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年级历史错题重做-20201030-普通用卷

高三年级历史错题重做-20201030-普通用卷

高三年级历史错题重做-20201030-普通用卷
高三年级历史错题重做-20201030-普通用卷

高三年级历史错题重做-20201030

副标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咸丰八年所定英国条约第十六款(即1858年《天津条约》)所载:“英国民人有

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A. 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清政府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C. 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 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2.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称:“任何美国的对亚洲政策都必

须紧紧抓住中国的现实……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永远将中国置于国际大家庭之外。”尼克松的这种态度主要是考虑

A. 重构美国的全球战略

B.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违逆

C. 孤立中国政策已破产

D. 取得越南战争的最终胜利

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被总统因国会休会而搁置(变相否决)的(两院通过的)

议案,不能继续移交给下一届国会,只能在下一届国会中作为新的议案提出。”这一规定

A. 削弱了国会两院的立法权

B. 便利了总统对立法的干预

C. 有利于国会提高立法效率

D. 意在缓和总统与国会矛盾

4.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

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据此可知,清帝退位

A. 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结束

B. 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C.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 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窃取

5.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图。此论战的双方是

A. 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

B. 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

D. 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

6.19世纪中期,有文章写道:“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

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的主要斗争。”上述观点

A. 具有自由主义的典型特征

B. 表达出启蒙思想的核心内涵

C. 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

D. 属于社会进化论的思想范畴

7.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四次签订合同,规定了三公司在中

国各航线的营业份额(表2)。这些合同的签订

A. 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B. 提高了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

C. 反映了洋务派的妥协与退让

D. 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

8.甲午战后,创办新式企业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不断增加。到清末时,新老状元及其他

官绅转化为产业资本家的人数约占产业资本家总数的四分之一。这表明

A. 商人政治地位提升

B. 传统社会观念改变

C. 实业救国思潮萌发

D. 民族企业数量增加

9.与希腊诸城邦不同,罗马公民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安东尼

努斯颁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罗马公民权。这一敕令旨在

A. 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

B. 适应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

C. 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D. 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

10.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记载,有一位妇女问昔拉克萨戈拉:“你是

在哪儿学会如此健谈的本领的”。她回答道:“当所有人都涌向雅典时,我和丈夫就坐在普奈克斯山上,在那里聆听演说。”材料说明

A. 雅典妇女被赋予较为完整的公民权利

B. 演说是雅典居民参与民主的主要形式

C. 雅典政治生活中具有的口述特征

D. 雅典公民须参加所有政治的活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

(2)比较图1和图2,指出图2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12.图1、图2、图3分别是两汉、北魏、明代的都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1、图2,分析西周到隋唐时期一直定都在长安至洛阳一带的原因。

(2)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和意义。

(3)据图1、图2、图3,从时空发展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王朝都城迁移的趋势。

13.“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夺走人的生命最多的一次传染

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黑死病

关于爆发于14世纪中期的这场瘟疫的影响,薄伽丘在其《十日谈》中描述说:“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

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因此,简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开始抬头。”

美国罗格斯大学历史教授罗伯特·戈特弗里德在其所著《黑死病: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和人类灾难》一书中说:“薄伽丘笔下的人物崇尚与大多数前辈不同的品质。他们不再热衷于虔诚、军事技艺,而认为智慧和灵活对成功来说是必要的。……报酬和胜利属于那些活跃的或者自助的人”。

(1)请甄别上述材料的历史价值,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黑死病对欧洲思想领域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材料反映了对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往往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信息,试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革命(抗日)根据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略

3.【答案】B

【解析】略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略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罗马帝国通过对外扩张扩大了统治范围,与万民法无关,故A错误。

B.公元212年是罗马帝国时期,不是民主制度,故B错误。

C.根据题干可知,212年的“卡拉卡拉敕令”是罗马万民法正式诞生的标志,其核心内容是一切行省民尽为罗马公民,给予被征服地区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其目的在于调节罗马公民与被占领地自由民之间的矛盾,以此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故C正确。

D.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略

11.【答案】(1)政治上: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经济上: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2)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废道改路;北宋面临的少数民族威胁更加严重(或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失去了幽云地区。

(3)问题:出现积贫积弱局面。举措:为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解析】略

12.【答案】(1)原因:这里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战略地位重要,建都于此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2)原因:为有效抗击蒙古人的南袭;进一步控制北方和东北地区,维护全国的统一;北京是朱棣的封地和根据地。意义:增强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力量;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3)趋势: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北京;从南宋到清朝,都城的迁移出现由北向南,而后又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杭州——南京——北京。

【解析】略

13.【答案】(1)价值:《十日谈》中关于黑死病的描述属于文学艺术,但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黑死病: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和人类灾难》一书中的言论属于历史研究成果,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关系:两者都可以用来研究黑死病的相关历史,但应与其他相关真实史料相互印证。后者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前者描述的客观性。

(2)影响:黑死病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促进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产生。

【解析】略

14.【答案】建议:增加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推动了官僚阶层的更新与充实。

理由: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科举取士把选拨人才与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手中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从而扩充了官僚队伍。通过实施科举制,社会上的人才得以入仕为官,从而推动官僚阶层的更新与充实。

【解析】略

15.【答案】信息一:从革命形势看:由农村革命根据地演变为敌后抗日根据地。

说明:革命的对象由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

信息二:从地域分布看: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华北)。

说明:中国共产党E已经实现了战略转移。

信息三:从斗争对象看:由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反对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等。说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阶级矛盾转变为民族矛盾。

信息四:从分布状态看:根据地由孤立分散到几乎连成一片。

说明:国共由对抗到合作,革命力量壮大。

【解析】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