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再谈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再谈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再谈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大全—再谈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再谈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求解数学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那么,如何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呢?文[1]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实例再谈一些具体做法。

1. 紧扣定义

理解定义、掌握定义、活用定义是解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寻找解题切入点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1. 若点M (x ,y )满足0|3|)1()3(22=+---++y x y x ,则点M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由0|3|)1()3(22=+---++y x y x , 得22

|

3|)1()3(2

2=+--++y x y x 此式可以看成是动点M (x ,y )到定点(-3,1)与到定直线03=+-y x 距离之比为2的点的轨迹,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此轨迹为双曲线,故选C 。

注:本题若移项再平方,可进行化简,但表达式中会出现xy 项,对曲线的形状的判断有点难度,通过对原式的合理变形,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则能很快解决。

2. 深挖隐含

隐含条件是指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常巧妙地隐藏在题目的背后,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从而造成错解或繁解,甚至无法解决。优先考虑隐含条件往往能减少运算量,简化或避免复杂的变化与讨论,找到解题切入点,使问题简捷获解。

例 2. 已知x ,y 是实数,且满足1)1(1997)1(3-=-+-x x ,1)1(1997)1(3

=-+-y y ,则=+y x _________。

分析:按常规思路是解方程分别求出x 和y ,而x ,y 无法求出,思维受阻。若观察题目条件,发现)1(1997)1(3-+-x x 与)1(1997)1(3-+-y y 具有对称性。

若令t t t f 1997)(3

+=,则 )1(1997)1()1(3-+-=-x x x f ,)1(1997)1()1(3-+-=-y y y f 。这样使两方程联系起来。 解:令t t t f 1997)(3

+=

则1)1(1997)1()1(3-=-+-=-x x x f

1)1(1997)1()1(3=-+-=-y y y f

又易知)(x f 在R 上是奇函数,则

)1()1()1(y f y f x f -=--=-,又)(x f 在R 上是增函数,故y x -=-11,即2=+y x 。

例3. 解方程组

???-=+=-++)2(33|1|)1(4|1||1|y x y x

分析:此题按常规方法,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解方程组。但我们观察(2)式可以挖掘出一个隐含条件01≥-y ,利用这个隐含条件可以避免讨论。

解:由(2)知01≥-y ,(1)式可以变形为

)3(4)1(|1|=-++y x

由(2),(3)解得3|1|=+x

4221-==∴x x ,,分别代入(2)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24222

211y x y x ,

3. 展开联想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从结构上的特点出发,在寻求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间的逻辑联系时,由此及彼地联想(联想定义、定理或解决过的类似问题等),常常能启发思维,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4. 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且)(1)](1)[2(x f x f x f +=-+,1)(≠x f ,32)1(+=f ,

求)1989

(f 的值。 分析:由)(1)](1)[2(x f x f x f +=-+且1)(≠x f ,

)(1)(1)2(x f x f x f -+=

+∴联想到三角公式 αααπtan 1tan 1)4tan(-+=

+。由x y tan =的周期为

44?=π

π,猜想可能为周期函数,428?=是它的一个周期。

解:1)()(1)](1)[2(≠+=-+x f x f x f x f ,

)

(1)2(1)2(1]2)2[()4()

(1)

(1)2(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

)()

4(1]4)4[()8(x f x f x f x f =+-=++=+ 因此)(x f 是以8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

1985(1)41985()1989(3

2)1()18248()1985(f f f f f f -=+=+==+?= 23321-=+-

=

4. 把握转化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无处不在,它是寻求问题解决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一个环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数学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寻找解题切入点的常用方法。

例5. 两条异面直线称为“一对”,则在正方体八个顶点间的所有连线中,成异面直线的共有多少对? 分析:如果以其中一条棱进行分类的话,很难搞清“重”和“漏”,然而我们对以下两题很熟悉:①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为顶点的三棱锥有多少?②如果两条异面直线称为“一对”的话,一个三棱锥中有多

少对异面直线?故可把本题分解成两个熟悉的问题,即考虑一种对应,由于①的答案是581248=-C 个;②的答案是3对,故本题答案为174358=?对。

点评:若直接寻找异面直线的对数很繁且易漏,而引入三棱锥通过计算三棱锥的个数,使得三棱锥的个数与异面直线的对数建立了一个对应,从而使问题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问题。

5. 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寻找解题切入点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是把已知或要求的式子与图形结合起来。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运用这一数学思想,要熟练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常见曲线的代数特征。

例6. 已知2))(()(---=b x a x x f (其中b a <),且βα、是方程0)(=x f 的两根(βα<),则实数a 、b 、α、β的大小关系为( )

A. βα<<

B. b a <<<βα

C. βα<<

D. b a <<<βα

解析:a ,b 是方程0))(()(=--=b x a x x g 的两根,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x g x f 、的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