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章 潮汐和风暴潮

第九章 潮汐和风暴潮

月相变化教学过程

月相变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月亮吗?你都知道月亮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交流。 师:评价:看来,咱们同学对月亮了解的真不少啊!今天,我们来学习月亮的另外一个知识:月相(板书) 师:那什么叫做月相? 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理解。 1、回忆月相 那你们都见过哪些月相?它们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把它们的样子画在小圆片纸上,并把它剪下来。 同学们,上节课的时候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月球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月亮?它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把它的样子画在小圆片纸上。 师:把你的小圆片贴到黑板上。并交流自己的认识。(学生很可能画出圆月、弯月、半月形等月亮的形状) 2、月相概念 师:对啊,就像刚才同学们画的那样,月球在圆缺变化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教师板书:月相) 二、月相的规律: 1、贴月相 师:那么,这些月相都是在农历的哪天出现的呢?怎样变化呢?(教师板书:变化)为了便于大家操作,老师给大家剪了不同的月相,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凭借你们的生活经验把这些月相贴在相应的时间内,(教师粘贴大的素描纸,里面写上了时间)不确定的可以跟同组的其他同学商量好后再决定,都贴好了没有异议的,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来。 下面是学生活动,制作月相并排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 2、小组展示 师:下面,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月相变化图?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这样贴?(学生的月相图可能出现的样子粘贴到黑板上) 3、教师点评

通过刚才同学的介绍,咱们大家对月相的变化规律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那么,亮面大小到底应该怎样排列?亮面到底在左还是在右呢?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月相变化规律呢?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师:你有什么办法研究呢? 学生可能回答说:课后观察真实的月相并记录。 师: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在课堂中想研究该怎么办呢? 学生也可能说通过模拟实验。 2、师:应该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呢?请你们结合课本上的图(p49)来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 (1)师:那么,实验中分别用什么来模拟宇宙中的什么? 学生交流:整面墙壁就可以模拟直射的太阳平行光。被涂亮一半的皮球模拟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举着月球沿轨道运行一周就可以让站在圈内的同学观测的“变幻莫测”的月相。 (2)那么,在做模拟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A.模拟月球的同学在运行时要保证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B.月球运行到每个观察点时,稍作停顿。 C.每个观测者找到自己的观测者,记录对应观测点观察到的“月相”并用简单的文字标出亮面。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实验活动。 (3)下面哪个小组展示一下你们模拟实验的观察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师:老师也对模拟实验做了简单的记录,请看这里。(展示贴图) 4、月相变化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谁能解释一下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可能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5、看了同学们对月相的变化有了自己的解释,那么真实的月相变化就是这样吗? (学生可能会疑惑,不知道如何回答)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师:看来模拟实验不能等同于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那么,该怎样观察呢?

潮汐要素复习整理

潮汐原理复习思考题整理 (第四章~第五章) 第四章 1.什么是中期观测资料分析和短期观测资料分析,以及调和常数求解的实际步骤 中期观测资料分析:属于不同群的分潮的会合周期最长为1个月,因此把长度长于一个月但不足一年的观测记录称为中期观测资料 短期观测资料分析:观测的时间长度只有一天或几天 调和常数求解的实际步骤: ?中期观测资料分析(TB P103-107) 1)区分主分潮和随从分潮2)取L 段观测记录,式(4.4)可以写为(4.6) 3)将式(4.6)的余弦函数展开得到(4.7) 4)式(4.7)是包含2(P+Q)+1个未知数的由 () 1 L l l M = ∑ 个方程组成的矛盾方程组 5)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矛盾方程组的法方程(4.10) 6)当L=1时,法方程(4.10)变为TB P106 7)引入Q个随从分潮与相应的主分潮的差比关系后,将给出另外2Q个方程(4.11) 8)进一步求得(4.12) ?短期观测资料分析(TB P116-119) 1)潮汐调和常数的初算2)潮流调和常数的计算 3)噪声方差的估计4)不合理数据的舍弃 5)调和常数和余流的计算6)潮流椭圆要素的计算 2.短期资料观测引入的参数D 和d 代表什么含义,具有什么作用? 振幅系数D 和迟角订正d 用准调和分潮表达式比用调和分潮表达式要简单的多,不但可以简化许多分析过程,而 且对分析实际潮汐特征也能使得问题变得更容易。 3.什么是准调和分潮,它和调和分潮有什么区别 ?实际准调和分潮的振幅和相角与A 小时前的引潮力准调和分潮相应量有关,与其余时刻,特别是与当时引潮力则没有关系,故A 叫做准调和分潮的潮龄 ?区别 4.了解潮汐和潮流的自报TB P119 第五章 1.潮汐特征值的含义TB P120-121 2.对于不同潮汐类型港口潮汐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第十二章:潮汐与潮流分解

第十二章潮汐与潮流 1.根据潮汐静力学观点: A. 赤道上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 B. 南、北回归线上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 C. 两极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 D. 纬度等于月球赤纬的地方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 2.以下哪些因素会引起潮汐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 A. 寒潮 B. 台风 C. AB都是 D. AB都不是 3.英版《潮汐表》中调和常数表的用途是: A. 结合主港潮汐预报表预报附港潮汐 B.利用简化调和常数法预报主附港潮汐 C. 以上都对 D. 以上都不对 4. 则对应该主港低潮时的附港潮时差为: A. -0017 B. 0017 C. -0039 D. 0039 ?kn3其意思为: 5.中国沿海某海区海图上的往复流图示为:?→ A. 该海区涨潮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3kn B. 该海区落潮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3kn C. 该海区涨潮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6kn D. 该海区落潮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6kn 6.中国某海区为往复流,大潮日最大流速为4kn,则农历初七该地的最大流速为: A. 3kn B. 4kn C. 2kn D. 3/2kn 7.地球表面上所受引潮力都指向球心的各点组成的水圈称之为______。 A. 真子午圈 B.照耀圈 C. 卯酉圈 D. 向心圈 8.月赤纬等于0时的潮汐特征为: A. 相邻的两个高潮潮高相等 B. 涨落潮时间相等 C. 相邻的两个低潮潮高相等 D. 以上三者都对 9.某港口潮汐现象为:每天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潮差和涨落潮时间均不相等,该港口为: A. 正规半日潮港 B.不正规半日潮港 C. 正规日潮港 D. 不正规日潮港 10.台风对潮汐的影响是: A.引起“增水” B. 引起“减水” C. 引起降雨 D. 产生狂浪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1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1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学习目标: 认知与技能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 学习媒体:网络教室,每3人一台电脑(异质分组)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 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的辩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 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的请参照下面的相关学习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的关系,再观 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的关系。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 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 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 一、月相的产生 [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 乙 丙 丁 甲 任务一:下列四幅图各是什么日期观测的? 西 东 东 西 东 西 任务一学习软件

潮汐简便计算法

潮汐简便计算法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海水有规律的涨落,而涨落的时间和高度又有着周期性的变化,由此人们把这种海水涨落的现象叫潮汐。而随着海水的涨落、水位的升降,出现了海水的水平流动,这种海水流动的现象叫潮流。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1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程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甘二、廿三附近几天。人们还发现,潮汐现象同月亮、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地球在一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月亮又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力就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但实际潮汐涨落的主要成因却是月球对地球(表层)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太阳的乍用较小,约为月球的2/5,因月球离 地球较近,故此月球的乍用较大。 据科学推测是: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太阳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 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 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目。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高潮时=(日差)0 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0.8)×(5-1)+10:50′=3:12′+10:50′=14:02′(即为第二个高潮)14:02′-12:24′=1:38′(即为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4:02′-6:12′=7:50′(即为第一个低潮)以上这样的算法固然)准确,但很繁琐,很难开口就说出来,我们经过多年的海上实践,验证,摸索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简易计算法。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x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5-3)×0.8=1:36′(即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36′+6:12′=7:48′(则则第一个低潮)。如计算威海阴历量五的潮时:高潮时=(25-18)×0.8=5:36′(则是第一个高潮)。低潮时=5:36′+6:12′=11:48′(则是第一个低潮)潮流也叫潮汐流,这是水位升降起伏的潮信现象,是由于海水受到引潮力的作用发生了水平流动后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潮流和潮汐一样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但海水流动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故常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往复性,

《月相变化》教学案例.

《月相变化》教学案例 上海市位育中学汪根平 一、课题选择的背景 《月相变化》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们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引起 了地球潮汐的周期变化,月相变化是高中地理教学难点之一。而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认识,只 停留在十五满月上,不了解月相的整个变化过程,更不能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其产生原因。仅靠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可能被动地接受了某些知识,无法体验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因 此这节课尝试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虚拟观察月相变化,体验月相变化过程,提炼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2)班是我校理科班。学生信息技术和信息较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对特殊天象观测有一定的兴趣;而对月相没有系统地观测过。学生对理科学习积极 性较高,不少同学敢于提出问题,对某些问题进行质疑,但对地理这门学科兴趣不大。所以 教师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对月相变化的探究,逐步培养学习地理的情感。 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 教学媒体:网络教室,每3人一台电脑(异质分组)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自主探究问题探讨交流总结 四、教学设计的调整 1、引言的调整 本来引言是一段flash动画,加上一些声音效果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但试验结果是学生对这段动画的热情超过了学习内容本身。因此调整为《林肯利用月相解疑案》的故事引入。 2、教学过程的调整 原设计是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即总结交流。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学生学习有快有慢,每一个任务都总结交流,影响学习速度较慢的同学学习热情,且影响学习进度。因此调整为 三个学习任务都结束后总结交流。 五、主要教学环节及其实施案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3. 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月相 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 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 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 xx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

潮汐的类型

一、潮汐的类型 潮汐现象非常复杂。仅以海水涨落的高低来说,各地就很不一样。有的地方潮水几乎察觉不出,有的地方却高达几米。在我国台湾省基隆,涨潮时和落潮时的海面只差0.5米,而杭州湾的潮差竟达8.93米。在一个潮汐周期(约24小时50分钟,天文学上称一个太阴日,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所需的时间)里,各地潮水涨落的次数、时刻、持续时间也均不相同。潮汐现象尽管很复杂,但大致说来不外三种基本类型。 半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 从各地的潮汐观测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涨、落潮时,还是潮高、潮差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的情况,可以把潮汐大体分为如下的4种类型: 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做正规半日潮。 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每个太阴日内一般可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较大的时候),第二次高潮很小,半日潮特征就不显著,这类潮汐就叫做不正规半日潮。 正规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像这样的一种潮汐就叫正规日潮,或称正规全日潮。 不正规日潮:这类潮汐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具有日潮型的特征,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接近零的时候)则具有半日潮的特征。 凡是一天之中两个潮的潮差不等,涨潮时和落潮时也不等,这种不规则现象称为潮汐的日不等现象。高潮中比较高的一个叫高高潮,比较低的叫低高潮;低潮中比较低的叫低低潮,比较高的叫高低潮。 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二、潮汐要素 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 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 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 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涨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落潮时。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说明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单元容概述及本课在单元教学中的位置 《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宇宙》这一单元属于《科学(3—6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的畴。《宇宙》单元在结构安排上是非常严密的,这一单元从认识月球开始,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的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同时令他们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深入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月相变化》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十分有利的。

在该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在了解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配以课件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整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在探究中培养动手和思维能里,得到乐趣,获取新的科学概念。 二、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充满着神秘和幻想,学生非常想了解有关月亮的秘密。月相更是学生每天都会见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对于他们仅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能尝试解释貌相变化的原因。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潮汐与潮流

潮汐与潮流 2008-04-02 22:28:09| 分类:自然地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潮汐与潮流 潮汐(Tide)是海面周期性的升降运动。与潮汐现象同时发生的还有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即潮流(Tidal Stream)。 潮汐与渔业、盐业、港口建筑、以及海水动力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潮汐与航海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船舶的航行计划的实施和航海安全,如需要通过浅水区,须预先依据潮汐资料计算出当地潮高、潮时,并正确调整吃水差;为了保证船舶安全地航行在计划航线上,须随时掌握当的潮汐与潮流资料,观测船位,调整航向。即使是在港内,也不容忽视潮汐、潮流对船舶安全的影响。在沿岸航行中,船长的航行命令、公司的航行规章制度、国际性机构对航行值班驾驶员的指导性文件中,都将掌握当时和未来的潮汐和潮流列为确保航行安全的驾驶台工作的重要内容。 潮汐学有着丰富的内容,本章仅从航海应用实际出发,阐述潮汐的基本成因、潮汐术语、潮流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13—1 潮汐的基本成因和潮汐术语 一、潮汐的成因 海水的涨落现象是由诸多复杂因素决定的,经研究表明,潮汐产生的原动力,是天 体的引潮力,即天体的引力、地球与天体相对运动所需的惯性离心力的向量和。其 中最主要的是月球的引潮力,其次是太阳的引潮力。 本章仅从航海实际需要出发,扼要地利用平衡潮理论(静力学理论)分析潮汐的基 本成因,并对调和常数分析法作简单扼要的介绍。 平衡潮理论是牛顿创立的,所谓平衡潮是指海水在引潮力和重力作用下,达到平衡 时的潮汐。 为了使问题简化,作以下两个假设: 1、整个地球被等深的海水所覆盖,所有自然地理因素对潮汐不起作用; 2、海水没有摩擦力、惯性力,外力使海水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平衡状态。 下面以月引潮力为例来分析潮汐的成因: ㈠月球的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式中:mM ——月球质量;mE——地球质量; R——地月中心距离;k——万有引力系数。

潮汐测量仪器分类(Ivy)

定点方式:一般选在码头或者岸边设立验潮站或者在测区的某一位置进行临时验潮,对于远离岸边的海域,也会选择临时海上定点验潮站。 缺点:受暗滩、河流、气候和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地理环境复杂地区,定点观测到的潮位数据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个测区的水位特点。若离岸超过20km,则采用预报潮位,精度不高。 井式验潮:浮子式、引压钟式属于有井验潮仪 浮子式:利用一浮标在海面的浮子随海面上下浮动,其随动机构将浮子的上下运动转换为记录纸滚轴的旋转,从而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留下潮汐变化的曲线。 引压钟式:将引压钟放置于水底,将海水压力通过管道引到海面以上,由自动记录器进行记录。 井式验潮仪:通过水面上随井内水面起伏的浮筒带动上面的记录滚筒转动,使得记录针在装有记录纸的滚筒上画线,来记录水面的变化,达到自动记录潮位的目的。 适用于:固定于岸边(港口、码头等)的观测站 优点:坚固耐用,滤波性能好,精度较高,维护方便 缺点:安装,成本较高,连通导管易阻塞,对环境要求高,机动性差 声学式验潮仪:固定在水位顶端的声学换能器向下发射声信号,信号遇到声管的校准孔和水面分别产生回波,同时记录发射接收的时间差,进而求的水面高度。 优点:使用方便,工作量小,滤波性能好 水压式验潮仪:通过测量水下或海水相连的水面以上的某一界面上由于海面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来测量水位。 机械式:坚固耐用,调整方便,成本低,滤波性良好 电子式:安装方便,精度高,携带方便,从观测数据到数据处理可由计算机自动化处理,效率高,滤波性良好 卫星潮汐遥感:通过卫星测高技术可以得到全球特别是深海和偏远地区所需海面的地形资料,从而获得改地区的潮汐资料。 优点:快速、经济、可靠 GPS:通过测得一段时间内水面载体上的GPS天线的系列高程值计算出潮位数据 优点: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抗干扰性好、保密性强,可以在测船走航的同时进行,节省人力资源,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可以直接测量且确保精度。

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4课。在第2课和第3课中,通过对影子变化的研究,探索了太阳的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并明确了月球和太阳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围绕地球转一周需要一个朔望月,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本课,学生将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本课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准确规律,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个月之中,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即可。聚焦环节,先向学生明确月相是月球和太阳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探索环节,围绕月相图片展开,先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认识更多的月相,再让学生尝试给这些月相图片进行排序。学生排序后,可以用燕尾夹将月相图片夹在一起,快速翻动,这样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月相的变化了。研讨问题“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只要能够得出“弯—圆—弯”这样的简单规律就可以了。拓展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外尝试去寻找“亮星”,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的位置有何不同。 在本课中,只需让学生了解简单规律,而不需要涉及专业的月相名词,如望月、上弦月、朔月等。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如有时候呈圆形,有时候像小船一样呈弧形,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他们甚至会表达“一月是扁的,八月是圆的”,将月相变化规律放在一年中去界定,原因是他们没有在一个月的周期里持续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理解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潮流潮汐

潮汐现象 潮汐(Tide):海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的升降 现象。 白天的海面上升为潮,晚上的海面上升为汐。 涨潮(Rising tide或Flood tide):海面上升的过程。 落潮(Falling tide或Ebb tide ):海面下降的过程。 高潮(High Water):海面涨到最高位置时,称为高潮。 低潮(Low Water):海面落到最低位置时,称为低潮。 潮流(Tidal Stream):伴随海面周期性的升降运动 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方向的流动。 潮汐的变化周期:指相邻高潮或相邻低潮的时间间隔,一般大约为半天或一天,即所谓的半日潮和日潮。 注意的是:海水的涨落时快时慢,高潮后,海面下降速度缓慢,到高、低潮中间附近时下降速度最快,随后又减慢,直到发 生低潮。 停潮(Slack Tide):低潮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海面 处于停止状态,称为停潮。

低潮时(Time of Low Water):简记T L W,停潮的中间 时刻。 平潮(Slack Tide):高潮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海面 处于停止状态,称为平潮。 高潮时(Time of High Water):简记T H W,平潮的中 间时刻。 涨潮时间(Duration of Rise):从低潮到高潮的时 间间隔。 落潮时间(Duration of Fall):从高潮到低潮的时 间间隔。 潮汐的基本成因 潮汐由天体的引潮力产生的。 引潮力:天体的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对潮汐影响较大的是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其中月球 引潮力是产生潮汐的主要因素,包括月球的引力和地球绕 月地公共质心进行平动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月球连续两次上(下)中天的平均时间间隔约为24h50m,即一个太阴日,故在一个太阴日中同一地点产生两次高潮 和两次低潮,相邻高(低)潮的时间间隔为12h25m。 在一个太阴日中,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有明显的差异;涨落潮的时间间隔也不相等称为潮汐的周日不等。

潮汐观测作业指导书

潮汐观测作业指导书 1.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点应选择在与外海畅通,水流平稳,不易淤积,波浪影响较小的海域;应避开冲刷严重、易坍塌的海岸;在理论最低潮时,水深应大于1m;尽可能利用防波堤、码头、栈桥等海上建筑物。 2.验潮井的设置 验潮井是为观测潮汐而专门设置的建筑物。它的设计,特别是进水管道必须使井内与井外潮位差小于1cm,并具有良好的消波性能。验潮井的设置应详细记载和归档。 3.水准系统的设置与水准测量 3.1水准点的设置 观测站应在适当位置设置一个基本水准点和一至两个校核水准点。基本水准点是观测站永久性的高程控制点。校核水准点是用于引测和检查水尺零点、读数指针高程的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分别按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的埋设方法埋设,并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使之不易受到破坏。水准标石埋设的技术设计、选点、埋设方法和要求按GB12898的规定执行,并详细记载和归档。

3.2水准点的水准测量要求 3.2.1基本水准点应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与国家水准高程系统连测。 3.2.2校核水准点应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与基本水准点连测。 3.2.3基本水准点与校核水准点启用后每年应复测一次; 两年后若没有发现高程变动,基本水准点每隔四年应复测一次,校核水准点每隔二年应复测一次。 3.2.4水准点的测量按GB 1 2 8 9 8 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将各次测量及复测情况详细记载和归档。 3.3潮高基准面的确定 3.3.1测站潮高基准面宜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简称测站基面。 3.3.2在未确定潮高基准面的测站,可用开始观测时的第一根水尺零点处的水平面或设定的某一水平面临时作为潮高基准面。在观测一年后,使用所测资料通过推算,确定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测站潮高基准面 3.3.3测站基面一经确定不应轻易变动,测站基面的高程应记载和归档。 3.3.4 测站基面确定后,测站的潮高资料必须订正到测站基面上。 4.井内、井外水尺的设置

小学科学六年级《月相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 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b5E2RGbCAP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 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p1EanqFDPw 三、准备材料: 月相演示仪、圆纸片、剪刀、磁铁、记号笔、月相变化记录纸 四、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苏轼词《水调歌头》,说一说词中描述了一副怎样的场景。 (一)、月相 1、苏轼这首《水调歌头》中写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同学们看 到过月亮的阴晴圆缺么?DXDiTa9E3d 2、请 3-4 名同学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3、出示月相的概念: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板书课题) 4、教师介绍画月相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5、请每个同学把自己看到过的月相剪下来,贴在黑板上。(组内同学不要重复) (二)给月相排序 1、学生剪月相,贴月相。 2、确定十五和初一的月相。 3、仔细观察初一到十五的月相,你有什么发现?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99289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月球》第一课时 《月相变化》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根据已有的想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2、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组探究实验材料、新型月相变化探究仪(演示用)、记录单、大泡沫黑白球、支架 一、魔术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个会变魔术的木头球(拿出来看!),想看它表演吗? 2、先回答我一个问题:这个球是什么形状的? 3、看好了!打开AMCAP软件。 (学生看到的木球样子) 4、想知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5、好!今天这节课里,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听得最认真,课后,老师就把魔术箱借给他们研究研究!好不好? 【效果及反思】 魔术引入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进入学习状态。而且魔术也为小组活动后的自制教具《新型月相形成演示仪》的演示埋下伏笔。 二、认识月相 (一)提出问题 1、视频中看到的木球,很像夜晚天空中的……?

(学生看到的木球样子) 2、你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 3、【PPT显示】月亮就是这样不断变化模样,有时候像圆盘、有时有像镰刀,这就叫月相变化。(板书:月相变化) 4、关于月相变化,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边说,师边板书:1、月相怎样变化?2、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5、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看月相怎样变化这个问题。 【效果及反思】 这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提出见过的月亮的样子,非常自然的引出月相的概念,让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的特点。学生非常踊跃回答,由于是研究自己的问题,所以下面的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二)画月相 1、农历的第一天叫……?圆圆的月亮出现在农历……? 生:十五。 2、初一到十五,我们叫做上半月。你认为,上半月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把它画出来好吗?如果你这样画,会画得又快又好。(PPT演示) 3、看懂了吗?组长拿出记录表一,小组共同讨论完成。 记录表一:我们认为上半月的月相这样变化的

月相变化教案

月相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实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实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实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2、师指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让学生画月相图片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很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师: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学生回答)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实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相关,跟太阳照射相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相关。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课外拓展: 1、动脑筋:出一个和月相知识相关的破案的题。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实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月相变化的本质。 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水,半明半暗(半黑半白)的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猜谜游戏: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答:月亮(月球) 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回答月亮的圆缺变化和位置变化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二、认识月相并给月相排序 1、出示几种不同的月相,认识一些月相的名称 2、学生能说出娥眉月与残月,上弦月与下弦月,上凸月与下凸月的区别。 3、小组(6人一小组)里每位学生在圆纸片上画一个月相(要求6位同学画的各不相同),并剪下来。 4、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5、6个同学把剪下来的月相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时间先后的排列,并贴到黑色卡纸上。 6、黑板上展示每个小组的月相排列,全班讨论并交流:哪些大家觉得可能正确?说说原因。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预设: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在

潮汐学

1. 潮汐静力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潮汐静力理论的贡献是什么? 假定: (1)地球为一个圆球,其表面完全被等深的海水所覆盖,不考虑陆地的存在; (2)海水没有粘性,也没有惯性,海面能随时与等势面重叠; (3)海水不受地转偏向力和海底摩擦力的作用。 在这些假定下,海面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作相应的上升或下降,直到在重力和引潮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位置为止。因此海面便产生形变,也就是说,考虑引潮力后的海面变成了椭球形,称之为潮汐椭球,并且它的长轴恒指向月球。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表面相对于椭球形的海面运动,这就造成了地球表面上的固定点发生周期性的涨落而形成潮汐。这就是平衡潮理论的基本思想。 贡献:1)潮汐静力理论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引潮力之上; 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导出的潮高公式所揭示出的潮汐变化周期与实际基本相符; 3)由潮高公式计算出来的最大可能潮差为78cm , 这一数值与实际大洋的潮差相近。 2. 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潮汐动力理论的贡献是什么? 基本思想:潮汐动力学理论是从动力学观点出发,来研究海水在引潮力作用下产生潮汐的过程。此理论认为:对于海水运动来说,只有水平引潮力才是重要的,而引潮力的铅直分量(铅直引潮力)和重力相比非常小,因此铅直引潮力所产生的作用只是使重力加速度产生极微小的变化,故不重要。还认为海洋潮汐实际上指的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水平引潮力作用下的一种潮波运动。海洋潮波在传播过程中,除了受引潮力作用之外,还受到海陆分布、海底地形(如水深)、地转偏向力(即科氏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 贡献:1)解释了潮流现象; 2)解释了无潮点和旋转潮波系统; 3)解释了潮差大于平衡潮理论潮差的现象; 4)解释了浅水潮波的产生。 3. 什么是月球引潮力?月球引潮力如何计算?由引潮力公式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地球上的物体,其所受到的月球的引力,与因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平动所产生的惯性力的合力,是该物体所受的月球引潮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任一地点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的月球引力为2x KM f m =,方向都指向月球中心,彼此不平行,x 为所考虑的质点至月球中心的距离。这个力的大小随着质点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平动的结果,使得地球(表面或内部)各质点都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公转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此公转惯性离心力的方向相同且与从月球中心至地球中心联线的方向相同(即方向都背离月球),大小为2 D KM f c =,式中M 为月球的质量,K 是万有引力常数,D 为月地中心距离。 月球引力与地月公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即为月球引潮力,即→→+c m f f 。 得到的结论: 1)由于地月日的周期性运动,产生了周期性的引潮力变化,引起了周期性的潮汐现象; 2)由于地月日的周期性运动的复杂性,引起了周期复杂的潮汐现象; 3)引潮力与天体质量成正比,与天体和地球距离的立方成反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