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常州市“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1】

2011-04-05 21:56:49| 分类:我的文稿 | 标签:班级班主任德育学校建设|举报|字号订阅

(课题主持人:李承送,常州市北环中学)

一、课题申报和研究情况简介

(一)课题申报的背景

2005年12月,学校形成了“主动发展求变革,文化立校图自强”的整体改革思路,逐步形成“文化改造学校”的办学特色。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基本单位之一。建设班级文化,满足当代学生的成长需求,是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课题组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阅文献资料等途径,发现国内鲜有中小学系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很多中小学依然在不断强化细致而严格的班级管理。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在至上而下的统一要求下,以控制和封闭为向导,以整齐划一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忽视了学生个性多元发展,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的事实,制约了班主任促进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班级文化建设植根于一个个班级,萌芽于班级内部,以民主和开放为向导,以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为目标,让班级通过文化引领,由管理走向班级建设,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个性发展,促进每个班主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对改进和加强当下学校德育有着现实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从学校立项到被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确认为市级重点课题获后,课题组认真讨论了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明确了成员的详细分工。确定每一进度阶段的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注意搜集相关资料

搜集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资料,过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而给资料的搜集加大了难度。尽管相关度高的研究成果不多,但课题组成员经过集体研究,拟定了研究思路,决定以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

2.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次会议,取得了共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再实践。课题组很多成员都直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形成了大量的鲜活的实践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3.课题组成员的变动

因人事调动,课题主持人之一汤亚琴调往丽华中学,另一课题主持人陈小平主持多项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为确保研究的效果,故改由李承送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还及时吸纳了有志于从事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班主任老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持续性、实践性。陈小平为本课题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体设计了课题研究的行动路线,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

4.研究案例的搜集

课题组很多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课题组将这些案例编辑成册《品牌,北环的自豪》。课题组成员所撰写的多篇案例在市级教育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奖。

5.课题论文的写作

课题组很多成员根据自己的实践与研究,分析了学校系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领域与方法,并最终将这些研究成果写成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参与评选获奖。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相关15篇学术论文分别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对于学校系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归纳

1.学校对德育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学校培育“四有”公民,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学校生命”——考试质量,学校德育空前“被重视”:重视学校德育,重视班主任工作,重视班级管理变异为重视的是充斥“表演”、贴上德育标签的大型学生活动,重视的是班主任能否带出高分学生,重视的是班级总成绩能否不断攀升。在学校德育空前“被重视”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忽视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忽视了学生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忽视的恰恰是一个合格公民身上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素养。

2.学校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绩效评价不完善。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职责从全面发展学生、认真班级管理、指导学生活动、综合评价学生、形成教育合力等五个方面给予了指导性建议。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对于班主任的外显工作,例如:班级文化成绩(最重要的方面)、班级环境、班级活动、班级纪律等都会有细致的量化评价,甚至以这种量化评价来判断一个班主任是否称职、一个班级是否“文明”或是优秀,于是班主任成为了学校内部最“危险”的岗位,因为一不小心自己的班级就会被扣分,更是很难左右自己不任教学科的成绩,扣分多了或是班级总成绩不好了,班主任就可能沦为不称职的班主任,所带班级也就可能沦为不“文明”、不优秀的班级,这种量化评价扼杀了一些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量化评价也使得很多班主任将自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了应付不被扣分,甚至于忙得都没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会话,在这种情形下,班主任履行德育工作职责必然会大打“折扣”,提升职业素养也就更无暇顾及了。

3.学校普遍的严格的班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班主任重要的职责是认真做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因此学校普遍重视班主任的日常班级

管理工作。绝大多数中学都制定了从学生出勤、班级卫生到班级学生个人卫生、车辆排放等几十条细致而严格的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和得分标准,制定这些细则和标准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无疑,这对于规范班主任的工作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一旦班主任为了在考核中获得所谓的“高分”,就会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对照学校考核细则和标准,从事细致而严格的班级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就制约了班主任促进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因为这种细致而严格的班级管理是追求的一种高度统一,是以获得所谓的“高分”为目的,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忽视了学生个性多元发展,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的事实。

4.班主任职业素养滞后于现代学校德育的要求。班主任是在“以俄为师”的背景下,从俄国借用的概念,1952年颁布《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以来,这才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了班主任制。在俄国班主任作为“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同本班任课教师一道,建构班级“学生集体”。但在我国很多中学存在的是这样的现实:在班级内部,班主任是主体,学生作是客体,任课教师为班级班务的边缘人物,至多是可借用的力量;班主任承担的往往是学校布置的行政事务(有学校内部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事务和学校从校外承接的行政事务),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到底有多少“德育”或“教育”含量,就成为了问题。

现代学校德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这就要求班主任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这就要求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长期以来,中小学班主任都是由学科教师担任的,学科教师在接受师范大学教育期间,接受的往往是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教育,没有或是很少接受班主任知识和技能教育,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学科教师大多缺乏班主任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凭着自己的爱心和责任从事着班主任工作。

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长期以来,班主任岗位对于很多中学学科教师来说却是副业,而不是主业,因为很多学科教师是在承担了满工作量教学的情况下兼任班主任的,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尽管对班主任的工作量给予了指导性意见,但由于学校内部教师编制等问题,在现阶段要给班主任的教学课时减负实是很难,所以很多学科教师或是为了职称、或是迫于学校行政力量、更多的是因为年轻“被做班主任”,学科教师只要教学过得硬就会有足够的底气拒绝做班主任,因为教学是学科教师的主业,做班主任只是副业,在这种情形下,要求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就只能成为“美好的理想”了。

(二)关于学校系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实践与研究

1.学校要真正转变对德育的思想观念。学校要真正转变对德育的思想观念必须经历认识和行动两个过程。很多学校对于德育的重要性应该说是有足够认识的,“德育为先”常常会是学校工作计划的第一条,往往却没有足够坚定的行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要经历认识和行动两个过程,只有认识,没有行动,观念无法真正实现转变。

六年前,北环中学针对长期困扰学校办学的首要问题即学生“学”的问题,学校认识到了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必须要从学生德育起步,转变对学校德育的

思想观念。2004年10月学校进行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校德育改革。六年来,学校在这一认识的引领下坚定行动,德育改革从个别发动到倡导实验再到全体参与,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到培育学生公民意识,从学校德育特色发展为学校教育品牌,真正转变了学校对德育的思想观念。

北环中学的德育改革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对于转型的困惑、学生对于改变的不适、家长对于变化的疑问、同行对于改革的怀疑,始终伴随着改革的整个过程,然而在一次次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步植根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内心并转化为一种自觉自发的行动。

2.学校要重建班主任德育管理机构和评价机制。从1994年发布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到2000年发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在两个《意见》中都要求在学校的管理、教学与服务中要体现德育功能,同时也明确了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责。为此,中小学大多形成了校长负责,教导处(政教处)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的管理组织框架。然而我国的中小学具有教学与行政并行的鲜明特点,学校中层内设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行政管理以及量化评价,使得班级沦为学校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不再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班主任沦为学校最基层行政组织的负责人,不再是具有职业特性的工作岗位。面对班主任要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现实要求,班主任工作要回归本真,学校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适。

常州市近年来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许多中小学都重建了中层内设管理机构,学校行政管理逐步走向专业服务。一些中小学将具体负责德育工作管理的教导处(政教处)更名为年级部或学生发展部或德育处,并赋予了新的管理内涵。例如,常州市北环中学2005年8月将存在学校二十多年的教导处更名为年级部,并赋予了它新的管理内涵:年级部设置三名年级主管,年级主管统筹协调各自年级的德育、教学、体卫艺教育等,主要职能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而在于为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提升职业素养和学生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北环中学年级部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中心主动由行政管理向专业服务转型。年级部为全面推进班级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个性化、发展性评价机制,强化民间力量在班级建设评价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指令性、一元化评价机制,削弱行政力量在班级建设评价中的权威,让多元力量参与到班级建设评价。年级部制定了《常州市北环中学班级建设优秀项目评选办法》,每学期各班级可依据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自主申报班级建设优秀项目,除“班级建设示范班”是由年级部命名评选的项目并制定考核细则外,其余都由各班级自由命名项目名称、自主申报。年级部成立由学校行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民主推选、确立学期班级建设优秀项目。同时年级部改班级常规管理检查为班级建设情况反馈,班级建设情况反馈由常规建设、活动建设、环境建设、素养提升四方面构成,增强诊断与分析班级建设情况功能,淡化检查与考核功能,重在赋予班主任主动进行班级建设的自由和权利,帮助与支持班主任不断改进班级建设,提升班主任班级建设的领导力。

3.学校要为班主任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专业支持。从2006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到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都明确提出了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加强

对班主任培训的目的就在于要提升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因此学校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为班主任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平台。

教师的在职教育,目前都是以理论、经验为依托的课程培训为主,指望教师们“听了就能懂,懂了就会用”。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认为这种教师在职教育存在以下两大问题,即“听了未必接受”,“接受了未必会用”。尤其是对于班主任的培训来说,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基于目前中学班主任大都由学科教师兼任的这种现状,班主任更需要的是情景性的实践型的知识。

很多中小学会在一定时间内召开班主任例会,例会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前阶段班主任工作,部署下阶段事务性工作,形式大多是教导主任具体布置工作,分管校长补充发言,校长最后总结,班主任多为被开会。班主任例会是在一定时间内全体班主任难得聚集的时间,学校可以将行政性的班主任例会改造为学术性的专业活动。例如,常州市北环中学将每月一次的班级文化建设论坛替代了传统的班主任例会,替代的价值就在于由行政性会议走向专业性活动,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积聚智慧,分享经验,宣泄情绪,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含量和职业幸福,班级文化建设论坛成为了班主任的精神和专业殿堂。

同时学校要鼓励班主任建立非正式专业组织,非正式专业组织建立的目的在于让志同道合的班主任基于学生、基于学术、基于研究,共同致力于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草根化研究,形成合作研究共同体,彼此分享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性智慧,以团体学习的力量提升班主任的职业素养,改变班主任被学习、被研究的学习和工作状态,让班主任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学校对于班主任建立的非正式专业组织要给予时间、空间、智力、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让班主任悠然于自身的实践与研究,提升班主任职业的幸福感,改变学科教师被做班主任的状态,让更多优秀的学科教师坚定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信念。

(三)关于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领域与方法的总结

1.班主任要革新工作方式,由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历了迅速而又激烈的变革,在不同的变革时期,社会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采用什么方式培养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文革结束到现在,学校德育目标发生了四次大的转变:从培养富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接班人到富有经济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从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到国家公民;从培养国家公民又回到社会主义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继而又回到培养国家的“四有”公民。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公民意识”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元素,班级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基地,班级更是在学校内部培育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场域,而作为班级“灵魂”的班主任则应成为培育学生公民意识的人生导师。班主任要以培育学生公民意识为己任,革新班主任工作方式,努力由传统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

2.班主任要致力于班级民主型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义务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班主任可通过旨在“让主人权利和地位回归学生”的班级建设中,通过班级自治组织建设、班级自治制度建设、班级自主管理机制重建、班级内部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等路径,在班级生活中培育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担当集体责任的意识,逐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在由学生自发组成的班级小社团、班级项目组、班级活动小组中培养学生闲暇生活

兴趣,培育潜质学生的领袖气质,逐步增强学生的公民身份和参与意识……在学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每一位班主任对于学生生命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3.班主任要致力于班级学习型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的公民能力。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终身学习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生存方式,学习型组织是培育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彼得·圣吉认为的五项修炼已成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图谱。班主任可以在文化引领下的班级建设中,从零散到系统的过程中、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逐步在班级内部进行学习型环境建设:从班级文化主题、班级精神、班训、班歌等共同文化愿景的形成;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生活、活动、竞争和合作再到班级活动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实施,逐步让学生学会在一个团队内学习和生活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本领;班主任可以进行班级家委会的组建,鼓励家长以“义工”形式参与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优化学生家庭生活、班级生活的学习型环境。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资料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重点在于行动研究法,以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为主要范例展开研究。

四、课题主要结论

构建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基地进行的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用文化改造班级,回归和强化“育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本义。由外控型的班级管理走向自主型的班级文化建设,使得“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学校文化的价值观体系,让班主任和教职员工所共同认同。同时班级文化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让班级中有感人的故事、健康的风气并陶冶学生的人格品质,激励学生成长成人。

学校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必须从学生德育起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必须转变对学校德育的思想观念。这是学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正确方向。

五、成果的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化解了北环中学的办学危机,探索出了一条薄弱学校“自救腾飞”的新路径;另一方面提供了新时期下学校秉持“育人为本”核心理念,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范式。六年来,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三百多个学校和地区教育代表考察团到学校实地考察和学习班级文化建设,北京、河北、江苏等一些学校在实践了北环模式班级文化建设后,取得了较大成效,得到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工作,本课题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在大量实践和悉心研究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完成的。目前已分别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论文三篇,十二篇论文分别在省、市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总结本课题研究,课题组认为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尤其是任课教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研究重视

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一定要吸纳更多的学科教师参与,发挥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本次研究主要以北环中学为研究范例,使得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一定要要吸纳有共同研究志向的学校参与,提高研究的辐射效应和社会效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引领及实验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潘文国 课题负责人单位:德江县等第一小学 课题立项时间:2016年10月

课题结题时间:2017年9月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引领及实验的研究》 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于2016年10月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引领及实验的研究》为题向德江县教育局建议书提出申报,2016年11月被正式立项。接到立项通知后,课题组就召开会议,明确成员分工,探讨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实施一年来,研究进程有效推进,研究策略初步凸显,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效提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指导,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交际就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交流活动,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就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就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就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仅就是提法上的改变,而就是认识上的升华。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承载着语言教学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也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与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基于上述几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口语交际教学积累点滴经验。 当前,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更就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年级越高学生越不愿意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愿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2)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领导小组成员 实验校 起止时间 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 (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理论依据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 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 8、参考文献 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一篇:《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利用“一言堂”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非常薄弱,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在应试的范畴内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的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新知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在理、化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当前我们学校的设施和教师教学情况,发现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准备量太大,或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常常在教室里纸上谈兵代替学生实验甚至取消实验,或用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分组实验。 2、尽管开设实验,但由于农村学生自小学教育就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强人意,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或者存在畏惧心理,主动性差,或只看不动手,成为实验边缘人。 3、部分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对实验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我校理化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优化理化实验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学校的理化教研组的几个老师研究讨论决定对《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做好记录,从而形成适合新课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我们课题组理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引领及实验得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潘文国 课题负责人单位:德江县等第一小学 课题立项时间:2016年10月 课题结题时间:2017年9月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引领及实验得研究》 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于2016年10月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引领及实验得研究》为题向德江县教育局建议书提出申报,2016年11月被正式立项.接到立项通知后,课题组就召开会议,明确成员分工,探讨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实施一年来,研究进程有效推进,研究策略初步凸显,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效提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教研室有关专家得指导,得到学校领导得大力支持,在全体课题组成员得努力下,取得了一定得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课题得提出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得时代,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交际就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得交流活动,良好得口语交际能力更就是现代人必备得素质之一。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学习语言得最佳时期,也就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得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得口语水平,培养良好得交际能力,为学生得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得社会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得总要求就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得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仅就是提法上得改变,而就是认识上得升华。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多得承载着语言教学得任务。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得锻炼与培养,也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得一个方面。作为基础教育一线得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得严峻性与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得策略与方法基于上述几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实际得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得教学策略与方法,为口语交际教学积累点滴经验。 当前,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得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更就是存在很多得困难。年级越高学生越不愿意说。在平时得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 1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的背景 ①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②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要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

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要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③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 ④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要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效率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对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事。自2001年推行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计算的要求。我校在试用了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第四个年头,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课改后学生的总体计算能力不如以前使用旧教材的学生,无论是计算的准确率还是计算的习惯上都有所下降,而且越到高年级计算问题越多,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我们提出此研究课题, 力图就使用新教材的中探索出更多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促使教师关于计算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上都能有所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分析,寻求提高计算能力对策,并在实践中检验对策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为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搭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平台。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每年级选取两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形成研究成果过后,再大范围地推广。 5、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对象与时间。 研究的对象为二年级学生,研究时间为学期 五、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教研组访谈、交流的形式进行 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1)、教材编排的问题新教材关于计算的练习编排减少了,现在用2课时教学的知识点在旧教材种至少也用4课时,旧教材中的某一类型的一些例题在新教材中被删去,却以习题形式出现在练习中,老师还得拿出来讲,却也只是蜻蜓点水,致使学生没有训练形成一定技能, (2)、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课改之后的数学课,教师们几乎是使劲浑身解数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一节40分钟的课被这些填的满满的,甚至整堂课学生不动笔,课堂少了学生静静的写作业,少了老师耐心的指导作业、发现问题过程。其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在课堂上一个劲地千呼万唤要把预设中的方法挖出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蒋建忠 2003年9月,我向学校教科室申请了“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个研究课题,至今已历时两年的课题研究。经过自己浅显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有很多工作应在今后不断深入地去做。现将课题实验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背景。 随着我们相城区在近几年的经济不断发展,招商引资,广纳人才,形势越来越喜人。但对现代人的素质也是一个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就等于拓宽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事业上也就多了几分成功的希望。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对口语交际提出了要求。在这外部环境和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下,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指出了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纵观学生的课堂表现,许多学生往往不善于发言,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在被点名后,往往也是显得局促不安,表意不明,更不要说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了。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削弱、萎缩,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就不能充分地体现了。因此,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只有差别,没有差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

新课程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及时变通,语言表达准确。 三、研究对象。 以本人教学中任教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联系以前的教学情况,并与本校及相关资料的情况作对比参照,来说明强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之下,所起的作用。 四、研究过程。 本次实验研究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实验信息,拟订实验方案;第二阶段,开展实验研究,探索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按照实验计划,扎扎实实进行实验;第三阶段,整理各种资料,拿出结题小结。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开发学生潜能,弘扬学生的个性,以课堂教学为杠杆,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主体,争取多方面的培养环境,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开放性的教学中得到提高。 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引发兴趣,激发热情。“燃起学生的渴望和学习热情”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例文

“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 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分不开的,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阅读教学就是单纯的阅读指导课,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二者互不相干。大多数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

上都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却少见有明确指向作文教学的目标。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也只是在量上有所要求和行动,没有质的改变,没有从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明确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写日记、随笔、周记等。因为部分中学生自觉性不强,学生未必认真完成。同时也由于是课外的练笔,教师也未能从心理上、行动上把这些练笔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师生随意布置随意写,无计划可言。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长、中、短期计划目标,想写啥就写啥,没有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作文技巧单一陈旧。作文成了师生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写作不能充分得到训练,看到作文题目口咬笔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的现象很普遍。 2009年6月我校语文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究”,及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这使得我们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思考,于是结合实际,我们尝试了一些作法,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讲,“以读促写”的实施策略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关系;注重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目标观;讲求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观;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可充分发挥其主体

小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课题结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单位:杨木川镇中心小学 主持人:沈明月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课题总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法,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优秀读本进行阅读和品鉴,提高对语言的赏析、感悟能力,进而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读书的愿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 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 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达到自主阅读的目 的,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5、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养成在阅读中注意积累 词句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一、二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诵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 美。? 1.读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受。(2)、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3)、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能力,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2.渗透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技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阅读课上,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因此在阅读课上我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尽量追求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时的指读、轻声读、范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比赛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 (2)、在课外,根据阅读的需要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诗歌类、散文类的文章适合于动情地反复地朗读,直到熟读成诵;小说类、童话故事类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法结题报告

《英语自然拼读法》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古鲁板蒿小学白榆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小学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上,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超过了他们的读写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开始要求学生拼写单词和书写句子。学生没有独立辨音和拼读单词的能力,记忆单词非常困难,只能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效果极差。拼写的困难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直接拼音”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英语直拼”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推广的教研项目。直接拼音是指按字、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出单词,逐步内化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从而防止传统教法先学字母名、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背单词的弊端。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先元后辅,先闭后开,先简后繁”的原则,使学生能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拼拼读出单词,学生易学易记,凡是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学生很快达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知其形”。 二、实验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市教研员的引荐下,我们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章兼中教学法研究所进行了英语直拼教学的合作。实验的目的如下: 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

担。使学生学会按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直接拼读单词,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和提高辨音能力。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方法: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步骤: 第一阶段:申请命题 1. 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专题的教研活动,研讨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制定研究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 和研讨。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到同类课题的试点学校进行观摩学习、研讨。 3.积累研究的数据和具体资料,包括有关计划、教师反思、总结以及体现研究成果和问题的一切书面、音像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分工负责撰写实验经验,汇编教学案例,教案、论文。 2.全面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开题报告: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陈述人:何建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对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予以审议、指正。报告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该课题研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切呼唤。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说”需要敏捷的思维、良好的心理和得体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同时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各年段中口语交际都有不同层次的标准。 2.该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教研的迫切需要。从对本校师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现象,话语缺乏

连贯性和条理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口语交 际的训练,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较严重,部分教师不知 如何去上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上较为随意,导致学生 对口语交际失去兴趣。 3.该课题研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人类社会 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交际是人们 最基本、最经常的交流活动。“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是现代 人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 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口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须从孩子抓起。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 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社 会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意 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上述几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 校情的口语交际训练新路子,为类似学校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 训练策略与方法,为口语交际教学再积点滴经验。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解决目前我校部分教师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 2.如何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 语交际习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组成员立足 本班实际,紧密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 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探索出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 策略。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实)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研究 崇文教育集团安居街校区杨建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走出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培养学生质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达到能终身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我反复论证并结合班级实际,决定以“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研究”作为我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为了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常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小时候敢于质疑,长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鲁班小时候的故事《锯是怎样发明的》,课外读物中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敢于质疑问难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勤动脑、敢质疑的榜样,慢慢在学生的心田中培养质疑的欲望。 2.教学中使学生敢于发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努力帮助了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就让这位学生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就让这些学生在课下单独问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让学生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是,对具体主题的指导缺乏深度的探究,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的指导缺乏策略,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力度不当等问题,学生也很难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五个特征,它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更是活动过程的分享者。通过教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包容,还学会信任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四)概念的界定 教师指导策略——指教师指导中的思维策略及行为策略。思维策略体现指导内容的产生途径及着力点,行为策略体现指导方式。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 高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二)内容 1、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调查。 2、反思教学指导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并分析其原因。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口语交际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焦作市解放区教研室课题实验组 XX年4月,为不断探索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最佳途径,我们申请承担了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两年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力争实现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的最佳局势,使课题研究成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该课题研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人生语言交际能力发展的规律来看,口语交际,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的第一步,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方式。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伊勒特说过:“在造成一个‘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这里“谈吐”就是指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能说会道的人往往利用其或幽默风趣,或生动形象,或富有哲理的美妙言辞引起他人的注意,使人乐于接近

甚至倾倒。由此可见“话”不仅是“开心的钥匙”,传达信息的载体,还是一种凝聚力,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个社会人才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常言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误国。”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之师。”口语交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强化落实学生的口语训练。 (二)该课题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网络已普遍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与人的沟通交流由过去的面面相见,转变为如今的只闻其声,难见其人;甚至于在邻里之间出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情景。作为孩子,失去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更多的是迷恋于网络、电脑与电视,虚无的世界替代了真实的交往,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局限。在教师的课堂上,大量新授知识的出现,固有的教学模式,也使学生只能为忙于应付教师的问题而被动的回答,成为课堂的配角,丧失了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口语交际评价手段与活动,学生的各项口语交际训练也只停留于课堂,很难将课标中规定的相关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从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目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FS-DY-20563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 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