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昆山学校戴倩莹【摘要】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分析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依据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口算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关键词】口算教学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口算也叫“心算”,是一边心算一边口说的运算。它是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委会指出:“培养学生口算、估算、速算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如今的许多数学课堂都是创设情境,即便是计算课,也是与解决问题放在一起,口算的踪影很少寻觅,口算渐渐离开了我们的数学课堂。那么,如何提高口算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当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口算的速度不达标:新课标要求1~3年级的学生一分钟内能口算8~10道题,而我们不少学生一分钟只能计算出4~5道题。

2.口算的正确率低下:我曾对本校五年级74名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执教的的两个班级每天数学课前3分钟做20道口算题,统计每个同学规定时间内做对几道题,经过两周的统计,从数据上分析,我发现两个班级都有不少学生要错2~3道题。

3.口算的方法不当:许多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计算方法时,不少孩子虽然计算的结果正确,但他们运用的却是笔算的计算方法。一次校内听课活动,老师执教内容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课前她安排了一组口算题目,复习引入,其中有一个题目24+32,一个学生的结果是56,答案是对的,但是当老师让他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时,他却说,先用4+2=6,在个位上写6;再用2+3=5,在十位上写5,所以24+32=56。显然,它所用的计算方法是笔算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学生“会口算”、“能熟练地口算”,不仅包含速度快、结果对的意思,还包含着方法正确的意思。所以要衡量孩子们口算学习的效果怎样,必须从结果、速度、计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衡量。

二、口算教学中主要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通过上面的剖析,不难看出目前我们的口算教学状况与新课标的要求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差距客观存在,但产生差距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上不重视:平日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老师认为,口算有什么好教的,很简单的题目学生都会做了,完全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试中遇到由于口算错误没考到一百分的优秀学生时,会责备他们粗心不认真。其实不然,我觉得是这些教师是不太了解口算教学的全部意义,不知道口算检测的正确标准,所以口算在他们眼中并不重要。

2.重计算结果,轻思维过程:许多教师平时也加强口算训练,而事实上,一些教师只重视学生口算的结果,忽视算理教学,致使学生运算速度慢,满足于机械地按照法则进行计算。在平日练习中经常遇到这几类情况:口算20×40时,很多学生会算成20+40,算成60或者600,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当时是怎么想的,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在口算45+28时,学生往往会忘记进位,算成63;在算62-19退位减法时,会不退位算成47,而不注意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应从十位退一做十再减,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算理,学生的理解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但有些教师以学生计算正确为目标,不愿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去比较、评价各种解题思路的优劣,不愿在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上下功夫,教师要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口算方法问题,只有找准错因,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口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

3.忽视口算的速度:主要表现为没有遵循“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口算速度”这一教学原则。例如有的教师满足于计算正确,不注意速度要求,我在办公室里就听到其他班的数学老师对学生说:“口算题目多简单啊,怎么还会错呢,实在不行算不准的话,在草稿纸上列竖式啊!”听了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位老师完全是追求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忽视了计算的速度及能力的培养;另一种情况是个别教师追求快,而忽视正确率,认为速度快但容易出错的学生只是粗心而已。

这些教师平时不注意教给学生口算的方法,忽视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思路来提高运算速度。

三、提高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口算速度的策略

1.巧用运算定律,提高口算速度。在平日教学中,许多学生的口算速度是不达标的,口算速度太慢是目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们会发现,中高年级的许多心算活动涉及到分配律的运用。例如:一个有良好数感的学生会很快地发现25×14=(25×10)+(25×4)。有研究指出,口算的最一般基础是数意义上的“凑整”,其加减法运算建立在结合律的基础上,乘除法运算建立在分配律及分解因数的基础之上。事实的确如此,日常加减法的口算,无不利用“凑整”方法作为计算的载体,从而完成原本复杂的思考过程。如前文所举的44-25,用44-20-5的方法就是利用“凑整”的思想降低思考的难度。我们想必还有这样的体会,在应用口算最广泛的菜市场,商贩或者顾客将尝试这样口算货物价格的:

2.8元/斤×1.8斤,1.8当做2斤,2.8×2=5.6(元),2.8×0.2=0.56(元),9.6-0.96=5.04(元)。这个计算过程速度快,道理清楚,结果准确,这也是利用“凑整”的思想来口算的。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凑整”的方法有所不同,然而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凑整”都是为了便于利用可使用计算简单的运算定律。如上述两例,前者“凑整”后可以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后者“凑整”后可利用乘法分配律。可见,加强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理解,能灵活地根据数的特点进行拆分、重组,尤其是能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定律,这是形成扎实口算技能的必要途径。

具体来说,实际教学中可抓好以下三点:

(1)熟练掌握运算定律。要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常用的一些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运算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运算性质。同时,要让学生形成能够根据运算数据的特点,快速地联想到相应运算定律的技能。

(2)加强运用运算定律口算。教师尤其要注意的是,运算定律的运用,不能局限在学习定律或在做简便计算时,而是要在各种计算过程中,都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运用。

(3)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因为运算定律的口算题目的特点,不同于学生习惯的“笔算化”口算的方法,因此,教学后,教师应当进行一定的针对性训练来巩固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深层感知。例如,教学44-25可以用44-20-5的方法后,就要进行一定量的训练,使学生在熟练计算的同时,加深对减法运算性质的理解。

2.熟记常用数据,提高口算速度

在我曾经的学习当中,就采用会熟记一些常用数据的方法。熟记一些常用数据的运算结果,可最大限度地提升运算速度和正确率。实际上最基础的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开始教学时,很注重让学生明确算理。但到一定时候,学生形成的是看见8+7就想到15的意识。正是诸如此类的不断积累,使学生最终熟记了这些最基础的、最常用的运算结果,而学生也正是运用这些基本技能去解决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乃至更复杂的各类笔算、口算。现实中,熟记常用数据的运算结果,都能像这样不断地推动计算者计算水平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熟记常用的25×4、24×5、125×8、25×8、75×4等的运算结果,也熟记过一些平方数,如112=121、122=144,132=169……熟记这些数据,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使得学生的口算既快又准。除了熟记一些口算时常用的数据外,学习一些巧算结果的方法,对提高口算速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熟记一些口算时常用的数据,可以丰富学生的计算技巧,使之成为除“凑整”计算之外的另一种有效方法。例如计算125×16,若我们知道125×8=1000,那我们就可以采取125×8×2的方法,就能快速地算出答案2000。

3.坚持长期训练,提高口算速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但要让小学生弄懂数学计算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算法,还要引导小学生坚持进行练习。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口算训练的持久性。例如我坚持在每天课堂的35分钟里,抽出3分钟来练一练口算,我觉得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不再像一、二年级那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所以我不会舍不得这3分钟,我充分利用这3分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练习、校对、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就是这短

短的三分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同时,我对个别口算比较薄弱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每次精心设计典型易错的题目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的口算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提高口算正确率的策略

1.加强算理教学,重视思维过程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解决“怎样算”的问题。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去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法则。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要突出口算算理的教学,需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常运用算理来进行口算,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心智活动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现以网络上“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1:学生尝试解决一组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题目为:10×3、20×2、20×3、40×7、300×6……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算法。

师:这些题目,你们都是怎么算的?

生1:1×3等于3,再添一个0等于30。

生2:2×2等于4,再添一个0等于40。

生3:2×3等于6,再添一个0等于60。

生4:3×6等于18,再填两个0等于1800。

……

生(多数):我知道,只要先不看因数中的0,乘好后再把不看的几个0补在积的后面就行了。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计算非常简单。

显然,这位教师很满足于学生发现的非常“简单“的算法,也觉得学生掌握了这样的算法,因此认为本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殊不知,这类乘法口算为什么可以先去掉0,在添上同样多的0,即这样计算的算理的关键之处,却被教师忽视了。我们可以想象,经历上述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会的仅是一种机械操作的程序,即使这种程序操作的再熟练,于他们的心智的发展、思维水平的提升却是价值不大的。

案例2:(如案例1一样,学生也发现了计算的“窍门“,但教师却做了如

下的处理)

师:这样的算法到底可以吗?谁能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学生一时没理解教师的问题,有点茫然)

师:比如1×3的这个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乘好后还要添个0?

(学生陷入沉思,但一会儿就纷纷说开了,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反馈)

生1:这个1是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生2:1个十乘3,就得到3个十,3个十是30,所以在3的后面还得添个0。

……

(教师再用教具演示,比较算式10×3,师生共同探究,学生逐渐深入理解算理)

师:那么另外几道题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呢?

生3:2个十乘2,就得到4个十,4个十是40,所以在4的后面还要添个0。

生4:2个十乘3,就得到6个十,6个十是60,所以在6的后面还要添个0。

生5:3个百乘6,就得到18个百,18个百是1800,所以在18的后面还要添两个0.

……

从这个案例,我们看到,教师对算理的追问给学生出了一道难解之题。但是,学生经历了“茫然——思考——解释——顿悟”的探究过程,却真正理解了算理。经历了这个思维过程的学生,必定能够熟练地做出这类口算题。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被全面激活,对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得以体验,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培养,他们得到的是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收获。

由此可见,在口算教学时,学生不理解算理,教师需要引导,否则学生的计算只是停留于形式化地计算,他们只是机械地掌握计算程序。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重要前提。

2.合理把握口算算法多样化的“度”

就计算方法而言,算法多样化是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口算算法多样化的认识存在误解,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算法越多越好,课本中引导的每一种算法一定要讲解,算法的优化就以为学生想怎样算就怎样算,结果造成许多人为的教学失误。

案例:前些天名师工作室组织去江苏太仓听课,其中一节课中,在学习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44-25时,一开始学生只想到44-5-20,44-20-5和竖式三种方法,经过教师的点拨后,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又得到了下列几种算法:

算法1:40-25=15,15+4=19——把被减数分成40和4,先从40里减去25,再把所得的差与4合并。

算法2:40-20=20,5-4=1,20-1=19——个位上4减5不够减,还差1,就从十位上减得的差20里去掉1。

算法3:44-24=20,20-1=19——把减数分成24和1,再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

算法4:30-25=5,14+5=19——把被减数分成30和14,从30里减去25得5,再把14和5合并。

算法5:十位上,30-20=10;个位上,14-5=9;得数是19——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因为快速、正确是口算的要求,所以合理、简捷的口算方法则是达到目的的唯一途径。对于任何一道口算题来讲,必定存在着优劣之分的多种算法。以上述教学为例,学生开始做出来的三种方法分别是44-5-20,44-20-5和想竖式,经教师点拨后的方法有后面的五种方法。我认为,于本题而言,前面的三种方法可称为“优”法,后面的四种方法应为“劣”法。因为很明显,后面的四种方法尽管也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结果,然而期间太多的曲折,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因短时停顿而受挫,这势必会影响计算的速度。同时,也因为心智活动过于复杂,还对每个小过程的计算产生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的正确率。

在口算教学中,方法太过复杂,不仅不能保证较快的速度,不利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且违背口算的本意。所以在口算教学中,倘若过分追求方法的多样化,往往就会得出一些只适合于个别优秀学生的、不带有普遍性的方法,错失了优化基本算法与熟练掌握运算技能的时机,这样一来,口算教学的目的是不能达成的。在口算教学中,一旦常见的、基本的算法出来以后,教师所做的工作不该是盲目地追求算法多样化,而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对比分析,从而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基本算法,形成基本的运算技能。

(三)解决口算方法不当的策略

1.选用多样的口算训练方式

口算训练方式要具有多样性。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提高口算能力必须多练,然而计算教学枯燥、乏味,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例如:可以结合教学实际不定期的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口算比赛或数学游戏,像玩扑克、送信、开火车、走迷宫、亮卡接力赛、口算板训练法、小册子口算书写法、分类编组法、录音机听算法等;另外还可以组织口算竞赛,“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升。

2.选用恰当的口算训练的方式

当前口算教学中大量采用视算的形式,主要是看着题目直接写出得数和看着题目口述得数两种方法。进一步分析这两种方法,我们不难发现,要学生用笔写出答案,很容易造成学生采用“笔算化”的口算方法。如计算25+18时,学生就可以先算5+8=13,并在得数处写好3,然后再来计算十位上的数。这样一来,实际上就已经背离了“口算即心算”的本意。而看着题目口述得数,则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口算,因为日常生活中用到口算时,往往是需要计算者根据呈现在学生面前,相对来说,削弱了学生的心算过程。我认为在口算教学中,一定要多采用符合口算本来面目的训练方式,最主要的是可以尝试以听算为主、视算为辅的训练形式。题目的呈现可采用教师报题目或放录音的方式,学生答题应多用口答的形式,使得学生做口算时的学习环境尽量贴近口算的本真面貌。同时注意训练要有计划、有系统,要从一年级学口算时就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训练,且训练要常抓不懈,注重速度和正确率。

总之,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的。我们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正确扎实地开展口算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2】钱守旺.钱守旺的小学数学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8 【3】邵光华.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何菊琴.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探究[J].教学研究.2011.12

【5】陈静.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

数学口算论文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小学兰晓静小学数学 68800565 摘要: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不用书面表达方式计算过程,依靠记忆,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是笔算的基础,具有用 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因此,小学数学应注重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 关键词:口算小学生数学估算。 口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之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它需要老师从感知、动作到表象,再到思维进行培养。如果学生不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就不能很快地完成这一认知活动,进行口算。 如何抓好口算教学呢?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要纵观小学教学的全过程,从基础抓起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整数加减法,还是整数乘除法,最终都归结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的计算。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乘法口诀,才能为口算打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使学生掌握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1、加减法口算

笔算加减法先从低位算起,口算加减法先从高位算起。例:1245+876,把第一个加数和第二加数百位上的2和8相加,满十,第一个加数千位上的1先加进位1和写在千位上。百位2加8和是0不要先写,再看十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如连续进位,且邻位两个数字相加和是9的,还得看下一位两个数字相加的和),有进位,和的百位上就写1。十位上的数字也如此计算。个位上是几或十几都写几,因为前一位已经先加上了进位1了。减法和加法不同的就是,加法中后位有进位前位先加一,减法中后位不够减,前位先减一。如:4325-2679,先从最高位千位减起,4减2差是2先不写,再看百位上3减6不够减,千位2退1作10,千位上写1。百位上13减6得7,十位2减7不够减,百位上7退1作10,百位上写6。十位12减7得5,个位5减9不够减,十位上5退1作10,十位上写4。个位15减9得6,个位上写6,即4325-2679=1646。 2、乘法口算,一位数乘多位数 竖式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要从高位乘起;口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要从高位乘起,且每两位分一段,再进行口算。例:1764×4,4先与1764的前两位17相乘,结果是68,再在后面添上两个零,即6800。4再与1764后两位64相乘,结果是256。最后再把两次计算结果加起来就得出了1764×4=7056。 3、除法口算 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都要从高位除起,其主要区别在于笔算除法整个竖式计算过程都得写出来,而口算除法中的竖式计算都用了口算。例:495÷15,先看被除数495的前两位49中有几个15,再从49里面减去15与这个数的积,最后用15再去除剩下的数,结果是33。这种方法只能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至于复杂的除法计算还是得用笔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速算竞赛教学反思 南街小学王婷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一项严重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严重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严重。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明减少。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敏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大。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用途径与方法。 我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计算教学研究。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烂熟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烂熟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 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严重。 (1)坚持每节课2-4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烂熟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2-4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例外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梓潼县自强镇小学校梓潼 622150) 实施新课程,探索教学打造有效课堂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笔者作出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情,培养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 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 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 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 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 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 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 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 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 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 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 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 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 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 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 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 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 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但经调查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要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坚强的“计算意志”。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 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要把计算教学融于情境创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计算的兴趣。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方法研究 姜堰市教育局教研室丁粉红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方法,并且这些策略、方法是在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践了以下几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互动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互动教学策略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互动等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下面以二年级“认识方向”一课,说明运用互动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方向,形成空间观念。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多样,可以是提问式对话,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是答问式对话,让学生提问教师来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对话中,教师边指导、边释疑,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在本课中,初次认识东北面时,教师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出上面建筑物的方位,学生发现超市无法用以往学习的东、南、西、北这样的方位词来描述方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你们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生1: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 生2: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北面。 生3:我认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偏北一些。 师:如果从学校走到超市,你认为可以怎样 走呢? 生1:先向东再向北就可以走到了。 生2:也可以先向北再向东。 教师让学生边说边指出由学校到超市的行走路线。 师:从走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在正北面吗?在正东面吗?(不是)看来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还不能完全确定所有物体的方向。从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偏一些,同时它也在学校的北面偏一些,即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我们给它一个新方向——东北面。 对于东北面这样的方位词,学生生活中听说过,但并不能正确使用,教师并没有因为有学生会就简单教学,也没有因为有学生不会就直接告知,而是通过让学生感性地“走”路线,让学生感受超市所在的方位,之后告诉学生,这样的方位就称为“东北面”。这就不仅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生生互动: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提高对问题认识的深度。生生互动又可分为个体与个体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全体学生互动等。如本课中,在学生认识东北面后,教师出示西南面的公园让大家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同桌的相互交流,学生模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昆山学校戴倩莹【摘要】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分析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依据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口算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 【关键词】口算教学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口算也叫“心算”,是一边心算一边口说的运算。它是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委会指出:“培养学生口算、估算、速算的意识,对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口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如今的许多数学课堂都是创设情境,即便是计算课,也是与解决问题放在一起,口算的踪影很少寻觅,口算渐渐离开了我们的数学课堂。那么,如何提高口算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当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口算的速度不达标:新课标要求1~3年级的学生一分钟内能口算8~10道题,而我们不少学生一分钟只能计算出4~5道题。 2.口算的正确率低下:我曾对本校五年级74名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执教的的两个班级每天数学课前3分钟做20道口算题,统计每个同学规定时间内做对几道题,经过两周的统计,从数据上分析,我发现两个班级都有不少学生要错2~3道题。 3.口算的方法不当:许多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计算方法时,不少孩子虽然计算的结果正确,但他们运用的却是笔算的计算方法。一次校内听课活动,老师执教内容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课前她安排了一组口算题目,复习引入,其中有一个题目24+32,一个学生的结果是56,答案是对的,但是当老师让他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时,他却说,先用4+2=6,在个位上写6;再用2+3=5,在十位上写5,所以24+32=56。显然,它所用的计算方法是笔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要提升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升多种水平和养成一定思想观点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新课改后长期实践、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数学课堂更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呢?我将使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一、注重学生发展的策略 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注重什么?每个教师都会知道: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注重学生,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体又要注重学生的那些方面呢?即: 1、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将所学知识用于买东西算帐,算家里的电费等,使他们体会到,每学一节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就增大了一点。 2、注重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实行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口算教学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口算教学通用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口算就是心算,要求学生听到算式后在大脑中演进计算过程,迅速地得出答案,将答案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传达给教师,虽然程序简单,但是考查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我们当今的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导,认为口算不重要,只要能笔算就行,因为考试不考口算。要知道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在计算中,学生把运算数字输入大脑中,口算是通过大脑的演算,用口头表达出来,笔算是用笔演算书面表达出来,笔算包括了心算的程序,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熟练地进行心算。我执教小学数学以来,认真研究心算教学,不断地修改教案,立足于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心算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正确地认识口算教学,提高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口算是考查学生综合数学智力的一种简捷、速效的方式,其原因是,当老师把题目口头表达给学生,学生接收数学信息存在大脑中,显然考查了学生的瞬间记忆力和注意力,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有效地储存老师输入的数据及运算符号;第二,就算学生储存了数据,不能将数据在大脑中有效运算,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考查了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镇定的心理素质,所以说口算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可小视。 在口算教学中开始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有点畏惧胆怯的心理,应该计算正确的题目都做错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克服学生胆怯的心理,沉着冷静地面对,不仅如此,而且还能挑战题目。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驱使学生内心的动力,去实现目标,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调动视觉听觉等一切感官,激发学生情趣,开发学生智力。兴趣在小学教学中是最宝贵的非智力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的兴趣,口算教学初始阶段,要尽量把题出简单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口算的信心和勇气,例如:5+5=?20-15=? 5×25=?题目虽简单,但是给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法则提供了诸多的训练机会。熟记常用数据运算的结果,能为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125×8=1000、25×4=100、12×12=144,这些常用数据的计算熟练,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计算难度。通过口算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计算技巧,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处理时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概念的外显(即定义的描述),而忽略了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与特征),较多的是死记硬背、通过习题的反复操练来巩固概念,学生生厌,而且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致使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了认知上的偏差。 3、孤立地学习数学概念。教师往往执行于教材编排,把一些概念分课时逐一进行教学,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零零碎碎,缺乏一定的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上增加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概念与应用脱节。学习概念后需要通过应用环节来巩固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但发现有时练习的跟进与针对性不强;还发现学生在应用中,往往会忽略概念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去推理辨析,把概念给架空了。 5、重视和优化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学的硬功夫和必备能力。引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在大量的实践中,深刻洞悉、把握规律,勤于反思、创造性驾驭,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向智慧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2、研究述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而相对比较忽视概念建立和概念巩固的作用和实效,在后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理性框架和实践的积累。往往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探索;重计算轻过程等。目前一线教师还缺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深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没有做到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教学实例比较缺乏。这也将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以后有所收获的方面。 1、关于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往往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希望通过一些课堂实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2、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加,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内涵会比较相近,学生容易混淆;由于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常常会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由于概念之间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这一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作者:郭玉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86 更新时间:2010/11/24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郭玉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数学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大多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且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发展.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课题实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便于今后深入、有效地开展后期实验,现就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确定为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方向。为了通过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索出一套适合数学优化教学中遏制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方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度 统一思想后,为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使课题实验真正做到有组织、有落实、人人参与,工作到位。挑选年富力强、熟悉业务、钻研技术、乐于奉献的数学一线教师为教研课题组成员。并对课题实验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对课题组成员明确职责。同时为了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结合实验方案分别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教师制度》、《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实验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课题实验上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严格考勤,定期座谈交流。 三、加强学习,增强研究课题的潜力 为了帮助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也附和着) “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 亲爱的老师,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请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我们才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才能看到“7”与“北斗七星”连缀出的斑斓夜空。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3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一)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三)多做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几十个,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高低,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策略 摘要:伴随新课改进程的深入,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作为计算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口算教学被应用到教学中,口算教学能够有效开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小学口算教学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口算;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策略 小学阶段,大多笔算的错误都是口算失误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口算兴趣,合理进行口算训练,深度挖掘口算潜能,切实落实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口算能力进一步提升。 1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引导者,而小学口算的教学,学生兴趣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是口算教学良好开展的前提。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动、好奇的阶段,其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针对学生的阶段特点,提升学生口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教师应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性的课堂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口算教学能够高效开展。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时,教师可以把口算的理论融合到学生喜爱的有趣故事中,通过故事的吸引,促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不知不觉的将口算应用其中,促使学生提升口算能

力,如白雪公主的故事,在七个小矮人捡到了白雪公主这个情节时,向学生提问“白雪公主加上七个小矮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了”或者提问“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多少女性,多少男性,把男性和女性相加,一共是多少人。”促使学生投入全部注意力,通过故事吸引,提升学生口算兴趣,从而展开高效的口算教学。 2经历算法,动手动脑 只有亲身经历,才会记忆深刻,没有学生思考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因此,在小学口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历新知形成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和数学能力同时提升。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学习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口算学习中来,积极探索学习。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乘法计算来促使学生经历计算,加深记忆和理解。如简单运算“2×2”“3×4”“5×4”,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求计算方法。学生决定通过石子来进行计算,把2视为两个,“2×2”是两个2,把两个2拿出来,计算出结果是4,“3×4”是三个4,把石子拿出三个4,相加计算是12,乘法位置可以互换,也可以是四个3,其结果相同,以此类推,明确乘法的内涵和计算的过程,促使知识理解的更加清晰,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巧用运算规律 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口算考试是较为简单的,但通常数量较多,因此,学生准确度无法完全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也要针对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 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 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 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 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听一位老师上的“与11相乘的速算”,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学生通 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在获得与11相乘的速 算技能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 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 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笔者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 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 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 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 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 层意思。笔者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 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 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 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 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论述了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求知的基础之上的,并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己认知结构中不具有的新奇信息时,就会产生一种弄清楚的学习动机,在这个过程中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愉悦感,进而满足其学习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运用的因素。对于数学教学来讲,更需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的进行数学理论教学工作。具体说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

“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2.紧扣问题实践特性,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内涵要义及内在关系高度概括和生动体现的外在表现。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数学问题的概括性和集中性,发挥问题案例的实践锻炼功效,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思考分析能力。实践主义认为,问题解答的过程,也就是动手探知、逐步前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问题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将问题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把教师讲解问题任务演变为学生动手实践要求,让初中生在动手探知、分析、解答问题进程中,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教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从而得到CE=12BC”。此时,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指导,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实现高效,有效呢?这当然离不开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谁重谁轻?我认为要偏重于能力与情感。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而放弃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因为40分钟内教师可以讲授很多内容,教师很容易把握这节课的进度,完成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这看上去是“高效”的。如果这节课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呢,可能进度就要慢了许多,可能还要出些岔子,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问题,课堂上有点乱,担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这看上去是“低效”的。我们宁愿牺牲点进度,我们宁愿浪费点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终生受益的。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03页),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积极进取的良好情感态度,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它应当融入我们的课堂,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点点滴滴的鼓励、赞许、欣赏。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 一、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导学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全伪存真。有的教师的目标导学设计得华丽,情景创设很生动,但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反而使真正的问题不突出,学生被导向了其他的方向,不明白这节课是要做什么。其次是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导入新课就用去了10分钟,显然这节课的效率不会高。最重要的是目标导学的问题要设计得精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急于解决这一问题,又正好是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比如在教小数的认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下图是王叔叔车上的汽油表,通过观察你知道王叔叔车上的油箱里还有多少升汽油吗?学生可能会说4升多,比5升少,用什么数能较准确地表达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天性是好奇的,他们一定会想很多办法,他们说不定有奇思妙想。总之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