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力度的波澜(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力度的波澜(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力度的波澜

王宁一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力度的波澜 / 王宁一著. -- 北京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6.2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 王文章主编)

ISBN 978-7-5699-0781-0

Ⅰ. ①力…Ⅱ. ①王…Ⅲ. ①音乐美学-研究Ⅳ. ①J60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07685号

?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力度的波澜

著 者 王宁一

出?版?人 田海明 杨红卫

项目统筹 余 玲

责任编辑 梁 静

装帧设计 程 慧

责任印制 刘?银

营销推广 赵秀彦

出版发行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12143139.html,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912143139.html,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36号皇城国际大厦A座8楼 邮编:100011 电话:010 - 64267120 64267397

印 刷 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 0539-*******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印 张 28.75

字 数 438千字

版 次 2016年3月第1版2016年3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699-0781-0

定 价 75.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编辑委员会

主?编?王文章

副主编?王能宪 田黎明 吕品田 贾磊磊

委?员?丁亚平 方?宁 方李莉 牛根富 王列生 刘?托 刘梦溪 朱乐耕 孙玉明 吴文科 吴为山 李?一 李树峰 李胜洪 李心峰 宋宝珍 欧建平 杨飞云 杨 治 杨?斌 罗?微 骆芃芃 祝东力 项?阳 资华筠 莫?言 秦华生 高显莉 贾志刚 管?峻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出版委员会

主 任?田海明

副主任?韩 进 杨红卫

委?员?王训海 余 玲 杨迎会 李 强 宋 春 陈丽杰 周海燕 赵秀彦 唐元明 唐 伽 贾兴权 徐敏峰 黄 轩 曾 丽?(按姓氏笔画排序)

总 序

王文章

以宏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思考方式,通过学术探求,超越当代社会功利,承续传统人文精神,努力寻求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想,是文化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者们,正是以“推陈出新”学术使命的担当为己任,关注文化艺术发展实践,求真求实,尽可能地从揭示不同艺术门类的本体规律出发做深入的研究。正因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们的学术成果,才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聚散沉浮,但秉持学术自省、求真求实和理论创新的纯粹学术精神,是其一以贯之的主体性追求。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扎根中国艺术研究院这片学术沃土,以学术为立身之本,奉献出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美术史》、《中国舞蹈发展史》、《中国话剧通史》、《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建筑艺术史》、《美学概论》等新中国奠基性的艺术史论著作。及至近年来的《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中国近代戏曲史》、《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华艺术通史》、《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等一大批学术专著,都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十多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者出版学术专著至少在千种以上,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

1

论文。处于大变革时代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者们以自己的创造智慧,在时代的发展中,为我国当代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作出了当之无愧的贡献。

为检阅、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们研究成果的概貌,我院特编选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丛书。入选作者均为我院在职的副研究员、研究员。虽然他(她)们只是我院包括离退休学者和青年学者在内众多的研究人员中的一部分,也只是每人一本专著或自选集入编,但从整体上看,丛书基本可以从学术精神上体现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一个学术群体的自觉人文追求和学术探索的锐气,也体现了不同学者的独立研究个性和理论品格。他们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丛书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学术成果的检阅性、集中性展示,可以强烈感受到我院新时期以来的学术创新和学术探索,并看到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的许多重要成果,同时也可以代表性地勾勒出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及其理论研究的时代轨迹。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的一所集艺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学术机构,始终以学术精进为己任,以推动我国文化艺术和学术繁荣为职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改变了单一的艺术研究体制,逐步形成了艺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全院同志共同努力,力求把中国艺术研究院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在这样的发展格局中,我院的学术研究始终保持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基础性的艺术史论研究和对策性、实用性研究并行不悖。我们看到,在一大批个人的优秀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我院正陆续出版的“中国艺术学大系”、“中国艺术学博导文库·中国艺术研究院卷”,正在编撰中的“中华文化观念通诠”、“昆曲艺术大典”、“中国京剧大典”等一系列集体研究成果,不仅

2

展现出我院作为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的学术自觉,也充分体现出我院领军国内艺术学地位的应有学术贡献。这套“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和拟编选的本套文库离退休著名学者著述部分,正是我院多年艺术学科建设和学术积累的一个集中性展示。

多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几代学者积淀起一种自身的学术传统,那就是勇于理论创新,秉持学术自省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以贯之的纯粹学术精神。对此,我们既可以从我院老一辈著名学者如张庚、王朝闻、郭汉城、杨荫浏、冯其庸等先生的学术生涯中深切感受,也可以从我院更多的中青年学者中看到这一点。令人十分欣喜的一个现象是我院的学者们从不固步自封,不断着眼于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新问题,不断及时把握相关艺术领域发现的新史料、新文献,不断吸收借鉴学术演进的新观念、新方法,从而不断推出既带有学术群体共性,又体现学者在不同学术领域和不同研究方向上深度理论开掘的独特性。

在构建艺术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基础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在中国画、油画、书法、篆刻、雕塑、陶艺、版画及当代艺术的创作和文学创作各个方面,都以体现深厚传统和时代创新的创造性,在广阔的题材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及艺术探索的独创性等方面,都站在时代前沿的位置而起到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引领作用。无疑,我院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的活跃,以及近十多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方面的开创性,都为我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鲜活的对象和更开阔的视域。而在我院的艺术教育方面,作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首家艺术学一级学科单位,十多年来艺术教育长足发展,各专业在校学生已达近千人。教学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注重治学境界的养成及人文和思想道德的涵养。研究生院教学相长的良好气氛,也进一步促进了我院学术研究思想的活跃。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与学术研究并行,三者在交融中互为促进,不断向新的高度登攀。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不断完善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继续

3

培养和汇聚中国一流的学者、艺术家队伍,不断深化改革,实施无漏洞管理和效益管理,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识创新、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尊重学者、艺术家的学术创新、艺术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艺术研究领域拿出更多科学的、具有独创性的、充满鲜活生命力和深刻概括力的研究成果;在艺术创作领域推出更多具有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具有时代标志性和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同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真正把中国艺术研究院办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和促进我国艺术与学术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14年8月26日

4

目 录

序:哲人哲思大开大阖美学美文/1

音乐美学篇

力度的波澜/3

从词曲关系看歌曲中的音乐形象/12

音乐美学基本理论的存在方式必须超于经验/62

概念的漩涡

—对于一个流行口号的争论/72

简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兼对某些成说的质疑/101

为什么要研究音乐美学的哲学基础/123

1986年音乐美学研究综述/128

就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问题

—答费邓洪同志/137

一个论题中的辩证法问题

—答茅原同志/159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向

—从音乐本质的探讨着眼/185

1

关于音乐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思考/207

1991年音乐美学研究综述/236

萌生·失落·复苏·发展

—新中国音乐美学四十年(1949~1989)/246也谈“立美、审美”的概念运用问题

—兼与邢维凯同志讨论/264

萧友梅与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学和音乐美学/282

《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之前言与后记/302“他是诗人,他在作诗!”

—重读《乐话》随笔/311

开篇拾零

—重读《乐话》随笔之二/321

不求上界问灵魂

—重读《乐话》随笔之三/328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再答茅原先生/338

天不下雨与哲学的可分性

—三答茅原先生/350

音乐评论篇

发人深思的探索

—评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369

评科教影片《丹顶鹤的一家》中的序列音乐/376

繁星满天话“清新”

—“许舒亚交响作品音乐会”印象谈/399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