;管理中的蝴蝶效应,等等…… 2.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CAD;CAM;CAE;CAPP;PDM;EPR;CIMS;VD;VM;FMS;PLC;协同设计;协同制造;概念设计;自底向上;自顶向下;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材料;特种加工(线切割、电火花、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波加工、光刻技术、快速成型、反求工程);微机械;精密加工;精密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控制论;线性控制;非线性控制;混沌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纳米技术;纳米制造;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自动化生产线;机械手;智能机械手;自动检测;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信息识别、模式识别等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实验目的] (一)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件性能。 (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实验原理] 虽然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很复杂,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和光路图如图1所示,被检物体AB放在物镜(O1)下方的1—2倍焦距之间,则在物镜(O1)后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实像A1B1,这个实像正好位于目镜(O2)的下焦点之内,通过目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A2B2,这个虚像通过调焦装置使其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即25cm,使所看到的物体最清晰,也就是说虚像A2B2是在眼球晶状体的两倍焦距之外,通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形成一个倒立的A2B2缩小像A3B3。 [实验器材]擦镜纸字母装片羊毛交叉擦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内容与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Microscope)的外形和结构因类型不同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和功能是相似的。(图2) (一)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构成。1.机械部分: (1)镜座:位于底部的金属座。一般为马蹄形,用以支持和稳定整个镜体。 (2)镜柱:镜座与镜臂相连的短柱。 (3)镜臂:镜柱上方弯曲部分,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 (4)镜筒:在镜臂的上方倾斜的金属园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转折处装有棱镜,使光线转折450。其上有一固定螺钉将镜筒连接于镜臂上方。 (5)调节器:在镜柱两侧有大小两个螺旋,大螺旋为粗调节器,转动时能使载物台快速升降。调节范围较大,适于低倍镜调焦用。小螺旋为细调节器,转动是载物台仅缓慢升降,调节范围较小,适于调节物象的清晰度。此外,在右侧粗调节器内侧有一窄环,称粗调松紧调节轮,用以调节粗调节器的松紧度。向外转时偏紧,向内转时偏松。左侧粗调节器内侧有一粗调限位调节环凸柄,向上推紧时,镜台上的最高点被固定(这两个环一般不需调节)。(6)旋转盘:又称物镜转换器,安装在镜筒下端,为一可旋转的圆盘,上有4个圆孔,

数控技术实验报告(答案版)

数控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井冈山大学机械系 2010年03月

注意事项 数控操作实验是数控技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 一、每次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好实验目的和所用 实验设备; 二、实验前,每人必须配合实验指导老师在实验室记录本上做好相关 记录; 三、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 真记录实验数据; 四、在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认真仔细清点整理实验仪器和实 验设备,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后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五、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好 实验报告,并上交授课教师批阅。

实验一数控车床的认识 实验日期 2010 年 04 月 10 日 同组成员指导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车削加工工件坐标的设定方法; 2.掌握数控车床操作面板上常用按键的功能; 3.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规格、型号) 1.CAK3675V数控车床; 2.CAK3275V数控车床; 3.Fanuc 0i-mate TC数控系统。 三、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 熟悉Fanuc 0i前置刀架数控车床的操作面板,依次解释、、、、、 、、、、、、、、、、、、、、、、、、、、、、等的功能。 依次的功能为: 按键功能按键功能 显示坐标位置。显示程序屏幕。 显示偏置/设置屏幕。取消键,用于删除最 后一个进入输入缓 存区的字符或符号。

输入键,用于输入工件偏移 值、刀具补偿值(纯数值), 如。 显示用户宏程序/图 形轨迹显示 替换键。插入键,输入指令 字、程序段,如。删除键。复位键,用于使CNC 复位或取消报警等。自动运行远程执行 编辑手动 MDI手动脉冲 单节手动脉冲 单节忽略 主轴正转、停止、反 转控制按钮 选择性停止循环启动 机械锁定循环停止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室 2005年4月

实验一数控原理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为演示性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直线及圆弧插补原理、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 二、实验仪器设备: NCD-3型数控原理演示系统;EM-400交流伺服控制系统;J1FCNCⅠ-B型数控车床;XK5032数控铣床。 三、演示内容: 1、基本门电路(与、或、与非)、触发器(D、JK)计数器、寄存器等逻辑单元的功能演示。 2、硬件电路的运算演示,并用可调步长放大器将脉冲当量放大,使模型机描绘出一定步长的插补轨迹,观察插补拟合过程。 3、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正反转控制及频率特性实验的演示。 4、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构成,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工作原理以及运动控制程序演示。 5、数控机床回零原理演示。 6、了解专用数控系统的构成,直线导轨的结构,同步齿形带传动的特点。 四、思考题: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控系统,需要哪些硬件电路及设备? 2、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与输入脉冲频率有什么关系? 3、交流伺服电机在数控机床中能否采用开环控制模式?

实验二数控车床模拟编程器编程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对数控车床编程特点、编程方法和加工方式有所了解; 2、根据给定的零件图纸,编出零件加工程序,并进行程序的输入、检查等,最后模拟加工过程。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NIM-9001增强型数控车床编程模拟器 三、实验步骤: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 2、按指定零件编制程序; 3、输入程序,模拟加工。 四、编程模拟器的使用说明: 1、NIM-9001编程模拟面板 NIM-9001编程模拟面板见图一; 控制键盘主要有功能选择键、编辑键与手动键三大部分组成。各功能下:(1)功能选择键 EDIT:编辑状态选择键 EXT:通讯状态进入键 ZERO:回机床零点功能键。控制拖板沿X、Z两向分别运动至机床零点。 AUTO:自动加工控制功能键。进入此状态,系统控制加工程序的执行。 GRAPH:图形模拟控制功能键。进入此状态,以图形方式仿真加工程序的执行。 F:刀偏量、齿补量设置功能键。进入此状态,系统可设置8把刀的刀偏量,并可任意修改。同时也可设置与修改丝杆间隙补偿量(0~2.55mm)。 M:M功能检索键。屏幕显示全部M功能指令及解释。 G:G功能检索键。屏幕显示全部G功能指令及解释。 (2)编辑键 ~9 0数字 .小数点 —负号 EOB 程序段输入 E 数据输入(编辑时为清除当前程序段) ←→↑↓移动光标 CE 清除当前输入数据 DEL 程序段删除 INS 程序段插入 GOTO 程序段检索 EXIT 退出 (3)手动键 TOOL 手动换刀 FWD 主轴正转 REV 主轴反转

CADCAM综合实验指导书2017

CAD/CAM 及数控技术综合型 实验指导书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 2014.12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综合设计实验的指导思想 (1) 3.实验设备 (1) 4.实验进度安排 (1) 5.实验项目和实验流程 (2) 6.CAD 实验过程指导 (3) 7.CAM 实验过程指导 (9) 8.实际加工实验过程指导 (19) 8.1 数控车床 (19) 8.2 数控铣床 (19) 9.参考文献 (21)

1. 实验目的 通过该综合型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掌握 CAD/CAM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及制造、计算机仿真、现代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等 课程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掌握 Solidworks 、Pro/E 、MasterCAM 、Cark 、Daphne 等软件的使用,掌握产品设计、产品分析、工艺设计、数控加工仿真、产品数据管理、实际数控加工、产品快速成形加工方法的产品整个开发过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综合与创新能。 该实验要求学生已经完成 CAD/CAM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及制造、计算机仿真、现代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等课程和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环节。 2. 综合设计实验的指导思想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将各个孤立的实验贯穿起来组织与安排实验,这样既丰富了课题内容,又克服由单纯验证性试验或测试性实验的孤立进行而造成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通过课题内容的需求,将相关方面的基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又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 让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实验,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验题目、实验任务,独立完成确定实验方案、拟定实验程序,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观察实验现象,作好实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写出实验报告等。 综合设计型实验有一定难度,要圆满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仅需要一定的较宽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灵活多种的实验技能。为此,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需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自行处理实验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发智力,全面培养和发挥实验能力。所从事的设计型实验如果成功,则加强学生或实验技术人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努力进取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造就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本领。 3. 实验设备 该设计性综合型实验涉及的设备包括以下软硬件: ? 数控车床 ? 数控铣床 ? 加工中心 ? CAD/CAM 软件系统:SolidWorks 、Pro/E 、MasterCAM 等软件。 4. 实验进度安排 该设计综合实验时间为 2 周,具体时间分配如下: 时间 任务安排 第 1 周第 1 天 分组,下发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