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教学设计

《黄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说出黄河的概况。”本课是继《长江》之后第二篇介绍河流的课文,在教材内容方面从介绍黄河的概况入手,接着分析河流的突出特征,然后从利用与治理两个方面展开。本课的重点不在利用而在治理,特别是黄河的泥沙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学习了《长江》,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对黄河的知识了解一些,语文历史中都有涉及黄河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理解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掌握黄河开发与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难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代表展示的方法进行。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读图表,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产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重、难点】

重点:黄河的危害和治理。

难点:黄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型教学

【课型】新课

【课时】二课时

【设计思路】重新安排本课内容,将从四个方面即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和治黄河对本课开展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做好指导。另外注意加强图表的学习与应用。通过绘制板图,歌谣总结,内容更直观概括。

【教学过程】

第一篇:知黄河(黄河的概况)

(讲述):有一条河,她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有一条河,她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有一条河,她在中国北方画了一个巨大的”几”字,有一条河,她穿越了黄土高原,流经了中原大地,最后奔腾入海。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关于这条河流,你了解多少?

(提问)从哪几方面学习河流的基本概况?要用哪些类型的地图?

(设计说明)此部分内容学生看图讨论自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安排学习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学习重点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其中)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绘在板图上)

师生解释疑难并总结

第二篇:颂黄河(黄河的贡献)

(讲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孕育了两岸光辉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她这儿发源。

(讨论)从历史角度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教师结合黄河概况并运用多媒体补充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黄河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利用成果,如刘家峡等著名水电站,宁夏和内蒙古的黄河灌区。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加深理解。

总结: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过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史料记载:解放前的2000年间,黄河溃堤决口1591次,较大改道26次。北面殃及海河,经海河大沽口入海,南面曾夺谁入江,这条变化无常的大河,滚滚浊流不知冲毁了多少良田沃土,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黄河的忧患在于中下游含沙量大、下游洪水隐患大。它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第三篇:忧黄河(黄河的危害)

“一碗水,半碗泥”,“跳下黄河洗不清”。泥沙比其他河流多三倍乃至数十倍。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问:为什么黄河含沙量那么大?

活动:探究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泥沙含量大的现状,引发忧思

完成教材P47的活动题

总结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设问:中游的泥沙对下游有什么危害?

用图示说明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中游下游

土质疏松流速减慢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地上河

夏季多暴雨

总结:病在中游、害在下游、根在泥沙。

河床不断升高,黄河河水高出地面,容易出现什么灾害?

滔滔江水犹如一把利剑悬在头顶,一遇洪水便容易决口,历史上有“三年两决口,五年一改道”的记载。

(过渡)黄河除了经常会泛滥之外,还有凌汛。

自学P48的阅读

提问:冰坝为什么会阻塞水流?什么时间有这种现象?什么地方会发生这种现象?

教师总结凌汛。

(讲述)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断流。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断流阅读材料并讨论:

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提问)如今,还有什么新的危害吗?(水污染)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危害现象,

引发对黄河的忧患,自然过渡到治理黄河

(活动)假如你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根据黄河出现的危机(险情),并因地制宜,分别提出治理方案。

第四篇:救黄河(黄河的治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危害现象,

提出重点和要求,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学习到的危害原因,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师生总结,释疑

议论后教师总结:(1)治黄的关键——治沙。

(2)治黄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3)水土保持采取的途径——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③治理黄土高原分割到户,谁治理谁效益,输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4)治沙、防洪并举修水库,举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达到远景目标——①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②使黄河防洪能力由现在的60年一遇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昔日那种“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悲惨景象,以及黄河受诅咒的

时代一去不会复还。黄河将由害河变为一条富国利民的河流。

(5)下游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害与不害在于是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害可变为利,需要用辩证观点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以歌谣总结全文】

黄河黄,黄河长,黄河天下美名扬。

青川甘宁内蒙古,直下晋陕和豫鲁。

黄河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就数它。

中游地区沟壑多,土质松,植被少,遇到暴雨土不保。

一碗水,半碗泥,水土流失难治理。

中国人民决心大,修水利,种树草,筑堤坝。

中游泥沙流向哪?下游遭殃了,

下游河道宽,流速慢,泥沙积在河床了。日积月累祸害大,“地上河”就是下游

特征啊。

近年来,断流污染又危害它。母亲河,在怒吼:

还我青山绿水吧!

【拓展延伸】

(选做,在课外完成)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2)黄河母亲给儿女的一封信。

(3)调查本地河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

(4)收集黄河的有关资料,出一期有关黄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交流。

(5)访问黄河的相关网站。

【板书】

一、知黄河:黄河的概况

二、颂黄河:黄河的贡献

三、忧黄河:黄河的危害:中游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洪涝灾害,凌汛,下游的断流

四、救黄河:黄河的治理:治沙、防洪并举统一管理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两个多音字“漂”、“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指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板书“黄河”,同学们,听说过黄河吗?说说你心目中的黄河是怎样?(生说出水的浑浊,水流的气势)…… 2、(出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图片。)孩子们,看,这就是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的黄河,也叫母亲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她九曲回肠,奔流不息……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赞美过它——(出示)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3、(充溢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二句诗词!“黄河之水——”起。(同学大声朗诵)

4、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揭题:黄河的主人。 板书:“黄河的主人”生齐读课题 师:气势能再大些吗? 师:由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他被称为“黄河的主人”?) 带着疑问去读一读课文,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指生读。 1、师:今天我们学的《黄河的主人》,黄河在作者袁鹰的眼中是怎样的情景呢?一起把课文第一段朗读一遍。(大屏幕出现第一段的内容) (1)哪些词写出了黄河的特点?指导书写“滚”(水边公正穿衣) (2)这一自然段中有那些描写黄河的词? 出示词语: 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3)文中其它段落还有那些描写黄河的词? 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汹涌的激流湍急的黄河险恶的风浪 读一读,哪个字容易读错? (浊、湍、骇) “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一起来读这些词语,读出黄河的气势来。(师点:黄河水滚滚向前,一浪高过一浪,就像有千万匹骏马在奔腾——这就是“万马奔腾”;混浊的滔天巨浪,把半个天空也遮住——真是“浊浪排空”再读这两个词。)

歌曲《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歌曲《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2.尝试二声部轮唱,体验丰富的歌唱形式。 3.感受《黄河大合唱》经典作品的魅力,初步理解作品年代背景,并用激昂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这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 这是一首实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地表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风起云涌、前赴后继奔赴抗日斗争最前线的动人景象以及他们那惊天动地、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不论是在抗日前线还是在敌人后方,不论在万山丛中还是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的巨浪,犹如黄河怒涛的咆哮! 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持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艰辛历程

2、下面,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黄河大合唱》有几个乐章,我们都欣赏了哪些乐章?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黄河大合唱》的乐章,引出本课课题。 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的很用心,说的很准确。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并学唱《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是怎么样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 1、初听:谈情绪、力度、速度及感受? 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再次聆听: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是却给我们带来很强烈的感受,再仔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生:齐唱 师:为什么采用齐唱?为什么不是独唱呢?齐唱的演唱特点是很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使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3、学唱歌曲 (1)跟着歌曲用鲁和哩模唱歌曲旋律2遍。 (2)随钢琴教师弹一句学生模唱一句,纠正不准的音和节奏。如切分节奏、前八后十六、符点节奏等。 (3)按节奏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将气势读出来,如学生朗诵的不好,教师根据情况可示范一遍。 (4)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三、提炼加工、持续完善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点〕 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学难点〕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 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

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师: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 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 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 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 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黄河的主人》精品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精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与艄公的勇敢、沉着与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与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与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与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与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与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

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与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与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与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您最敬佩哪一种人,请您收集一些介绍她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竹篙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与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与大伙儿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您脑海中,黄河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讲一讲。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她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万马奔腾

小学音乐保卫黄河的教案

保卫黄河的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在对比聆听过程中,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重难点:(责任编辑: ) 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2.感受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3.歌曲轮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走进教室。 ●二、欣赏教学

(一)初听: 哪位同学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长江之歌》。你们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吗?(激昂、优美、深情、洋溢着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欣赏独唱《长江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对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铺垫。) (二)复听 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 1.聆听这首《长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长江之歌》有什么不同? 2.运用这么多形式的演唱给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四个声部演唱使表现力更加丰富了,充满了立体声音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长江之歌》,好吗? (三)再次欣赏 1.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出欣赏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3.学生欣赏后回答。(为什么重复?怎样体现柔美抒情?) 根据旋律的特点歌曲自然地形成了三个段落,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第一段旋律曲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看看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起伏很大、有大起大落之感,描绘了长江源头江水滚滚,急流涌进的磅礴气势。)

保卫黄河教学反思

保卫黄河教学反思 《课标》明确指出7-9年级学段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增进音乐兴趣的要求,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等。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享受音乐。 因此,在《保卫黄河》的教学上,我注重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感受力的培养。 这节课,要让学生从《保卫黄河》这首轮唱曲中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必须让学生协同历史学科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课堂上,我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作品内容及历史背景作介绍,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音乐感悟能力的目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以《保卫黄河》为主线,构建起与历史学科的联系和综合,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历史性解释和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意义,也就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真正达到了理解与交流。 这节课是以歌唱、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我以《保卫黄河》为主线贯穿其中,运用课件将齐唱《保卫黄河》和轮唱《保卫黄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情绪以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既加大了教学信息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注重从基础抓起,这节课采用了让学生模唱及视唱歌曲主旋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每个学期坚持教下来,相信学生们的进步一定不小。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公开课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教学设计 优质课资料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李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2.了解“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民歌的概念及体裁。积极体验和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萌生探索西北各类音乐的兴趣。 2.学生能在欣赏、模仿、学唱中,较准确地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3.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了解“重复”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创作简单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演唱2至3首民歌。

二、民歌的概念及体裁。 1.概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的歌曲。 2.体裁: (1)劳动号子: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2)山歌:人们在山间、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3)小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它往往经过艺术加工,歌词比较固定,一般不是即兴创作的。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及目标 1.教学内容: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音乐 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的所属省份与地区。 3.单元目标: 能够初步了解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等不同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根据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进行简单评述。 能够认真的学唱民歌,欣赏其改编作品以及京剧片段,感受与体验不同地区民歌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能够知道一些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并能试着创作简单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竹篙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湍急汹涌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如履平地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2、师: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学唱与模仿过程中感受、体验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黄河船夫曲》,表现歌曲情绪。了解并体会音乐中重复的创作手法3知识与技能 准确学唱歌曲,尝试表现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音乐中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 重点 感受陕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准确演唱歌曲,了解并体会旋律中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能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准确表现歌曲情绪教 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音频,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分析歌曲含义,导入新歌教学。 2、导语:这首歌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乐章的歌曲,表现了船夫们紧张激烈地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画面,下面再来听一首民歌,联想一下这首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二、新歌教学。 1.请欣赏民歌版的《黄河船夫曲》 2、歌曲让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3、分组讨论以上问题,教师适时点拨。 4.学唱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船夫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2)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3)聆听歌曲,找出旋律中重复的乐句。 4)介绍“重复”手法 师:在歌曲创作中,“重复”是一种发展旋律的重要手法。重复可分为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谈话: 师:《黄河船夫曲》是采用的哪种重复呢? 生答:完全重复 师: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答:模仿船夫们重复划船的动作,加深聆听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5)分析歌曲结构 歌曲为一段体曲式结构。 6)拍打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o |....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_1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板书“黄河”,指名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羊皮筏子”,讲解“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讲解引导过渡:有一位艄公,他竟然用羊皮筏子载着六个人在黄河上行驶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了解黄河: 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老师播放“黄河”的录像。课件: 黄河录像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例如: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 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6、假如你正站在黄河面前,你会想到什么? 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

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7、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学生回答。板书:《保卫黄河》 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板贴:冼星海曲)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三、初听歌曲: 1、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2、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3、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雄伟、激昂、热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4、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四、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回答(板书:齐唱)

《保卫黄河》教学案例分析

《保卫黄河》教学案例分析 林亚坤 设计理念: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本节音乐课将以我国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 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和教唱我国大量的优秀歌曲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设计思路: 确立主题 1、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作品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 2、通过听赏、歌唱其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目标: 通过对《保卫黄河》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接触合唱里不同的演唱形式,例如轮唱;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之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学习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以及多媒体资料,利用小组讨论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学习轮唱的技巧方法。 (3)认识与技能 结合多媒体课件,了解该作品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建立轮唱的概念,学习轮唱的技能。 教学重点: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对作品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建立轮唱的概念。 (2)难点:能记住歌曲的大概旋律和演唱形式。感受、理解全曲及各段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展开一定的联想,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学唱有关冼星海的歌曲,布置的演唱和表演任务,让有特长专业的学生课前积极和本组内成员配合演练,以便在课上表演时能够作到游刃有余。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件导入 观看一些有关黄河的多媒体资料,欣赏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再简要提一提我国的历史事件,从而引出《保卫黄河》的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么多有关黄河的图片和文学资料,下面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黄河。 【设计意图】上课没有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而是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从繁闹的课间休息中安静下来,以更好的状态进入

《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保卫黄河》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学年级:七年级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技能目标: 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3、情感目标: 通过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用“身”去体验,用“情”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能比较有深度地去把握音乐作品,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歌唱乐曲的活动中接受一次形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体验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蕴含着的伟大艺术魅力,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1、将“聆听”贯穿课堂始终。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其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绘画而言是非常抽象模

糊的。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体验到音乐的艺术之美。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前言所指出的:中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是体验艺术,而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由此可见,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录音、师生亲身演唱感受,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用音乐来解释音乐;学会用心来感受音乐…… 2、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音乐学习改革的核心任务,而主动参与是其首要行为。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去,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悟,进而还要让学生去展现这首歌曲。 五、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六、教学难点 1、解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强拍位置上的休止符等演唱难点; 2、通过演唱《保卫黄河》,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七、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课堂氛围,情景导入: 1、看视频资料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唱歌《黄河船夫曲》教案1新人教版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闭眼聆听、主题学唱、动作表演、听辨比较、视频欣赏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在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音乐主题形象,巩固音乐要素速度、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难点: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解决措施: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速度与力度表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象,再通过对比,得出速度与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1、轻松导入:拍一拍,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对速度和力度进行初步的体验。 2、重点感受:在初次聆听作品时,提出要求,请学生着重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 3、参与体验:设计多种形式,以参与体验的方式感受塑造出的两种不同主题形象。 4、对比检验:设计“考考你”环节,从听、写、说、画等方面,比较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导入:“跟我做”游戏 1、学生模仿教师拍击节奏。 2、谈声音特点。使学生通过体验,初步感受速度、力度变化。 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揭示课题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力度和速度,想象音乐表现情景。 2、揭示课题。 3、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提出学习问题。 4、看视频,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 5、对照歌词再听,找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表现的情景,并积累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能力。 分段欣赏:第一主题欣赏

1、找一找。——画出表现船夫形象的乐句。 2、看一看。——看船夫图片。 3、唱一唱。——跟琴,第一主题模唱。 4、画一画。——随音乐模唱,在第一主题出现处学生做批注。 5、动一动。——用动作体验音乐速度和力度。 6、演一演。——创设情景,两条船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体验活动。 通过听、画、看、唱、动、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提高学习兴趣。分段欣赏:第二主题欣赏 1、过渡语。 2、听第二主题。 3、跟琴学唱。 4、“考考你”题目,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两种不同主题形象的作用。 使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速度、力度的变化对塑造不同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分段欣赏:尾声及创作背景 1、过渡语。 2、听尾声,提出如何理解“决一死战”? 3、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4、观看珍贵历史视频。 5、谈感想,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完整欣赏:乐曲结构 1、划分歌曲结构。 2、教师表演钢琴协奏版《黄河船夫曲》片段。 划分歌曲:课堂学习效果检验 1、将学生之前提出问题的答案存入知识宝库。 2、小结,下课。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回顾和梳理,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

《黄河船夫曲》教案03

《黄河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唱会歌曲。能独唱和与他人一起合唱。 2、能把握歌曲的情感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3、与他人合作一起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教会这首歌。 难点是掌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音乐,让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同时展示苏格兰风情照片。 上课礼仪:上课!(师生问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音乐,一同来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 二、情景导入(播放《黄河船夫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这位同学说,那位同学说,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这首曲子叫《黄河船夫曲》。 三、教授新课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黄河船夫曲》。 2、(出示画面,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小声模唱,同学们模唱的真好,看来大家对这首歌很容易上口。 3、(出示曲谱画面)纠正错误。 真不错!大家要注意高潮部分的节奏,(老师示范演唱)几十几个艄公吆喝来把船儿搬。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句唱一遍。 5、这一首歌都唱会了,请问同学们,歌曲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应该怎样去唱这首歌才更合适呢? 这位同学说一下,那位同学说一下,这几位同学说的都不错!这首歌表达的是黄河里划船的场面,我们应该富有力度和激情去唱。 四、创编

齐心协力来搬桡 1、同学们,这是一首描写黄河船夫的民歌,表现了勤劳的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的宏大场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来搬桡,老师示范节奏,分组讨论,请人展示。 2、(展示)好,下面请小组上台表演。(鼓掌) 3、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边唱一边喊一边拍手,一起搬桡。 五、拓展 同学们,这首歌是描写的哪个国家的母亲河?对!是我们中国的母亲河,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下面几首歌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河流?最好说出名字。 第一首是-------《长江之歌》 第二首是-------《老人河》 第三首是-------《伏尔加船夫曲》 大家听得很认真,判断得也很正确。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黄河更加壮观,在同学们的划桨下,大船更加给力! 让我们携手爱护黄河,保卫黄河吧!众人划桨开大船! 同学们,下课!(播放画面一音乐,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23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谁来说说你心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2、谁来说说你积累的有关黄河的诗句?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也曾写诗来赞美黄河:课件出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同学们想不想来看看黄河的壮观景象呢?(课件出示黄河的图片) 4、面对黄河,你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说一说? 5、那艄公又是怎样面对黄河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河的主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我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来说说你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三、探究新知 1、面对黄河,你是怎样的心情? 2、那艄公又是怎样面对黄河的?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自读提示自己来再来读课文。 3、出示自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画出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看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再读课文,完成一下表格。

4、自主学习 学生读、画、填。 5、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上面的两个问题,边听边思考,听完后再讨论、交流,完善自己的练习内容。 6、班内交流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1)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画的句子? (2)生读: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 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3)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筏子的轻和危险) (4)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羊皮筏子的?那你想不想见见? 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 那么小,那么轻看出来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羊皮筏子是用木头搭的架子。 生:羊皮筏子里吹的是空气。 生:羊皮筏子是可以背着走的。 像这样的羊皮筏子我可以背两个。 (5)谁愿意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6)他读的怎么样? (7)谁再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8)说说你读出了什么?(危险、害怕) (9)指导朗读这句话。

黄河大合唱教案完整版

黄河大合唱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黄河大合唱》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 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 形象。 3、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学习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学习,达到学生能跟随老师 指挥正确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协奏曲与合唱曲的不同。 教具:多媒体设施课件 黄河大合唱》课堂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导入: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滨城区三河湖一中的贺建华,能和清怡中学八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今天的音乐课,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认真学习,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谢谢同学们,真心的希望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1.00) 2、新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播放视频(2.00) 问题一:同学对这段视频中的歌曲熟悉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儿 问题二: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并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是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激昂、充满革命先 烈的敬仰) 问题三: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那么同学们了解《黄河大合唱》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最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部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

最新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黄河船夫曲》教案

最新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黄河船夫曲》教案 (母亲河)是什么? 黄河: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第二长 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5、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伟大的黄河船夫 (YellowRiverpianoconcerto)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创作《黄河大合唱》。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 个。 《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冼星海,祖籍广东,出生于澳门,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 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他一生中创作了近300首音乐作品,塑造了无数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品有《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他在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黄河大 合唱》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名作。 1945年10月无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作品共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7.《保卫黄河》(三部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在钢琴连串的琶音与乐队的呼应下,到达乐曲的第一个高潮。然后,引入钢琴的华彩乐段,经过短暂的喘息,在钢琴强劲的跑句带引下,全曲又再返回乐 曲开始时的紧张搏斗场面。 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逐渐加以展开,层次与力度逐渐加强,终于形成歌颂性高潮,以强有 力的和弦终结全曲。 第三乐章《黄河愤》,以《黄水谣》的曲调作骨干,中间插入《黄河怨》的材料。全曲结构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