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_易维真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_易维真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_易维真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_易维真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

易维真,汪晓明,张福忠,李华刚,马 卉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strog en recepto 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 r,PR)和癌蛋白C-erbB-2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乳腺癌病例95例,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3种中医证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证型的临床分期及其分子标志物ER、PR、C-erbB-2表达进行分析。结果:95例中,肝郁痰凝型为71例,占74.74%,冲任失调型为9例,占9.47%,正虚毒炽型为15例,占15.79%。Ⅰ期、Ⅱ期乳腺癌中以肝郁痰凝型居多,而Ⅲ期、Ⅳ期中正虚毒炽型所占比例高于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正虚毒炽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4);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冲任失调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2)。各证型PR、C-erbB-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早期多为肝郁痰凝型,后期以正虚毒炽型为主。肝郁痰凝型ER表达水平高于冲任失调型,而PR、C-erbB-2的表达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乳腺癌;辨证分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 rbB-2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9)05-0023-03

乳腺癌是发生于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一些大城市中已经居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1-2]。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虽然多数以手术疗法为首选,但是人们也注意到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中医疗法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辨证是中医治疗的

作者简介:易维真(1963-),女,副主任医师前提,为更进一步了解乳腺癌中医证型规律,笔者拟就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 ne recepto r,PR)和癌蛋白C-erbB-2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有明确的乳腺癌病理诊断及E R、PR、C-erbB-2检测结果,入院前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未使用抗肿瘤药物。②排除

Abstract:Objective:T o preliminarily investig 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sy mpto ms and sy 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patients with human imm unodeficiency virus(H IV)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 unodeficiency sy ndrom e(AIDS)in no rth A nhui pro vince.Methods:The unifo rm clinical obse rv ation table and investig atio n schemes w 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ethod o f TCM clinical epidemiolo gy.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ym ptom s,signs and TCM sy ndrome types w as statistically described using M icro soft Office Excel database.Results:The H IV and AIDS patients w ere mo stly infec-ted throug h blood route in no rth A nhui pro vince.Their mo st co mmo n sym ptom s w ere fatig ue and short breath.In H IV phase,the sy ndrome ty pe of deficiency o f both qi and blood was m ost commo n;w hile in AIDS phase,the top4sy ndrome s we re the type of deficiency o f both vital ene rg y and y in co mplicated w ith deficiency of bo th lung and kidney,the ty pe o f w ind-fire in liver meridian com plicated w ith damp toxin ac-cum ulation,the type of deficiency of both spleen and kidney complicated w ith stagnation of pathogenic dampness and the type of blood stasis by qi-asthenia complicated with block-up by pathogenic facto rs and toxin.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symptoms are as follow s:The deficiency w as the most reason;deficiency mixed with excess;the qi,blood,body fluid w ere all deficient;w hile the damp,toxin,blood stasis and deficiency are simulta-neous.The TCM sy ndromes are complex and changeable,and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deficiency with several bow-els and visceras involved.The disease is developing unceasing ly and steadily worsening.

Key words:H 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arrier;Acquired imm unodeficiency syndro me;Sympto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yndro 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epidemio logy

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乳腺良性肿瘤。

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文献[3]。①肝郁痰凝: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或伴经前期乳房作胀或少腹作胀。乳房肿块皮色不变。苔薄脉弦。②冲任失调:经事紊乱,经前期乳房胀痛,或婚后从未生育,或多次流产史。舌质淡,苔薄脉弦细。

③正虚毒炽: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黯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

1.3 一般资料 对1999年3月至2008年10月收住我院外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选择具有完整资料者95例,全部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1.38±13.01)岁;≤35岁者10例,≥65岁者20例,36~64岁65例;病灶位于左侧43例,位于右侧52例;病程7d至13年,其中1年以内70例,1~3年20例,3年以上5例。

1.4 临床分期 根据国际抗癌协会1997年TN M 分期,属0期患者1例,Ⅰ期患者16例,Ⅱ期患者61例,Ⅲ期患者10例,Ⅳ期患者7例。

1.5 病理分类 浸润性导管癌81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大汗腺癌1例,髓样癌1例,乳头派杰氏病1例,小管癌1例,乳头状癌1例,导管癌早期浸润2例,导管内癌1例。

2 方法

2.1 指标检测 乳癌组织中ER、PR、C-erbB-2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进行。ER、PR 和C-erbB-2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上海长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0701),由我院病理科完成。按照免疫组化二步法步骤操作:石蜡切片,二甲苯脱蜡,水化,柠檬酸缓冲液加热修复抗原10~20min。磷酸盐缓冲液(pho sphate buffer saline,PBS)冲洗3次,滴加一抗,置4℃冰箱过夜;PBS洗,加二抗,PBS冲洗,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苏木精复染,脱水,封片。用已知阳性片做阳性对照,用PBS取代一抗做阴性对照。E R、PR表达阳性标准为10%以上核染色呈棕黄色;C-e rbB-2阳性表达标准为10%以上细胞膜染色呈棕黄色。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

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确切概率法和连续校正法)。

3 结果

3.1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关系 95例患者中,肝郁痰凝型为71例,占7

4.74%;冲任失调型为9例,占9.47%;正虚毒炽型为15例,占1

5.79%。0期仅1例为冲任失调型;Ⅰ期、Ⅱ期患者多表现为肝郁痰凝型(68/77),而Ⅲ期、Ⅳ期患者中正虚毒炽型所占比例(12/17)高于肝郁痰凝型(3/17)和冲任失调型(2/17)。见表1。

表1 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关系 /例

证 型n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肝郁痰凝710145421

冲任失调912420

正虚毒炽1500366 3.2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标志物关系 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正虚毒炽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4);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冲任失调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2)。各证型PR、C-erbB-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中医证型与ER、P R和C-er bB-2关系 /例

证 型n

ER

(+)(-)

P R

(+)(-)

C-er bB-2

(+)(-)肝郁痰凝71413040314427

冲任失调91*82772

正虚毒炽15787887

与肝郁痰凝型比较,*P<0.05

4 讨论

4.1 乳腺癌的病因病机 乳腺癌属中医“乳岩”范畴,其症状表现主要是乳房内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晚期肿块增大,甚至溃破。中医学认为,乳岩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而情志内伤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如清代余听鸿在《外症医案汇编》中就已指出“正气虚则为岩”,高锦庭认为:“夫乳岩之起也,由于忧郁思虑,积想在心,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痞塞,结聚成核。”(《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忧思郁怒,损伤肝脾,致气滞、痰凝、血瘀,积久则酿为毒邪,痰、气、瘀、毒相互搏结,阻于乳络而成乳岩。病程日久,则毒愈盛而正愈虚,终致脏腑亏损,癌瘤扩散。由此可见,乳腺癌早期多表现为实证,晚期多表现为正虚标实之证。

4.2 临床分期与证型关系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代表着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本组95例患者资料的分析情况,乳腺癌的辨证分型以肝郁痰凝型最为多见,而冲任失调型较少。中医证型在乳腺癌不同分期中有一定的差别。在乳腺癌的Ⅰ期、Ⅱ期,相对处于疾病早、中期阶段,此时病机变化主要是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气血阴阳虚损程度并不严重,故临床所见大多为属于实证的肝郁痰凝型,治疗上应以祛邪为先,邪去方能正安,而采取手术外治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当疾病发展到后期阶段,即乳腺癌的Ⅲ期、Ⅳ期,由于邪毒蕴积日久,耗伤气血阴阳,则多见正虚毒炽证,此时宜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

4.3 分子标志物与中医证型关系 ER、PR的表达情况是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内分泌治疗的依据,也

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生物学因子。ER、PR表达阳性的患者,较ER、PR阴性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期。而ER、PR的阳性表达一般被认为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绝经后患者ER、PR的阳性表达高于绝经前患者[4]。C-e rbB-2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其高表达者往往更多转移和复发[5]。本组病例中,肝郁痰凝型E R阳性率显著高于冲任失调型,而PR、C-erbB-2的表达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

综上所述,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有关,病变早期多见肝郁痰凝型,而晚期则正虚毒炽型明显增加。而ER在肝郁痰凝型中的阳性表达高于在冲任失调型中的阳性表达,但PR、C-erbB-2表达则与中医证型无关。本组中,临床Ⅱ期乳腺癌所占比例远高于Ⅰ期,这表明虽然多数人能够在发现乳房肿块后及时就诊,但由于早期乳腺癌肿块小,不易被患者及时发现,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非病变早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进步,预计今后临床上早期乳腺癌比例将会大大增加,探讨肝郁痰凝型及冲任失调型乳腺癌证治规律,将有助于中医药在防治乳腺癌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参考文献:

[1]哈楠,计凤妹.2002-2005年上海市松江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08,17(7):557-559.

[2]张思维,陈万青,雷正龙,等.中国肿瘤登记处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08,17(11):909-91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

[4]王小毅,谭金祥,吴凯南,等.月经状况对乳腺癌患者ER、PR、P53、C-erbB-2表达的影响[J].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8,2(1):16-17.

[5]刘巍,张祥宏,张志刚,等.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与C-erbB-2、BCSG1等多项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1):132-136.

(收稿日期:2009-06-14)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drome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linical Stage and Molecular Biomarkers in Breast Cancer Y I Wei-zhen,WA NG X iao-ming,Z H AN G F u-zhong,L I Hua-gang,MA H ui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 urgery,the F irst H ospital A f f iliated to Anhui

College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hui H e fei 230031,China)

A 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 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sy ndrome ty 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clinical stag e and the ex 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 r(E R),prog este ro ne recepto r (PR)and C-erbB-2o ncoprotein in breast cance r.Methods:Ninety-five cases o f breast cancer with con-fo rm ed patho logical te st and intact data w ere selected,and differentiated into3sy ndrome ty pes,namely, the stag nation of the liver-qi and phleg m stasis,the disturbance of Cho ng and Ren channels and the w eak-ened body resistance and the heating of pathog ens.The ex pression of ER,PR and C-erbB-2w ere analysed using im 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Results:Of95cases,71belong ed to the sy ndrom e o f the stag nation of the liver-qi and phlegm stasis,o ccupy ing74.74%;9to the sy ndrome of the disturbance of Chong and Ren channels,occupying9.47%;15to the sy ndrome of the w eakened bo dy resistance and the heating of patho gens,occupying15.79%.The patients in stag eⅠand stageⅡm ostly belo ng ed to the syndro me of the stag nation of the liver-qi and phlegm stasis.The proportion o f the w eakened body resistance and the heating of pathog ens in stageⅢand stag eⅣw as hig he r than that o f the stag nation of the liv er-qi and phlegm stasis and the disturbance o f Chong and Ren channels.There w 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 sitive rate of ER between the stagnation o f the liver-qi and phleg m stasis and the disturbance o f Cho ng and Ren channels(P=0.074);but the po sitive rate of ER in the stag natio n o f the liver-qi and phlegm sta-sis was sig 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disturbance of Cho ng and Ren channels(P=0.022).T here w 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 sitive ra te of PR and C-erbB-2expressio n amo ng3ty pes.Conclu-sion:Breast cancer in early stag e mo stly belo ng s to the syndro me o f the stagnation of the liver-qi and phlegm stasis,and in late stag e to the w eakened bo dy resistance and the heating of pathog ens.The ex pres-sion of E R in the sy ndrome o f the stag nation of the liver-qi and phleg m stasis w as hig he r than that in the sy ndrome o f the disturbance o f Chong and Ren channels.A nd there was no marked relation between the e xpre ssion o f PR and C-e rbB-2and TCM syndrome type.

Key words:Breast cancer;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 mes and sig ns;Estrog en recepto r;Pro gestogen re-ceptor;C-erbB-2

常见肿瘤标志物意义

常见肿瘤标记物意义: 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ug/L。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可见AFP含量升高。 2、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3、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4、癌抗原15-3(CA15-3)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 5、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6、癌抗原50(CA50)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7、糖类抗原242(CA242)CA242是与胰腺癌、胃癌、大肠癌相关的糖脂类抗原。血清CA242用于胰腺癌,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80%)和特异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见升高。 8、胃癌相关抗原(CA72-4)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细胞角蛋白属于特异的上皮细胞标志物,存在于正常上皮细胞和上皮癌细胞中,为细胞骨架的组分之一。细胞角蛋白分子有不同的亚型,分子量为40000~68000。已知CK至少包含20个成员(CK-1~CK-20),分为酸性CK和碱性CK两大家族。其中CK-19在正常上皮细胞和上皮性癌细胞的表达最为特异,特别在乳腺癌中具有高表达率,故常用于乳腺癌微移动检测,它可以敏感和特异地反应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外周血及骨髓中混有的少数移动的乳腺癌细胞,被以为是乳腺癌微移动检测的最佳指标。(2)上皮细胞粘附因子(epi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EpCAM)。EpCAM亦属于上皮细胞标志物,该因子是在第8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议论会上正式命名为CD326、HEA-125。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分子量为40kD,起着介导Ca2+非依靠性同源细胞一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其表达于上皮来源的细胞表面,在上皮源性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是用于区别上皮源性肿瘤与非上皮源性肿瘤的标志蛋白。(3)人乳球蛋白(humanlactoglobulin,hMAM)。hMAM 表达于乳腺上皮细胞,在乳腺癌患者中常上调表达。该基因位于染色体llq12-13,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分泌型糖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上皮细胞分泌蛋白相似,属于子宫球蛋白家族,都由染色体相同区域的基因组编码。研究发觉,hMAM在95%的早期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而在正常淋巴结中不表达,进一步表明hMAM在乳腺及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异性。Suchy 等研究发觉,由于hMAM在乳腺癌组织中并非全部表达,实际检测值可能较估量值偏低。 (4)癌胚抗原(rcinoembryonicantigen,CEA)。CEA是一种分子量为18000的糖蛋白,属于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多种恶性肿瘤均可表达该标志物,但其阳性率并不太高。血清中癌胚抗原的水平升高,通常可以作为诊断和检测恶性肿瘤移动移的一个临床指标。但是,CEA亦可表达于非肿瘤患者血液和淋巴结中。(5)粘蛋白MUC1。粘蛋白MUC1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主要存在于某些上皮组织和器官中,格外是在所有正常及癌变乳腺组织中均表达,而在间叶组织中不表达。由于MUC1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即主要表达于乳腺等上皮组织中,而在间叶组织来源的淋巴及血液中不表达,因此,MUC1可作为某些乳腺癌微移动检测的有效标志物。(6)CD44。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是当今学者关照的热门。2002年,Clarke等把乳腺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出表达CD44、B38.1和ESA的细胞,并注射到裸鼠体内后形成了肿瘤,证实分选出的细胞具有肿瘤源性。这是人类首次从实体瘤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之后又有研究职员得到类似的实验结果。目前有学者建议将CD44等干细胞表型用于乳腺癌微移动检测。但因乳腺癌干细胞和其他干细胞具有类似的表型,需将CD44与其他标志物联合应用才华进步特异性。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病理学诊断为必须条件。 2.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龟裂。脉细数无力。 (3)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或伴有倦怠乏力,食少纳差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4)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恶心,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白细胞下降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5)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脉细数或弦细。 (6)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若溃破则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痰凝证 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昆布、柴胡、青皮、郁金、连翘、白芍、云苓、半夏、浙贝、草河车、山慈菇、白芷等。 2.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理冲任,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左归饮加减。郁金,柴胡,当归,生地,白芍,牛膝,桔叶,菟丝子,枸杞子,生山药,茯苓,夏枯草等。 3.毒热蕴结证

乳腺癌临床路径73583

乳腺癌临床路径 (2009版)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 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 扩大切除术等; 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 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 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 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 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 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 凝血指标; (4) 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 (5) 心电图; (6) 胸部正侧位X线片; (7) 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 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 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资料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编码: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10编码:C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中国版)》。 2.病期诊断 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编码:040)和乳腺恶性肿瘤(10编码:C50.902)的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 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 (3) 凝血指标; (4) 肿瘤标志物:、153.、125; (5) 心电图; (6) 胸部正侧位X线片; (7) 腹部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核磁共振,骨扫描等。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 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 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 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6) 瘀毒互结证:化瘀解毒。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应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泡洗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 5.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耳穴埋豆法或中医诊疗设备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乏力、疼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缓解。

-乳腺癌中医诊疗常规

乳腺癌诊疗方案 乳腺癌中医称之为“乳岩”,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溃后凸如放莲或如菜花。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肿瘤的 7-10%,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子宫瘤。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以绝经期前后的妇女(40-6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多因情志不畅,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冲任失调,经络阻塞;或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痰瘀互阻所致,治宜疏肝解郁,调理冲任,化痰散络等。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1、病史及体检 询问肿物发生时间、疼痛、及与月经关系,有无乳头溢液,有否作过治疗,既往乳房是否等大,乳头是否内陷,局部是否治检,及子宫或甲状腺功能性疾病,询问月经及婚育史,是否妊娠,哺乳期,家庭中恶性肿瘤病史,特别有否乳腺癌,体检中注意观察双侧乳房外形,有否静脉回张,乳头位置及分泌物,皮肤有否红、肿、结节及湿疹样变。记录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质地,表面情况,活动度,与皮肤、

胸大肌、胸壁关系,积压乳头有否溢液,数量,性质,管口部位,注意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绘图表示乳房肿块与腋窝肿大淋巴结。 2、病理、细胞学诊断 (1)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管内癌有乳头溢液者,可将液体作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疑Paget病者可作刮片或印片检查。 (2)针吸细胞学检查:可部分代替冰冻切片检查,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除外,应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操作时应注意避免造成肿瘤的播散。 (3)活组织检查:包括切除及切取活检。除非肿瘤很大,一般均以切除活检为好。最好能同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果恶性的则作根治性手术。标本应常规作受体测定。如无冰冻切片检查条件,病理证实后,应在不迟于2周内作手术治疗. 3、其他辅助检查 1)、乳腺X线摄影:有干板照相和钼靶X线照相两种方法。 2).B超检查。 3).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4).CT:乳癌CT表现与钼靶X线片相似,并可清晰显示腋淋巴结与内乳淋巴结。 5).疑有肺、肝或骨转移者应作相应的检查。 乳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学、细胞学检查结果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

肿瘤标志物

一、肿瘤标志物定义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 ,TM) 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的/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 、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监测复发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具有以下特性: ①灵敏度高,使肿瘤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②特异性好,即肿瘤患者为阳性,而非恶性肿瘤患者为阴性,因此能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③能对肿瘤进行定位,即具有器官特异性; ④与病情严重程度、肿瘤大小或分期有关,即肿瘤越大或越晚期,肿瘤标志物浓度越高; ⑤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即肿瘤标志物浓度增高或降低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⑥监测肿瘤的复发,即肿瘤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浓度降低,肿瘤复发时明显升高; ⑦预测肿瘤的预后,即肿瘤标志物浓度越高,预后越差,反之亦然。 二、肿瘤标志物发展简史 1846年Bence2Jones报道, 通过检测尿中本-周氏蛋白,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TM,至今TM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1846—1927年发现本-周氏蛋白; 1928—1962年发现异源性激素、激素、同工酶等可作为TM; 1963—1975 陆续发现甲胎蛋白(AFP) 、癌胚抗原(CEA)等胚胎蛋白类TM,并逐渐应用于临床; 1976至今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引入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大量蛋白(包括酶、信号分子、细胞因子)类、基因类TM大量涌现。 三、肿瘤标志物分类 肿瘤标志物可存在于细胞表面、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外(血液,体液中)。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和命名尚未完全统一,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一般分为,胚胎抗原类、糖链蛋白类、激素类、酶和同工酶类及癌基因产物类等。 1 .胚胎抗原类: 如 AFP,CEA等,是从肝癌、结肠癌的组织中发现的,而胚胎时期的肝、胃肠管组织也能合成,并存在于胎儿的血清中,因此称为胚胎抗原。 2 .糖链抗原类:是用各种肿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来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大多是糖蛋白或粘蛋白,如 CA125 , CA15- 3 , CA19-9等。 3 .激素类: 正常情况下不产生激素的某些组织,在发生恶变时能产生和释放一些肽类激素(异位内分泌激素)并导致相应的征候群,因此,这些异位内分泌激素升高也可作为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如小细胞肺癌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患甲状腺髓样癌时降钙素升高,患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时 hCG 明显升高。 4 .酶和同工酶类: 当机体某个部位发生肿瘤时 , 肿瘤细胞代谢异常,使某些酶或同工酶合成增加;或由于肿瘤组织的压迫和浸润,导致某些酶的排泄受阻,使肿瘤患者血清中酶活性异常升高。酶是较早发现并用于临床诊断的一类肿瘤标志物,如患肝癌时γ GT升高,患前列腺癌时PAP 升高等。 5. 蛋白质类: β 2微球蛋白,铁蛋白等在肿瘤发生时会升高;多发性骨髓瘤时本-周蛋白阳性,是临床常用的肿瘤

乳腺癌分子标志物与DCE—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分子标志物与DCE—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DCE-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本院及广东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PR、ER、HER2、Ki-67不同表达状态患者的MRI检查表现及其相应的动态增强特征。结果:ER阴性表达者的癌肿边缘光滑比例明显高于ER阳性表达者,癌灶出现小肿块比例低于ER阳性表达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表达者癌肿边缘光滑比例低于PR阴性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低表达者癌灶出现小肿块比例高于HER2过表达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低表达者癌肿边缘光滑比例低于Ki-67过表达者,癌灶出现小肿块比例高于Ki-67过表达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显示的乳腺癌肿大小、癌肿边缘情况均与ER、PR、HER2、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为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应用效果较为理想的一种诊断方式[1]。该种诊断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可更好显示肿瘤具体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体积的大小、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性质为乳腺癌最为主要的预后判断指标[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乳腺癌相关分子标志物与DCE-MRI表现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入选标准:(1)接受穿刺活检被确诊为乳腺癌;(2)接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获得PR、ER、Ki-67以及HER2表达状态;(3)接受治疗前均经乳腺MR检查;(4)检查结果所得到的图像质量良好,完全符合相关诊断要求。患者年龄24~77岁,平均(48.9± 2.8)岁。疾病分类:浸润性导管癌32例,原位导管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7例为其他特殊类型乳腺癌。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为西门子MAGNETOM ESSENZA 1.5T MRA;同时还有4通道乳腺专用的相控阵表面线圈。 1.2.2 DCE-MRI检查方法实施检查时,所有患者取俯卧位,双臂上举,使双乳呈自然下垂的状态。选择脂肪抑制,应用多通道并行采集技术。首先扫描双乳的横轴位FSE T1W以及矢状位FSE T2W,然后再凭借Vibrant技术的3D SPGR 对双乳横轴位或者矢状位实施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操作。在扫描过程中,实施矢状位动态增强扫描的具体参数设置如下:TE、TR、TI分别为3.0、6.4、7.0 ms。翻转角设置为10°,FOV设置在20~22 cm范围内,厚度设置为4 mm,矩阵设置为256×256,间隔设置为0,NEX设置为1。选用的层面间内差算法为ZIP 2,实施单次采集的时间控制在86~88 s范围内。对双乳横轴位实施动态增强扫描时的参数设置具体如下:TE、TR、TI分别为2.6、5.3、12.0 ms,翻转角设置为12°,FOV设置在32~34 cm范围内,层厚度设置为2.6 mm,矩阵为328×256,

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 : C50伴Z51.102 )1期—III期需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 (二)选择放射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2011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等。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C50伴Z51.102乳腺癌疾病编码。 2. 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若接受化疗患者受益可能大于风险,可行术后辅助化 疗。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入院后常规检查需3-5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 (2)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病理检查,明确肿瘤、和2状况。 2. 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ECT全身骨扫描; (2)双乳MR、超声心动图、血或尿妊娠试验; (3)检查结果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或MRI检查; (5)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六)化疗前准备。

1. 确认ER PR HER2I犬态。 2. 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储备等。 3. 无化疗禁忌。 (七)化疗方案。 根据卫生部《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结合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化疗方案。 1. C MF方案。 卄%剂量mg/(m2.d及途时间(天及周期药物 径 环磷酰胺500mg iv1,8 q28d*6 甲氨蝶呤40mg iv1,8 q28d*6 氟尿嘧啶500mg iv1,8 q28d*6 2.AC方案。 药物剂量mg/(m2及途径时间(天及周期阿霉素60mg iv 1 q21d*4 环磷酰胺600 mg iv 1 q21d*4 3. E C方案。

乳腺癌术后中医调养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的乳腺癌病人,乳腺癌正日益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乳腺癌患者术后最担心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生活质量的下降;另外就是担心远期的复发或转移。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的过程,其病本虚而标实,本虚表现在脾虚不能化生气血,肾虚不能调摄冲任,但手术常耗伤气血,放疗、化疗更有伤精劫阴之弊,内分泌治疗药物也有众多毒副作用,进一步加重了脾肾气阴的耗伤,冲任功能不能正常运行,表现为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食欲不振,心烦不寐、烘热汗出、月经失调等气阴两虚、冲任失调的证候,正常工作会感觉力不从心,并且患侧上肢容易出现肿胀等症,对于本就因虚致病的乳腺癌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症状呢?这要简单地讲一下乳腺与冲任的关系。人体中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及乳房、孕育功能有密切关系,冲为太冲脉,任为任脉,功能简称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肾居于下焦,主生殖,为冲任之本,肝肾同源,冲脉与肾脉相并而行,得肾阴滋养;而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源于先天,藏于肾,可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其血气促使胞宫和乳房的发育及其功能活动。《外科医案汇编》指出:“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因而冲任的变化影响着乳房及胞宫的生理与病理改变。 临床研究的统计学表明:约有80%的乳腺癌病人术后中医辨证为上述气阴不足、冲任失调证型,如果病人能坚持一段时间服用中药,上述的症状均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极大地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乳腺癌病人术后生存期有直接影响的就是肿瘤的复发或远处转移,如何防治术后的复发或转移,如何延长生存时间,至今还是一个医学难题。患者结束放、化疗,如果雌激素受体阳性,还可以接续进行内分泌治疗;但如果雌激素受体阴性,内分泌治疗无效,西医就没有了进一步的防治方法,而单纯的定期复查对于防止病情发展没有关键性的意义。而中医可以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治疗。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病科程旭锋博士指出,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对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进行回顾性研究,证明了乳腺癌患者术后如果进行中医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术后的复发或转移。动物实验等基础研究也表明:防止复发转移的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在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90%以上的乳腺癌病人均在术后正常服用中药,接受中医的规范治疗。现在学术界已经肯定,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优势就在于术后的中医药调理,可以成为乳腺癌的一项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虽然不能进行西医的内分泌治疗,中医也开辟了一条治疗之路。 但是中医药如何治疗乳腺癌,不是简单的找个中医,号号脉、看看舌苔,回家熬中药就可以了。乳腺癌的治疗方药是建立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必须遵循经过科研证实的乳腺癌的辩证规律,即使初步辨证为气阴两虚,冲任失调,也要进一步辨明冲任失养、冲任虚损、冲任伏热、冲任虚寒、冲任不固等不同的证候,且在扶正的同时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清虚实主次,扶正不忘祛除余邪留毒,方能帮助病人完成乳腺癌规范的中医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所以,建议病人到乳腺专科医生处接受系统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还可以减少病人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有效减轻放化疗过程中的消化道反应,提高患者放化疗的完成率。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术后患侧上肢肿胀,应该及时配合中医外治方法,能迅速控制症状,取得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痛苦。过早的放弃、消极的治疗或过度的功能锻炼,只能给病人带来痛苦。 所以,中医药可以全程参与乳腺癌的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体质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与转移率,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传统地肿瘤解剖病理分期 (如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预测肿瘤地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地风险评估指标.但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地差异,传统病理分期相同地患者对临床治疗地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近年来,基于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定量检测地方法对乳腺癌进行地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地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地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地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通常应用、、 及可将乳腺癌划分为类分子亚型(见附表).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地临床治疗反应和生存截然不同,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比如临床上比较棘手处理地“三阴乳腺癌”(指、及均阴性; )地乳腺癌,相当于分子分型地型分子表达(特征为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或,)以及或相关基因及或相关基因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地~.三阴乳腺癌年生存率不到,临床上往往作为一种预后差地乳腺癌类型代表.三阴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突变,、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也多为阳性.三阴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年是复发高峰,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无效,治疗上依靠化疗为主,化疗敏感性差并容易产生耐药. 表:乳腺癌分子亚型地定义和治疗推荐(年共识) 分子亚型 定义 治疗类型 注释 (管腔或激素受体 阳性)型 和(或)阳性 阴性 低表达(小于) 单纯内分泌治疗 染色地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这一亚型几乎不需 要化疗,但要结合临 床淋巴结状况及其他危险因素综合而定. (管腔或激素受体 阳性)型 (阴性): 和(或)阳性 阴性 高表达(大于等于) 内分泌治疗 ±细胞毒性治疗 多基因序列分析显示,高增殖基因可预 测患者预后较差. 如果不能进行可靠 地评估,可以考虑一些替代性地肿瘤增殖平谷指标,如分 级. 这些替代指标也可 用语区分 型和 (阴性)型,而对后者是

乳核中医临床路径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 一、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核(TCD编码:BWV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ICD-10:D2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乳房外上象限为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于青少年女性。 4)钼钯X线摄片、红外线热图像等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 15版)(DavidC. 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本病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 2)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多为单发,少数属多发。 3)肿块增大缓慢,质韧,表面光滑,易于推动。病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4)乳腺钼钯、彩超有助于诊断。必要时作病理检查。 2.证候诊断 参照李曰庆、何清湖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版)。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 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疑;伴胸闷叹息; 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硬木实,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乳腺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 3.患者愿意术后接受中药口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核(TCD编码:BWV000)和ICD-10:D24乳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肝气郁结证和血瘀痰凝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排除标准 1.进入路径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且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并影响乳核中医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2.进入路径时为高度怀疑乳腺癌患者。 3.正在进行本路径之外的其他治疗方案者。 4.对本路径中治疗方法不适应者。 (七)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八)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血常规、血型(ABO、RH)、输血前四项、尿常规、粪便常规、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药方如何选择

乳房是女性非常重要的组织器官,因为这个部位不但会影响女性的外观形象,还会决定夫妻生活的欢愉度。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积累下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宝贵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其在乳腺癌的治疗中的功效也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中医的治疗,那中医治疗乳腺癌的药方如何选择呢? 中医学认为,乳腺癌患者的发病是由内毒和外邪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患者的正气亏虚、元气不足,当遇上外界邪气的入侵时难以抵御,气滞血瘀,就会引发乳腺癌。中医在治疗时从患者的整体出发,通过调理患者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对抗平衡,达到控制肿瘤不再继续生长的目的,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乳腺癌患者经过西医治疗后,虽然短期效果明显,但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患者元气亏损,并不利于疾病的发展,此时可以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调节患者机体,补充元气,减轻西医治疗的创伤,增强患者体能,提高生存质量,同时还能抑制肿瘤,巩固西医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对于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患者,通过中医治疗也能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乳腺癌全部使用中草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药方,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不过很多患者对中医并不了解,甚至认为中医就是汤药在起作用,自行按方抓药就可以服用,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说:“中医治癌的精髓是辩证论治。乳腺癌是元气亏虚、邪毒入侵,气血、阴阳失衡,机体内气滞、痰凝、血瘀、毒聚相互胶结,日久形成了肿块。”在治疗时,中医会根据每位肿瘤病人不同肿瘤分期的并发症、表现等情况,结合患者的体质,进行不同的对症治疗。抓住病人不同的虚、热、寒、实证型,制定出个体化对症药方,一人一方,才能使这种乳腺癌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应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用药,切勿盲目用药,以免影响药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遵循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名著。祖父在八十岁生日时,取出所保存家传几代全部秘本医籍,亲手交给了他,他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认真研读。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部分参考案例: 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 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7

乳岩(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ZY/T001.2-94)[1] 。 (1)大多数发生在45~60岁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后未曾生育者多见。 (2)初期:乳房内有一肿块,多见于外上方,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渐长大。 (3)中期:经年累月,始觉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块形如堆栗或覆碗,与周围组织粘连,皮核相亲,推之不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乳头内缩或抬高。若皮色紫褐,上布血丝,即将溃烂。 (4)后期:溃后岩肿愈坚,疮口边缘不齐。有的中间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状如翻花,常流臭秽血水。患侧上肢肿胀。 (5)可在患侧腋下、缺盆上下凹处触到质地坚硬的肿块,或转移至内脏或骨骼。可出现发热,神疲,心烦不寐,形体消瘦等症。 (6)钼靶X线乳房摄片、液晶热图像检查、乳头血性分泌物细胞学检查有助诊断。必要时作组织病理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 (2011版)(卫办医政发〔2011〕78号)。 (1)症状: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不易引起病人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乳房无痛性、质硬肿块或乳头单孔血性溢液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偶伴有乳房疼痛。 (2)体征:部分早期乳腺癌临床触诊阴性;乳房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差,可与皮肤或胸壁粘连固定;单孔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皮肤可见酒窝征,橘皮征,皮肤卫星结节;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约1/3的患者初诊时可触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触及转移的淋巴结。 (3)辅助检查 ①乳腺钼靶摄影:乳房内局限性肿块、成簇微小钙化、局限致密浸润、乳腺

治疗乳腺癌的中草药有哪些

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大多和多种致癌相关因素以及长时间多次反复刺激有关,或者是接受了超剂量的致癌因素的作用,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生活中也要做好预防工作。治疗乳腺癌,很多患者采用中医治疗,那么有哪些中草药治疗乳腺癌呢?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中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用于各个阶段,手术虽然能快速切除病灶,但是手术由于创伤性大,易复发,如果能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大大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促进伤口的愈合。放化疗也是治疗乳腺癌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但是放化疗缺乏选择性,会杀伤正常的细胞,患者不耐受。因此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减少副作用,使效果达到最大化。 另外,对于那些年龄大,体质弱的患者,或者是晚期已经出现转移的患者,更加适合通过中医来治疗。中医治疗注重的是整体的治疗效果,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为依据,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中药还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甚至肿瘤还有消失的可能。 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中草药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患者和家属缺乏专业知识,面对五花八门的药物不知如何选择,难免走弯路和有病乱投医,随便使用一些不正规的治疗方法,往往得不尝失,专家介绍,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辩证论治,对症治疗,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所表现出的症状,年龄等对症用药的,建议患者结合自身情况,找正规的,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当面诊治,对症治疗。 而在中医治疗领域,出身于中医世家,袁氏家族的第八代传人袁希福教授,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诊治病人态度极为严谨负责,每一病例必详细记录病情及治疗经过,留下完整的医案。赢得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其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抓住关键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扶正补虚,理气活瘀,化痰散结,攻毒排毒,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延长生存期、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简短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王淑梅,女,55岁,左乳侵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 2010年,王淑梅被确诊为乳腺癌,而且已属中晚期。确诊后,王淑梅按照医生要求做了手术切除以及一个月的放疗。2012年4月,王淑梅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再次接受手术。两年间的两个大手术让原本身体很好的王淑梅越来越虚弱,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2012年7月13日,王淑梅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初次来诊时,王淑梅精神很差,浑身乏力,睡眠、饮食都非常差,甚至有医生说她活不到过年。以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进行中医治疗后,王淑梅高兴地说:“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有劲儿”。看到治疗效果的她自此开始坚持服用中药。 自从服用中药后,头两年王淑梅从没有断过一付药,此后也坚持定期巩固用药。如今,王淑梅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而且她的身体非常好,现在又开始跑保险业务,而且还带着一个很大的团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在临床上,像以上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通过中医药的长期调理,患者的生存期可达5年,10年,甚至肿瘤消失,达到长期带瘤生存,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或是不远千里万里而来。 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治疗乳腺癌的中草药是比较多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