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班级:生物技术实验者:王茜同组人员:谢京合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练习分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学习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3. 观察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学及遗传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果蝇培养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1. 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

(第二天)(第零天)

第一次蜕皮幼虫

(第一天)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现列表如下: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焦刚毛的基因座为sn3, 本文简写为sn。

2.果蝇杂交原理

(1)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与这些性状对应的突变性状很多,其中灰身(+)与黑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灰身对黑身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2)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果蝇另一突变性状为焦刚毛(sn),与之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直刚毛(+),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一号染

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4)不完全连锁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交换,产生一定频度的重组型配子,在子代中表现一定比例的重组性状,通过观察和统计测交子代各种表型的个体数,可估算出连锁基因间的交换率,由此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臵,绘制出连锁遗传图。已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红眼(+)对白眼(w)是显性,直刚毛(+)对焦刚毛(sn)是显性,长翅(+)对小型翅(m)是显性,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若将白眼(w)、焦刚毛(sn)、小型翅(m)三隐性突变体雌蝇(X w sn m X w sn m)与红眼(+)、直刚毛(+)、长翅(+)野生型雄蝇(X+++Y)杂交,则F

1

可产生三杂合体雌蝇(X w sn m X+++)和三隐性雄蝇(X w sn m Y)。由于Y染色体上不携带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表现出X染色体上三个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相当于一个三隐性纯合体。

用F

1代杂交(相当于测交),F

2

代表现出的8种表型及数目与F

1

雌蝇产生的8种配子及数目

一致,通过观察和统计F

2

代(相当于测交子代)8种表型的个体数,就可估算出这三对基因间的交换率,由此确定这三对基因其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臵,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3.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制备原理

本世纪初,D. Kostoff用压片法首先在D. melanogaster 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细胞核中发现了特别巨大的染色体——唾液腺染色体(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事实上,双翅目昆虫(如摇蚊、果蝇等)的幼虫期都具有很大的唾腺细胞,其中的染色体就是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这些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为遗传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如染色体结构、化学组成、基因差别表达等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材料。

双翅目昆虫的整个消化道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不再进行有丝分裂,而停止在分裂间期。但随着幼虫整体器官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体积的增大,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尤其是唾液腺染色体仍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而不分开,经过许多次的复制形成约1000~4000拷贝的染色体丝,合起来达5μm宽,400μm长,比普通中期相染色体大得多(约100~150倍),所以又称为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和巨大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

唾液腺染色体形成的最初,其同源染色体即处于紧密配对状态,这种状态称为“体细胞联会”。在以后不断的复制中仍不分开,由此成千上万条核蛋白纤维丝合在一起,紧密盘绕。所以配对的染色体只呈现单倍数。而唾液腺染色体形成时,染色体着丝粒和近着丝粒的异染色质区聚在一起形成一染色中心(chromocenter),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从染色体中心处伸出的染色体臂。

由于唾腺细胞在果蝇幼虫时期一直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状态,所以每条核蛋白纤维丝都处于伸展状态,因而不同于一般有丝分裂中期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经染色后,

呈现深浅不同,疏密各异的带(band)。这些带的数目、位臵、宽窄及排列顺序都具有种的特异性。研究认为这些带与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关系,而一旦染色体上发生了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也可较容易地在唾腺染色体上观察识别出来。可见唾腺染色体技术是遗传学研究中一项基本的技术。

三、实验材料

1.不同品系的黑腹果蝇。

2.黑身果蝇(b):黑体、红眼、长翅、直刚毛(bb ++ ++ ++)品系;

三隐果蝇:灰体、白眼、小翅、焦刚毛(++ ww snsn mm)品系。

3.D.virilis果蝇三龄幼虫。

四、实验用具、药品

1. 果蝇饲料的配制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能发酵基质,都可用作果蝇饲料。常用的饲料有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配方如下表:

果蝇饲料的几种配方

1)玉米饲料:

i)取应加水量的一半,加入琼脂,煮沸,使充分溶解,加糖,煮沸溶解。

ii)取另一半水混和玉米粉,加热,调成糊状。

iii)将上述两者混和,煮沸。以上操作都要搅拌,以免沉积物烧焦。

iv)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及丙酸,充分调匀,分装。按附表用量配制,可得饲料1000毫升左右。

2)米粉饲料:方法与玉米饲料相同,用米粉代替玉米粉。

3)香蕉饲料:

i)将熟透的香蕉捣碎,制成香蕉浆。

ii)将琼脂加到水中煮沸,使充分溶解。

iii)将琼脂溶液加入香蕉浆,煮沸。

iv)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及丙酸,充分调匀,分装。

丙酸的作用是抑制霉菌污染,用量参照附表,每200毫升饲料约加1.5毫升左右。如无酵母粉,也可用酵母液代替,但用法不同。若用酵母菌液则在饲料分装到培养瓶中以后再加入,每瓶加数滴。

2.培养瓶

培养果蝇用的培养瓶可用牛奶瓶,或大、中型指管,用海棉或纱布包的棉花球作瓶塞。实验室中保存原种以及杂交实验以中指管为宜。培养瓶用前要消毒,而后再装饲料(每瓶2厘米厚即可),待饲料冷却后,用酒精棉花擦瓶的内壁,然后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作幼虫化蛹时的干燥场所。

3. 双筒解剖镜,镊子,解剖针,毛笔,白瓷板,吸水纸,培养箱,饲养瓶,麻醉瓶,乙醚,酒精,丙酸,培养基等。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果蝇培养

1. 麻醉

对果蝇进行检查时,用乙醚麻醉,使果蝇处于昏迷状态。使用时将乙醚(2~3滴)滴到麻醉瓶的棉花球上(注意不要让乙醚流进瓶内),麻醉瓶要保持干燥,否则会粘住果蝇翅膀,影响观察。麻醉果蝇时,先将长有果蝇的培养瓶在海棉垫上敲,使果蝇全部震落在培养瓶底部,然后迅速打开培养瓶的棉塞,把果蝇倒入去盖的麻醉瓶中,并立即盖好麻醉瓶,待果蝇全部昏迷后,倒在白瓷板上进行观察。

果蝇的麻醉程度看实验要求而定,对仍需培养的果蝇,以轻度麻醉为宜。但对不再培养,单单进行性状观察的果蝇可以深度麻醉,甚至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 角,说明死亡)。检查完毕后,把不需要的果蝇倒入盛有煤油或酒精或水的瓶中(死蝇盛留器)。

2. 果蝇交配

将雌雄果蝇放在一起培养,雌蝇的生殖器中有贮精囊,可保留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雌蝇一次交配所得的精子,足够它多次排出的卵受精,因此在做杂交试验时,雌蝇必须选用处女蝇(没有交配过的雌蝇)。雌蝇孵出后12小时内不会交配,这个时间内把果蝇全部倒出,分出雌雄蝇,单独饲养,这时收集的雌蝇是处女蝇。杂交时把所需品系的雄蝇直接放到处女蝇培养瓶中,贴好标签,注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及交配日期,进行培养。7~8天后倒掉亲本(一定要倒干净,以免亲代和子代混淆),待F

1

成蝇羽化后开始计算,观察性状。可靠的计

数及观察是培养开始的20天以内(再晚F

2也可能有了)。若须继续实验,观察F

2

,可在F

1

内挑出雌雄数对,另外培养,因为这次是用F

1

作亲本,进行个体间互交,所以这时不是处

女蝇也可以。但如要把F

1

雌蝇与另一品系雄蝇杂交时,还要严格地选取处女蝇,方法同上。

3. 原种培养

在作新的留种培养时,应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没有混杂,以防原种丢失。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5~10对,移入新瓶时,须将培养瓶横卧,然后用毛笔将麻醉的果蝇从白瓷板上轻轻扫入,待果蝇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果蝇粘在饲料上。原种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依温度而定,10~15℃约4周换一次,20~25℃约二周换一次)。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

留两套,培养瓶的标签上要写明突变名称,培养日期等。作原种培养温度可控制在10~15℃,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果蝇在适宜条件下会产子代,在肉眼能看到幼虫时就可把亲本倒掉,几天以后,新的成蝇便产生。待成蝇有了足够保种的数量后,要调换培养瓶,作为下一代的亲本,继续培养。

原种果蝇培养遇到的麻烦是饲料发霉。发霉的原因很多,如用具没有灭菌,空气污染,亲本不及时倒掉……,都会引起饲料发霉。严重的霉菌污染会影响果蝇的生长。饲料中加丙酸可以抑制霉菌,但并不能完全制止。发现培养瓶中有少量霉点时可用烧过的解剖针挑出。若大量霉菌污染,可把果蝇全部倒在一个消毒过的空指管中,让它活动2~3小时,换一支指管,再活动1~2小时,而后倒入一支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这样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原种保存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混杂,几个不同品系的果蝇在一起培养,一定要防止混杂。培养瓶的塞子要做得紧些,不使果蝇逃出。调换培养瓶时,要防止果蝇飞散。外逃的果蝇要打死。发现了混杂的原种,要根据原种果蝇的全部特征,挑出数对雌雄蝇饲养,进行筛选直到完全没有分离为止。这样做,费时费力,只是在不得已时才采用。一般混杂时,只要方便,可以重新引种,将混杂种弃去。

(二).果蝇杂交

1.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及饲养。

2.选取杂交亲本中所用的母本必须是处女蝇。刚羽化的雌蝇在12h内一般无交配能力。在杂交前放出亲本培养瓶中的所有成蝇,每隔10~12h收集一次羽化的成蝇,并将雌雄蝇分开饲养。收集处女蝇数量的多少根据需要而定。

3.麻醉接种用黑身果蝇与三隐果蝇杂交,正反交同时进行。即三隐♀×黑身♂,黑身♀×三隐♂。

将所选处女蝇按品系分别麻醉,按不同杂交组合分别选取雌、雄蝇各6~10只移入杂交瓶中,为了防止昏迷果蝇被培养基粘住,可将培养瓶放倒,将果蝇臵于瓶壁,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直立,贴上标签:

将杂交瓶放在20℃~25℃恒温箱内培养。

4.培养7~8d,倒掉杂交亲本(倒掉的果蝇最好处死)。

5.再过4~5d,F

1代成蝇出现,观察F

1

代性状是否和预期结果一致。

6.收集6~10对F

1

代果蝇放入一新培养瓶,在20℃~25℃恒温箱内继续培养,以便观察

F

2

代(正反交作相同处理)。

7.继续培养7~8d后,移去F

1

代。

8.再4~5d,F

2代成蝇出现,开始观察并统计F

2

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数目。

(三)唾腺染色体制片

反交

♀bb X+++ X+++? BBX w-m-sn Y♂日期:

姓名:

正交

♀BBX w-m-sn X w-m-sn?bbX+++Y♂日期:

姓名:

1.检查幼虫培养瓶,取一适龄幼虫,臵于载玻片上,并加上一滴生理盐水(如幼虫带有饲料可先用生理盐水洗净),臵双筒解剖镜下检查。首先熟悉幼虫结构,幼虫具一钝尾和带黑色口器的尖头端。

2.在解剖镜下用两支解剖针,一针压住头部,压点尽可能靠头部口器处。因为幼虫会蠕动,这一步需先练习几遍。

3.幼虫头部固定之后,再用另一针压住尾端(或用尖头镊子夹住),平稳快速一拉,使口器部分断开,体内各器官也从切口挤出,一对唾腺也随之而出。唾腺是一对透明的香蕉状腺体,仔细观察可发现由一个个较大的唾腺细胞组成。

4.分离的腺体可能伴有消化道和脂肪体。在载玻片上再加一滴生理盐水,确定取得了腺体后,再用刀片或镊子仔细剔除这些杂物,仅让腺体留下。或将腺体吸到干净玻片上。

5.用滤纸将多余的生理盐水吸去,注意不要碰着腺体,以防吸走。然后滴一滴1N盐酸解离5-8分钟.

6.吸去多余盐酸,滴加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5-10分钟。

7.染色后,盖上盖玻片,用滤纸轻轻吸去多余染液,然后放平在桌面,用大拇指压下盖片,可横向揉几下(注意不要使盖片滑动,且只朝一个方向揉动,不要来回揉!),多练习几次,可望获得分散良好的制片。

8.制好的压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亦可制成永久制片,步骤如下:臵酒精:冰醋酸(3:1)固定液中固定,待盖片脱落后,再将有材料的载玻片和盖玻片通过下列顺序:95%酒精1分钟,纯酒精1分钟,再经纯酒精1分钟,取出载玻片,加一滴优巴拉尔(euparal)光学树胶,再取出盖玻片盖下,即可。

六.实验结果统计

七.实验结果讨论

一.连锁遗传图谱

有实验结果统计可得,+ + sn 和w m + 的数量是最少的,所以可以得到这个是双交换的产物。则由实验数据求算重组率:

RF(w---m)=93+63+114+81/1660 *100% =21.14%

RF (w---sn)=93+63+16+12/1660 *100% =11.08%

RF (m---sn)=114+81+16+12/1660 *100% =13.43%

则由此得到遗传连锁图谱:

W-------------------Sn----------------------M

|--------11.08-----|--------13.43-------- |

|------------------21.14-------------------|

二.分离定律

灰体:黑体=(598+683):(186+193)=1281:379=3.38:1

结果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得,计算所得数据和理论数据偏差较大。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实验环境的差异,我们知道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得的重组率是不一样的。而且进行三点测交实验数据越多结果越精确,实验室果蝇数目有限是造成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再者三隐幼虫的生存能力较弱,自然选择中容易被淘汰,在实验中,此因素有可能也引起误差。而且在实验中有可能观察不清楚,也会造成相应的误差。但是,虽然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它还是很准确的反映了三个基因的性对位臵。

由实验数据求的,本组实验数据所得并发率近似等于1,所以这三个基因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

讨论:

1.果蝇要适度麻醉,挑蝇要用毛笔,忌用镊子和其他工具,以免影响果蝇繁殖发育。

2.挑选处女蝇时,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虫。

3.刚羽化的成虫色淡白,体软绵,雌雄较难辨认,要仔细区分。

4.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将其消毒处理,且要晾干后才可以使用。

5.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5——7对,用毛笔将果蝇扫入直管内,直管要平方。待果蝇苏醒

后方可将直管竖起,避免果蝇被黏在培养基上被闷死。

6.培养箱的温度保持在25度,不可以随意更改,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7.两周后停止F2代的计数,此时已有F3代混入。

8.操作过程要注意无菌。

9.尽量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果蝇逃逸,这样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

10.本次试验没组的试验材料有限,所以将实验室所有的结果统计起来,进行总体分析,会

减小相应的误差。

11.在培养过程中,由于以外的因素,使得果蝇的有些性状和理论状况不相符。

12.因为此次试验的连续性很强,所以一定要注意每一步的时间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可逆

的后果。

小结:

本次试验是自主设计型的实验,整个过程自主操作的时间占绝大部分。持续的时间长,有很强的连续性。因此通过这次试验,我们能把理论和实际更好的联系在一起。将实验现象和数理统计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自己的试验能力,同时也体会到了前人试验的不易。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4、果蝇饲料的配制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遗传实验报告6_果蝇开放实验-图距的测量

果蝇基因图距的测量 实验日期:2013年4月15日– 2013年5月31日 组号:2-3 生17班姚远同组搭档:赵心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计算在同一染色体上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的相对位置、图距等参 数,理解和验证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2.掌握果蝇杂交的方法,深入了解果蝇生活史、世代周期。 二、实验原理 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果蝇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属于果蝇科、果蝇属, 它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有如下特点: 1)生活史长短随温度而不同; 2)成年雌性蝇类长到12小时才成熟,便于确保雌性蝇类是处女蝇; 3)繁殖能力强; 4)突变种类多,染色体数目少。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多数随所在染色体一起遗传,若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可产生少量的重组型配子。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连在一起的伴同遗传的现象称为连锁(linkage)。连锁现象是英国遗传学家(W. Bateson)等人于1906年在香豌豆(Lathyrus doratus )杂交过程中发现。1911年摩尔根用果蝇做杂交实验,发现了同类现象,提出了连锁与互换的概念,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 基因的交换率反映了两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人们规定同一染色体上两个位点间在一百次减数分裂发生一次重组的机会时,定义两位点间的相对距离为一个cM(centimorgan)。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有直线排列的规律,把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连锁群)制成图称为遗传学图(genetic map),亦称基因连锁图(gene-linkage map )。 三点测交就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位点)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主要过程是:用三杂合体和三隐性个体杂交,获得三因子杂种(F1),再使F1与三隐性基因纯合体测交,通过对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数目的分析,分别计算三个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从而确定这三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顺序和距离。通过一次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 通过对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数目的分析,分别计算三个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从而确定这三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顺序和距离,并通过双交换频率计算并发率(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和干扰。 完全连锁现象:雄性果蝇具有较为罕见的基因完全连锁现象。在雄性果蝇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论其实际图距有多少,都不会发生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的现象。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1.实验材料: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 以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 (第二天)(第零天) 第一次蜕皮幼虫 (第一天)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5. 不完全连锁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交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2年9月28日 -2012年10月20日 小组编号:周五5组 小组成员:白坦蹊陈朱媛呼波王启明 【摘要】 实验利用果蝇,这一常用的遗传学模式生物,进行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连锁交换等遗传学规律。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对三隐性状中的基因遗传距离进行了计算,证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假设的。 【实验原理】 一、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用正常体色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正常体色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 3.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 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 4.连锁与交换定律 连锁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一定频度的交换,因此在子代中将发现一定频度的重组型,但一般比亲组型少得多。 5.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只要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并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

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2班 实验日期:2014年3月5日到25日室温:20.12 °C (平均温度) 大气压:82.75 KPa (平均气压) 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目的: 1、观察并熟记果蝇的形态结构; 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 5、观察并熟记果蝇的生活史。 、原理: (一)生物学特性: 1.1果蝇的形态特征: 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双翅目昆虫。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个体小体 型较小,身长3?4mm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图一、普通野生型果蝇的形态图 1.2、果蝇的生活史: 本次实验采用野生型的红眼黑腹果蝇果蝇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出啦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 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得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的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体重等重的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糖类。而蛹期则可以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1.2.1、果蝇的生活史 图二、果蝇的生活周期图 1?卵 2 ?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 ?三龄幼虫 5 ?蛹 6 ?成虫(雄) 7 ?成虫(雌)

图三、果蝇生活史中各时期的典型图 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1)。 121.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121.2、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神经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上方。 1.2.1.3、蛹:幼虫生活七天左右即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中爬出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这就显示即将羽化了。 1.2.1.4、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身体狭长,翅还没有展开,身体较白嫩,此时野生型体色与黑檀体体色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区别。不久,蝇体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果蝇的体色成为灰褐色,突变型黑檀体果蝇的体色成为乌黑色。 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30C以上时果蝇则将不育且濒临死亡, 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培养果蝇的最适温度是20 ?25C。 1.3、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38154

果蝇杂交实验正式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年月日

果蝇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2、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完全显性。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和器具 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 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 五、实验步骤 1、配培养基 2、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 3、杂交 (1)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和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 +x x w) x)×(♂)白眼(y (2)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和白眼雄蝇4个,(♀)白眼(w w x x)×(♂)红眼(y x+) 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 4、观察并记录 分别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正交实验中,F1代雌雄硬都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的,F1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但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七、注意事项 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的,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的培养瓶中 F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 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的温度或者偏低的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的死亡 亲本必须是处女蝇,其原因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的卵受精。在杂交时若不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的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在F1代羽化前,一定要将亲本全部清除干净并处死,以免出现回交现象,影响结果 果蝇的麻醉要适当,掌握好麻醉时间,麻醉过度会使果蝇直接死亡 取果蝇的时候用毛笔,避免用其他锋利的器具,避免戳伤果蝇,影响生长繁育 八、个人总结 第一次饲养果蝇,开始时感觉这么复杂和漫长的实验是一个很大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六、实验结果 1、三隐形个体的观察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日期: 年 月 日果蝇得杂交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得区别; 2、进一步理解与验证伴性遗传与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眼与白眼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得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就是完全显性。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就是红眼,雄蝇都就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 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 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 五、实验步骤 1、配培养基 2、选处女蝇 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与突变型得雄蝇雌蝇 3、杂交 (1)正交 取红眼雌蝇5个与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白眼()(2)反交 取红眼雌蝇3个与白眼雄蝇4个,(♀)白眼()×(♂)红眼()

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4、观察并记录 分别将正反交得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得雌蝇与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正交实验中,F1代雌雄硬都就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就是红眼,雄性都就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得雌性白眼 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就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得,F1中出现得不该出现得雌性白眼,但就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七、注意事项 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得,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得培养瓶中F 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得温度或者偏低得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得 死亡亲本必须就是处女蝇,其原因就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得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得卵受精。在杂交时若不就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得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在F1代羽化前,一定要将亲本全部清除干净并处死,以免出现回交现象,影响结果果蝇得麻醉要适当,掌握好麻醉时间,麻醉过度会使果蝇直接死亡取果蝇得时候用毛笔,避免用其她锋利得器具,避免戳伤果蝇,影响生长繁育八、个人总结 第一次饲养果蝇,开始时感觉这么复杂与漫长得实验就是一个很大得担心,除此之外还有对于果蝇这种实验动物得畏惧也就是一个小小得障碍、但就是通过配培养基与随后得杂交等一系列得实验过程,我们越来越熟悉操作,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其实果蝇很干净,也很好饲养,更不烦人,渐渐地我们开始有些享受这一个长时间得实验,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得感谢我们饲养得果蝇短暂得生命给我们带来得成果。实验过程长,要求也高。通过自己得全力以赴与与同伴得合作,我们最终完成了实验,我对自己得实验技能更加有信心,也体会到合作就是一件多美好得事情。另外还要真心得感谢邵老师与其她为我们实验前前后后付出辛劳得老师,在我们开始试验之前,您们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保证我们实验得成功与减轻我们得负担,实验过程中,还要随时回答我们无休止得奇怪问题,但老师始终都很

果蝇杂交实验 山东大学资料

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杂交实验 摘要果蝇(Drosophila)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因为果蝇染色体数目少、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本次实验通过设计杂交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性状和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分析实验数据,并验证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和伴性遗传。 1.引言 普通果蝇的生活史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是一个完全变态过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突变型多,染色体数目少(2n=8),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普通果蝇突变型中,有常染色体的残翅及伴性遗传的白眼等容易观察到的性状,便于实验分析。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列表如下: 表一:本次杂交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影响部分突变名称基因符号染色体上的座位 翅残翅vg IIR 67.0 眼色白眼w X 1.5 体色黑檀体 b IIR 48.5 刚毛卷刚毛sn X 21.0 翅型小翅m X 36.1 (卷刚毛的基因符号为sn3,报告中简写为sn。)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孟德尔分离定律。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与这些性状对应的突变性状很多,其中灰身(+)与黑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灰身对黑身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实质上就是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果蝇另一突变性状为焦刚毛(sn),与之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直刚毛(+),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一号染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

果蝇杂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果蝇的杂交 姓名:许哲同组者:李永久 班级:生科08级学号:200805140167 实验时间:周二下午 摘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本次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引言 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最早选用豌豆,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之后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其表现在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进行杂交,F1代全部表现显性个体的性状,F1代自交,F2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性状。并且,在理论上,F2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孟德尔最初使用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来验证)。理论如图所示: 图一:分离定律图示 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不干扰,其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最初由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绿色,圆粒和绉粒)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如图所示)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果蝇杂交实验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11月15日 教务处制 1前言 1.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

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2 实验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果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2 实验材料 2.1果蝇品系 正交:2#(雌)×6#(雄)反交:2#(雄)×6#(雌) 2.2实验用具、药品 显微镜、培养瓶、棉塞、量筒、麦片、玉米粉、蔗糖、琼脂粉、丙酸、乙醚等 3实验方法 3.1、果蝇的饲养 3.1.1 培养基的配制(以100ml量为例) 70ml水 + 0.85g琼脂 +

果蝇性状性别观察实验报告(20201223115317)

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重要的实验材料和模式生物,属双翅目果蝇科。因为其易于饲养,染色体数目少,具有许多天然的或诱发的可遗传突变性状等优点而受到全世界遗传学家学家的广泛关注和使用,并且利用果蝇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遗传学问题。我们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重走经典科学研究之路,也能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已发现1000 多种果蝇,果蝇以酵母菌为主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果蝇具有以下特征:生活史短,每12 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 个左右;突变型多, 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材料:各种形态的果蝇。 实验试剂: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实验仪器:培养瓶、麻醉瓶、瓶塞、冰袋、体视显微镜一台、解剖针、滤纸、毛笔、白瓷板、酒精棉球、玻璃板、小烧杯。 四、实验方法 1、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2、麻醉方法 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使两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用手拍击培养瓶, 使果蝇落入麻醉瓶内,迅速盖上棉塞,滴加 3 滴乙醚于小管口中的棉花上,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 度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 3、观察、计数 取白瓷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瓷板上,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将雌雄果蝇分开放置。 接种观察过的果蝇(2-3 对)到新配置的培养瓶中,为避免麻醉的果蝇直接掉落于培养基表面而粘着于培养基表面致死,先将培养瓶横放,将麻醉的果蝇用毛笔转移到瓶壁,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正立。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姓名:陈斌同组者:蔡运 班级:生科09级学号:09090327 实验时间:周三下午 摘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本次通过实施已有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原理 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用灰体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灰体,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图1) 图1 图2 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灰体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灰体,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图2)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图3)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14级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42班 姓名陈子禧学号1414300004实验地点:广州大学生化楼 指导教师汪珍春老师

1、前言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Morgan(1909)利用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发现了连锁与互换定律。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生长繁殖要求较低, 在常温下, 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长迅速,12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 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1],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3)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故本研究采用黑腹果蝇e#和6#为研究材料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对果蝇的性状(眼色、体色和翅型)进行观察记录并结合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并尝试培养和分析小量的F2代数据观察连锁交换现象。 关键词:黑腹果蝇;遗传学;正交;统计学;遗传学三大定律;连锁交换 2、实验材料 品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品系:突变型(e#):长翅、黑檀体、红眼;突变型(6#):小翅、灰身、白眼工具:显微镜、电子天平、培养瓶、棉塞、量筒、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解剖针、毛笔、解剖剪、镊子、恒温恒湿培养箱、电炉药品及材料:燕麦、玉米粉、蔗糖、琼脂粉、酵母粉、丙酸、乙醚等 3、实验方法 3.1、果蝇的饲养 3.1.1培养基的配制:①称量100ml水+0.85g琼脂+7g蔗糖,将上述三份材 料倒入白瓷杯,保留约30ml的水待用,将电炉打开,搅拌至80°C煮溶②将称量的8g燕麦玉米粉干燥混合物与上述保留的30ml冷水混匀成浆糊,搅匀并加入白瓷杯中③不断搅拌体系约5min直至煮沸(此时应成糊状),关火④等待体系自然降温,温度计测温至80°C,倒入1g干性酵母粉和0.4ml丙酸 ⑤冷却至70°C,趁热将白瓷杯的混合物转移至大烧杯,并分装到各个培养 瓶。⑥待水珠或水雾散去后,封上纱布并写上制作日期和品系信息及使用者姓名,待24小时或至少隔一夜后使用。⑦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效使用期最长为7天,超过7天的培养基水分不足易与瓶壁分离且滋生霉菌,影响实验结果质量。 3.1.2 生活周期: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四 个发育阶段,本实验中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9至10天(因交配到产卵的时间未能准确观察,故仅能推算为9至10天)。 3.1.3 培养条件:25°C恒温、60%相对湿度恒湿的培养箱中培养。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doc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 09级生物技术2班中午组李昭慧汪琼燕 一、目的 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 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全是红眼果蝇。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这表明,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儿子。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摩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动物,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F1杂型合子(Ww)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生1/4红眼

雌蝇,l/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l/4白眼雄蝇。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 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标准版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人:李扬、胡津睿实验时间:2014.9.11—11.06 实验地点:生化楼305遗细室

一、前言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学会杂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初步理解遗传的三大定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交换定律。学会运用统计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论文的撰写方法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6#黑腹果蝇、e#黑腹果蝇 1.2实验用品:显微镜、培养瓶、纱布、量筒、麦片、玉米粉、蔗糖、琼脂粉、丙酸、 乙醚等。 1.3培养基的配制: 70ml水+ 0.85g琼脂+ 7g蔗糖→煮开至琼脂溶化→加入麦片玉米糊 (30ml冷水与8g麦片玉米混匀)→煮开约3-5分钟,成粘稠的糊状→稍凉后加 入1g酵母粉,0.4-0.5ml丙酸,混匀→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包上纱布。 1.4实验流程: 取原种:取若干只6#黑腹果蝇和e#黑腹果蝇培养。 取处女蝇:清除原种瓶中的成虫,每隔8h收集刚羽化的成虫,将准确鉴别性别的雌性和雄性果蝇分别放入培养瓶中培养。 杂交:将6#♀与e#♂放入一培养瓶内杂交,同样将6#♂与e#♀放入一培养瓶内杂交,杂交后的子代为F1。 统计F1的性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