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兽医药理

兽医药理

章 节
绪论(1 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1.掌握 药理学概念、研究内容
2.熟悉 药物的概念、药理学的学科地位
3.了解 药理学分支学科、新药研究与药理学的关系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1.药动学、药效学
2.兽医药理学在动物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点:药动学及药效学的区别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药物(Drug) 药理学:①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②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2、学科性质 专业基础课、桥梁学科
3、学习目的
4、学科任务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1.祖国医学中的建树与巨大贡献。
2.化学药物的发展过程。
3.药理学发展史
4.药物学的分支学科
5. 药理学分支
三、兽医药理(Veterinary Pharmacology):
1.定义
2. 研究内容
3.主要任务
4. 研究方法

作 业
1. 试述药效学研究内容。
2. 试述药动学研究内容。
3. 为什么药理学学科在基础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主要
参考资料

第一章 总论 (8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药物各种不同治疗效果的定义。药理效应的量效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受体激动药及受体拮抗药以及药物作用与临床效果(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的关系。
熟悉内容:受体类型,细胞内信号传导。
了解内容: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机体在药物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及其机制和规律。生物膜的结构、药物的转运;药物的吸收、给药途径与吸收的关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酶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药物在肾脏的排泄;药物与时间过程的关系、生物半衰期的定义。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
1.各个相关的概念:如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及三致作用,药物依赖性(躯体依赖及精神依赖)
2.效能、效价强度,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难点:
1.各个概念的区别:效能、效价强度的区别,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区别,副作用与毒性作用的区别
2.治疗指数评价药物安全性的局限性及安全范围概念的引入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药效学(3学时)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2)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
4)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原发作

用与继发作用
5)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6)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毒性反应等
二、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1)Structure-response relationship:
2)量效曲线Dose-response effective relationship
3)安全性评价指标 LD50、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三、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1)意义
2)非受体作用机制
3)受体作用机制
四、受体类型
第二节 药动学(4学时)
1.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
2.药物的吸收,各种给药途径与吸收的关系、生物利用度;
3.药物的分布:体内分布、屏障的概念;
4.药物的转化:药物转化的反应类型、药酶的催化作用;
5.药物的排泄:药物从肾、胆汁、皮肤、肺的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念、时效关系、时量关系、生物半衰期、给药方案。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学时)
1.来自药物的因素:制剂、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合并用药;
2.来自机体的因素:生理状态、病理状态、个体差异;
3.来自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病原物的耐药性。

作 业
1.从受体角度解释药物耐受性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量效关系?从量效曲线上应掌握的药理学基本概念有哪些?
3.试评价不同的药物安全性指标。
4.举例说明pH值与血浆蛋白质对药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5.从药代动力学角度举例说明药物的相互作用。
6.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区别?
7.肝药酶的特点与临床用药的关系?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情况对药物的转运、药效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是如何影响的?改变环境的酸碱性能否影响药物跨膜从而影响药物体内过程?如何影响?
8.名词解释“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9.有哪些环节可产生药动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5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通过对神经的解剖、生理功能、突触传递、效应器受体等问题的探讨,要求掌握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作用与应用。掌握主要局部麻醉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的优缺点;
了解收敛药、黏浆药、润滑药、吸附药等保护药的一般作用;刺激药的诱导作用及临床应用、意义。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递质的生物化学合成、消除的方式,
2.两类受体的分布与效应
3.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尤其是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
4.从理论上认识胆碱受体激动药、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

助手段)
概述(1学时)
1、 复习传出神经系统解剖、分类,植物性神经分类与大体解剖及微细结构的区别;
2、 复习传出神经系统的功能:效应器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反应;
3、 复习传出神经系统的传递特点,胆碱能及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介质的合成与代谢;
4、 讲解效应器受体的概念: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
5、 传出神经药的作用方式与分类;
6、 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分类;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1学时)
拟胆碱药的分类。乙酰胆碱、胆碱、拟胆碱生物碱、抗胆碱酯酶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第二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1学时)
1.阿托品类 阿托品的来源、性状、体内过程、作用(对平滑肌的作用、对眼、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解毒作用、中枢作用)及应用(解痉药、眼科用药、解毒药、麻醉前给药),东莨菪碱、后马托品的主要应用。
1.骨骼肌松弛药:化学结构、分类。
2.箭毒、琥珀酰胆碱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学时)
1. 拟肾上腺素药的化学结构、主要作用;
2. 肾上腺素的来源、性状、体内过程,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平滑肌器官的作用,对代谢的作用)及应用(急救、局部止血、支气管哮喘)。
3. 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化学结构、分类及作用特点。
第四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学时)
1. 抗肾上腺药的化学结构、分类及作用特点;
2. 酚妥拉明、心得安等的应用。
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0.5学时)
1. 概念 化学结构、局部作用、局麻药的作用原理及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影响局部麻醉药作用的因素。
2. 局部麻醉的方法;
3. 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第六节 保护药与刺激药(0.5学时)
保护药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刺激药的作用原理。

作 业
1. 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的消除方式有什么不同?
2. 肾上腺素能受体与胆碱能受体的分布与功能有何不同?
3. 乙酰胆碱的主要生理及药理作用;
4. 新斯的明的主要药理作用。
5. 阿托品有哪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6. 东莨菪碱有哪些作用特点?
7. 哪些为儿茶酚胺和非儿茶酚胺类药?
8. 为什么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不能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9. 局麻药注射液中为什么要加微量肾上腺素?
10.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受体的选择作用有何不同?
11. 何谓“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12. 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哪些?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

物 (3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掌握各种作用于中枢系统的药物的药理特点、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理解各类中枢性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1学时)
1.概述 全身麻醉药的定义、分类、作用机理、麻醉分期、复合麻醉;
2.吸入性麻醉药、挥发性麻醉药的分布、代谢、排泄。氟烷等的作用与应用;
1. 静脉麻醉药水合氯醛的性状、体内过程、作用、不良反应及全身麻醉、镇静、镇痉等的应用;
巴比妥类麻醉药:化学结构、戊巴比妥、硫喷妥等的体内过程、作用及应用;
2. 分离麻醉:氯胺酮的作用及应用;
3. 其他:氯醛糖、乌拉坦
第二节 安定药、镇静药与抗惊厥药(1学时)
概述:
1. 安定药、镇静药与抗惊厥药的定义
2. 安定药:吩噻嗪类(氯丙嗪、丙嗪、乙酰丙嗪)
丁酰胺类(氯呱酮)
苯二卓类(安定、利眠宁)
上述药物的体内过程、作用、不良反应及应用;
3. 镇静药:溴化物在体内代谢中溴、氯离子的关系、毒性、作用及应用;
4. 抗惊厥药:硫酸镁注射液、苯巴比妥钠、苯妥英钠的作用。
第三节 镇痛药(0.5学时)
1.概述 镇痛药的定义
2.吗啡:化学结构、作用
3.其他 哌替定、芬太尼、埃托啡、延胡索乙素的作用与应用。
第四节 中枢兴奋药 0.5学时
1. 中枢兴奋药的定义、机制、分类、应用注意事项;
2. 咖啡因类的化学结构、体内过程,对大脑皮层、延髓、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作用机理(咖啡因与cAMP的关系,与肾上腺素增加cAMP的协同作用)及安钠加等作为中枢兴奋药、强心药的应用;
3. 尼可刹米、戊四氮、樟脑、回苏灵等延脑兴奋药的化学结构、体内过程、作用、应用;
4. 士的宁的来源、体内过程、对脊髓的作用、作用机理(通过阻断突触后抑制发挥其兴奋作用),应用及毒性;

作 业
1. 地西泮药理作用及应用有哪些?
2. 比较地西泮与巴比妥类镇静催眠作用特点
3. 地西泮作用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皮质激素类药物 (1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概念、分类、各类所包括的药物及其药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和长期、大量应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反馈性调节与本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的密切关系。
熟悉内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在感染性疾病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利弊分析。
了解内容:肾上腺皮质激

素类药的生理作用、药理作用与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关系。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难点:糖皮质激素各类药理作用的机理。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构效关系;
二、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允许作用、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及对代谢的影响。
主要用于严重炎症、抗休克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的治疗,血液病等。
三、作用机理;
四、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诱发或加重感染、消化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和伤口闭合延迟。
五、主要药物在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作 业
1.试述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主要临床应用。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炎作用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毒抗休克。

第五章 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3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组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H1及H2受体的分布及效应;掌握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阿司米唑及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及对胃酸的分泌的影响、应用 及不良反应。
了解前列腺素的生理、药理作用;掌握前列腺素药物的作用与应用;
了解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及主要的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掌握本类药物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机制;掌握阿司匹林的体内过程、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掌握对乙酰氨基酸、保泰松、吲哚美辛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配伍。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组胺受体的分类及作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作用。
难点: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理。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组胺及抗组胺药(1学时)
组胺的释放及其生理作用;抗组胺药定义及分类;常见的H1、H2受体阻断药的作用及特点;
第二节 前列腺素(0.5学时)
生物合成、释放、生理及药理作用;
第三节 解热镇痛药及抗风湿药(1.5学时)
1. 解热镇痛药及抗风湿药的历史进展、作用机理;
2. 乙酰苯胺类;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非那西丁的体内过程作用及应用;扑热息痛的应用;
3. 吡唑酮类: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氨基比林的体内过程、作用及应用;安乃近、保泰松、羟基保泰松的应用;
4. 水杨酸类: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

、水杨酸钠的体内过程、作用,不良反应及应用,乙酰水杨酸的应用;
5. 其他:消炎痛、炎痛净、甲灭酸、甲氯灭酸、柴胡等的应用;

作 业
1.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原理是什么?
2.选择性COX-2抑制药有何特点?
3.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作用靶点是什么?临床应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2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强心药的概念、分类及合理应用,尤其对强心苷类的作用、合理应用、剂量及给药方法应更为注意。同时一般的了解止血药、抗凝血药及抗贫血药的药理作用。
掌握强心苷类药物的特点,有快作用和慢作用之分,此类药物质合理应用更为重要。给药方法为特殊给药方法,分为速给法和缓给法。强心药中的咖啡因及肾上腺素的合理应用。掌握好止血药、抗凝血药与抗贫血药在临床上的实践应用。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强心苷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几类强心药作用的异同点;促凝血药及抗凝血药的作用机理;影响铁剂吸收的因素。
难点:强心苷的作用机理。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0.5学时)
1.概念及对心功能不全的简述。分类:(1)强心苷类:洋地黄、毒毛旋花子苷。(2)嘌呤类:咖啡因、茶碱等。(3)儿茶酚胺类。(4)其它:樟脑。(5)强心苷类:a、快作用类:毒毛旋花。b、慢作用类:洋地 。
2.药理作用:a、加活心肌收缩力;b、减慢心率;
3.合理应用。
4.给药方法:a、缓给法;b、速给法。
5.咖啡因的合理使用。
6.肾上腺素的合理使用。
7. 樟脑的应用与作用。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1学时)
1.止血药:概念、作用与应用:
(i)全身止血:a、安络血b、维生素K
(ii)局部止血:a、明胶海绵b、凝血酶c、三氧化铁
2.抗凝血药:概念、作用与应用 a、肝素b、枸橼酸钠
第三节 抗贫血药(0.5学时)
抗贫血药:概念、作用与应用:a、硫酸亚铁b、氯化钴c、维生素B12

作 业
3.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分几类?各有哪些代表药?
4.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性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5.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特点有哪些?
6.肝素和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以及过量引起出血的解救方法。
7.肝素、华法林、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作用机制。
8.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溶栓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9.简述乙酰水杨酸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10.铁制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贫血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第七章 消化系统的药物 (2学时)


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健胃药与助消化药、抗酸药、制酵药与消沫药、瘤胃兴奋药、泻药及止泻药的概念,种类药物质代表药物,其作用与应用。尤为重点指出的是各种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各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各类泻药的适应症及联合应用。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健胃药与助消化药(0.5学时)
1.健胃药:a、苦味健胃药:龙胆、番木别酊、大黄;b、芳香健胃药:陈皮酊;c、盐类健胃药:氯化钠、小苏打、人工盐。
2.助消化药:稀盐酸、胃蛋白酶、干酵母。
第二节 抗酸药(自学)
常见抗酸药如氧化镁、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溴丙胺肽林等的作用及特点。
第三节 止吐药与催吐药 (自学)
止吐药氯苯甲嗪、甲氧氯普胺、舒必利和催吐药阿朴吗啡
第四节 瘤胃兴奋药(0.5学时)
浓氯化钠注射液、氨甲酰胆碱
第五节 制酵药与消沫药(0.25学时)
二甲基硅油、松节油
第六节 泻药与止泻药(0.75学时)
(1)泻药 容积性泻药:硫酸镁;b、刺激性泻药:大黄、蓖麻油;c、润滑性泻药:液体石蜡、植物油;d、神经性泻药: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
(2)止泻药:a、保护性止泻药:鞣酸、鞣酸蛋白、次硝酸铋;b、吸附性止泻药:药用碳;c、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活动止泻药:阿托品;d、抗菌性止泻药:(i)西药:抗生素、磺胺类。(ii)中药:黄连素等。

作 业


第八章 呼吸系统药物 (1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痰、咳、喘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平喘药的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掌握中枢性外周性镇咳药的作用及应用;掌握氯化铵及乙酰半胱氨酸的祛痰作用及应用。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难点:各类平喘药的作用机制及联合应用。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祛痰药
祛痰药的概念及代表药:氯化铵、碘化钾、桔梗酊和远志酊。
第二节 镇咳药
镇咳药的概念及代表药: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复方甘草合剂
第三节 平喘药
平喘药的概念及代表药:氨茶碱、麻黄碱。

作 业
平喘药的分类、代表药及其作用机制。

第九章 生殖系统药物 (1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来源、分类与体内过程;掌握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的生理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了解前列腺素对子宫的作用特点。
掌握垂体后叶制剂和麦角生物碱类药物对子宫的作用特点、

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各种生殖激素的主要生理及药理作用;各种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生殖激素类药物 性激素的概念、作用与应用;
代表药物: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促性腺激素;
二、子宫收缩药 概念、作用与应用;代表药物:垂体后叶制剂、麦角制剂、中草药

作 业
1.催产素和麦角新碱对子宫平滑肌都有兴奋作用,二者在临床应用上有何不同?
2.试述动物在一个发情周期内各种激素水平的变化。

第十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了解不同病因的水肿,合理的选择利尿药;了解常用的的脱水药的作用及应用。
掌握呋噻咪、布美他尼、噻嗪类、螺内酯及氨苯喋啶利尿的机理;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利尿药的分类、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脱水药与利尿药的区别。
难点:各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及作用机理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利尿药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利尿药的概念与作用机理;
利尿药的分类;
常见利尿药的部位及机制、作用特点、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
二、脱水药 概念、作用与应用;
代表药物:甘露醇、尿素

作 业
1.试述呋噻米和氢氯噻嗪的利尿部位和机制。
2.简述呋噻米和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

第十一章 抗微生物药物 (12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化疗指数的意义;掌握常用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适应症、体内过程、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掌握抗菌增关键所在剂甲氧苄啶、二甲氧嘧啶一磺胺类药物合用的药理学基础;熟悉硝基呋喃类及喹恶啉类药物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掌握β-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掌握青霉素G、常用半合成的青霉素及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掌握氨基苷类共同特点;常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及安谱霉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应用、耐药性、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熟悉氨基苷类的体内过程;了解多黏菌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掌握四环素类抗菌谱、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了解其体内过程;掌握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了解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的体内过程;掌握其抗菌谱、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掌握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等的抗菌谱、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掌握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
掌握常用抗真菌药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常用抗病毒药的概况。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种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应用及注意事项。
难点:药物的作用机理及相互作用。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概述(1学时)
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与抗微生物作用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化疗指数、抗菌谱、最小抑菌浓度、最大抑菌浓度等;耐药性的概念及产生的机理。
第一节 抗生素(6学时)
1. 了解抗生素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2. 了解抗生素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理;
3. β-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掌握青霉素G、常用半合成的青霉素及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4. 氨基苷类共同特点;常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及安谱霉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应用、耐药性、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5. 四环素药物的构效关系;代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6. 氯霉素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7.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等的抗菌谱、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
8. 常用抗真菌药的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二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4学时)
1.磺胺药
(1)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
(2)磺胺类药的分类:
a、主要作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药
b、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
c、主要用于外部感染的磺胺药。
(3)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4)使用磺胺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抗菌增效剂:TMP、DVD增效的机理。
2.喹诺酮类
(1) 构效关系;
(2) 作用机理;
(3) 代表药物的作用及其特点;
(4) 喹恶啉类的抗菌促生长机理及应用;
(5) 硝基呋喃及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a、呋喃西林。
b、呋喃唑酮。
(6) 抗菌中草药。
第三节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1学时)
1. 抗真菌药的分类及应用;
2. 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第四节 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1学时)
抗微生物药种类繁多,要求我们兽医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

择抗微生物药,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药物的适应症、动力学特点、耐药性、不良反应及药物的联合应用。

作 业
1.什么是抗菌谱、MIC和MBC?
2.抗微生物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什么?
3.导致病原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试述天然青霉素的优缺点。
4.比较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何不同?
5.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霉抑制剂联合应用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6.试述氨基苷类的共同特点。
7.试述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8.试述临床应用中应如何避免四环素类的不良反应。
9.请阐述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
10.试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11.举例说明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及其抗菌机制。
12.试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13.影响真菌细胞膜屏障作用的抗真菌药有哪些?简述各自作用机制。
14.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哪些与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试解释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
15.哪些抗真菌药对肝药酶有影响?分别说明各自有何影响?影响的后果有哪些?
16.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第十二章 消毒防腐药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本类药物在防治畜禽疫病中的意义。掌握常用防腐消毒药的应用范围、浓度和使用方法。对各类防腐消毒药的概念、作用及部分机理,同时怎样区分防腐药与消毒药,使用时恰到好处。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各类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理、作用、应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进程
(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环境消毒药
1. 酚类:石炭酸、煤酚、煤焦油皂溶液、鱼石脂。
2. 醛类:甲醛溶液、聚甲醛、戊二醛
3. 碱类:烧碱、草木灰、生石灰。
4. 酸类:主要是有机酸类
5. 卤素类: 含氯石灰、二氯异氢脲酸钠
6. 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
第二节 皮肤、粘膜的消毒防腐药
1.主要用于皮肤、粘膜的防腐消毒药:乙醇、碘、硼酸、新洁尔灭。
2.主要用于创伤的防腐消毒药: 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甲紫、雷佛奴尔、碘仿。

作 业
1.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因素。

第十三章 抗寄生虫药物(5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抗寄生虫药的概念、分类、用药剂量及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掌握抗蠕虫药、抗球虫药及杀虫药的临床应用。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寄生虫防治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合理选用抗寄生虫药;畜禽球虫病的防治。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

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概述 抗寄生虫药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1学时)
第一节 抗蠕虫药(2学时)
A、驱线虫药:a、肠道线虫b、肺部线虫
B、驱绦虫药 吡喹酮、氯硝柳胺、硫双二氯酚等
C、驱吸血虫药 主要是驱肝版吸虫的药物如硝氯酚、氯生太尔、硝碘酚腈等;
D、抗血吸虫药 主要是非锑剂抗血吸虫药
第二节 抗原虫药:(2学时)
A、抗球虫药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及人工合成的抗球虫药;
B、抗梨形虫药
C、抗锥虫药
D、抗滴虫药 二甲硝唑、甲硝唑等
第三节 杀虫药 自学
杀虫药的定义及分类,各类杀虫药的代表药物及作用特点。

作 业


第十四章 特效解毒药(1学时)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了解临床上常见毒物的中毒机理及特效解毒药的解毒机理。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 理解各类解毒药的解毒机理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1. 金属络合剂 依地酸钙钠、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钠、青霉胺等
2. 胆碱酯酶复活剂 碘解磷定等
3.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 亚甲蓝
4. 氰化物解毒剂 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5. 其他解毒剂 乙酰胺

作 业
1.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机理及解救原理。
2.高铁血红蛋白症的解救方法。
3.氰化物中毒的解救方法。

一、实验课程设计思想:
兽医药理实验课是兽医药理学课程的重要部分。该实验课是在《兽医药理学》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一些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加深对药物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的理解,掌握兽医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课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全面理解兽医药理学基础知识;
2. 使学生系统掌握兽医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实验规范;
3.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对象(包括活体动物、离体器官和组织)和实验影响因素,客观观察并综合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从事兽医药理学方面的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效果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理论课上提问题人次增加,互动明显。
2.通过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设计多次获奖。
四、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课程包括课程配套实验和课程实习周,其中课程配套实验24学时,课程实习周12学时。具体实验项目和学时数如下表。
实验类别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数

药理学总论实验
1.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方法及常用药药制剂

的调制;
2. 药物作用与溶解度的关系及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 药物的反射作用及药物的配伍禁忌
9

神经系统药物实验
1. 水合氯醛的麻醉作用及氯丙嗪的麻醉增强作用;
2. 局麻药的表面麻醉作用观察;
3. 尼可刹米对呼吸的兴奋作用;
4. 新斯的明及阿托品对唾液分泌及活体肠管的作用;
6

血液系统药物实验
1. 止血药与抗凝血药的作用
3

消化系统药物实验
1. 盐类泻药的泻下机理分析;
2. 消沫药的消沫作用观察
3

泌尿系统药物实验
1. 利尿药对家兔的利尿作用的影响
3

综合实习周
1. 解热镇痛药对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
2. 肝、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 家兔体内磺胺类药物浓度测定;
4.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5. 亚硝酸盐的中毒与解救
12


五、实验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实验课教学中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习周。验证性实验重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创新能力和科研技能。
实验课实行“多人同时一课”,4名老师(2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同时负责一个实验课堂。
每次实验前,负责老师都会对实验的原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授;实验过程中,四位负责教师分组负责观看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操作规范指导和随时解答学生问题。
六、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实行考核制。实验操作占80%,实验报告的书写与规范占20%。
实验操作成绩根据操作者的规范与否、熟练程度以及实验结果综合考察,按A、B、C、D、F等级记分。
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实验者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步骤的条理性、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实验数据处理正确与否。综合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计算入课程成绩。
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适当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