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三: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三: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三: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三: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三: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2018年7月21日下午,第二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旨在推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落地,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心关爱基金主任赵蓬奇出席此次大会,并做了“新时代如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如何开展”的主旨报告。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发言

赵蓬奇指出,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

会上,赵蓬奇关于如何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做了进一步指示:要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确保社区(单

位)心理服务中心各项工作良性运转为目标,组建一支结构合理、职责明确、训练有素、爱岗敬业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项目将对这支队伍开展系统性专业性培训,涵盖示范教学、面授研讨、网络学习、成长小组、实践任务指导、平台与工具支持等多种形式,并制定人员遴选机制、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服务运行机制、心理热线运行机制、社会机构扶植机制、宣传推广机制、信用评价机制等,以制度化管理推动社区(单位)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规范化运作。

与此同时,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家顾问刘晓明亦就如何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的问题,提出建立四级联合培养团队。第一级高校专家理论指导与专业引领,第二级优秀实践专家实务工作指导,第三级专业助教全程跟踪指导,第四级各地市学员组长组织学习,分工指导,保障培养成效。

可以看到,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是各位领导、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心理专业服务人才缺口巨大,如何同时满足社区、学校、医疗等各方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人才需求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面临的重要问题。

据悉,“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已经走过了以下的历程:2017年12月15日,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正式设立,并举行揭牌仪式及专家论证会;12月23日,“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同年,“心关爱·进百城”大型公益工

程荣获2017年度“公益创新奖”;2018年4月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项目方案落地的座谈会。

在此次第二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上举行了“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落地实施仪式,来自北京市、大连市、株洲市、日照市、深圳市等10个公益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地区的代表单位出席了仪式,代表了“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正式落地实施。

长征街办事处重点人群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汇报

长征街办事处重点人群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长征街办事处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长征街办事处以公园东街社区为依托,建立服务室,组建服务队伍,落实工作,开展服务。 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将社会心态稳定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多途径建立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平台。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有效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把重点人群筛查、疏导、干预列入工作核心,坚持创新引领,多措并举,源头治理,初步实现了重点人群“发现得早、干预得快、控制得牢,不发生极端事件”的基本目标。 高度重视,建立机构。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重点人群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针对邪教及特殊利益群体、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群体、社区戒毒康复群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涉艾群体、流浪乞讨群体、非正常上访群体六个群体,成立专项社会心理服务领导小组,紧锣密鼓行动,形成体系完整,组织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队伍,构筑平台。以综治中心为依托,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心理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平台。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在村(社区)、单位、中小学、企业设立服务工作室,在乡村基础网格配备心理志愿者,依托网格工作室开展工作,对重点人员排查摸底,心理疏导,化解心理症结。 针对重点,分类施策。对重点人员根据其现实表现、行为特征、社会危害程度等心理风险等级,建立分类管理防护预警机制,因人施策、辩证施治,开展专业疏导和矫治。下一步,我们计划将根据重点人群的心理需求,在社会心理服务中开展“六助”即: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心理救助”;针对服刑、刑满释放人员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援助”;针对涉毒、涉艾及邪教人员,实施“心理纠正”;针对特殊利益群体,实施“心理干预”;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心理疏导”;针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者群体,实施“心理救治”。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三: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三: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2018年7月21日下午,第二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旨在推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落地,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心关爱基金主任赵蓬奇出席此次大会,并做了“新时代如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如何开展”的主旨报告。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发言 赵蓬奇指出,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 会上,赵蓬奇关于如何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做了进一步指示:要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确保社区(单

位)心理服务中心各项工作良性运转为目标,组建一支结构合理、职责明确、训练有素、爱岗敬业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项目将对这支队伍开展系统性专业性培训,涵盖示范教学、面授研讨、网络学习、成长小组、实践任务指导、平台与工具支持等多种形式,并制定人员遴选机制、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服务运行机制、心理热线运行机制、社会机构扶植机制、宣传推广机制、信用评价机制等,以制度化管理推动社区(单位)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规范化运作。 与此同时,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家顾问刘晓明亦就如何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的问题,提出建立四级联合培养团队。第一级高校专家理论指导与专业引领,第二级优秀实践专家实务工作指导,第三级专业助教全程跟踪指导,第四级各地市学员组长组织学习,分工指导,保障培养成效。 可以看到,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培养专业化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是各位领导、专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心理专业服务人才缺口巨大,如何同时满足社区、学校、医疗等各方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人才需求是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面临的重要问题。 据悉,“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已经走过了以下的历程:2017年12月15日,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正式设立,并举行揭牌仪式及专家论证会;12月23日,“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同年,“心关爱·进百城”大型公益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2656765.html,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吴新颖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年第10期 【摘要】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堪忧,并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逐步加强。根据当前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特点和发展倾向,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在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动态进行及时了解,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发展倾向进行及时干预,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心理干预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意义 心理健康并不是绝对的,同时在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划分时,也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类。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迁以及价值观念的嬗变,也没有心理完全健康的学生。从整体上看,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代人尤其是当代学生一个普遍的问题,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在一个阶段,人的心理状态可能是健康的,而在人生发展的其他阶段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在每个人的身上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两面,而不同点仅在于表现程度。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不稳定,再受到外界因素冲击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对学生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工作任务、实施途径、基本原则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鼓励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和改革的要求以及当前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或者通过学校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和积极地应对社会,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 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同目标,可以具体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初级目标。初级目标指的是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检测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早治疗、及早干预。同时,学校健康教育要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活动上,通过学校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三年级平台建设标准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三年级平台建设标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标准 (讨论稿) 2018年5月 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 二、服务对象 面向辖区公众开展心理服务。对辖区内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类人群,特别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在逃、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其他人员等八类特殊人群开展针对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三、三级平台建设 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 (一)县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1.场地设施要求。三间房间,面积不小于40m2,有独立的出入口,包括开展接待、咨询及团体活动的功能场所。要求室内色调温和平静、温馨、舒适,配备必要电话、电脑、桌椅、资料柜等设备,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配备生物反馈、音乐治疗仪等心理干预设备。 2.人员要求。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管理人员,1名以上专职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若干。管理人员应掌握社会精神(心理)服务的政策、法规,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并取得原国家认证的三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且每年至少接受20学时专业培训。社工、志愿者需热爱公益事业。 3.工作职责。负责制定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并做好与乡、村两级服务平台工作的对接。建立特殊人群心理健康信息库,并纳入综治信息系统。对服务对象开展心理评估、监测预警、心理干预等,做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一:建设标准化心理服务阵地

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一:建设标准化心理服务阵地 2018年7月21日下午,第二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心关爱基金主任赵蓬奇出席大会并做了“新时代如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如何开展”的主旨报告。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发言 赵蓬奇指出,为了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联合多方组织和机构,共同发起了“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赵蓬奇表示,如何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根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第一要务就是建设标准化心理服务阵地! 赵蓬奇在报告中说到,建设标准化心理服务阵地。在社区、学校

等相关基层组织和单位选取固定地点,建设标准化的“社区(单位)心理服务中心”。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服务阵地,要配备心理服务设备,聘请专业心理人员,为社会大众提供近距离的心理服务工作。 在阵地建设上要有明确标准,包括:在阵地布局上,结合社区(单位)的场地实际情况,在形式上划分为办公接待区、个体辅导区和服务档案区等区域,发挥各自功能;在中心功能布置上,进行统一形象设计,统一装修装饰,统一标语,统一宣传挂图等,实现项目规划管理;在设施配备上,根据工作开展需要,统一配备办公设施、心理设备、工作软件等;在人员配置上,要根据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的工作规划配备心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心理服务督导)、健康心理顾问、心理辅导员和社区心理服务志愿者。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系统庞大,需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多个心理服务体系共同推进;需要卫健系统、教育系统、政法系统、工青妇等相关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多方配合;需要心理服务阵地,心理服务设备,专业心理人员等多方资源整合运作,如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国民心理素质,增强国民心理健康,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文明水平提升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 据悉,“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已经走过了以下的历程:2017年12月15日,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正式设立,并举行揭牌仪式及专家论证会;12月23日,“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社会心理服务》答案

《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简明读本答案 序言 1.D 美好生活 2.A社会转型 3.ABCD 4 ABD 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个人幸福5.正确6.错误7.正确8.重要抓手9.积极心态 第一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工作目标 1.C 社会心态 2.A北京 3.D 100% 4.ABCD 5.ABC 6ABCD 7ABCD 8 错误9错误10错误11逻辑关联12赣州市13.明显提高14特色学校 第二章 1B 2D 3B 4ABC 5ABCD 6 ABC 7 对8 错9 对10 基础11 职业化12 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三章 1A 2C 3A 4B 5C 6ABC 7 ABCD 8 BCD 9ABCD 100ABCD 11ABC 12 对13错14错15 对16 对17对18 重点工作19 青少年20 伦理道德21 高危人群 第四章 1 1C 2B 3A 4ABCD 5ABC 6BCD 7 对8对9对10对11社会工作岗位12识别和转诊13 个人隐私 第五章 1B 2C 3C 4B 5 ABCD 6 ABC 7ABD 8对9对10 错11对12 专家委员会13 法制化建设14 社会资本 第六章

1C 2B 3B 4C 5ABCD 6ABCD 7 BCD 8 ABC 9对10 对11 对12 对 13错14 极端情绪15 心理疏导16 心理健康17 有效衔接 第七章 1 A 2 A 3C 4B 5ABCD 6ABC 7ACD 8 对9 对10 错11 对12 对13非科学14 服务对象15 移情能力16 信度和效度 第八章 1B 2C 3C 4A 5ABCD 6 ACD 7ABCD 8 ABCD 9 对10对11错12 对13 机休14 鳄鱼法则15 刺猬法则16 人格分裂 第九章 1 A 2B 3ABCD 4 ABCD 5 错6对7 错8家庭氛围9 抑郁症 第十章 1A 2C 3D 4D 5D 6ABCD 7 ABCD 8ABCD 9ABCD 10 ABCD 11错12 对13错14 对15 对16启动17 领先地位18 社会风险 附录 1D 2B 3D 4C 5B 6ABCD 7AB 8ABC 9ABD 10ABC 11错12 对13错14对15对16 工作机制17 知晓率18 无缝衔接 附录二 1C 2A 3C 4A 5ACD 6ABCD 7ABCD 8对9对10对11错12 综合表现13自杀14 内在发展规律15 适当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_陈庄

甘肃日报/2016年/10月/17日/第010版 理论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 陈庄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刘旸兰州市妇联 一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共享、推进社会共治的重要途径。 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现状 心理服务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专业心理服务资质且有实操能力的人员过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以妇女社会心理服务队伍现状为例,在主要以各级妇联系统为主导形成的心理服务队伍中,具有专业心理服务资质的人员一般不超过妇女工作人员的3.4%;妇女维权志愿者中具有专业心理服务资质的人员一般也不超过维权志愿者总数的3.5%。 心理服务阵地建设方面:目前主要采取的是“线上与线下并行”的建设思路,线上多为与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心理援助热线等方式。线下多为建设集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情绪宣泄、纠纷调解于一体的“一站式”维权和心理服务平台。此外,还有依托基层政府开展的心理服务阵地,如兰州市,在全市乡镇(街道)设立了专门心理调解咨询室106个,情绪宣泄室271间。 心理服务活动开展方面:一是热线成为个案服务的主要渠道。通过具备心理专业咨询资格的志愿者每天固定时间接听热线,为求助群众提供免费个案咨询服务,已成为寻求心理援助服务的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二是专题讲座是普及心理知识的重要渠道。各级各类群团、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通过举办讲座,特别是主题心理沙龙,很好地辅导了共性心理问题;三是共建心理辅导阵地是新兴的个案服务渠道。兰州市城关区妇联、区民政局与甘肃明睿心理服务中心联合推出的“守望幸福、预约离婚”举措,使准离婚夫妻劝和率达到36.73%,收效非常显著。 当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对专业心理服务的认知度不高。目前,心理咨询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不高。一部分人对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的认识存在误区。单亲母亲、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独父母等特殊人群的焦虑、抑郁等一般心理问题因得不到及时的专业疏导,任其发展成为严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而必须求助专业医疗机构治疗。 二是专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缺乏。近年来,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并获得认证资格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有能力开展心理服务实操的人员并不多;专职维权工作人员中,接受过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的也比较少,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三是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不健全。由于受制于机制、经费、场地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未能真正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大多数志愿者无法参与日常的个案心理服务。现行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也使得志愿服务没有专项经费支持而难以按国际通行的志愿服务方式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服务。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要加大心理服务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把社会心理服务纳入公益性广告宣传的范畴,设置心理服务专题栏目,有效提高社会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三级平台建设标准

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标准 (讨论稿) 2018年5月 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

二、服务对象 面向辖区公众开展心理服务。对辖区内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类人群,特别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在逃、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其他人员等八类特殊人群开展针对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三、三级平台建设 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 (一)县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1.场地设施要求。三间房间,面积不小于 40m2,有独立的出入口,包括开展接待、咨询及团体活动的功能场所。要求室内色调温和平静、温馨、舒适,配备必要电话、电脑、桌椅、资料柜等设备,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配备生物反馈、音乐治疗仪等心理干预设备。 2.人员要求。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管理人员,1名以上专职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若干。管理人员应掌握

社会精神(心理)服务的政策、法规,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并取得原国家认证的三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且每年至少接受20学时专业培训。社工、志愿者需热爱公益事业。 3.工作职责。负责制定社会心理服务平台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并做好与乡、村两级服务平台工作的对接。建立特殊人群心理健康信息库,并纳入综治信息系统。对服务对象开展心理评估、监测预警、心理干预等,做好严重心理问题转介工作。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心理服务网站、大众生活论坛、微信微博和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开展公众心理健康宣传。定期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 (二)乡镇(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 1.场地设施。二间房间,面积不小于 25m2,有独立出入口,包括开展接待、咨询及相关活动的功能区域。要求室内色调温和平静、温馨、舒适,配备电话、电脑、桌椅、资料柜等设备。 2.人员要求。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管理人员,1名

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_俞国良

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 俞国良侯瑞鹤 [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教师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在对一组已知事实、经验结果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的工作团队,遵循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服务,以及围绕该项工作的各种人财物的投入、教育培训、管理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等,构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根据其目标和任务不同,可以划分为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评价系统、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以及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编制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开发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与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辅导室建设,完善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服务系统。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心理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侯瑞鹤,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中心讲师、博士(北京100872) 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顺应了世界心理科学发展的新特点。纵观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历程,根据关注人群和理念的不同,经历了医学模式、教育模式和服务模式。[1]早期主要以医学模式为主,其关注的人群主要是智力落后或心理障碍、需要提供特殊心理服务的少数学生,并以心理行为问题解决为导向。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悄然兴起和蓬勃发展,学校心理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全体学生,强调面向健康的大多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导向。服务模式相对于教育模式,主要强调的是视角不同。教育模式有一个内隐假设,即教育者根据预设的内容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有“强人所难”、“居高临下”之嫌;服务模式则重视以学生自身的发展性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即强调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其指导思想。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在从教育模式逐渐向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习困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与其可塑性研究”(项目编号:10JJDXLX004)的研究成果。通讯作者:侯瑞鹤,houruihe@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2656765.html,。

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的实施意见

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的实施意见 为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抓实抓好镇、村(居)两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根据某市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推进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的 镇、村(居)两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面向辖区公众开展心理服务。重点对辖区内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类人群,特别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社区矫正、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其他人员等八类特殊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保持社会稳定、和谐。 二、工作原则 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个体化原则。心理咨询服务应出于来访者及未成年来访者监护人的自愿,避免强制;来访者可以要求暂停、延期、恢复或终止服务。对特殊人群应根据其实际需要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 (二)专业化原则。心理服务应遵循伦理原则,由受过

专业培训、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员,运用心理咨询服务技术和方法进行服务。 (三)理解支持原则。与来访者沟通不应出现有损对方人格、尊严的言行;对来访者语言、行为和情绪等要充分理解。 (四)保密性原则。服务人员均应遵守保密制度,严守职业道德。对来访者谈话内容和隐私应保密;未经来访者同意不应录音、录像及公开视频;特殊情况下,如来访者出现自杀或伤人、危害公共安全及其他违法等倾向或行为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三、工作措施 建立镇、村(居)两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要求如下: (一)镇级社会心理服务站 1、场地设施。镇级社会心理服务站建在镇综治中心内。设社会心理服务站办公室和接待咨询室,有独立出入口。其中社会心理服务站办公室设管理人员、电脑、电话、桌椅、资料柜,并存放相关资料,面积不小于12平方;接待咨询室分前室和后室,外面接待,内外隔断后里面咨询。要求色调温和平静、温馨、舒适,面积不小于16平方。 2、人员要求。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管理人员,1名以上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若干。管理人员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如何建设---刘晓明的讲话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晓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2018年7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心理行业促进大会上,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家顾问刘晓明做了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题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专家顾问刘晓明发言 他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第一、建立六级联合工作团队。由高校及实践专家、助教与运营支持团队、各地市专职心理工作者与兼职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组成,逐层工作赋能,保障心理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第二、建立四级联合培养团队。第一级高校专家理论指导与专业引领,第二级优秀实践专家实务工作指导,第三级专业助教全程跟踪

指导,第四级各地市学员组长组织学习,分工指导,保障培养成效。 第三、借力大数据心理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化管理 大数据心理服务平台为各地区建立心理服务线上支持系统,提供专业资源,支持工作线上管理,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习交流,助力工作成果量化评估。以此推动社会心理服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便捷化与高效性的轨道。 第四、开展专项研究,坚持科学引领 心理服务领域专家学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指导开发心理服务方案,总结经验,借助平台进行展示交流,科学引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 “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立足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积聚专业和社会力量,通过“专业引领+行动推进”的运行方式,打造区域社会心理服务典范,培养区域专业人才,建立区域工作平台,评估区域发展现状,助力区域社会心理服务深入发展。 此外,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做了关于“新时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暨‘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如何开展”主旨报告。介绍了“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6大模块的建设内容。 据悉,本次会议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辽

内容2.1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国卫疾控发〔2016〕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宣传部、综治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公安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文化厅(局)、工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科学院、中医药局、工会、共青团省委、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党委宣传部、综治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局、工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工会、共青团团委、妇联、科协、残联、老龄办;教育部各直属高校: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根据《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现就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

预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从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开展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奠定了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

调研报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调研报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1X年,XX区被列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按照中央综治办相关部署,遵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原则,充分运用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建设成果,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综治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格局,社会心理服务组织实现了区、乡镇(办、区)、社区(村)三级及重点行业领域的全覆盖。 一年多来,XX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共为辖内群众提供心理服务7.35万人次,排解群众心理障碍6270余人次,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560起、信访积案24件,全区涉法涉诉案件下降83%,信访总量下降58.7%,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民转刑”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1.3%、23.3%、10.4%,全区没有新增涉法涉诉案件,没有发生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和命案,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被辖内干部群众称为情绪的“理疗师”、生活的“减压阀”、社会的“稳压器”,全区50%的居民有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档案。 抓基础,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该区按照“区、乡镇(办、区)、社区(村)和重点行业全覆盖”和“两个中心(综治中心和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同步建设”的思路,XX区在辖内7个乡镇(办、区)、27个社区(村)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站,在310个网格设立了社会心理服务点,在公安、信访、人民法院等5家重点单位设立了社会心理咨询室,在15所学校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在3家企业设立了“爱心驿站”,在5家医院开设了心理门诊,全区形成了以综治中心为依托,以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心为骨干,以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站为重点,以网格社会心理服务点和重点行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作者:吴进华, 张灵聪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福建,漳州,363000 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 年,卷(期):2010,26(5)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6条) 1.罗京滨;曾峥大学团体心理辅导与实操指南 2009 2.王培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 2004(08) 3.戴兴玉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途径[学位论文] 2005 4.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 2004 5.景怀斌自我心理保健若干问题研究 1998(04) 6.崔建华;李石;苏兆成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 200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崔晓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期刊论文]-内蒙古统计2008(3) 2.孟婷婷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型模式的构建[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8(7) 3.张静姝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实验研究方案[期刊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7) 4.秦金亮心理咨询知识体系的新构建——评里程碑式的《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期刊论文]-心理学探新 2002,22(2) 5.葛缨中学心理咨询体系的分析与展望[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4) 6.周宁.刘将.Zhou Ning.Liu Jiang震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与维护[期刊论文]-昌吉学院学报2008(5) 7.张秀敏.ZHANG Xiu-min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初探[期刊论文]-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4(4) 8.汪亚芳美国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4) 9.赵冲.席成良.马立准.周小亮.李萍.赵友.栾世强.倪景武.张龙广州军区投巨资加强旅(团)心理服务室建设等 7则[期刊论文]-解放军健康2005(1) 10.陈先建.Chen Xianjian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工作体系的实践和探索[期刊论文]-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 引证文献(1条) 1.高娜基于义工服务的高校心理健康三级防护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为例[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2656765.html,/Periodical_cfxyxb201005041.aspx

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展情况汇

*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情况汇报 根据*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区结合自身实际,对照要求,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系统建设相关工作,现把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进展 区常住人口*万,下辖*个街道,*个社居委(村居),目前已全部成立由两委成员、民警、精防医生、残疾协理员及患者家属组成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关爱帮扶小组”,并设立心理咨询室。区级层面出台《*区2019年0-2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救助方案》,扩大救助范围,降低补助门槛。 全区公办中小学*所,全部建有专门心理咨询室,为中小学生定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根据市级实施方案,形成《*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意见征求稿。5月份卫健部门分别与*区*个街道、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沟通,就工作机制建立形成初步思路。6月中旬召开*区卫生工作会议,就意见征求稿征求了各相关单位意见。7月份根据各单位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8月份对接*区工委办和管办,拟通过区级进行发文,进行沟通后无果,现采取部门联合发文的下发工作方案,目前正在找各部门走流程。预计9月份下发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区试点工作启动会和培训会,对各相关部门、各医疗机构、各街道和社会工作者进行工作部署和专业培训。 二、工作亮点 (一)财政保障投入。2019年*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项预算安排,其中包括设置精神专科奖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托底保障、重性精神病管理率达标奖励等,通过购买岗位、绩效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对精神卫生专业服务进行要求,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二)社会工作基础。辖区有多家心理服务机构,*心理学会2013年成立,*心理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均由多名心理专业人士组成,在成立后多次开展心理咨询及推广活动,并承担了政府部分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普及心理健康和居民身体素养,有助于社区、企业矛盾纠纷的化解,有效的缓解辖区内居民、职工因个人、家庭、社会等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部门职能整合。*区在承接*市工作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由于职能部门较少,多项业务都在同一个部门办理,如卫生、教育、文化、医保、老龄等职能均在*局,文明办、团委、妇联、宣传等职能均在*办公室,所以在涉及到多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时,工作能较为顺畅的开展,很多工作任务都能内部消化完成,减少沟通环节。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区没有精神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专家严重不足,同时*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非政府举办,日常随访、管理难度较大。恳请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高新区的技术支持,如精神医生门诊日常坐诊、精神患者康复指导、专家组成员结对帮扶等相关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区将在*市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推进,定期调度、认真总结、不断提升。一是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力争补齐短板;二是发挥优势,充分整合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职能,在高等院校、中小学、文化场馆等领域探索亮点、形成氛围。 三是结合*区发展实际,做出特色。辖区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人才众多,结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建,尝试探索高科技企业人才的心理健康服务路径,为企业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各类创新人才的活力,为*建设贡献力量!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21T13:49:36.1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5期作者:杨玲[导读] 美国是最早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的国家,在1896年的美国宾州大学,威特默创立了俄勒冈学校,它是以医院模式为主的学校。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夏银川 750001)【摘要】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维护心理健康,对自己有个明确的认知,还可以为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虽然近几年来,各大高职院校都加快了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步伐,但从目前情况看来,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 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295-02 美国是最早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的国家,在1896年的美国宾州大学,威特默创立了俄勒冈学校,它是以医院模式为主的学校。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对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提高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大力发展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少高职院校内都建立了心理咨询的相关机构,教育部门也发布了很多与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教育的政策与文件。从这些措施中可以看出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和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但从发展历程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1.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职心理教师的定位和工作职责不明确 很多高职院校会将心理咨询的机构设立在学生处,并将一些行政工作分摊给心理教师。并且在评聘职称时会将心理教师归到思政教师的行列,需要心理教师完成一定的学时以及教研工作,另外,心理教师还需要做好高职院校内心理健康相关教育的宣传与指导工作,当有人需要咨询时,心理教师还需要承担起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所以心理教师承担着多重身份:行政人员、任课教师、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这必然会导致心理教师无法全心全意的专注于某项工作,因此缺乏晋升的机会。由于身份太多,工作内容也涵盖了方方面面,使得心理教师难以对自己做出明确的定位,也无法明确自己具体的工作职责。 1.2 专职心理教师数量少,缺乏培训机会 教育部门曾在相关文件中做出规定,每所高职院校需要配备至少2名专职的心理教师,实际数量可以根据各个高职院校的具体状况来安排,但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内的专职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比例为1:5000,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内专职的心理教师最多为2~3名,而且在这部分心理教师当中,兼职的比例达到了90%,只有10%的教师是专职。大多数心理教师的专职身份是学院内的辅导员,只是处于被动才来兼职这份工作,他们本身就需要处理繁重的教学工作,因此很难再全心全意的完成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培训,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容易将其归纳到道德问题中,使得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另外,兼职心理教师并不会为辅导员带来额外的收益,所以大部分辅导员缺乏积极性。 1.3 忽略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求,偏重心理治疗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教育主要是为了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应该将人放在工作的主体,尊重所有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心理健康的教育并不是针对与某一个群体,而是面向全体成员的开展的。但从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重点在于“点”,侧重于心理上存在问题的部分学生,没有将该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2.促进高职院校建设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对策 2.1 编制符合各校实情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 在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中,所使用的心理健康的测评与评价工具大多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的,再根据中国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如今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已有的评价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国家和高职院校应根据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工具,从而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我国高职院校内的建立奠定基础。相关事实证明,我国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展开了相关研究,不少优秀的专家学者都投入到了健康量表的编制当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2.2 开发心理健康课程与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来实施心理健康的教育,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需求,如外国将责任、情感、对自己做出正确认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自我情绪等等方面的教育融入到了心理健康的课程当中,有利于学生面对日后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我国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学主题。(2)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选择角色扮演、游戏、讨论、情景模拟以及心理训练等各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3)高职院校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并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来开展个性化的课程,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恋爱时应具备怎样的心理、如何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等等。 2.3 加强心理辅导与心理辅导室建设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心理辅导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开展良好的心理辅导工作有助于促进服务体系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对建设心理辅导提高重视,安排积累了丰富辅导经验的心理教师来担任该项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做好处理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从而实现教育部门所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求。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积极建设心理辅导室,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心理辅导室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定期举办相关培训活动来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和专业的心理服务。高职院校应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意识到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主动的去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

最新关于创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上级要求,**自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明确任务,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大局稳定。现就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镇把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坚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相关软硬件建设。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分管政法、卫计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卫计、综治、派出所、司法所、妇联、残联、卫生院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知晓率和部门的实操能力。二是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目标管理,建立村(社区)、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互相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落实措施,积极推进。一是强化基层建设,镇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站,完善办公室(咨询室)、档案室等各项配套;村级成立社会心理服务管理小组,同时。。。。等5个村(社区)建立基层社会工作室。二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控,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对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册。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严格落实每月一随访制度,督促患者落实服药;对一般精神障碍患者落实每季度一随访制度。现全镇在册的206个精神障碍患者都得到有效管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基层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在本年度内完成社会工作室建设任务;二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三是强化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解家庭矛盾;四是完善村(社区)心理服务能力,利用网格员、精防人员、义工组织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关爱帮扶及救治救助,严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镇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镇相比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试点工作,促进本辖区平安、和谐、稳定发展。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