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调节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一休视力检查分析记录,(仅供参考)
病历摘要:
患者,女10岁,3岁后发现左眼内斜视,初为间歇性后为恒定性,
5岁配镜治疗左眼弱视,视力由0.2 提高到0.7 ,配镜后眼位偏斜角减少,但未完全矫正,无外伤史及家族史。
检查:裸眼视力 右眼1.0 左眼0.6
矫正视力 右眼1.0 左眼0.7
屈光度检查 右眼+1.50DS/+0.50DC*180
左眼+3.00DS/+1.00DC×180
裸眼眼位 角膜映光法:33CM +30度 矫正后还有+25度
6米 +30度 矫正后还有+25度
眼球运动正常
眼底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一休检查分析记录:
该案例特点:自幼发现左眼内斜视,初期为间歇性后为恒定性,5岁时治疗弱视稍有好转,视力从0.2提高到0.7,配镜后仍有眼偏斜角减少,但未完全矫正。左眼为弱视,右眼1.0 左眼0.6,矫正视力右眼1.0 左眼0.7,眼位分别注视近远眼位仍有+30度与+25度之分,且眼球运动正常,可以初步确定为部份调节性内斜视。
部份调节性内斜视也是共同性内斜视的一种,为一种有眼位与眼肌能相混合的一种机制存在,可考虑为部份的眼肌不平衡,部分又由于调节失衡所引起,因此屈光矫正后内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它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内斜视随着年龄增长而使调节因素增加转化而来,也可能是由于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治疗不及时,失代偿所致。
临床特点:1、屈光全矫,仍有内斜,一般大于10个棱镜度,AC/A正常
2、常伴有弱视
3、异常的视网膜对应,双眼视功能不健全;
4、常合并垂直斜视原发下斜肌亢进或AV症;
诊断:根据病发于大龄儿童的内斜视,通过麻痹睫状肌下检影,矫正屈光不正后斜视角减小,但不能正位,AC/A正常,可以确诊。
鉴与屈光调节性斜视区别,该病的特点是屈光全矫后,眼位变正。还有一种是非屈光性的调节性内斜视,其发生与屈光因素相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一种异常联动,表现为调节力引起一种异常高调的调节性集合反应,验光配镜矫正视远屈光度后,可以使看远的眼位变正,但看近仍有部份内斜存在。
在治疗方面:
1、屈光全矫,可以最佳远视力为准,同时也是为了矫正部份内斜视;
2、必需进行视功能的训练
以上两步的目的千方百计的提升双眼的视功能,最好是能升双眼矫正单眼视力可达1.0,慢慢建立同时视,融合视,与立体视的功能,这几个步骤要分批

实行,把步就班的把训练的目的强化好。可以采用近视突破,眼球内外旋训练,立体视训练,还有调节力训练,还有中枢图像识别加强训练。使双眼能起来同时应用一个目标,就是双眼单视的能力,这是基本的特理训练方案。
3、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也可以待双眼视力平衡后进行剩于内斜视的手术矫正。
在此案例,眼镜店的诊断与处方
一、应从1 、2 、点来分析。在询问病史,注意是内斜时出现的时间与程度上,是、否呈间歇性,患儿注意力能否集中,或者在看近看远时的内斜视情况如何。
二、从眼睛功检查上,充分睫状肌麻痹下进行,可以叫其在医院里散瞳后再到店里来进行屈光矫正。
三、强化辅助检查 可以选用双焦眼镜,配合同视机进行融合训练,也可以采用多焦,目的是看近时的调节状态与集合比例减少。
四、预防要强化融合训练
五、必要时手术治疗!手术不在此案例中讨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