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odule2 Education

Module2 Education

Module2 Education

Unit1 It was great to see her again.

By Yu Huagang from Xinmin Middle Schoo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Use pronouns

Procedures and methods: Listen,speak, read,write

Emotion and value:Compare Chinese education with western education

Procedures:

Step1Talking

1.Read the words in Activity2

2.Talk about your school.

What buildings or special rooms is it?

What subjects do you do?

Are your grades good?

Do you take your exams every term?

Step2 Listening

1.Activity2

2.Activity4.

Step3 Reading

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5.

Step4 Explaining

1.What’s it like?

What’s sth like?

What’s sb like?

What does sb look like?

What does sb like?

2.most classes

3.both schools,neither school

4.prefer doing/to do sth

Prefer …to…

Prefer doing to doing =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would /had rather do than do

Step5 Homework

Do exercises.

2019-2020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唐诗的天空,群星灿烂,诗人们写出了诸多优美的作品。作为读者,本当用心读去,致力于成为理想的读者。但是有人在阅读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于是引起了不少纷争。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的当数严羽,“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他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唐诗桂冠便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如明代许学夷认为崔颢的《雁门胡人歌》比《黄鹤楼》更合律,“实当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何景明推举沈佺期的《独不见》为第一;陆时雍则以沈佺期《龙池篇》为第一。李东阳认为唐人七言律诗非杜甫《登高》莫属;胡应麟则认为《登高》一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沈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古人,后无来学”,推崇这首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清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则以张说《幽州新岁作》为第一。 在这些评价中,第一都是唯一的。但对于唐诗的评价,也有多元第一的观点。对于唐代律诗,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和沈佺期的《独不见》难分优劣,故而把两者并举,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诗法上,“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王世贞认为杜甫“‘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虽不尽善尽美,但也足以堪称第一。明代周珽虽然承认“音响厚薄,气格高下,难有确论”,但还是热衷于标新立异,指出唐诗“冠冕壮丽,无如嘉州《早朝》;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即认为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和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乃是唐诗的桂冠。 以上被推举的作品固然各擅胜场,明代胡应麟却不认同永恒第一的观点,他又提出了分期的冠军之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不是恒定的,而是流动的。清代文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指出:“凡诗对境当情,即堪压卷。”在他看来,没有固定的第一,只有流动的第一。意指堪称第一的诗歌,乃是对境当情、情与境会的产物,评论者在不同时空中的境与情自是不同,因而认定为鳌头独占的诗歌作品也不相同。 无疑,要想成为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作,在艺术质量上无疑要求很高。王世贞不认同取沈佺期《独不见》和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理由是“沈末句是齐梁乐府语,崔起法是盛唐歌行语。如织官锦间一尺绣,锦则锦矣,如全幅何?”即沈佺期《独不见》最后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第一句都欠佳,正如锦中间绣,有损于全篇的整体美,所以不配取为第一。今人孙绍振认为沈佺期《独不见》一诗,从主旨上考察,“完全是传统思妇母题的承继,并无独特情志的突破”,因而在“唐代律诗中无疑属于中下水平”。崔颢《黄鹤楼》“比沈氏之作不只高了一个档次”,但是第二联“平仄对仗并不拘泥规范”。也就是说这两首诗在艺术上都存在着缺点,被推为第一显得欠妥当。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课堂教育)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情景式默写 教师版 班级姓名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似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 《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 《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8.《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9.《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的诗句是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1. 《杂诗十二首(其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的诗句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1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3.《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记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5.《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16.《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17.《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登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9. 《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0. 《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是未若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2.《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田家生活的诗句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3.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4. 《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25. 《积雨辋川庄作》中体现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诗句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6.《旅夜抒怀》中描写旅夜处境的诗句是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积雨辋川庄作

教学目的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 教学重点: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 教学设想: 1.选修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点拨设疑、学生自主感受,由“扶”到“放”,合作探究。 2.根据选修教材的编排体例与特点组织教学,教本课时可以和前面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及《夜归鹿门歌》课后练习三(赏析王维《归嵩山作》)放在一起鉴赏,从整体上去把握一个作家或同一流派作家及其作品的形象、语言、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其中王维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二、知人论世看王维(详情略)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亦官亦隐,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孟浩然。 三、解题 《积雨辋川庄作》,又名《秋归辋川庄作》。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学生自读并注音解词,老师解疑。 1.注音 蒸藜(lí)炊黍(shǔ)饷(xiǎng)东菑(zī) 啭(zhuàn)黄鹂(lí)朝槿(jǐn) 2.疑难词语解释 ①蒸藜炊黍:藜:藜草,嫩叶可食。蒸藜炊黍,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本指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 ③漠漠:写水田情状,形容水田薄雾蒙蒙,视野苍茫。 ④阴阴:写夏木情状,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境界幽深。 ⑤啭:鸟婉转鸣叫,动词。 ⑥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季开花,朝开暮落,故又称朝槿。 ⑦野老:诗人自称。 ⑧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阳子居(杨朱)初到旅舍,面露骄矜之色,旅舍主人对他很恭敬,其他客人也纷纷为他让座。后来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显得很随和,人们也就不再给他让座,而和他争席而坐,相处就很随便了。 ⑨海鸥:《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好鸥,每日与鸥鸟游玩,数以百计的鸥鸟聚集在他身边。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捉鸥鸟。第二天他来到海边,鸥鸟就盘旋不下了,因为他有了机心。此处以海鸥比喻淳朴而无机心的农民。 ⑩更相疑:又怀疑我猜忌我。相,偏指一方,这里指诗人自己。 3.学生齐读这首诗歌。 五、学生翻译诗歌,老师评点翻译 1.翻译时,要求学生注意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做到信达雅。 2.点名学生宣读自己的翻译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翻译适时点评。 附翻译: 初夏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听吧,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通过反复的诵读,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提问思考: 1.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鲜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2.指名赏析并归纳全诗层次意蕴。 ①主旨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②层次意蕴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后四句抒写幽居山林的生活乐趣。 A.首联写田家生活。 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佛家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跃然纸上。B.颔联写自然景色。 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颈联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世俗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之差别。充满了闲情逸致。 D.尾联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一是《庄子?杂篇?寓言》的杨朱,前往老子处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二是《列子?黄帝篇》的典故: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3.指名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①情景交融、寓禅理(脱离尘俗、幽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握物象的特征,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 神地描写景物。 七、布置作业 1.书面练习 ①诗歌中的那些词句最工整(对偶)? 答:“中”与“下”,“观”与“折”,“朝槿”与“露葵”。 ②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答:“漠漠”、“阴阴”写出“水田”与“夏目”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鹂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 2.背诵这首诗。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案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 主备人:范艺霞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时间: 课标要求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4、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的: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重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字,襄州襄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少时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后病死。 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并称于诗坛。 二、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三、赏析全诗: 1、诗歌首联写了什么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6.积雨辋川庄作[刘聪]【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诗歌中“以动衬静”的手法,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鉴赏品味,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王维蕴含在诗中的恬淡宁静的情感,并尝试把握诗中“去机心”的禅意。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积雨辋川庄作》之前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诗歌,对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学习了第一单元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之后,有一部分学生容易陷入对诗歌的定式思维中,想当然地把诗歌的情感主旨模式化,这篇课文比学生之前的课外诗歌阅读内容稍难一点,所以我希望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以“静”这个字为切入口,给学生以鉴赏诗歌的方法路径,又以这个字为起点,自觉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从而避免学生在诗歌鉴赏上产生定式思维。 3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1、导入语:同学们,自古以来,动人的文学作品总蕴含着书画的和谐,正所谓“诗画 本一体,天工与清新。”时光悠悠流逝百年,斯图已没,但动人的诗句却流传至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去感受诗中动人的图景,去聆 听诗人宁静的心曲。 2、请同学配乐朗诵《积雨辋川庄作》(配乐:《杨柳》林海) 活动2【讲授】二、感知静境(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用一个字概括 一下。 答案预设: 静 教师点评:著名学者路陆侃如先生曾经说王维最爱用“静”字,一个“静”字概括 了王维的生命风景和山水情怀,就让我们以“静”作为打开王维世界的钥匙,一同 走进蓝田终南山上的辋川庄吧。 2、请三到四个学生展示朗诵,教师的评价语言从节奏、语调、音色、情感、个 别字的特殊读法入手评价。 活动3【活动】三、品读静境(品读全词) 1、北宋文学家苏轼曾经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结合你的预习成果,小组讨论:说一说王维是怎样在诗画中表现出“静”的意境 的? 答案预设: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1)“迟”,写出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体现诗人闲散安静的情怀。 (2)“空”字让我们联想到了王维诗句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翠湿人衣, 夜静春山空”,空蒙宁静的山林景色似乎特别能激发诗人内心的审美体验。 (3)“积”字反映出之前下雨的雨势之大,以至于现在地面上仍有积水,也从侧面 表现出了雨后山林的寂静,正是因为积雨,烟火才会“迟”,呼应了上文。 (4)通过动词“蒸、炊”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 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勾勒出一幅安详宁静的农家生活图景。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小导图大用途_思维导图语文课堂学期总结_赵毅贞

小导图大用途 ——思维导图语文课堂学期总结 赵毅贞 思维导图是一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有效思维模式,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增强学生兴趣,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有利于提高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利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就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上的用途。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兴趣 班上有个叫刘一儒的同学,偏科严重,对语文总是没有兴趣,语文课上,不是做其他科的习题,就是分神不听课,在上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时,为了让学生领悟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我让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画图,并让刘一儒同学在黑板上把自己的思维导图画出来,他认真细心的把里面的意象用画面呈现出来,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大家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从此,这位同学认真听课,积极配合老师和同学们完成课堂任务,每每画图,都是劲头十足。语文成绩不断提高,从考试只拿十多分到后来的高于班上的平均分,是思维导图让这位同学重拾学习兴趣,重新回归课堂。 二、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课文《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时,对调查报告比较陌生的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画了以下的思维导图: 画完图不久,这位学校学生会干部就组织策划了一个关于高中生视力的调查,并就调查结果和同学们一起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他说:感谢思维导图,让我在最快的时间里掌握了与新的知识,如果没有思维导图,我的理解肯定不会这么深刻全面。” 三、有利于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思维导图能使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以整体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全面展示各个关键的知识要点,直观地表现出各要点间的层次和因果等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完整、形象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把握某方面知识的整体情况。在讲述边塞战争诗时,梁泽军同学就从边塞战争诗的内容、背景、代表诗人、艺术技巧、意象意境、所用的艺术技巧等方面构画了一个思维导图,这样,有关边塞诗的各个知识点就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画完这个图,对于边塞征战诗,学生也有了很好的把握。这不仅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还削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不知道整篇文章在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学生不能理解文章内容,机械地寻找答案,效率低下,不容易答对。这就比平常传统的学习方法效果要好。 四、有利于提高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鸿门宴》的理解构建三幅思维导图:一幅是关于里面的各个人物性格,一幅是课文中表现人物的手法,一幅是相关的文言知识。为了完成这三幅图,同学们积极主动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在小组内进行多次热烈的讨论,最后通过对各项信息的处理,出色的完成了这次任务。在后来的多次测试中,只要是和《鸿门宴》有关的知识,班上的同学基本都能拿满分,更难得的是,同学们能在作文中灵活引用里面的历史素材,顺利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当构建思维导图成为习惯,学生们会在老师不要求的情况下也把自己的所思所悟画出来。例如,王强雄同学就下面这篇课外阅读自己画了一个思维导图。 宋陈谏(jiàn)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商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商人安能畜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商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宋名臣言行录》 ,学生作图如下: 可见这位同学已经从这段文字中领悟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学生总结的做事要考虑事情的好坏两面,凡事三思而后行,为人处世要宅心仁厚等,都是我们教育中树人的必备课程,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了训练,这也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需要。 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有效思维 (下转第184页) 158

积雨辋川庄作-公开课课堂实录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王维的生平。 2、了解王维诗歌特点,赏析并积累名句。 二、过程与方法: 增强分析诗歌的能力,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学习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教学重点】 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雨本是自然界普通﹑寻常的事物,但到了诗人王维笔下,便成了鲜活隽永的审美意象。王维写雨的诗句很多,比如。。。。 一、(PPT1写雨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写雨佳作。(板书课题)(PPT2) 二、诗题解读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题目的意思就是:在久雨后的辋川庄,诗人写了一首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PPT3全诗) 师:透过题目,你们觉得诗会写些什么内容? 生:看的的、听到的、想到的。。。。 师:是不是这样呢,先自由朗读诗歌,(学生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师:有谁能给我们读一下这首诗(.个体朗读),灵活点评,其他同学注意断句、正音。 师:解决完字词,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读的时候思考,写景的部分集中在哪几联。 四、置身诗境 师:我要问问同学们,写景的诗句主要是那几联? 生:前两联。 师:钱钟书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怎样才能从易尽到无垠呢?)请借助想象将诗人再现首联描绘的画面。(PPT4)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提示: 生:描绘画面,提示 完善:连绵的雨水浸润着山峦,疏朗的树林寂静无迹,一缕缕炊烟袅袅,缓缓的邂逅着停留在半空中的云气。是何人在田间耕作,等待着家中蒸腾着清香的藜黍?又是何人在灶头微笑,将淳朴的心意烹煮进那古朴的瓦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