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时代周刊》:改变世界的10大新观念

美国《时代周刊》:改变世界的10大新观念

美国《时代周刊》:改变世界的10大新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4323274.html, 美国《时代周刊》:改变世界的10大新观念

作者:古意景慧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09年第05期

也许换一个思维,你就找到了出路

全球经济危机重塑了世界,很多原有的观念已经不能指导我们面对新的生活。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推出“改变世界的十大观念”专题文章,本刊刊登其主要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1生存型商店

翻开报纸,每天都能看到商店关门歇业、员工被解雇、零售商出血大甩卖的消息。然而对大多数商店而言,减价已经不灵了。消费者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挥霍无度,整个零售体系亟需大规模整顿。

未来的商店应该是什么样?或许正如有人提出的“生存型商店”理念一样。这里的商品仅仅是为了生存所需:廉价食品、可穿好几个冬季的服装、替代汽车出行的自行车,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消费者应对经济萧条的商品。一些零售商已将此付诸行动。比如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就开设了这样的超市。至少在当下,生存型商店可以帮助人们省钱,也不会使人因为专门挑选便宜货而感到难为情。购物环境变得异常单纯。

2海外屯田种口粮

当今人们所吃的食品,早已不全是产自于自己的国度。为应对油价飘升,许多国家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不料却引发了全球食品价格暴涨。36个国家向国际社会求援,25个国家下达了粮食出口禁令。

沙特、科威特等一些手头宽裕、却缺乏粮食资源的国家,开始在海外寻找能够种,粮的地方。韩国和苏丹开始讨论粮食合作计划,沙特商业组织与印尼签订了租用土地种植水稻的合同。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与缅甸和菲律宾也有类似合作。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探析_陈从阳

第27卷第1期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ol.27,No.1 2007年2月 Journal of Xianning College Feb.2007文章编号:1006-5342(2007)01-0065-05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探析* 陈从阳1,高永鑫2 (1.咸宁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长江委陆管局学校,湖北 赤壁 437300) 摘 要: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作战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不仅希望参战剪除自己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和最危险的敌人,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而且希望摧毁德国军国主义专制政权,将美国信奉的民主理想推向全球。 关键词: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原因;现实主义;理想主义 中图分类号:K704 文献标识码: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美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经历了两年零十个月的中立后,美国正式参加协约国集团对德奥同盟国作战。对于美国参战的原因,学者们众说纷纭,有 安全威胁说 、 潜艇战恢复说 、 死亡商人说 、 维护均势说 、 国家利益说 等。[1](P9~15)有的学者如阿伦 米利特则强调 美国之所以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是由于经济上切身的利益。而且是出于支持 民主 (法国和大不列颠)反对 独裁 (德国)的炽热的义务感 。[2](P332)而对于威尔逊总统来说,美国的目标则追逐着理想主义目标:不仅维护自由与国际法的原则,而且要在战后运用美国的实力来确保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持久和平。笔者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作战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现实主义国家利益(如战略安全、经济利益等)的考虑,也包括对理想主义目标的追求。 一 一战爆发后,美国拘泥于不与欧洲国家结盟的外交传统;害怕卷入欧洲引起不同族裔的分裂;屈服于国内和平运动的压力;受限于有限的军事力量;自恃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拱卫;寄希望于利用欧战,巩固在拉美、远东的阵地等种种利益权衡,对欧洲战争采取了 中立 政策。从全局来看,由于美国同欧洲列强双方矛盾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交战国任何一方的完全胜利都不利于美国。1914年8月豪斯上校在给威尔逊总统的信函中,表达了这种忧虑: 如果协约国战胜, 俄国统治了欧洲大陆;而如果德国战胜,那就是说,未来的几代是军国主义的不言而喻的专制。 [3](P43)暂时袖手一旁,让欧洲国家厮杀火并、相互削弱,以便利用矛盾,坐收渔利,为美国霸权铺平道路,不失上策。1914年10月美驻英大使佩奇在给豪斯的信中,不禁幸灾乐祸: 几乎欧洲所有的政府都破产了, 经过十年以后,将难于回忆十年以前的欧洲是个什么样子。那时,世界的整个前途将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多落在我们手掌中了。 [4](P341) 美国在 中立 期间,以 仲裁人 的身份,进行了一系列调停。但是这种调停注定命运多蹇。首先美国的调停并非 不偏不倚 。由于美国与交战双方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亲英、抑德、扶法是美国的既定策略。在德国初战节节胜利的情况下,1914年9月威尔逊通过驻德大使杰拉尔德开具的调停方案却是:德国同意在维持欧洲领土原状的基础上与法国媾和,德国可以向法国索取战争赔偿和殖民地作为补偿,该方案遭到德国断然拒绝。1915年豪斯上校的 调停-干涉 计划的抑德色彩十分明显, 威尔逊和豪斯设想由美国和协约国进行密切合作以迫使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如 *收稿日期:2006-06-1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05Z163) 作者简介:陈从阳(1965-),男,湖北汉川人,湖北咸宁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德国近现代史、20世纪世界史研究。

美国为什么没有加入国联

美国为什么没有加入国联 1920年1月16日,国联正式成立,1921年7月,洛奇战胜威尔逊在国会中取得胜利,8月通过对德合约,美国宣布巴黎和约条款有效,但国联条约不在内,提出建立国联的美国最终却不是它的成员国.建立国联的意愿最早是从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中体现的,美国参战的目的就是取得世界领导权,充当世界和平仲裁者,战争进行到1917年,威尔逊试图利用沙皇俄国的崩溃,英法德奥的两败俱伤,使曾经的大国们按照美国的设想建立国联,使美国取代英法成为世界主宰,威尔逊声称:“美国不能为盟国的秘密条约而作战,为它们瓜分世界的目的而作战,美国强大的经济力量必须使盟国屈服于它的压力之下,从而接受美国的和平方案。显然“十四点计划”就是美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建立国联就是美国维持世界和平的手段,更是其掌握世界领导权的舞台,那么为什么美国作为国联的缔造者未能加入国联呢? 首先,不加入国联使美国孤立于欧洲事务,而孤立主义自美国成立以来就成为一种根深蒂固于美国民族意识中的文化观念,孤立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美国的“孤立”首先来源于其地理因素,浩淼的大洋带给欧美两大陆这道地域上的天然屏障,使美国与欧洲相隔绝,我国研究美国史的专家庄锡昌教授指出:“如果对美国人的心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人们不难发现:尽管大多数美国人与欧洲有着血缘关系,但是多数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对欧洲有一种鄙视心理。他们从心底里认为欧洲在堕落,欧洲在沉沦,而对美国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却感到自豪,因此,他们感情上不愿与欧洲为伍。”但美国的“孤立”不是固步自封,与中国、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具有截然不同的内涵,它力图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远离欧洲大国对殖民地利益相互之间发生的掠夺性战争,为共和国的自我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创造一个良好安宁的环境,所以孤立主义并不是落后的政策,而是一种维护国家利益的国家政策,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就是最好的例证,正如美国早期政治家乔治梅森1783年写到:“大自然用一望无际的海洋把我们和欧洲国家分离开来,我们介入他们的战争和政治愈少,对我们就愈有利。”孤立主义作为指导美国外交的一项基本原则,则是独立后美国领导人外交实践深思熟虑的结果,使之专心致志于国内建设,并不时以和事老的身份在欧洲事务中指手画脚。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已成为一种传统,传统的力量不可忽视之处在于,即使人们不知道为什么,甚至认识到有更好的办法,人们仍然宁可遵守先辈的制度,保守而求稳的走下去,美国著名史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就确信,孤立主义政策“能使美国人民在1776年原则指导下前进,征服一个大陆,创造一种文明,尽管这种文明难免会有过失之处,但对于我们来说具有珍贵的优点,不管怎么说,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伍德罗.威尔逊出任总统后,试图把美国充当世界领袖的梦想化为现实,如此一来,孤立主义就不可避免的要结束,但合约在孤立主义势力为主的参议员面前遭到否决,正如托马斯.贝利所说:“当威尔逊开始领导美国人民摆脱孤立主义道路进行有效的世界合作时,他使我们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革命。然而,孤立主义者……能够对这次革命进行反击,使我们又回到了过去的道路。” 第二,放弃加入国联在全美当时也许称得上是众望所归。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战争尽管使美国大发横财,但那只是少数经济利益集团得利,1934年底,共和党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伊就第一次世界大战军火交易的内幕调查结果显示:“军火商贿赂了政客,共享了专利的好处,瓜分了企业,赚了难以置信的巨额利润,而又偷税漏税——这一切都隐藏在那些肮脏的杀人武器买卖里。更糟的是,军火商为了攫取利润,还助长了战争的危险。”战后带来的普遍厌战情绪使人们不愿意听到任何有关战争的消息,大部分美国人眼里,欧洲战场是罪恶之地,美国学者罗伯特.费雷尔在其著述中写道:“介入1917——1918年的世界大战愚蠢至极,以及感到了把美国与欧洲国家分离开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民意无疑是国家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多数美国人都反抗加入国联的背景下,威尔逊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效。 第三,国联是由威尔逊提议的,威尔逊的下台无疑使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联显得更加举步

最新世界十大发明家及其发明资料

亚历山大·贝尔(英国) 最著名的发明:电话 “你能听到我讲话吗?” “是的!” 我们能听到对方讲话,多亏了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的电话。 现在有那么多的电话提供商,但正是亚历山大·贝尔的功劳造就了世界第一个(也是实力最强的)电话公司——贝尔电话公司。贝尔并不只是个单打一的奇才,他的研究思想涉及空调(实际上他在自己屋里就搞了原始的空调系统)、水翼船及信息磁存概念(该概念导致生前从未见到的创新发明——电脑)等。 托马斯·爱迪生(美国) 最著名的发明:灯泡 再没有比灯泡更能代表创新的发明了。事实上,爱迪生的发明对世界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被戏称为所有伟大思想的象征。 人们一想到爱迪生很容易把目光聚到灯泡上(他实际改进并使之可行的一个发明设计),其实他真正的意图是给灯泡通电让其发光。1882年,爱迪生创建了世界第一个输电公司,将电送往曼哈顿区的59家消费者。

莱特兄弟 最著名的发明:飞机 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为了它 的实现,人们付出了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许多先驱者生 命的代价。终于在1903年1 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 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莱特兄弟的第一次有动力的持续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 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 最著名的发明:计算器 提到达·芬奇和他的发明时,你最好问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不是他发明的?”因为他发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达·芬奇的工作日志里绘有许多东西的设计图,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计算器的设计。试想如果缺少简单的复杂的数学运算,那科学将会是什么样子。 达·芬奇堪称文艺复兴开山鼻祖,他能画(比如杰作《蒙娜丽莎》),能雕塑,也能发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着迷的日记,描绘勾勒了从人体到直升机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08历史董源 一.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处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都与社会主义苏联有矛盾,而德意日法西斯和英法美又有着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德国为了取得英法美对它的侵略扩张的支持与纵容,希特勒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而后法西斯国家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波兰的侵略,更使法西斯德经济军事力量大增.使得英法美等大国“坐失良机”,“自食其果”.二战时,不得不与苏联结盟,对抗法西斯势力. 二.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加剧.: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退居世界第三,四位,新兴的美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二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丧失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于是在欧洲形成了新兴的德国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争夺霸权,重新分割世界的局面. 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欧洲形成了三个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失控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俄奥矛盾:

表现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奥匈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他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匈帝国独立.英德矛盾: 英国从他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即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实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围绕着这三对基本矛盾,形成了三国同盟(德,意,奥)及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间的对峙局面,激烈争夺加速了欧洲的紧张局势,最中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德爆发也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通过对外疯狂扩张的途径摆脱经济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欧洲策源地:1932年,纳粹当一越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道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 守军部法西斯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制定了侵略扩张德基本国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也都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帝国主义二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利益耳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在战争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密切合作,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四.影响:

美国在掠夺全世界

美国在掠夺全世界 十九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列强,兴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非洲、美洲被瓜分殆尽。在全球的各大洲中,都能看到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欧美殖民者利用殖民地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掠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这些带着血腥气味的资本,推动了欧美工业发展,这使得欧美领先于世界。 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被打了个稀巴烂。列强们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相互厮杀,搞得人困马乏,两败俱伤,再也无法对殖民地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殖民地独立的高潮,英国等欧美列强控制的殖民地几乎全部独立。欧洲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相反,战争让美国的军火商大大赚了一把。美国由此取代英国一跃成了世界的头号强国。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殖民主义成了过街老鼠,没有了市场。然而,那些习惯了依靠榨取殖民地血汗而过上优越生活的欧美殖民主义者,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 刚刚独立的国家,由于曾经被殖民者疯狂掠夺,一穷二白,经济濒临崩溃。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控制着世界经济的绝大部分。那些老殖民主义者,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垄断着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制定了极不平等的经济规则。刚刚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要融入世界,不被孤立,就不得不接受那些不平等的经济规则。发达的欧美国家,利用这些不平等的经济规则,继续榨取这些经济十分脆弱的发展中国家的血汗,使得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愈来愈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资源优势,发达国家具有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如果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源,限制资源的出口,就违背了WTO的规则,就会受到WTO的制裁,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廉价出卖自己的资源。而发达国家对技术出口不管有多少限制,都不会违背WTO的规则。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的头号强国,美国在世界各种经济组织中具有绝对的发言权。美国的经济组织背后,还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为后盾。美国利用这一优势,制定绝对利己的经济规则,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血汗,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财团的口袋中。美国依靠不断榨取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血汗,保持了美国的高速发展和美国人优越的生活。 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美国不断让美元贬值,却压迫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就说说美国压迫中国人民币升值的事情吧。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不仅能使中国对美国出口萎缩,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加,更重要的是,通过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国人的血汗,也轻而易举地被美国拿走了一大部分! 中美之间的经济往来,使得中国人手中有一定的美元,美国人的手中也有一定的人民币。美元贬值,中国人手中的美元资产便不断缩水,美国人手中的人民币资产便不断升值。比如,中国向美国出口一万公斤小麦,每公斤小麦一美元,中国获得一万美元。美元不断贬值,一段时间后,小麦价格变为一点一美元,这时,中国如果向美国购买小麦,出口换得的一万美元,从美国购买回来的小麦,就成了约九千公斤了。如果美国向中国出口小麦一万公斤小麦,每公斤小麦一元人民币,中国向美国支付一万元人民币,美国人手中就掌握着一万元人民币。过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小麦的价格为每公斤零点九元人民币,美国人手中的一万人民币,就可以购得中国小麦一万一千公斤。美国通过贸易就轻而易举把中国的利益无偿占取了。 当今世界,形式上的殖民主义被打垮了,但是,实际性质的殖民主义依然是灵魂不灭。以美国为首的欧美的老殖民主义者,把经济这条绞索,牢牢套在了发展中国家的脖子上,依靠经济这条绞索,依然牢牢控制着整个世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是美国等国家实质上的殖民地。不同的是,赤裸裸的武装占领变成了不见硝烟的经济侵略;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了

世界著名城堡(上)

自动播放;背景音乐《秀兰-邓波儿》

德洛沃城堡(意大利)这座远离市中心的城堡始建于1154年,它矗立在海湾的一小块陆地上,对面相邻的是桑塔卢西亚(Santa Lucia district)地区,该地区曾是那不勒斯的贝类海鲜市场所在地。在诺曼底人和霍恩斯多芬王朝统 治时期,这个城堡是王室居住地,但是现在驻扎着军队。在城墙下面,小小的桑塔卢西亚城门附近到处都是海鲜馆。

维朗德里堡(法国)维朗德里城堡坐落在法国中部风景 秀丽的卢瓦尔河畔,距离图尔市 15公里。这是16世纪弗朗索瓦一 世统治法国期间建造的最后一座著 名的城堡,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一座 极具魅力的建筑。

波切尼斯城堡是斯洛伐克最古老而 著名的城堡之一,关于它的最早记 录是在1113年(佐博尔(Zobor) 修道院的一封信里。最初是木质结 构的,直到十三世纪时才由当时的 贵族波兹南(Poznan)家族重建波切尼斯城堡(斯洛伐克) 成石质建筑。

苏格兰格拉密斯城堡Glamis Castle巍然矗立于苏格 兰草原与森林之间,诺曼底式的角楼将古典的苏格兰 塔楼围起,兼有法国与苏格兰的建筑风格,其家族徽 志是两只动物交缠在一起的巨石像,也象征了1200 年前基督教与异教在苏格兰的际会。令世人难忘的是, 莎士比亚从这里幽微的鬼魂传奇中,得到源源不绝的 灵感,写下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这部巨作。 格拉密斯城堡(苏格兰)

曼萨纳雷斯城堡坐落在Guadarrama山脉的 南坡上,距离马德里50公里远,位于 Santillana水库和La Pedriza悬崖之间。它 是十五世纪卡斯蒂利亚人军事建筑的典范,同 时也是西班牙此类建筑中的最后一座。事实上, 在其最初被作为一个要塞后,它就成为卡斯蒂 利亚(Castilla)地区一个最富裕贵族家族的 住所。然而,曼萨纳雷斯城堡与马德里最近的 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马德里自治区的 自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曼萨纳雷斯城堡(西班牙)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2)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 (3)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2)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心理学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选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为了尽量避免已有的经验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2)实验时先让受试者将材料记熟,之后再分别按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将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作为指标,用以测量遗忘的进程。 (3)结果表明,学习材料记熟后,经过l/3小时再重新学习,可以节省58.2%左右诵读时间;经过一天之后再学习,可节省33.7%左右诵读时间;六天后再学习,节省时间就缓缓地下降到25.4%左右。艾宾浩斯依据这些数据资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4)之后,一些心理学家选用无意义材料或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重复实验,结果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 战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ew Wilson)、英国首相劳莱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崇,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了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了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同时,对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战犯施以应有的惩处。结果为德国在20年后挑起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其他和约 战胜国与其他战败国亦分别签署了条件苛刻的和约,战胜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份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讷依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鄂图曼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鄂图曼土耳其的领土。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只剩下伊斯坦布尔和其附近小部份领土及安那托利亚的部份。 以《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就是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对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民族国家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英国削弱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共产革命

假如世界没有森林

假如世界没有森林 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人类起源于非洲的丛林。大约1000万年前,整个非洲大陆 覆盖着连绵不断的森林。后来,大裂谷的形成改变了非洲的地貌和气候,森林丧失了生存的条件,连续的森林碎片化使得东西部动物群的交往受到了阻碍。环境改变后,人猿的共同祖先发生了分离。西边较大居群的后裔适应湿润的森林环境,成为两种大猿;而东边较小居群共同祖先的后裔则相反,出现了一种对空旷环境适应的新成员,即人类的祖先。从这个高度简化的人类起源故事看,人类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森林有了不解之缘。 森林的功能 关于森林的功能,许多教科书上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妨再看看一组枯燥的数据:每公顷森林可年吸收灰尘330~900吨,这 是说森林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有林地比无林地每公顷多蓄水20吨,即森林是“绿色

水库”;每公顷防护林可保护100多公顷农田免受风灾,是说森林是农田的“呵护神”;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因此森林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每公顷松柏林,一昼夜能分泌30公斤抗生素,杀死 肺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细菌,所以森林还是我们的“保健医生”;噪声通过40 米林带可减噪10~15分贝,即森林还可以 让人安静下来;林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叶层覆盖,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水土保持效果比裸地提高44倍。还有,森 林冬暖夏凉,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 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因此,适宜的 人居环境里应当有森林。 森林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工业原料、燃料、饲料、肥料及油料;森林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康的森林是生态良好的标志。从全球环境看,森林生态系统还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森林对减少全球变暖的贡献率约占30%~50%。反过来讲,要控制全球变化,减少日益增加的空气二氧化碳,在适宜的地区

(完整版)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

世界十大顶级酒店-第一名你绝对想不到

世界十大顶级酒店,第一名你绝对想不到! 说起世界上最顶级的酒店,可能大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万豪、希尔顿、凯宾斯基这些知名品牌。然而近日《Travel + Leisure》杂志评选出的2015年全球最顶级酒店却花落以下十家,第一名更是让人意想不到!跟着小漫君去认识以下这些世界顶级酒店吧! NO.10 Ritz-Carlton丽思·卡尔顿丽思卡尔顿酒店首次亮相就以世界顶尖酒店品牌之一的身份,登上了漫游 (Travel+Leisure)杂志2015年度世界最佳的榜单。要说丽思卡尔顿的吸引人之处?那肯定是地点了。不论在纽约亦或蒙特利尔,如果你预定的酒店是丽思卡尔顿,那通常就意味着你会呆在一个非常棒的地段。比如在纽约曼哈顿,酒店就位于中央公园的南边,距离第五大道仅需步行15分钟。▼ The Ritz-Carlton New York,Central Park ▼ The Ritz-Carlton Kyoto NO.9 Mandarin Oriental文华第一家文华酒店于1963年建立于,当时酒店建筑以最高的摩天大楼为标准建设。著名的曼谷文华酒店接待过诸如伊丽莎白·泰勒、迈克尔·杰克逊和索菲·劳伦等名人。 文华集团接下来的酒店版图将拓展至米兰和马拉喀什。▼

Mandarin Oriental Hong Kong▼ Mandarin Oriental Bangkok NO.8 Belmond快车旗下贝尔蒙德快车酒店集团去年推出了新的酒店品牌—贝尔蒙德(Belmond)。不论是在秘鲁利马的贝尔蒙德米拉弗洛雷斯公园酒店(Belmond Miraflores Park)还是登上它的河游轮,这家酒店都因为它做的很棒的细节而获得了相当多的赞赏。 贝尔蒙德酒店的顾客部分是酒店业者,也有旅游业的人,贝尔蒙德吸引着许多寻求奢华旅游的人。▼ Belmond Miraflores Park▼ Belmond Hotel das Cataratas NO.7 Auberge太阳 根据住客一致反馈,太阳酒店拥有最棒的服务、食物、设计和地段。 太阳酒店旗舰酒店于1981年开在加州纳帕谷,一直到现在,它一共拥有9家酒店。在15年夏天,酒店集团称将会以Hacienda AltaGracia的名字在哥斯达黎加山区开设拥有50个小屋的新酒店。太阳酒店旗下所有的酒店都拥有五星级的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文学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时期。20年代,各种流派相继出现,表现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和精神世界方面的问题。30年代基本上是左翼文学占主导地位,从30年代后期起,文学界分化成各个流派,又出现了纷坛多样的局面。总的来说,现代派文学与左翼文学是这个时期两股最大的文学思潮。从这个时期起,美国文学开始发生世界性的影响。1930年后,美国作家陆续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 现代派文学的兴起 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垄断资本进一步集中,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农运动规模越来越大。社会面貌与人的精神面貌,已非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手法与惠特曼式的风格所能准确反映。大战前的最初10年为孕育新的风格、新的流派作了准备。欧洲的现代派文艺不断介绍到美国。 19世纪下半期美国的诗歌处于过渡阶段,继惠特曼后只出现了一个重要诗人艾米莉·狄更生。她一反浮夸的浪漫主义诗风,以不规则的韵律、奇特的对照和自由的联想,打开了通向美国现代诗的道路。 1912年,《诗刊》在芝加哥创办,标志着现代派文艺的开始。《诗刊》的头3卷里,出现了庞德(1885-1973)、韦·林赛(1879- 1931)、艾·洛威尔(1874-1925)、威·卡·威廉斯(1883-1963)、桑德堡(1878-1967)、沃·斯蒂文斯(1879-1955)、艾·李·马斯特斯(1868-1950)、玛·莫尔(1887-1972)等人的作品。这些人后来都成为美国有成就的诗人。其中有意象主义者,有接近劳动人民的芝加哥诗派,有20世纪的田园诗人,有新的乡土主义者,有抽象哲理派诗人。他们的共同点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人的异化,并或多或少流露出仿惶和悲观的情绪。即使是田园诗,弗罗斯特笔下的新英格兰风光也笼罩着疏远、陌生与死亡的阴影。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这首诗为西方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比喻。 现代主义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奥尼尔,他的剧作受到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他对美国社会的合理性表示怀疑,创造了美国现代的悲剧。在小说方面,格。斯泰因(1874-1946)与舍。安德森(1876-1941)开创了美国现代派小说的道路。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几年之后,对这次战争的厌恶情绪开始在文学上有所反映。“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大多参加过这次战争,他们普遍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受。他 “迷惘的一代”们不再相信虚伪的道德说教,而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来表示自己的消极抗议。 的代表作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1926)。有些作家没有赶上参加战争,如“爵士时代的歌手”菲茨杰拉尔德,他的情绪是和“迷惘的一代”相通的。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等作家唱出了幻灭的哀歌。稍晚的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在短短的10年间写出了好几百万字小说,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他自己,主题是不断寻求连作者自己也不甚清楚的目标。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这个时期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断出现,并且有所发展。德莱塞这个时期的作品,包括《欲望三部曲》(1912,1914,1947)和《美国的悲剧》(1925),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越来越深刻。辛·刘易斯的《大街》(1920)粉碎了“村镇是美好的世外桃源”的神话。他后来的作品对商业、科技、宗教界的问题都作了揭露,他所塑造的巴比特成了庸俗、浮夸、讲求实利的中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女作家蔽拉·凯瑟(1873-1947)以歌颂拓荒者开始,进而批判金钱势力,后来又从历史中去发掘现代美国所缺乏的精神美。

法国巴黎12大著名建筑及名胜

法国巴黎12大著名建筑及名胜(组图) 1.凯旋门 建成于1836年。它只有一个拱洞,上为桶形穹窿,高50米,宽45米,凯旋门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

2.艾菲尔铁塔铁塔 矗立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上,它是为迎接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博览会而于1889年建成的。它以铁塔的设计者、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的名字命名。艾菲尔铁塔高320.7米,塔身为钢架镂空结构,重达9000吨,共用了1.8万余个金属部件,以100余万个铆钉铆成一体,全*四条粗大的用水泥浇灌的塔墩支撑。全塔分为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115米,第三层高276米。每层都设有带高栏的平台,供游人眺望那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美景。埃菲尔铁塔脚下是战神校场(Champs-de-Mars)的绿荫区。过去这里是练兵场,现在是公园。古时候以及大革命时代,这里是举办许多节庆活动的地方.而且是巴黎的象征。

3.夜过艾菲尔铁塔 4.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一度曾是王宫,1792年起成为国立博物馆。卢浮宫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卢浮宫最初是用作防御目的的城堡,后来经过扩建、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目前,卢浮宫整个建筑群和广场及草坪总共占地45公顷,展厅面积大约为138000平方米,卢浮宫收藏了人类艺术古代部分的精华,有著“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索引”之誉。而就卢浮宫本身来说,她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整个的卢浮宫是一个有著美丽花园的新古典式宫殿,主体建筑带有长廊,廊柱间有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显得古朴端庄,精致典雅。

5.卢浮宫金字塔 卢浮宫入口处,是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棱角分明的三角形,造型好似罗马的金字塔,顶部尖尖而底部阔大,用多块透明玻璃拚凑而成,目的是采光。这个反常规的设计,装点着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 6.很少有人欣赏的金字塔的底部

改变世界的20个技术

改变世界的20个技术 有的新技术只能算是闪闪发亮的“玩具”,看上去不 错但用处不大,但是也有一些技术可以改变你的生活。甚至其中有些可以改变世界,孕育全新的行业,它会让每个人连连惊呼“嗨!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这么做呢?”以下20个技术或是无名英雄或是人们关注焦点,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曾、或都将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1、晶体管图1、1947年的晶体管没有晶体管,也就没有今天的绝大多 数电子设备,没有今天很多超酷的数码产品。它是现代电子产品的最基本组件,于1947年由固态物理学理论家William Shockley、实验物理学家Walter Brattain 以及理论物理学 家John Bardeen共同发明,晶体管的发明是社会发生了伟大变革,其意义不次于钢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英国工业革命。图2、IBM PC 2、IBM PC IBM PC是全球首款个人计算机,该机采用主频4.77MHz的Intel 8088 微处理器,运行微软公司专门为IBM PC开发的MS-DOS 操作系统。无论是体积还是其性能,现在看来已经老的掉牙了,不过如果没有它,就可能没有今天的个人计算机。 IBM PC的诞生才真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首创了个 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的概念,并为PC制订了全球通用的工业标准。它所用的处理器芯片来自Intel公司,DOS

磁盘操作系统来自由32人组成的微软公司,不久之后就催生了微软和Intel这两大PC时代的霸主。直到今天,“IBM PC 及其兼容机”始终是PC工业标准的代名词。为促使PC产业的健康发展,IBM对所有厂商开放PC工业标准,从而使得这一产业迅速地发展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主导性产业,并造就了Compaq等一大批IBM PC“兼容机”制造厂商。PC产业由此诞生。TCP/IP协议3、TCP/IP协议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它的全称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于1970年由Vint Cerf和Bob Kahn发明并逐步完善。TCP/IP协议的发明代表着互联网的起源,如果没有它,我们今天面临的将是一大堆互相之间不能通信的网络。苹果iMac 4、苹果iMac 上个世纪的iMac是最有影响力的设计之一。当时的计算机笨重、丑陋,设计风格单调乏味,而苹果通过iMac让计算机制造商们明白“计算机原来也可以做的这么艺术”。受iMac影响的不仅限于计算机,甚至包括像电熨斗、真空吸尘器和婴儿奶瓶消毒器之类的家用电器。通过iMac,苹果得以重新复苏,才会有今天拥有无数粉丝的iPod和iPhone之类时尚的数码产品。提起iMac,我们必须提一下苹果的CEO乔布斯。5、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万维网万维网与互联网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两个概念,如果没有万维网,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好玩的网

浅谈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4323274.html, 浅谈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作者:漆怀梅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07期 摘要: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看,是为了谋求世界霸权;直接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的实施,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损失重大;同时还有经济方面、舆论方面、与德国矛盾的升级等原因。众多的因素,终于迫使美国在1917年4月6日正式对德宣战。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原因 一、国际大背景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已经称霸全球。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实力上,欧洲列强都处于优势地位。 美国在南北战争后,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基本被扫除,工商业、农业迅速发展。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36%,相当于英、德、法、日四国工业生产量的总和,美国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1914年,俄、 法、德、英的陆海军总人数分别为135万、91万、89万和53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头等军事大国。而新兴的美国在1900年时陆海军总人数为9.6万人,1914年增至16.4万人,相对于欧洲这几个大国,美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较弱。 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跳跃性,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势力对比的变化较大,国与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更加复杂。从1870-1913年,英国、法国的经济实力呈下降趋势,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呈上升趋势。英国与德国实力对比的突变,也使得两国的矛盾加深,尤其在殖民地和海军方面。德国在19世纪90年代便将自己的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抛弃了既定的“大陆政策”,开始施行“世界政策”。1于是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德国与法国的积怨由来已久,德国担心法国东山再起,因此极力的想要削弱法国,而法国一直在寻找机会复仇。俄国与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贸易摩擦较大,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摩擦也较大。除此之外法国与意大利在突尼斯问题上也存在很大的矛盾。种种矛盾与冲突,演变为两个军事集团,大战一触即发。 二、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17年底,美国总统试图利用沙俄的崩溃、英法集团、德奥集团在战争中两败俱伤的形势,收拾残局,迫使他们在战后按照美国的设想建立世界和平,企图使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宰2。一战之前,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美国都可以称作世界大国。到1917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难倒西方国家附正确答案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难倒西方国家(附正确答案) 从众多媒体报道可以指定,中国的学生在解答复杂的数学题方面是顶级的,而西方美欧国家的学生在这方面就差很多了,进入新加坡一个15岁的孩子出了一道数学题,被西方称呼为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而亚洲的学生们对这道题完全都是小意思。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新加坡数学题难倒西方网名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关于这道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事情是这样引发的:新加坡一位15岁的中学生设计的奥数题放在网上,不少西方网名争相解答,但却都无一而解,西方世界都震级了,新加坡的教育果然好啊,这么小的孩子就要这么复杂的数学题。甚至引起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注意,英国《卫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把这道“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发布在报纸网站上,同时世界各地网名也在积极探讨解决答案,或被指出错误,或根本就没有头绪。那么这道“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到底是什么题目呢?答案是什么? 这道题是这样的: 美国和英国想知道苏联进攻阿富汗的日期,于是苏联调侃的给了这哥俩十个可能的日期:5月15日、5月16日、5月

19日、6月17日、6月18日、7月14日、7月16日、8月14日、8月15日、8月17日。苏联只告诉了美国将要进攻阿富汗的月份,告诉英国要攻打阿富汗的日子。美国说:我不知道苏联进攻的月份,但我知道英国也不会知道。英国回答:一开始我不知道苏联进攻的日期,但是现在我知道了。美国也回答:那我也知道了。那么,苏联进攻的日期到底是几月几日? 正确答案是这样的: 在出现的十个日子中,只有18日和19日出现过一次,如果苏联进攻日期是18或19日,那知道日子的英国就能猜到月份,一定知道苏联进攻日期是何月何日。为何美国肯定英国不知道苏联进攻日期呢?如上述,因为5月和6月均有只出现过一次的日子18日和19日,知道月份的美国就能判断,到底英国有没有肯定的把握,所以她的生日一定是7月或8月。英国的话也提供信息,因为在7月和8月剩下的5个日子中,只有14日出现过两次,如果苏联告诉英国它进攻日期是14日,那英国就没有可能凭美国的一句话,猜到她的生日。所以有可能的日子,只剩下7月16日、8月15日和8月17日。在英国说话后,美国也知道了苏联进攻的日期,反映苏联进攻日期的月份不可能在8月,因为8月有两个可能的日子,7月却只有一个可能性。所以答案是7月16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