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苹,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檐(chān):短衣。②娖(chuò):整理。③金仆姑:箭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两句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场面,气势宏大,豪情壮志溢于笔端。

B.“燕兵夜娖银胡勒”,写金兵晚上整理箭筒的情形,正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C.上片“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出战争场面声势浩大,富有感染力

D.下片“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一方面感叹青春不再,另一方面也感慨壮志未酬。

16.清代陈廷焯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哀而壮”,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B(“正面说明”错误,应为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16.①“万字平戎策”指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与上片中词人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相照应,豪迈壮阔之情溢于言表。

②“换得东家种树书”指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写出了青春不再、壮志未酬的叹息,流露出浓浓的哀伤。(6分。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虫子。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1)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漫游________ A.满,遍。 B.水过满,漾出来。 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②试图________ A.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B.计划。 C.希望得到,谋取。 (2)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要发光? (3)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C;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1)①C②B(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4)

辛弃疾《青玉案_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练习卷 1. “玉壶”在词中比喻。全词描写了的盛景, 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分) 2. “元夕”指的晚上,此夜又称(2分)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 “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 “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 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答案: 1. 明月?元夕之夜人们观赏灯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 2. 元宵节?元夜 3. C 4. C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 (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耐得

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 分)。 6. 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 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 翻译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 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 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 *■.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 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__■勺风俗,也称 ________ 。(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 的作品《_________ >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 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2分)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谜底: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谜底:_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谜底: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着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

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 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 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 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 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 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 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三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这样说。 有一次,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桥边和朋友约会,可朋友没有按时到达,因而他便来回踱步思考问题。半小时后朋友赶到抱歉地说耽误你的时间了爱因斯坦却高兴地回答说不一点也没耽误我刚才已经研究出了一个问题了 把零碎的时间巧妙地运用起来,就像积少成多一样。能够这样做事的人,生命不就因此大大延长了吗? 1〃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浪费( ) 缩短( ) 悲伤( ) 3. 你能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吗?(6分) (1). (2). 4.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4分) 5〃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参考答案: 1〃略 2〃节省延长高兴 3〃略 4〃,,:“。”:“,,。” 5〃略 42. 课内阅读(10分)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桅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向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这两个自然段抓住了翠鸟的特点来写,包括鸣声清脆、、几个方面。 (2)、“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这句话体现了翠鸟动作的特点。 (3)、“小鱼悄悄……锐利的眼睛”这两句把和对比,突出了翠鸟动作的特点。

(4)、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是,表现翠鸟。 (5)、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动作飞的速度快机灵 (2)、轻盈、迅捷 (3)、小鱼翠鸟机灵敏捷 (4)、翠鸟蹬开桅秆,像箭一样飞过去速度之快 (5)、喜爱翠鸟 43.课外阅读(10分) 张海迪姐姐五岁时患病,身体瘫痪了。她还能为社会做贡献吗? 张海迪姐姐用事实作了回答。 她上不了学,就刻苦自学,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她总是趴在桌上写啊、念啊、胸前都压出了一片血印。二十年来,她不断自学完了中小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日、徳等好几种语言。 她刻苦学医,为病人治病。她买了医书,人体模型,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就这样,她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先后为一万多人看过病。 她还关心、爱护小朋友,帮助失足青年…… 张海迪姐姐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作出了光辉的贡献。 (1)、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2)、本文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3)、短文共写了张海迪姐姐的件事。其中比较详细的写张海迪姐姐、两件事,比较简略地写张海迪姐姐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4)、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话想对张海迪姐姐说吧?写一写。

青玉案 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上阕:元宵佳节空盛况浓墨重彩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觅情人 一、导入 有些诗句也许我们不知道它们出自何处,但是能够铭记在心,并千古传诵。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想想这些诗句出自谁的笔下? 作为一个词人,辛弃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篇章,《青玉案·元夕》就是其中之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被人传诵。那到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那是辛弃疾在寻找他的伊人,也就是文章中的“那人”;也有人说,“那人”就是辛弃疾自己;还有人说,“那人”不是指人而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众说纷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词,看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二、作者及解题 1、作者 在接触作品之前,首先请大家花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自读这首词, 结合阅读提示,作者背景和书下注释,疏通词义。重点要解决“花千树”、“星如雨”、“香”、“暗香”等字词的意思。

2、解题 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题目。元夕是每年第一个月满之夜,俗称元宵节,自古为中国重要佳节。满月,象征团圆、美满。宋代,人们庆贺元夕的 方式很多,比如:观灯、放焰火,猜字谜等等,现在一些专家认为,元宵节 是古代的情人节,因为古代女子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在元宵节破例允许出去,因此,在这一天,她们要戴着当时比较流行的蛾儿、雪柳盛装艳服或与情人 约会,或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我们一起去看看词人笔下的元宵节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 三、整体感悟: 1、联想画面。刚刚同学们已经吧这首词通读了一遍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借助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词作里的图景。 老师描绘:1 春风徐来,吹开了一城灯火灯似千树花开,彩光灼灼,美目炫神。更有那焰花怒放,如流星殒雨,缤纷灿烂。地上火树银花,空中曳光流彩,在这样一个繁华热闹的夜晚,人们乘坐华丽宝马香车意得兴浓来观灯。悠扬悦耳的笙箫清音中,月光流转,鱼龙灯舞了一夜。灯月交辉,令人心醉神迷。

辛弃疾《青玉案》读后感

《青玉案》词作可以看出,辛弃疾虽被世人称为豪放,但绝非粗壮之人,其作为一个儒家文人,在豪放中自有细腻之处。以下是整理的辛弃疾《青玉案》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辛弃疾《青玉案》读后感1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曾多次引起我许多联想。 这首词首先描写了元宵节夜晚民众狂欢的场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生动形象的比喻,使灯火、烟花之景如在眼前,车马、人流、器乐之声如在耳边!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写下去,这不过是一首有关民俗节日的词。这一类应景词在宋代不胜枚举,宋人笔记、讲史中也详细描述过元宵节的情景,如《新刊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日直点灯到宣和六年正月十五日”,“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鹅儿,直到鳌山下看灯”。 然而,这首词的独到之处,是以寻找“那人”为线索,转换了关注的目光“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顿时,场面从喧闹转向了冷清,读者的心也随着那“蓦然回首”的瞬间而怦然一跳,那些“宝马雕车”已经远去,那些“笑语盈盈”的女性也成了陪衬,一个不同凡俗的“女性”形象凸现在眼前。

仔细观察,这个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形象似曾相识。李清照在《永遇乐》中已经描写过了“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这热闹的节日唤起了她对往事的记忆“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不正是一个元宵佳节时独自“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形象吗? 辛弃疾曾经“效易安体”作词,难免受到“易安体”元夕词的熏染。可以说,李清照这首元夕词已经成为南宋词人构建集体记忆的一个载体。无论是“中州盛日”的往事,还是“如今憔悴”的境遇,都会引起读者对现实情境的清醒认识。临安沦陷后,南宋将亡,又是一个元宵节,刘辰翁在《永遇乐》词序中写道“余自乙亥(1275)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刘辰翁以李清照“自喻”,重新追忆着“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然而,今日的情景更是悲苦过之“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对比这三首元夕词,不难发现对南宋词人来说,“元宵佳节”是唤起“中州盛日”的记忆、象征汉族风俗的一个特殊符号。在宋亡以后的第一个元夕(1277),刘辰翁在《柳梢青》词中,就抒发了文人对节日喧闹之声的另一感觉“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辛弃疾这首《青玉案》的写作时间,在李清照之后,刘辰翁之前。如果联系南宋时事的特殊背景,辛弃

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入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的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 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五百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歉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 我曾经是—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后来由于一对老夫妻的教诲而改变,并记住了——____________。 3.读句子,完成各题。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7 青玉案·元夕

〖美文赏读〗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词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诗词主题〗 1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7 青玉案·元夕

此词从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诗词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7 青玉案·元夕2

四年级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蝌蚪看海 小蝌蚪被放进一只水杯里,他时而潜入杯底,时而浮上水面,真是舒服极了。他高兴地大喊大叫:“多么平静的大海啊!” 一天,小蝌蚪被带到海边,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烟波浩渺,白浪滔天,与水相接,无边无际。小蝌蚪惊呼:“这是什么地方呀!” 海龟听了小蝌蚪的惊叫,露出水面说:“这是大海呀!” 小蝌蚪摇头说:“不对,大海是圆的,海水又平又静,这里无边无际,波浪滔天,怎么会是大海呢?” 虽然海龟一再向小蝌蚪说明这就是大海,小蝌蚪仍是不信,非坚持说大海是圆的,海水又平又静。他俩争论得脸红脖子粗,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在这时,小蝌蚪忽然看见海边游人野餐用的水杯,高兴地说:“那才是大海呢!” 海龟一听哈哈大笑感叹地说在蝌蚪眼里一杯水便是大海了 1,给下面词语注音。 蝌蚪()浩淼()潜入()汹涌()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3,给文中最后一段加标点。 4,小蝌蚪把什么认作是大海? 5,短文说明了小蝌蚪的见识(),还有一个故事是把井口大的天当成整个天空,这个故事名字是()。 参考答案: 2,不会是大海。 3,,,:“,!” 4,一杯水认作是大海。 5,短浅井底之蛙 家访 放学了,老师对我说:“今天我到你家去走访,你给我领路好吗?” 我小声说:“行!”可是心里七上八下地不自在。我是个调皮是学生,请不久刚和同学打了架。老师要是到我家里告我一状,那……我难过地看着老师,真想说:“您别去了,下次我改。”但是我没敢说。 到了我家,进了门,我请老师坐下,就站在一旁等候着处罚。老师和妈妈谈了一会儿家常,就把话题转到我身上来了。“坏了,这下糟了!”我把头低到了胸前。 可是,老师先说我学习很好,几次测试成绩都是优。又夸我爱劳动,热情懂事。妈妈忙抢着说:“老师,您两次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我们真感谢您啊!” 老师笑着摇摇头,又看我一眼:“缺点嘛,就是粗心,这可得改。” 最后,老师还要我妈妈注意保护我的视力。妈妈听着,点着头,眼睛笑得眯起来了。这时。我心里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天快黑了,老师起身告辞。看着老师越走越远的身影,只觉得我的心个老师越来越近了……

辛弃疾《青玉案》读后感

辛弃疾《青玉案》读后感 辛弃疾《青玉案》读后感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读后令人心驰神往,当数珍品,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辛弃疾《青玉案》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辛弃疾《青玉案》读后感篇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农历正月十五日,古时称上元,又称元宵节,这夜称元夕。放灯观灯是上元盛事,故又称“灯节”。唐宋时期上元灯节已十分可观,唐时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放灯,故唐诗中写“火树银花”境况者甚多。宋时又增加十七、十八两晚,共放灯五日。花灯的品种达几十种。 此首词中的“玉壶”就是用白玉制作的灯,“鱼龙”指的是鱼形、龙形的彩灯。“花千树”形容花灯繁多,像千树开花。放烟花是元宵节另一道风景线,“星如雨”即烟火纷飞,洒落如雨。元宵之夜,称“闹元宵”,则热烈的气氛浓。上到至尊皇帝及宫妃臣僚,下至黎民百姓,无不观灯欢乐。古代女子平时不能随便出门,但元夕夜可以观灯,词中“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当时女子在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

种装饰品,这里特指盛装的女子。宋时许多大臣不愿意夫人元宵观灯,恐人众杂乱,有不测之虞,但无能阻止。 词的大意是:元宵之夜,彩灯齐放,犹如一阵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璀璨的焰火,又像漫天吹落的点点星雨。骏马雕车来往穿梭,脂粉馨香洒满街巷。丝竹管乐齐奏,白玉彩灯旋转,光耀夺目;鱼灯龙灯舞动,彻夜欢腾。盛装的赏灯女子,说说笑笑飘然而过,留下一丝淡淡的幽香。我找啊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遍,也没能看到她的身影。猛然一回头,却见她正站在灯火暗淡稀疏的角落,默然无语。 这首元夕之作,写佳节良宵一次短暂的追求遇合,但却不是单纯的爱情词。其上片赋色瑰丽,极度夸张灯月交辉、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这是陪衬笔墨,只是为了引出词的主旨;下片写在暗香浮动、罗绮如云的热闹场合中,始终寻不到伊人。寻觅之苦,那种执着、那种急切,以及久觅不见的失望之情,都浓缩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一句。然而笔锋陡然一转,创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境界,偶一回头,却在灯火冷落处惊喜地发现了“那人”的身影。她不在灿烂辉煌的华灯之下,不在热闹的人流中,一人独自站在远离喧嚣、隔绝繁华的灯火阑珊的角落,不随波逐流,不自甘寂寞,孤芳高洁。她,就是词人苦苦寻觅的“意中人”。 辛弃疾是一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沙场猛士,但英雄不遇,壮志未酬。他的词以豪放雄浑著称,但纤绵婉约之作也值得称道。这首词即是代表作之一,历来受到好评。他的生命始终盘旋着一种进取与压抑、追求与愤慨的深刻矛盾,呈现出生命的崇高力量和

四年级阅读训练含答案完整版

四年级阅读训练含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告诉妈妈,我爱她 连续三个星期,约翰一直忙着拜访客户。母亲节快到了,过去他总要在这一天回到母亲身边,向她送上(衷心忠心)的祝福,但是今年他实在太累了。一天,他驱车路过一家花店时,心想:“给妈妈送上几枝玫瑰(guī gui)不就行了”他大步流星地走进那家小小的花店,只见一个小男孩问店主:“阿姨,6美元能买多少玫瑰”店主对他说:“玫瑰价格太高,不如买康乃馨。” □不□我就要玫瑰□他说□妈妈去年得了一场大病□我却没能在她床前尽孝□所以□我希望选个不同寻常的礼物□看来玫瑰最合适□因为那是她最喜欢的花□男孩态度坚决□ 店主抬眼瞧了一下约翰,继而无奈地摇摇头。可是,男孩的话打动了约翰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他看着店主,用口形默示他愿意替男孩付清玫瑰花的钱。这下店主放心了,她注视着男孩说:“得,你的6美元能买一打玫瑰。”男孩听罢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他接过玫瑰直奔(bèn bēn)店外,却不知道约翰为他垫付了35美元。看到男孩如愿以偿,约翰心里同样甜滋滋的。 约翰也在这家花店为妈妈订了鲜花,并再三嘱咐店主送花时务必附上一张纸条,告诉妈妈他是多么爱她。之后他乐呵呵地离开了花店。在距花店大约两个街区的地方,他遇到了红灯。这时,他看到男孩正沿着人行道向前疾走,最终跨过马路从两扇大门进了一座公园——不!突然,他意识到那不是公园,而是公墓。 约翰心血来潮□把车停在路边□开始步行顺着篱笆追赶男孩□他跟男孩只差30步□男孩在一座墓碑前停下□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玫瑰花摆好□接着便抽泣不止□男孩边哭边说□妈妈呀□妈妈□,我真后悔□没告诉你我是怎样爱你□上帝啊□请你找到我妈妈□对她说我爱她□ 约翰转过身,泪水像涌泉一般流出眼眶。他返回汽车,快速赶回花店,告诉店主他将亲自把鲜花送给母亲。 1、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字或音节。 2、在□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愿以偿: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 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 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 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 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案”读 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 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 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原文】 青玉案⑴;元夕⑵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有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的句子后打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 要向学生强调,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倘若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就会导致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三、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1、对于选择题 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的。 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 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2、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 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 3、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 (1)字不离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就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完整版)青玉案-元夕学案

《青玉案?元夕》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2.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1.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式】诵读式,讨论式。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雕.车凤箫 ..蓦.然阑.珊 2.解释词语 元夕千百度 蓦然阑珊 3.文学史常识填充 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最初称为“”或“”,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 同一类的文学体裁,故又称“”。 除此之外,词还称为“”、“”。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九十一字以外为。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文学常识 1.关于词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规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 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 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 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2. 关于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辛词现存六百多首,为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多以国 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现了恢复中原,统一南北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北方地区怀念和抗金斗争的赞扬,对南宋朝 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 3..写作背景简介 该词是词人落职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词中大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 闹情景,以反衬“那人”与众不同的形象。作者当时因政见不合遭到排挤, 他的报国之志难以实现,但他操守不变、志向不改,不愿随波逐流,不肯 同流合污。 五、新课学习 一、解题 青玉案是词牌名,题目为元夕。从这首词的题目不难看出本词主要写的 是元宵节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初读诗歌,批文入情 ①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由朗读整首词。初步感知重要的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②2名学生试读,教师适当指导集体朗读、体会情感。 ③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语速。 三、研读诗歌,体悟诗情 1、二读诗歌,赏析诗人笔下元宵盛况。 ⑴诗人在元宵之夜看到了哪些景象?诗人是如何描写元宵节盛况的?

小学四年级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小蝌蚪看海 小蝌蚪被放进一只水杯里,他时而潜入杯底,时而浮上水面,真是舒服极了。他高兴地大喊大叫:“多么平静的大海啊!” 一天,小蝌蚪被带到海边,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烟波浩渺,白浪滔天,与水相接,无边无际。小蝌蚪惊呼:“这是什么地方呀!” 海龟听了小蝌蚪的惊叫,露出水面说:“这是大海呀!” 小蝌蚪摇头说:“不对,大海是圆的,海水又平又静,这里无边无际,波浪滔天,怎么会是大海呢?” 虽然海龟一再向小蝌蚪说明这就是大海,小蝌蚪仍是不信,非坚持说大海是圆的,海水又平又静。他俩争论得脸红脖子粗,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在这时,小蝌蚪忽然看见海边游人野餐用的水杯,高兴地说:“那才是大海呢!” 海龟一听哈哈大笑感叹地说在蝌蚪眼里一杯水便是大海了 1,给下面词语注音。 蝌蚪()浩淼()潜入()汹涌()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3,给文中最后一段加标点。

4,小蝌蚪把什么认作是大海? 5,短文说明了小蝌蚪的见识(),还有一个故事是把井口大的天当成整个天空,这个故事名字是()。 参考答案: 2,不会是大海。 3,,,:“,!” 4,一杯水认作是大海。 5,短浅井底之蛙 (二)家访 放学了,老师对我说:“今天我到你家去走访,你给我领路好吗?” 我小声说:“行!”可是心里七上八下地不自在。我是个调皮是学生,请不久刚和同学打了架。老师要是到我家里告我一状,那……我难过地看着老师,真想说:“您别去了,下次我改。”但是我没敢说。 到了我家,进了门,我请老师坐下,就站在一旁等候着处罚。老师和妈妈谈了一会儿家常,就把话题转到我身上来了。“坏了,这下糟了!”我把头低到了胸前。

小学四年级阅读理解训练题(含阅读题答案)10篇

秋天的思考 秋天,金色的秋天,是五谷丰登的美好时光,是百果飘香的幸福日子。 走进银镰翻搅金波的稻田谷地,你可能会想到这丰硕成果得来不易。那犁翻曙光、耧摇夜色的春耕春播,那足蒸暑气、头顶烈日的夏锄夏灌,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间苗除草,那一身力气百斤汗的施肥杀虫。 走进果实压弯枝条的梨园、桃园、苹果林,你可能会想到由果核萌发、树苗破土,到大树参天、硕果满枝,这中间不但需要付出汗水和智慧,而且必须具备恒心和毅力。从事甜蜜事业的园丁们,却把事业的甜蜜奉献给别人品尝,他们实在是蜜蜂般的人啊! 走进白杨遮天蔽日的林荫道,走进碧草铺毡的绿化地,再抬头遥望赤裸着肌肤的山峦,再想到山后那寸草不生的荒原。你一定会听到远山的呼唤:给我树种!给我草籽!给我鸟语!给我花香!我要收获!我要贡献!啊,亲爱的红领巾,现在你站在前人栽种的树阴下乘凉,你不会不想到自己的责任吧! 少年,是人生的春天,愿大家在思考中成长,在成长中思考,一步步走向秋天,走向成熟…… 1、“犁翻曙光、耧摇夜色”是说在春耕、春播中,农民天蒙蒙亮就下田干活,天黑还不收工这一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表示() 2、“一身力气百斤汗”是说农民在是非杀虫的劳动中肯出力,流汗多。

这一意思可用一个成语来表示() 3、问答: (1)稳重“甜蜜的事业”和“事业的甜蜜”分别指什么? (2)“站在前人栽种的树阴下乘凉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早出晚归 2、汗流浃背 3、(1)在果园里辛勤劳动/通过劳动收获了丰盛的果实(2)享受着前辈辛苦劳动所得的成果 梨花满咸阳 咸阳街头的梨花开了。 雪白雪白的梨花,多么素净,又多么纯洁。它那小小的嫩黄的叶芽儿在春风里舒展着,那一簇簇一簇簇的花朵,在叶芽儿中开放着,嫩黄衬托着雪白,和谐极了,醒目极了。如果一株一株地看,那花朵,就像无数的浪花儿;如果站在远处眺望,它就像雪白雪白的项链,xu2n gu4()在这新兴古城的脖颈上。 哦,这使得咸阳增色生辉的花朵!‖ 咸阳街道的梨树挂满了果,金钟一般的梨子啊,那香甜的味儿,在街道弥漫,在窗口缭绕,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摘。即使它跌落在地上,也会有人捡拾起来,送到应交去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阅读训练100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四年级阅读训练100题及参考答案(1-30题) 1. 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4分)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3分) 3、有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3分) 参考答案:

1、春夏秋秋 2、金黄、杏黄、火红色 3、“下过一场秋霜……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2. 阅读感知,回答问题。(10)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 最后写————。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参考答案: 1、夏天美丽 2、四树木茂盛早上的雾太阳草地上的花 3、阳光比作箭草地比作成大花坛

《青玉案-元夕》赏析和习题

青玉案⑴·元夕⑵ 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宝马雕车香满路⑸。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文学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名家评价 清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丙卷: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