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

中医

中医
中医

药子民间治病经验谈

目录

1珍贵的用药心得

2七方论

3一位民间医生的用药经验

4专家的看病绝招

5治疗颈腰痛的三种傻瓜武器

6治疗早泄,经多人临床试验效果神验(外用神油

7女教授王从从祖传治脚气方

8贡献腰腿痛腰突有效方

9失眠方真的效果好

10治疗肾综,慢肾,肾衰的中医秘方

11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效方鹤积无影膏

12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

13慢性咽炎专方

14凡颈椎病,头晕者众.有秘方,用数千例病人.疗效非常好15尿结石速效验方

16贡献经验用的咳嗽方。效果好

17治疗便秘非常好用的验方

18腰椎间盘突出特效药方

19利胆排石有效方

20治疗常见崩漏方--宫血净汤

21治疗颈椎病效方

22皂角刺破乳腺病

23延年益寿壮神酒

24冰硼散妙用妇科良药

25阳痿不振专用方

26哮喘治疗除根方

27速愈腹泻!门诊必备

28接骨绝方(转自网络)

29内服外洗治疗脉管炎

30又是汗斑(花斑癣)灵

31骨质增生者敷之,且起效神速,除表除根

32鼻炎西药特效方

33前列腺炎效验方

34前列腺炎绝对真实原创秘方

35癌症奇方(转)

36名医失眠灵验方2

37治疗肺炎有效方

38治疗胃病偏方

39偏方羞死名医根治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个小方40六神丸治疣最“给力”

41中医秘方治脚癣(脚气),屡试不爽!

42小儿腹泻外用膏一次止泄

43汗斑(花斑癣)灵

44失心癫狂其效如神

45龙蛇术

46小儿肺炎(适合农村)

47食道癌秘方(首发)

48墙上古方(腰突、坐骨神经痛)

49治痔疮我有绝招,永不复发

50冷氏祖传秘方-抑郁症的特效方

51口眼歪斜(面瘫)特灵

52威灵仙为君药治疗肾结石2

53桔梗长于消痈排脓

54偶得一癫痫病方屡用屡效可以根治奉献给大家55祖传秘方,治阳萎早泄,疗效刚刚的

56民间市场所谓的气管炎胶囊配方大揭秘【绝招啊】57治外伤溃疡久不收口方(极效,七天必愈)

58治白庀(银屑病)偏方

59快速根治脚气的独家秘方

60民间秘方大奉献

61防治癌症秘方验方

62大中医60方(临床手册)

63我诊所"神秘"的药

64赤脚医生治疗肠炎腹泻的神奇药粉

65退烧神药

66我的外感经验方(比西药输液见效更快疗效更好)67直肠滴入疗法(认真学习后就可以开特色诊所了) 68水火烫伤热疮一妙方,有缘者当珍惜

69特效乳腺炎方二付搞定

70川椒目劫喘

71治骨质增生、治骨刺、淋巴结核天下一绝!

72中医治疗颈椎病验方

73颈肩腰腿痛的祖传验方

74介绍一个很神奇的治病方法

75腰椎间盘突出症7方

76鲜无花果治疗痔疮

77腰椎骨质增生药酒方

78尖锐湿疣(花花男收藏备用吧)

79治疗肩周炎奇效方法(刺血拨罐治疗肩周炎)808骨刺灵药袋外敷治疗骨质增生180例临床观察

81瘊子根治很简单

82公开一个秘传乳幼儿"盘肠气"脐贴特效方

83猪蹄甲治疗下肢溃疡(臁疮)

84治疗腰腿痛好方法---药浴治疗

85单方小技--木鳖子专治闪腰跌打

86脾虚久泻方(慢性腹痛腹泻慢性肠胃炎) 2

87肾结石经得起考验验方

88民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药方

89腰椎间盘突出祖传秘方(内部方)

90七厘散可以治疗腱鞘炎2

91偶得的一个胃痛偏方

92胃病万灵丹(西药小秘方)

93老中医传中风放血救命法--很多孝子后悔没有早日看到94慢性肝炎.肝硬化.家传密方

95我们这县医院一名儿科主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处方

96中医治疗银屑病经验方选录

97民间单验方发掘——苔藓治唇炎

98治脚气的西药方使用效果达克宁之类好多了

99褥疮方(1褥疮散2神效生肌散)

100白芥子花椒治关节炎武力拔寒散

101一个民间中医的前列腺炎验方

102下乳方(现在放心乳制品少有必要介绍一个产后下乳方)103腰痛久治不愈的奇方秘术(专利--腰痛灵西配方)

104创伤特效散:【又名贼方】。屡经试用,均见奇效。105偶得一股骨头坏死的方子,奉献给大家

106十几元钱就能治愈的"宫颈糜烂"验方

107李辽祖传秘方--专门治疗烧烫伤奇门秘方

108七旬老人献出治疗肝炎及肝硬化腹水的民间秘方

109地榆治疗无名毒疮

110祖上治疗宫颈炎的秘方献出来。珍惜啊!

111效方4则

112糖立消胶囊--------- 糖尿病灵验效方

113治疗腰突外敷方一名老中医临床应用过三十年的验方

114二丑汤---黑白丑治疗腰痛慢性腰肌劳损的文章找到了

115也谈黑白丑治腰痛

116我验证过的经验方治疗胃炎,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117一种治疗痔疮的药物,亲自使用过疗效确切

118关节炎有奇方,两味草药胜专科(蓖麻糊)

119名老中医验方(小儿速效止咳贴膏)

120通淤煎散临床实践录

121偶得一股骨头坏死的方子,奉献给大家!

122十几元钱就能治愈的"宫颈糜烂"验方

123平乐医院中药熏洗处方腰腿疼痛中药熏洗处方师传秘方

124不花钱而疗效特好的治疗风湿秘方

125创伤特效散:【又名贼方】。屡经试用,均见奇效

126咳嗽小秘方(这才是秘方)

127坐骨神经酸痛、骨质增生妙方!

128天保五十方青城贫道撰

129搽青春痘的,药水..卖100元

130神仙双料拐子方(风湿特效药)用了无效请您骂我!

131祖传凤阳门腰部伤痛秘方

132关节炎、骨质增生特效秘方

133河北省某风湿研究所教材精华

134骨增生外用方(神效)

135增生百消散治疗骨质增生

136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

137胃脘急痛时找元胡止痛片

138一个病人发现的治疗腰痛的“特效药”139治疗腰突“万能神药”曼陀罗

140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闹洋花泡制药酒) 141老中医治疗腰腿疼痛的散剂

142老中医治疗腰腿疼痛的散剂

143用花生叶子治疗失眠症真灵

144杂方

145童子尿止血如神危难之际显身手146虎杖治外科皮科病多良效

147黄褐斑验方

148介绍一种不错的治痔疮的外用方法149生骨散

150外感腹泻效方——白术散

151治疗牙痛一方,药味少,效果佳152风湿性关节炎有效方

153治疗尿毒症的中药方

154赤小豆外用治血肿及扭伤

155颈椎增生(祖传滴验方)

156专治疼痛(尤其适用个体诊所、医院针灸、推拿科

157家传秘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

158本人告别哮喘的经验(转自网络只给有缘人看科班勿骂)

159治疗乳腺增生的实用方

160腰突怎样用马钱子?

161外敷治疗膝关节疼痛

162腹泻不论多久皆有效

163奉献自家祖传风湿病产后风偏方

164颈腰腿痛外用效方

165一个治疗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的方166治疗鸡眼的特效方

167中国传出中药秘方重大疾病特方

168治疔用--蜈蚣套

169李辽祖传秘方--专门治疗烧烫伤奇门秘方

170止血散

171物以类聚,一物降一物(治疗类风湿漫谈)

172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罗龙辉教授的常用处方173蜂蜜纱布方治疗宫颈糜烂1000例

174治疗宫颈糜烂外用方

175十几元钱就能治愈的"宫颈糜烂"验方176中耳炎秘方大公開

177蝎蛇散治坐骨神经痛

178一个治疗膝关节炎的特效外敷药方

179顽固头疼方有专攻(转自爱爱医论坛)180一个民间土方治愈哮喘病人1万多人次181五虎蠲痹膏治疗颈肩腰腿痛223例

182红栀散外敷结合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跟痛症183骨刺外敷方----红栀散(也叫黄红散)

184神奇的药方祛头风痼疾(李可老师经验之谈185治疗头痛不拘偏正熏鼻方

186保守治疗也能根治狐臭

187效方4则

188腰肌劳损治疗民工版

189多年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的经验膏药

190面神经麻痹有特效的中药方

191治疗骨质增生的绝妙配方

192介绍一个治疗鼻炎的方法——药枕

193民间中医治疗癌症的三大秘方偏方

194一个民间治愈率极高的骨质增生配方

195风湿骨病民间特效疗法

196活血养骨汤治疗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

197治疗冻疮效果非常好

198扁平疣特效方

199独一味分散片疗痔疮

200治疗腰腿痛的经验方

201百岁名老中医临终传绝密方

20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偏方2则

203尖锐湿疣

204一万三千元购买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内部治疗女性不孕症处方205鸡冠花治妇科病验方

206中药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207乳腺纤维瘤特效方

208椎间膏

209冻疮效方

210水火烫伤一妙方,有缘者当珍惜

211蝉衣乌蛇疗荨麻疹牛皮癣加全蝎如神

212银屑病秘验方

213祖传秘方治皮肤顽癣

214关节炎有奇方,两味草药胜专科(蓖麻糊)

215伤科奇药---瞬安康膏

216小儿神效外用退热散

217膝关节积水外敷特效消水散

218家传腰痛秘方治疗腰肌劳损

219颈椎病验方

220名老中医验方(小儿速效止咳贴膏)

221一剂治愈乳腺炎验方

222民间老中医秘方

223寒腿沉疴,百治百验

224伤科秘技------罗汉膏

225临床20年的痹症治疗经验

226乡下老中医告诉我的产后减肥偏方

227增生透骨散(药物有剧毒切勿口服,自然温炙疗法

228治外伤的绝世奇方

229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方---逐淤丸

230祖传骨折药方-一星期可内可接合

231坐骨神经特效药酒

232痔疮100%治愈的简易秘方

233治疗腰间盘的秘方--全盘托出

234乳腺增生屡试屡验方

235行医10年师传秘方,屡试不爽!主治浅深2度的水火烫伤236坐骨神经痛,秘方(爱爱医)

237武当南派松溪拳宗医药秘方(转贴)

238我治风寒湿痹就一个方子蒸

239乙肝的方子

240活血通脉散治疗痛经效果佳(中医外治

241活血止疼,我的一号秘方鸡苦胆晒干,装胶囊内,每次一粒, 治久咳.小儿242尤效

243治疗下肢溃疡

244骨质增生专治

245伤科圣药——归阴还魂草-青苔

246祖上治疗宫颈炎的秘方献出来。珍惜啊!

247骨刺疼痛(也可运用于风湿腰腿痛)

248坐骨神经痛肯定有效方

249顽固性肩周炎的特效方法

250顽咳的验方

251青滕汤治疗内风湿关节炎(独家临床经验!)

252增生百消散治疗骨质增生

253咳嗽小秘方

254慢性肝炎.肝硬化.家传密方

255治老寒腿外敷方

256治疗脚臭的方法

257马钱龙蝎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之体会

258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师传原文,后知出自<<窜雅>>

259介绍三个特效方(西药面粉刺口腔溃疡电光眼)

260通络壮骨散(外用+内服)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261胃病方

262消肿止痛膏(腰椎间盘突出症)

263民间流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一副就好

264腰椎间盘突出秘方

265腰椎间盘突出症

266坐骨神经痛

267腰腿痛方

268颈椎病良方大家享用

269祖传验方”活血化瘀散”和”活络药水”治疗鼻炎的外用药方270治疗前列腺炎的绝世好药方

271伤口不收——不再是难题

272骨增生外用方(神效)

273关节炎、骨质增生特效秘方

274佛门秘方根治骨病不要全信,但可以借鉴

275马钱子应用心得

276小儿速效止咳贴膏(西药中医外治理论)

277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方

278七旬老人献出治疗肝炎及肝硬化腹水的民间秘方

279神仙双料拐子方(风湿特效药)用了无效请您骂我!280坐骨神经酸痛、骨质增生妙方!

281小儿口腔溃疡外治法

282一位老中医的祖传治乳腺癌奇效方:

283祖传治疗脉管炎秘方奉献给大家

284糖尿病奇方永不复发

285一味中药就能治愈尿涩尿痛(尿路感染)

286治咽炎治一个好一个(仅供参考)

287祖传治疗脉管炎秘方奉献给大家

288治疗鼻炎的外用药方

289院藏验方大公开

290银屑病特效治疗民间偏方银屑病机理治则个人见解

291自制鼻炎油治鼻炎:

292益肾坚骨汤

293再献上一个治疗腿酸的好方子

294一治疗女性阴部瘙痒的方子

295一直没有公开的秘方(子宫癌)

治乙肝

为爸妈留着,世界上超难找的药方

1珍贵的用药心得

。本文以病为纲,介绍了三十种疾病的用药经验,对临床用药颇有指导意义,是中医不可多得的文章。

一,肝病

1,旱莲草,早年治疗一慢性肝炎病人,阴虚体质,证见乏力,肢体困重,肝区隐痛,尿黄,舌苔微黄腻,给予补气,解毒,清利湿热药,效果不甚明显,10日后,又出现咽干,腰膝酸软,乏力依旧,此为利湿伤阴之象,因生地,麦冬之类对肝病属湿者实为不利,遂加旱莲草50G一

味,想不到用药第2日,症状明显减轻,第3日,症状消失,此药的用与不用差别太大。中药药理学认为,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而此药针对阴虚湿热病人,可以有效的解决矛盾问题。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

2,白矾,通常情况,降酶退黄治疗比较容易,但也有顽固者,对于转氨酶持续不降的,我曾试过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这是我知道的降酶中药里,见效速度最快的药。

3黄芪,慢肝病人多数都有乏力等气虚症状,所以黄芪在此处显得很重要,但我要提示的是它的剂量,我一般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扶正以祛邪,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

4,鳖甲,众所周知,鳖甲治疗肝硬化,2年前,我曾以此一味药治愈一个肝硬化腹水病人,后来做B超提示,肝回声均匀正常,西医们很是震惊,海藻等也可以软坚,但效果远不及鳖甲,且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

5,蒲公英,对于肝炎病人,有人喜欢用芩连等苦寒之品,有人喜欢用大黄泻下排毒,我个人认为,久服苦寒之品易伤脾,久服大黄泻下易伤正,对急性病暂用可以,但对长期服药不太适宜,久服药需要无毒低毒,寒热偏度不大比较合适,蒲公英为我的首选药,用于临床效果很是满意,

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制病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

6,蜂房,有一部分病人表现为阳虚,我喜欢用蜂房,它既能助阳,用能攻毒外出,阳虚症状的多见于慢肝,毒邪深伏于肝,与湿胶结,加之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而缠绵不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故用蜂房助阳,化湿邪,攻毒外出,一药三用。

肝为解毒器官,所以肝病病人用药不宜太大剂量,不宜用太多毒性药,以免加重肝负担。时间关系,今天先写这些,此帖有几个原则,1效果不好不写;2未经实践不写;3有危险性及不良后果可能的不写。

二,阳痿早泄

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养殖)

2,枸杞,对房劳过度引起的精血不足比较适宜,古语有离家千里,勿服枸杞,说明它有强阳道之功。虽然它的作用很平和,但却很实用,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抵制补阳药之燥烈。枸杞用量到50以上,效果会很明显。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羊食贪合,增欲望。用于临床,效果的确明显,若符合肾阳不足,其剂量一般用20到50.此药是我治疗肾虚阳痿的最常用药。

4,阳起石,几年前治疗一10年病史的病人,诸多治疗方法无效,我以此药为主,剂量达到70,佐以枸杞防其燥烈,病人于用药第2日获得成功房室。取效后减量巩固治疗一些时日,2年来未复发。中医之密在于量,在此处可见一斑。通常情况,它的剂量只是15到30G,随病情调节药量。此药过量会引起咽干等,但未发现其他不适。

5,蜈蚣,我个人认为不用辩证分型的有效药,一,精神忧郁引起的,它可以疏通肝络以起痿,二,脉络瘀阻(动脉硬化)引起,它可以化瘀通脉以起痿,三,蜈蚣本身也有强壮之功。有一问题顺便提及一下,蜈蚣和枸杞开始时经过几例治疗发现,水煎的效果比吞服的好,原因至今未明,但为取效,一直就用水煎的方法至今。

6,滑石,早泄遗精用,可能有的朋友感觉很奇怪,是这样,早泄和遗精都属于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以开尿窍而仅以涩精之品固精门,很容易越涩越不利,所以在用五味子,桑螵蛸,金樱子等涩药的基础上加一味滑石,取其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为用药之密。此法还可以有效防止有轻微湿热的病人闭门留寇。

对于阳痿早泄病人,有一部分是因为精神压力等心理因素引起,此情况我一般以疏肝解郁为主,调补肝肾为辅。对于房劳或手淫过度引起的病人,我常用阴阳双补的方法,意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视病人脉证而定具体配伍。对于肥胖病人,多属于气虚阳虚,痰湿盛,所以就根据脉证多用补气补阳,化痰利湿为主,对于糖尿病病人和中老年人,其局部动脉硬化,供血不足,此为原因和过程很复杂的肾虚兼脉络瘀阻,治疗

当补肾与活血通络并用,如加蜈蚣,地龙等。另外还有湿热下注等不再一一详解。

三,胃病

1,枳实,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独此一味就可以获效,我感觉它是行气药里效果最明显的。本人几年前患胃痛,开始只是偶发,后来曾持续性,先以郁金,厚朴等效果不显,最后以枳实10G,于用药第2 日后,再未发作过,从此我治疗气滞胃痛必用此药,用于临床,通常都是1日见效。如果病人脾虚腹胀作痛,需要加四君子以标本兼顾。

2,三七,胃痛属瘀血,痛处固定,夜重,脉涩,我首选为三七,个人感觉三七效果优于五灵脂蒲黄,其化瘀定痛之功在瘀血胃痛里也能很明显的显示出来,另外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证属瘀血的更为适宜,既能止血又能活血。

3,蒲公英,此药擅长治疗痈疡,能清胃消瘀,对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伴感染,证属瘀热而胃痛的效果极佳,如能用其根更妙。辩证准确有药到病除之效。

4,穿山甲,西医检查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可能与癌前病变有关,中药可以使其吸收,而此功非草木所能胜任,所以我用穿山甲,配伍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去旧生新,同时加白花蛇舌草解毒防癌。此型胃炎一般胃液分泌不足,加乌梅酸甘化阴,促进胃液分泌。

胃病的中医分型很复杂,也与肝胆脾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辩证准确方可下药,对寒热错杂的胃痛,可用甘草泻心汤,针对寒与热的偏盛,调节

姜,连的剂量,对慢性溃疡,辩证基础上加补中之黄芪,生肌之白芨可愈。等等等等。不在详述。

有时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许多中医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应该效仿学习。

四,贫血

1,黄芪,根据气与血的关系,治疗由失血,胃病等原因引起的贫血,黄芪可以补气以生血,同时,气虚气不摄血引起的出血,黄芪还能补气摄血,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黄芪可以补脾以生血。

2,鹿角胶,用于再障性贫血,此病病位在骨髓,肾主骨生髓,髓生精,精化血,故用鹿角胶补肾精以化血,此为精血同源原理,治疗此病必须从此处下手,我曾治疗2例,配伍龟板胶,蚕沙等取得良好效果。

3,蚕沙,还是针对再障,龟鹿二仙胶是治疗再障的首选药,但很滋腻,不利于久服,而蚕沙可以补脾化湿,巧妙的解决了问题,用它的另一原因是蚕沙提取物经证实,对造血干细胞,粒单细胞,红系祖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恢复,增值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也能调节骨基质的修复,从而促进了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4,磁石(代赭石),缺铁性贫血言外之意就是体内缺铁,所以我们在治疗此病时,可以适当加点原料,比从食物获取要快多了,不妨试试。5,何首乌,经治疗观察,在补血药中,它的效果要比当归好的多,几乎与阿胶不差上下,我在临床经常用到50G,它所含的卵磷脂是血细胞膜的主要原料,并且又能促进造血,在治疗贫血时,它是我的必用药。

6,绿矾,钩虫病贫血的要药,治疗贫血不能只是补血那么简单的事,必须查明贫血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就像钩虫病引起的贫血,单纯补血岂能行。钩虫感染导致脾虚,脾虚血失其统反生湿热,加上钩虫繁殖排泄浊气而导致萎黄,治疗需要补脾虚,泻湿热,杀虫。

贫血可以有许多种原因,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找到原因再对症治疗,这里需要我们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比如因为失血引起,我们要先治血症,慢性胃炎引起,我们要治胃病,等等,有一个方剂对贫血的症状效果很好,是人参养营汤,另外对于简单的贫血用食疗的方法也不错,比如猪肝,红枣等

五,复发性口疮

1,胡黄连,口疮属心脾积热,见多处溃烂,灼热而痛,口臭便干,此药为我的首选,起泻火化浊之用,临证也可以用泻心汤加减,也可以加蒲公英清热解毒,但个人感觉,此药作用十分强大。

2,细辛,疮家圣药,起收湿疗疮之用,又能止痛,但不适合虚火引起的口疮。

3,肉桂,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起的口疮,可引火归元,此型口疮此愈彼起,反复发作,有阴虚体征,治疗时在养阴解毒基础上加肉桂收浮游之火是很必要的,一般我用5G,

4,蜈蚣,曾治疗一例顽固口腔溃疡,局部溃烂严重,用清热敛疮等常规疗法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按毒瘀论治,在原方基础上加蜈蚣,皂角刺破瘀攻毒,很快的取得了效果,此药我也用来治疗臁疮,褥疮等。

中医体质辨识测试题

中医体质辨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80分) 1、关于心电图临床诊断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分析和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B.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价值 C.心电图可确诊房室肥大 D.心电图可发现某些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有重要作用 E.心电图对电解质紊乱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2、患者女性,65岁,糖尿病史6年。因上腹不适2月余就诊,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心电图如图4-1-1所示,部分导联可见锯齿波,应考虑为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干扰 D.房内阻滞 E.房内差异性传导 3、患者男性,53岁。运动时记录心电图如图所示,途中发生干扰的原因是 A.交流电干扰B.肌肉震颤C.电极接触不良D.导联线折断E.基线漂移 4、以下不属于心电图正常变异的情况是 A.运动时出现一过性肺性P波B.早期复极C.运动时J点型ST段下移D.短阵二度II型房室阻滞E.夜间出现一过性一度房室阻滞

5、引起异常Q 波的原因是 A.心室局部除极向量丧失B.心室局部除极向量异常增加 D.心脏除极顺序改变D.心脏位置和胸廓畸形E.以上均是 6、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QRS 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 A.左心室肥大B.右束支阻滞C.B型预激综合征D.前间壁心肌梗死E.运动员 7、以下为在生理情况下亦可出现的T波改变,但应除外 A.T波高耸B.T波低平C.T波倒置D.T波电交替E.T波双峰8、以下不属于动态心电图检查范围的是 A.心律失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B.心肌缺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C.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D.心率变异性分析E.窦性心率震荡分析9、以下为引起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但应除外 A.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等B.心脏病变,如二尖瓣脱垂、预激综合征等C.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D.有运动耐力的运动员 E.心电图异常,如左心室肥厚、左束支阻滞等 10、以下应立即终止运动试验的情况是 A.收缩压较基础值升高>10mmHg B.轻度胸闷

北京最牛的一簇老中医

北京最牛的一簇老中医 关庆维 职称:主任医师 简介: 出身于北京著名中医世家,先后追随关霦(字幼波)、赵世生、李鸿祥、奚宁、王田蕴、刘韵远、焦树德、郝子林、李树苍等中医名家。坚持中医的理法方药,在治疗内、妇、儿、皮科杂病方面,身心医学,未病医学,中医养生等领域都有着自己深厚的见解和突出的疗效。患者遍及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社会名流和政府要员,如沙特王储、泰国副总理、世界银行行长、墨西哥财政大臣等国内外众多官员。发表过《慢性支气管炎的辩证论治》、《中医辩证治疗三叉神经痛举隅》、《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论治》、《狭义科学观正在扼杀中医》等论文。 擅长治疗: 三叉神经痛、中风、甲状腺肿瘤、咳喘、肾病、高烧、低热、肺炎、乙脑、水肿、肾石病、高血压、心脏病、面神经麻痹、头痛、风湿病、糖尿病、脾胃疾病、月经不调、带下、虚损、不孕、带状疱疹、荨麻疹、湿疹、斑秃等疾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出诊时间/地点: 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 周日上午,北京紫禁城国医医馆 祝肇刚 职称:主任医师 简介:生于194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北京金方国医院副院长。施今墨先生的外孙、名医祝谌予教授之子。渊博的家学是祝老从医生涯中传奇的一笔。作为他自幼就耳濡目染,聪颖好学,坚持不懈,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悟性,在继承施派医学之外,也开辟了一条神奇而别具一格的行医之路。 擅长治疗:肾病、肝病、冠心病、咳喘、过敏、糖尿病及并发症;儿科疑难杂症(视物模糊、脊髓萎缩症);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失眠、神经系统疾病 出诊时间/地点:周一:上午北京饭店,需电话预约,挂号费300元。下午北京大北窑中医门诊部,需电话预约,挂号费100-200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 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 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这里为什么要 提出这个条件和素质呢因为它太重要了。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整个就成了障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谈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看到这个案例,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 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有这个髓溢病,牙齿那 么坚硬的东西,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 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肾主骨生髓,骨与髓乃是异名同类的东西。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 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主,肾为水藏,故 骨髓亦属水类,明白了这层关系,就知道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这亦是前面所讲的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髓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是我对髓溢病及其治疗的思考过程。去年接治一位跟 骨骨刺的患者,患者的双跟都有骨刺,疼痛厉害,以致足跟不敢落地,要踮起脚来走路,所以,生活感到很困难。我按常规的思路,用了补肾的方法,也用了活血、除痛、蠲痹的其他方法,但,都没有获得明显的疗效。正在我感到进退两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上面的这个案例。骨刺病也叫骨质增生,是由于骨钙流失到骨面,思考中医骨 性赘生物所致。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有什么差别呢应该没有差别。于 是我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 分钟。出乎意料,不数日,痛即大减,足跟能够落地,坚持近月,病即痊愈。上面这个例子给我的感受很深,什么感受呢就是对这个"信受奉行"的感受。对这件事我首先是相信了,相信了才 有可能去进行上面的思考。如果对这件事根本不相信,那怎么会有以后的思考没有这 些思考,就不会想到要用白术来治疗跟骨骨刺。所以,相信是第一,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有可能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机会。如果首先就不信受,那一切就被你拒绝了,一切的机会就没有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学习接受中医经典著作,也是学习中医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中医体质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条目数是如下阳虚质共7条、又如下湿热质除了男(女)共6条。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 体质类型条件判定结果 平和质转化分≧60分 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 30分 转化分≧60分 基本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 40分 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否 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是转化分30~39分倾向是转化分﹤30分否 4、表格

阳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条目数(1)您手脚发凉 吗? 1 2 3 4 5 条目数(2)您胃脘部、 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1 2 3 4 5 条目数(3)您感到怕冷、 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1 2 3 4 5 条目数(4)您比一般人 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 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1 2 3 4 5 条目数(5)您比别人容 易患感冒吗? 1 2 3 4 5 条目数(6)您吃(喝) 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 者怕吃(喝)凉东西吗? 1 2 3 4 5 条目数(7)你受凉或吃 (喝)凉的东西后,容易 腹泻(拉肚子)吗? 1 2 3 4 5 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 阴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条目数(1)您感到手脚 心发热吗? 1 2 3 4 5 条目数(2)您感觉身体、 脸上发热吗? 1 2 3 4 5

中医现代名家名方收藏

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 1-1、〔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2、俞慎初(1915-2002),福建福清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2-1【止咳定喘汤】 ﹝组成﹞:(1)蜜麻黄6克(2)光杏仁5克(3)炙甘草3克(4)紫苏子10克(5)白芥子6克( 6 )葶苈子6克(布包)(7)蜜款冬6克(8)蜜橘红5克(9)结茯苓10克(10)清半夏6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2-2(加味五金汤)

对中医的感受

对中医的感受 中医文化渊源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和筛选,虽然自己来自药都之乡,华佗故里亳州,但自己对中医药方面的了解确是很少。为了能更深一步的去认识中医文化,因此自己选择了中医概论这门课。通过学习,尽管自己对于中医文化的认识依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却让自己引发了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自己开始对中医的一些现状进行了反思和自己个人的见解。 首先,我们从中医的文献方面来说。很多时候,老师们总是说这些经历过数千年洗礼被传承的文献是老祖宗门精华的所在。的确如此,以为这些经历过上千年磨砺筛选的书籍是老祖宗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这些传承下来的文献的实际价值有多大。但即使是这样,又有多少人去读这些经典之作呢。曾经自己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信息,一些中医类的高校,竟然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作为学生的选修课,这种现象怎么能不让人寒心呢。中国文化的瑰宝却被这些“无知”的人们作为了一种挣学分的工具。如果说句难听的,假如这些文献的作者还活着的话,估计也会被气死。更有甚者一些从事中医的人居然对于中医的发展了解不多,这是不是对中医发展现状的一种讽刺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根据自己个人的观点认为,除了外界的因素外,书籍本身的缺陷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外界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学校对于这些瑰宝的重视程度。只有对这些东西重视了,我们才可能花更多多更大的精力去钻研它。如果学校都认为这些东西可有可无的话,那还有谁会花精力看呢。同时书籍的本身也有劣势,这些中医药方面的书籍大多繁琐难懂,篇幅也比较长,导致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失去了耐心,也就没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而且这些书籍大都只有文字叙述,没有具体的图片,致使很多人看了却不知道它所讲的是什么。另外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不再是简单的吃饱问题啦,而对于饮食养生方面也更加的看重,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陈明松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的。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的关系问题,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如何更好地秉承传统和发扬传统的问题,而不应该成为为创新而创新的问题。科技之于中医的入侵,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因是追逐中药的高额利润。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应变化),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预人体的生理功能,使之自行向正常的方向转变,最终达到一种

中医表7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学习中医感悟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伟大的推拿 推拿是中医的一门外治法,是中医学伟大宝库中重要的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特点。它的实用性强,适应症广泛,而且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少,是一门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推拿学是在中医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和功法防治疾病的方法、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医学学科。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论内涵。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症是推拿学的临床特点。 推拿的作用原理有三个方面: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推拿和中药一样,有着自己的功效。根据推拿作用的功效,将推拿分为八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推拿治疗的病种广泛,以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小儿腹泻是推拿治疗首选的四大病症。 手法是指按特定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受术者体表操作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一项临床技能。手法的特点:经济简便,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宜掌握推广。手法作用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与深透。对于运动关节类手法,其要求可概括为“稳、准、巧、快”四字,即手法操作要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

选择手法要有针对性,定位要准;手法施术时要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取胜,不可使用蛮力;手法操作时要疾发疾收,用所谓的“短劲”、“寸劲”,发力不可过长,发力时间不可过久。根据手法的作用、运动形式、运动特点及小儿手法操作的特殊性将手法分为基本手法、复合式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和小儿推拿手法四大类。手法是推拿学的主体内容之一。以手法治疗疾病,其疗效的判定,在诊断、取穴及施治部位无误的情况下,关键取决于手法操作的准确性、应用熟练程度和功力的深浅。只有规范地掌握手法要领,操作娴熟并经过长期的功法训练和临床实践,才能极尽手法的运用之妙,所谓“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功法,是中国传统强身、防病、治病的一种锻炼方法。其特点是形体动作与呼吸调节、意念活动相结合。功法是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功法在推拿学的应用,既是推拿医生作为增强体质、提高推拿持续操作力量负荷能力及有助于掌握手法技巧的自我锻炼手段,也是借以指导和帮助病员进行功能训练,防治疾病的手段。推拿练功动作明确,锻炼全面。推拿练功动静结合,意气相随。推拿练功医练结合,增强疗效。 推拿是一门实用学科,功法和手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练好功法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练好手法,可以治疗疾病,防病保健。练好二者,才能学好推拿,才能达到“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学好推拿,才能发展中医优势,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治疗疾病,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一)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二)“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2:“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 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三)中医传统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1 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

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 2 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余浩郑黎)之一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作者: 余浩郑黎)之一 生活学习,感悟养生之道 万病从根治传奇中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感悟与总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是天地阴阳二气运动的产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这个大的环境中,疾病的产生和治疗,在自然界中均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法则。 从事中医多年,回首自己学医和从医之路,回忆这些年遇到疑难杂症时的处理经过,我时常感叹,自然界所有的问题,在自然界中均可以找到答案,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掘,去思索,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可悲的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不再像小孩子那样,遇事问个为什么,凡事刨根问底,追寻事物的本源!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边缺少了神秘,缺少了好奇,却多了一些平淡和无可奈何。 我时常告诫自己,要求自己能够做到“心中时时有患者,

处处做个有心人”! 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总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医学中来,提高自身的悟性,站在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研究疾病,寻求解决方案,感受中医的“大道至简”,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向生活学习,智慧的源泉永远不会干枯!今天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将自己多年来对生活的感悟,对医学的领悟总结出来,给那些长期被疾病困扰的患者一些帮助。让我们一同来透过生活中的常见小事,感受中医,感受养生之道!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证的表现 天冷了,早上洗脸用的是热水,洗完后,我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洗脸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而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最下端居然还结了少许冰块!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 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在想啥?” 是啊!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的确想了很多——我想明白了最近一些疑难病症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

2009-11-05 |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 标签:保健 那天,看到了关于中医名家李可四逆汤的方剂,查来给大家一阅: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

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 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 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神衰欲寐 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为太阳病误汗亡阳。【方解】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 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 └伍干姜温健脾阳。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辩证方剂。 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例》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我认识到了这四大名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成就。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

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伤寒论》还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奠定了中医杂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历代中医学者推崇和必读之书。此书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结合﹑突显脉学运用的特点,运用了严谨的防治学理念,对后世诊治疾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热论》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所著。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管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它主要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并按卫气营血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对于充实中医诊断辩证学的内容有很大的价值。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学习“中医经典解读”这门课程确实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医提供了一个平台。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目录 第一篇:中医学习心得体会_匡 第二篇: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第三篇: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第四篇:学习《易经里的中医与智慧》的心得体会 第五篇:参加XX年全区中医护理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正文 第一篇:中医学习心得体会_匡 这学期有幸选到了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一方面更体会到中医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发现原来中医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医食疗更是让中医更加通俗、实用、真实、独特地融入了寻常百姓家的膳食当中。由于生长在南方地区,从小就开始接触到中医药膳,对于“药补不如食补”、食药结合等药膳养生有一定的了解。 喜欢中医,因为它深邃的历史文化思想底蕴与健康的治疗之道。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除概括了解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外,我最大的体会是明白了怎样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贯穿中医食疗之道,有时候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一些食材竟然对一个人的身体有如此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的家乡特产大枣,可以健脾益气、和胃生津。但就像李恩庆老师说的,一学期的课远远不够了解到具体全面的知识,我们的课堂就是希望能够与对中医有兴趣的同学有所教导与交

流。三十多个课时的课程中,优质、实用的中医膳食疗法令我感受颇深。 通过课堂上李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比如,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它们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且,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其生理、病理无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的,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会“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在课堂学习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药膳食疗应用”这一块。因为这些药膳食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体现。记得当初刚刚来到珠海的时候,不是很适应这边的食物和气候,经常容易上火或者湿热。现在通过对《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常用的药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较好地跟随气候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使得自己的身心都处于健康的状态,也能够为家人日常生活的健康饮食提供一些很有用的建议。中医药膳食保健是中医中的重要部分,在将来也必将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辅助治疗和调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并且会一代代的发展和流传下去。 第二篇: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中医历代名家录

中医历代名家录 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时杰出的医家。他曾到过很多地方为人治病,方法简单有效,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华佗是一位精通医术的著名医生,尤其出名的是他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他到了哪里,都会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是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是最早的麻醉剂。在手术前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他不久便会昏睡过去,不省人事了,直到手术后才会醒来,痛苦很小。而手术之后,他在缝合的伤口处抹上一种药膏,四五天就能好转,也不痛了,一月之内伤口便能愈合,医术十分高明。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父亲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经十余年的刻苦钻研,李时珍三十多岁时便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据说当时常随父亲在当地的玄炒观内为病人诊治。 关月波,北京人,生于1873年,卒于1940年,享年67岁,是清末民初北京著名中医。关氏年轻时熟读古文,曾创办私塾,自任教师并自学中医。在北京行医40余年,擅长内、外、妇、儿及针灸各科,尤精内科、妇科。其诊所名为“乐道堂”。关氏对肝硬变腹水有独到疗效,并擅长治疗天花、麻疹、猩红热等时疫急症。 关月波在北京行医40余年,擅长内科及妇科,提倡气血辨证。他认为人之一身,无非气血。而疾病的发生演变,不外表里出入、上升下降的变化;疾病的性质和发展,不外寒热进退的相互转化,正虚邪实的相互交错,气血阴阳的相互失调等。从病理变化的总体来看,不外邪正的消长与阴阳的失调。而邪正消长、阴阳失调的关键,又离不开气与血。气属阳,血(包括阴、津液)属阴。气与血互为其根,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气血失调,则阴阳不和而疾病蜂起。总结气血失调的病机,不外乎气虚、气滞、气逆、血虚、血瘀、出血等。这既是疾病的产物,又是再致病的原因。且气病可伤血,血病可及气,气血失调都会造成人体各脏器的功能失调。因此,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气血这个主题。 关月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仅把人体脏腑经络分属气分、血分,还把各种病因、疾病、症状划分为“气分受病”和“血分受病”。比如肿痛一症,如肿胀重,属气分受病;如疼痛重且固定不移,属血分受病。由于人体的整体性,气血相互为用,所以有发于气而受病于血,有发于血而受病于气,以及气血同病等情况。因此,辨证时要分清是以气分为主,还是以血分为主;是气分先受病,还是血分先受病。治疗时,他也多从气血两个方面考虑。气病求之于血,血病求之于气。治气时照顾到血,治血时照顾到气。这里,他所讲的气血辨证与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后者气分病、血分病只反映了温病发展的不同层次和证候类型,前者则是疾病归属的两大范畴。他曾说:“临床辨证,初求于六淫八纲、卫气营血、三焦脏腑,而深求于气血,不能浅学辄止”。他所讲的气血辨证,是在继承前人辨证方法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层。 丁氏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然而,对于穷苦患者,他不但不收医药费,有时还掏钱资助,使其得以尽快痊愈,以便谋生。遇到患疮疡需要手术治疗而又无钱糊口者,常常补助其饭费,待患者吃过饭后再行手术。遇到开刀时脓液排出不畅的患者,丁德恩就用口吸吮脓液,促其排净,患者无不感恩戴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