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题库

马克思题库

马克思题库
马克思题库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劳动价值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5、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批判地继承

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直接影响的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有黑格尔, 费尔巴哈

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9、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10、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错

11、1848年,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

1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

1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4、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

15、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

1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

19、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这里的未来社会形态是指共产主义

20、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合理内核

2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阶级性, 实践性,科学性

2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

2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英国宪章运动

2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2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昂利圣西门, 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

2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

30、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3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人权。错

3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对

3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元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那么仅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1、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问题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2、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

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4、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既克服又保留

6、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

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认识的目

的在于指导实践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0、“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和属性,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13、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直线论, 循环论

14、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一分为二”, “和二为一”, “万物莫不有

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与静

止的观点, 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

16、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意识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

17、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

18、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错

19、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

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对

2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不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对

2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2、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可以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2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24、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2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29、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30、“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诡辩论观点

31、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堤,溃于蚁

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2、“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部分依赖于整体,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

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33、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绝对理念是万事万

物的本源, 理在气先

3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

点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3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 事物发展的环节, 事物联系的环节, 扬弃

36、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7、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错

38、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

有能动性。对

39、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错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4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运动的绝对性

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4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4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44、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

4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4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

的唯物主义观点

4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9、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实践

50、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根本性的质变

5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认识规律, 尊重规律, 利用规律

52、“画饼不能充饥”的哲学道理是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事物在人脑中的

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

5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实践构成了社

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4、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存在就是被感知, 心外无物

5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人的现实

感性活动, 人的存在方式

56、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必然性中包含着偶然性, 偶然性表现必然性, 必然性

制约着偶然性,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5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

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机械决定论。对

58、、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

59、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

6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6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6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63、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或者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者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

64、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65、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旧事

物灭亡

66、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

兮祸之所伏,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67、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

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6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9、下列说法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判断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

证法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70、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观点正确的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

会历史的产物

7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

象”,这段话说明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72、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错

73、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

74、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75、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会导致激变论,庸俗进化论

76、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对

77、教条主义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一切从本本出发,把理论当成万古不

变的教条、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

78、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杰

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是发挥与其服务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杰出人物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79、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文他为什么遭遇这么

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4、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真理具有一元性

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9、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10、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11、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1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

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理论的作用可能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4、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 相对性, 绝对性

15、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 从相对

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1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7、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对

1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对

19、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错

2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21、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2、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3、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

2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

动的人

2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26、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必然性中包含着偶然性、偶然性表现必然性、必然性

制约着偶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2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8、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

物的本质

30、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3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真理具有相对性

3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实践具有普遍性的

特点,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染,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3、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3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5、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

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 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互为前提, 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同的检验标准

36、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7、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错

38、“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

定。错

3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对

4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4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4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反映

43、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44、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 可知论

45、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真理

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46、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7、“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

它”,这一观点说明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48、“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

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9、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错

50、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对

5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对

52、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意识。错

53、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但是列宁的物质定义已实现对物质具体

形态的最终认识。错

1、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4、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

猛发展,这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9、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治法律思想

10、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实践

11、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12、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13、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生产工具

14、下列事物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人们实践活动

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15、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是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16、以下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社会基本矛

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7、“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

观,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8、“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错

19、人性决定于遗传因素。错

20、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

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错

21、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抽象的人出发。对

22、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人的社会关系

23、社会形态是指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需要

2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6、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条件是经济条件

27、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8、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0、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31、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32、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3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34、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它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3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

观点是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3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之间关系的有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

律,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3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39、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对

40、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对

41、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42、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生产力中

4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

44、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

社会存在

45、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语言学

46、经济基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48、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

49、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50、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5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5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3、以下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有政治法律制度, 国家政权, 社会意识形态

54、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社会中的每

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55、下列事物属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的有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人们实践活动

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5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之间关系的有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

律,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57、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也能演奏出最美的音乐。对

58、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错

59、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

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错

60、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坚持反映论错

61、主体是人,人不一定是主体。对

62、人性决定于遗传因素。错

63、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6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6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对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

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使用价值

4、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7、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8、垄断利润是通过操纵市场获得的

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0、绝对剩余价值是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1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12、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3、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

存在的资本, 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生产剩余价值所必要的物质条件

14、最早奠定和提出劳动价值论基础的学者是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15、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内容包括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社会财富急剧增加, 财富大

量集中, 广大劳动者处于相对贫困之中

16、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审判权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错

18、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错

19、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的

职能不同。对

20、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错

21、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22、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3、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2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2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2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2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9、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30、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局部调整,但没

有改变本质

31、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

程中的作用不同

32、价值规律是只在几个社会形态存在的经济规律

3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为维持劳

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34、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

是利润的来源,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使世界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

利的地位, 使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别国经济的依赖, 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36、资本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生命力在于运动, 不是

物,而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3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劳动的报酬。错

38、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的创造。错

39、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错

40、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错

41、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42、在私有制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会创造新价值,并且

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44、利润在本质上是剩余价值

4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

增殖过程

46、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

中在资本家手中

47、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使用价值

4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49、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5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

51、绝对剩余价值是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5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5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是使用

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生产者要得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54、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 使用价值

55、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是工人

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56、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说明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一种趋势

57、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对

58、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对

59、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被商品生产者或商品使用者同时兼得占有。错

6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错

6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它生活来源, 劳动者有人

身自由

62、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射

电望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为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认识的客体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

63、下列不属于真理的特性是主观性,多元性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全面的社会化

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

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

发新的竞争, 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7、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

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混合联合

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10、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生产全面社会

化、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资本日益社会化等方面。对

11、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的政治前提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14、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邓小平

15、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16、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17、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人

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18、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

社会

19、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经历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

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20、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放弃了无产阶级专

政, 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是社会进步的

重要内容,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22、“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

23、马克思恩格斯讲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可以理解为无

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错

24、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对

2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对

2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

27、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2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29、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

地位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私人垄断资本

31、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

社会制度的国家可能相互交往, 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 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

3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

行, 世界贸易组织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 大型企业间的联

合与兼并加剧, 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34、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

定的商品价格,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35、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新变化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错

36、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7、“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38、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3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40、“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41、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

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4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集中过多, 管得过死, 否定市场的作用, 严重束

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43、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

为沉重地打击和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缩小了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 社会主义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政治活动,结束了资本主义独霸世界、一统天下的时代,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本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44、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意义有为新社会的诞生“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

材料”,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45、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共产主义是一种现

实运动,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46、之所以说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

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 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

47、列宁首先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的观点。对

48、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错

4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对

5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

5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形成跨行业

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2、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扩大了贸易逆差

53、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

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5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56、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实行部分国有化, 实行职工持股, 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57、垄断竞争的特点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国

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

5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曲折的历史过程, 复杂的历史

过程

5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

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60、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共赢”。错

6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

想社会主义

62、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列宁

6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64、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65、宣布苏联的成立和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的年份(时间)分别是1922年和1936

年12月

66、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因为无产阶级

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最高宗旨是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67、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6世纪初, 1516年《乌托邦》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

会主义的开端

68、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由于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得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是

唯物主义历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69、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

和充分满足, 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7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世界社

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71、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社

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7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对

7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错

74、列宁首先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的观点。对

75、马克思恩格斯讲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可以理解为无

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错

76、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国际直接投资迅

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

7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

大, 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78、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

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 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7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为商品输出开

路, 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80、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生产社会化。错

81、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

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8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

8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8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指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8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以资本

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86、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

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错

87、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错

88、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错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

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就好像人照镜子似的,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对

4、从特定的社会环境来说,先进生产力有其特定的表现形态。比如火的发现与应用,骨制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文字的发明与应用,中国的四大发明,特别是蒸汽机、电气、原子能、计算机,等等,都曾经是先进的生产力。今天的知识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和时空一体化的生产力,是高科技、高集成且具有全球时空一体化特征的先进生产力,也即当代的先进生产力。这一切说明,生产力具有历史性

5、“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列宁说:“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列宁还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他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

前提出发,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7、“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生产工具

8、“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305页)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支不结果实的花, 聪明的唯物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9、斯洛说,自我实现的动力来自人性的“一种内压力,指向人格的同一和自发的表现……指向探索真理的、成为有创造力的、成长美好的人。”自我实现的评价标准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以下对这种说法的评价正确的有错误地认为人的需要及其发展仅仅来自人性的要求, 没有看到人的需要主要来自人的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没有看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才是自我实现的标准

11、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把物质范畴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对

12、2002年,中国空军从俄罗斯进口了5架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米格

31战斗机,在试飞的过程中中国飞行员发现了这种战斗机有许多不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设计。于是有些专家提出停止使用这些战斗机;而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这种飞机先进,坚持要使用原机型;后来中央军委决定将两者的理由进行总结,对战斗机进行了必要的改装,最终被我国飞行员完全接受。中央军委这个决定反映的哲学原理的本质含义是对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13、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

碍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正确思想的哲学理论根据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14、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

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5、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

革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16、牛顿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

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的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牛顿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牛顿认为时间、空间与物质是无关的,独立的

17、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

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

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

这则笑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联系是客观的, 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代替事物本身的联系

18、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对

19、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虚拟实践属于社会物质实践

20、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论断的是列宁

2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它揭示了真理是发展过程

22、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需要通过改革的途径和手段来解决社会革命。1978年以后,我国经历了一场伟大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这是指改革是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制度创新

23、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原因在于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

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24、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正确理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是正确的命题,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对

26、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这些观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必须注重必然性,也必须注重偶然性

27、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其中,“第二种方式”指的是科学技术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28、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各种斗争形式中,其中无产阶级最熟悉、最普遍采取的斗争形式是经济斗争

29、庄子和惠施有一次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含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基本立场

31、地球是由无数个循环系统组成,例如地球水循环系统:水被蒸发,又以雨雪的方式降落下来,不听反复。水生生物循环系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以鱼的排泄物为食。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大系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相互之间不断加强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这说明系统具有结构性, 层次性, 逻辑性, 开放性

32、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质变,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错

33、2003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2003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承担此次任务的“神州五号”飞船属于实践的中介

34、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5、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津的运行等等,都是保存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精确把握事物的度、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35、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曾经是新中国引以为自豪的大型水利工程,然而由于该工程没有考虑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可能会造成三门峡水库的淤塞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门峡水库泥沙日益淤积,库容不断减少,对下游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这个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6、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这说明网络信息关系影响并推动社会经济关系发展,但并不能成为新型的社会基本关系

37、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又一次改革。这项政策的实施包含的哲学原理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人口是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

的基本动力

3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可以概括为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9、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所以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忽视的。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所以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忽视的。错

40、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源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41、“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4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由于未能正确处理继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关系,产生了对中国文化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两种错误偏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运用辩证的否定观

43、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全方位控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IT行业也已经走过了泡沫、疲软期,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经济来源。对于由此形成的网络关系、信息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是新型的社会关系,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4、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高潮和低潮的相互交替构成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45、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其中“创新”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原理,体现了发展的实质原理,体现了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原理

46、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不变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相对主义的表现。错

47、有人指出:没有产品的广告,又怎么能知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

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

48、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的原理

48、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把上帝当做了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

49、专家指出,如果春季前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于地表干燥、土质疏松,这样就为形成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大量沙尘源,当西伯利亚冷空气爆发形成大风时,空气对流形成强风垂直切变产生上升流运动,强迫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形成沙尘暴天气。此外,他们专家强调沙尘暴的形成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有待专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这说明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50、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1、黑格尔认为,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下列对黑格尔、朱熹以及柏拉图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都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2、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对

53、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54、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必须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对

8、“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考试题

绪论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 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 与时俱进 C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C ) A 工业革命 B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BCD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CD ) A 德国古典哲学 B唯物史观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D.笛卡尔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 ) A.科学发展观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模拟试题B卷.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1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1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1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5、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1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18、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五、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六、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七、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八、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九、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十、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十一、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二、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十三、 二、多项选择题 十四、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十五、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十六、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十七、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十八、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马克思题库答案

绪论 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题库(单选)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C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4、马克思主义是【 A 】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与时俱进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工厂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0、被马克思称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合理内核”的是【A】 A、辩证法思想 B、唯心主义 C、唯物史观 D、唯物主义 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4.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6.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马克思、恩格斯 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C )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 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 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哲学是( A )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5、世界观就是( B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D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 D.无限和有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分已经批改 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 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个人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 C、辩证法角度 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A、是统一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同样的 B、是对立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 C、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 D、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是同一的参考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着 参考答案: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