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 代 边 塞 诗 鉴 赏(1)

唐 代 边 塞 诗 鉴 赏(1)

唐 代 边 塞 诗 鉴 赏(1)
唐 代 边 塞 诗 鉴 赏(1)

唐代边塞诗鉴赏(1)

古典诗文

2009-07-10 0833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当数五昌龄.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所以叫王江宁,或说因为他是江宁人,或说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比如第四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饮满酣畅“黄沙百战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衰愁,所以会那么无可奈何,就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这是真正的带着血丝的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然而,把明月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这也就是

说,从秦汉时期以来,一代一代的人就一直在进行这样的万里长征,多少人就死在边关上一去不复返。慨叹没有李广那样的龙城飞将飞将来挡住胡马,不让其度过阴山,既痛惜自已无用武之地,不能报效国家,立功边塞,又深切地同情边关将士长期征战,有家不能归的痛苦。诗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该怎样来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重演。他只能幻想出现飞将军李广,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但同时他也深刻地意识到“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就算能用战争来制止战争,也是“白骨乱蓬蒿”,同样是个悲剧,这首诗读起来特别上口,每一个音跟前后的音搭配的都恰到好处,我们着重从音调的和谐来读上一遍就会知道。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他的《闺怨》就是写妻子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他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也是独出心裁的名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好朋友王之涣,年轻时以豪侠自命,爱击剑打猎,纵洒悲歌。他诗名很大,是边塞诗人中重要的一家,可惜他命运不济,诗集失传,只传下来六首绝句。据记载,有一回他和王昌龄,高适等人到酒店唱酒,正好来了一批艺人,于是他们约定,等会儿这些艺人唱歌时,唱谁的诗最多,就说明谁的诗名最大,结果一个乐工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一个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之焕说乐工唱的是乡下人听的乐曲。等着瞧吧!果然,一个漂亮的歌妓起来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那个歌妓又连唱两支歌,都是王之焕的诗.从这个文坛掌故就可以看出来,他在当时的诗名有多大,这首《凉州词》是唐诗中的名篇。黄河从白云中滚滚流出,一座孤城被围绕在万仞高山之中,展示出边塞风光的荒寒壮阔。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既可指羌笛吹着表现征人思家的《折杨柳》曲子,也可指羌笛呜呜咽咽,似乎在怨塞外的杨柳不肯舒青涨绿来遮绿掩荒寒.全诗既表现了征人的辛苦,又有一种豪迈的气势.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鹳鹊楼》更是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诗人登上山西省永济县的鹳鹊楼,望着惨淡的日头西沉,滚滚的黄河东泻,视线向东西两向伸延,使视野无限广阔。后两句由实入虚,再推进一步,把视野再次拓宽。四句二十个字,字

不奇,句不奇,景不奇,情不奇,但却展现出如此磅礴的气势,这简直是奇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王翰,也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斟进夜光杯,还有随军乐队在马上弹奏琵琶助兴,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怎么能不痛饮!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也有几分无可奈何,但压不倒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情绪仍然是乐观的.这种诗只有盛唐人写得出来,也只有盛唐人能这么微笑着来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另一个重要的边塞诗人李颀,也擅长写七言古诗。他不大看中功名利禄,却非常想做神仙,服食丹砂,期盼着白日飞升。王维在《赠李颀》诗中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李颀最著名的诗是《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习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廓,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难能可贵的是,李颀不但同情“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的汉族士兵,同时还看到了“胡儿眼泪双双落”看到了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苦难。“胡儿眼泪双双落”再用“胡雁哀鸣夜夜飞”来衬托,胡雁哀求鸣与胡儿落泪这两个意象叠印在一起,是多么钻心刺骨的审美刺激力!李颀的这种思想境界,是其他反战倾向鲜明的边塞诗人所没能达到的。就为了这句话,中华儿女也应当在心灵深处塑一个巨大的铜像来纪念。

课外古诗四首

(七下)课外古诗四首小页 《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詩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本诗描会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态。有“独坐”、“弹琴”、“长啸”。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微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①用自然平淡的笔调,描会出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悦的心情。②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神深林的昏暗。③通过“独坐幽篁、弹琴、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明月”这一高洁的物象,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 5、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长啸”指的是长声呼啸或长而清脆的声音。 6、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7、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1.全诗紧扣“闻”字,抒写闻笛的感受。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写出吹笛人是不经意地吹,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美妙。 5、从诗的未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6.表现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为什么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折柳”,其原因是:“折柳”即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一种习俗。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资料讲解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写 作手法

一、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

二、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三、常见的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乐景衬乐情: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以哀景衬乐情: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哀景衬哀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借景抒情: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情景交融: 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例: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 3.托物言志: 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2《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3.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6.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 .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 .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7.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8.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9.“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 三、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七年级古诗四首

七年级古诗四首 学习古诗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如何自己赏析古诗歌,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古诗四首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古诗四首赏析(一)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

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七年级古诗四首赏析(二)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第3课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体会《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位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一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重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学习《母亲》 (一)全班分读、齐读课文,争取背诵。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二)体会“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了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伟大。 三、学习《纸船》 (一)、熟悉全诗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 2.教师范读。要读得低沉而富有深情。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现代诗歌鉴赏练习资料讲解

现代诗歌鉴赏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2.请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春水 冰心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A.“墙角的花!”这是一个称呼语,好像有人用一种温和的语调叫着花儿的名字,但绝不是单纯的枯燥空洞的称呼,而是蕴含着一种温情,一种希冀。 B.“墙角”一词在全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点明了花的生长环境,暗示了花“孤芳自赏”的客观原因,为后面对花的温婉劝诫作了铺垫。 C.“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话形象地展示了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自然和心理两种空间。自然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任意改变,而心理空间能依据感情载体的不同心理感受而变化。 D.作者对于花草怀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既借小花以自伤,又借小花来述理,达到了刘勰所说的“喻巧而理至”的艺术境界。 3.阅读《温泉关口墓碑铭》,回答问题。 温泉关口墓碑铭 (希腊)西摩尼德斯 过路人,请传给斯巴达人 为了听从他们的嘱咐,我们躺在这里 对这一墓碑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表达给人一种口吻感觉,十分平易亲切,本色天成。 B.本诗的原旨是殉难者对活着的人们的富于民族意识的嘱咐,而诗人的表现却反起一笔来写。 C.诗人将生者和死者摆在同一坐标体系中,使诗的精神空间陡然增加起来,丰富起来了。 D.诗人注重语言,开头就将战争拉近,便于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战争。 4.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座桥比她更平常/人群中也许不能引来目光的瀑布/没有一座桥比她更神奇/通过后,你才能破译/世界与人生的许多秘密/ A.这首诗以“桥”这一意象喻指人民教师,准确形象。 B.这首诗以物喻人,赞美了一种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C.这首诗托物言志,想象丰富,构思新奇。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技巧点拨: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2) 这首诗歌中的“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的特点。 分析步骤: (1)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技法解密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2、分析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抓住人物特征。 3、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4、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二)景物形象 1、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所以,我们要解意象,品诗歌。(要牢记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 2、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诗歌鉴赏复习资料(教师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酬光化李简夫屯田 (宋)范仲淹 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 龚黄政事聊牵强①,元白邻封且唱酬②。附郭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 (注)①龚黄:汉代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亦泛指循吏。②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为生死不渝之交。邻封:本指相邻的封地,泛指邻县、邻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感慨极深,是历尽沧桑、劫后余生之语,故对旧日好友倍加珍惜。 B.颈联以龚黄自喻,“聊牵强”有自谦之意,下句则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 C.颔联分述昔日、如今之事,“共”“相”二字又将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D.次句紧承上句,宽慰友人不要感叹年老;“两鬓秋”照应下文“晚年”。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以龚黄自喻”不对,“自喻”是将自己比喻为某个对象,诗中却是将自己和友人一起比作龚遂、黄霸。故选B。 2.①珍重友谊。人到晚年,朋旧凋零,诗人对健在的友人感情更深,他劝慰老友不要感叹年迈,要趁着身体还健朗,置办田园早日归隐,共享朋友相聚之乐。②恬静淡泊。诗人少时刻苦攻读,依靠科举成名,终生为官,但不热衷名利,晚年更是恬淡,希望早日退隐。③仁爱谦虚。诗人回首平生,觉得政绩不堪与汉代龚、黄相比,其实他在各个方面都已超出前贤,这是他的自谦之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征”,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结合“老来难得旧交游,莫叹樽前两鬓秋”“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与君乘健早归休”等分析,诗人珍重友谊。人到晚年,旧交变少,他劝慰老友不要感叹年迈,要趁早置办田园,归隐自然,共享相聚之乐。结合“少日苦辛名共立,晚年恬退语相投”分析,诗人少时刻苦攻读,但不热衷名利,晚年追求恬静淡泊。结合“龚黄政事聊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附答案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附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代着名的诗 人。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的心情。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 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4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2014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高考研究 2014-12-27 1604 2014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一、考点解说与解答的前提条件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四个小考点(见后面解说)。要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知人论世。尽可能多的掌握古代诗人(词人)的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本人不同生活时期的特点,了解本人诗词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等。这是准确鉴赏古诗的重要前提。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原)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维)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甫)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2、掌握必要的诗歌鉴赏的方法和答题模式,并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加强针对性训练,才能在正式考试中做起来得心应手。做题时,问啥答啥,扣句分析,有理有据。 3、正式答题前一定要从诗题、到每句诗词甚至每个字词去咬文嚼字,采用“翻译+想象”的方式力求理解每句诗词的含义(特别是特定意象的特殊含义,关键词语的含义与作用。要注意“诗眼”,注意其中的议论抒情句),进而把握整首诗词的意思与情感。这是准确鉴赏古诗的重要保证。【诗词后有注释的千万要认真阅读,因为可能从中了解的生平、写诗词时的背景、重要字词的音义和用典(出现引文)等信息】。具体说 “读懂”的八项方法: (1)、关注题目(解释: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关注首尾句(联)(解释: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 (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 (4)、关注常用意象及其含义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最新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四首》知识点归纳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文学常识 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 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 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

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资料全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8. 南楼书事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 是。 9. 过分水岭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附答案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 ?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 ?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 ,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 ,使全诗波澜起伏 而 又一气贯通.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8.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 请说 说你的看法。 9. 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 空”字,试比较这两个 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 不同。 (4分)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 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本诗的作者是 ______ 代著名的诗人 _____________ 。 2. 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 的心情。 3. 首联 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3分)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 .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 6.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 4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 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古诗释义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早期的诗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赏析资料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赏 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12年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2013年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

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赏析文档培训资料

最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四首赏析文档

最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复习 古代诗歌四首 重要知识点 1.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沧海”即大海。诗题交代事件“观沧海”。此诗是写曹操站在碣石山所观看到的沧海的壮丽景色。 2.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闻”,“听说”;“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作为好友的李白在扬州闻讯后写下了这首诗,为好友王吕龄被贬官而抒发感愤、寄以慰藉。 3.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是传诵的名篇。

4.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是当时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代表作有《汉宫秋》《东篱乐府》等。 “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思”是题眼,“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的内容。 诗歌主旨 1.《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想要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3.《次北固山下》一诗,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4.《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对黄昏时秋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表达技巧 《观沧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诗完全把情饱含在景中,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本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且把高潮放在诗的末尾,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即对大海的感悟,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诗歌鉴赏知识总体介绍

诗歌鉴赏知识总体介绍 【赏析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拟人、通感、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 用等; 2、表现手法 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 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 象征、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正话反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3 艺术构思篇章结构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 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 4、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5、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做题步骤】 看 辨 析 答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n 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 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综观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 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 松地读懂诗歌, 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 容易漏掉一些要点, 以致于只能“意 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三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 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一) 炼字型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 字 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 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 (二)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 这个词命题往 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 不起故园情 ?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歌 题目类型 做题前对诗歌有个总体分 析。 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名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 、看题干 ?为什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附答案

创作编号: 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野望》等唐诗四首赏析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的心情。 3.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