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题组训练(人教版必修2)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题组训练(人教版必修2)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题组训练(人教版必修2)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题组训练(人教版必修2)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时间:60分钟)

题组一 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已知引力常量G 、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仅利用这三个数据,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 ( )

A .月球的质量

B .地球的质量

C .地球的半径

D .地球的密度

答案 B

解析 由天体运动的受力特点,得G Mm

R 2=m 4π2

T

2·R ,可得地球的质量M =

4π2R

3GT 2

.由于不知地球的半径,无法求地球的密度.故选B. 2.有一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但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上重力加速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将是地球质量的

( )

A.14

B .4倍

C .16倍

D .64倍

答案 D

解析 由GMm R 2=mg 得M =gR 2G ,ρ=M V =gR 2

G

43πR 3=3g 4πGR ,R =3g 4πG ρ,R

R 地

3g

4πG ρ·4πG ρ地3g 地=g g 地=4,结合题意,该星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4倍.根据

M =gR 2G ,M M 地=gR 2G ·G g 地R 2地

=64.

3.(2014·河北冀州中学期中)2001年10月22日,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命名为MCG6-30-15,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周围物质大量掉入黑洞,假定银河系中心仅此一个黑洞,已知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哪组数据可估算该黑洞的质量(万有引力常量G 是已知的)

( )

A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线速度

B .太阳的质量和运行线速度

C .太阳运动的周期和太阳到MCG6-30-15的距离

D .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和到MCG6-30-15的距离 答案 CD

4.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

( ) A.R 3t 2

r 3T 2 B.R 3T 2

r 3t

2

C.R 3t 2r 2T

3

D.R 2T 3r 2t

3 答案 A

解析 无论地球绕太阳公转,还是月球绕地球运转,统一的公式为GMm R 20

=m 4π2R 0T 20

,即M ∝R 30T 20,所以M 日M 地=R 3t 2r 3T 2.

5.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 ) A.m v 2

GN B.m v 4GN C.N v 2

Gm

D.N v 4Gm

答案 B

解析 设卫星的质量为m ′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 ′R

2=m ′v 2

R ①

m ′g =m ′v 2

R ②,由已知条件,m 的重力为N 得 N =mg ③

由①②③得:R =m v 2

N ④

代入①得:M =m v 4

GN ,故A 、C 、D 三项均错误.B 正确. 题组二 天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6.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工作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 km 和100 km ,运行速率分别为v 1和v 2.那么,v 1和v 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 700 km)

( ) A.19

18

B.

1918

C.

1819

D.1819

答案 C

解析 根据卫星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有G Mm

(r +h )2=m v 2r +h ,那

么卫星的线速度跟其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则有v 1v 2= r +h 2

r +h 1

1819

. 7.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半径的1.5倍.根据以上数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比地球表面的小

B .火星公转的周期比地球的短

C .火星公转的线速度比地球的大

D .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的大 答案 A

解析 由G Mm R 2=mg 得g =G M

R 2,计算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

的25,A 对;由G Mm r 2=m ? ????2πT 2

r 得T =2πr 3

GM ,

公转轨道半径大的周期长,B 错;周期长的线速度小(或由v =

GM

r 判断轨道半径大的线速度小),

C 错;

公转向心加速度a =G M

r 2,轨道半径大的向心加速度小,D 错.故本题选A.

8.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 km ,运行周期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

( )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月球对卫星的引力

C .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

D .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答案 B

解析 设月球的质量为M ,平均半径为R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卫星的质量为m ,周期为T ,离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 ,月球对卫星的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由万有引力定律知G Mm

(R +h )2

=m ·4π2(R +h )T 2,①

在月球表面上有G Mm

R

2=mg ,②

由①②可得g =4π2(R +h )3

T 2R 2,故选项A 错误;因为卫星的质量未知,故不

能求出月球对卫星的引力,故选项B 正确;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v =2π(R +h )T ,故选项C 错误;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a =v 2

R +h ,故选项D 错误.

9.质量为m 的探月航天器在接近月球表面的轨道上飞行,其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质量为M ,月球半径为R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航天器的 ( )

A .线速度v = GM

R B .角速度ω= gR C .运行周期T =π

R

g D .向心加速度a =

Gm

R 2

答案 A

解析 由GMm R 2=m v 2R =mω2

R =m 4π2T

2R =mg =ma 得v =

GM R ,A 对;ω= g R ,B 错;T =2π R g ,C 错;a =GM R 2,D 错.故选A.

10. 如图6-4-3所示,a 、b 是两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R 和2R (R 为地球半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b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是 2

∶1 B .a 、b 的周期之比是1∶2 2 C .a 、b 的角速度大小之比是3 6∶4

图6-4-3

D .a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是9∶2 答案 C

解析 两卫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F 万=F 向,向心力选不同的表达形式分别分析,如下表:

11. 我国曾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设想“嫦娥一号”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 .“嫦娥一号”在月球上着陆后,自动机器人用测力计测得质量为m 的仪器重力为P .已知引力常量为G ,由以上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 )

A .月球的半径

B .月球的质量

C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 .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答案 ABC

解析 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卫星质量为m ′,有G Mm ′

R

2

=m ′R 4π2T 2,又月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 Mm

R 2=P =mg 月,两式联立可以

求出月球的半径R 、质量M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月,故A 、B 、C 都正确.

12. 如图6-4-4所示,飞行器P 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张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B .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

C .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D .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答案 AC

解析 据G Mm R 2=mR 4π2T 2,可知半径越大则周期越大,故选项A 正确;据G Mm

R

2

=m v 2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则环绕速度越小,故选项B 错误;如果测得周期,

则有M =4π2R 3GT 2,如果测得张角θ,则该星球半径为:r =R sin θ

2,所以M =4π2R 3GT 2=43πr 3ρ=4

3π(R sin θ2)3ρ,则ρ=

3πGT 2sin 3

(θ2)

,故选项C 正确,而选项D 无法计算星球半径,则无法求出星球密度,选项D 错误. 题组三 综合应用

13.假设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某行星考察,当宇宙飞船在靠近该星球表面空间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测得环绕周期为T .当飞船降落在该星球表面时,用弹簧测力计称得质量为m 的砝码受到的重力为F ,试根据以上数据求得该行星的质量. 答案 F 3T 416π4Gm 3

解析 当宇宙飞船在行星表面空间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设行星质量、飞船质量分别为M 和m 1,行星半径为R ,则有: G Mm 1

R 2=m 1R 4π2T

2① 质量为m 的砝码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F =G Mm R

2②

联立①②,解得M =F 3T 4

16π4Gm 3

.

14.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设“高分一号”轨道的离地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求“高分一号”在时间t 内,绕地球运转多少圈?

答案

t

gR2

(R+h)3

解析在地球表面mg=GMm R2

在轨道上

GMm

(R+h)2

=m(R+h)

4π2

T2

所以T=2π(R+h)3

GM=2π

(R+h)3

gR2

故n=t

T=

t

gR2

(R+h)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说课稿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说课稿 说课人:李鑫锐 课题:&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课型:新授课(1课时)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叫李鑫锐,来自鹤岗市第三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一、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六章第4节。教材的第六章是万有引力与航天,高考重点考察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分析人造卫星的绕行速度,运行周期以及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第4节正是涉及计算天体质量和密度这一部分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该节承接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卡文迪许测量G值进而得到地球质量这一说法,将学生引入并使之体会,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使学生掌握了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为第5节学习人造卫星的知识做了铺垫。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当中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可以对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进行简单计算。但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有什么价值,有哪些作用和影响还没能够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对于公式的深刻理解以及灵活运用上还很欠缺。另外,学生对于重力和万有引力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些困惑。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就会针对这些方面展开,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2.利用万有引力计算地球和其他天体质量 3.了解用万有引力知识发现未知天体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了解为什么在地球表面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并依此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利用万有引力计算地球等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科学巨大的魅力。 2.通过了解发现新行星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过程的曲折和复杂,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四、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运用万有引力计算天体质量和密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去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天体问题。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建立模型分析推理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万有引力理论成就优秀教案

7.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计算天体质量的公式。 2、了解天体中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2、会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有关练习题的投影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上节我们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万有引 力定律的内容及公式是什么?公式中的G 又是什么?G 的测定有何重要意 义?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 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F =G 2 21r m m . 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在大小上等于质量为1 kg 的两个物体相距1 m 时所产生的引力大小,经测定其值为6.67×10—11 N ·m 2/kg 2。 教师活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它对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具有 深远的影响;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对科 学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 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人们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这节课我们就共 同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二)进行新课 1、“科学真实迷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科学真实迷人”部分的内容,思考问题[投影出示]: 1、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说明卡文迪许为什么能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 “称量地球的重量”? 2、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地球半径R =6.4×106m ,引力常量 G =6.67×10-11 Nm 2/kg 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在练习本上进行定量计算。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的推导、计算过程,一起点评。 24112 6210610 67.6)104.6(8.9?=???==-G gR M kg 点评:引导学生定量计算,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 2、计算天体的质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天体质量的计算”部分的内容,同时考虑下列问题[投 影出示]。 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求解天体质量的方程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情 况,求出其向心加速度,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进而列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与航天 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3.卫星运行参数的比较与计算 1.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1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A.0 B. GM (R+h)2 C. GMm (R+h)2 D.GM h2 2.若在某行星和地球上相对于各自的水平地面附近相同的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平抛一物体,它们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之比为2∶7,已知该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7倍,地球的半径为R.由此可知,该行星的半径约为( ) A.1 2 R B. 7 2 R C.2R D. 7 2 R 3.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 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 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A.1 10 B.1 C.5 D.10 4.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倍,半径为地球的q倍,则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 ) A.pq倍 B.q p 倍 C. p q 倍 D.pq3倍 5.长期以来“卡戎星(Charon)”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它的公转轨道半径r1=19 600 km,公转周期T1=6.39 天.2006年3月,天文学家新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小卫星,其中一颗的公转轨道半径r2=48 000 km,则它的公转周期T2最接近于( ) 6.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 ) A.3.5 km/s B.5.0 km/s C.17.7 km/s D.35.2 km/s 7.(多选)如图所示,飞行器P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张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 C.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D.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8.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高中物理 四、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四、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天体的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因而也是可以认识的,特别是在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后,万有引力定律有了更多定量的结果,比如测量地球及其他天体的质量,发现太阳系的新行星等,取得了重要成果,也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关注课标] 1、理解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质量的原理 2、理解、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对发现未知行星这一历程的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定律对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自主学习] 1、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 由此解得地球质量 2、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是哪一颗行星? 人们用类似的方法又发现了哪颗行星? [内容精讲] 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如何“称量”地球的质量? 从地面上物体的重力谈起。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地球表面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由mg=GMm/R2,得出M=gR2/G 其中g 、R在卡文迪许之前已经知道,而测出G,就意味着“测出了地球的质量”。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的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科学真是迷人! 基本思路:根据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利用测量的某个行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列出方程,求得太阳的质量 2、估测地球的质量(密度)的方法: (1)利用重力加速度的值来计算 若已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mg=GMm/R2?M=gR2/G (2)利用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来计算 GMm/r2=mr(2π/T)2? M=4π2r3/GT2 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还可测出地球的密度ρ。 3、发现新天体 到了18世纪,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系有7颗行星,而海王星、冥王星是在笔尖下被发现的‘ [典型例题] 考点1:天体质量的计算 例1:已知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108m,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平均速率为1000m/s,试求地球质量M。保留2位有效数字). 针对训练1 已知引力常量G和下列各组数据,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离地球的距离 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和运行周期 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 考点2:测天体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万有引力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二知识点万有引力 定义: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 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1米的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广泛,它与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的知识相结合,可用来求解天体的质量和密度,分析天体的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与实际问题、现代科技相联系,可以用来发现新问题,开拓新领域. 把万有引力定律应用在天文学上的基本方法是:将天体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处理,运动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来自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因此,处理本节问题时要注意把万有引力公式与匀速圆周运动的一系列向心力公式相结合,就可推导出适用于天体问题的公式,并且在应用这些公式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具体应用时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公式进行分析和求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科学定律的意义.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教学重点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科学真是迷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科学真是迷人”部分的内容,思考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 1、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作用力,测出了引力常量G 的值,从而“称量”出了地球的质量.测出G 后,是怎样“称量”地球的质量的呢? 2、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 m/s 2,地球半径R=6.4×106 m ,引力常量G=6.67×10-11 N·m 2/kg 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在练习本上进行定量计算. 教师活动:让学生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投影学生的推导、计算过程,归纳、总结问题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 总结:1.自然界中万物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敢于探索,大胆猜想,一旦发现一个规律,我们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在地球表面,mg=G gR M R GMm 2 2 =?,只要测出G 来,便可“称量”地球的质量. 3.M= 11 2 62 10 67.6)104.6(8.9-???= G gR kg=6.0×1024 kg.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称”出地球的质量,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质量,自然也想知道其他天体的质量,下面我们探究太阳的质量. 二、计算天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天体质量的计算”部分的内容,同时考虑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 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的质量基本思路是什么? 2.求解天体质量的方程依据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1.应用万有引力求解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 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向心加速度,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心力,进而列方程求解.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典型题练习(含答案)

《万有引力与航天》典型题练习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C.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 D.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2.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1 10和 1 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A.0.2g B.0.4g C.2.5g D.5g 3.嫦娥二号卫星已成功发射,这次发射后卫星直接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奔月.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卫星就必须“急刹车”,也就是近月制动,以确保卫星既能被月球准确捕获,又不会撞上月球,并由此进入近月点100公里、 周期12小时的椭圆轨道a.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100 公里的近月圆轨道b.轨道a和b相切于P点,如右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7.9 km/s,小于11.2 km/s B.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11.2 km/s C.嫦娥二号卫星在a、b轨道经过P点的速度v a=v b D.嫦娥二号卫星在a、b轨道经过P点的加速度分别为a a、a b则a a>a b 4.我们在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公式v=gR时,需要做一些假设和选择一些理论依据,下列必要的假设和理论依据有() A.卫星做半径等于2倍地球半径的匀速圆周运动 B.卫星所受的重力全部作为其所需的向心力 C.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仅有一部分作为其所需的向心力 D.卫星的运转周期必须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5.全球定位系统(GPS)有24颗卫星分布在绕地球的6个轨道上运行,距地面的高度都为2万千米.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3.6万千米,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 ,则全球定位系统的这些卫星的运行速度约为( ) A .3.1 km/s B .3.9 km/s C .7.9 km/s D .11.2 km/s 6.有两颗质量均匀分布的行星A 和B ,它们各有一颗靠近表面的卫星a 和b ,若这两颗卫星a 和b 的周期相等,由此可知( ) A .卫星a 和b 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B .行星A 和B 的质量一定相等 C .行星A 和B 的密度一定相等 D .行星A 和B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一定相等 7.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M 和远地点N 的高度分别为439 km 和2 384 km ,则 ( ) A .卫星在M 点的势能大于N 点的势能 B .卫星在M 点的角速度小于N 点的角速度 C .卫星在M 点的加速度大于N 点的加速度 D .卫星在N 点的速度大于7.9 km/s 8.如图所示,是美国的“卡西尼”号探测器经过长达7年的“艰苦”旅行,进入绕土星飞行的轨道.若“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半径为R 的土星上空离土星表面高h 的圆形轨道上绕土星飞行,环绕n 周飞行时间为t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关于土星质量M 和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M =4π2(R +h )3Gt 2 ,ρ=3π·(R +h )3 Gt 2R 3 B .M =4π2(R +h )2Gt 2 ,ρ=3π·(R +h )2 Gt 2R 3

第四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备课备课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的质量和发现新的天体等,让学生感受万有引力定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进而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外,还可发现未知天体。本节是“应用+检验”性的内容,着重讲清应用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分析: 学生要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知识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通过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科学定律的意义。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计算天体的质量。 难点: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学案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练习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万有引力练习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天文学研究的历史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经过大量计算后而发现的B.在18世纪已经发现的7个行星中,人们发现第七个行星——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总是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结果有比较大的偏差,于是有人推测,在天王星轨道外还有一个行星,是它的存在引起了上述偏差 C.第八个行星,是牛顿运用自己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经大量计算而发现的D.冥王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勒维列合作研究后共同发现的 答案:B 解析:只要认真阅读教材,便能作出正确判断。 2.2007年1月17日,我国在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相关图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发射时,由于反冲而向上运动 B.发射初期时,弹头处于超重状态,但它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C.高温高压燃气从火箭尾部喷出时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燃气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弹头即将击中卫星时,弹头的加速度大于卫星的加速度 答案:ABC 解析:火箭发射时,向下喷出高速高压燃气,得到反冲力,从而向上运动,而且燃气对火箭的作用力与火箭对燃气的作用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故A、C正确;发射初期,弹头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但随它离地高度的增大,重 力越来越小,B正确。由 GMm (R+h)2 =ma可知,弹头击中卫星时,在同一高度处,弹头与 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错误。 3.(2012·河北冀州中学高一期中)宇航员乘飞船前往A星球,其中有一项任务是测该星球的密度。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结合已知量有同学为宇航员设计了以下几种测量方案。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当飞船绕星球在任意高度运行时测出飞船的运行周期T B.当飞船绕星球在任意高度运行时测出飞船的运行周期T和飞船到星球的距离h C.当飞船绕星球表面运行时测出飞船的运行周期T D.当飞船着陆后宇航员测出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答案:A 4.(南京市板桥中学12~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嫦娥二号”已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其环月飞行的高度距离月球表面100km,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比环月飞行高度为200km的“嫦娥一号”更加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练习题(含答案)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把正确答案填到答案纸上) 1.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科学家是 ( ) A.牛顿 B.开普勒 C.卡文迪许 D.爱因斯坦 2.若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r ,公转的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由此可求出( )。 A.该行星的质量 B.太阳的质量 C.该行星的密度 D.太阳的密度 3.某球状行星具有均匀的密度ρ,若在赤道卜随行星一起转动的物体对行星表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该行星自转周期为(万有引力常量为G) ( ) 4.3 G A π 3.4 G B π C D 4.宇宙飞船在半径为R 1的轨道上运行,变轨后的半径为R 2,且R 1>R 2,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宇宙飞船的( )。 A.线速度变小 B.角速度变小 C.周期变大 D.向心加速度变大 5.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4132G πρ( ) B .31 42 G πρ() C .12G πρ( ) D .312 G πρ() 6.地球公转轨道半径是R 1,周期是T 1,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是R 2,周期是T 2,则太阳质 量与地球质量之比是( ) 33113322 .R T A R T 32123221 .R T B R T 22122221 .R T C R T 23112322 .R T D R T 7.有一星球的密度跟地球密度相同,但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上重力加速度的4倍,则该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 A.4倍 B.8倍 C.16倍 D.64倍 8.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2 2 1r m Gm 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中G 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当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限大

(完整版)《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同步练习3

第六章第四节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3题为单选题,4、5题为多选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王星是人们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 B .天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 C.海王星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太空观测而发现的 D .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由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存在偏差,其原因是天王星受到轨 道外的行星的引力作用,由此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答案:D 解析:由行星的发现历史可知,天王星并不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 海王星不是通过观测发现,也不是直接由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而是人们发现天王星的实际轨道与理论轨道存在偏差,然后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新”星的轨道,从而发现了海王星。由此可知,A、B、C错误,D正确。 2. 若已知某行星的一颗卫星绕其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可求得() A .该卫星的质量 B .行星的质量 C.该卫星的平均密度 D .行星的平均密度 答案:B 解析: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只能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故已知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 只能计算行星的质量,A项错误,C项错误,B项正确。因不知行星的半径,故不能计算出 行星的平均密度,D项错误。 3. 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内除八大行星之外还有另一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 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A .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B. 这颗行星的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 C. 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 D .这颗行星上同样存在着生命 答案:A 解析:因只知道这颗行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只能判断出其公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等。 Mm £ 由G r2= m r可知,

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一. 万有引力定律: ①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m 和2m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 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即: 其中G =6. 67×10 -11N ·m 2/kg 2 ②适用条件 (Ⅰ)可看成质点的两物体间,r 为两个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Ⅱ)质量分布均匀的两球体间,r 为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③运用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 忽略地球自转可得: 二. 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 1. 地球对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两个效果: (1)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 F 向=m ·R ·(2π/T 0)2,很小。 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 在赤道处:mg F F +=向,所以R m R GMm F F mg 22自向ω-=-=,因地球自转角速度很小,R m R GMm 22自ω>>,所以2R GM g =。 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到的向心力f 的大小不超过重力的0. 35%,因此在计算中可以认为万有引力和重 力大小相等。如果有些星球的自转角速度非常大,那么万有引力的向心力分力就会很大,重力就相应减小, 就不能再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了。如果星球自转速度相当大,使得在它赤道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恰 好等于该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那么这个星球就处于自行崩溃的临界状态了。 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 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21)('h R Gm g += 。 强调:g =G ·M /R 2不仅适用于地球表面,还适用于其它星球表面。 2. 绕地球运动的物体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万有引力、向心力、重力三力合一。 即:G ·M ·m /R 2=m ·a 向=mg ∴g =a 向=G ·M /R 2 122 m m F G r =2 R Mm G mg =

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典型例题

【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r T 4m r Mm G 2 22π=……①得:23 2G 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 ……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 R Mm G mg =得:G g R M 2= 可见B 正确 【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 h 。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r 3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 又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r v m ma r Mm G 2 2==得: 2r M G a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r GM v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线速度大, “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地球正好自转一周,故需要时间24h ,即第二天上午8点钟。 【探讨评价】由万有引力定律得:2 M a G r =,v = ω= 2T π = 【3】同步卫星的运动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 、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 、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 、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的质量和发现新的天体等,让学生感受万有引力定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进而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外,还可发现未知天体。本节是“应用+检验”性的内容,着重讲清应用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分析: 学生要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知识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通过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科学定律的意义。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计算天体的质量。 难点: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学案 教学过程: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 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 1、“地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托勒密 (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 2、“日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哥白尼 (布鲁诺被烧死、伽利略)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 开普勒第二定律:v v >远近 开普勒第三定律:K —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环绕星体无关的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中心天体的星体 才可以列比例,太阳系: 333222 ===......a a a T T T 水火地地水火 三、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及其推导:应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K T R =23 ① r T m F 224π= ② 22π4=r m K F 2m F r ∝ F F '= ③ 2r M F ∝' 2r Mm F ∝ 2r Mm G F = 2、表达式:221r m m G F = 3、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4.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的100多年里,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用扭 秤实验测出。 5、适用条件:①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的计算。 ②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就是它们球心之间的距离。 ③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④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的适用,其中r 为两物体质 心间的距离。 6、推导:2224mM G m R R T π= ? 3224R GM T π =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学习对象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的观察不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具有更深层次的探究愿望。在思维方式上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过渡。 (2)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条件,圆周运动相关知识。 (3)学生在即将学习的内容前已经具备的水平。学生知道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引导学生把万有引力定律应用在天文学上。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先介绍通过万有引力计算地球质量,让学生体会万有引力的神奇。 再介绍天体质量的计算,最后介绍发现未知天体的应用。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给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太阳的质量 (2)了解万有引力在发现未知天体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体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投影展示 【学习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知识准备】 1.天体间的主要作用力是。 2.天体的在轨运动可以看成是运动。 3.球体积公式V 4R 3 3 (2)探究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探究1:如何“称量”我们脚下地球的质量?如果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已 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径R,引力常量G,你能借助于弹簧测力 计“称”出地球的质量吗? 拓展思考:如果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A 结论1:在地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 探究2:能否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太阳的质量? 提示1:行星绕太阳运行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提示2: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太阳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方 案设计: 结论2:行星绕太阳运行时,行星所受的提供 【规律应用】木星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木星的周围又有卫星绕木 星运行。若要通过观测求得木星的质量,需要测量哪些量?试推导用这些 量表示的木星质量计算

最新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教案

课题 6.3 万有引力定律 第1课时 整理人: 季 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 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 3、 了解引力常量的测量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 2、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感受物理研究过程中的严谨与魅力,激发学生研究物理的兴趣 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 对万有引力定律及物体间距离的理解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的应用 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知识链接:开普勒第三定律和向心力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生:2 r Mm G F = 师:我们上节课还留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生:同学们进行讨论,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地面物体与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也有同样的“平方反比关系”?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三节开头的三个自然段,体会牛顿当年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新课教学】 一、 月地检验: 师:要想证明猜想必须由事实来验证。下面我给大家这些物理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也 能比较精确地测定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60倍地球半径,r=3.8?108m ;月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能否证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 遵从相同的规律。 生: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同学会得出一些头绪。 师:经过计算证明计算结果和我们的预期符合的很好。 生:得出结论: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力。 师:那么大家再想想是不是任意物体间都有平方反比关系的吸引力吗?但是,为什么我们都没有感觉到大 楼、大石头之类的物体吸引我们呢? 生:因为身边物体的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觉察不出罢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含答案

2020春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含答案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选择题 1、2017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若对接前的某段时间内“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处在同一圆形轨道上顺时针运行,如图所示,“神舟十一号”要想追上“天宫二号”,并能一起沿原来的圆形轨道继续顺时针运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 .沿运动方向喷气 B .沿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 C .先沿运动方向喷气,再沿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 D .先沿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再沿运动方向喷气 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面的图中4幅图是用 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循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 T 0 ),纵轴是lg(R R 0 ).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0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3、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关于物体在下列位置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地面高度R处为mg 2B.离地面高度R处为mg 3 C.离地面高度R处为mg 4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随着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人们登陆其他星球成为可能。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A.0.5倍 B.2倍 C.4倍 D.8倍 5、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6、(多选)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B.C离地面的高度小于A离地面的高度,A.B的质量相等且大于C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运行周期相同,且小于A的运行周期 D.B的向心力大于A和C的向心力 7、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 短时间Δt内速度的改变为Δv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其他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